唐山市八中范例6篇

唐山市八中范文1

孙悟空在花果山开了一间超市,名叫“果山大超市”,由于人手不够,孙悟空在花果山搞了一个超市大招募的活动。不一会儿,花果山排起了一条长队。眼尖的孙悟空一下子就看到了夹杂在长队中前来应聘的猪八戒,便把猪八戒叫出来聊起了家常。

“无能,别来无恙啊!”

“猴哥,别玩啦,我这不为了生活前来应聘嘛!你也是来应聘的?”

“怎么可能,这间超市是我开的,你来应聘前也不打听清楚。”

“猴哥啊,我想来应聘超市的搬运工。”

“就你这样,好吃懒做?”

猪八戒见孙悟空不信他可以胜任这个职位,一下子用一只手把一箱货物扛起来。孙悟空看了连连称赞,猪八戒心满意足的做了超市的搬运工。

唐山市八中范文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恰逢纪念唐山抗震30周年。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先进事迹报告暨表彰大会,对于推动机关党的建设,激励市直机关广大党员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保持和发扬共产党员先进性,推进我市更快更好发展、构建和谐唐山,具有重要意义。

刚才,名树山同志宣读了工委《关于表彰*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党组织书记的决定》,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代表为我们作了一场生动的先进事迹报告。听了三位同志的发言,感受确实很深。市财政局机关党委能够从日常工作和具体小事入手,抓得扎实,引导得法,亲和力、向心力、渗透力强,使党员真正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市纪委宣教室副主任孟君弘作为一名女同志,能够把廉政文化建设这项务虚的工作干得非常扎实、深入、广泛,实在感人,这就是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市房管局建南房管所所长张铁来,以一颗赤子之心,抓住机遇,创出了一片产业,带出了一支队伍,温暖了所在范围居民群众的心,这就是一位具有32年党龄的老党员的崇高境界和无私奉献。这些单位和同志,包括我们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是市直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优秀代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精神,与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与唐山人民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特有精神和优良品格是高度统一、完全一致的。他们的先进事迹既反映了我们党长期教育的结果,更反映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优异成果。

一年多来,我们市直机关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省、市委“关键要取得实效”和“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要求,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民本意识,增进同群众的血肉深情,深入开展“一助一”扶贫济困活动,各行业各单位的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新进步,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明显增强。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集中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毕竟是有时间限度的,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一项长期的历史课题。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要紧密结合全市发展大局和各单位的职能任务,结合机关党员队伍思想工作实际,进一步研究、探索机关党组织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有效方式方法,努力使先进性教育保持长效化、常态化。为此,今后机关党的先进性建设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深刻把握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时代内涵,在完成“两大任务”中充分体现党员先进性

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是和党的主要任务相联系的。在执政的条件下,党是否具有先进性,就必须通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来体现、来检验。先进性建设,要从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能否为人民当好权、执好政这一时代重点上加以把握。

进入“十一五”发展阶段,随着曹妃甸工业区的兴起,唐山在环渤海区域开发和京津冀都市圈建设中面临着黄金机遇期,市委提出的“推进更快更好发展和构建和谐唐山”这两大任务,已成为全市人民的思想共识和实践追求,唐山的经济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去年四月份以来,中央政治局常委黄菊、贾庆林、吴邦国、李长春、曾庆红先后到唐山曹妃甸视查工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曾庆红在接见市四套班子领导时指出,唐山历经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下一个十年将是唐山经济腾飞的时期,这既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也是对唐山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曹妃甸工业区不仅仅是一个项目、一个工程,一旦发展起来必将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当然这需要我们负出艰辛的努力。

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必须按照省委提出的“不脱离时代、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群众”的要求,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全市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把先进性建设与唐山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进步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理性务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在完成“两大任务”的实践中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市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学习和躬身实践党的最新理论,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时刻以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要求自己,以时展的要求来审视自己,以优秀典型事迹来鞭策自己,树牢执政为民意识,把党员先进性落实到具体的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化解社会矛盾、破解工作难题、提高行政效能、推动实际工作上,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到“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时刻豁得出”,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唐山率先奋起的伟大征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践行“八荣八耻”中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同志提出的要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全党先进性教育积累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和改革开放时代精神三者的统一。我们应该看到,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提高市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进而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建设文明城市、文化大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把践行“八荣八耻”作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与正在开展的学习、遵守、贯彻、维护活动紧密结合,率先在市直机关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先锋模范作用非常关键,领导带头、以身作则,就会影响一片,带出好班子、好队伍。广大机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为担负重要职责的社会公民,在践行“八荣八耻”中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一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修身。深刻对比自己与“八荣八耻”要求的差距,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严格遵守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为民尽责、为国竭力、为党分忧,做一个深受人民群众尊重和爱戴的党员干部。

二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立业。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群众最希望办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在实践“八荣八耻”中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三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交往。党员干部在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约束子女亲属的同时,也要善于用“八荣八耻”来识别和慎重交友,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当辱之行,自觉抵御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魅力树立起良好形象,带头成为社会新风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三、扎实开展高效能机关创建活动,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中争当人民满意公务员

年初以来,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了“创建高效能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对于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改善服务质量,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工作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也是今年加强机关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这项工作牢牢抓在手上,真正发挥好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的作用。

第一,要明确效能建设的目标和标准。始终把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作为效能建设的第一要求,把促进发展、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以解决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的急难问题为着力点,用发展的实绩和群众满意度来检验机关效能建设的成效。

第二,要注重提高机关的科学管理水平和民主监督的实效。创建高效能机关本来就是以实现优质高效为目的,把管理的诸要素结合在一起,督导公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管理活动。各单位要在活动中,积极探索和积累实现机关科学管理的有效制度、手段和办法,并努力使之系统化、规范化。其中,特别要注意围绕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党内监督,扩大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加强与群众的良性互动,建立健全有效的途径和管理办法,促进机关管理上质量、上水平。

唐山市八中范文3

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遇到千年尸魔白骨精。它一心想吃唐僧肉,它利用孙悟空外出巡山的机会,先后变成上山送斋的村姑与朝山进香的老奶奶,花言巧语使唐僧和八戒上了当,可两次被孙悟空识破了。而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违反戒律。

白骨精第三次化为一个老丈,利用唐僧面慈心软、善恶不分的弱点,三施攻心计,孙悟空再次揭露其妖怪面目,而唐僧执迷不悟,写下贬书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

孙悟空走后,白骨精将自己的洞天化成天王庙,唐僧、沙僧中计就擒,八戒乘隙逃走,去花果山请孙悟空来救师父。孙悟空虽被贬回山,仍不忘取经大业和师父的安危,立即赶往妖洞。途中,孙悟空打死前去赴宴的白骨精之母——金蟾大仙,自己变成老妖模样来到洞内,伺机搭救师父。在宴会上,孙悟空用事实教育唐僧,使唐僧目睹妖怪的本来面目,同时一举消灭了白骨精以及众妖魔。师徒四人经过此番磨难,又重新踏上征途。

广东阳江阳春市合水中心小学五年级:天公将军

唐山市八中范文4

[关键词]花山湾古城;晋陵罗城;筑城年代

1984年,镇江博物馆在镇江市区东北花山湾发现一座古代城址,1991年,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和镇江博物馆对城址进行勘探和发掘,两次发掘主要集中在花山湾地区,发现了一些不连贯的城垣。在古城的始建年代上,存在着较大的争议。镇江考古所刘建国在发掘报告中将其定名为“晋陵罗城”(1),认为其始建年代为东晋。后韦正在《论六朝时期的镇江古城》一文中,对“晋陵罗城”的说法予以质疑,但未提出自己的看法。《江苏镇江市花山湾古城址1991年发掘简报》中,则认为该城是唐代润州罗城,社科院的曲英杰先生在《长江古城址》一书中的结论也与此相同。此后,镇江博物馆又进行进一步发掘,发表《江苏镇江花山湾古城遗址2010年发掘简报》,认为该城建成于唐代晚期,宋代进行加筑,至南宋时完全废弃。

从文献记载中,可以大致还原这一地区城市建设的沿革。较早关于在此筑城的记载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11年),“孙权徙镇于此筑京城”(2)。晋室南渡后,东晋郗鉴“城京口,加都督扬州之晋陵、吴郡之军事(3)”,后王恭又有“更大改创(4)”。唐代在此置润州,润州城的地望也应在此地。又有,唐太和年间,观察使王修东西夹城,在城周围开隍。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镇海节度使周宝“筑罗城二十余里(5)”。南唐林仁肇“复修之”。此后,府城数次加筑、重建,也多有废弃,史籍均有可考。与花山湾古城建造者可能相关的,是东晋的郗鉴、王恭,以及唐晚期的王、周宝。

孙吴在此筑的城位于北固山,号铁瓮城,这一点应无疑义,历代史书均有记载,如明代的李一阳在《府治后垣记》中写道:“吴大帝筑子城,控扼南北,号曰铁翁,规制宏壮。(6)”又《舆地志》载:“(铁瓮城)吴大帝孙权所筑,周迥六百三十步。(7)”但此后郗鉴的“城京口”,以及王恭的“更大改制”,是在铁瓮城的基础上修缮,还是另建新城?根据文献记载,郗鉴在京口筑城,是为了防御刘征率领的数千贼人从东南面海上的抄略,可能仅仅是对京口城防的加固,并无必要另建一座大城。从时间上看,这伙贼人不久便被讨平,其间时间较短,根本不足以另筑新城。当时大量的北人南迁,被安置在晋陵附近,据估计约有二十万众(8)。对于流民,郗鉴抱有了极大的防备心理,这从他晚年的一封奏疏可以看出:“臣所统错杂,率多北人,或逼迁徙,或是新附,百姓怀土,皆有归本之心。臣宣国恩,处兴田宅,渐得稍安。闻臣疾笃,众情骇动,若当北渡,必启寇心。(9)”郗鉴常年坐镇京口,既防北方的军事侵袭,又有控制流民之用,而建造一座规模巨大的城,将南迁流民置于城中,似乎不是郗鉴之意愿。他曾对平南将军温峤说:“今贼谋欲挟天子东入会稽,宜先立营垒,屯聚要害,既防其越逸,又断贼粮运,然后静镇京口,清壁以待贼。(10)”郗鉴的军事策略是“屯聚要害”、“坚壁清野”,花山湾地区地势相对较平坦,而且面积广大,无险可守,在此筑城并不符合郗鉴“屯聚要害”的“待贼”之法。无论从筑城的时间、目的,还是从郗鉴的方针策略来看,似乎都没有建造花山湾古城的可能。历代文献中有关郗鉴、王恭筑城的记载,几乎均是将其所筑的城看做是“铁瓮城”。元代《至顺镇江志》中载:“子城吴大帝所筑……晋郗鉴尝修,王恭更大改创。(11)”此外,《太平寰宇记》引《京口记》中的“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为万岁楼,西北楼为芙蓉楼”,根据调查以及名称推断,当时的万岁楼在今千秋桥附近,位于今鼓楼岗西侧。至此向北,其范围大致与铁瓮城西垣相重合,这就说明,王恭的“改制”可能也仅仅是在铁瓮城的基础上修缮和增筑城楼,并没有另外起一座规模巨大的城池。

需要说明的是,“晋陵罗城”的定名,可能不适用于花山湾古城。东晋时,京口作为晋陵的郡治,仅仅是太兴元年(公元317年)至咸和四年(公元329年)的十二年(12),具有临时性,可能与边防和控制流民有关,更多的时间里,晋陵的郡治被放在了丹徒和今天的常州一带。再者,“晋陵罗城”的说法在东晋并不存在,《晋书》中,“晋陵”作为地名较为常见,而“晋陵罗城”的说法则无一次被提及。唐代恢复晋陵后,治所在今天的常州而非京口。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分天下十五道,江南东道润为会府(13)”,此时,京口地区已属润州,与晋陵所属的常州明显分隔两地。照此,花山湾古城既不可能是东晋的“晋陵罗城”,又不是唐代的晋陵,那么可以解释的说法是,“晋陵罗城”的字样,标明的是制砖人的籍贯。根据铭文砖上的字体、书写格式等,断定其与东晋城砖相异(14)。《江苏镇江市花山湾古城址1991年发掘简报》以及其后的《江苏镇江花山湾古城遗址2010年发掘简报》,均将“晋陵罗城”砖的年代断为唐,应该与事实接近。

又,晋陵罗城遗址若为唐代润州城,则与文献记载存在抵牾。《唐书音训》载:“京口,在润州城东北,甘露寺侧。(15)”据此可知,唐代的润州城应在京口西部开阔地。南宋《嘉定镇江志》载,“东山,在城东二里,亦号花山(16)”,可见,南宋时的府城应在铁瓮城及以西,花山地区已不存城池。如果文献记载无误,那么,花山湾古城既非唐代初置“润州”时的润州城,也不是南宋的府城,其建筑及使用的年代应该是唐中晚期至南宋。文献中关于唐代筑城的记载,分别是太和年间(公元827―835年)王所筑的“东西夹城”和光启三年(公元887年)镇海节度使周宝所筑的罗城。关于罗城的形制,文献中虽无详细记录,但对城门的名称、位置则有较为详细的记录。《嘉定镇江志》载,罗城“共十一门”,东有两门,“北曰新开,南曰青阳(17)”。《至顺镇江志》中记载元时尚存的东门“青阳门”,“去府治二里(18)”,推测新开、青阳两门应均应该距离府治有二里左右。又根据古子城北门在“府治后”,判断元代的“府治”应在铁瓮城范围内。2010年对花山湾地区的发掘,发现城门门址一座,从距离上来看,在1000米左右,与“二里”的记载相差不大,只有罗城东垣的两座城门具有可能性,考古报告中亦将此门定为“新开门(20)”。由此推断,花山湾古地区发现的城垣应为罗城,是为唐代晚期的周宝所修筑。

关于罗城城垣的长度,文献中多有记载,据《读史方舆纪要》卷二五引《城邑考》:“更筑罗城,周二十余里。(21)”南宋《嘉定镇江志》记“罗城周回二十六里十七步(22)”,《至顺镇江志》也记郡城“二十六里十七步(23)”,可知罗城周长在二十里以上。根据考古发掘报告,花山湾古城的周长约为十里,与文献记载的二十多里相差甚远。可能的情况是,罗城的西部的城垣,叠压在今天镇江的市区之下,后代的府城即是在罗城西部城垣的基础上加筑的。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宋礼在前代城墙上加砌砖石,城“九里十三步”,清人实测发现城周不是九里,而是十二里多。如以十二里多计算,则与花山湾古城合计二十多里,则与文献所载接近。

从1984年的考古发掘资料看,西墙较其他三面城墙,出土了较多宋代的遗迹、遗物。如在西墙A、D段,发现了模印有“镇江府城”、“府城砖”、“镇江水军”等字样(24)。“镇江”的称谓,是在宋徽宗政和三年改润州为镇江府时才出现,所以这些城砖应是宋代或以后烧制,结合文化层分析,此应为宋代的城砖。以西墙C段为例,在此处开有探沟T2,发现五层文化堆积,其中第三层是夯土,包含大量宋代陶瓷、砖瓦,第四层也是夯土,出土夯窝、夯土间厚均与第三层相似。如果第三层中未发现有晚于宋代的遗物,那三、四层应为宋代的夯筑城墙无疑。由此推测,西墙与其他三墙可能并不建于同一时期。文献记载罗城“二十六里十七步”,那么罗城在经南C段向西后,可能并不是弯折向北与西A段相连,而是在大学山南麓向西南弯折,进而围合成一个大圈,将铁瓮城、后代的府城围合在内。西墙叠压下即使有唐代的夯土,也很有可能是王所建东夹城的西垣。宋代城砖及夯筑遗迹仅在西墙发现,北、东、南三墙在三次发掘报告中均未提及有出土,可能宋代府城沿用了部分唐代罗城、夹城的部分城墙加筑而成,花山湾地区的罗城则弃之不用

根据上述推论,可推测该地区城市发展的沿革是:三国时期,吴国建铁瓮城;东晋时郗鉴和王恭先后在铁瓮城的基础上加筑;唐代建润州城,子城位于铁瓮城处,并新建城垣,将子城围合,但并未包含花山湾古城。后又建有东西夹城。唐晚期周宝建罗城,囊括了花山湾古城、铁瓮城、明清府城的范围。宋代加筑城垣,但花山湾古城部分弃之不用,仅在铁瓮城及以西部分筑城。上述推断,仅是根据文献、考古资料以及前人的研究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揭开真正的事实,还需要对该地区进行更加细致、更大范围的调查和发掘。

注释:

(1)刘建国.晋陵罗城初探[J].《考古》.1986年第5期.

(2)(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O].卷二十五.

(3)房玄龄等.晋书・郗鉴传[O].卷六七.中华书局.1974.

(4)(元)脱因修、俞希鲁.至顺镇江志[O].卷二.中华书局.1990.

(5)司马光.资治通鉴[O].卷二五六.中华书局.1956.

(6)(明)李一阳.府治后垣记.[O]

(7)(南朝)顾野王.舆地志[O]

(8)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J].《燕京学报》,第15期。

(9)房玄龄.晋书・郗鉴传[O].中华书局.1974.一七八页.

(10)(元)俞希鲁.至顺镇江府志[O].卷二十.江苏古籍.1999.第八六二页。

(11)(元)俞希鲁.至顺镇江府志[O].卷二.江苏古籍.1999.第九页.

(12)韦正.试论六朝时期的镇江古城[J].《东南文化》1993年6期.

(13)(南宋)卢宪.嘉定镇江志・卷一[O].清道光二十二年刊本.第二八二六页.

(14)刘斌.镇江“晋陵罗城”命名问题的探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15)(清)张九征、何、程世英等.康熙镇江府志[O].卷五十四.

(16)(南宋)卢宪.嘉定镇江志[O].清道光二十二年刊本.第二八三二页.

(17)(南宋)卢宪.嘉定镇江志[O].清道光二十二年刊本.第二八三一页.

(18)(元)俞希鲁.至顺镇江府志[O].卷二.江苏古籍.1999.第八页.

(20)镇江博物馆.江苏镇江花山湾古城遗址2010年发掘简报[J].《江汉考古》.2012年第2期.

(21)(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O]卷二五引《城邑考》.

(22)(南宋)卢宪.嘉定镇江志[O].清道光二十二年刊本.第二八三二页.

(23)(元)俞希鲁.至顺镇江府志[O].卷二.江苏古籍.1999.第八页.

(24)镇江博物馆.镇江东晋晋陵罗城的调查和试掘[J].《考古》.1986年第5期.

(25)镇江博物馆.镇江东晋晋陵罗城的调查和试掘[J].《考古》.1986年第5期.

参考文献:

唐山市八中范文5

圆形,圆钮,圆钮座。钮及钮座下叠压一只飞鸟。其外短斜线纹带,线条间距较宽。锯齿纹及波折纹缘。直径8.8厘米,缘厚0.5厘米。2003年巩义市西城变电站晋墓出土。

14. 齿纹蟠龙镜(图14)

圆形,圆钮,圆钮座。座周围盘绕一龙,龙头回首衔尾。其外施一周斜线纹,边缘施两周锯齿纹。直径9.5厘米,缘厚0.5厘米。1988年4月郑州市纺织专科学校晋墓出土。

15. 双龙镜(图15)

圆形,圆钮,圆钮座。座外线刻浮雕二独角龙,屈体盘绕,龙体的一部分压于钮下,其外为铭文带,铭文不详,一周斜线纹,镜缘饰锯齿纹和波折纹、弦纹。直径13.6厘米,缘厚0.7厘米。2007年1月郑州市巩义新心花苑晋墓出土。

16. 秦王四兽铭文镜(图16)

圆形,圆钮,连珠纹钮座。钮座以双弧线分为四区,每区各配置一瑞兽,皆作奔驰状,然姿态各不相同。双弧线间饰四小瑞兽。其外饰两周斜线纹,外区铭文为“赏得秦王镜,判不惜千金,非关欲照胆,特是自明心。”赏与心字间有一圆点断句。最外为一周斜线纹和三角圆点纹缘。直径13.1厘米,缘厚1.1厘米。1984年郑州市荥阳峡窝村采集。

17. 秦王四兽铭文镜(图17)

圆形,圆钮,变形四叶纹钮座,中间补以弧形纹。座外大双线方格,四角与V形纹相对,V形纹中有图纹。方格四边外及V形纹分割的四区内各一瑞兽。瑞兽似虎似狮,有的作回首状,有的作奔驰状,尾部上翘。四兽两两相对,兽周围用云纹等补空。其外两周锯齿纹带,外区铭文为“赏得秦王镜,判不惜千金,非关欲照胆,特是自明心。”赏与心字间有一圆点断句。最外为两周锯齿纹缘。直径16.1厘米,缘厚0.4厘米。1986年郑州市郊区采集。

18. 瑞兽葡萄镜(图18)

圆形,伏兽钮。一周凸棱将镜背分为两区。内区四兽四鸟相对,珍禽瑞兽外环列一串串葡萄和一片片叶纹。外区不同姿态的禽鸟十只及蜻蜓与蜂蝶,其间有十五串葡萄枝蔓。重瓣花纹缘。直径11.8厘米,缘厚1.2厘米。2005年郑州市上街区长城铝业有限公司唐墓出土。

19. 瑞兽葡萄镜(图19)

圆形,伏兽钮。内区四瑞兽相对,一串串葡萄缠绕在高圈内外。外区肥厚润泽的叶瓣及硕果累累的葡萄串错纵交缠,其间对称四只展翅飞翔的禽鸟。重瓣花纹缘。直径9.9厘米,缘厚1厘米。1991年2月郑州市水文站家属院唐墓出土。

20. 葡萄缠枝花镜(图20)

圆形,圆钮。中间隆起一周凸弦纹,内区环绕五串葡萄枝蔓,外区饰一周缠枝花。点线纹镜边,高镜缘。直径9.3厘米,缘厚0.5厘米。1988年4月郑州市上街区体育场唐墓出土。

21. 双鸾瑞兽云纹镜(图21)

八出葵花形,内切圆形,圆钮。钮左右各立一鸾鸟,鸾鸟头上花冠,曲颈相对,展翅飞翔,一脚立地,一脚微曲。钮上一朵双翅云头纹。钮下一飞奔的马(或称天马),颈上系一株荷花瓣。边缘分别配置两两对称的折枝花、流云、蜻蜓与蜂蝶。直径18.5厘米,缘厚0.5厘米。2005年9月河南省中信中原置业有限公司唐墓出土。

22. 双鸾花鸟云山纹镜(图22)

八出葵花形,内切圆形,圆钮。钮两侧双鸾对称而立,鸾振翅翘尾。钮上云纹和山纹,钮下一鸟站立在仙山叠嶂云雾缭绕的山峰上。八瓣中折枝花与灵芝云相间环绕。直径14.2厘米,缘厚0.3厘米。2005年9月河南省中信中原置业有限公司唐墓出土。

23. 双鸾衔绶双花镜(图23)

八出葵花形,内切圆形,圆钮。双鸾同形,展翅翘尾,口衔长绶,足踏花枝,挟钮对立。绶带特别精美。钮的上下各饰一株花叶茂盛的花枝纹,别具一格。八瓣中各一枝花叶纹。直径24.6厘米,缘厚0.5厘米。2005年9月河南省中信中原置业有限公司唐墓出土。

24. 宝相花镜(图24)

唐山市八中范文6

关键词:民族元素;唐山;骨质瓷;茶具;发展

1.研究背景

民族元素在唐山骨质瓷茶具中的应用研究从属性、材质、设计上追溯其形成的根源。首先是其属性――也就是喝茶的用具;其次是材质――骨质瓷;最后是在前者基础上设计――民族元素。

1.1茶具设计与茶文化。中国古代茶具设计的每一次革新都与其实用性紧密联系。我们知道唐朝人喝茶是煎茶,宋人喝茶用点茶法,明代时完全抛弃了唐人和宋人的喝茶方式,茶具也是根据喝茶方式的不同而有新的设计。

中国茶道文化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据《茶之道》记载每当时代变革后,由于经济原因或是皇朝领导的主流思想的变化,饮茶方式会变化,茶具随之有丰富的变化。宋的点茶法与明代的“瀹饮”这两种古代不同喝茶方式来分析茶具设计上的改变。

宋人用点茶的方式,点茶在这里的意思是滴注的意思。即把用绢纸紧密地裹团茶、烘焙、捶碎、在茶碾中磨碎、筛罗,用茶末放入茶盏,用茶瓶或执壶注水点缀。其中由于要把沸水快速冲入有茶末的茶盏中,这里的盛沸水的执壶(在当时也叫注子)的非常细壶嘴造型体现了宋人点茶的饮茶习惯。茶杯也是宋代建窑所产的黑色茶盏。之所以用黑色茶盏是因为当时宋人饮茶“以茶白为贵”。宋代蔡襄在《茶录》记载,“茶色贵白”、“以青白胜黄白”、“茶色白、宜黑盏”等。到了明代的喝茶方式一直延续至今,明朝是朱元璋皇帝从经济角度考虑,废团茶改散茶,这一举动彻底革新了明代之后的人们饮茶的方式。朱权的著作《茶谱》中描写他发明的瀹饮。即用茶壶盛散茶,沸水入茶壶,篦去茶叶饮茶水。不再用唐宋人所饮的茶末。这种用茶壶泡茶的方法,直接影响了茶具的造型,明代后茶杯变小、茶壶的嘴不被要求流水的速度感,所以不用过细。由于要观茶色,明代以后,不同于宋时所用的黑色茶盏,白瓷杯被放在重的位置。

1.2唐山骨质瓷与民族元素。骨瓷,是18世纪七十年代由英国人发明,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唐山成功的烧出了第一炉被国际公认的骨质瓷产品,并大量出口。

唐山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北方瓷都,在1964年就开始了骨质瓷的研制工作,并于1973年获得成功。唐山骨瓷是世界公认的最高档的瓷种,该地生产的骨瓷属中国首创,填补了中国高档瓷生产的空白,开创了中国骨质瓷产业发展的纪元。该地生产的骨质瓷主要销往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多个国家。

红玫瑰骨质瓷在1986年,已经可以年产骨瓷198万件,其中出口116万件。外销至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香港;所产中、西餐具也为首都以及其他各大城市的高级宾馆所青睐。到80年代后期,各高级饭店已经几乎无不使用唐山骨瓷,它已成为高档国瓷中的佼佼者。

1.3民族元素。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只有具备上面四个特征的、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才能称作民族。

时代政策等背景从根本上影响了民族元素的陶瓷造型与装饰。如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唐代青瓷凤头龙柄壶(图1)。这件瓷器很好的说明了唐代开放和吸收力极强的时代特征,国立强盛,政策开放。器物有明显的西域特征,“除了龙柄和风首是中国人的概念外,壶的造型以及壶身凸装饰的人物装饰都是受西域影响。”马未都说收藏记载。又如,辽代耶律羽之墓现在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的《白釉皮囊壶》(图2)。正如其名,皮囊壶顾名思义是用皮革制作的,这种材质不易碎、轻便、方便契丹族游牧民族游猎使用,后来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契丹民族开始使用中原的瓷器壶。有意思的是材料换成了瓷器,使用瓷质的壶仍旧用以前的造型。是出于契丹人的民族感情。

本文从骨质瓷茶具上来研究民族元素,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骨质瓷研发成功的最初的十几年,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这十几年主要有两种民族元素的体现。

“八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大量唐山骨质瓷作为高档瓷出口至早期唐山骨质瓷的运用民族元素上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出口了很多带有民族元素的骨质瓷。中国骨质瓷在国内第一次登台亮相的地方叫“东方明珠”,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北京第一家香港中餐店。当时那里是北京唯一的“西方窗口”,所有刚刚进驻北京的外商们均汇聚与此,在此吃饭,在此聊天”。

2.民族元素在唐山骨质瓷茶具的发展研究

(1)八十年代的骨质瓷茶具背景就是刚改革开放初期,唐山的骨质瓷研发成功不久,经过一系列探索后,1986年唐山骨瓷市场迎来第一次高峰。此时期唐山骨质瓷以出口为主,其余作为酒店用瓷和高档礼品等,因为价格昂贵基本不做民用。比如唐山骨质瓷的代表企业红玫瑰陶瓷厂。这一时期的民族元素茶具主要表现为欧美风走的是国际路线。国内主要是采用神话故事作为装饰。

(2)九十年代同八十年代借着改革开放机遇,唐山骨质瓷产业发展迅速,在国际上的声誉逐年提高。1997年,唐山红玫瑰骨质瓷代替英国瓷器为香港回归餐宴提供日用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唐山骨质瓷杯子,杯子背后的“一孩好”的文字是作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语。此时是杯子为宣传中国特色之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工具,这样的宣传语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元素,这是设计审美以外的另一个角度,这种应用是作为宣传功能。

1991年5月15日至30日,香港举办一年一度的亚洲酒店用品展览会,唐山第一瓷厂前往参展。这是中国骨质瓷第一次在国际高端市场亮相。1986年后,唐山骨质瓷成为国内进驻北京的五星级饭店的用瓷首选。

(3)二十一世纪前十年,这段时间的特点是骨质瓷的设计种类繁多。从一些出口的骨质瓷来看,明显改变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只有异域民族元素的尴尬场景。十年间,中国经济腾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世界级的项目向世界展示中国品牌。骨质瓷茶具越来越成为普通百姓的能够支付的起的瓷器。2000以后国营企业体制改组,骨质瓷厂转为私营制。激烈的市场竞争了来了恶意竞争但不可否认同时推动了骨质瓷产品多样化。

3.小结

瓷器、茶叶、丝绸、中国绘画、汉代画像石、龙图腾、京剧脸谱等都是极具中国文化特征的元素。其中多样的茶叶和茶具承载着中国茶文化。提取怎样的民族符号应用在茶具上,使其更大气,更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深厚底蕴和开放后包容多元文化的民族魅力。目前唐山陶瓷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民族元素的设计是依着葫芦画瓢,直接把传统的元素照搬上来。然而当代设计更多在于经过提炼和创造,把传统的元素用到新的设计,让传统元素在当代复活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德)阿道夫・希尔德勃兰特,潘耀昌译.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美)斯蒂芬・贝利,菲利普・加纳,罗荡药译.20世纪风格与设计[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上一篇中级财务会计

下一篇英文情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