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互联网范例6篇

无线互联网

无线互联网范文1

同时,智能手机全面普及,各类电商、支付平台的手机客户端应用也逐渐发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大银行逐渐“触网”,纷纷推出了针对手机客户端交易的优惠措施。手机客户端安装率成为考核银行电子渠道发展的重要指标。然而,近年来各大银行建设的WLAN系统基本是内网应用,与互联网完全分隔。为降低银行手机客户端的推广难度,有的银行将客户端软件存储在内网服务中,供客户免费下载。但这种方式只能在Android系统手机中实现,苹果iOS系统的各类应用则必须连接互联网从苹果的AppStore才能下载安装,而下载安装完成后的应用,也必须连接互联网才能获取到相关数据。在银行网点让用户使用自己手机的3G/4G流量来下载网银客户端等应用,显然不符合客户的使用逻辑,因此建设网点的互联网WLAN网络对银行来说势在必行。

二、传统银行要与互联网企业竞争也必须建立自己的互联网平台。

银行的平台优势在于拥有众多的营业网点,在营业网点部署互联网WiFi,可以通过WebPortal页面的推送实现网点轻量级门户平台的搭建,通过定制化WebPortal页面银行最新的金融动态及营销活动广告。不仅可以让银行客户进行手机银行客户端的便捷下载、银行官方微博、微信的点击关注,并且可以拓展网点的无纸化智能排队、银行电子商务实体店营销等业务。依靠营业网点的无线互联网平台,也能通过Portal短信认证方式合规获取用户实名信息(如姓名、手机号等),并收集客户的上网行为日志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实现用户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为实现后续精准化的产品营销和用户信贷级别的智能评估铺路。

三、结语

无线互联网范文2

“冬天”并不意味着没有了希望,相反,它让无线互联网企业能够冷静思考,寻找最有效的商业模式。

现在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确,“冬天”来了。看看目前的状况吧,冬天让很多无线互联网企业的危机感空前地强了起来。特别是那些还没站稳脚跟的无线互联网企业,融资困难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我还记得,上一次经济寒冬出现在2000年前后,那时纳斯达克的跌幅比现在还要大。可是,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几大主要互联网公司上市的时间,就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新浪、搜狐、网易是在1996年~1999年之间成立的; 而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的成立时间,则是在2000年~2003年。

那么,上一次互联网泡沫时期发生了什么?新浪、搜狐、网易是在接近高点的时候冲上去的; 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是熬过经济寒冬后站起来的。所以,我要说,冬天对无线互联网企业来说虽然有“危”,但同时也是“机”。特别是对那些有核心竞争力的无线互联网公司来说,此前进行的融资,足以支撑他们度过冬天了。

冬天来了并不意味着没有了希望,因为冬天过后,春天总是会来的。

而且,换个角度看,冬天正是摒除浮躁、踏实做产品的好时机,无线互联网企业也应该抓住这个时机,真正从用户的使用习惯、消费行为出发,设计出具有移动特性的、适应市场运营的商业模式。

一般来说,商业模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业务模式,一部分是收入模式。凡是在传统互联网形成行业品牌集中的领域,一般都有着成熟的行业收入模式,比如新浪、搜狐的新闻模式,百度、谷歌的搜索模式,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模式,以及盛大的游戏付费模式,都算是成功的商业模式。

在这些领域,无线互联网企业可以说没什么机会了。无线互联网应该,也只能着重在“无线”的特性上,从用户的使用习惯、消费行为出发,设计自己独有的商业模式。这才是纯粹的无线互联网公司应该做的。

那么,无线互联网的特性是什么呢?我认为,“无线”的特性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 移动、位置和电话。首先,“移动”是指无线终端是随时随地可以使用的,这个跟很多其他的信息产品不一样,几乎是与用户形影不离的; 第二,“位置”是无线终端独有的,是任何其他信息终端不可比拟的优势; 第三,要从手机最基本的功能出发,设计商业模式。

无线互联网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电视;内网设备

1宽带互联网电视问题描述

伴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也遇到一些问题。唐山某商场原电信业务为每层楼都有宽带及互联网电视业务,共五楼;原有业务正常,要求接入移动业务后保持原有业务不变,客户内网设备利用旧有的。进行外网开通测试能正常上网;接上客户内网后,宽带、互联网电视均无法正常上线。根据客户业务要求,我方选用黑色DB202电视盒,该产品提供两个网口,一个用于电视,一个用于电脑,来满足客户业务需求[1]。

2宽带互联网电视问题分析

客户内网设备故障引起宽带互联网电视无法正常上线。对于大型内网客户的业务故障,应从客户内网、外网两方面进行考虑;外网应从线路、数据、设备方面着手[2]。用户内网故障原因较繁杂,应多与客户沟通,优先解决前期故障;再考虑数据、设备、网线问题。宽带互联网电视系统如图1所示。

3宽带互联网电视问题处理

此类故障的处理应从客户外网、内网两方面进行故障处理。现场故障处理如下[3]:

3.1客户外网(移动网络)故障的处理

(1)光路衰减为-22db属于正常范围,排除光缆故障。(2)多次与客户网管人员沟通,对配置数据进行检查,数据正常,排除数据原因。(3)进行外网开测试能正常上网,排除客户外网(移动网络)故障的原因。

3.2客户内网故障的处理

(1)该客户所有业务均通过原有交换机5750汇聚,现客户所有业务都不通,怀疑交换机问题,更换交换机重做数据后,三至五层客户业务恢复正常,但一、二楼业务不通。(2)客户需求中客户反馈原业务正常,说明客户原内网无问题,更换交换机后部分业务不通,怀疑数据或本身交换机仍有问题。(3)重新对客户所有设备配置数据进行检查,发现正常,再次更换交换机重做数据后,一、二楼业务仍不通,怀疑为一、二楼内网问题。(4)在处理故障时,多次与客户、网管人员沟通后,才了解到一、二楼宽带已有一年不能正常使用,于是对一、二楼设备进行检查,发现一、二交换机坏,更换后,所有业务恢复正常。

4结语

对于大型内网业务的客户需求,建议勘查前期,技术人员参与现场勘查,多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实际业务需求及前期隐藏故障,避免因沟通问题,未了解原有故障,导致故障误处理。在开通中优先解决原有故障,便于快速进行业务开通,提升客户感知。

参考文献

[1]张华艳.有限电视网络传输故障维修措施[J].科技传播,2012(17):252.

[2]刘忠华.浅谈数字电视常见故障及处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9):33.

无线互联网范文4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patients cannot transmitmeasuredness data products to the doctor at the first time, the article will connect sensor networks to IPv6 networks, and get close doctor-patient distance.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nd IPv6 networks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access method between sensor networks and IPv6 networks, and architecture of IPv6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关键词:远程医疗;传感器网络;IPv6网络;互联

Key words: telemedicine;sensor network;IPv6 networks; interconnection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156-02

0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老龄化,现在许多家庭都购买了电子诊断仪器,如电子血压仪、电子血糖仪等。不过,即使病人在家自己能测得血压、血糖数据,医生仍无法及时获得第一手资料。为了拉近医生与患者的空间距离,可将无线传感器网络与IPv6网络互联来解决此类问题。

1概述

伴随通信技术、微机电系统、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成熟,具有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的微型传感器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且引起人们极大关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是由大量微小传感器节点布设在特定区域、能根据环境情况完成指定任务的测控和通信的网络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医疗健康、军事、环境监测、农业、城市管理等许多重要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它被认为是21世纪能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技术之一。

就无线传感器网络而言,只有当它和外网连接后才能产生更好的实用价值。从目前网络的使用状况来看,无线传感器网络与Internet互联网相连接是必然结果。而IPv6做为下一代Internet网络的核心协议,它具有很多优势:它的128位地址长度形成了巨大的地址空间,能为网络设备提供一个全球唯一的地址;它对移动数据业务具有较强的支持能力;IPv6协议内置安全机制,并已经标准化,可支持对企业网的无缝远程访问;它支持无状态和有状态两种地址的自动配置方式;IPv6报头中新增加了“业务级别”和“流标记”字段,具有服务意识。IPv6协议可以满足WSN网络对地址空间、自动编址、服务质量、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因此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与IPv6网络互联是当前的一个热点。

2常见的互联接入方式

要将无线传感器网络与IPv6网络进行无缝连接,必然要考虑两者的连接方式,常见的接入方式有三种:Peer to Peer网关方式,重叠方式和全IP方式。无线传感器网络若采用前两种互联方式接入TCP/IP(v6)网络,都必须经过特定节点进行内外网间的协议转换或协议承载。为了使两网的连接更方便,随后出现了全IP的互联方式,该方式要求每个普通的传感器节点都支持IPv6协议,内外网通过统一的网络层协议(IPv6)实现彼此间的互联。从两者互联时是否使用中间件的角度,可以将接入方式分为:接入方式和直接接入方式。

2.1 接入方式

无线传感器网络设备成本低、功耗低、设计简单、布撒的数量众多以及接入网络基础设施的多样化,决定了每个传感器网络节点都接入现有网络不实际。通常传感器节点的程序存储区和数据存储区都非常有限,无法实现完备的网络协议和路由协议,因此,采用资源相对丰富的中间件(它能与传感器节点进行通信,同时能通过其他通信方式接入外部网络,实现信息交换的设备或系统)接入用户所在网络。

中间件以网关为例,传感器节点将采集到的检测数据通过路由协议汇聚到网关,网关对数据进行转发处理,接入各种承载网络将信息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对检测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存入数据库。用户终端通过现有的网络协议访问服务器,实现对无线传感器设备的访问、控制及管理。

网关接入方式减少了无线传感器设备的复杂性,无需为每一个设备部署承载网络的接入设备,降低了应用成本;网关仅负责数据的转发,不做网路层和应用层协议的处理,增加了转换效率;网关还可以扩展不同的协议转换模块,接入各种承载网络(WiFi,以太网,GSM等),具有更强的灵活性。

网关接入方式中服务器一般采用功能强大的PC,然而PC体积较大,不利用布置,在恶劣的环境中无法正常工作。因此接入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2 直接接入方式

直接接入方式指:移动终端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直接通信的方式进行互联,简化了网络接入的模型。在这种方式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都需要嵌入IPv6协议,前者可以不需要任何中间件进行转发,就能直接接入现有网络,形成网络终端,实现与现有网络的无缝融合;当移动网络终端与无线传感器节点进行通信时,可根据IPv6协议进行网络地址的自动配置,两者使用链路本地地址根据网络协议进行直接便捷通信。

直接接入方式中移动终端通过发送数据请求建立通信,大大降低了网络系统的复杂程度,减少了在数据获取过程中造成的能量损耗,延长了节点的使用寿命。缺点也很显然,需要通信双方都安装IPv6协议栈。以上两种接入方式各有利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3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IPv6的体系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接入IPv6时,不能直接使用无线传感器网路的体系结构或者IPv6的体系结构,原因主要体现在:①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不支持IPv6协议,无法实现与下一代互联网的互联。②IPv6虽考虑了网络中的各种问题,已经成为一套功能和性能都很强大的协议体系,但由于代码体积较大(几兆到几百兆),所以它无法运行在存储资源和处理资源受限的传感器网络中。因此,在充分考虑IPv6网络的特点和特殊性的前提下,需重新构建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文献[1]的体系结构主要是对网关进行软硬件平台的设计,使它作为整个WSN数据的出口,具备有数据吞吐量大、计算能力强和存储能力大的特点。

如图1所示,网关节点是一个低成本的嵌入式网路连接设备,采用IEEE802.15.4和WLAN无线通信技术,实现IPv6,ICM Pv6和DHCP协议,并配置协议转换模块。两者结合完成了网络连接、数据转换与转发等功能。

文献[2]采用嵌入式的IPv6微型协议栈MSRLab6,如图2所示,该协议栈遵循6LOWPAN规范,同样严格支持IEEE802.15.4标准。该协议去掉了不必要的组件及扩展功能,使得IPv6,ICM Pv6、ND、TCP和UDP等协议得到较大精简;直接面向硬件,设计独立操作系统的调度机制;为提高运行效率,采用最大容量的内存分配方案;设计了基于事件和数据类型驱动的应用程序接口。该协议层自下向上由通信域、计算域和应用域组成。

4结束语

将IPv6传感器植入医疗器械中,无论病人在家还是在病房,都可免去测量各种数据及来回奔波的麻烦,使医生在办公室就能随时监控病人的各项生命指标,如:血压、脉搏等。

如何实现WSN与IPv6网络的互联是当前的热点研究问题。本文介绍分析了WSN与网络互联的方式,及嵌入IPv6的WSN协议栈。为设计合理、高效的嵌入式IPv6协议栈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闻志平,李迅,李洪峻.无线传感器网络IPV6接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10.

[2]张宏科,梁露露,高德云.IPV6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及其应用[J].中兴通讯技术,2009.

[3]郝中波,景博.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IPV6网络方式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9.

无线互联网范文5

引言

最近几年,通信业发展潜力最大的两个领域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从逻辑上讲,我们需要进一步对这两种技术进行结合,以便使信息接入既不受信息源的限制,也不会受接入者的位置限制,因此产生了无线移动互联网。它的出现给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此,人们便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多种多样的多媒体信息。但一开始为互联网设计的互联网协议是针对有线网络的,由于无线链路本身具有固有的波动性、不确定性等缺点,在无线链路上传送时这些协议的性能将会大大减少,因而,怎样提高移动互联网的性能和怎样发展无线移动互联网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本文就将对移动互联网及宽带无线通信的未来发展进行详细的介绍。

1、移动互联网发展呈现多元化

在上世纪90年代,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发展;随着用户对无线服务全业务类型和泛在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移动通信宽带化及宽带移动化的特点,“两化融合”的推动使移动互联网成为宽带无线通信的主要发展目标。

技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不再是障碍,使用手机观看视频也将不再是看上去很美的情况,用户、运营商的期待值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然而,音视频业是实现让所有人都能通过任何一种物理网络方便地获得所有想要的信息服务,它的最终目是实现无所不在的视频。语音短信和视频呼叫的互动,所有使用者都可以收到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实时消息,并能够用音视频、文本或图片等信息与其他人互动。Www.133229.cOm

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多媒体业务不仅仅指单向的用户接收信息,还指更多模式的互动。呼叫中心可以使用这样的互动和用户进行更好地交流,使用户更直接地感受运营商以及企业的服务,更高的满意度指数由双向的沟通所成就。视频博客、移动广告、远程协助、点播影视剧等是基于ip的应用,如多媒体彩铃、视频会议以及统一通信等传统网络的视频服务都将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3g网络在行业运用当中有如下特点:第一,在行业运用当中,3g的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二,我们3g网络的生机和活力将通过行业运用散发,在我们将3g和视频识别技术结合起来以后,使得各个行业应用的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金融、保险、环保、防汛监控、危险品等各方面行业运用都有着丰富的客户需求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得到拓宽,行业的服务内容得到丰富,行业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由于3g技术的普及和运用,原来移动通信已经没有办法涉足,或者极少涉足的行业运用3g时代可以得到方便的解决和实现,行业的内容得到了很大的丰富。

在3g全球化的过程中,市场应用的潜力和行业应用的前景是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的。随着两化融合的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行业对3g应用的需求更加凸显,用户对高带宽移动通讯网络的需求更加迫切。行业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需求点:提高效率型,节约成本型,以及资源集中型。各行各业都拥有较少的高精尖人才,所以,各行各业都希望解决的难题即是创造更大的价值。

2、无线通信网的发展呈现宽带化

基础信息论的发展呈现出从点对点到多点对多点信道的特点,其中mi—mo——多人多出是它的具体表现;信道容量可以成倍地提高;带宽和天线发送功率不增加;利用多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

理论上讲,随天线收发数目增加,mimo容量也会增加,但是,受信道环境、子信道独立性等制约,在实际应用中还无法实现理论容量。业内探讨的问题成为如何进一步提高mimo性能,mi—mo研究突破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类信道环境下预编码最优码书设计;二是多用mimo预编码码书设计,在此情况下,产生了多天线预编码技术。

作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关键的技术之一,协同多点传输技术可以很大提高小区边缘用户性能以及系统平均吞吐量。在comp的多项指标中,作为反映网络最大承载能力的衡量标准,容量备受产业和学术界的关注。然而,目前我们关于comp的容量研究大都是从方案设计及仿真分析得出的。

将来宽带无线通信网重要的发展方向及关键技术之一是网络编码和网络信息论,它使得用户间信息独立的特性被打破。由于无线通信有限频谱资源和用户无限的速率需求存在矛盾,利用无线电磁波自然叠加网络编码和特性,物理层网络编码应运而生。

无线互联网范文6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各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应用及软件如雨后春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无论是拼搏多年的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的电信运营商,抑或是小微企业,都考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所突破。

简单地说,移动互联网是用户通过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使用互联网业务。所以移动互联网涉及四大环节:移动设备、无线接入网、核心网和各类业务系统。上述四个环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都在演进和发展,例如手机终端从功能机向智能机演变,智能机的操作系统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可供第三方开发新的应用;移动通信网经历了从3G向4G的演进,无线下载理论速率从TD-S的2.8Mbps提升到TD-LTE的约80Mbps,核心网也逐步融合;互联网业务更是百花齐放,而且业务的提供模式、业务数据的呈现模式也都在向智能终端适配。

可以看到,从终端到网络、从网络到业务系统都发生了“改变”,这些系统性的改变给无线网络运行质量指标(后文简称“无线指标”)分析带来了许多“变化”。对于这些变化,在指标分析中要给予关注和重视,以适应新的网络质量分析需求。

2 无线指标分析发生的变化

传统的电信网是“封闭”的,资源是“独占”的,而互联网的理念是“开放”、“资源共享”;两种网络融合形成了移动互联网,显而易见,其IP网的特征更加明显,网络传送的是流量,而不再是基于电路交换的语音。由于终端的能力提升,用户可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使用互联网服务;因此,用户的行为特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之带来的就是“流量”的爆发式增长。这一步的演进关键是4G,据相关单位预测,到2018年全球4G移动数据每月流量将达8艾字节,约占移动数据总流量的51%。那么,无线网络质量分析应该考虑从面向电路交换的语音通信分析向面向包交换数据业务分析的转变,这或许是探讨诸多改变的一个基准。

移动互联网具备“革命性”,无线指标分析涉及的主题很多,下文仅选择3个方面进行探讨:

2.1 指标类别和分析侧重点的变化

传统业务特征下,用户希望“电话打的通、听得清、不掉话、不漏接电话”。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更频繁地使用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例如在线听歌、在线看视频、查资料或看新闻,他们希望“能快速接入网络,网络永远可用,访问业务快,页面刷新快,视频音频清晰流畅”等。用户的期望发生了变化,其实也意味着无线指标分析和保障的重点相应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在对GSM网络、3G网络的CS域进行质量分析时,无线接通率、无线掉话率等关键性能指标很受关注。移动互联网下,我们更应该关注用户的实际感知,因此,要重点评估吞吐率、时延、丢包率和抖动。另外,为了获得用户的实际体验,相关单位已研发了基于手机的测试软件,例如该软件可测试常用网站页面的加载时长、加载速率。

(2)移动互联网下,用户对于“掉线”往往感受不明显(例如看视频、查资料;语音业务除外);那么,掉线后只要能及时恢复链接就行。所以对于数据业务的指标评估,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掉线率,还要考虑无线连接的重建比率、重建成功率和重建时长等。

(3)4G引入了OFDM技术,LTE中的无线资源是动态“调度”的,无线资源的管理和分配更加灵活多变,并且无线资源利用率评估是网络性能分析、网络扩容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所以在4G中对无线利用率的评估应该更加细致,不仅要区分上行利用率和下行利用率,还要能分信道进行统计,而且要能把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的利用率都计算出来(以上行PUSCH/下行PDSCH为例,要能分别统计控制面和用户面的利用率)。

(4)无线指标是分析无线网络的“标尺”,如果指标取值的高或低与用户实际感知不一致,说明指标取值有可能不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网元统计数据的质量核查与保障非常重要。

(5)端到端的质量分析是发展趋势,单纯的无线指标分析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式。应该考虑跨网元、跨接口,设计与定义端到端的评估指标。

2.2 指标分析粒度和维度的变化

传统的无线指标分析较多地关注小区粒度的性能,无线优化的基本单元是小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理论带宽接近百兆,而用户的业务需求是有差异的,并非所有的业务都需要那么高的带宽,因此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级别的服务是有意义的,这也就是QoS。为此要在分析的粒度和维度上有所深化,体现在如下几点:

(1)分析的粒度要能细化到业务级,即分QCI(QoS Class Identifier)进行无线接通率、E-RAB掉线率、吞吐率等的分析。当然,如果手段支持的话,能够区分用户终端进行大规模、长时间的分析则更有意义。

(2)用户需求虽然有差异,但是相同用户在不同地点的业务体验要一致,如果相同的业务在城市A的用户体验好,在城市B的用户体验差,这样会严重影响客户满意度。为此,指标分析工作不仅要分QCI进行,同时要确保QCI的指配和相关参数设置在全网是一致的。

(3)由于4G的关键技术在于物理层和MAC层,为了分析4G的性能(例如:无线资源利用率、各种传输模式的性能),需要更多地关注物理层和MAC层的性能统计,这给性能统计计数器的设计和研发带来了挑战。另外,要分QCI进行KPI分析,计数器的数量也会成倍增加。如何理解和使用好各类计数器,如何保障计数器的准确性也是指标分析工作面临的问题。

(4)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特性更加明显,无线指标分析不仅要能评估“某一片区域的网络质量”,还要能够评估“某一类业务的质量、某几个用户的质量”,同时还要支持上述多个维度的透视分析。

2.3 设备差异性分析的变化

设备功能实现的差异在传统指标分析中容易被忽略,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设备商对规范的理解和产品实现的差异,会严重影响产品的性能,进而影响到网络的性能,最终影响的还是用户体验。设备差异性可以归纳为下述几种情况:

(1)核心功能实现算法存在差异。以无线资源管理为例,资源的调度算法是私有的,各厂商的实现会存在优劣,算法的优劣对用户的体验、无线资源利用率都会产生影响。

(2)计数器的设计存在差异。例如“RRC连接建立请求次数”,有的厂商统计的是不含重发的,有的则是含重发的,这种差异直接影响到了“RRC连接建立成功率”的指标取值。

(3)目前很多城市存在不同设备商的设备,在无线指标分析上不仅仅要关注整网的质量指标,还要关注不同设备商、不同设备版本的质量差异。由于设备实现的差异,不同设备商的指标取值可能并不具备直接的可比性,而比较相同厂商在不同城市的质量则更有意义。

(4)据相关单位预测,2014年中国4G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7 000万部,是2013年的15倍。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终端以及互联网服务器的数量非常多,在用户使用业务的过程中,经常发生终端软硬件故障或者互联网服务器故障等情况;但是,用户看到的信息提示往往是网络连接问题。也就是说,终端或者应用服务器的问题往往会被转嫁到网络上。所以要考虑如何能够更快更好地将网络问题、终端问题、应用服务器的问题区分开,并告知用户,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解决。

3 总结

前面提到了诸多“变化”,不过无线指标分析工作更应重视那些“不变”的东西,因为这些是保障网络质量的基础和原则。例如,在网络建设和优化阶段,要关注“射频KPI和业务KPI”,关注无线信号的强度、覆盖、干扰等指标,努力做到无缝覆盖,并减少干扰。可以通过路测来分析主/被叫接通率、掉话率等,在网络有足够的业务量时,再基于网络计数器开展网络质量分析。

无论如何,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改变了用户的行为特征,行为特征的改变则影响到了无线指标分析的关注点。虽然变化巨大,但是网络质量分析的出发点是不变的,那就是通过不同维度的分析和优化,确保无线网络的稳定可靠,最终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信息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周涛,邵震,韦乐平. 移动互联网崛起对移动网络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 电信科学, 2013(3).

[2] 张园,赵慧玲.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智能管道关键技术[J]. 电信科学, 2013(9).

[3] ,潘霄斌. 移动互联网时代 OTT业务的合作与经营[J]. 通信世界, 2013(8).

上一篇屈原的诗

下一篇开学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