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标准范例6篇

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标准范文1

根据文件要求,现将XXX2020年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子项绩效管理自评如下:

一、前期工作(8分,自评8分)。

1、任务分解(2分,自评2分)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下达XXX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皖农建设〔2019〕154号),按照农田建设管理办法,在专家评审基础上,我区建立了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库,并将年度建设任务具体落实到项目,并按时上报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共6个项目,任务4万亩,计划投资611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6070,自筹40万元。

2、项目审批及备份(4分,自评4分)

市局在完成了项目评审和现场审批后,下达了各个项目的设计批复;按照批复内容,我区编报了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省农业农村厅下达了实施计划批复(皖农建设〔2020〕104号);我区同步在国家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系统填报备份。

3、项目储备(2分,自评2分)

根据项目规划,我区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项入库工作的通知》(裕农〔2019〕143号)文件,建立了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级项目库,项目库总规模7.05万亩,计划总投资10675万元,满足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储备需求。

二、建设进度与质量(35分,自评35分)。

1、建设面积及工程(20分,自评20分)

我区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万亩按计划完成,于7月初完成市级验收,通过第三方检测,各项工程建设质量达到设计标准,质量合格,效益发挥明显。2020年6个项目10月初全部进场开工,开工率100%,项目进展顺利,施工进度较快,区组织了项目督促和第三方质量跟踪检测,工程质量较好。2019和2020年,市政府组织了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分别观摩了我区江家店镇龙门、分路口镇杨集和分路口镇新河项目区,其中省厅孔少林局长亲临分路口新河项目区指导工作。

2、年度任务完成比例(10分,自评10分)

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包括江家店镇龙门、永兴,分路口镇杨集、新沟以及徐集棠树等8个项目,于7月初完成市级验收。2020年,我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6个,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含高效节水灌溉任务0.35万亩)。在省厅下达计划批复后,我区开展项目招投标工作,于9月中下旬完成了6个项目,总计10个标段的招标,并在9月底全部进场施工,当年立项且当年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年度任务的100%,目前,各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较快,12月底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3、耕地质量提升(5分,自评5分)

为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提高耕地质量,我区制定了《XXX2020年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与等级调查评价工作实施方案》,在高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针对性地采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措施来加以改善和提升项目区耕地质量。通过土地平整措施改善了耕地土层厚度、和质地;通过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疏浚渠道和新修灌排渠系工程加快项目区排水,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了项目区耕地灌溉保证率。项目实施后,耕地质量稳步提升,根据第三方调查评价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耕地质量等级由建设前的3.22提升至3.17,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平均提升了0.05。

三、资金投入(25分,自评25分)。

1、财政资金(23分,自评23分)

我区2020年农田建设区级配套资金为2439.1万元(其中高标准农田575万元,最后一公里1864.1万元),实际到位4311.175万元,占应配套资金176.8%万元。在资金管理上,我区实行区级财政报账,国库支付中心支付,目前2019年项目审计后报账进度在92%。

2、社会资本(2分,自评2分)

2020年XXX顺河镇华顺牧草合作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10万元,其中华顺牧草合作社自筹资金40万元。通过项目扶持,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1000亩,支持华好奶牛养殖饲料基地建设。目前,合作社自筹资金40万元已足额汇缴到区财政账户。

四、竣工验收和上图入库(12分,自评12分)。

1、竣工验收(6分,自评6分)

根据省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验收规程,我区按时对2019年度8个高标项目进行了区级自验,综合验收评价合格。

2、上图入库(4分,自评4分)

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图入库要求,我区在申报项目时主动与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联系,做好项目申报前置把关,2019、2020年项目均符合上图入库条件。其次,2019和2020年项目在建设中和竣工验收后也在全国农田建设监管平台上图入库,建设面积符合要求。

3、新增耕地(2分,自评2分)

在项目规划设计中,我区做好四个结合工作创新试点,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组印发了《XXX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创新试点工作方案》。在建设2019年高标项目完工后,根据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以及项目镇村上报,其中江家店镇龙门、永兴,罗集乡云水和分路口镇杨集村通过填埋废弃塘坝、沟堰及老庄基还耕,新增耕地新增耕地面积342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面积占项目区的比例0.86%,上述项目新增耕地正在按程序办理。此外,我区在江家店龙门、永兴和罗集云水3个项目中,整合实施了自然资源部门土地复垦项目,根据省自然资源厅备案文件,目前先期批复新增耕地面积约8.7公顷。

五、建设管护和制度建设(10分,自评10分)。

1、落实管护资金(7分,自评7分)

2019年高标准项目,我区在初步设计中落实工程管护经费60.43万元。区财政预算每年安排190万元,专项用于全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

2、制定管护制度(3分,自评3分)

为加强建成工程的管护,长远发挥工程效益,我区制定了农田建设管护办法,工程管护制度和长效管护机制。在项目建成后,区主管部门将完工项目工程移交项目乡镇,由项目乡镇、项目村负责管理并订立管护责任书。

六、日常工作(10分,自评10分)。

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标准范文2

【关键词】基本农田 高标准 意义 问题

一、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意义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近年来,人口不断增长导致人多地少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并且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耕地总量减少的问题十分突出。基本农田作为耕地的精华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基本农田指标体系模糊,加之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弈行为增多,导致基本农田的划定和保护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出了“十二五”期间以土地整治工作为核心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二、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涵义

《规范》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即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的原有基本农田和经整治后划入的基本农田。通俗地说,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指田地平整,水源有保证,沟、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除,旱涝保收,有良好的机耕路网和农田生态环境的不得占用耕地。

建设高标准农田需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坚持因地制宜的差别化整治原则,以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为龙头,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目标主要包括五方面:一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二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比重;三是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五是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

三、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面临的挑战

一是时间紧、任务重。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在基本农田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共建成1.6亿亩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整理后的耕地平均亩产能够提高10%-20%。从工作量来看,“十二五”期间完成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的任务量是“十一五”期间的2.5倍,建设任务非常艰巨。

二是建设资金缺口大。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的初步分析,完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约需6 000亿元投资,而从目前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看,“十二五”期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预计可以征收4 500亿元,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预计可以征收750亿元,两项合计后资金缺口仍然高达750亿元。

三是实施监管要求高。当前,在农村土地整治和基本农田建设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着“重项目审批、轻实施监管”等现象,导致各地不同程度存在工程进度迟缓、标准执行不力、资金使用不当、项目验收滞后等问题。“十二五”期间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同样可能遇到这些问题。这就对加强监管提出了很高要求,但要在有限时间内对资金收缴、资金分配、立项批复、施工进展、竣工验收、后期管护、考评奖惩等关键环节加强监管,任务将非常繁重。

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思考

一是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主要是以土地整治工程为依托,土地整治工程又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在建设过程中,资金量大、工期长、利益主体多、协调事务多,仅靠国土部门一家难以完成,需由区县级以上政府统一组织,加强发改、建设、国土、财政、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民政、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工程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从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看,建立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模式是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有力保证。

二是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明确土地整治重点区域,统筹安排重大工程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整治、统一发展的要求有序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突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多功能、多效益的特点。加强与基本农田保护、产业发展、村镇建设、交通、水利、环保等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严格评审程序,强化规划实施与跟踪,发挥规划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宏观指导和整体控制作用。

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标准范文3

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提出背景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确定这个目标既符合科学规律又符合现实国情。2011年7月20日,国务院第164次常务会议上,总理要求“切实加强耕地保护,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制定并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011年8月23日,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同年10月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全面提升耕地持续增产能力”,同时提出“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建设”。至此,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决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2011年10月,国土资源部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了此项工作。

2012年3月29日,国土资源部实施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再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到2020年力争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后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级可提高1等,相当于每亩提高100公斤的生产能力。4月6日,国土资源部联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标志着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大幕已经拉开。

随着整治规划和建设标准的相继出台、制度支撑和资金保障程度的不断加强,大力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备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内涵

国土资源部印发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以及其他等五项工程。主要是通过提升耕地质量和提高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水平,达到以下五个目标:一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二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比重;三是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五是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

三、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几点建议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全国已经新增耕地 4580多万亩,农田整理新增耕地率达到5%~ 8%,农田产出率提高10%~20%,实现新增粮食产能130多亿斤。各地在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做法。“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群众参与、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一年建、两年修、三年原地再重建的情况不可回避,真正实现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管护、高标准利用仍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为确保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数量和质量,我们需要对规划布局、资金项目科学管理、创新机制保障等关键环节认真思考,开展创新研究。

(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必须强调规划的龙头地位,以规划引领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集中投入、共同建设”的要求科学编制土地整治专项规划。项目规划编制由国土资源部门统筹协调,县级政府组织,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水利和交通等规划相衔接,从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出发,科学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和任务,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突出体现现代农业区域特点和农产品品牌价值,不仅要有生产功能,还要有生态景观功能、传承农耕文化功能。可根据不同区域类型,优先选择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开发潜力大、配套能力强、干部群众积极性高地区,建设一批示范工程,发挥辐射带动功能。选对区域,严格标准,以点带面,有利于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二)尊重民意,维护权益

农民对于世代耕种的土地处置情况理应具有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收益权和监督权。在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中,要按照中央有关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要求,认真做好地籍调查和权属管理工作,确保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得到保障.在此基础上,使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土地产权能够合理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治理。对土地调整互换使用、农田整理方案等涉及农民财产权益的问题,提供多种选择并进行公告、公示、听证和论证,充分听取当地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的意见,不搞强拆强建。发挥政府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带动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工程实施,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整治前农民同意,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使农民群众成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和管护主体。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涉及到农业和农村工作诸多领域。要进一步建立“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国土搭台、部门联动、统筹规划、整合资金”的工作机制,健全集中统一、分级负责、全面全程的监管制度,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推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良好局面。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监管、统一验收”,着力解决标准执行不力、工程进度较慢、建设质量不高等问题,确保资金投入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监督管理到位,真正做到优化配置资源,捆绑使用资金,灵活运用政策,催生综合效益。

(四)整合资金、集中投入

面对“十二五”期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目前的亩均投资标准偏低,将会一定程度地制约项目建设实效性的发挥,因此应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为主体,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归口申报、各司其职、各计其功”的要求,引导和聚合相关涉农资金,共同投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鼓励农民自筹资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探索信贷资金、民间资本等社会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参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模式和途径,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

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标准范文4

关键词:土地整治;精细农业;现代化农业;发展

引言

最近,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明确了未来五年土地整治的指导原则和目标任务,到2015年,新建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经整治后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为完成土地整理目标,可将土地整治与精细农业发展相结合,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创造新的契机。

1.精细农业概述

1.1精细农业概念

精细农业就是一种现代化农业理念。所谓精细农业,是指基于变异的一种田间管理手段。农田里田间土壤、作物的特性都不是均一的,是随着时间、空间变化的。而在传统的、目前仍在采用的农田管理中,都认为是均一的,采用统一的施肥时间、施肥量。

1.2精细农业特点

精细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1)精细农业能科学合理施用化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源污染。精细农业采用因土、因作物、因时全面平衡施肥,彻底扭转传统农业中因经验施肥而造成的三多三少(化肥多.有机肥少;N肥多,P、K肥少;三要素肥多,微量元素少),N、P、K肥比例失调的状况,因此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2)减少和节约水资源。目前传统农业因大水漫灌和沟渠渗漏对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0%左右,精细农业可由作物动态监控技术定时定量供给水分,可通过滴灌微灌等一系列新型灌溉技术,使水的消耗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并能获取尽可能高的产量。

(3)精细农业采用精耕细作技术,可大大节本增效,省工省时,优质高产。

(4) 精细农业采用现代化先进的高新技术,对农作物的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和控制,并根据其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1.3精细农业发展条件

(1)农田大小。通过全面的经济分析,计算出适于区域精细农业发展的最小农田面积。

(2)农机化程度。精细农业必须以农业机械化为手段。如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施肥机、喷药机、喷灌机等。另外,还需要GIS、GPS(DGPS);信息采集、分析设备;随农业机械配备的定位系统、控制设备、监测设备等。

(3) 农田差异。农田差异包括土壤墒情、土壤肥力、病虫草害分布等差异。

2.我国精细农业现状

目前,我国仅在国营垦区农场和高校试验场建立精细农业试验工程。因为我国大部分农田规模较小,机械化水平比较落后,无法推行广域的精细农业,严重阻碍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

3.土地整治促进精细农业发展

3.1土地整治是基础

土地整治系指改变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措施。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工程技术的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土地整治将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实施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科学合理开发宜农未利用地。加强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改造提高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新建5000处万亩连片的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这为精细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精细农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契机。

3.2精细农业大发展

抓住土地整治的契机大力发展精细农业,促进现代化农业大发展。

(1)了解差异,指导农业生产

在我国广大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下,个体农民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实施农业作业。虽然建立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但就整个示范区来说,其空间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内,建立以GIS为开发平台的田间地理信息系统,其目的是让农民了解田间的差异分布,为农民提供合理的管理支持。该系统可以生成以地块为单位、以相对坐标定位的作物产量(以户为单位)、作物长势、土壤肥力、作物病虫草害的分布图。

(2)发展精细农业了解区域差异,科学指导区域农业生产

在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内,建立以GIS等为开发平台的田间地理信息系统,让农民及时了解田间差异分布等信息,帮助农民进行科学管理。该系统可以生成以地块为单位、以相对坐标定位的作物产量(以户为单位)、作物长势、土壤肥力、作物病虫草害等的分布图。

(3)发展精细农业,建立基于DGPS和GIS技术管理、辅助决策系统

在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内,建立DGPS基准站:采集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内的土壤墒情、土壤肥力、病虫草害分布等作物生长空间数据;收集有关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内的地籍、土壤类型、耕作史、产量史、轮作史以及品种、肥料、农药、灌井分布等信息。在GIS软件开发平台中利用DGPS基准站采集的作物信息,建立生长模拟模型和空间决策分析模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作业处方,以便进行农田资源合理利用和作物生产管理。

(4)建立精细农业示范工程

在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立精细农业示范工程:利用带DGPS和产量测量的谷物联合收割机在田间定位和自动采集对应小区的平均产量数据,并利用计算机处理,生成作物产量分布图;定位采集土壤肥力、墒情、病虫草害分布、作物长势,并利用计算机处理,生成作物生长的空间差异分布图;利用GIS的空间决策分析和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建立作物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并在决策者的参与下生成作物管理处方图;实施按处方图控制农业机械进行田间作业,如带DGPS和处方图读入设备,可调节播量和播深的谷物精密播种机、可调节施肥量的定位施肥机和喷药机、可控制喷水量的定位喷灌机等。通过精细农业示范工程,不但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而且还能够因地制宜地推动应用规模和范围,逐步在较大面积和范围内实现农业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产。

4.结论

土地整治是一项惠民工程,是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性保障。国务院颁布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4亿亩,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为精细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精细农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契机。精细农业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也许将来名字会有所改变,但是用信息技术来支撑农业、武装农业,实现现代化农业这个方向不会变。

参考文献

[1].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Precision Agriculture in the 21st Century, Geospatia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Crop Management, National Academic Press, Washington, D.C. 1997.

[2].汪懋华,“精细农作” 一 知识经济时代的农田精耕细作技术,"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论文集上册, 周光召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998.9。

[3].汪懋华,“精细农业”研究与工程科技创新,农业工程学报,Vol5. No.1,1999.3.

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标准范文5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 建设策略 规章制度 资金投入

[中图分类号] S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85-01

引言

随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为促进农作物更好成长,增加农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重视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必要的。但目前该项工作存在不足,对农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落实工程建设规范标准,增加农作物产量,推动现代农业增产增收与可持续发展。

1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

落实相关的技术措施,注重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也逐渐受到关注。

1.1 改造现有工程。一些水利工程的使用时间较长,再加上维修管理不到位,未能及时修复存在的质量缺陷,对提高灌溉效率带来不利影响。而通过落实高标准建设的各项要求,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弥补这些不足,对现有工程实行改造,促进水利工程运营效益提升。

1.2 实现机械化生产。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设施完善,注重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机械化水平。通过合理配置机械设备,进而更好约束和规范农田水利灌溉和农作物种植的各项工作,实现机械化生产,提高防洪、抗涝水平,为农作物种植创造良好条件。

1.3 促进农业发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极大的节省人力和物力,构建完善的农田水利沟渠网,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防止灌溉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并且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绿色环保,降低对周围环境破坏,推动农业现代化及其可持续发展。

2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不足

工程建设中,由于相关制度没有严格落实,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提升,制约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果提升,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方向不明确。没有明确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向,相关制度措施和技术规范要求没有严格落实,制约施工建设顺利进行,对工程运营也带来不利影响。

2.2 标准不统一。相关规范标准没有得到严格遵循,一些地方的标准不完善,导致不同地区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不统一,对农业生产和作物灌溉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2.3 制度不健全。有关水利工程建设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没有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措施,或者工程管理制度、运营维护制度不健全,难以全面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

2.4 资金较缺乏。当地政府资金预算不到位,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单一,没有调动社会的力量来融资,导致资金短缺,难以提升工程建设标准和水平。

2.5 人员素质低。一些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偏低,没有严格执行高标准工程建设要求,管理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维护不到位。

3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策略

为弥补工程建设的不足,落实高标准工程建设要求,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3.1 明确高标准工程方向。落实相关规范要求,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基本情况调查工作,明确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向,为工程建设和各项规范标准落实提供指导。要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根据区域农业发展和农田水利建设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有效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并且因地制宜,考虑当地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更好指导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

3.2 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构建行业规范标准,明确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向和具体要求,同时在工程建设中严格落实各项规定。要结合水利专家的建议,善于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订和完善,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为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有效指导。

3.3 建立并健全规章制度。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农田特点,制定符合本地的规章制度。同时严格落实各项规定,明确相关人员职责,构建工程建设和管理责任制。健全奖惩激励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让施工人员为农田水利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定期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存在的缺陷并及时改进和完善,推动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

3.4 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当地政府要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做好预算工作,保证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需要。积极吸纳企业和私人资金,组织社会募捐,确保资金来源多样化。根据农田水利建设需要,对资金使用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并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各项资金得到全面落实,防止资金出现被挤占或挪用现象。加强审计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努力破解资金困难,推动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3.5 提高建设队伍的素质。加强施工队伍建设,确保他们的施工技术水平较高,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意识强。重视项目建设过程管理,重视施工材料质量检测验收,保证原材料质量合格。加强施工人员教育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技能,完善奖惩激励制度,让他们为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贡献力量。

4 结束语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应该认识其重要意义,明确存在的不足。然后从规范标准、规章制度、资金投入、建设队伍等方面采取对策,推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同时还要加强运营维护,及时处理存在的缺陷,促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更好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正力.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17), 265-266

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标准范文6

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统筹城乡发展和“两个反哺”战略,加快推进我省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展粮食创高产活动,是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和有效供给,实现中央宏观调控“两个防止”目标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当前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偏紧,价格持续上涨的形势下,省政府围绕以上两个主题召开现场会,意义十分重大。下面,我代表省农业厅就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和开展粮食创高产活动作简要汇报。

一、部门协力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去年5月,省委、省政府在顺德召开全省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议,对我省现代标准农田建设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12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我厅《关于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的原则、目标、部门职责和具体要求。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广泛发动群众,加大投入力度,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改造中低产田、大禹杯等现代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建成了一批高产稳产农田,有效改善了耕地生产条件,提高了耕地复种指数和产出水平,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空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统计,*年全省累计建设现代标准农田114万亩;项目工程受益面积300多万亩;项目区农田灌溉系统明显改善,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普遍提高0.2以上;机械化耕作条件明显改善;农田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每亩水稻可以增产稻谷30公斤以上。现代标准农田建设,解决了农民多年期盼的难事,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是党和政府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体现,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进一步增强了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

二、认真履行职责,扎实抓好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各项工作

我省现代标准农田建设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现在仅仅是开局,今后的任务还很艰巨。目前项目实施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部分项目实施进度不平衡,部分地区自筹资金不落实,项目之间缺乏有机衔接,项目来源多、数量大、管理难等。建议各地要高度重视,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和李容根副省长的重要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确保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各项工作任务按时完成。

(一)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建设合力。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农业部门担负着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的牵头协调职责。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积极主动抓好组织协调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充分协商,共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切实做到方案共订、文件会签、项目会审、统一验收、材料报送、信息共享,形成协调、有序的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机制,合力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各项工作。

(二)加强调查研究,制定规划方案。我厅会同省财政、国土资源、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制定的《*省现代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及其配套文件,是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的基本规范。各地要以此为依据,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本地农田建设状况,充分考虑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应的项目规划方案,将任务逐级分解,逐级落实,做到任务到县、责任到人、措施到田,确保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任务明确,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

(三)创新工作方式,加快项目实施。目前农业部门组织实施的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年计划已全部下达。各级农业部门在推进实施中要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加快项目的实施进度。要一手抓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协调,一手抓项目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使各个环节的工作齐头并进,尽最大可能缩短项目实施时间。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督促指导,抓好工程建设的落实,确保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四)规范项目管理,提高建设绩效。为推进项目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我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项目管理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项目申报程序、管理办法和部门职责等,所有实施项目都经过有资质的评估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论证,实行专家评估决策,取得良好效果。各地要根据实际,加快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实施公平、公正、公开。要抓紧成立现代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专家组,加强对建设项目的规划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加强工程技术指导和管理,确保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工程技术的合理性,切实提高项目绩效。

(五)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工程质量。要按照项目管理要求,采用招投标或邀标形式严格选择资质高的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保证能力。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指定监督人员,明确监督责任,实行专人全程跟踪监督。加强检查,督促施工单位落实项目规划设计的工程技术措施。认真抓好工程竣工验收,确保达到建设标准。特别要充分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意见,使工程建设让农民群众感到满意。(六)落实管护制度,发挥设施效益。各级农业部门要及时总结推广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的经验,指导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田水利管理组织。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项目设施管护责任和措施,推动建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的长效机制,保障农田水利设施正常运行,确保项目工程持续发挥效益。目前,我厅正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专题调研,着手制订现代农田基本水利设施管护规范。

三、精心组织安排,认真落实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各项措施

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确保粮食安全,是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部决定将2008年作为“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提出了“十个一”要求。最近,黄华华省长和李容根副省长就我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作出了重要批示,省政府将发出通知,印发《*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工作方案》,成立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落实配套工作经费,出台评价、考核和奖励办法。各地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认真落实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黄华华省长、李容根副省长的重要批示精神,把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作为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重要抓手,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落实高产创建各项工作要求,努力提高我省粮食单产水平,增加粮食生产总量,确保粮食安全。

(一)抓好组织协调,确保高产创建活动顺利推进。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全力抓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为了做好组织协调,我厅设立了全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工作办公室,组建了高产创建活动专家组,会同有关部门草拟了《*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工作方案》。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抓紧成立相应机构,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落实措施,推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各级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高产创建活动顺利推进。

(二)强化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各地要按照《*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工作方案》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本地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方案,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要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行政人员分片负责、分片管理,生产技术人员分片包干、分片指导,把高产创建任务和措施落实到单位、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个人,确保环环有人抓,处处有人管。

(三)科学规划选点,以点带面推动活动全面开展。要集中力量抓好粮食高产示范点建设。按照粮食生产优势明显、生产规模较大、产业体系健全、地方政府重视、工作基础扎实、农民积极参予等要求,科学选定示范点。省已确定33个省级示范点,各地也要抓紧落实一批示范点,明确责任,制定措施,建立档案。省农业厅重点牵头抓好省级示范点建设,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牵头创建本级示范点。通过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集中投入,把示范点建出水平、建出成效、树立榜样,辐射带动全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抓住工作重点,依靠科技实现粮食增产目标。农业部对农业部门在高产创建活动中的工作提出了“五个一”要求,即:展示一批优良品种,集成一套成熟技术,建立一支专家队伍,树立一块示范标牌,探索一种创建机制。各级农业部门要把落实“五个一”要求作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工作的开展。要突出抓好优良品种展示推广,实行统一供种、集中连片种植,设立品种展示田,大力推广高产优质良种;突出抓好高产技术集成推广,因地制宜集成、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制定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抓好病虫害综合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的推广;突出抓好机械化生产,围绕水稻生产关键环节,大力推广农机化技术,促进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提高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通过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依靠科技实现提高单产、优化品质、降本增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