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演播室范例6篇

第一演播室范文1

追求:多现场直播报道的特色与努力

《国庆》,是新华社第一次以电视直播报道形态,全方位报道国庆庆典活动这一重大政治活动和历史事件。即便是中国电视界,以往主要是进行国庆庆典仪式直播,也没有对阅兵部队从出发到返回的全过程进行大型现场直播报道。

1.思想性,是多现场直播报道的灵魂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伟大的历史时刻;在核心现场天安门广场进行的60大庆庆典和联欢晚会,是世人瞩目的核心事件。这是以一个庄严的庆典,彰显一个国家的精神和尊严。阅兵式是张扬国威的载体。以“军之威”体现“国之典”,是当今世界的普遍做法;而表现新中国“国之典”之时的“民之庆”,则有深刻的政治内涵和象征意义。国之典更是民之庆,这是今天我们这个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基础和象征。

筹备这样的大型直播报道,认识高度与思想深度是做好直播报道的前提和基础。或者说,思想性是多现场直播报道的灵魂。这次大型电视直播报道筹备之初,我们即提出直播要突出爱国主义主题,诠释国家庆典与人民的关系;要注重事件进程直播与现场报道的结合,体现新华社全球新闻采集网的优势,通过丰富多样的现场报道,体现出认识高度与思想深度。

2.多现场,是大型直播报道的说服力所在

电视现场直播的实质是什么?

电视现场直播的任务并不仅仅是让观众看到现场,其影响力的基础并不仅仅是展现现场、记录所见,还应当包括体现主观意图,努力能动地反映现场、解释现场。这是多媒体时代的电视现场直播与无记录介质时代的现场直播的重要区别所在,是与录播时代现场直播的明显区别所在。多媒体融合与竞争给电视现场直播引入了新的因素,其中就包括能够通过多种手段有效地控制多个现场,报道多个现场。

大型直播报道《国庆》共有各类拍摄点位59个,编为4个系统,部分点位布置了多机位,实施了二级切换。总体上是围绕天安门广场这个核心现场,按点式布局、线式布局、放射式布局三类布局的结合,形成具有不同价值和意义的多重现场群。所谓点式布局,指在天安门广场内按庆祝大会与联欢晚会的不同报道需要,分别设置了拍摄点,形成B、C两个直播系统;所谓线式布局,指在长安街及阅兵与游行队伍行进路线上设置的拍摄点,为A系统;所谓放射式布局,指与天安门广场这核心现场紧密相关的海内外直播点,为D系统。

多现场的电视直播与单一现场的电视直播相比,有什么特殊的魅力?多现场直播比单一现场直播视角更广阔,内容更丰富,反映更全面。但更重要的,是多现场直播事实上以超越一般观众信息获取能力的高度和位势,提供了观众即使身在现场也难以获得的多个视角、多个场景,获得了更为丰富的观察体验和感受,冲击力更强。这种多现场同时展示的报道方式,实际上是从多个角度“权威地”解释着事件,解释着现场,也在解释着正在演进的历史。这,显然比单一现场说服力更强。

3.骨干专题片,是大型直播报道的骨架与内涵体现手段

大型电视直播报道,并不因其延续时间长而天然有分量。正因为时间长、涉及现场多,更需要有一个特殊的载体集中表现其主题,表现对一些重要关系和问题的思考。在《国庆》中,这样的载体就应当是一个政论片,以形象的手段阐述主题。同时,这部政论片也可作为骨架,支撑起多个现场构成的直播报道。

这次大型直播报道筹备过程中,我们提前一个多月开始策划制作6集政论片《国之典民之庆》,既作为思想脉络之所在,也是澎湃的激情与深刻厚重历史观的交织体现。这部政论片思考并回答了前人从来没有回答过的问题:国家大典上为什么要有阅兵式,国家的生日与人民的关系,国家与人民的政治纽带、利益纽带与精神纽带。在直播中,这部片子分集播出,与正在演进的事件进程和正在进行的报道互相映衬,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直播后,有的电视台在国庆长假中还连续重播,成为其国庆报道的重要部分。

4.长画卷展示,是提供超越现场的视角与体验的基础

为体现点式布局、线式布局、放射式布局三类布局相结合的直播点布局优势,我们特别强调以现场画面为第一表现手段,以长画卷展示为与这次国庆庆典的宏大场面相称的表现方式。所谓长画卷展示,即按事件发展顺序、或观众关注顺序、或一定叙述逻辑,连续使用相邻或相关的多个直播点的画面,形成按时序展开的长画卷。这种长画卷式展示与接力式直播有类似之处,但更注重画面间的有机联系,如这样直播正在集结中的阅兵队伍,就会让观众有乘坐滑翔机掠过队伍“鸟瞰”的感觉。在直播中,导播常常会连续使用长安街沿线同侧四个直播点的画面,或天安门广场内相邻拍摄点的画面,让观众连续从多个视角观看正在进行的激动人心的场面,这远远超过现场观众所能看到的影像,获得超越现场观感的特殊视角和体验。

《国庆》根据事件进程与观众的收看心理,让大型直播的推进以序曲、进行曲、回旋曲、欢乐颂4种不同风格交替,形成4个不同阶段。这次大型直播以舒缓风格起步,阅兵之前的时段如同一支进行曲,越接近庆典,节奏越响亮明快。庆典之后的时段,是对庆典激动人心场景的回味,是一系列动人的故事,是一个个让观众关注的人,从而形成回旋曲。而联欢晚会则更集中地展示了“民之庆”,这时及之后的直播报道,如同一曲欢乐颂。这样的节奏与风格把握,给长画卷展示,提供了多维、立体的诠释。

5.现场演播室,是多现场直播报道的特殊表现手段

大型直播报道,在核心现场设立现场演播室,可以强化直播报道的现场性,更具象地引导观众,更有效地影响观众。这样一个大型直播,还有什么比演播室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现场更加激动人心呢?但翻检资料与记忆,天安门广场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演播室。因此,如果可能设立,“天安门广场演播室”将是一个历史性的符号,加上“新华社”这几个字,更是迄今的历史唯一。

设立现场演播室,核心是要让借用的实景与演播室诸元素,如背景、主持人、主持台等等,协调地组合在一起,传达出特殊的效果。既要让天安门城楼的实景在画面中突出显现,让演播室诸元素起好烘托作用;又要让现场演播室的主要元素――主持人,在灯光、实景的“塑造”下,成为与大型直播的主旨、风格、追求相称的引导者。因此,设立现场演播室的核心,就是如何传神地运用实景。在新中国60周年大庆这样重大的时刻,在天安门广场这样庄严的地点,尤其如此。

经过艰苦的准备,新华社天安门广场演播室终于得以在10月1日早晨6点10分启用,那正是这一天的标准升旗时刻。这个现场演播室得体地利用了天安门城楼的实景,与设在新华社新闻大厦内的主演播室流畅对接,现场访谈更凸显了这次直播的思想性与厚度。

跨越:大型直播报道《国庆》的成效与评价

这次大型直播报道实现了历史跨越,以中国电视界或新华社为参照系,创造了许多第一。梳理下来,至少有以下20个。

1.第一次直播报道国庆庆典活动这一重大政治活动和历史事件

以往的国庆庆典活动,新华社主要是以文字、图片进行报道,50年大庆时进行了视频报道,但从未做过直播报道。这次是一个历史性突破,是一个破天荒。

2.第一次主控超大型直播报道

所谓主控,是指从直播报道的创意策划到直播方案、直播脚本制定,从直播组织到直播流程安排,从主控演播室的掌控到对直播体系与直播进程的整体、全程控制,均由新华社负责。

已获成功的5?12大型直播报道《重生》仅有5个直播组、10个直播点,新华社北京演播室是直播演播室之一。从那次直播算起到这次主控多现场超大型直播,如果以6小时以上为大型直播,12个小时以上为超大型直播,新华社电视跨越了三个阶段:即主控直播、主控大型直播、主控超大型直播。为了保证直播成功,从30日早晨到2日凌晨顺利撤回,直播体系前后方相当多的人员大概有40个小时不眠不休,保持工作状态。

3.第一次完整呈现多现场、多信息流、长画卷直播报道模式或报道形态

现场直播报道与中国电视界比较常见的仪式直播、晚会直播、演播室直播报道在理念、形态与模式上都有明显不同。多现场、多信息流、长画卷直播报道模式更具有新华社特色,更能体现新华社全球布点的优势,更体现新华社新闻报道水准。《国庆》是这种多现场、多信息流、长画卷直播报道形态的第一次完整呈现。

4.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设立现场演播室

与建现场演播室同样具有难度的,是演播室的多数直播都是在没有事先预定主持词的状态下进行的。直播中现场演播室的多次使用,为直播增添了亮色。

5.第一次在重大庆典报道中使用“动中通”卫星通信车等特殊设备

“动中通”卫星通信车可以在行进中发射信号,实现直播。但如遇到桥梁、建筑物、树木等时信号会有衰减,直播时容易出现信号中断(即黑场)。因而,在重大庆典报道中,没有电视台用于直播。这次大型直播报道,我们在演练中摸索出可保证直播安全的使用模式和非技术措施,如制订详细的直播路线图、以特殊方式训练技术人员、摄像人员与驾驶人员的协同配合等。

6.第一次实现同时控制34个不同类型现场直播点、处理34路信号

在一个演播室同时控制34个不同类型现场直播点、处理34路信号,有些直播点还进行了二级切换,即在现场将多机位信号进行二级切换,然后再把切换后的信号送到新华社北京演播室参与一级切换。第一次主控超大型直播就采用二级切换,既锻炼了队伍,也提高了直播报道的水平。

7.第一次实践了长画卷式展示的直播报道风格

这次大型直播报道的拍摄点位分为4个系统。其布局,总体上是围绕天安门广场这核心现场的点式布局、线式布局与放射式布局的结合。为体现这种直播点布局的优势,我们在直播中以现场画面为第一表现手段,按一定关注顺序和叙述逻辑,连续使用相邻或相关的多个直播点,实践接力式直播、长画卷式展示。

8.第一次在直播报道中以政论片为骨架,系统阐述核心构思和主题

6集政论片《国之典民之庆》,既作为骨架,作为直播核心构思和主题的形象载体,又作为独立产品,提供给用户播出,还作为音像制品出版。

9.第一次直播报道阅兵与游行队伍出发、行进、集结、疏散、庆贺全过程

在多次国庆庆典报道中,阅兵式本身被直播已经多次。但阅兵与游行队伍出发、行进、集结、疏散、庆贺的全过程,包括东单、西单以外,队伍如何进入与返回,从未被直播报道。这次都开了先河。

10.第一次形成传统演播室与现场演播室主备皆具、协同运作的格局

为保证这次大型直播报道的安全,新华社把一个旧演播室改造成了具备直播能力的备用演播室。再加上位于新华社新闻大厦内的主演播室与位于人民大会堂楼顶的天安门广场演播室,三个演播室主备皆具、协同运作,并为将来同时操控两个直播提供了一定基础。

11.第一次统筹直播与当日新闻两个报道系统完成国庆庆典报道

新华社音视频部的国庆报道,概括地说,是三个方面。一是大型直播报道(包括6集政论片《国之典民之庆》);二是对国庆60年及当天的国庆庆典进行的新闻报道(包括通过中文电视通稿线、中文电视成品线、英文电视专线发出的前期新闻和专题报道,以及当日的新闻和专题报道,如大量新闻和《中国曙光》等专题);三是后续制作的相关专题片。

这次国庆报道,国庆直播报道组统筹直播与当日新闻两个报道系统(两个报道系统拥有不同的后方编辑与发稿系统),以中英文两种语言,直播与新闻报道两种报道手段,新闻与专题两种报道形态,电视素材与电视成品两种产品形态,圆满完成了国庆庆典报道。从9月30日18时至10月1日18时,新华社音视频部共发稿548条,共1264分钟,其中自采323条,844分钟。

12.第一次设立了为电视直播与当日报道服务的特殊拍摄点

这次还实现了在一些特殊位置设立拍摄点。如在参加受阅的武装直升机上设立的拍摄点,所拍摄的画面,担任接力任务的直播组使用卫星发回后,迅速编辑成新闻短片,在直播中播出。

13.第一次在直播中体现了多媒体融合理念与成果

电视直播可以视为一个多媒体融合的平台和载体。正是因为电视直播可以融合文字、图片、新媒体等多种产品,形成多媒体融合的直播形态,才便于形成多信息流。在此次大型直播报道中,我们既专门制作了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沿线的三维模拟图,清楚地告诉观众阅兵和游行队伍将如何行进,以及我们的直播将如何进行;又把新华社文字、图片报道成果直接用于直播中。在大型直播报道《国庆》中播出的专题片《中国曙光》,就是根据新华社总编辑何平的要求,把新华社国内部发出的通讯《中国曙光》一稿制作成电视版在直播中播出。在直播中,我们还专门把《新华每日电讯》(号外)上的文字报道、图片报道连同报纸本身一起展示介绍。

14.第一次向多用户提供直播产品

这次大型直播报道,除向新华网和战略合作伙伴黑龙江台全程提供外,还向十多家用户提供电视直播信号,其中既有广东、东方、广西、天津等省级电视台,也有济南等省会电视台;既有搜狐等主要商业网站,也全程提供给美联社,由其提供海外用户。为此,在直播流程上做出了一些特殊安排,如每小时的基本固定时间,安排两分钟自己专门为本次直播制作的MTV,既丰富直播报道表现手段,又可供用户插播广告。

15.第一次向正式运作的手机电视台提供直播信号

在直播之前,新华社手机电视台与中国移动合作进行了“手机电视看庆典、新华直播在身边”的推广活动。直播期间,用户数和节目点击量创新高,从30日的用户数11704人、点击20621万次,激增为10月1日的用户数56428人、点击171864万次,创下新华社手机电视台开播以来的新高。

16.第一次实现对国庆庆祝大会、联欢晚会的立体、全程报道

虽然国庆庆祝大会、联欢晚会时,按有关方面要求,转播了各2个小时左右的公用信号,但天安门广场与长安街沿线新华社电视直播体系各拍摄点位仍正常工作,通过光纤、卫星实时传回现场画面。这些画面当即被制作成电视新闻,及时发出,同时分类存储为珍贵的视频资料。可以说,这次大型直播报道,新华社派出的前方采访组拍下、记录而没有用于直播的画面资料,远比直播报道已展现的多得多。

17.第一次建构了大型直播报道工作体系、工作规范与工作模式

大型直播报道与仪式、晚会直播在工作体系、工作规范与工作模式方面,有共通之处,也有明显差异。同时控制散布在核心现场与全球各地的卫星直播点,也需要有特殊的工作规则与工作模式。比如,巴黎到北京的卫星信号要经过两颗卫星中转,一问一答间要延滞4秒,与天安门广场光纤传输的无延滞、长安街卫星传输的延滞不到1秒,在直播中形成明显反差,因此,需要相应建立新的工作模式和规则。

新华社这次直播报道的信号,提供给了多个电视台和网站用户。因而,这次直播报道的工作体系、工作规范与工作模式,要适应多用户对直播报道提出的服务需求,要适应直播报道与庆典当日报道的不同运行要求,这就需要更多的特殊规则、流程与安排。经过这次直播报道的实践,我们形成了比较完整、适应新华社工作特点的大型直播报道工作体系、工作规范与工作模式。

18.第一次建立并演练演播室应急使用模式

正因为要把新华社大厦演播室作为主控演播室,为保证直播安全,需要设立应急备用演播室。同时,这次大型直播报道用户的多样性,又决定了必须使用三个出口,即用专线提供给黑龙江电视台,用社内专线提供给新华网,用卫星提供给其他用户。为此,启用应急演播室的应急模式和工作流程,与其他电视台的应急模式和工作流程,又有很大不同。为此,我们摸索、设计了适应我们用户多样性又满足直播安全要求的演播室应急使用模式,并多次演练了应急模式的启动。

19.第一次在海外设立多个直播点并第一次与海外电视台协同直播

这次大型直播报道,新华社亚太、欧洲、北美三个总分社分别在香港、巴黎、纽约设立了三个直播点,并加入了直播体系,与其他直播点同时使用。多个海外直播点的设立和同时使用,这对我们都是第一次。在直播中,新华社还第一次与海外电视台协同完成了直播报道。

20.第一次大规模锻炼并形成了一支直播队伍

第一演播室范文2

[关键词]高清演播室;视频系统;设计;对比

中图分类号:TN94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201-01

前言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就针对电视行业提出了高清进程要求,这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电视行业的要求也日渐提高,为了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精神追求,电视台数字标清演播室逐渐的朝着高清演播室方向发展,为此在未来的一长段时间中,我国高清演播室将会快速建造和发展,为了能够设计出满足当前社会形势的高清演播室视频系统,作者根据当前的技术和应用情况对其设计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一、高清和标清兼容

高清和标清兼容设计是当前标清演播室视频系统向高清演播室系统过渡的必然内容,目前针对高清和标清兼容,市场上主要有三种设计办法,这三种设计办法分别是高标清切换模式、纯高清内核模式以及多分辨率同步制作模式。高标清切换模式中的切换台本身就兼容了高清和标清信号处理能力,如果要制作高清电视视频信号设置为高清状态即可,反之则设置为标清状态,这种模式下,其优势和缺陷都较为明显,优势在于能够充分的将当前的标清设备利用起来,信号上下变换的情况能够有效的降低,缺点在于系统设置较为复杂,容易出错;纯高清内核模式切换台选择上选择的是高清切换台,会将电视视频信息先统一成高清形式,利用信号末级输出端变换设备来对信号进行变换,同时输出高清和标清信号,这种模式优势在设计极为简单,维护也容易,但是设备成本普遍偏高;多分辨率同步制作模式的核心是多分辨率同步制作切换台,在该模式下能够实现高清和标清同步混合切换,其特点在于并不像前面两种模式需要在输入端安装好信号变换设备,是根据具体的高清和标清信号需求来自由的定义输出端是高清信号还是标清信号,但是这种模式下切换台成本很高。这三种模式下,作者认为第二种,即纯高清内核模式的综合评分要高于第一种和第三种,价格也不是最为昂贵,效果也不是最差,维护也极为方便。

二、信号切换设备

信号切换设备当前也有三种切换方式,分别是双切换台模式、双切换台和矩阵组合模式、大切换台和双面板与矩阵组合模式。双切换台模式顾名思义具有两个切换台,设置的这两个切换台能够实现备份以及实现功能区分,通常在设计时这两个切换台在型号选择上选择一致,并配置起了超过两级的M/E,这两个切换台能够互为对方进行备份。主切换台将著录上的PGM信号切换完成后,那么副切换台就会完成后续的信号调度、辅助切换等工作,由于这种模式并没有配置相应的矩阵,因此存在着信号调用功能欠缺问题;双切换台和矩阵组合模式则在第一种模式基础上设置了矩阵,有效的克服信号调用功能问题,因此其稳定性较好、安全性较高、功能也较为齐全,双切换台不仅能够实现互为备份,矩阵也可以机械能备份,极大的确保了信号的安全性,但是这种模式的成本投入相对较大,系统的复杂性也更高;大切换台和双面板与矩阵组合模式则主要是配置起了一个大切换台和双切换面板,同时也配置了一个数字矩阵,数字矩阵作用和前面两种大同小异,两个切换台面板公用了一个切换台主机,资源也是通过内部调控来分配和使用,两个切换台面板一主一副,主面板主要的任务是制作PGM信号,副面板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辅助切换。针对这三种模式,作者建议如何是演播室的节目是大型节目,则选择大切换台和双面板与矩阵组合模式,如果是中小型节目,则选择前两种。

三、监看屏墙

监看屏墙是高清演播室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当前的监看屏墙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分别是独立监视器模式、独立画面分割器模式和矩阵内嵌式多画面分割器模式。独立监视器模式是传统的一种监看屏墙,由多个独立的监视器组成,在设计上根据作者的经验建议除了PVW以及PGM监视器采用尺寸较大的高清监视器(通常可采用25寸监视器),其他的则可以采用17寸的监视器,每个监视器独立显示信号并且相互备份,但是这种模式所占的空间较大,消耗的能源较多,整体硬件设备连线复杂;独立式画面分割器监视则根据演播室的具体监看需求配置独立式多画面分割器,常规的规模有8、16和24路,该模式下能够有效的节约能耗和空间,根据监看需求来调整画面,其特点是安全性高,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但是其缺陷在监看画面的像素不高,画面分割器间的调整有时不灵活;矩阵内嵌式多画面分割器模式在独立画面分割器模式基础上融入了视频矩阵,分割模块利用高速数据线和矩阵相连,优势在于分割器并不需要单独的信号输入进行控制,使整个系统更加高效和简单,维护量较小,但是就存在着集成度高,像素较低的问题。根据这三种模式的效果来看,第三种优势较大,人员可以灵活的配置监看信号,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实时的调整的监看画面,所以作者建议在设计时采用第三种模式。

四、非编网络功能

高清演播室视频体系在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是非编网络和演播室连接问题,可以根据高清演播室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出非编网络功能。当前非编功能实现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后期非编网络端进行扩展,并不需要设置出专门的存储服务器,而仅仅需要配置出相应的站点即可,如编辑站点、收录站点;第二种是直接的设计出专用非编网络,该非编网络根据演播室的特殊需求进行合理的配置。第一种的优势在于成本较低功能也较为简单,第二种无论是安全性还是可靠性都更高,也更加符合演播室的具体需求,但是其成本较高。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定位的演播室需求不同,使得非编网络功能上也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作者认为高清演播室视频系统在设计时其非编网络要具备以下的功能:较为强大的采集功能、较强的包装功能、良好的剪辑功能、应急播放功能、延时播放功能以及快速的回放功能,这些功能是高清演播室视频系统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功能。

五、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电视追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标清演播室视频系统逐渐朝着高清演播室视频系统发展。本文主要分析的是一些大型的高清演播室视频系统设计中的一小部分内容,除了上述分析的四个方面的主要设计内容外,还包含了时钟系统、同步系统、电源系统等,演高清演播室视频系统设计时要根据演播室的定位、人们的具体需求、资金、场地、政策等方面仔细的分析,才能设计出符合各项要求的视频系统。

参考文献

[1] 祝建平.扩展通路在演播室视频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影视制作,2014,20(3):86-90.

[2] 冯毅田.清远电视台高清演播室视频系统设计[J].电视技术,2014,38(16):89-92.

[3] 谭锋,邱宇哲,余晖等.南方电视台600高清新闻演播室视频系统设计[J].电视技术,2010,34(11):60-63.

第一演播室范文3

关键词 媒体演播室;功能定位;技术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6-0023-02

对于全媒体的演播室而言,只想着走捷径制作节目不会给电视台带来真正的价值,要想真正展现出一个演播室的价值,就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根据节目的需求、市场需求、用户需求,提供最具个性化的服务,打造属于自己的专属个性化平台。

1 媒体演播室的功能定位

1.1 以全媒体节目作为服务对象

虽然很多的媒体已经意识到了全媒体节目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且也尝试着去制作全媒体节目,但是全媒体节目到底是什么,很多媒体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传统的电视节目其实与全媒体节目有很大的不同,以下是两者之间的一个简单对比。

1)全媒体节目并不是单一的传播,而是由电视和互联网组成的联合传播。互联网传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视频音频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移动客户端,在技术上,会有更多的导入渠道和分发,而传统的电视节目就只有单一的传播方式。

2)传统的电视节目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但是全媒体节目能够最大限度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只要想参与,就可以参与到节目中去,真正从技术上实现了全天候、不间断的响应,更能够满足受众的需求。

3)与传统的电视相比,全媒体节目不再是只有编导参与的节目,而是由编导和用户共同创造的,因为有了用户的参与,节目的进程就多了很多的不可预测性,节目的进程就处于一个不断的演变中,这就使得技术制作上的灵活性要求变得更高了。

4)去中心化是全媒体节目一个很重要的特征。试想,如果某个节目是一个节点的话,而其他的传播方式、平台视为其他的节点,那么这些节点和节点之间存在对于而统一的关系,通过他们竞争和合作的存在方式形成了一个网络。而在传统的电视节目之中,电视台仅仅是作为媒体的一个中心点,从而向广大用户进行辐射,所以广大观众仅仅是被动的接受。在全媒体节目数量日益增加的时代之中,新媒体也在不断摄入之中,从而造成媒体的传播方式越发明显。

实际上,全媒体节目如果是一个整体的话,那么这个整体就是由中心进行传播,从而形成一个网络,在这个网络之中存在很多的节点,而每个节点都是有用节点,彼此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存在一定的竞争和合作,中心节点也不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不断发生变化,用户节点的聚集呈现出由少到多的l展趋势。

要想从中心化这个角度对全媒体节目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那么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电视节目理念显然是行不通的,应该超越以电视为中心的传统理念,吸收更为先进的发展理念。在未来的全媒体节目发展中,我们必须要明白电视不再是唯一的中心,要想在传媒领域始终占据着有利的地位,就必须不断进行内容和技术的创新。要想保持住电视台主导的全媒体节目的中心节点地位,就必须要借助新媒体的帮助,否则很难实现电视台的转型融合。

演播室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一个场所,在这个场所中,不同节点的工作内容可以汇集在一起,这些汇集在一起的不同节点共同做成了为用户服务的全媒体节目,所以说,在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演播室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演播室的功能定位出现了问题,节目的转型就会多了很多的波折。

1.2 以用户思维作为指导思想

在目前,电视用户已经不仅仅是观看电视的观众,已经向用户开始转变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观众仅仅会简单的接受电视节目,是一种被动接受信息的方式,但是用户使这种被动变为了主动,除了是节目的接收者之外,用户还会参与到节目中去,是节目生产的参与者与协作者,主动利用电视节目发出自己想要发出的声音。这种用户的声音会被互联网无限的放大,如果说新媒体渠道是对用户声音的一次放大,那么经过全媒体节目的传播,声音会进一步被放大,从而会让用户的精神感受更为强烈。传统的电视节目都是电视节目在单一的展示,而用户在被动的选择,没有产生互动,从而显得较为单一乏味。

如果从电视媒体的角度对观众思维和用户思维进行分析,那么前者更倾向于信息的传达,而后者会更在乎提供的服务和用户的需求。要想衡量一个全媒体节目是否成功,用户的数量和参与的程度是很重要的衡量指标。如果能够将用户思维作为媒体发展的指导思想,那么要想实现与用户的直接接触,给他们提供一个能够发生的平台,就必须将社交媒体引入全媒体演播室。

1.3 以互动直播为主要形式

电视最开始是一种直播的状态,这种状态下能够给观众带来一种很强烈的现场感,这也是电视能够有这么大影响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在当下的电视台中,录制和播出已经逐渐分离了,现象级高端内容制作领域已经逐渐取代了电视台的位置,所以直播的形式也渐渐淡出了电视播出的范围,但是直播并没有就此消失,而是在新媒体的介入中找到了发展的第二春。即使是在媒体演播室内,互动和直播也始终应该是节目的需要,在直播的时候通过用户和节目的互动,能够产生更为深入的价值体现。可以这么说,如果全媒体节目没有了互动直播,也就失去了其真正存在的价值。现时代当中,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经常接触到的,所以如果想要取得全媒体节目的主导权,就需要对其节目的表现形式有所创新,从而将演播室作为平台来进行展示。

2 技术策略

从上文的功能定位不难看出,随着很多全新元素的引入,对于媒体演播室的定位和发展需要进行重新定位。接下来,文章会对技术手段背后的技术运营层面进行探究。

2.1 基础平台的云计算与IP化

既然去中心化是全媒体节目一个很重要的特征,那么为全媒体节目提供技术服务的平台也应该具备一定的去中心化特征。仅仅将节目内容的去中心化停留在社会层面是不够的,还应该与技术服务平台物理层面的去中心化相结合,使物理层面的去中心化为社会层面的去中心化提供技术上的支撑。技术平台要想实现去中心化,没有广电技术的IT化作为支撑是不行的,所以广电的IT化应该注意以去中心化为最终的目标。要想氐捉饩龉愕绲IT化问题,还需要构建基础平台的关键技术,一个是元计算,另一个是IP架构,这两项技术是改变技术平台技术中的核心架构。

2.2 敏捷的服务

所谓的敏捷,应该是虽然很小但是仍然很快速,在小的基础上体现很好的灵活性。当出现了不确定的情况时,透过这种“小”的投入,能够帮助敏捷服务更好地去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与此同时,还能够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真正地优势是什么。这里的“小”与传统意义上的“小”并不是同一个概念,这里的“小”是相对于整体的实力而言的,不同情况下衡量的标准不同,有的时候,几十万是小的投入,但是有的情况,几千万甚至是上亿的投入仍然是小的投入。一个相对完整的全媒体技术敏捷团队,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广电视音频技术人员,还应该有提供新媒体应用服务的技术人员。只有拥有自己的敏捷团队,才能脱离寄生的发展状态,不仅仅是购买成熟的产品,而是有能力去创新开发自有产品。

一般来说,敏捷服务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步是先发和试错,第二步是转型。先发和试错阶段,媒体需要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投入建立起一支最高效率的敏捷团队,然后通过团队的帮助建立起初步可行的应用平台。而到了转型的阶段,仅仅有平台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和优势。第一步是第二步的基础,在第一步试错的基础上才能够抓住转型的真正需求以及转型的最佳方向。但如果投入了时间精力完成了第一步,但是第二步没有及时跟上,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现半途而废的状况,使得之前的努力全部都白费了。不论如何,敏捷服务的最终目标应该还是实现转型,所以说一旦有了全媒体节目发展的机会,一定要牢牢抓住,最大限度利用云计算基础平台的帮助建立对自己有利的用户捆绑应用,使得自己的优势地位能够得到巩固。

2.3 应用平台的建设现状

通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基础平台的建设越来越有模有样,甚至出现了很多的私有云平台,这些云平台使用的云计算机可以说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原来广电非编网络厂商转型而来的,但尽管这样,并不影响他们以后的发展,甚至说还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所以说传统的电视节目不应该害怕转型,而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主动去转型。其实对于一个已经相对成熟的媒体演播室来说,没有必要完全从零开始,而是可以借助现有演播室平台作为其基础平台,通过“嫁接”的方式,使已经开发的节目改头换面,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用户的面前。

3 结论

媒体发展到了现在这一个全媒体的时代,可以说每一个能够生存的电视台都有自己的技术发展路径,如果不能够体现与别人的不同,仅仅依靠无差异化的技术平台,很容易被历史舞台所淘汰。对于媒体演播室而言,一场没有硝烟的无声战争已经打响,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已经开启,并且没有退路可以选择,只能够一往无前,所以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帮助媒体演播室进行自身的功能定位。

参考文献

[1]李岩泽.全媒体演播室的功能定位与技术策略[J].电视技术,2016,40(3):89-92.

第一演播室范文4

一、在现场技术上,除了设备准备,对环境变化、天气情况等一些因素也要做充分的准备,并做好预案。

直播中,在技术上我们往往会对卫星车、摄像机位、镜头设计、画面切播进行充分地考虑甚至会提前进行演练,但是直播当天的环境变化特别是天气的变化却是无法预知和演练的。这时一点点的技术准备不周全,都会造成现场直播的瑕疵甚至是功亏一篑。比如,2013年4月19日山西广播电视台公共新闻频道在对“关帝祖庙圣像巡台迎归仪式”的现场直播中,当时在直播设计时设立了前方运城关帝庙分演播室和后方太原主演播室两个演播室。用SNG卫星车联通前方演播室和后方主演播室,同时还安排了两路记者,通过3G无线宽带网进行现场记者连线。在直播时,虽然考虑到当天可能会刮风下雨,但是没有想到当天运城关帝庙的风力达到四级,天上乌云密布,SNG卫星车的卫星信号极不稳定,不能进行信号传输。这时作为辅助功能的两路3G设备却意外地发挥了主要作用,不仅承担起前方记者现场连线报道的任务,同时还承担了前方分演播室与后方主演播室信号的交流与沟通。虽在信号传输上,3G无线宽带的信号在画面质量、声音的同步性和SNG卫星传送的卫星信号相比有不少的差距,却保证了现场直播的安全。如果当天没有准备两路3G设备,当天的现场直播就有可能不能进行;如果没有提前和当地联通公司进行沟通,在前方设立一辆应急通讯车,当天的3G信号也有可能会像卫星信号一样,受天气干扰而无法传输。

二、在嘉宾准备上,除了要与嘉宾做好各种案头准备工作之外,嘉宾还要有备份。

现场直播一般是以现场记者报道为主线,演播室主持人与嘉宾的访谈为纽带,把整个新闻现场全程地呈现给电视观众。演播室主持人与嘉宾的访谈,有对整个新闻事件的评论、背景分析、与观众进行互动等多方面内容,在节目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舆论引导的锐器,也是调节整个现场直播节奏的调节阀。一般情况下,演播室的嘉宾是一到两名,以一名的情况多见。但是在对演播室嘉宾的预约上要尽可能做到两到三名,也就是说嘉宾要有备份,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同样还是以“关帝祖庙圣像巡台迎归仪式”现场直播为例,当天邀请到演播室进行访谈的嘉宾是山西大学一位研究关公文化的专家。在前一天,主持人与嘉宾对访谈内容、细节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准备,可以说万事俱备,只等第二天一早的直播。然而在直播当天,谁也没有想到太原下起了几年不遇的大雪,市内道路拥堵,嘉宾被堵在路上,不能按时到达演播室,在直播开始后的半小时,嘉宾才进入演播室。虽然因为天气的原因造成嘉宾的迟到,但在当天的直播中,由于前期主持人和新闻短片以及记者现场连线准备得充分才弥补了嘉宾未到半个小时的空白。这给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教训:在直播中嘉宾一定要有备份。在当天的直播中幸好只是嘉宾迟到,如果嘉宾不能到,又没有另外准备的嘉宾,那演播室的访谈岂不是泡汤了?

随后的4月21日山西广播电视台公共新闻频道在对四川雅安芦山发生7.0级地震的直播中吸取了这个教训。在长达9个半小时的直播中,先后准备了省地震局、卫生厅、民间救援队、心理专家等七位专家,其中有四位专家分别到演播室进行了访谈,使整个直播顺利进行。

上海财经频道备份专家的做法值得借鉴。在上海财经频道,直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为了保证直播的正常进行,频道专门设立了专家资源库,不仅对每一类型的专家进行了分类,而且每个专家的档案里除了研究专长、联系电话、照片等基本信息,就连所在位置距离电视台几分钟路程都有详细的标注和说明。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一旦有突发的新闻事件要立即进行直播,根据这个资料频道就能迅速联系到合适的专家,做到忙而不乱。

三、在主持人、出镜记者准备上,除了对直播要做好充分准备外,更要临阵不慌,沉着应变。

一场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成功与否,主持人和出镜记者是关键。在每次直播前,主持人和出镜记者都应该对新闻事件、现场状况、前方与后方的沟通等情况做足功课。同时,对于现场直播中发生的意外情况更要临阵不慌,沉着应变,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首先,面对准备不足甚至是毫无准备的直播时。在对四川雅安芦山7.0级地震的直播中,从确定到直播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当主持人在演播室坐定开始直播时,主持人手里只有一张从网上下载的关于雅安芦山发生7.0级地震最新消息的纸片。这时地震前方情况、灾区出镜记者、嘉宾一切都还在联系当中,但是主持人的沉着冷静和前期自己关于地震消息方面的积累和储备,都为做好直播打下了基础。

其次,面对技术条件限制时。在直播中,由于通往地震灾区宝兴县城的道路不通,通讯时好时坏,原本提前沟通好的3G记者现场连线报道因为没有无线宽带信号而无法进行。这时演播室临时把3G记者现场连线报道改成前方记者电话报道,同时开双视窗配以稍早前录制下的地震灾区相关画面,使得直播顺利进行。出镜记者也在做完电话连线报道后,走到有信号的地方,把所拍摄到的画面传给后方演播室,同时配以现场报道。这样在面对灾区信号通讯不足的情况下,仍在当天的直播中先后完成了9次现场报道,保证了直播的成功。

第三,面对更精彩的情况时。在对四川雅安芦山7.0级地震的直播中,后方演播室与前方记者策划了对地震伤员的采访。对雅安市人民医院的一位刚生下“地震宝宝”的妈妈进行现场报道,在医生护士讲述地震中接生下这个可爱地震宝宝的不平常经历后,按计划3G连线到此结束。但是这时原本躺在妈妈怀里熟睡的“地震宝宝”突然睁开了眼睛,而摄像记者也及时捕捉到了这一珍贵的镜头。当演播室里看到这个画面时,导播果断延长了现场连线,让这一刻的幸福画面传到了千家万户。

随着新闻立台和新闻报道竞争的日趋激烈,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并且,随着新闻节目的频道化,新闻现场直播也将在新闻报道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只有做好各种充分准备,沉着、灵活应对现场直播中的各种意外,电视新闻的现场直播才会越来越精彩。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栏目责编:吉 庆

参考文献:

第一演播室范文5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中国 北京 100016)

【摘 要】在数字信息技术的影响下,电视传媒业的新设备、新系统、新模式、新方法、新观念……这一系列从技术层面到理念层面的“新东西”不断涌现,层出不穷。为适应当今电视台广泛应用的现场直播的节目以及各种演播室节目的制作方式需要,为培养具备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和艺术创新潜力的现代复合型电视人才。围绕着数字电视制播系统的教学和应用,着重介绍了数字电视制播技术在教学设计方面的思路。

关键词 数字电视;制播技术;教学设计

1 数字电视制播技术的课程定位

数字电视制播技术是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的综合型职业课程,课程内容包括了演播室标准,数字摄录编技术,非线性编辑系统,虚拟演播室播控技术等内容,是整个数字电视链路的重要环节。课程是以演播室网络工程设计人员、摄像与导播技术人员、网络电台组建与维护人员、演播室系统设备调试人员和施工人员等相关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为目标,培养学生进行演播室网络工程设计,以及演播室设备系统安装、调试、测量、验收、管理与维护等方面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为了更好的设计这门课程,首先需要掌握数字电视制播系统的技术特点及发展现状。

2 数字电视制播系统的技术特点及现状

如图1所示是一般电视台的节目制作流程图。可以看出,电视台的工作,就是先通过采访摄像,然后采集到素材库中,通过非线性编辑,结合存档的资料,将节目素材编辑为成品,最后由自动播出传送给观众收看的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电视媒体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了实现在节目大生产中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以提高整体运行效率;为了获取准确的、实时的节目生产数据,为各级领导进行决策提供依据,就需要我们对图1中各环节进行改造。将以太网络、光纤网络像高速公路一样,把电视台技术系统的各个区域——制作、播出、交换/存储、媒资等紧密地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全新的网络化制播系统,如图2所示是一个典型的全数字化制播网示意图。

基本的制播网由编辑、采集、审片、播出四部分组成,各部分由高速网络交换机连接起来。最简单的制播网可由编辑和播出两部分组成,而其他功能则由某些计算机完成。而大型制播网还会用到视频服务器、多通道播出系统、现场直播等。

3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设计

由于数字电视制播系统涵盖了大量的复合型技术,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就要以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安排教学任务。其中主要包含演播室设备操作应用能力、演播室系统集成与调试能力、演播室系统的维护能力、现场直播、访谈、新闻类节目的摄像与制作、网络电台的组建能力等。根据以上要求,提炼出了数字电视直播技术课程学习的7个模块,如图3所示。

模块1到模块5均为基础技能的训练,模块6是前期基础知识的单项知识呈现,模块7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综合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典型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职业技能,通过逐步的学习,最终能达到使学生了解并熟悉演播室内以导播台为控制中心的节目导播流程及相关技术。并且通过模块化学习,模块化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在演播室内的部门协作能力和职业能力。

4 教学方法及手段

4.1 教学方法

课程采用以学生操作为主,老师辅导模式,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分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协调者、引导者 、促进者、检查者、咨询顾问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精神。

课程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为目标,运用基本职业能力与操作能力、专业技能与专业应用能力、综合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真正实现与企业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完成学生胜任岗位能力的训练。因此,在使用教学方法时,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本课程设计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项目驱动法;

(2)师生互动教学法;

(3)学生分组与角色扮演教学法;

学生分组与角色扮演教学法是贯穿整个课程的教学方法。本课程是全真模拟电视台在实施一个节目录制任务中的所有活动,让学生扮演项目活动中相关的岗位工作,完全使学生融入到这个项目活动中,参与整个项目活动的实施,并处理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在第一次课时,学生就要组建项目小组,在组内临时指定项目组长,负责项目的开发进度与组内成员任务安排。 一个项目小组5~8人,每名同学任必有明确的任务。随着学习的深入,组内成员轮流担任项目组长。在这种模拟的工作环境和岗位中,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4)激励教学法。

在教学与实施过程中,经常采用团队之间竞赛的(下转第303页)(上接第198页)方法,竞赛的结果记入团队活动评价。鼓励团队合作精神和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这一方法非常行之有效。

4.2 教学手段

建议采用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模式。由于本课程的实用性较强,有演播室系统设计、演播室播控系统安装和测试及安装方法,需要实物及录像来展示,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完整的,正确的理解所学内容。

(1)各类型电视节目导播技巧的讲解与研讨,应针对片例提供现场情况,多用图例和多媒体演示,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2)多用比较分析研究的方法,如对中外同类节目导播特点的比较,对同一节目内容不同电视台导播特点的比较等。

(3)从课堂教学到实习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修养和意识,建立精确的工作程序,贯彻通用的工作术语。

5 评价考核方法

课程的评价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项目考核相结合”如表1所示。评价既关心学生的工作结果,更注重学生工作过程的表现,注重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的潜力,实行了多维度评价方式。评价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元的评价方式。评价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信息的获取、工作计划的设计、项目任务的实施以及项目成果的评价等诸多方面均以学生为主体展开。

6 总结

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新的教学过程设计是时展的必然,本文中数字电视制播技术课程的设计重点不在课件和技术,而在观念和方法。技术应用是为了解问题,要在当用之时,要在师生心理能接受之时,要着力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尽可能的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这也是职业式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郑月.电视节目导播[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12-1.

[2]翁志平,陈伟平.数字电视制播系统[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5-1.

[3]张琦,林正豹,杨盈昀.编著.数字电视制播技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第一演播室范文6

演播室是节目的制作中心,而切换台又是演播室的信号中心,我们今天的主角是酷6演播室所使用的洋铭数字切换台SE-900。

洋铭SE-900数字模块切换台是专为电视、广播电台设计的八组模块化视讯切换台,视讯模块可任意组合,其视讯格式分别为:SDI、DV、DVI及Component(Y.U.V.)、S-Video(Y/C)和Composife等的输入视频适配板。每路输入皆含组TBC(时基校正器),切换中不但反应快速不闪动亦不会造成停帧现象。洋铭SE-900数字模块切换台提供十个分割画面预监输出,包含所有视讯输入、预监输出及主视讯输出,使整体方案及成本大幅降低,节省导播室空间。

SE-900数字模块切换台内含独创的四台摄影机与背景图像混合搭配去背运作同步切换功能,不必再浪费大量时间及人力成本进行后期制作修正。

酷6网(ku6-com,NASDAQ:KUTV)是中国最领先的网络电视台之一。本着“独立观点、娱乐精神”的品牌理念,酷6网赢得了数亿网民的青睐。2008年,酷6网率先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同年,酷6网荣膺奥运央视点播独家战略合作伙伴。2010年,酷6网成为世界杯独家视频直播网站,并以及时的内容报道、丰富的自制节目广受好评,在流量、内容及收入方面均创下行业第一的骄人业绩。

目前,酷6网拥有国内最大的原创联盟,拥有超过10万影视原创作者和百万的原创视频。自2008年以来,酷6网一直深化版权合作,创新性地提出了“1+3“版权合作共赢计划,与全国上百家电视台,影视公司,唱片公司和教育传媒机构等达成战略合作伙伴。

洋铭SE-900数字切换台:

八组视频输入,可自由搭配SDI、DVI及Component(Y.U.V.)、S-Video(Y/C)稻Composite视频格式。

双核心抠像功能(选购),增强抠像运算的效果。

其有抠像时前景与后景同步切换视讯的功能,八组输入可做四个前景与四个背景混合搭配运作。

单一画面10分割画面预监输出。

具备16 Frames声音延迟输出,可立即校正影音同步(亦可外接混音器)。

具SDI Text Overlay字幕重迭功能。

DSK(Downstream Key)下游键(选购)。

可输入外同步讯号(选购)。

主机与控制面板采分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