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设计范例6篇

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设计

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设计范文1

课型:新授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以及数位顺序表,知道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的重点是认识万级的数位以及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学会含有两级数的读写,难点是万级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学活动中,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抓住每个例题的重点和知识生长点,把学生万以内数的知识迁移到亿以内的认识中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能读、写亿以内的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数位表以及读、写亿以内数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现实生活中与大数有关的事物感兴趣,体会大数在表达和交流信息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万级的数位以及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学会含有两级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

万级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讲解操作

预习作业

课前准备

课件

含有两级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板块

课堂预设

课堂记录及原因分析

第一版块:

通过复习引入,唤起学生对以前知识的记忆,并能迁移到新的知识当中。

第二版块:

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教师引导,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提出问题。

第三版块:

自主探索尝试阶段。在会读亿以内的前提下,教师再次出示图片,让学生尝试写数,并总结写法。

第四版块:

巩固拓展,提升发展阶段。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复习引入:

1.

读万以内的数。

师:我国最长的河是谁你们知道吗?对了,它叫长江,那你们知道它有多长吗?

生:读。。。。。并说数的组成

师: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叫什么名字?对,珠穆朗玛峰。它有多高呢?

生:读。。。。(并说出数的组成)

师:万以内的数怎么读?

二、读数

1.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比万更大的数。老师这有几组数据,我们一起来看看,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介绍南极站与平均距离)

2.师:亿以内的数怎么读呢?我们接着探索。

2.

数位表

师:不着急,一起回忆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个数位表里有什么?

生: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师:千位左边的数位依次是什么?你们知道吗?。

师:观察这个数位表,你发现了什么?

生:个级,万级。。。。。

师:我国的数位表是按照每四位一级编制的

师:给一点时间记一记从右向左的数位依次有哪些?

2.师:我把这几个数写在数位表里,借助数位表,自己试着读一读

(在学生读的时候教师当即解决遇到的问题)

生:。。。

生:

生:

生:

师:小火车读,指读,全班读

4.师:根据提示,想一想亿以内的数怎么读呢?

(1)先读(

)级,再读(

)级;

(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

不读

),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写数

师:我们会读了,那你会写亿以内的数吗?

师:老师这有一组数据。

师:自己试着把这些数写在数位表里,一边写一边想,你是怎么写的,需要注意什么?

师:谁来展示你的答案?

生:。。。。。。。。

师:根据提示想一想,亿以内的数怎样写呢?

1)先写(

)级,再写(

)级;(怎么确定把一些数字写到万级?)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

四、练习。

1.师:看来大家掌握的不错,接下里老师考考你们。

师:读完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2.

出示四个城市的人口普查情况。

师:对这样的大数,有什么方法能更快更准确的读出来?

3.出示几组数据,让学生写亿以内的数。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以及数位顺序表,知道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的重点是认识万级的数位以及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学会含有两级数的读写,难点是万级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学活动中,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抓住每个例题的重点和知识生长点,把学生万以内数的知识迁移到亿以内的认识中来。

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设计范文2

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探索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学生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活动一:交流收集的数据。

1、交流收集的数据,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近似数。

2、出示“观察与思考”中的一组数据,重点讨论取不同的精确值后数据的变化情况,从中让学生发现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如果学生发现有困难,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数据,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观察,直至他们发现“四舍五入”的方法为止。然后,引出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

活动二:第11页“试一试”第2题。

1、先出示三种近似数,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精确的程度,然后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时,重点突出选择的依据,让学生理解取近似数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懂得同样进行比较,需要用相对应的单位进行比较的方法。

2、“讨论”,这是一题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考虑原来精确数的范围,出示这些题目时,重点可以展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四舍的”、哪些是“五入的”,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原数有几种可能的特点。当然,这道题目主要是供学生在课堂中讨论,在单元评价时,不一定要作为学生必需掌握的内容。

活动三:实践练习。

第12页第1、2题,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地运用到各种近似数,本题的练习目的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的运用是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学生在练习第1题时,先让他们讨论,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体会到近似数的作用。同样,在练习第2题时,重点讨论为什么说“血管总长”、“电话的用记量”是一个近似数,学生只有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在今后的辨析中分清近似数与精确数的异同。

第3题,说说数的范围是有多种方法,本题的要求是说一说“各数在几万之间”,因此,学生在比较时,首先就按要求把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精确到万位,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比较。教师在指导这些练习时,最好采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从图像上真正理解各数的范围。

板书设计: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994年至2001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224318570公顷。

精确到千公顷:约224319千公顷。

精确到万公顷:约22432万公顷。

精确到亿公顷:约2亿公顷。

练习一

教学目标:

对第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进一步体会大数的意义,熟练掌握大数的读写法。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大数的读写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整理与复习

学生回忆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活动二:实践练习。

第13页练习一第1题,本题除了让学生会读写数据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渗透一些我国民族文化与国民经济的情况。所以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类似的图片材料,这样既可以作为多位数读、写数的练习材料,同时,也可以潜移默化渗透一些教育。

第2题,学生在认识多位数时,应该知道每个数据在不同数位上所表示的意义。虽然,教材仅提出其中的一个问题,“5所表示的意义”。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让他们说一说其他几个数中每个数字在数位上的意义。

第14页第3题,为提高每个学生课堂的参与机会,本题安排的内容可以在同桌学生间开展。活动可以分两步实施:第一步一个学生读数,另一个学生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以交换角色;第二步一个学生写数,另一个学生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学生练习的基础上,也可以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增强学生的兴趣。

第5题,在开展“组数游戏”前,可以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各人的数字除零的个数相同外,其他数字可以不同),然后请学生代表自己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学生都可以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看一看“一个0也不读”的数有什么特点?从中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板书设计:

练习一

亿级万级个级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

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设计范文3

课题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认识和改写及求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了前面的知识作为基础,对亿以上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掌握起来难度不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尝试完成,轻松地掌握了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和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学习目标

1.会将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会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2.使学生经历改写和求近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

1.会将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2.会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学习难点

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自主学习。

学习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课件出示一组人口数据信息。

(1)世界平均每年新增人口800000000人。

世界平均每年新增人口80000万人。

(2)我国的人口大约是1300000000人。

我国的人口大约是13亿人。

师:每组中的数的两种记录形式有什么异同?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2.揭示新课。

1.(1)学生看课件,读信息。

(2)学生交流得出:每组中的第二种表达形式简单、好读、省时。

2.明确本课所学内容。

1.填空。

(1)170000=(

)万

(2)70350≈(

)万

(3)6080000=(

)万

(4)3076400≈(

)万

答案:(1)17

(2)7

(3)608(4)308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800000000

(2)27000000000

(3)4800000000

(4)10500000000

答案:(1)8亿

(2)270

为了读、写、算时更方便,我们常常会把这样的大数改写成以“亿”位单位的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上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

亿(3)48亿

(4)105亿

3.省略下面各数亿位后面的尾数,写出近似数。

(1)548000000≈(

)亿

(2)3795000000≈(

)亿

(3)690000000≈(

)亿

(4)3058000000≈(

)亿

答案:(1)5

(2)38(3)7

(4)31

4.延伸练习。

(1)29970000000≈(

)亿

(2)9988520000≈(

)亿

答案:(1)300

(2)100

5.里最大能填几?最小能填几?

(1)986523140≈99亿

(2)2314600000≈231亿

答案:(1)最大填9,最小填5

(2)最大填4,最小填0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学习亿以上数的改写。

(1)多媒体课件出示:

30000000

3000万

1500000000

15亿

5000000000

50亿

仔细观察,说说每组数据相等吗,是如何改写的?

(2)出示例3,引导学生尝试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3)引导学生归纳改写步骤。

1.(1)学生观察得出:每组数据数值是相等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

相机引导学生回忆亿以内数的改写方法。探索亿以上数的改写。

(2)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小组长汇报。

1000000000=

10亿

530500000000=5305亿

(3)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先分级,找到亿位,再改写。

2.学习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1)课件出示:四(2)班有学生45人;

全球总人口数约是70亿人。

上面这句话中的两个数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例4。

1034500000≈(

)亿

9876540000≈(

)亿

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学习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3)尝试改写,交流汇报。

(4)师生共同总结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2.(1)学生交流:45是准确数,不多也不少;70亿是一个近似数,可以是70亿多,也可以不到70亿。

(2)明确题意:回忆亿以内的数求近似数的方法;讨论交流亿以上的数该如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3)学生独立改写,汇报改写结果。

1034500000≈(

10

)亿

9876540000≈(

99

)亿

(4)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用规范的语言总结。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要用“四舍五入”法,是四舍还是五入要看千万位上的数,也就是省略部分最高位上的数。五入时不要忘记进1,有时还会遇到连续进位的情况。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3题,第21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相关作业,全班交流、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和同学们说一说。

2.布置作业。

1.谈这节课自己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对于亿以上数的改写,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用“万”作单位的数,仿照前面的学习,学生很快就投入其中,然后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强调“先分级,再改写”,在后面加一个“亿”字就可以。

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培养自学能力;学习习惯;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152-02

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量的是靠自学得来的,这是不可非议的。可见对学生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是多么的重要。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加强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使教育教学工作由教师的"教"向"不教"转变,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自学是一种自主、探究、发散式的学习方法,它会使学生更能掌握和理解数学的真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把课堂变为学生学堂的。

1.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激励自学成才

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既是成才的因素,也是形成良好个性的动力源泉。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归根到底是培养其非智力因素,提高心理素质。自学能力的强弱,与对学科的兴趣、情感、意志、自信心密切联系。有了强烈的兴趣,良好的意志,学生才会有动力去自学,因此,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炼学生的意志,激励学生自学成才。

1.1 利用名人名家成才的故事,激励学生自学成才。在我的数学课上,常常让学生将搜索到的一些名人名家的故事和同学们交流:古今中外,凡是有一定专长,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很多都是通过自学来取得成绩的。如大发明家爱迪生,自学成才的张海迪,王羲之刻苦练字成为大书法家等等的故事。通过大量名人名家成才的典型事例,使学生认识到自学的重要性、必要性,从而增强了学生自学的自觉性。

1.2 挖掘教材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材很多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渗透自学思想,提高自学自觉性。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材中有一段关于祖冲之把圆周率计算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的描述,通过这段描述可以教育学生:祖冲之巨大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是通过自己反复演算,自己研究的结果。这样学生在思想上提高了认识,容易产生自学的动力。

2.在课堂学习中,重视学生自学,把讲台变为学生的舞台

传统的课堂教学把教学过程看作教师单一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重教法而轻学法,严重地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要彻底地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学,逐步培养其自学能力。并通过自学将获得的知识和感悟和大家交流、分享、互补,逐步将教师的讲台变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2.1 运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自学。小学数学教材前后编排层次性、逻辑性非常强,联系很紧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旧知识的迁移来获取新知,对要学习的新知识可以通过"复习旧知(带着问题)自学看书发言(解决问题)师生小结(理清知识的脉络,弄清联系)来完成。这样运用知识的迁移来自学新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五年级有学生18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有108人,占五年级学生的百分之几?由于前面学生对"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分之几"很熟悉了,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做:先复习旧知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老师提出新知识的问题"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解题方法是否一致?有区别吗?再组织学生自学,请学生解答问题,最后师引导生小结阐述前后知识的联系,这样学生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解题思路,既掌握了新知,又加深了前后知识的联系。

2.2 合理地运用自读,也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自读并不是语文教学中的专用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如能充分合理地运用学生的自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节课中合理地安排时间对重点内容进行自读,如课题、法则、概念、板书、教材等,并勾画出书中的重点内容,这样学生在自读过程能给学习的回旋余地,便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将有一定的提高。

2.3 科学利用课堂小结,便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结构中,小结这一环节必不可少,也至关重要,它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概括和总结起着深化课题的作用。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忽视了这一环节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一概由教师包办替,走形式,没有起到小结应有的作用,这样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上课时可以先由学生根据教材,结合教师的板书自己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去理解,自己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作适当的补充,这样让学生自己归纳、自己表达,其自学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3.巧设预习作业,实现自学成功,为课堂展示自我作好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的学习也一样。所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成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成了当今诸多学校很重要的教学常规之一,并且随着课改的深入,

学生的预习工作也将"与时俱进",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了。

3.1 通过布置精心设计的前置性作业,使学生的自学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方法,给学生的自学成功提供保障。如第七册,在学习"用四舍五入"法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教学时,为学生自学设计了这样的前置性作业:1.请阅读书96页。2.什么是近似数?请举例说明。3."四舍五入"法的含义是什么?请举例说明。4.做一做:283000≈( )万 1970000000≈( )亿。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做题,为课堂上的小组交流、讨论、汇报作好了准备,使课堂变成讲堂成为可能。

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课艺术;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启发式教学,启发必须启而有“法”,“启”就是“导”,即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导”得有法,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如何“导”才能算有“法”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导入新课的问题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设计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就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体现“导”的作用。教学开始时,有的教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有的放一段录音,有条件的学校还给学生看一段录像等。例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老师放一段录音:四(2)班三月份文化建设评比中,评委亮分是:9.5分、9.6分、9.4分、9.9分、8.9分、9.2分、9.6分、9.2分、9.3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四(2)班最后得分9.4分。教师问:四(2)班的最后得分是怎样算出来的,你想知道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回答,教学氛围良好。

2. 以旧带新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系统性强的学科。”就好象一条很长的铁链,前后的知识是连在一起的。因此,在教学新知识时,要先复习旧知识,由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譬如我们在四年级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时,就可采用以旧带新导入法。由于在三年级,就已教学过万以内数的读法,很显然,亿以内数的读法,就是建立在万内数的读法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组万以内的数,让学生读完后,说出万以内数的读法法则,这时教师可以问:“刚才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那么比万大的数,如五位数、六位数、七位数、八位数等这些较大的数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这节课的导课方法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3. 导课要注重设置悬念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课的一开始,教师就合理巧妙地设置悬念,便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激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探究愿望,从而把学生带入更广阔的数学天地。譬如笔者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248”,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老师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5”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不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2.5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2.5整除,哪些数不能被2.5整除,哪些数能同时被2.5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2.5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2.5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设计范文6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节完整的新授课,应包括导入新课、新授课和巩固练习这三个基本部分。其中新授课是主体,导入新课是为了引出新课,导入新课虽不是主体,但它却是整节课堂教学 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新课的成败往往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成败。因此设计好上好导入新课这一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

一、开门见山法

所谓“开门见山法”是指单刀直入,直切主题,在上新课前,不加以其他环节,由教师直接引出新授课内容。这种导入新课方法的优点是A、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直接明了,简单高效,节约大量课堂时间。 B、可以适时地破题质疑,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

开门见山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在许多新知识的传授中经常用到。例如,我们在讲《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想到什么?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师:大胆地设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与什么共同之处?

师:所以老师想进行一种尝试,直接让你们完成《课堂作业》第29页,有这个信心吗?

开门见山法主要适用于与以前所学知识无联系的新知识的传授中,因为对于此类新知识的传授,由于无旧知识可以迁移,因此采用直接切入主题的开门见山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就最为适宜,开门见山的方法优点显而易见,但缺点也较多,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适用范围窄,由于省去了导入新课这一阶段的很多时间,因此课堂结构就会显得疏散。

二、复习引入法

所谓“复习引入法”就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方法。由于数学教材的编排是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编排,因此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新知识的学习就必须以旧知识为基础。复习引入式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就适应了这一特点,它在许多的数学知识的传授中,应用非常广泛。

复习引入法的基本模式是:先复习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再由旧知识引出与之有联系的新知识。例如我们在四年级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时,就可采用复习引入法。由于在三年级,就已教学过万以内数的读法,很显然,亿以内数的读法,就是建立在万内数的读法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组万以内的数,让学生读完后,说出万以内数的读法法则,这时教师可以问:“刚才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那么五位、六位、七位、八位等这些较大的数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复习引入这一导入新课的方法,应该说包含两个步骤,即先复习再引入,“复习”这一步可以采用教师提问题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教师出示复习题的方式。教师在出示复习题时可以让学生口答(例如口算等较简单的题目),或者学生独立作业的方式(例如计算等较复杂的题目)。而“引入”是在“复习”完成后向新课过渡的阶段,是“复习引入”中一个重要环节,缺少这一环节,就显得结构不严密,失去了导入新课所要达到了的目的。“引入”中,教师可以直接陈述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内容,也可以采用提出疑问,设置悬念的方式。

“复习引入”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的应用,前提是必须有旧知识作为迁移,因此在数学这一知识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会使整节课教学结构紧密。

三、创设情境法

这里所说的创设情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新知识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这一导入新课的方法与上述两种有很大的不同,它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创设情境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做实验等方式来实现,从而用一种别具一格,饶有趣味的方式来达到引入新课的目的。例如,在教关于“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它的导入新课可以通过教师说故事来设计:在数学王国里,有很多很多的数,其中有一对兄弟俩长的非常相似,(板书:257.6 25.76)你能分辨出它们的大小吗?如果这兄弟俩能相互团结,和睦相处那该多好呀。可是257.6依仗自己大,对25.76不仅不爱护,反而经常欺负它,这件事被生活在它们身边的小数点知道了。小数点决定要为25.76讨回公道,机会终于来了,这天257.6又在耍威风,那神气劲儿就别提了,就在它得意洋洋的时候,小数点悄悄地从“7”的右下角来到了“2”的右下角(教师操作橡皮泥小数点),大家再看这个数(手指2.567)还能神气吗?为什么呢?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小数点位置移动能使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那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上面这个例子就说明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把枯燥无味的导入新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例: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的新校舍刚刚落成,操场上的跑道还没有完全搞好。今天一早,有两个工程队就找到了李校长,甲工程队说:包给我们,保证15天完成。乙工程队说:包给我们,10天就完成。如果你们是李校长,会怎么办呢?(投影出示操场图)

生A:就包给乙工程队吧。因为只要10天,比甲工程队快。

生B:我觉得还是包给甲队,因为时间快不一定能保证质量。

生C:包给两个队,让他们一起完成。

师:现在有这么多方案,4人小组讨论一下,哪一个最好? 讨论汇报,得出由两个队合做。

师:现在我们把这个实际问题,编制成应用题。(出示:一项工程,由甲队单独完成需要15天,由乙队单独完成需要10天。现在由两队合做,需要几天完成?)大家默读题目,先估计一下,需几天完成。

生A:10天、15天、 25天、5天。

生:一定少于10天。

师:有这么多答案,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你们认为哪些有可能对。

学生讨论得出:5天和少于10天有可能对。因为两队合做比一个队独做肯定要快。

师:现在请大家列式验证一下。

这位老师善于就地取材创设情境,注重学用结合,使学生对本来枯燥的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没有让学生沉溺于“帮校长出主意”中,而是及时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数学的方法加以解决,重视猜想和估算,突破了应用题教学的一般模式,把列式解答只作为验证“猜想和估算”的结果的手段,很好地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