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英语课文翻译范例6篇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文翻译范文1

论文摘要:运用数理统计软件,对124名学生2003年专业八级统考中汉译英、英译汉成绩与其他“纯”英语技能(听力、阅读、改错、写作等)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该研究旨在客观地揭示英语专业学生外语能力与翻译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外语教学与翻译教学之间的相互联系,文章对该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阐述了它们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一、研究目的和方法

在英语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听、读、说、写、译这五种专业技能中,惟有“译”是一种双语交际能力,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它还是听、读、说、写这四种能力的综合反映”,英语能力无疑是影响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李赋宁认为:“练好外语基本功和翻译的质量有很大关系”。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翻译能力?学生的听、读、说、写等“纯”英语能力与翻译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如何?外语教学和翻译教学有何联系?对翻译教学研究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但通常我们只能对英语能力和翻译能力之间的关系作定性讨论。本文试通过统计分析法,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对翻译能力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以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外语学习与翻译学习之间的关系,为翻译教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1.研究数据翻译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属于人的心理特征,无法直接测量,“只能通过测量其外显行为或外在表现特征来推论一个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语言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的表征数据通常是学生的考试成绩。笔者有幸获得一份由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提供的2003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八级统考成绩册(共124名考生),该成绩册提供了每个考生的总成绩和所有单项成绩(听力、阅读1、阅读2、听写、改错,汉译英、英译汉和写作)。英语专业八级统考是测量英语专业学生各种语言技能(包括翻译能力)的最权威的标准化考试,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非常适合作为测量学生英语能力和翻译能力的定量数据。

2.数据统计分析笔者将该成绩册中每个考生的单项成绩输入spss软件,为便于分析操作,将“听力”和“听写”成绩相加后合并为一项(标记为“听力理解”),作为考生英语听力能力的表征数据;将“阅读1”和“阅读2”成绩相加后合并为一项(标记为“阅读理解”),作为考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表征数据,然后将每个考生除“英译汉”和“汉译英”外的所有单项成绩相加合并为一项(标记为“总分1”),作为考生“纯”英语能力的表征数据为了证实“纯”英语能力较强的考生和较弱的考生在翻译能力上是否存在明显差距,笔者将所有考生根据“总分l”的成绩分为两组,“总分l”成绩大于或等于及格分数(即48分)的考生为高分组(共35人),“总分l”成绩小于及格分数的考生为低分组(共89人),然后对这两组考生的“汉译英”及“英译汉”成绩分别进行均值比较及独立样本t检验。为了考察考生的翻译能力与听、读、写等纯英语技能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笔者用spss软件对全部考生的“汉译英”、“英译汉”、“听力理解”、“阅读理解”、“改错”、“写作”、“总分l”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了分析。

二、结果与讨论

1.对“总分l”大于等于及格分数(48分)

和小于及格分数的两组考生的“汉译英”成绩进行均值比较及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如下:

由表l和表2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lcvene方差齐性检验f:0772,p=0.381>0.05,可以认为两组学生“汉译英”成绩的方差相等;

(2)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时,t=3.303,p=o.001<0.05,可以认为这两组考生“汉译英”成绩的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即“总分l”大于等于及格分数的考生组的“汉译英”成绩(均分为6.31)显著高于“总分l”小于不及格分数的考生组的“汉译英”成绩(均分为5.67)。

2.对“总分l”大于等于及格分数(48分)和小于及格分数的两组考生的“英译汉”成绩进行均值比较及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如下:

由表3和表4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levene方差齐性检验f--2.541,p=0.113>0.05,可以认为两组学生“英译汉”成绩的方差相等;

(2)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时,t=3.152,p=.002<0.05,可以认为这两组考生“英译汉”成绩的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即“总分1”大于等于及格分数的考生组,“英译汉”成绩(均分为6.74)显著高于“总分1”不及格的考生组的“英译汉”成绩(均分为5.89),可以看出这两组考生“英译汉”均分的差距(0.85)要高于他们“汉译英”成绩的差异(0.64)。

从上分析结果可认为,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在翻译能力上明显优于英语能力较弱的学生。

3.对全部考生(124人)的“汉译英”、“英译汉”、“听力理解”、“阅读理解”、“改错”、“写作”、“总分1”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如下:对表5中的数据可做如下分析:

-

(1)考生的“汉译英”成绩与英译汉成绩相关性最强(r=0.454,p=0.000),这说明汉译英能力和英译汉能力是相互关联的。从翻译教学来说,这提示我们英译汉教学与汉译英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考生的“汉译英”成绩与“总分1”的相关性较强(r=0.333,p=0.000),这说明学生的汉译英能力和听、读、写等“纯英语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英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汉译英能力;

(3)在构成“总分1”的各单项成绩中,“改错”成绩和考生的“汉译英”成绩的相关性最强(r=0.332,p=0.000),几乎和“总分1”与“汉译英”的相关性相同。八级“改错”测试的要求是:“运用语法、修辞、结构等语言知识识别短文的语病并提出改正的方法。”“改错”成绩和“汉译英”成绩的相关性启发我们:学生正确应用英语语法、修辞和结构等语言知识的能力是影响汉译英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这是因为,和英译汉相比,学生在汉译英时比较容易受母语语言结构的干扰而出现语病。按照lade的观点,句子结构和语言概念是汉英差别最大的地方,因而成为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主要障碍。根据笔者平时批改学生汉译英作业的经验,不少学生在英语词法、句法和语法等语言知识方面的语病屡见不鲜。周仁华¨柏总结了英语专业学生在汉译英表达时经常犯的13种错误,其中有7种和英语基本词法、句法和语法规则等语言知识有关。杨晓荣¨则将汉译英中译者所需的英语语感具体化为:1)语法意识;2)惯用法意识:3)表意意识;4)文体意识;5)情景意识;6)连贯意识。可以看出这6个方面和英语语言知识有很大关系。

(4)通常我们认为汉译英和英文写作都是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由于这些原因,英文写作就成为汉译英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功。”因此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汉译英能力也应该较强,但表5数据表明这种主观印象并不一定正确:考生的汉译英成绩与写作成绩没有相关性(p=0.171>0.05),也就是说,英语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汉译英能力并不一定就很强,而汉译英能力出色的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也不一定同样出色。究其原因,写作时学生习惯用自己掌握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熟悉的思想内容,而汉译英要求学生不仅能掌握丰富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而且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克服汉语和英语在语言文化上的各种差异再现原文的意义,这相当姜秋霞提出的译者的转换能力:“即在特定语言活动中激活双语语言文化结构,使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在各个内容层面上对等。”,也就是说,构成汉译英能力的主要因素除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以外,还有含义转换能力,而后者只有在汉译英课程中才能得到训练和提高。

(5)考生的“阅读理解”成绩和“汉译英”成绩有较弱的相关性(r=0.214,p=o.017>0.01),这启发我们,大量阅读英语作品可能不是提高学生汉译英能力的有效办法。

(6)考生的“阅读理解”成绩与英译汉成绩有很强的相关性(r=0.348,p=0.000),究其原因,在英译汉时学生需要透彻地理解英语原文,而这和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三、对翻译教学的进一步启示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文翻译范文2

小学生英语教学尤是如此。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改变呆板的英语课堂气氛,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创新,开展趣味教学。

一、利用儿歌形式丰富课堂教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儿歌的形式,以歌促学,寓教于乐,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老师可以在课前编个儿歌或歌谣丰富课堂教学。如:

教学译林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matter?”,我以两只老虎的节奏编了这样的儿歌:

T:Are you hungry?Are you hungry?

S:Yes,I am.Yes,I am.

T:Do you want a cookie?Do you want a cookie?

S:Yes,I do.Yes,I do.

通过唱歌方式自然地引入书上内容,刺激了孩子们大脑的神经兴奋点,对接下来开展教学有一定的效果。

生词的教授也可采取类似的方法,如译林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 What do they do?中学到关于职业的单词:

Student,student,I’m a student.

Teacher,teacher,I’m a teacher.

Farmer,farmer,I’m a farmer.

类似这样的儿歌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游戏一般,在轻松愉快的吟唱中记住了单词。同样在句型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大量儿歌式情景问答掌握句型。

二、课堂教学游戏化

从生理和心理方面来分析,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因此可以通过游戏来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游戏也是小学生英语课上最喜欢的一项活动,插入适当合理的游戏,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和任务型教学所需要的各项活动。这种游戏活动可以是自由度很大的活动,如讲故事、收集信息等。如:What’s missing?

在黑板上挂一些新学的单词图片,抽取其中的一张让学生猜,

What’s missing?

再如“Listen and do”一个人说单词,另一个人做相应的动作,其他同学说出其意。

这种游戏虽然简单,用到的句型也是学生熟悉的,但它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在游戏中提高了其语言运用能力。

三、英语教学中的幽默

按表达方式的不同,英语教学幽默可分为语言幽默和非语言幽默。

如学习sandwich时,你可以把此词的来源讲解一番!有一名英国赌徒,由于他沉迷于,无暇吃饭,于是叫仆人送上面包夹着三明治,就称此种面包夹肉丁的吃法为sandwich。在讲解此词的同时你可以模仿赌徒滑稽懒散的模样加上夸张的语气,在博得学生大笑的同时,他们已经开心地收获了知识。

1.歪翻译

歪翻译在我的课堂中是经常出现的教学方法,如:

句子He is a green hand.

我会故意翻错,他是一只绿手。在学生的疑惑中,再写出两个句子对照:

We can eat a red apple,but we can not eat an green apple.

从以上两句中展现green的引申意,让学生自己思考出正确答案。

2.板书幽默

happy,sad,laugh,cry几个表心情的词语,可以在黑板上画出这几种表情。

四、英语习语的引入

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3 My friends引入一些关于friends的习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A friend to all is a friend to none.

A life without a friend is a life without the sun.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习语的引入,让学生对朋友多了些了解,在这个前提下带他们认识课本中的新朋友!

五、情景教学的融入

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5 Look at me!学习了服装类的词汇,我提议他们在英语课堂上穿上各种各样的服装表演节目,

学以致用,从而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英语教育日趋完善,跟英语的重要性是密不可分的。怎样有效生动地教英语,有待广大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探索,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所体现出的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文翻译范文3

【关键词】沪教版 历史教材 瑕疵 认识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199-01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套教科书共有五册,其中七年级上、下册是以地理学科和社会学科为主,八年级上、下册和九年级全一册是以历史学科为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关历史学科这部分内容中,存在一些欠妥之处,现提出质疑,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文字表述不统一

1.巴黎公社究竟存在了几天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巴黎公社这一课中写道:“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5月)28日,公社战士坚守的最后一个街垒被攻克。”而接着教材又写到“巴黎公社虽然只存在了72天,却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宝贵经验。”而从3月28日到5月28日,期间并没有满72天,而只有62天。

其实,对于巴黎公社成立的时间一般有两种观点:一是以3月18日巴黎工人发动武装起义为标志(在这种说法下,巴黎公社即存在了72天),另一种是以3月28日新当选的公社委员朗维埃庄严宣布公社成立为标志。教材采用了第二种观点,却又按照第一种观点来计算天数,有失偏颇。

2.中华民国究竟何时建立

辛亥革命这一课中写道“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并组建临时政府,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而接着又写道:“从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民国时期。”

教材对于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既采用元旦说(1月1日),又采用退位说(2月12日),前后矛盾。

二 双语语种不统一

沪教版的世界史充分体现了双语教学的理念,教材对一些重要的专有名词都注了英语,这种编排无疑是对双语教学的肯定和推动。但是,教材中除了注有英语,还有几处使用了其他的语种,比如:“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Kopernik,1473-1543)”,这里的“Kopernik”并不是英语,而是波兰语。哥白尼的英语应该是“Copernicus”。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Communist Manifest)”,其中“Communist”是英语,而“Manifest”是德语。“共产党宣言”的英语写法应该是“The Communist Manifesto”。

一般来讲,我们现行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使用汉语和英语的教学,教材中列举的波兰语和德语对实际教学意义并不大,并且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混淆。

三 图片与注释不统一

印第安文明一课中附有一幅插图,教材对这幅插图的注释是“库斯科城遗址”。而实际上,这幅插图是古印加帝国马丘比丘遗址,并非库斯科城遗址。库斯科是古印加帝国首都,位于乌鲁班巴河上游,是灿烂的古印加文化的摇篮。而马丘比丘是古印加帝国的古城废墟,它位于古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城西北约112公里的高原上。这两者尽管有一定联系,但毕竟是两个不同城市的遗址,不能混为一谈。

四 翻译不统一

对外国人名的音译,往往是约定俗成的,如Napoleon,大家都写作“拿破仑”,不会写作“拿破轮”或“拿魄沦”之类,这是因为“拿破仑”已成为定式,被长期而广泛使用。而对于日语人名,也同样有约定俗成的习惯,就是直接把日语中的汉字借用过来,并按汉语的发音拼读。比如“田中(たなか)さん”,直接就取“田中”二字翻译为“田中先生”。而教材上却出现了同一个日语人名的两种译法,抗日烽火一课中写道:“日本的外相广田弘毅”,而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一课中又写道:“广田宏毅受命组阁”。

五 语言表述模糊

1.英国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资产阶级革命的狂飙这一课中写道:“国会于1640年11月重新召开。围绕权力分配问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的国会与国王展开激烈对抗。国会强调‘议会治国’,要求大幅度限制君力,逮捕并最终处决查理的宠臣。这标志英国革命的开端。”教材的这段表述在史实上并没有错误,但“这标志英国革命的开端”中的“这”究竟是指什么,却实在令人有些琢磨不透。

2.究竟怎样才算“当家做主”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巴黎公社一课中写道“巴黎公社成立,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的政权。”而战争与革命一课中又写道“十月革命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政权。”比较两段表述,很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究竟哪一个才真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呢?如果是以两个政权存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是否当家做主,这显然缺乏科学性。因为十月革命后的苏俄一共存在了约70年,巴黎公社前后存在了约70天,难道70年就算当家做主,70天就不算吗?

3.“天足”如何举行

妇女地位的变化这一课中写道:“在上海张园举行的女子天足”。这是一张图片的注释,虽然不会引起什么歧义,说的是近代妇女解放中的“不缠足”运动,但这句注释至少从语法上看并不通顺。

参考文献

[1]国家基础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研制组.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文翻译范文4

大家好!

英语就像我们的饭和水一样,已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对于学生特别是初中、高中、大学的学生来说,英语更是重中之重。如果小学打不好基础,英语学习会越来越难,成绩也会越来越差,孩子的生活也会因此而增加很多的烦恼。

还有尽60天的在校时间,就要毕业考试了,在此,我就如何有效复习,迅速提高英语成绩。给大家做一下介绍说明,希望各位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认真听,认真记下来。

首先,我介绍一下英语试卷的内容及形式,英语试卷题量大,八开纸四张。但是这四张不都是让学生一个个的写词写句,要求会书写的题只占30%-40%,其余60%-70%是选择题,只要求会认读。所以大家注意小学阶段认读很重要。

复习方法:

1、准备好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英语书每天认读理解背诵30-50分钟,家长逐句检查背诵、翻译汉语。这样做对学生的听力和口语以及作文很重要。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学业。

2、请家长经常给孩子听写,内容以书中重点句和书后*词为主,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要求:家长念中文,学生写英文。一定别忘检查,改错。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这是提高成绩的捷径。希望家长务必努力做好并签字。

3. 对话和课文:会背诵、默写和翻译。这对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很有利。英语课文和对话内容很短很容易记住。

4. 英语习题及试卷:及时完成,并用红笔改正错误,在练习本上重新做一遍。请家长多给孩子准备几本英语练习本。

5. 如果以上你都做好了,孩子还是没有较大的进步:我建议你还可以:借助复读机多听;参加一些专业辅导等等,只要有利孩子学习的都可以试试。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文翻译范文5

[关键词]not(so)as...as...句式 同级同一事物作异质比较 否定式 翻译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1-0084-03

笔者在多年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常会碰到一些语言难点,这些难点不仅在学生人手一册的学习用书中未向学生指明其用法,而且在与学生用书配套使用的教师用书中也鲜有提及。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往往只有两种选择:或是避难就易,将其蒙混过去;或是知难而上,在授课前后加班自修,查阅各种资料,力争把问题一一化解,提高教学质量。

最近,在教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国家规划教材――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II)第二单元text A “I forgive you”[1]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句子:The saying“Forgive and forget”may roll off the tongue,but it’s as shallow as it is short.

很明显,句中出现的“主语+be动词+as+adj+as+adj”同级比较句式,与我们所常见的下列同级比较句式完全不同。我们这里所说的“同级”意即 “原级(positive de?鄄gree)”指用以表示比较项之间的“等同、相同”。[2]

例如:

1.Some rock is as hard as diamond.

有些岩石坚硬如金刚石。

2.Astrophysics is just as difficult a subject as geo?鄄physics is.

天体物理跟地球物理学一样,是难学的学科。

3.The rain was not as heavy yesterday as today.

昨天的雨不如今天的大。

4.That salesman isn’t as aggressive as(he was)before.

那位销售员不像以往那般积极了。

而这些语言难点,有时查阅有关的英语语法专著也难有收获,如《新英语语法手册》对上述较特殊的“as...as...比较结构”只字未提。[3]而某些语法专著即使已经触及这一语言难点,但语焉未详。比如《大学英语语法与练习》,[4]在论述本文所探讨的“as...as...比较结构”的时候,只是有如下一句简单的说明,“as...as...结构”还可以以下面的形式出现。

5.He found driving as tiring as walking.

他觉得开汽车跟走路一样累。

6.The message is as clear as is necessary.

这信息再清楚不过了。

那么,上述这种形式有何特点,其构成原理如何,我们还是一无所知。后来笔者查到章振邦教授的大型英语语法专著《新编英语语法》,才发现他早在1983年就已经提出我们所探讨的这种较为特殊的“as...as...比较结构”属于“表示不同质事物之间进行比较的比较结构”。[5]再往后,章振邦教授将这种“as...as...异质比较结构”定义为:as...as...结构的句子也可能主语相同,而比较项目不同。[6]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发现,针对“as...as...异质比较结构”,学界目前几乎已经达成一致的认同,承认可将“as...as...异质比较结构”的肯定句,译为“既……又……”,如著名英语语法学家张道真教授有这样的归纳:“as...as...结构可表示(某人)既……又……”[7]此外,英语学者张维在其《英语常用词疑难词典》中也认为,“as+形容词+as结构在同一个人或物作不同性质的比较时,译为既……又……”[8]张维的观点与张道真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强调主要指人,而前者则认为指人指物均可。

例如:

7.He was as sensitive as he was obstinate.[9]

他既固执又敏感。

8.Martin was as impatient as he was stubborn.[10]

马丁既很顽固又缺乏耐心。

9.John is as wise as he is witty.[11]

约翰既风趣又聪明。

10.The girl was as brilliant as she was beautiful.[10]

这姑娘既漂亮又聪明。

11.He is as brave as wise.[12]

=He is as brave as he is wise.

他既聪明又勇敢。

12.She works as happily as plays.[13]

=She works as happily as she plays happily.

她既尽兴地玩,又愉快地工作。

但本文所探讨的上述“as...as...异质比较结构”的否定句(其否定式可表示为not as...as...或者not so...as...结构)形式,[9]对其理解与翻译目前仍是学术界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之一。

例如:

The lady is not so witty as she is pretty.

很明显,这个例子中否定形式的“not as(so)...as...异质比较结构”,如果再套用汉语“既……又……”句式的所谓否定式“既不……又不……”或 “并非‘既……又……’”来翻译,可得出下面两句:

那女士既不美丽,又不太风趣。

那女士并非既美丽,又风趣。

这两句译文明显与原文出入过大。而我国语言学者对类似英语句子所作的理解与翻译往往是:

The lady is not so witty as she is pretty.

那女士美丽,但不太风趣。或:那女士人美丽,但不够风趣。[10]

The man is not so wise as he is witty.

那人很风趣,但欠明智。[11]

但对于类似上面两例这样的译文,有学者也不得不承认:“与(英文)原文相比,则不仅形式上不相当,意思上也有一定出入。” [10]

因为从英文原句的角度来看,存在如下语法和结构关系:

我们先来分析该“as...as...结构”的肯定式,英语肯定句The lady is as witty as she is pretty.第一个as之后的witty,与第二个as之后的pretty,并不属于类似汉语的对等关系,因为在该句型中,第二个“as”属于从属连词,它引导的是一个从属于主句的状语从句。对上述用法,杜永文教授曾有过精彩的论述,即“as...as...”的意思是“(程度)一样如像[即像后者的……情况,主语(前者)也一样(同样)……]”,其中前一个as是副词,用作状语,修饰紧接在它后面的形容词或者副词;后一个as是表示同级比较的从属连词,其作用是把它前面的主句和后面的表示同级比较的状语从句连接成一个复合句。[12]

因此上述肯定式的英文句子:The lady is not so wit?鄄ty as she is pretty.据其英语语法和结构关系来分析,意为“一如她的美丽,这位女士也一样(同样)风趣。”同理,其否定式则为,“不像……一样,也同样……”。

因此,该句的否定式:The lady is not so witty as she is pretty. 据上述所分析的英语语法和结构关系,意为“这位女士并不像她长得美丽那样,也同样风趣。”这样翻译虽然已经接近原文的含义,但仍显得太哆嗦,字数过多、过长(英文仅10个单词,汉语译文达19个汉字),在形式上与英文原句相比明显不相当。那么,对上述这种英语同级同一事物作异质比较的否定式,有没有更好的理解与翻译呢?

传统的观点认为,as...as...作为表示“同等”关系的格式,相对于表示胜过的more...than...以及表示不及的less...than...(Jespersen,1933:224;Quirk等,1985:1137)。对于这一观点Huddleston(1971 / 1984),Rusiecki (1985)以及Mitchell (1990)均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把as...as...格式与‘同等’概念联系起来过于简单化,既不精确,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Mitchell,1990: 53)。[13]

因此,对The lady is not so witty as she is pretty.这个英文句子所作的汉译“那女士相貌美丽,但不太风趣。”恐怕甚至连“否定的同等关系”这种算不上精确的理解都还达不到。因为这种翻译,只说出了“美丽”这种性质多一点,而“风趣”那种性质少一点而已,给人的感觉是这两者与“同等”或“同等”的否定丝毫都不沾边。上述汉语译文“那女士相貌美丽,但不太风趣。”如果回译过来,即为一句简简单单的英文“The lady is pretty, but not so witty.”

对上述as...as...句式,Rusiecki(1985:89)明确提出,表示差异的more...than...和less...than...格式在用于同质比较时所表示的差异是线性的(linear),而as...as...表示的实际上是一种比例关系,是非线性关系,因而也就不是同等关系;具体来说,在不带比率修饰语时,as...as...表示的比例关系为1∶1,比值为1,而带有比率修饰语时,比值则随之发生变化。[13]

赵世开等原则上赞同Rusiecki关于as...as...表示的是比例关系的观点,而且认为,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不仅在于这一格式能受“比率修饰语”的修饰,而且还在于它能用来表示明显的倚变关系,即能用于动态的比较。[13]

Mitchell(1990:59)则证实as...as...所表示的意义本身是不明确的,其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或者“介于‘大于’和‘等于’之间”这样一种不明确的意义,而不是“小于”的意义。他进而明确提出as...as...式实为逻辑上选言关系X≥y(即X≮y)的语法表现形式。Campbell & Wales(1969:241)则声称上述两种观点都不对,认为“正确的观点存在于二者之间”,既不是“完全等于”,也不是“大于或等于”,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其实,他们的观点与“大于或等于”派并无本质的差别,只不过更加强调as...as...格式的语义“可塑性(plasticity)”或者“不确定性”。[13]

Rusiecki(1985:144;153-154;164)基本赞同Mitchell等人观点的同时,明确提出了对于as...as...格式可以有“约等于”“大于或等于”两种解释。所谓“约等于”就是“等于或大于或小于”,但以不太偏离基准为前提。这个观点实际上已向我们提示,as...as...格式所反映的不是一种双方“全等”的静态关系,而是一种“围绕基准点或不太偏离基准点”的动态关系。

综合以上几种观点,我们认为Rusiecki,Campbell & Wales以及赵世开等人的观点更加全面一些,前者向我们提示:as...as...具有“约等于”“大于或等于”“非线性比例关系”“可塑性(plasticity)”或者“不确定性”这四种动态意义;后者则表明as...as...能用于表示明显的动态倚变关系,即可以用于动态比较。他们的观点都比较符合英语的实际使用情况,进一步启发我们对as...as...用于同级同事物异质比较的探索,即对于描述动态倚变关系的as...as...结构及其否定式not(so)as...as...我们也完全可以用汉语表示数量倚变关系用法的格式“多……多……”“多少……多少……”“几……几……”“有几(分)……就有几(分)……”等等来表达。

因此,前述的as...as...格式的否定式not(so)as...as...都可以据此翻译如下。

原译:The man is not so wise as he is witty.

那人很风趣,但欠明智。

改译:那人并非有多风趣,就有多明智。或:那人并非有几分风趣,就有几分明智。

The lady is not so witty as she is pretty.

原译:那女士相貌美丽,但不太风趣。

原译分析:这是一种典型的静态翻译,未能将前面众多学者所分析的“约等于”“大于或等于”“非线性比例关系”“可塑性(plasticity)”或者“不确定性”这四种动态意义表达出来。从该译文中,其“风趣”有多少、占几分,而“明智”又有多少、占几分;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何,是完全看不出来的。因此该翻译与英文原意的出入也就显而易见。

改译:那位女士并非有多美丽,就有多风趣。或,那位女士并非有几分美丽,就有几分风趣。或,那位女士并非美丽几分,就风趣几分。

改译分析:比如该女士有八分美丽,那么写下了这个句子的作者意思是,并非该女士有了“八分”的美丽,她就进而拥有大约同等比例――即“八分”的风趣。

因此,通过改译之后的含义,我们得以强调:“美丽、风趣”;“风趣、明智”之间具有一种动态的倚变关系,而非“美丽、风趣”;“风趣、明智”等等两种相伴的不同性质之间“一个多一点,一个少一点”的静态甚至是貌似“线性”的关系。这种静态关系,我们用下面两句简简单单的英文就可以表达,丝毫没有必要使用as...as...句式或其否定式not(so)as...as...因此,上述汉语原译均可回译如下。

汉语原译:那女士相貌美丽,但不太风趣。

英语回译:The lady is witty,but not pretty.

汉语原译:那人很风趣,但欠明智。

英语回译:The man is wise, but not witty.

所以,对于“一般认为比较格式用于异质比较,重点不在比较,而在描述”[14]的说法,我们不敢苟同,因为如果涉及静态描述,我们只需用上述“The lady is pretty, but not so witty.”这样的静态句式来表达即可,无须使用表达动态倚变意义的as...as...句式或其否定形式not(so)as...as...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将英语同级同一事物进行异质比较的否定式,翻译为汉语表示动态倚变关系的“多……多……”“多少……多少……”“几……几……”“有几(分)……就有几(分)……”等结构,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译例。

[ 参 考 文 献 ]

[1] 秦秀白.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材(II)[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5.

[2] 薄冰,司树森.新英语语法手册[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5.

[3] 薄冰,司树森.新英语语法手册[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4-85.

[4] 董眉君.大学英语语法与练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02.

[5] 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498.

[6] 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449-451.

[7] 张道真.全新版张道真英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419.

[8] 张维.英语常用词疑难词典[Z].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114-115.

[9] [英]卡拉里(Clari,M.)等,朱亚军译,章振邦审校.Collins Cobuild实用英语语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155-166.

[10] 赵世开.汉英对比语法论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57-158.

[11] 徐广联.大学英语语法讲座与测试[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258.

[12] 杜永文.英语疑难词语词典[Z].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650-651.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文翻译范文6

关键词: 初中几何入门 概念 文字语言 几何符号语言 证明题格式

初中几何入门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常言道:“几何头,代数尾。”意思是刚学几何的时候觉得很难很难,即入门难。代数则是学到最后比较复杂,学起来比较吃力,即代数尾。

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增加了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平面几何,这样一来数学课的内容便包括代数和几何,并发生了由数到形,由计算到推理的转变,要用说理的论证方法,另初学者深感头痛。初中几何入门的诀窍,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一、对概念用形象识别

就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这一章内容来说,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用符号几何学科认知规律和学生认知特征的教学方法,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分散难点,分层递进地开展教学。认识“三线八角”即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八个角,即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我们可以根据其构成的图形形状来识别,用“形象识别法”判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如图1,用三个字母——“F、Z、U”形象识别,构成同位角的三线所围成的图形像字母“F”(或变形的),构成内错角的三线所围成的图形像字母“Z”(或变形的),构成同旁内角的三线所围成的图形像字母“U”(或变形的)。当然,在一些图形中,这些字母可能是倒置、翻折或横放的。

如图2,很快地找出同位角(F)有∠1与∠5,∠3与∠7,∠2与∠6,∠4与∠8;内错角(Z)有∠3与∠6,∠4与∠5;同旁内角(U)有∠4与∠6,∠3与∠5.这样学生学起来不再感到烦、难,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认知能力。

二、灵活地把定理的“文字语言”翻译成“几何符号语言”

学习几何,就像我们学英语一样,要做到“英汉”互译,就是把文字语言翻译成相应的几何符号语言(这其中涉及图形语言)。几何是研究图形性质的一门学科,它有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对于每一个几何概念一般都可以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达。这三种语言统称为几何语言。我们可以逐步从直观的图形语言过渡到抽象的符号语言,再由抽象的文字、符号语言返回到图形进行强化理解,形成“互译”能力,为推理论证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会用符号语言表达文字语言,使学生易记易懂易学,如探索直线平行条件的三个定理: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依据为“F相等,//”记为:∠1=∠2,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依据为“Z相等,//”记为:∠3=∠4,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依据为“U互补,//”记为:∠4+∠5=180°,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反过来,平行线的性质可记为“//,F相等”记为:a∥b,∠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Z相等”记为:a∥b,∠3=∠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U互补”记为:a∥b,∠4+∠5=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图3:

学生对性质定理理解透彻,克服几何难学的障碍,用符号表达文字,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为几何的推理论证奠定了基础。强化训练学生及时把所学的定义公理定理等根据不同的图形特征翻译成相应的几何符号语言。教师可以填空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做题,易学易懂,然后学会证简单的证明题,在改变某些条件逐步加深难度,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论证的能力。如七年级下册(P69)随堂练习1,填空:(1)线段AD是ABC的角平分线,那么∠BAD=1/2?摇?摇 ?摇?摇;(2)线段AE是ABC的中线,那么BE=?摇?摇?摇 ?摇=?摇 ?摇?摇?摇BC,先把文字语言翻译图形语言,例:(1)翻译图4可填∠CAD,∠BAC,(2)翻译图5:可填EC=1/2BC.

最后,以“循序渐进”为原则,逐步培养学生推理论证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对推理论证题感到头痛,因为推理论证题是对几何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测试和评估。例如,如图6,BE平分∠DBA,∠2=∠C,写出判定EB∥AC的推理过程。

解:BE平分∠DBA

∠1=∠2(角平分线定理)

又∠2=∠C(已知)

∠1=∠C(等量代换)

EB∥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上例推理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把原因写清楚,这对初学者很重要。学生写推理论证要做到有理有据。

三、初学者掌握证明题的格式尤为重要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证明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无从下笔。如果克服了“说理”论证中的“说”这个问题,知道从何处下笔,几何证明就会变得简单。故初学者首先应掌握证明题的格式。七年级数学(下册)P78,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SSS,SAS,AAS,ASA,HL五种定理。现以“SSS”定理内容为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第一步:先翻译图形,如图7:

第二步:把图7的图形语言翻译几何符号语言。即格式:

解:在ABC和DEF中

AB=DE(已知)

BC=EF(已知)

AC=DF(已知)

ABC≌DEF(SSS)

古人云“依样画葫芦”,同理SAS先画出图形,让学生依样画葫芦模仿SSS的格式写证明,如图8:

解:在ABC和XYZ中

AB=XY(已知)

∠B=∠Y(已知)

BC=YZ(已知)

ABC≌XYZ(SAS)

让学生熟悉定理写证明的格式后,再看题目给出的条件,不是一目了然,让学生先找一找缺了哪些条件,先证出条件,再运用证明格式。例:教材P140知识详解,已知如图9:AB=CD,AE=DF,CE=FB,试说明∠B=∠C。

学生刚看到这道题会感到束手无策,我们首先把给出的条件在沿途中做标志可发现,若ABE≌DCF,则∠B=∠C。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再认真分析所给的三条边相等的条件只有两组AB=DC,AE=DF可用,而BE=CF,题意未说明,只给出CE=FB,再看一看,有EF=EF公共边,CE+EF=FB+EF,所以在证ABE≌DCF之前先证BE=CF即可。过程如下:

证明CE=FB

CE+EF=FB+EF

即CF=BE

在ABE和DCF中

AB=DC(已知)

AE=DF(已知)

BE=CF(已证)

ABE≌DCF(SSS)

∠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对于初学几何者来说,学会写几何证明的格式是至关重要的。就像写作文要有提纲一样,写几何证明要有格式,如果学生头脑思路清晰,证明过程就会写得流畅。如果熟悉了,就可以不用太过强调格式。

总之,初中几何入门的诀窍是:对概念用形象识别,灵活地把定理“互译”,并掌握证明题的格式,这对初学者是行之有效的。然后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几何易记易懂易学易证明,真正体会到成功地解决几何推理论证的乐趣,从而发现几何很容易学。

参考文献:

[1]柴西琴.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