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园记范例6篇

桃花园记

桃花园记范文1

这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在家等着已经约好的同学王芳,过了一会儿同学来了。我们便一路打听,终于来到了桃花园。我兴奋的左瞧瞧、右望望,哇!这里的桃花真比我想象的还要美,还要多。看的我眼花缭乱。这里可真热闹啊!人山人海,桃树底下还摆了许多小摊,有卖小吃的、卖古董的、套圈的、农家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我一直很奇怪他们是怎么把这么多东西从山下搬到这高山上的,尤其是那卖饭的,就更难搬了,我才发现那里不但山美,花美,人更美。那里的人不但热情好客而且文明,绝对不会让人想起“ 粗俗”两字。

走着走着,我被一个小摊吸引住了那是一个玩游戏的。游戏是这样的:是让你先押10元钱,然后摊主给你一张纸让你从1写到第100个数字,如果写错一个数字,那就只能自认倒霉,10元钱就是摊主的了。但如果全写对了的话,那就幸运了,摊主就将给你20元钱。我抱着试试的念头,便掏出10元钱,进入了游戏当中。最后,我真的没有写错一个数字,摊主只好心服口服的给我处20元钱,我高兴的要命。

走出小摊,我又回到了热闹的人群中。不一会儿表演节目开始了,他们跳的可真好啊,都演活了。我情不自禁的赞叹起来。对他们产生了敬佩之情。“接下来的一个节目是由王丽独唱的《请到美丽恒口来》”随着主持人的话语,王丽走上了舞台。“咦,那不是我们小学的班主任王老师吗?”我惊奇的说。同伴王芳接着说:“对啊,真是我们的班主任,她今天真太漂亮了,我都快认不出了”“请到美丽恒口来,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风景美如画。”伴着歌声,我们又来到了一条极窄而又清静的小路,离开了喧闹的人群。小路两边都是一望无际的桃花,放眼望去,一片都是粉红粉红的。我忍不住地抚摸着这盛开的桃花,闻着它淡淡的清香,这时,我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舒适感与亲切感。于是我便用照相机留下了着美好的一刻。

时间过得去真快,转眼天快黑了,我和王芳只好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桃花园。虽然我现在已离开了桃花园,但这个美丽的地方,却成了我心中美好的回忆。下次,我一定还去。

桃花园记范文2

我研究过陶渊明和《桃花源记并诗》,对实地也很熟悉。桃花源的原型,应该是在水溪镇沅水支流桃川进去约4公里的今朝阳乡三庄村、龙虎乡一带。

从沅水入溪口,有个小湖,《水经注》(北魏郦道元著)称明月池,现已沉积成田地,但池形还清晰可辨。通过明月池住上走,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溪流,溪河里鱼虾成群。对照陶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此景完全相符。

再上行,就是溪流的山口,当年溪流落差很大,有似瀑布,然船不能行,古代将这里当成水的源头。对照陶文“欲穷其林,林尽水源”。这溪口被山林封锁,左岸群山就叫桃花山(后叫桃源山)。山脚下有个狭窄山口,叫马廊口,可以走人,古时茂林修竹,非常阴暗,相符陶文所说:“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走进这个山口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合俨然……”这里就是现在的三庄村、龙虎乡一片田园。这田园四面环山,中间是桃川的上段溪流,古时水急滩多。新中国成立后已改造好,田园面貌也有改观。

这一块封闭式的盆地有古《山海经》记载:“三苗国(即三毛国)的东边,有载(zhi)国,又叫民国,其国人原是帝舜的后裔,……传说民国生活安乐,衣食无忧,他们不用纺织,却有衣服穿;不用耕种,却有粮食吃。鸾鸟歌唱,凤凰翔舞,百兽群聚,和平相处,一派和谐景象,这民国就是古代先民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徐客编著,南海出版公司2007年出版的《山海经》白话全译彩图本)民国的位置,正是沅水的中上游地方。这里是古代统称的南蛮,也叫苗人部落。这里过群居生活,野生食物丰富,击石取火,善射猎。生产以畲种法为主。(即将山坡烧成火土地,播上种子,不管理,只侍成熟时去收获)穿着只是葛麻粗编或兽皮。《山海经》所说的这里人不用纺织,却有衣服穿;不用耕种,却有粮食吃,不过是抽象的描写,哪里会有不劳而获的呢!陶渊明到访的这个地方,正是这民国的范围。

陶渊明研读过《山海经》,写下多篇诗文,收入《陶渊明集》的就有13篇。这民国就是吸引他探察的地方。“桃花源”的原型,就呈现了一个大体轮廓。

陶文说:“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怍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里人,到现在还留存着淳朴的民风。他们勤劳朴实,热情好客,如果你要在村口户前站住,就会有人“成来问讯”,若能坐下说话,他们会马上敬上蜂蜜茶或是擂茶;如果有可能“延至其家”,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代桃花源人在社会生活上处于“无苛政”的状态,人人平等自由,借宗教教化,人人修道崇义,这里曾叫过崇义之乡。家族联合制规治理,社会秩序安定。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已近实现小康,已是一个安乐和谐的桃花源。1995年3月24日,同志曾经视察过这桃花源,并进入陶渊明探访过的田园――今龙虎乡的凤凰山,喝了擂茶,题写了“桃花源”三个大字的墨宝。

新中国成立以来,50年代政府改造治理了这条溪流。现在的村庄,旧木房换成了美观的瓷砖楼幢,人们追求绿色自然美,家家户户门前都栽植果树花卉。当你走进这田园放眼t望时,只见茂林修竹,环抱每个村落,鸟巢环布,遍地鸟语花香,一片兴旺旷怡的景象。在这样的田园劳动,确实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这样的“世外桃源”,哪能让人干扰呢?

可是自《桃花源记并诗》问世之后,岂能无人问津?来的人太多了:隐居避乱的,修行谋道的,仰慕游览的,研究考察的,不计其数……特别是唐代刘禹锡被贬为朗州(今常德市)任司马10年,很关注这个地方,为了方便游人,特修了一条驰马道,并题写了“桃源佳致”碑。这驰马道现存清晰,从水溪至洞口有四座石桥:大安桥、吕会桥、唐诗桥、八旺桥,其中唐诗桥、大安桥至今保存完好。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山口在唐代之前就建有石门一座,现在还存有类似城墙的夯土堆。唐代吕岩(吕洞宾)写有《石门诗》,明代画家仇英所画的《桃源仙景图》,就是立于洞口为视点,描画了当时的景观全貌。

这桃花源田园,从东晋末起逐步成为道教圣地,修建有许多道观(唐代起也增建佛寺),后成为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之――桃源山洞,白马玄光之天。道教的洞天,不是指岩洞、溶洞,而是四面环山,中有田园,封闭式的只有山口出入。这就是修道的最佳场所了。今幸存唐代完整古大安桥边,存有石龟一对,带阴雕花纹,传说这石龟背负的大石碑上刻有“桃源山洞白马玄光之天”。

南北朝时期,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问世,其沅水篇记载有桃花源一带的景观:“沅水又东历临沅县(桃源古县名)西,为明月池、白璧湾,湾状半月,清潭镜澈,上则风籁空传,下则泉响不断,行者莫不拥楫嬉游,徘徊爱玩。沅水又东历三石涧,鼎足均蹄,秀若削成,其侧茂竹便娟,致可玩也。又东带缘萝山,缘梦蒙幕,秀岩临水,是钓渚渔咏之胜地,其迭响若钟音,信为神仙之所居。”以上所写之景,还清晰可考,一目了然。对照明仇英所绘《桃源仙境图》,情景完全一样。

古代多以《水经注》为导游本,来桃花源的游人逐步增多,后又发现有白马雪涛、瞿童洗鼎、空心杉,后又建了仙径亭、大士阁(后称观音堂)等等,大大丰富了景区内容。游客们来这里不进桃源洞心不甘,很多人还是走入洞口、穿过石门来到“豁然开朗”的地方(今三庄村龙虎乡一带),有的还在田园里留宿过。游历于此的名流墨客留有大量的诗文,鲜见于今。如唐代王维的《桃源行》,确是有亲临其境的感受。

桃花园记范文3

【关键词】 赖声川;戏剧;人物;追寻;空间

20世纪80年代,赖声川从美国回到台湾,开始了自己的戏剧创作生涯。这个从西方文化中走出,在中国文化中“寻根”的戏剧导演,对台湾的历史状况与现实问题保持着密切的关注,从中选取创作素材,以表达自己对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生与死等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在这些思考中,寻找精神家园是赖氏戏剧中的重要内容。从台湾的历史来看,国共战争之后,随迁台的人,面对人在异乡的处境,对于故乡有太多割舍不断的情感和记忆。时代给这些人造成的荒谬处境,让他们遥望彼岸,却终老他乡。这些心怀乡愁的人物,在过去的记忆中寻找生命的慰藉。此外,台湾的工业化过程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也让曾经历过乡村田园美好生活的人开始怀念过去。在赖声川戏剧中,还有一些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的人,他们把另外的一个空间,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些剧中人所追寻的“空间”,并不完全是具体在舞台上所呈现的空间,而是主要存在于戏剧人物想象或记忆中的,寄予了人物的理想或美好记忆的空间。它已经超越了具体的“这一个”,而是对人的一种普遍状态的描绘,是对人所追寻的诗化“空间”的一种概括。

一、桃花源、彼岸、田园

在赖声川的戏剧中,《暗恋桃花源》是为人所熟知的一部作品。这部戏讲述的是因为剧院管理混乱导致的两个剧组同一段时间在同一舞台上排练的故事,两个分别排演悲剧和喜剧的剧组在排练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喜剧性的矛盾,但各自独立的故事却在内在精神上达成了一致,形成了悲喜交融的戏剧风格。连接两个戏中戏的纽带是剧中人都在追寻,这“追寻”既指向未来,也指向过去,在《桃花源》中是承载理想的“桃花源”,在《暗恋》中则是人物美好的回忆,也可说成是记忆中的“桃花源”。

在戏中戏《桃花源》中,陷入情感和事业双重困境的老陶到上游去寻找大鱼,从物质层面来说,打到大鱼是老陶事业上成功的象征。而老陶却意外进入了“桃花源”,在这样一个地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1]157这个由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创造的“地方”,已经成为理想世界的代名词。在这里,老陶虽然看到了长相和春花、袁老板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在这里已成夫妻,但桃花源还是让他寻求到了精神上的安宁。老陶在桃花源获得了快乐,便希望回武陵接妻子过去一同享受。而现实生活却重复着类似的困境,春花和袁老板苟合生下一个孩子,但同样被繁琐的日子磨去了对生活的激情。虽然袁老板也有过一个抱负,但因为缺乏行动,到头来只是一场空想。而老陶,从寻找大鱼,到寻找“桃花源”,体现了从物质到精神的追寻旅程。“桃花源”的含义,应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如老陶、春花、袁老板三个人的名字各取一字可以组成“桃花源”的谐音一样。当老陶回到武陵,试图将理想世界中的生活方式运用到现实之中,才明白物是人非,“陶、花、袁”的关系仍旧无法调和,他于是泛舟去寻“桃花源”,只是这一次他已不能找到。在另一个戏中戏《暗恋》中,年轻时江滨柳在上海和恋人云之凡分别,因为战乱,两人再也联系不上。直到剧终,云之凡通过“寻人启事”,来医院找江滨柳,两人才得以在分别数十年后重新相见。与《桃花源》中代表现实的武陵与寓指理想的桃花源相对应的,是《暗恋》中80年代的台北病房与40年代的上海外滩的“此、彼”关系。由于江滨柳对年轻时候那段爱情刻骨铭心的怀念,他始终不能忘记那个在上海认识的,像白色山茶花一般的云之凡。他给云之凡的昆明老家写信,一直留着云之凡送他的围巾,听着他们40年代在上海时唱的歌。江滨柳刻意地为自己营造了一个40年代和云之凡相遇的空间,一个记忆中的爱情“桃花源”。在《暗恋》的戏外,还有《暗恋》的导演,他将自己年轻时候经历的故事,通过戏剧的方式排出来,本身表达的就是对年轻时候那段在上海如“桃花源”般美好恋情的追忆。在戏剧中,不管“桃花源”以何种形式出现,不论它曾带来过如何快乐的回忆和想象,人物所殊途同归的,是寻找之后的失落,这种失落来自于剧中人试图以过去美好的记忆与将来理想的状态介入现实时所造成的冲突,是期待与现实疏离、对峙时的一种无常与无奈感。当过去的缘分难以再续,理想的未来仍很遥远,人们在现实所谓的困境中挣扎,饱尝追寻无果的苦恼。赖声川将《暗恋》和《桃花源》两剧拼贴在一起,让过去和现在、理想和现实进行碰撞,表达了对沧桑的历史和复杂现实的思索,通过“桃花源”这一寄予无数人美好想象的文化空间,来承载这些灵魂漂泊的人物。

除了《暗恋桃花源》,在赖声川的戏剧中,立足“两岸关系”,并探讨抽象的“此与彼”关系的剧目,还有《回头是彼岸》。自1987年台湾解除“”以来,台湾对大陆的政策进一步开放,以往属于身在台湾的中国人盼望回去却不能回去的大陆不再是咫尺天涯,《回头是彼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彼岸”和“桃花源”一样,承载着人物美好的记忆,寄托着他们的理想。《回头是彼岸》的剧中人物都在追寻着那个“地方”。石之行把情妇的住处当作自己的“彼岸”,在那里他心灵获得一些安定。石之行的父亲和母亲都把大陆当成自己心中的“彼岸”,石父渴望见到当年留在大陆的女儿,石母感叹世事变化,时常沉湎于年轻时在南京的记忆之中。石之行的妻子海伦从事房地产推销的工作,她在电话中则不断地对客户说美国的居住环境是多么理想。在剧中以写稿谋生的石之行,他笔下的武侠世界中的云侠期待着离开孤岛,去“彼岸”寻求武功秘笈,武侠世界中其他角色也是在追寻着过去的美好回忆。所有的人都在寻找“彼岸”,试图从中获得心灵的寄托,而“彼岸”的一切是否皆能如人所愿呢?石之行未曾在跟情人的相处中找到情感的归依,其小说的创作也陷入困境之中,而亲人的坦白,还让他必须面对自己的身世之谜。石之行的父亲虽然实现了自己的团圆梦,但也必须重新面对曾经的伤痛往事。小说中的云侠在彼岸寻找秘笈的经历,到头来原是南柯一梦。《回头是彼岸》点出了追寻者所面临的困惑,但剧中人并没有就此放弃,正如石之行小说中的云侠,在恶梦中醒来,还是执意要去彼岸一窥究竟,就算彼岸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美好,也只有去过才能知道。或许,“彼岸”的意义,是它为追寻者提供了一个认识人生与自我的契机,那是在经历人事沧桑之后,蓦然回首时的顿悟。寻梦并不意味着要拒绝现实,而是要认清事情的真相,找到梦想和现实的结合点,从而更好地在现实之中生活,这是《回头是彼岸》给人的一点启示。

《暗恋桃花源》和《回头是彼岸》将“两岸”的历史纳入故事的背景中,把战争遗留下来的社会问题作为戏剧表现的对象。《田园生活》则是围绕“台湾城市化过程对乡村田园的破坏”这一议题,关注现代城市生活中存在的人际关系疏远的问题,并呼唤原生态的“田园”生活。作为自然的代名词,“田园”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墨客的颂扬,如陶渊明《归园田居》、王维的《渭川田家》、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诗为人熟知。田园诗主要是描写乡村中美丽的自然风光,叙述淳朴好客的村民恬淡的生活。相对于官场的黑暗、战争造成的混乱等,“田园”自然是一个寄托文人理想的地方。在赖声川的戏剧中,也多处出现这样的“田园”,如《暗恋桃花源》中老陶描述的“桃花源”景象,云之凡向江滨柳描述1939年逃难时去的一个地方:“一个好特别的地方,一山的野花,那儿的人说的话我们都听不懂,可是他们都对我们很友善。说是逃难,我们在那儿整整玩了一个月!后来发现那天敌人根本没有来,我们又下山了。到现在,我还常常会想到那个地方。”[2]4老陶和云之凡描述的“田园”生活,都是他们试图追寻的地方。在《田园生活》中,代替乡村田园的,是所谓的现代“田园”。舞台上呈现出一“田”字型,为台北市一公寓五、六楼的横切面。在这个“田”字型的四户居民之间,基本上没有交流,但人们并没有停止对美好世界的追寻。舞台右上角的里,一个游荡的鬼魂附在一个乡下来的年轻人身上,他试图寻找到盖大楼前那栋他的三合院的矮房子,那个在田园中安静的家。舞台右下角“归”家的老奶奶,追寻的,则是她年轻时候在田园中经历的一段萍水恋情:“好大一个田里,就只有我跟他,有风声、蝉鸣,还有鸟叫声,那感觉……真安静。”[1]282相对这些对记忆中田园生活的追寻,归家的两个女儿,则是在现实中努力创造新的“田园”生活。归美川是积极参与环保运动的女学生,她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唤起家人对自然被破坏现象的注意。另一个女儿归美云,对宇宙的秘密充满好奇,积极观察天空中的星星。不管是记忆中对田园生活的追寻,还是现实中通过行动唤起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都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生活的向往。戏剧最后,归家小女儿邀请楼上楼下的人看哈雷彗星,促进了在现代封闭的田字空间中的四家人相互间的交流,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向“田园”生活的回归。

二、未知世界

桃花源、彼岸、田园等空间,表现的是经历了战时的分别、家庭的不幸、精神困惑等处境的人,寻找心灵寄托的愿望。这些为人熟知的文化空间,是在现实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它们被纳入赖声川戏剧的创作中,成为承载人物丰富心理活动的“空间”。此外,在赖声川戏剧中,还有一种“空间”,它来自未知的世界,既可是已不在人世的亲朋可能存在的地方,也可是一个让人遗忘苦难的精神家园。《变奏巴哈》戏剧中反复出现的是邮筒和信的意象,它们体现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渴望沟通的情感。在第二幕中,几个演员写信给不存在的人,有的写给过世了的外婆,有的写给已离开人世的初中同学,有的写给去世了的父亲,有的写给母亲拿掉的那个未出生的弟弟。在第三幕中,写信的对象则变成了未来的朋友,他们向未来世界的朋友描述地球上人类的样子,表达着自己对生命的认知。而这些注定无法投递的信,体现了人对未知世界的追寻。

对未知世界的追寻,同样体现在戏剧《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中。剧中的叶樱一直在研究一个叫“巴纳菲尔”的星球,据她说她丈夫正是被带到了那里。在她家里,和她在街边摆的摊上,停止的钟表意象既记录了丈夫离开的时间,更反映出了叶樱对丈夫的思念。与之对应的,是叶樱工作的伙伴小范,他的遭遇是越南妻子离开了他。他一直在寻找她,他卖的东西,从围巾,到外星人,到盗版光碟,再到烤香肠,也是因为寻找妻子的结果。与小范的寻找相比,叶樱的更像是一种抽象的等待。她的丈夫毕竟不可能是被外星人所带走的,而可能的情况,是如其女儿怪怪所说:“二十年前就遗弃我们,遗弃我们之前失业、酗酒,还打人”[3]145。而叶樱所坚持的,则是他被带到巴纳菲尔去执行了特殊的任务。戏剧最后,虽然神秘男子出现,但却犹如在梦中一般。赖声川用魔幻的方式,使叶樱对丈夫那种执着的爱超越了普通层面的追寻,暗喻对理想情感的信仰和坚定。未知世界的神秘和遥远,并不能锁住叶樱对未来的希望与向往,正因为它的存在,更彰显出叶樱的善良美好的品行。

桃花园记范文4

bǔ yù wēi xié chá jué zhōu xuán cái biàn wú shuānɡ

( ) ( ) ( ) ( ) ( )

ɡōnɡ xínɡ tánɡ lánɡ cānɡ lǎo ménɡ lónɡ zhì rén zhì yì

( ) ( ) ( ) ( ) ( )

二、基础知识的练习及词句的积累:(27%)

1、 查字典:(5%)

“盛气凌人”的“凌”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除部首外再查( )画。在字典里“凌”字的解释有四种:①冰;②欺凌、侵犯、欺压;③升、高出;④迫近。在“盛气凌人”这个词中应取第( )种解释。

2、写出三个有关刻苦学习的成语:(3%)

( ) ( ) ( )

3、写出两句珍惜时间的名句:(4%)

4、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病句:(6%)

(1)、这学期,全体六年级同学都参加了“我读我演”阅读竞赛活动。

(2)、宣传委赵刚记录并听取了“庆祝元旦准备会”上老师及“班干”们的发言。

5、用适当的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4%)

(1)、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

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

(2)、侍奉吴王的少年没有被吴王处死。

侍奉吴王的少年巧妙地使吴王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 ),作者是( )代诗人( ),

“西江月”是( ),“夜行黄沙道中”是( )。(5%)

三、阅读:(30%)

(一)、阅读课文片断,完成后面的练习:(11%)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

专心致志( ) 辩护( )

2、你知道“竹简”是什么吗?(2%)

3、请写出“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的意思。(3%)

4、很多人都想在自己的一生中做件实实在在的事,读了司马迁的故事,你有什么启发?(4%)

(二)、阅读短文并完成练习:(19%)

游龙华公园

星期天,我们游览了桃花盛开、曾经洒过烈士鲜血的地方--龙华公园。

进了公园,我们先走向“桃园”。不一会儿,满园桃花便呈现在我们眼前。这里的桃花品种繁多,有“仙桃”、“白桃”、“日日桃”,桃花的颜色也各不相同,红的像一团火,白的像一片云,还有黄的紫的,真是五彩缤纷!微风吹过,送来屡屡清香。

“你们看,那儿有许多蝴蝶!”一个同学指着前边说。我们望去,一些枝头果然有许多蝴蝶在随风摆动。可是走进一看,他们不是蝴蝶而是一种奇特的桃花。这种花的形状、颜色和蝴蝶十分相像,所以人们称它为“蝴蝶花”。

饱览了桃花后,我们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纪念碑两旁松柏耸立,四周铺满嫩草,外面围上一圈整齐的冬青,显得庄重、肃穆。纪念碑上刻着:“龙华载载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终,墙外桃花墙内血,一般鲜艳一样红。”读着碑文,我们仿佛看到了烈士们正横眉冷对带血的刺刀,殷红的鲜血染红了龙华的桃花……

离开纪念碑,鲜明的路标把我们引向画廊。画廊里展出了许多烈士的照片,照片下有烈士的生平简介,还陈列着烈士的手稿。这些手稿记录着烈士们的战斗历程。

我不禁低语着:烈士们安息吧,我们一定会沿着你们开辟的道路走下去!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4%)

安息:

耸立:

2、短文的第( 、 )自然段是描写桃花的,作者抓住了桃花的( )和( )来描写桃花的。(3%)

3、用波浪线画出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2%)

4、填出作作者游览龙华公园的路线。(3%)

5、读了短文,你觉得龙华公园主要是用来纪念什么的?(2%)

请你写出我们南京一个类似的公园名称:(2%)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请结合自己实际谈一谈。(3%)

四、作文:写一件令你感动的事,中心明确,条理清晰,有真情实感。(30%)

五、附加题:(3%+2%+3%+2%)

1、我们学了《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后知道聂荣臻是新中国开国十大元帅之一,请你再写出三个元帅的名字( )、( )、( )。

2、你知道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贡献是什么吗?

桃花园记范文5

学校的桃花没有梅花的傲雪凌霜,也没

有荷花的亭亭玉立,更没有桂花的浓郁芳香和牡丹的富丽堂皇,但它总在众花没开之际把淡淡的香气、浅浅的春意带入校园,让我们感受到春意盎然。等到草木茂盛的时候,它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无意争春。

我们校园的桃花,一朵朵长在树上,有的含苞待放,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怒放全展开了花朵,像白色的仙女在翩翩起舞;有的只开出一两朵花瓣,像刚出生的小孩长出的头发。晴天时,花儿绽开笑脸,一脸的灿烂。蜜蜂飞落在花瓣上辛勤地采蜜,引得几只蝴蝶也来凑热闹。

桃花园记范文6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今天既是五月一号劳动节,又是农历三月二十二,春末夏初的日子,阳光微微刺眼却又恰到好处的唤醒人们沉睡了一冬的游乐心情。

早就听说本地的桃花山公园翻新建设,已经成了人们游玩赏景的好去处,是吗?我还真不太相信,犹记得以前去过的桃花山就像一座废弃的大土丘,枯木与老树共存,灰尘与垃圾长在,“大风沙起兮尘飞扬”似乎才是它的特色风景吧。

怀着几分疑惑,我在五一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来到桃花山。

很不幸的,一下车我就呆住了,颇具中国古风的凉亭高高屹立在山坡上,是宏伟的大门也第一道夺人眼球的风景线,凉亭前方有一道很宽的水幕,上面泻下水流如同千万骑着骏马冲锋的战士,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顺着水幕旁边的阶梯走上凉亭,我似乎变成了《桃花源记》里发现桃花源的那个人,只不过映入我眼帘的不是落英缤纷的桃花,而是满眼的翠绿,一望无际的绿草坪,郁郁葱葱的树木,穿插其中的春游人们穿着各式各色的衣服,突然就想起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眼前的一切虽不及其的万分之一,但都表达了同样的繁荣和谐之美。

草坪秀美不忍心踩踏,在场游人都默契的挤在石板小路上,草坪就像一块干净的绿色毛绒毯,让人不舍得踩踏在它身上却又生出了想躺在在上面狠狠打几个滚的冲动,一定会裹一审身青草的香气,这才是春天里该有的香气。

曲径通幽处,顺着石板小路继续前行,前方又延伸出更多的石板小路,各自分支,无论哪一条都能把人带上另一处美景,我选择了一条有人较少相对安静的小路前行。路边的路灯十分精致,这种样式的等只在古装剧里大户人家的后花园似乎才有,如今建这现代化公园里到别有一番滋味,更有隐在暗处的音响,放着优美的音乐,走在这样的环境里只有“心旷神怡”四个字能形容我此刻的心情了。

石板小路的尽头是一个桥洞样式的残壁,四周用花草和水池围了起来,对它我可并不陌生,以前它周围生满了枯树杂草,映上它残缺的模样,怎一个“荒凉”能形容的了的,如今它在水流和绿树红花的映衬下,仿若新生,没了阴森渗人的感觉,倒像是一个有故事老人被年轻的孩子围住,它在静静的慈祥的讲述着它历经近百年的不同寻常的生命之旅。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媚。若将人面比桃花,面自桃红花自美。”这是我在一块大石头上看到的诗句,朱红色的古风字体,就像刻在石头上的红楼梦,充满了神秘的味道。倘若前面的残壁是整个公园的点睛之笔,这块石头就是公园的锦上添花之作了。

我以为我已经走到桃花山公园的出口了,没想到在这了它又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眼前出现一片湖,碧绿的湖水就像《安徒生童话》里丑小鸭变成天鹅时降落的湖水,那么平静又安宁,记得以前这里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坑,里面堆满了垃圾和臭水,没想到重新建设起来却变成了美丽的湖,就如同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蜕变之后,惊艳了我们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