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来了作文范例6篇

雾霾来了作文

雾霾来了作文范文1

【关键词】雾霾 雾霾日数 特征分析

1引言

雾霾是发生在近地面中的灾害性视程障碍现象。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的产物。能见度

2 资料和方法

本文利用1971-2013年河北省邢台5个县市43年的观测资料。邢台站是国家基准站,南宫站是国家基本站,隆尧、巨鹿、任县都是国家一般站。气象观测资料均经过了国家气象中心资料室的质量检验。邢台位于河北东南部,西靠太行山东面渤海属于华北平原的腹地,因此研究邢台区域的雾霾特征对河北省的雾霾天气具有代表性意义。

本文规定雾霾的划分以本站实际的天气现象记录为主要依据,即先按照观测记录订正,只要在一天8次定时观测记录中某1个时次天气现象记录出现雾、霾统计为一个雾霾日。在观测记录中一日内同时出现雾与霾,记为一个霾日。在本文的分析中,用到了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

3 雾霾天气的空间分布特征

随着邢台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区域上空排放停留的污染颗粒物急剧增多,造成严重空气污染的雾霾现象也急剧增多。总体来讲邢台区域雾霾现象日数分布呈城区多发,近郊次之远郊最少的特征。

3.1 雾、霾天气长期气候变化特征

图1是邢台区域雾、霾日数年际变化曲线,由图看出,雾天年日数从80年代至今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平均减少速率为1.72天/年,近十年来维持在较低水平;雾日数年平均157天,最多雾日出现在1990年,为92天,最少雾日出现在1971年仅有16天。霾天年日数70年代出现霾的概率很小,可能与80年地面观测规范调整有关。自1990年后呈逐波动性年增多趋势。21世纪之后缓慢减少,2003年为谷值,以后开始增多,2007年达到最高峰为30天,2011年之后维持较增加的趋势。

3.2 雾、霾日数月变化

图2是雾、霾日数月变化情况。由图3看出,全年雾天日数最多月出现在8月份,多年平均值为19天,最少月份是4月份为多年平均值为7天。邢台霾日数月差异较大,月霾日数呈单谷型分布,7月、8月份各仅有0.5天,12月份最多为7天。

3.3 雾、霾日数季变化

由表1可见邢台区域43年来秋季是全年雾天日最多季节占全年雾霾日的34,冬夏季次之、春季最少为14,原因是春季相对湿度较小不利于雾滴的形成;夏季则相对湿度较大,多年平均达80,水汽充分有利于雾形成;秋冬季逆温天数及强度的增多 阻碍了对流层中大气的对流运动,使近地面污染物聚集在上空气溶胶粒子聚集,为雾霾的产生和维持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4雾、霾天气持续时间变化

由于雾霾天气局地性特征比较明显,因此,本文选南宫站气象观测资料为例,讨论雾霾天气下的持续时间变化特征。图3南宫站1980-2013年雾霾持续日数分布

由图3可以看出,雾霾天气过程持续次数似幂函数递减。统计结果表明:1980-2013年南宫区域共出现雾霾天气过程2115次,其中雾霾天气过程持续1天共1048次占49.6,持续2天的雾霾天气385次占18.0,持续1-5天雾霾天气过程1874次占88.6,持续10天以上的雾霾天气有73次占3.5,雾霾天气过程持续时间最长达22天,出现在1990年1月1日-22日和2001年1月6日-27日。雾霾现象持续1 天 的天气过程最多,随着雾霾持续日数的递增,雾霾天气出现次数呈幂函数形式递减,拟合函数的R2 为0. 963。持续时间较长的雾霾天气过程在秋、冬、春季均有出现但在冬季较为高发。虽然持续10天 及以上的雾霾天气过程只占3.5%,但雾霾天气持续时间越长对城市空气质量、社会公众健康及交通影响越大。

3.5 雾霾日数与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相关系分析

从图4看出,逐月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变化趋势呈“U”型分布特征,与雾霾出现次数的单谷型变化趋势较为一致.5-9月,月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持续较低,相对应的逐月雾霾出现次数与全年平均值相比较也均处于负相位。8月开始,随着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逐月上升,逐月雾霾日也迅速增多,并于12月达到全年最大值;相关性分析表明,霾日数与逐月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696,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由此可知:由于降水对污染物有冲涮作用,连续无降水日数越长,形成雾霾现象的几率越高。

4 结语

(1)邢台雾天日数呈波动性减少趋势,平均减少速率为1天/年;近几年快速减少;霾天日数自90年代后期开始增多趋势显著,增多速率7天/10年。(2)全年来看,雾霾日数最多出现于冬秋季,春季次之,夏季所占比例最低。秋末冬初是雾霾最易发生,这是大气污染物、近地面不稳定层结、逆温层、相对湿度等综合影响的结果。(3)邢台区域雾霾持续1天的天气过程最多,随着雾霾持续日数的递增,雾霾天气出现次数呈幂函数递减,持续时间较长的雾霾天气在秋冬春季均有出现,但在冬季较为高发。(4)逐月最大不连续降水日数变化趋势呈“U”型分布特征,与雾霾出现次数的单谷型变化趋势较为一致。雾霾日数与逐月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显著正相关,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越长,形成雾霾的几率越高。二者相关系数为0.696,并通过0.01 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23-24.

[2]张蓬勃,姜爱军,孙佳丽 等.江苏秋季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气象变化研究进展,2012,8(3):205-212.

[3]吴兑.再论相对湿度对区别霾与雾轻雾的意义[J].广东气象,2006(1):9-13.

[4]王珊,修天阳,孙扬 等.1960-2012年西安地区雾霾日数与气象因素变化规律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19-26.

雾霾来了作文范文2

[关键词]雾霾 热点话题 引导 对策

近年来,雾霾一成为全民关注热度最高的话题之一。2016年10月份以来,全国多地遭遇几轮严重雾霾污染,12月份更是经历了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雾霾天气,71城市中度以上污染,17省份“沦陷”。严重空气污染下,爆表的不仅是雾霾指数,更是舆情指数。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10月份以来,全网范围雾霾舆情相关信息超过400万条,负面舆情超过50%。面对汹涌的舆论,如何回应舆论关切,化解舆论隐患,降低舆论风险,需要各级政府部门重视。

一、雾霾类热点事件梳理

1.“这是一辆穿过雾霾区的高铁”。

2017年1月3日,央广网刊发报道《这是一辆穿过雾霾区的高铁》,报道称一辆上海至北京穿越800公里的高铁车身布满尘埃,这辆穿越了华东、华北全部重雾霾区的高铁未经沿途雨水冲刷,尘埃布满整个车身。随后,该报道中的照片刷爆网络,图中的列车车头就像被灼烧过一样,成了黄黑色。网民们热议称,这辆列车被披上了一层“雾霾金”。据监测,该报道被人民网、环球网、新浪网等1600余家媒体网站转载报道。

2.数百学生雾霾天露天考试。

2016年12月21日,大河网报道称,12月19日林州市教体局下发了全市停课通知,而林州市临淇镇一中学家长爆料称学校不仅没有给孩子放假,还组织几百名学生在操场上进行考试。校长称当时雾霾不严重,没有引起重视。该报道一经刊发被中国新闻网、中青在线、今日头条等超过7000家媒体网站转载报道。21日上午,涉事校长被停职接受调查。

3.学生举报学校雾霾天未停课被约谈。

1月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称西安西北大学附属中学一名高三学生1月3日给西安教育局举报了学校高三年级还在上课的情况,可是举报信息被教育局泄露给学校,而后举报学生被学校约谈并停课一天。该事件在知乎平台被热议,谈论范围扩展至教育局学校侵犯学生个人隐私等问题,引起网民热议。据监测,该报道被中国网、人民网、观察者网等1700余家媒体网站转载报道。

4.武汉女子雾霾天晨跑得肺炎。

2016年11月9日,有媒体报道,武汉一名热爱运动的王女士因为晨跑生了病,连续发烧三四天,住进医院诊断发现,王女士患上了肺炎。医生介绍,王女士患肺炎是因为低温和雾霾天气双重原因影响。该报道被中国新闻网、腾讯视频、长江云等超过50家媒体网站转载报道。

5.环保部门曝光“2016年度十大雾霾谣言”。

12月30日,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和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联合曝光“2016年度十大雾霾谣言”,并一一σパ宰龀稣嫦嘟舛痢F渲校“微距镜头中的北京”、“汽车尾气比空气干净10倍”、“雾霾空气中含抗生素耐药性细菌”、“80个PM2.5颗粒可堵死一个肺泡”等热传谣言纷纷上榜。据监测,“2016年度十大雾霾谣言”报道被新华网、央广网等1000余家新闻媒体转载报道。此外,关于网传燃煤电厂脱硫脱硝加剧雾霾、雾霾引起癌症高发等传言也多被媒体报道。

二、雾霾类热点话题的炒作点

1.雾霾数据和视觉冲击力极具传播力。

近年来,随着PM2.5、PM10指数、空气污染指数等监测数据公开,网民对雾霾有了客观量化的判断标准,全国PM2.5指数排名成为各地网民关注焦点,如“石家庄PM2.5和PM10指数双双破千”、“临汾大气二氧化硫浓度一周内再次破千”等指数爆表新闻往往刺激着人们感官,导致舆论关注度上升和心理上的恐慌加剧。同时,“北京高楼看雾霾与蓝天分界线”、“这是一辆穿过雾霾区的高铁”、“延时摄影记录北京雾霾来袭”、“NASA拍北京雾霾15年”等相关内容,用图片或视频等多样化表达和呈现方式,视觉冲击力极强,在社交网络广泛传播,短时间内就成为舆论场热点话题。

2.雾霾成因不明确导致谣言多发。

面对雾霾施虐,网民常常拷问雾霾成因。面对舆论关切,政府官方回应不一致容易引起网民质疑。12月24日人民日报称“餐饮油烟已成为大气的重要污染源”把雾霾成因归为餐饮油烟,12月26日中新网报道“环保部称民用散媒燃烧排放是京津冀重污染主因”,仅仅两天,官方口径的前后不一致让官方公信力损失严重,丧失话语主导权。舆论对官方的不信任给谣言滋生提供了温床,“中国大量进口石油焦导致雾霾”、“风电站、防护林阻挡大风导致雾霾”等谣言大量传播,错误引导了舆论风向,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3.政府部门应急处置措施被拷问。

雾霾严重污染情况下,政府部门应急处理措施备受舆论关注,前期雾霾预警,和短期治霾行动是否积极,如是否积极落实查封违规排污,甚至是否对雾霾相关问题表露出积极承担责任的态度,对雾霾事件、问题是否存在推诿责任情况,等等都是舆论关注焦点。“武汉发射10没火箭弹增雨驱霾”因政府部门及时应对,效果明显,获得舆论好评。相反,部分企业雾霾天气顶风作案情况则会强烈刺激网民负面情绪,并将质疑政府部门的应对监管措施执行不力,“成都不准学生戴口罩”等负面舆情传播则进一步加重舆论对政府的对立情绪。

4.深层原因探究未有共识且加剧偏激情绪。

每每雾霾指数爆表之时,关于雾霾的成因讨论也就愈加热烈。在微信等自媒体平台,那些涉雾霾获得了10万加传播的网络热文对于雾霾成因看法不一,比如“一边是烂尾的城市,一边是破碎的山河”将雾霾归咎为经济发展必然代价,再如“环保部门公务员稽首自白:雾霾的真相《穹顶之下》只揭露了10%,我告诉你剩下的90%”一文,则将雾霾成因归于“监管系统的失灵”,“我们都在等待 第一批死在北京的人”一文也倾向于指向政府部门治理雾霾不力方面。在当前自媒体时代,舆情热点成为自媒体追逐的对象。在雾霾讨论的舆论场,自媒体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各方观点介入很难形成共识。在官方话语对雾霾成因式微的情况下,多方话语介入使舆论更加复杂,加剧部分偏激情绪。同时自媒体文章的研究是否全面真实,资料来源是否科学也有待商榷。

5.公共性防护措施不当易被吐槽。

雾霾来袭,雾霾指数爆表,让群体性的负面情绪加剧,并且又很难短期寻求改变,似乎只能戴口罩、少外出予以规避,似乎就真的只能是“等风来”,这种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无助感,让政府公共性防护措施不当极易被网民吐槽。尤其是当雾霾话题与特殊群里碰撞时,极易产生舆情火花,如针对儿童、学生等,舆论容易将雾霾对网民自身危害的担忧转化为重点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部分地方政府应对经验不足,应对措施不及时,“雾霾天气考试”、“重度污染天气停课通知不及时”、“中小学校教室无空气净化设备”成为舆论批评政府的焦点。

三、雾霾类热点话题的传播特点分析

1.“地面效应”带来舆论动员风险。

雾霾类舆情事件,最明显的特点便是雾霾出现的时间和覆盖的地域,直接决定着雾霾是否成为舆论关注的话题,以及话题热度。如夏季、南方沿海等时间节点和地域雾霾少发,对于雾霾的关注度就低,但到了冬季,华北、华中等地区雾霾来袭,便迅速牢牢抓住民众视野。雾霾污染范围大,影响人群多,舆情敏感度高,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和潜在的破坏力,一旦舆情发生,很容易集聚大量负面情绪,产生强大舆情影响力。雾霾污染期间由网民发起的“我爱成都,请让我呼吸”、“求雾霾补贴”等活动,均存在从线上活动转向线下的风险,值得警惕。

2.点多面广的负面情绪不容小觑。

雾霾持续时间长,与社会公众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雾霾舆情整体呈现点多面广特点。主要典型的表现是,舆论对雾霾的关注,主要表达形式就是在微博平台进行碎片化吐槽,真正能构成舆情事件少,也通常未有明确的负面指向性。但这些吐槽却呈现多发频发的状况,呈现出一种广泛性,且这些负面情绪看似没有实质的内容和事件的指向性,但对雾霾带来的困扰的负面情绪却都是真实的,这种点多面广的负面情绪不容小觑,特别是短时间内负面情绪叠加,对政府形象损害大。

3.自媒体擅从制度深层次挖掘。

在社交媒体平台,对雾霾的娱乐化现象明显,网民用大量恶搞图片、表情包、短视频来调侃,“我和XX明星的合照”风靡网络。但随着雾霾天气常态化,公共对雾霾认识的加强,舆论对雾霾从段子吐槽转向深层次反思。由于对雾霾成因、防治、危害等问题没有官方权威解读,自媒体成为雾霾舆论场主体,不同于网民碎片化吐槽,自媒体往往从工业化发展道路、国家能源结构、治霾成本、城乡二元结构等制度深层次挖掘,深刻影响舆论走势。

4.事件炒作放大对官方作为的不满。

面对雾霾持续不断与治霾效果不佳的现实矛盾,网民负面情绪日益积累,对政府质疑情绪加重。“北京市长王顺安立生死状”、“人民日报45年前痛批美国雾霾”等事件被网民挖出,反复炒作,这类事件被热炒进一步放大舆论了对官方治霾不力的不满。

5.对比性分析方法引出多方敏感点。

面对当前雾霾治理困境,舆论开始频繁进行对比性分析,多角度对比引发各类舆情敏感点。中国与国外对比,介绍英国、德国治理雾霾措施,引发对政府治霾不力的不M。有钱人与普通人对比,章子怡带女儿坐飞机逃离北京、“雾霾之下三个母亲的选择”,而普通民众只能自求多福、自强不“吸”,这挑动贫富差距、社会阶层分化的敏感神经。北京治霾与河北污染对比,现在的天空与国外的乃至几十年前的天空相对比,“共和国之灰”等网络热文将城乡二元结构与公平问题再次提及。

6.多方观点对冲且难以达成共识。

网络环境下,社会舆论场呈现多元化特点。面对雾霾议题,多方观点出现并介入舆论场成为必然。部分人认为雾霾是工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部分人认为雾霾严重是企业乱排乱放,政府监管不作为的结果,部分人认为每个人都是雾霾制造者。各方均从自身立场出发,观点对立对冲,共识难以达成,撕裂正常的舆论讨论环境。雾霾议题从单纯环境问题被动扩展为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增加雾霾舆情处置难度。

四、雾霾类热点话题的舆论引导对策

1.加快内部雾霾专项研究达成共识。

对于雾霾成因、治理、危害等问题,官方话语的缺失使各方观点介入舆论场,导致了谣言纷飞,严重影响了社会舆论走向。政府部门应加快内部雾霾专项专题研究部署,努力促成内部对雾霾成因、雾霾治理具体路径、雾霾危害达成统一共识。并在充分评估舆论风险点、综合考量社会舆论心态的前提下,将相关研究结果对外公布,尽量展示雾霾形成原因复杂性和治理的长期性。最好由中央主导,统一口径,适时适度官方权威解释,破除谣言。同时加强治霾防霾的宣传和解读。

2.遵循“负责任有担当”的主要原则。

无论雾霾成因如何,舆论场对于雾霾的治理更多寄希望于政府部分,而更直接的指向则是环保部门。面对爆表的雾霾指数和日益高涨的环保需求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有关部门应充分理解民众这种负面情绪,在现实环境污染压力下,面对舆论声讨,政府部门应保持谦逊忍让态度,给予舆论情绪发泄空间。同时审慎公开表态,避免相关表态被吐槽推脱责任,更要避免用力过猛,出现如“提头来见”等论调。遵循负责任有担当的主要原则,不逃避不说空话大话,塑造说到做到,令行禁止的正面形象。

3.要有应急预案和长期的治霾防霾举措。

在雾霾常态化情况下,政府部门应做好应急预案,做好短期应急和长期治理相结合。一方面,在雾霾形成阶段,预警信息时间上适当提前,内容更细化。审慎提升空气污染预警级别,由当地政府部门同一协调,避免出现气象部门预测与环保部门预警不协调的情况。另一方面,在雾霾应对阶段,应把握线下应急预案实施与线上舆情监控相结合,提升雾霾应对效率。从长期来讲,雾霾舆情呈现规律性爆发特点,每年秋冬季节雾霾出现,雾霾舆情则集中爆发。对此,政府部门应当制定雾霾长期治理规划,坚持标本兼治。

4.主动设置议程展现积极有为形象。

雾霾来了作文范文3

【关键词】雾霾;居民生活;影响;石家庄市

自2013年年初起,“雾霾”一词逐渐走进了石家庄居民的视野。长时间、大范围的雾霾使石家庄整个冬季处于灰蒙蒙之中,石家庄也因此成为了全国空气污染指数排行榜的“座上宾”。触目惊心的空气质量指数持续“爆表”,各种大气污染物徘徊在城市低空近地面经久不散,雾霾成为了街头巷尾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

然而,尽管人们对雾霾有了视觉上的感受,但对雾和霾之间的区别却知之甚少。一般来说,主要根据水平能见度和相对湿度来区分雾和霾。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描述,雾为“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有雾时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而霾则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相对湿度大于90%时为雾,小于80%时为霾,介于80%―90%之间的为雾和霾的混合物,称为雾霾。雾霾天气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各种不便,更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着不容忽略的不良影响。本文将以此展开,对石家庄当地居民对雾霾天气的看法和认知程度进行探究。

一、石家庄地区雾霾形成原因

石家庄雾霾天气的形成,不仅归咎于恶劣的气象条件,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也是导致雾霾经久不散的一大原因。另外,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及“三年大变样”所带来的大量工业粉尘和汽车不达标尾气的大量排放无疑成为了促使雾霾愈发猖獗的帮凶。

(一)石家庄秋冬季地面气压场较弱,近地面风速较小,导致更少的冷空气活动,使上空大气层结保持稳定

加之近地层空气的高湿度,夜间的低气温,从而出现逆温层,影响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导致雾霾天气的形成,污染严重自然不可避免。

(二)石家庄市处于太行山东麓,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现为‘避风港’式

石家庄是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天多为西北风,然而由于西部山脉的屏障作用,西面而来的冷空气不能进入市区,导致市区刮风次数屈指可数。市区全年静风频率高,大气扩散条件差,致使污染物全部聚积到大气层底部,无法有效扩散,从而出现污染物不断循环的现象,加剧了市区的大气污染程度。

(三)外来大气污染物的传送同样成为了造成石家庄雾霾的一大元凶

石家庄至天津以及石家庄至河北磁县是两个污染物聚集区,而石家庄则处于这两个聚集区的交汇处,导致污染物聚集在此。另外,因为此聚集区处在太行山和燕山山前的平原地区,所以呈现为山前平原聚集型。河北平原东北风和太行山山风交汇在太行山南部山前,天津至石家庄的反气旋输送风带和山西南部的西南风输送风在石家庄交汇,造成该地区污染物汇聚。

(四)造成石家庄雾霾天气最重要的一点是人为污染

石家庄的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仍然依靠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对空气污染严重的钢铁、医药、热电、纺织等平均产值耗煤量高的大型企业。另外,有许多大型燃煤企业被规划在城市主导风向上,导致大气污染物扩散入整个市区。“三年大变样”的开展在推动城市现代化的同时将石家庄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建筑粉尘的产生导致了石家庄空气质量的不断下降。除此之外,城市机动车道的拓宽压缩了非机动车道,在无形中鼓励了居民购买私家车,致使市区机动车数量持续上升,而不断增长的机动车导致的不达标尾气的排放也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

二、石家庄居民调查结果及分析

此次对雾霾对石家庄地区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主要采取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将调查组成员分散在石家庄人口稠密区(如北国商城、万达百货、人民广场、长安公园等地)。调研过程中,随机抽取调研对象,尽量做到调研对象的分布合理化、调研信息的丰富全面化。由于影响行人评价的因素很多,因此分类逐一进行问卷调查。调研过程中共发放问卷5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473份,问卷有效率达94.6%。调研对象中男女比例为44.6:55.4,年龄分布为0-20、21-30、31-50、51-60以及60以上五个阶段,其比例为27.6:35.7:26.1:8.2:2.4。调研对象选取较为合理,基本能涵盖不同类别的调研对象的大致信息。因此,本次调查的样本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在所有被访者中有63.6%的人表示他们非常关注石家庄的雾霾状况,有30.2%的人比较关注,有6.2%的人表示他们只是偶尔关注雾霾天气,而没有被访者丝毫不关注石家庄的空气环境。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作为石家庄的一份子,大家对此都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关注。

超过半数的被访者表示他们同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以及车载广播等方式了解石家庄雾霾天气。雾霾报道充斥于各种媒体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大气污染形势不容乐观,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95.6%、75.3%和87.1%的人认为石家庄雾霾天气的成因是工业生产、建筑粉尘以及汽车尾气造成的,而认为绿化不足和空气不流通、风少导致雾霾的市民分别占55.8%和36.6%。在采访中,有被访者提出了冬季供暖烧煤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雾霾的形成。工业生产、建筑粉尘和汽车尾气的选择率均大于75%,反映出石家庄污染物排放量大是导致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另外,绿化不足的调查结果则反映出当地居民对石家庄的城市规划并不十分满意。

在“针对雾霾天气,您做了哪些保护措施?”的问题上,有51%的被访者选择佩戴口罩,39.1%的人外出归来后立即清洗面部及其他的肌肤,31.5%的人注意合理开闭门窗,29.8%的人会使用空气净化器,28.5%的人选择有针对性地调节饮食,而有6.3%的人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防护。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采取了积极的防护措施,而佩戴口罩则成为了人们最普遍的外出防护措施。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需要谨慎选择佩戴的口罩,普通口罩是无法抵御雾霾天气的。

除此之外,受访者在其他问题的回答上也显示出了对雾霾天气的关注和了解。

随着石家庄地区雾霾天气的持续出现,雾霾对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人们对雾霾天气的认识逐步加深,并采取了多种积极的防护措施,但对雾霾的成因以及如何从自身做起缓解雾霾则显得有些茫然,还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

三、雾霾对石家庄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在调查中,受访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向我们反映了雾霾天气带给他们的不便之处,经相关文献的查询与参考后整理如下:

(一)雾霾天气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方方面面的不利影响

雾霾容易导致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严重时会使人出现呼吸困难、视力衰退、足抽搐等症。雾霾中的一氧化碳,当其浓度为900PPm时,人接触1小时就会感到头痛、眼睛呆滞;当浓度达到1200PPm时,人接触1小时就会神经麻痹,有生命危险。雾霾中的碳氧化物,对人的眼、鼻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将对肝、胃和心脏血管系统的功能产生破坏作用。雾霾天气对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症的形成及加重更有着严重的影响。

(二)雾霾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了重大危害,同时对人的心理健康也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持续的雾霾天气带来的低气压使人倍感沉闷、压抑,产生悲观情绪,并导致部分人出现精神懒散,心理抑郁等现象,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甚至失控。

(三)雾霾对人们的出行同样产生了不良影响

雾霾天气导致能见度降低,影响驾驶者的视野,容易引发各种交通事故,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另外,频发的雾霾天气使人们的出行减少,不少之前坚持晨练的人们在严重的空气污染面前放弃了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

四、减轻雾霾的建议

在调查中,不少受访者表达了自己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减轻雾霾天气的建议,现归结为:(1)加大雾霾污染研究力度;(2)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3)建立雾霾重污染天气预警系统;(4)控制机动车污染排放;(5)优化产业结构,深化工业污染治理;(6)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7)加强统一取暖工作深入进行;(8)建立健全PM2.5监测体系;(9)增加绿化面积;(10)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五、雾霾天气的自我防护

(一)少开窗

雾霾天气时要减少开窗,开窗时间应避开早晚雾霾高峰时段,可以打开背风的窗户,不要开得过大,每次以一小时为宜。

(二)外出戴口罩

在外出时尽量佩戴棉制口罩,能够有效避免粉尘等污染物进入呼吸道。另外,外出归来最好及时对口罩进行清洗,并采用蒸煮等方式进行高温消毒。

(三)深层清洁

外出归来后,需要对在外的皮肤进行深层清洁,这样可以有效减小室外建筑粉尘、汽车尾气等造成的悬浮颗粒物对皮肤的伤害。

(四)减少室外晨练

雾霾天清晨空气中有害物质含量较高,室外晨练将吸入大量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果一定要晨练,可以改为室内晨练,或者等日出后再进行晨练。

(五)减少外出

雾霾天室外污染物含量较高,应减少外出,并尽量避免在上下班高峰期马路拥挤时靠近马路。

(六)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

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鱼类、动物肝脏等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可以适量摄入具有抗氧化性的维生素C来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六、结语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雾霾天气对石家庄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人们已经开始自主地不断深入地去了解雾霾,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应对雾霾天气。然而,被访者对雾霾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全面的,还需要继续加深了解。与此同时,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3.

[2] 白志鹏,蔡斌彬,董海燕等.灰霾的健康效应[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3).

[3] 杨柳,钱江,周耀湘等.岭南地区寻常痤疮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95.

雾霾来了作文范文4

关键词 雾;霾;日照;空气湿度;农田管理;防御建议;陕西铜川

中图分类号 S1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248-02

雾霾是灾害性天气,特别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雾霾造成的影响更加突出,出现雾霾时伴有空气质量变差、能见度降低、光照减弱、湿度增大等现象,对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对铜川市雾霾污染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 铜川市雾、霾、日照的气候规律分析

1.1 地域分布

1964―2013年50年间,铜川全市共出现雾和霾17 627站次,大雾5 393站次,其中,宜君3 294次,1491次,耀州608次;轻雾10 497站次,其中,宜君2181次,3 794次,耀州4 522次;霾1 737站次,宜君693次,424次,耀州620次;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294.5 h,宜君为2 378.9 h,为2 262.9 h,耀州为2 241.8 h。雾霾的地域分布规律显而易见,大雾是宜君最多,次之,耀州最少,宜君是耀州的5.4倍,是的2.2倍,占全市的61.1%;轻雾则是耀州最多,次之,宜君最少,耀州是宜君的2.1陪,占全市的43.1%,占36.2%,宜君占20.7%;霾则是耀州仅次于宜君,均在600余次,最少,只有424次,仅占全市的4.1%[1-3],日照时数呈现出自北向南依次递减的分布规律(图1、2)[4]。

1.2 年际变化

50年全市共出现雾和霾17 627站次。大雾5 393站次,年平均107.9站次;轻雾10 497站次,年平均209.9站次;霾1737站次,年平均34.7站次。其中宜君大雾年平均65.9次、29.8次、耀州区12.2次;轻雾年平均宜君43.6次、75.9次、耀州区90.4次;霾年年平均宜君13.9次、8.5次、耀州区12.4次。年际变化显示,宜君大雾最大值出现为1964年的109次与2003年的100次。大雾最多时期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耀州区出现较多的时段在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进入2000年之后每年出现不足10次,减少较快。50年来的轻雾变化趋势最显著,均呈显著增多趋势,尤其是耀州增幅最大,1998―2012年平均值达到133.5次,比50年的年平均值(90.4次)高出43次,可见增幅之大。霾的变化则呈显著减少趋势,宜君的霾在1964―1979年较多,平均42.6次/年,之后仅仅在1981、1986、1991、1992年出现了1~4次,1993―2013年没有出现过霾。出现霾较多时段在1968―1995年,后期的1996―2012年没有霾出现,但在2013年却出现了6次,耀州区在2000―2012年没有出现霾,在2013年出现了10次,与相比没有霾的时段较短,后续出现时间一致[5]。全市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基本与轻雾一致,可见轻雾对太阳的透射具有一定的影响(图1)。

1.3 月季变化

1964―2013年各站的雾霾月季变化情况,全市大雾总计5393站次,秋季出现最多,占了33.9%,其次是夏季,冬季最少;从站点分布来看,全年最多均属于宜君,次之,耀州最少,3站均属于秋季最多,宜君夏季次之,和耀州区冬季次之。轻雾和大雾在季节分布比较相似,但站点分布上有明显差异。全市轻雾主要出现在秋季,其次是夏季,春季最少;站点分布则是耀州最多,次之,宜君最少,且耀州和都是秋季多,春季最少,耀州是夏季次之,是冬季次之;宜君则是夏季最多,冬季次之,春季最少。就霾而言,不足雾霾总数的1%,全市50年出现了1737站次,主要出现在冬、春季,占了80.9%,夏秋季较少,其中以12月最多,其次是3月,1月位居第三,12月和1月是冬春霾的主要贡献月,夏季霾最少。地域分布是南北多中部少,宜君和耀州是冬春多,是秋冬多。全市日照的月季分布上秋季最少,与雾出现的次数增多相关性较好。南部的耀州日照时数相对中北部偏少,和轻雾出现频次偏多有一定关系(表1)。

2 雾霾形成的天气学原因及对农业的影响

雾和霾是2种性质不同的现象,雾与水汽有关,霾成分相对较复杂。宜君约在秦岭北侧一个半纬距附近,年降水量700 mm,比周围地区多100 mm以上,受地形爬坡波峰震荡产生的空气凝结影响,易于形成大雾,而中南部的和耀州区位置偏南,有一定的水汽来源,但处在秦岭北侧的波谷处,空气没有抬升的动力条件,不易达到水汽饱和,所以轻雾较多。霾50年总量是南北偏多,近20年几乎没有出现霾,耀州区也是近10年几乎没有出现过霾,说明政府在绿化环境、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成效卓著[5-8]。据气象资料分析,冬季低层大气温度低、不稳定能量偏小、大气层结稳定、大气混合层高度低等原因导致静稳天气增多,易于形成空气污染,这也就是霾在冬春偏多的主要原因[9-10]。秋季连阴雨导致雾增多,影响了湿度增加,日数减少,秋季是收获的季节,苹果、大枣、核桃等果实需要着色成熟,秋粮需要收割晾晒,雾的出现对收获不利,尤其是连续的雨雾天气导致果实霉烂变质,影响严重。而冬春季霾增多主要静稳天气造成的,虽然大田作物进入休眠状态,但对设施大棚造成光照不足、通风不畅、湿度偏大等不利影响。

3 雾、霾的预测及对农业影响的防御建议

3.1 加强监测,及时预警,减少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是雾霾天气形成的2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市气象局把雾霾预报预警和服务作为重点任务,分析了雾霾的气候规律,研究雾霾的天气成因,建立预报模型,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持,还利用多种渠道,开展雾霾科普知识宣传,提倡环境保护理念。提前预报预警雾霾天气,决策部门可以根据天气形势及预报安排农业生产,降低灾害损失。

3.2 采取措施,加强防范,做好作物管理

秋季持续雾霾天气,苹果、葡萄等一些经济林果园持水量达到饱和,地势低洼园区要及时检查清理果园排水。雾霾结束后果园及时铺设反光膜,促进苹果着色,提高果品品质;风对果树生长结果有直接影响,如风媒传粉;也有间接影响,如促进气流交换,改变空气温度、湿度状况。这些影响的大小好坏,取决于风速的大小。雾霾天气出现时,风力较小,小风可以促进空气中二氧化碳流动,降低果园温度、湿度,有利于叶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减少果树病害;微风可以促进花粉传播,提高坐果率。冬季雾少风大,会刮走果园积雪,加重枝干、花芽冻害。因此,需要趋利避害,根据作物生长时期需求,结合天气背景做好作物的管理。

4 参考文献

[1] 张淑敏,董亚龙,周晓丽,等.铜川大雾的气候规律分析[J].陕西气象,2006(6):20-21.

[2] 王川.陕西省高等级公路大雾的气候规律分析[J].陕西气象,2002(5):15-17.

[3] 贺皓,刘子臣,徐虹,等.陕西省高等级公路大雾的预报方法研究 [J].陕西气象,2003(1):7-10.

[4] 张淑敏.铜川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陕西气象,2010(2):35-37.

[5] 雷向杰,胡春娟,田武文,等.陕西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分析[J].气象,2003,29(12):38-41.

[6] 杜继稳.陕西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环境与气候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7] 李爱贞,刘厚凤.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8] 许秀娟.气象实习指导书[M]西安:兴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74-75.

雾霾来了作文范文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以年均10%的速度在飞速增长,但伴随着大量资源消耗以及空气的严重污染。2000年11~12月,2009年11月,尤其是2011年初以来,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雾霾事件多有发生,波及中国将近30个省份地区。《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359天,比上年增加18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有研究称,中国雾霾现象在人口稠密、高度工业化以及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尤为显著[1]。这让本文不得不继续深入思考经济发展与雾霾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联。以中国2001~2012年的30个省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在充分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雾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精确估计雾霾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正确判断其形态和拐点,对于中国区域雾霾的治理以及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文献回顾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运用大量的环境和经济数据来验证EKC曲线[2]。根据选取的环境污染代表性指标的不同,对EKC曲线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将二氧化碳(CO2)作为环境污染代表性指标方面的研究。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居多,当然结论也有所不同。Shahbaz等学者均认为存在CO2的EKC曲线[3];而Friedl和Getzer等人检验得出CO2的EKC曲线并不存在,而呈现出N型,所对应拐点差距也很大[4];王良举等利用CO2排放量分析了206个国家的EKC拐点[5]。第二,将二氧化硫(SO2)作为环境污染代表性指标方面的研究。彭水军和包群、高宏霞等证实了废气和SO2的排放量数据均与EKC模式吻合[6,7];Fodha和Zaghdoud发现CO2和SO2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SO2与GDP之间呈现EKC曲线形式,CO2与GDP之间则呈现递增关系[8]。第三,将其他污染物作为环境污染代表性指标方面的研究。Tao等证实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都存在EKC曲线形式[9];宋马林和王舒鸿利用废气验证了中国各省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10];张成等验证了SO2和工业三废与经济增长呈现多种形状,包括单调递减、U型、倒U型、N型和倒N型等[11];程莉应用改进的人类发展指数验证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并没有呈现倒U型[12]。

 

不难发现,对于EKC曲线在经济增长和污染排放之间的关联研究方面有一定的改进空间。在大多数文献中,所选取污染物不同,污染物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结论亦会有所不同。同样,所选取的地区等样本不同,所得到的结论也会有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把雾霾作为新环境污染物指标来研究与经济发展之间有怎么样的相关关系时,相关结论又如何变化,这的确需要具体实证分析作为支持。这正是本文所关注的重点。

 

2研究方法及变量选取

 

本文采用参数估计模型来检验雾霾污染的库兹涅茨曲线,见式(1)。

 

lnPM25it=ai+β1lnPGDPit+β2(lnPGDPit)2+β3(lnPGDPit)3+β4lnGDPit+β5SGDPit+β6Tradeit+β7lnpopit+β8Iit+β9lnTechit+β10Cityit+εit(1)

 

式(1)中,ai是常数项、β为待估参数、ε为随机误差项。①因变量为雾霾污染,具体为第i个省市在第t年的PM25浓度,PM25浓度越高,雾霾越严重;②自变量为各省市人均GDP,为第i个省市在第t年人均GDP,i代表中国30个省份;t代表不同时期。并选用控制变量保持结果的稳定性: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贸易依存度、人口密度、能源强度、技术进步、城市化率,各变量解释汇总见表1。根据式(1)回归结果,可判定经济增长和雾霾污染之间的主要曲线关系,见表2。

 

3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PM25为人们判断雾霾的关键显示性指标,是雾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择雾霾污染指标为PM25浓度年均值[13]。中国于2012年底才初步监测PM25浓度,鉴于数据可得性及数据统计口径原因,PM25数据来源于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络中心[14],根据Donkelaar等人思路,利用卫星设备监测得到全球2001~2012年PM25浓度分布图[15]。借助于此图,利用Arcgis93软件进行处理,得到中国30个省份(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2001~2012年的PM25浓度值。图1为2001~2012年中国及三大区域PM25浓度图。

 

其他数据来自于各省市2002~2013年《各省市统计年鉴》《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等。利用国家统计局GDP平减指数以2000年为基期进行GDP平减,以各地区工业价格指数对工业增加值进行平减处理。进出口贸易数据以人民币汇率的当年均价进行换算。为考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采取国家统计局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标准。图2为全国及三大地区2001~2012年人均GDP变化趋势图。各变量描述性统计见表3。

 

(1)中国雾霾污染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全国组中,各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根据表2可以判定雾霾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N型形态。但是该方程并没有实数解,此模型没有拐点,无法判定曲线在何时出现拐点。可以发现,雾霾的库兹涅茨曲线并没有呈现传统的倒U型,与现有研究有所不同。安琥森等人认为废水排放量和固体废物产生量均呈现倒N型[16];高红霞等认为废气和SO2等污染物呈现倒U型[7]。这可能与污染物不同有关,同时凸显出不同环境污染物下的库兹涅茨曲线的差异性。

 

(2)雾霾库兹涅茨曲线的区域差异性。从计量结果知: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差异显著。东部地区人均GDP各系数显著,可判定雾霾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N型,并且有两个拐点15680元和35400元。当人均GDP低于15680元时,雾霾随经济增长而加重,处于两个拐点之间时,雾霾随经济增长而减轻,而高于35400元时,雾霾随着经济增长而再次加重。中部地区人均GDP各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雾霾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N型,并有两个拐点9480元和19100元,拐点9480元左边,雾霾随经济增长而减轻,两个拐点之间,雾霾加重,拐点19100元右边,雾霾随经济增长而减轻。西部地区人均GDP一次项和二次项系数通过了一致性检验,三次项系数未通过检验,可知,雾霾库兹涅茨曲线仅有一个拐点,拐点值为24000元,呈现U型,24000元左边,雾霾随经济增长而减轻,越过24000元后,雾霾会更加严重。

 

(3)经济规模。从估计结果可知:全国及三大地区中,GDP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符号为负,说明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能够降低PM25浓度,减轻雾霾,改善环境质量。

 

(4)产业结构。各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值系数均为正,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可见,产业结构的变动会引起雾霾污染的相应变动。长期工业、机动车排放污染过高,以能源消耗为主的第二产业在我国的发展中仍然处于主要地位。2001年,全国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5∶51∶34,2012年为101∶453∶446,在此期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仅下降了6个百分点,可见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5)贸易依存度。各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与GDP比值系数均为负,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见,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外资依存度是否对我国的雾霾有显著影响,这与晋盛武和吴娟认为贸易开放加重了我国的环境污染的结果不相符,原因可能在于所选择的环境污染的指标不同[17]。与外国企业进行贸易往来的时候,在吸入外国污染企业转移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了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因此,并不能证明贸易依存度对雾霾有影响。

 

(6)人口密度。各地区人口密度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人口密度越大,雾霾越严重,这是因为人口聚集的地方,劳动力比较充裕,产品需求市场也比较大,更多企业就会抓住这个契机去投资办厂,将会消耗更多的资源,加重环境的污染。根据这一结果可以判定,人口比较集中的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的环保压力大于中、西部地区。

 

(7)能源强度。各地区能源强度系数均为正,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可知,能源强度越高,雾霾污染就越严重。我国在2011年一跃成为世界煤炭生产、消费与净进口第一大国,虽然近两年煤炭的消费生产比例有所下降,但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难以改变,可见,这一消费方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继续加大雾霾的污染。

 

(8)技术进步。各地区技术效应系数全部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各系数均为正。这与本文预期的符号相反。这反映出技术进步并不能有效地改善我国雾霾污染。一方面各地区专利申请授权数并不能很好地衡量技术进步水平;另一方面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技术进步主要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因此,技术创新需要从照抄照搬转化为在模仿基础上进行改进和研究。

 

(9)城市化率。从结果来看,各个地区系数均为正,但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并未有证据能够证明城市化会对雾霾造成显著影响。

 

4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2001~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探讨了雾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主要结论如下:①雾霾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倒N型曲线,并没有出现传统的倒U型;②区域发展不平衡,差异显著。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和雾霾污染不同,曲线形态也各不相同。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雾霾与经济发展之间分别呈现倒N型、N型和U型状态,雾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唯一,呈现出多样化状态;③曲线拐点也各有不同,东部地区两个拐点分别是15680元和35400元,中部地区两个拐点分别是9480元及19100元,西部地区的拐点是24000元;④经济规模扩大会减轻雾霾;⑤产业结构、人口密度、能源强度和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雾霾污染;⑥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贸易依存度和城市化率会对雾霾造成影响。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1)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环境污染治理。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不是对立体,尤其是现阶段的雾霾治理,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雾霾污染状况不同,雾霾污染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不同,雾霾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所呈现的关系也不同。因此,建立跨行政区域的联动机制,综合考虑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规划布局,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出台《区域雾霾防治条例》等相关政策,实现区域联合治理顺利进行。

 

(2)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节能环保产品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减少重工业及第二产业所占比例;积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缓经济发展的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压力,加快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水电和核电资源的充分利用。

 

(3)鼓励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并未有效地减轻雾霾污染,但目前的技术创新并没有考虑是否与当地的环境政策和市场兼容,不能盲目否认技术所带来的正向效应。因此,创新出实时适地的环保技术,从源头、过程和污染全面着手,不能仅仅开发污染治理技术,要从根源上入手,例如让汽车零排放,针对燃煤、扬尘等排放源进行控制,除尘、脱硫等关键技术实现广泛应用。

雾霾来了作文范文6

关键词关键词:运动目标检测;暗通道去雾算法;HornSchunck光流法;雾霾;Matlab

DOIDOI:10.11907/rjdk.171789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7)011013304

0引言

近年來我国多个城市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持续的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了人们健康,而且给交通带来了不便。由于雾霾天气中含有大量污染物颗粒,导致能见度下降,十字路口的电子眼受到影响,各种违章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导致各种交通事故发生。雾霾天气下的运动目标检测是后续目标识别、行为分析的基础[1]。为提高运动目标在雾霾天气下的检测质量,提出将基于暗通道的去雾算法和光流法相结合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优于直接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光流法检测所得结果。

本文使用基于暗通道的去雾算法对图像去雾,使图像中的噪声减小,再将处理过的图像通过对其计算光流来检测运动目标,使检测结果更准确。

1图像去雾技术

1.1去雾算法比较

雾霾图像处理方法主要分为图像增强技术和图像复原技术。图像增强技术不考虑图像降质原因,只将图像中感兴趣的特征有选择地突出,而衰减不需要的特征,对突出部分信息可能会造成一些损失。现有的图像增强方法有全局直方图处理、局部直方图处理和Retinex增强处理[2],图1所示为原图像,图2为图像Retinex增强处理结果[3]。图像复原技术[4]是指根据图像降质原因建立图像的退化模型,反演图像退化过程,据此补偿图像退化过程造成的图像失真,从而恢复图像最理想的状态,使图像质量得到改善。常见的基于物理模型的图像复原方法[5]有基于偏微分方程、基于深度关系、基于先验信息等。本文主要使用基于暗通道的去雾算法进行相关实验。图3为基于暗通道的去雾算法处理结果,下面详细介绍其原理。

3实验结果分析

本文使用Matlab2014b仿真实现雾霾天气下的运动目标检测。为了验证本文所用算法效果,采用冬季雾霾天气下实际拍摄的汽车视频图像序列中的两帧图像进行相关实验,图像大小均为500×280,图5为得到的两帧雾霾图像,第一幅为第105帧图像,第二幅为第155帧图像。通过基于暗通道的去雾算法对其进行去雾霾处理,如图6所示。图7为未经暗通道的图像去雾方法进行去雾的光流算法计算所得光流,图8为通过暗通道去雾算法后的光流算法计算所得光流。

由图6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经过基于暗通道的去雾算法对原始图像处理后,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减小了原图像的噪声。图7、图8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所用算法比直接通过HornSchunck光流法检测到的运动目标更清晰,应用到交通监测系统,显示使用本文算法所得运动目标检测质量更高,更利于交警通过所得检测效果对路面实况和交通事故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4结语

上一篇中华骄傲

下一篇公关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