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的爱情诗范例6篇

普希金的爱情诗

普希金的爱情诗范文1

1799年6月6日,普希金诞生于莫斯科。普希金的父亲是个拥有土地和黑奴的地主,由于不善经营,日子过得颇紧。他能用法文赋诗,与文人墨客往来频繁。普希金的母亲是个混血,她的祖父汉尼拔曾在皇帝身边当差,受了洗礼后被彼得大帝收为教子。诗人沿袭了非洲先祖的许多特征,特别是那正直、善良的天性。普希金的奶妈罗季奥诺夫娜是一位聪明贤淑的俄国女人,她给普希金讲俄罗斯古老的童话故事、寓言和笑话,给他唱悠扬动听的俄罗斯民歌。

12岁时普希金进入皇村中学,这是一所为宫廷贵族子弟开设的学校。中学第一年,普希金因参加而成为学校的“危险分子”。1815年初,皇村中学举行升级考试,普希金朗诵了抒情诗《皇村中的回忆》。这首诗使在场的著名诗人杰尔查文热泪盈眶,大加赞许。

中学毕业后,成绩平平的普希金被派到彼得堡沙皇外交部服务。

涉世不深的浪漫诗人很快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彼得堡上流社会生活。他在16岁那年写的诗作《我的墓志铭》中所说:“这儿埋葬着普希金;他一生快乐,伴着年轻的缪斯,慵懒和爱神;虽没做出多少好事,不过老实说,他打心眼里却是个好人。”

1818年,普希金刚满19岁。俄国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青年军官,反对暴政,争取自由,与沙皇的残酷统治不共戴天。普希金激动不已,在抒情诗《自由颂》中,诗人呐喊道:“统治者们!授予你们皇冠和宝座的是法律,而不是天神,你们站在民众之上,但是永恒的法律更高于你们。”在《乡村》一诗中,诗人公开鼓动民众:“伙伴,相信吧,迷人的幸福之星就要升华,光芒四射。俄罗斯要从睡梦中苏醒,在专制暴政的废墟上,将会写上我们姓名的字样!”

这样的诗文在彼得堡流传,自然引起沙皇的不满,沙皇准备将其流放西伯利亚,后因友人和前辈替他说情,沙皇从轻发落,把他流放到俄国南部的叶卡杰林诺斯拉夫。

1820年5月6日,普希金真正开始了自己的人生旅途。

流放期间,普希金患了疟疾,在一位赏识他才华的军官拉耶夫斯基的帮助下,普希金来到高加索和克里米亚度过了长夏,不久又遵从圣旨,返回流放营地。1820年9月,诗人抵达基什尼奥夫。这时,俄国南方军的一个参谋部正好驻扎在此。师长奥尔洛夫将军思想激进,普希金和许多“叛逆者”频繁接触,使他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与日俱增。此时的欧洲,反暴政、、独裁的燎原之火正在点燃。普希金咆哮了:“你,狂风,暴雨,掀起巨浪,摧毁那死亡的堡垒吧――你,雷雨,那自由的象征,你在哪儿?飞越过不自由的水浪吧!”

1821年2月,普希金完成长诗《高加索俘虏》。1823年5月,他开始写作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普希金在此期间想去土耳其参战,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沙皇终于下旨:普希金行为越轨,撤其职务,押送原籍,监督改造。

1824年8月9日,普希金回到故园米海洛夫村。儿时的奶妈已满头银丝,她激动地把普希金抱在自己温暖的怀里。在景色秀丽的静谧乡间,普希金把积蓄已久的创作灵感的闸门打开了。他完成了抒情长诗《茨冈人》等作品。

1825年11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驾崩,弟弟尼古拉继位。普希金把获得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新皇帝身上。这一年12月14日,一批贵族知识分子在枢密院广场发动起义,很快遭到沙皇镇压,史称“十二月党人起义”。十二月党人的起义以失败告终,五名党人牺牲,百余人流放到西伯利亚矿井服苦役。普希金满腔悲愤地疾书悲诗《致西伯利亚囚徒》:“在西伯利亚的矿坑深处,请把高傲的忍耐置于心中:你们辛酸的劳役不白受苦,崇高理想的追求不会落空。……沉重的枷锁将被打掉,牢狱会崩塌――而在门口,自由将欢欣地把你们拥抱,弟兄们把利剑递到你们手中。”

普希金没有参加十二月党人的秘密组织,但他是鼓动者,许多革命党人的手里都有普希金的诗歌手抄本。由于诗人茹科夫斯基的斡旋,普希金没有被捕,没有受到惩罚。新沙皇给了普希金“自由”。

皇帝终于把普希金囚禁在自己身边,使诗人置身于圣上的监护之下。普希金成了皇宫的“金丝鸟”。诗人在《预感》中发出了困惑呐喊:“乌云又重新在寂静中聚集在我的头顶;嫉妒的命运又重新拿灾厄来将我威胁……我要对命运保持蔑视吗?或者就用我骄傲的青年时代的不屈不挠与忍耐的精神去和它对抗?我因为狂暴的生活而疲乏了,正平心静气地等待风暴的来临……”当获得“自由”的诗人出现在莫斯科剧院时,全场欢声雷动,就像欢迎一位凯旋的英雄。贵族夫人、名门闺秀纷纷向普希金发出邀请。

普希金又一次被都会的红灯绿酒所吞没。然而他没有停止写作,除了继续完成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外,还在1825年秋写成长诗《波尔塔瓦》。流放归来后,普希金尽量避免和沙皇发生正面摩擦。尼古拉委派亲信本肯多夫将军专门监视、审查普希金的言行和作品,因此,普希金的作品经常被审查、删节、篡改。这种监视和审查直到诗人的生命结束才停止。

1828年12月6日的舞会上,普希金认识了冈察罗娃。冈察罗娃美貌惊人,能歌善舞,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普希金疯狂地爱上了她。美丽的冈察罗娃对诗歌没有丝毫兴趣,也没有读过任何诗作。然而她的美貌却使诗人倾倒。文化素养的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使近在咫尺的诗人和美女远隔天涯。1829年5月,普希金的求婚遭到拒绝。当夜,普希金带着绝望的心情离开莫斯科前往高加索。此时俄国与土耳其的战火正酣,诗人希望投入战争,忘却痛苦。1830年1月,读过不少中国作品的普希金请求随使节前往中国,希望辽远的东方古国的美丽风光能为他疗伤。结果当局不予批准。

1830年4月6日,普希金第二次求婚,不知为何竟大功告成。无比幸福的普希金满面春风。普希金婚后住在充满传奇色彩的阿尔巴特大街,53号门牌保留至今。诗人十分幸福满足。他告诉朋友们:“我结婚了,真快活!我不再希冀什么了。我希望永远这样,别再有什么变化。这一切对我如此新鲜,宛如一个再生的普希金,享受着人间的情爱和幸福……”爱情绝不等于抒情诗,也很难和事业、意志、灵感划一个完整的等号,它的微妙之处在于有时是完全不相融的。婚后,钻进诗堆的普希金并没有得到他希望得到的一切。丈母娘对舞文弄墨的女婿的不满日益加剧,她在自己女儿面前诋毁他,尽挑拨之能事。美丽的普希金夫人在心灵上渐渐远离丈夫,终日打扮得花枝招展,频繁出现在上流社会和宫廷舞会上。宫中上至沙皇,下至大臣,个个对这个美妇人垂涎三尺。埋进诗海的普希金开始对此全然不察,构思、创作、激情占据了“再生的”普希金。兴奋的诗人把新作朗诵给爱妻听,想同她分享赋诗的幸福。被诗人搅得烦躁不安的冈察罗娃愤怒了:“天哪,普希金,你为什么总是拿你那乏味的诗来折磨我!”

1831年,普希金遵照沙皇的旨意,重返外交部任九等文官,年薪5千卢布。这点薪俸只够美丽的普希金夫人五天的花销。挥金如土的冈察罗娃每日清晨5时归家入寝,晚上8时才用午餐,晚上9时登上马车赶赴宫廷舞会。为了谨防不测,诗人每晚必陪夫人,作家果戈理笑道:“除了舞会上,别的地方休想找到我们的普希金,丧志啊!”

普希金入不敷出,负债累累,成了皇室的终身负债人。

1833年7月17日,普希金离家四个月,动身去喀山、奥伦堡和乌拉尔斯克。诗人的顿河之行是为了撰写一部有关18世纪哥萨克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的长篇历史小说《上尉的女儿》,同时也为了暂时躲避贵族宫廷生活的缠绕。在寂静的鲍尔金诺,普希金用45天时间完成了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普希金的晚期佳作叙事诗《青铜骑士》和中篇小说《黑桃皇后》也是在这个幽雅的休憩地完成的。这是他一生中最如愿的45天。

1834年新年,沙皇尼古拉下了一道圣旨,让普希金成为皇宫近侍。宫廷近侍一般是授给年轻人的,其时诗人已经35岁,尼古拉意在羞辱普希金。宫廷近侍进了宫,宫廷近侍夫人出入宫廷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尼古拉对普希金夫人也垂涎已久。普希金要求辞职,茹科夫斯基接二连三地写信给普希金,规劝他听命圣旨,服从安排。

普希金想躲避残酷的现实。在乡间,他写信给爱妻:“我早就对那个令人羡慕的命运抱着幻想,我这个疲倦的奴隶啊,早就打算逃避到那能从事写作和享受纯洁安乐的遥远地方。”

这时,一个法国的花花公子又撞进了普希金的家庭生活中。此人名叫丹特士,出身于法国名门贵族家庭,原是法国波旁王朝的党羽,现供职于俄国近卫骑兵团,任中尉军官。他自命不凡,风流倜傥,是一名受到俄国上层社会青睐的法国男爵。丹特士成了普希金和众多文坛名流的朋友和他们家庭的座上宾。不久,法国男爵爱上了普希金夫人。两人经常相约共舞,脉脉含情。于是,年轻英俊的法国男爵和美丽动人的普希金夫人的罗曼史轰动了整个都城。上流社会和达官贵人把这对情人的艳史当作茶余饭后的笑料。多尔戈鲁科夫公爵在舞会上当众羞辱普希金,他斜着眼睛暗示丹特士是者。一场血腥的情仇厮斗近在眼前。

1836年11月4日晨,普希金接到一封匿名侮辱信,信中暗示普希金夫人红杏出墙。普希金向丹特士下了决斗挑战书。为了避免流血事件,冈察罗娃的姐姐叶卡杰林娜称丹特士追求的不是她妹妹,而是她自己,他们两人已经订婚。叶卡杰林娜小姐确实爱上了这位男爵。普希金终于收回了决斗挑战书。

1837年1月10日,丹特士和叶卡杰林娜举行了婚礼。丹特士登门拜访普希金,诗人避而不见,并声言不和丹特士保持任何形式的亲戚关系。丹特士并没有死心,仍然疯狂地追逐普希金夫人。对此,普希金怒气难抑,而丹特士却洋洋得意。他当着普希金的面同冈察罗娃调情,并表示他之所以结婚,绝非害怕决斗,如果普希金不能忍受这种侮辱,他随时准备应战。普希金忍无可忍,于1837年1月27日与丹特士决斗。

丹特士在离障碍物还有一米的地方举枪射击,普希金应声倒下。他苏醒后抬头说,他仍有足够的还击力量。普希金一只手撑在雪地上,向对方开了一枪。丹特士被击中倒地。然而,丹特士只受了轻伤,子弹打中的是衣服上的铜纽扣。诗人在弥留之际,一反常态,要和情敌言归于好,请御医转呈皇上,不要追究丹特士,不要别人为他复仇。

普希金一生完成了八百多首抒情诗,他憎恶专制暴虐,赞美人性,弘扬正义,讴歌俄罗斯大自然的慷慨和瑰丽。诗人在作品中,还向人民袒露了赤子般的忠诚,袒露出全部心灵世界,用圣洁的情感倾诉友善和仁爱。普希金试图用良知唤醒沉睡的、蒙昧的民众,企望他们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与残暴专制抗争:“来吧,请摘下我的桂冠,打碎这娇柔的七弦琴――我要向全世界讴歌自由,使王位上的恶人胆战心惊。”

普希金的爱情诗范文2

关键词:普希金;俄罗斯文学;文学创作

在19世纪初期彼得大帝的改革以后,俄国开始向西方借鉴与学习,从那时起俄国的欧化开始了,在这样的契机下,俄罗斯文学也以飞快的脚步开始了其伟大的复兴。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了一位代表着俄罗斯民族精神的文化巨人――普希金。普希金在俄罗斯文坛,甚至是世界文坛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文学成就既是属于俄国的,更是属于世界的。普希金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之所以无人能及,正是因为他是俄罗斯文学功勋卓越的伟大奠基人,此外,他还享有“俄罗斯文学的太阳”这个美誉。

普希金的全名为――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出生在莫斯科的他在三十七岁时于圣彼得堡离开了人世。英年早逝的普希金在自己短暂的一生当中,用自己的文学创作为俄罗斯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题材多样的优秀作品,他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毫无疑问,普希金是十九世纪世界诗坛上的一座无人能及的高峰。普希金擅长多种文体,在各种文学体裁上(如抒情诗、叙事诗、诗剧、小说、童话等)为后人提供了优秀的范例,是一位实至名归的世界文学巨匠,他不仅创立了俄国文学语言和民族文学,在诗歌、小说、戏剧甚至童话等各个文学领域都为俄罗斯文学创下了典范。普希金常常会把俄国的社会现实真实地反映在自己的作品当中,从而使人们因为他的作品而在心灵深处有所感悟,这也正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魅力之所在,渐渐地普希金使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在俄国文学史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普希金出生于一个莫斯科的家道中落的古老的贵族家庭,他成长在浓郁的文学氛围中,他非常喜爱俄罗斯的文学诗歌和民间故事,并从中汲取了极为丰富的文学养料。普希金在十二岁的时候到皇村学校学习,那时刚刚十岁出头的普希金就已经开始表现出了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天赋。后来,十二月党人和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思想家在思想上感染了普希金,而这时的普希金还是一名学生,尽管如此,他还是发表了许多诗作来抨击农奴制度,歌颂自由与进步。俄国在1812年爆发了突如其来的卫国战争,这次的战争不仅仅唤醒了整个俄罗斯民族的灵魂,还对普希金的思想产生了相当巨大的影响,战争激起的爱国热情给年少的普希金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后来,普希金和自己的同学们一起着手创办了手抄刊物,写出了《皇村回忆》这一部伟大的爱国诗篇,从而抒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和他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普希金在外交部工作的时候,他一边继续进行诗歌创作,一边积极地参加一些进步文学社团。在这个阶段中,普希金创作出了大量的诗歌,这些诗歌大多数是反对农奴制和讴歌自由的诗歌,后来这样的诗歌被叫做“政治抒情诗”,在普希金的这些诗歌当中最为著名的有《致察尔达耶夫》、《自由颂》、《乡村》等等,在此期间,他被未来的十二月党人及其民主自由的思想所深深地感染,并加入了与十二月党人组织有联系的文学团体“绿灯社”。1820年,普希金创作了童话叙事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普希金在这首诗中使用了大量的非常生动的民间语言,在其内容和形式上都与古典主义诗歌完全不同,甚至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他向贵族传统文学提出了挑战。

普希金一向都十分崇尚自由,于是他所创作的具有进步思想的作品通常被沙皇政府认为是在破坏其专制统治,他们把普希金看成是绊脚石,所以沙皇政府就借到南部任职为由,对普希金进行了一次变相的流放。普希金在流放期间,与十二月党人的关系逐渐变得更加密切,他们的自由思想对普希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他们还激发了普希金对自由的向往与渴求。在1823年间,普希金开始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从这时起,普希金完全地展示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追求自由的理想也变得更加明确,更加强烈了。于是普希金创作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前几章、叙事诗《努林伯爵》、抒情诗《致大海》、《囚徒》,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等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这之后,普希金在很大的程度上使自己在文学方面内涵变得丰富了,因为他在第二次被流放期间不但认真了解了许多民间故事和童话,而且还比以往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了俄国历史。后来,他终于完成了其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此外,他还创作了历史剧《鲍里斯・戈杜诺夫》。众所周知,普希金的“南方诗篇”包括四部,而这四部浪漫主义叙事诗都十分著名,并且在思想层面上它们反映出了作者对自由的无限遐想和美好的向往。

痛苦的流放经历并没有使普希金放弃他的文学创作,相反,他还更加致力于此,于是他便写下了很多诗歌,从而表达自己对十二月党人的颂扬。波尔金诺是普希金父亲的领地,在1830年的秋天,普希金在父亲的这个领地上度过了三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史称“波尔金诺的秋天”,在普希金的一生当中,这是他文学创作成果最丰硕的时期。在此期间,他完成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如《叶甫盖尼・奥涅金》,在这部作品中塑造出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此外,他还写了四部诗体小说《吝啬的骑士》、《瘟疫流行的宴会》、《石客》、《莫扎特与沙莱里》和《别尔金小说集》等等。《别尔金小说集》中的《驿站长》是一部短篇小说,它不仅是第一部塑造“小人物”的著作,而且也表明了普希金的现实主义创作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自己的文学创作树立了一座新的历史性的里程碑。普希金在返回京城以后,曾经期望沙皇政府能让十二月党人不再遭受流放之苦,但是后来普希金认清了沙皇政府的面目,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是不会放过十二月党人的,于是他创作了《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这首诗,以这一首政治抒情诗来表达自己对十二月党人的支持与忠诚。

普希金――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用他的作品把革命运动情绪的高涨表现出来了,同时,他也将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沙皇政府专制的矛盾展现在其作品中。因此普希金的创作及其对自由思想的宣传令沙皇政府如坐针毡,于是他们就用卑劣的手段使普希金在决斗过程中身受重伤,于1837年2月8日不幸身亡,就这样伟大的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年仅37岁。在他死后,有些俄国进步文人曾经感叹:“俄罗斯文学的太阳陨落了”。“俄罗斯文学的太阳”被召回天国了,只留给人们无尽的悲痛与惋惜。

普希金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学巨匠,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而且在他的作品中还蕴含着作者的社会思想,他把艺术和思想巧妙的结合起来,这使得他的作品在文学界堪称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坛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普希金在其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向人们展示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并且表达了他对重获光明的坚定信心。他的伟大抱负和崇高的使命感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由普希金的诗改编成的歌剧有很多,如《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鲁斯兰与柳德米拉》、《茨冈》、《鲍里斯・戈杜诺夫》等,大多数都是意义深远的伟大音乐作品。他的很多诗歌被谱写成歌曲,流传至今。

可以这样说,普希金以自己在文学上的才华使俄罗斯文学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真实了。屠格涅夫说:“毋庸置疑,他创立了我们的诗的语言和我们的文学语言。”一位普希金的故人这样评价他:“每当我们提到普希金时,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一个称谓――俄罗斯民族诗人。他就像是一部辞书,装满了我们所有的语言的宝藏。普希金就像是有特异功能一样,他能把俄罗斯的一切都真实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而且还展现的那么优美、动人。”普希金的创作不仅为近代俄罗斯文学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正是因为他的创作,才带来了俄罗斯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高尔基说:“普希金是集前人之大成,囊括了一切新奇与机智的一代诗宗。”

普希金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别林斯基说:“没有普希金,就没有真正的俄罗斯文学,因为只有普希金的创作才真正的使俄罗斯文学有了生命。”赫尔岑曾说:“在沙皇尼古拉一世专制统治的时期,普希金是最勇敢的文学创作者,他用自己的笔作为武器,丝毫也不畏惧的与沙皇政府作坚决的斗争,他使人们忘记恐惧,也使人们对重获自由充满信心。”另外,普希金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产生了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普希金创作了无数的优秀作品,这些佳作既是俄罗斯文学的财富,也是世界文学的财富。在俄罗斯文学史中,普希金以其毕生的创作创造了许多个“第一”,他受之无愧地被誉为俄罗斯文学的象征。

参考文献

[1]曹靖华.俄苏文学史(第一卷)[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 社,1992.

[2]任光宣.俄罗斯文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赵晓彬.19世纪俄罗斯文学史[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 出版社,2001.

普希金的爱情诗范文3

摘要:俄国人民对祖国的执着热爱, 为民族利益甘愿牺牲自己生命的英雄气概, 勇敢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都浸透在诗人字里行间的诗行里。这些诗不断激励着俄罗斯民族奋勇向前。

关键词:普希金;俄法战争;爱国热情;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2-0204-01

1、普希金简介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俄历5月26日)出生于沙俄莫斯科,1837年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

普希金诸体皆擅,创立了俄国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创立了典范。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出身于贵族家庭。童年开始写诗,在沙皇政府专为培养贵族子弟而设立的皇村高等学校学习。学习期间受到当时进步的十二月党人及一些进步思想家的影响。后来发表的不少诗作抨击农奴制度,歌颂自由与进步。普希金的作品除了诗歌以外,主要还有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历史纪实语的创始人,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别尔金小说集》等。普希金在创作活动上备受沙皇政府迫害。1837年在一次布置的决斗中遇害。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深刻。

2、1812年俄法战争

1812年俄法战争是俄国人民反对法国侵略者的卫国战争, 在俄国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拿破仑一世为了争夺欧洲霸主地位, 对外实行侵略扩张政策。1812年初, 法国占领了意大利、德国、西班牙、荷兰等地, 几乎占领了整个西欧, 在欧洲大陆获得了空前的军事胜利。为了使英国臣服,获得整个欧洲霸权, 法国发起了大陆封锁政策, 但当时的俄国从自身利益考虑, 拒绝参加大陆封锁。俄国的做法引起拿破仑强烈不满, 俄法矛盾激化。于是, 拿破仑产生通过战争迫使俄国屈服的想法, 并很快付诸实施。1812年春, 法国先后同普鲁士和奥地利缔结成军事同盟, 把欧洲大陆绝大部分国家纳入反俄同盟。

1812年6月24日一大清早, 拿破仑率领50余万大军在距科夫诺市不远处渡过涅曼河, 兵分三路向俄国不宣而战, 俄法战争爆发。拿破仑企图以优势兵力用最短的时间击败俄军, 赢得战争的胜利。此时俄军24万人左右, 面对法军强大的攻势和人数上的悬殊, 采取了撤退战略。8月, 俄军在斯摩棱斯克附近阻击法军。由于俄军无法抵挡法军进攻, 被迫放弃斯摩棱斯克, 向莫斯科撤退。1812年8月,库图佐夫被任命为俄军总司令。9月7日他指挥俄军后撤到莫斯科郊区, 在波罗金诺村附近同拿破仑军队展开了决战。在战役中, 俄军歼灭法军一半以上的有生力量, 法军的军事优势大为削弱, 战争的主动权转到了俄军方面。但俄军后备力量不足,为保存实力, 9月13日库图佐夫下令俄军队及百姓一同撤离首都莫斯科。14日, 法军进入莫斯科,并放火烧遍全城。

俄军撤离莫斯科后, 在波罗金诺村附近展开游击战, 切断法军对外一切联系。法军由于四面受敌, 粮食、饲料短缺, 又时值严冬迫近, 拿破仑被迫于10月19日放弃莫斯科。撤退途中又多次遭遇俄军与游击队的袭击, 损失惨重, 离开俄国时只剩下三万余人, 12月底拿破仑逃回巴黎。俄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3、普希金笔下的俄法战争

经历了俄国爆发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 战争所激起的爱国热潮从一个更深的层面激发了少年普希金藏在心底的爱国之情。这种爱国主义思想在热情和生机勃勃的思想生活中表现出来。有关卫国战争题材的诗歌从普希金开始出现了新的转折。普希金在自己青少年时代的作品中很多方面都遵循着传统, 仿效着自己的前辈, 尤其是杰尔查文, 其低沉的诗《皇村回忆》、《厄尔巴岛上的拿破仑》中有所体现。

1815年普希金完成了成名作品《皇村回忆》。在这首诗里, 普希金形象地再现了卫国战争的壮烈场面, 展现了卫国战争中俄国人民遭受的巨大牺牲和表现出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对侵略者的行径进行了强烈的谴责。在听到拿破仑逃回巴黎后, 1815年普希金完成了一首诗《厄尔巴岛上的拿破仑》, 描写了一个孤独、阴郁、残暴、踩踏自由、面目可憎的暴君形象。下面是诗中的一小节, 从另一个侧面描写了拿破仑的形象。

幸福呀! 你这残酷的诱惑者,

风暴中你原是我的秘密的守护神,

是你从孩提时候起抚育了我,

如今如同美梦, 不见了踪影!

曾几何时, 通过隐秘的道路

将我引向皇帝的宝座,

用你那只果敢大胆的手

举起桂冠覆盖了我的前额!

(巢进文2006)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去世, 普希金得到这个消息后, 思潮起伏, 于6月18日创作了著名的抒情诗《拿破仑》。在诗中, 无论在纯诗歌性, 还是在理解与卫国战争有关的历史经验中都远远超出了传统范围, 普希金第一次在俄罗斯诗歌中把卫国战争提升到从当时欧洲实际历史环境来理解它的意义。

1812年卫国战争不仅是俄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页, 而且也是俄罗斯文学和诗歌史上意义重大的里程碑。在卫国战争爆发后, 艺术语言变成全社会情感强大的表达者。卫国战争题材的诗篇如此丰富和富有表达力, 是因为每一位抒写关于1812年战争诗篇的诗人都把艺术家内心最美好的情感表达出来。即使只在一两篇作品中关注这一题目的作者, 也在作品中表达出最真实的艺术世界观, 使人们倾听到了他们在作品中表达出的特别的声音。

参考文献:

[1] 巢进文. 普希金作品中的帝王形象[ D]. 硕士论文, 湘潭大学, 2006.

[2] 曹靖华. 俄国文学史[M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

普希金的爱情诗范文4

摘要: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俄国的大诗人,他的创作揭开了俄罗斯文学发展史新的一页,奠定了俄罗斯十九世纪古典文学的基础,他的童话诗是其丰富创作中的一个晶莹璀璨的组成部分。本文概括介绍了作者的生平及主要童话创作历程和内容,通过对《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主要情节的分析,揭示了普希金童话中孕育深刻的哲理――人类必须控制自己的欲望,否则一切将毁于一旦。

关键词:普希金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哲理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1837年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奠基者。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1817至1820年间,普希金完成了他第一部长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当时普希金才二十岁,在这部长篇童话叙事诗里普希金采用了许多民间故事材料,如魔法师、女水妖、隐身冒、巨头、与长矮人的战斗以及鲁斯兰死而复活等等,在这首诗中普希金讴歌了坚贞的爱情和坚毅的性格。这首诗引起了尖锐的斗争,尽管保守文人把普希金比作农民,但茹科夫斯基却怀着喜悦鼓励普希金,在送给普希金的一张画像背面写上“败北的老师”赠“胜利了的学生”。

1830年,普希金写出了一部具有讽刺性的童话诗《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在这首诗中,普希金讴歌了劳动人民的诚实正直、热爱劳动、聪明机智等优秀品质,而对于妄自尊大的神父,则揭露他的贪婪、自私和吝啬,全诗以长工对神父斗争的胜利,这是大快人心的。

1831年,普希金写了童话诗《关于沙皇萨尔坦、他的儿子光荣而威武的勇士格维顿・萨尔坦诺维奇公爵及美丽的天鹅公主的故事》。在这首诗中,普希金讽刺了沙皇宫廷的腐败。他同情王子格维顿,谴责了两个姨母的阴险毒辣。

1833年,普希金写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和《死公主和七勇士的故事》两首童话诗。在《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普希金通过老太婆揭露了其贪婪的本性;在《死公主和七勇士的故事》中,除了谴责皇后的阴险狠毒之外,还歌颂了自由生活在丛林间的七勇士,歌颂了他们的淳朴善良,同时体现了农民要自由的理想。

1834年,普希金创作了《金鸡的故事》。在诗中,诗人对沙皇作了尖锐辛辣的讽刺。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普希金在1833年秋天写成的。这篇童话取材于民间故事,该故事在欧洲各民族广泛流行,叙述一个老太婆过分追求财富和权势而受罚的经过。

在《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篇童话诗中,诗人通过老头六次从海边回来,六次老太婆不同表现,五次大海的变化,以及五次金鱼不同反应来表现老太婆贪婪之心是如何一步一步膨胀的。

第一次老头从海边回来,告诉老太婆今天捕到一条不同寻常的金鱼,会说话,老头没有要任何报酬就把金鱼放回了大海,结果老太婆指着老头就骂:“你这个蠢货,你这个傻瓜!”老头只好又回到大海边,这时大海微微泛起波澜,金鱼也满足了老太婆要一只木盆的愿望。

第二次老头从海边回来,看见老太婆有了一只新木盆,然而老太婆骂的更凶了,第一次,老太婆只骂了一句蠢货、笨蛋,而这次却连骂了三回“蠢货”。老头只好又回到了大海边,这次大海海水变浑,金鱼又满足了老太婆的要求。

第三次老头从海边回来,看见老太婆住进了新房子。结果老太婆一见老头便破口大骂,更加肆无忌惮,这次辱骂升级了,骂老头“十足的笨蛋”。老头只好又回大海边,这次海水变得汹涌起来,金鱼再次满足了老太婆的要求。

第四次老头从海边回来,看见老太婆摇身一变变成了贵妇人。然而老太太把老头训了一通,而且还罚他去马厩当差。过了一阵子,老太婆又提出新的无理的要求,这回老头实在看不下去了,稍事反抗,结果却挨了耳光子,只好又去求金鱼,满足老太婆进一步的欲望。这回大海开始变得阴暗起来,金鱼还是答应了老头的请求。

第五次老头从海边回来,老太婆变成了女皇,自由自在的女皇。结果老太婆连看都没看老头一眼,就吩咐左右把老头给赶走了,出宫时还差点被刀斧手砍死。过了一阵子,老太婆贪欲又升级了,这回要做海上女霸王,而且还要金鱼亲自为自己服务。这回老头学聪明了,没有反驳。老头再次来到大海边,这回大海掀起黑色大浪,波涛汹涌、奔腾怒吼。老头还是毕恭毕敬转达老太婆的心愿,然而这次金鱼一句话也没有说,鱼尾一摆,就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之中。老头等了很久很久,也没有回音。

第六次老头从海边回来,不过这次老头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回家的道路的,这次没有金鱼的承诺,老头不知道回家怎样面对自己发疯的老太婆,以往每次都满足了老太婆的要求,还少则爱骂,多则挨打被罚,老头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不料,眼前的光景确出乎老头的预料;老太婆又恢复了往日的本色,依旧坐在那座破房子的门槛上,摆在老太婆面前的还是那个破木盆。

在这篇童话诗中,诗人通过老太婆的贪婪之心从新木盆到新房子,从贵妇人到女皇直至海上女霸王。诗人还通过大海相应的不同反应即从微微泛起波澜到海水变浑浊,从海水变得汹涌到海水变得阴暗再到大海掀起黑色大浪,波涛汹涌、奔腾怒吼,来说明:哪怕大海的心胸是广阔的,但也是有限度的。诗人通过老太婆大起大落的戏剧性经历,向世人昭示:人,如果不懂控制自己的欲望,最终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参考文献:

[1]李兆林,徐玉琴.简明俄国文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普希金的爱情诗范文5

1、不论是多情的诗顺,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情。—— 普希金

2、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富有趣味的事情啊。—— 普希金

3、“你最可爱”,我说时来不及思索,而思索之后,还是这样说。—— 普希金

4、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 普希金

5、你在孤独、悲伤的日子,请悄悄地念一念我的名字,并且说:这世上有人在怀念我,我活在一个人的心里。—— 普希金

6、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普希金

7、敏感并不是智慧的证明,傻瓜甚至疯子有时也会格外敏感。—— 普希金

8、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普希金

9、世界的设计创造应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谋取金钱,人并非以金钱为对象而生活,人的对象往往是人。—— 普希金

10、一切有理性的动物,都会无聊。—— 普希金

1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普希金

12、不论是多情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谊。—— 普希金

13、你尽可注视别人的脸,但请信任我这颗心。—— 普希金

14、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 普希金

15、不论是多情的诗名、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情。—— 普希金

16、不论是多情的诗名、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比亲密的友情。—— 普希金

17、失败之前无所谓高手,在失败的面前,谁都是凡人。—— 普希金

18、不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亲密的友情。—— 普希金

19、不论是多情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谊。—— 普希金

20、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 普希金

21、从足趾可以认出狮子,从耳朵可以识别驴子—— 普希金

22、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 普希金

2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普希金

24、对女人愈冷淡反而愈能得到她的注意。() —— 普希金

25、敏感并不是智慧的证明,傻瓜甚至疯子有时也会格外敏感—— 普希金

26、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普希金

普希金的爱情诗范文6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文注释一和课外搜集的资料,(教师幻灯显示十二月党人起义的事件梗概)说说西伯利亚囚徒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地位、身份如何?

生:这些囚徒是十二月党人起义的主要参加者,是一些先进的思想者。

生:他们因为起义失败而被沙皇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

生:他们原本是贵族,过着丰裕的生活,有着高贵的地位。

生:他们为了正义、良心,为了劳苦大众,与沙皇做着不懈的斗争,最终惹怒沙皇,一些被处死,一些被流放到遥远的西伯利亚了。

师:可以如是总结:这是一群高贵的囚徒,他们有着高贵的出身、高贵的事业、高贵的人格,他们为了大众的自由,毅然丢弃了自己的自由。

师:那么西伯利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请大家自读诗歌,画出相关语句,想象具体场景。(生读诗)

生:我找到了这些语句:“悲痛”“阴暗”“苦役的洞窟”“沉重的枷锁”“黑暗的牢狱”。

师:这些词语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这些词渲染的是一种悲哀、阴暗的氛围,给我阴沉、可怕的感觉。

师:同学们不妨想象一下囚徒们的生活处境:他们身处矿坑的深处、阴暗的地底,有的是阴暗的牢门、苦役的洞窟、黑暗的牢门。这些富有色彩和暗示意味的词告诉我们西伯利亚是一个多么恶劣而凶险的地方!

二、 以意逆志,体验振奋人心的情感力量

师:这一批曾过着优雅生活的贵族,被流放到酷冷的西伯利亚。面对着漫天大雪,他们会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

生:我觉得,面对着那茫茫大雪,刺眼的大雪,单调的大雪,听着可以震落松针上积雪的狼叫声,感到一股透彻心扉的寒冷,然后是苦闷,然后是心中抑郁。

生:他们会想着,自己付出那么多,希望会得到好的结果,却是这种结果,现在无事可做,孤独寂寞,很受伤。

生:他们觉得很失望。通过努力争取,原以为可以为人民争取很多,但是没有成功,很有挫败感。

师:失望,甚至会绝望。在这种情况下,普希金托一位自愿赴西伯利亚的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带来了《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这首诗。同学们,假如咱们就是这一群囚徒,在茫茫的大雪中,在深暗的牢狱中,读到了普希金的这首诗,我们会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自读该诗,设身处地想象一下,读完后前后桌交流一下各自的体验。(生读、交流)

生:首先,我觉得非常温暖,仿佛是一艘在海洋中行驶的小船看到了指路的灯塔一样,找到了一线光明。然后我就会感觉到,虽然说自己被流放,但是还有敬爱的诗人支持、鼓舞着我们,虽然是被流放,也要把革命进行到底!

生:我会觉得自己为什么会一直在沉沦当中,应该有自己的梦想,既然有了理想,就应该不放弃。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地方,也应该有这样的信心,坚信能够完成自己的事业。

生:我觉得这种感觉就像雪中送炭一样,我觉得他好像在对我说,自己不坚强也要强打着坚强,我们还没有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举目无亲,我们没有资格难过,我们还要把快乐写得源远流长,我们还要把战斗进行到底!(掌声)

生:我觉得犹如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我将忘却之前的失望与绝望,重拾斗争的信心!

生:如果我身处这样一个绝望的境地,我收到这样一封信的话,一定会精神百倍的,这就像远处虽是一扇阴暗的牢门,然而从牢门里面透出了一线光明来,使我内心充满温暖。如果是我的话,我想我一定也会写一首诗歌回赠给普希金,如果我有这个才能的话。(生笑、若有所悟)据我所知,当时好像的确有一位十二月党人――(师提示:奥托耶夫斯基)回赠了一首诗给普希金,其中有一句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后来好像是成了列宁创办的《星火报》报名的来源。

师:大家想不想看这首诗?想不想看看这些囚徒们读诗后的反应?

生:想――(师及时幻灯显示该诗(此处略),让学生自读、交流,请该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十二月党人不屈的斗志,读得很好,声情并茂。通过你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十二月党人阅读该诗时激动、兴奋的表情。那么,请你把原诗也读一下,把同学们刚才体验到的情感传达出来。(生朗读。众鼓掌)

师:很好!他把这首诗中鼓舞人心的力量完美地传达出来了,我们听后更有一种激越、振奋之情!请大家自读诗歌,要把这种振奋的感觉传达出来。

三、 细读文本,探究倍受鼓舞的原因

师:刚才大家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了各自的感受。现在我们细读文本,咀嚼字词,看看能不能咂摸出更细致、更细腻的意味来,探究一下该诗为何具有如此鼓舞人心的力量。比如说读第一节,(师自然朗读)我们会觉得哪一句特别鼓舞人心?

生:“决不会就这样徒然消亡。”因为这一句给一个绝望中的人新的希望,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而且会继续下去。

师:如果让你读的话,会重读哪个词?为什么?

生:“决不会。”表达出普希金的一种坚信之情。工作虽然悲痛,但那是就个人遭遇而言的;对于大众来说,这些是崇高的、正义的,尽管遭到了沙皇的打击,但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的。普希金如是坚信,也借此来鼓舞这些囚徒们。

师:或者说,是他们的理想代表了人民的意愿,顺应了时展的潮流,所以他们的工作和意志不会因此而消亡。大家还能从别的诗句中感受到诗人的坚信之情吗?

生:诗人用了一个“决不会”,下文连用八个“会”字:(希望)“会唤起你们的勇气和欢乐”“大家期望的时辰不久就会临降”“爱情和友谊会穿过阴暗的牢门”(自由的歌声)“会传进你们苦役的洞窟”“枷锁会掉下”“牢狱会覆亡”“自由会欢欣地迎接你们”“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的手上”。而且越到最后越密集,就像是越来越快的鼓点,传达出诗人的信念,鼓动着这些受难的人。(生热烈鼓掌)

师:如此说来,我们应该怀着一种对正义事业必将胜利的坚信之情,带着一种无比坚定的心情来朗读,要读得大义凛然。(生读,师指导,其他学生自读,全体齐读)

师:一个“决”字,表达了诗人对他们事业的坚定信念:正义具有无与伦比、无坚不摧的力量。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最终取得应有的胜利。这是用来自正义的力量鼓舞着他们,这是一盏正义的灯塔在引领着他们。

师:(师朗读第二节,很投入)这一节中,你觉得最有哲理的是哪一句?

生:我认为是“灾难的忠实的姊妹――希望/正在阴暗的地底潜藏”。因为灾难虽然能打击人的希望,甚至把希望动摇,但只要有一线曙光,只要有光明在前面指引,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希望就会引领人民走向成功。希望在灾难的打击下变得越来越顽强。

生:我也觉得是这句话。虽然在灾难来临的同时带给人民打击,但是打击过后,当你有一定的恒心和意志把握住一线希望,就会向成功慢慢地靠近。

师:老师看到这句话立刻想到我们古人的几个表达。如老子《道德经》中说:“反者,道之动。”苏轼《苏氏易传》中说:“阳至于午,未穷也,而阴已生;阴至于子,未穷也,而阳已萌。”午时是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这段时间,此时阳气最盛,但阴气已经产生。“子时”是二十三点至二十四时,此时阴气达到顶点,但阳气也已产生。结合这些言论思考:灾难还会继续下去吗?这些灾难到了极点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生:会朝希望发展。这是物极必反的规律性的体现。希望是“灾难的忠实姊妹”。所有的灾难都伴随着希望的,既然灾难已在尽头,那希望还会不出现吗?

师:你讲的最后一句话,很抒情。很容易让大家想起一句著名的诗。

生:雪莱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师:其实普希金自己也有类似的说法,《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说――

生:“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

师:古今中外的贤哲告诉我们:灾难到了极点,就会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在灾难到了极点的时候,就是希望大增的时候,他们是如此坚实地存在着。希望是灾难不想接受也得接受的伙伴,正是在灾难中才孕育出坚强的希望。灾难有多少,希望就有多少,灾难的力量有多大,希望的力量也必将有多大。这种希望的力量正在阴暗处孕育、生长、运行、奔突,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朽腐的事物。这难道不是因为灾难而产生的希望的力量吗?如此说来,这种振奋感来自于一种不可扼杀的希望力量。我们再来读一下第二节――这首诗要大家一起读,读出一种气势来。

师:有三个字大家读得不太好。“望、藏、降”三字恰好是韵脚,ang韵昂扬激越,要读得饱满些。(生再读)

师:好多了。我们再往下读。第三节中说“爱情和友谊会穿过阴暗的牢门”,“穿过”能否换成“经过”?

生:不可以。“穿过”要克服一定的阻力,有难度;而“经过”,相对比较轻松,没有任何阻碍。

师:结合背景知识,这里用“穿过”精确,还是用“经过”精确?

生:用“穿过”好。课外阅读材料上有筱敏的《山峦》一文,有一小段描述了爱情的力量:(生自然朗读起来)“像踏过彼得堡街角的积雪,她们踏过沙皇那纸特许改嫁的谕令,在‘弃权书’上,签署她们从此成为高贵标志的姓名:放弃贵族称号,放弃财产,放弃农奴管理权,甚至放弃重新返回故乡的权利。”这些女性放弃了一切,克服了众多阻力来支持她们的丈夫。这是可贵的爱情力量。

师:老师在这里还可以补充一些具体事例,比如说特鲁别茨卡雅公爵夫人与她的英雄丈夫,双双长眠在那里;居住在巴黎的法国姑娘唐狄坚守爱情,与被流放的伊瓦谢夫结婚,最后双双葬身西伯利亚。爱情如美丽的雪莲花,“穿过阴暗的牢门”,芳香四溢地在囚徒生命中绽放。(投影图片)那么友谊的力量何在?

生:在沙皇的严密监控下,普希金能够依然写下这种鼓舞人心的诗篇,这就是最高尚的友谊。

生:我曾看到过一则材料:沙皇曾问过普希金:假如十二月革命爆发时他在彼得堡的话,会出现在什么地方?普希金毅然答曰:“我会在暴动者的行列里!”普希金的这句话应该代表了当时不少人的心声。

师:这些说明:沙皇的镇压再血腥,囚徒流放的地方再远,生活再艰苦,他们的妻子、他们的朋友都不会放弃他们,永远关注并支持着他们,他们并不孤独。他们的背后有千千万万的志同道合者,他们如同春天的野草一样疯长。这是用来自爱情和友谊的力量鼓动着他们。

师:通过细读,我们发现诗人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鼓舞那些高贵的囚徒。第一节着重用事业的正义性来鼓励他们,具有大义凛然的正义力量;第二节用恶境中自然而然、物极必反产生的希望来鼓励他们,具有启人深思的哲理力量;第三节用眼前的爱情和广大的友谊来暗示他们,他们的背后还有千千万万的关注者、支持者,给他们温暖的力量;第四节用简短的句式、急促的节奏和不容怀疑的语气传达出诗人宗教般的信念,这种信念的力量感染着、鼓舞着那些囚徒们。正是这四种力量让“十二月党人”倍感振奋。

师:这是一首典型的政治抒情诗。大家尝试总结一下它的特点。

生:很有鼓动性,一词一句都敲打在读者的心坎上,使人振奋!

生:篇幅短小,语言平实,节奏紧凑,充满了如火山熔岩般喷薄而出的激情。

生:好用比喻。把沙皇的统治比作“沉重的枷锁”,把西伯利亚比为“黑暗的洞窟”。把希望比作“灾难忠实的姊妹”。比喻能使诗歌形象生动,避免枯燥乏味,具有形象性。

师:还有一点值得大家注意,政治抒情诗一般都是针对特定政治事件有感而发的,除了鼓动性、形象性,还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性的特征,这是我们在阅读时特别需要关注的。

四、 现代审视,生成切己的意义价值

师:我们刚才以囚徒身份品读这首诗,感受了鼓舞人心的力量,探究了鼓舞人心之因,收获良多。但我们毕竟不是囚徒,现实的我们可以把这首诗送给谁?你要把这首诗送给谁?

生:送给正在抵抗黑暗的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良心,他们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为人民带来光亮,但也最易受黑暗势力的打压、伤害,以至于生活困苦,心里孤独、伤悲,但他们有光明磊落的事业,相濡以沫的妻子,患难与共的朋友,通过努力,他们“期望的时辰不久就会临降”。把这首诗送给他们,鼓舞他们。

师:你的话让我想到了一件真实的事情:英国文学专家张玲女士“”期间被发配到大西北,一呆就是十几年,就是靠不停地默诵普希金的“在西伯利亚矿坑的底层”“始终保持着骄傲忍耐的榜样”等诗句,终于和许多人一起等到了“期望的时辰”。

生:我觉得可以送给那些正在抵抗异族、身处险境的斗士们,让他们知道虽然现在很艰苦,希望很微弱,但他们做的是为民众谋福祉的正义之事。不管多么曲折,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生:我还想送给我们的同学。因为我们的学习很艰苦,有时候神经会绷得很紧,甚至会崩溃,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投入紧张、枯燥的学习生活。

师:把这首高贵的诗/送给你/送给我/送给所有正在受难/或将要受难的心灵/它会唤起我们的勇气和欢乐/我们期望的时辰不久将会临降。

上一篇酿酒设备

下一篇父女春雨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