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植物园范例6篇

合肥植物园

合肥植物园范文1

关键词:环城公园;绿带;植物配置;合肥市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116-02

1 合肥市环城公园概述

合肥市环城公园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将围绕合肥一周的旧墙陆续拆除,修建了环城马路,发动群众植树造林,经过园林人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将其建设成为今天拥有六大景区(包河景区、银河景区、西山景区、琥珀潭景区、环北景区、环东景区)的环城公园。公园总长8.7km,总面积137.6hm2,是一个多功能、开放式公园。公园内树种丰富,绿树成荫,截至2006年,据统计公园内绿地总面积79.0hm2,水面面积37.7hm2,森林面积42.5hm2,乔木密度651株/hm2,生物量126.94t/hm2,已成为典型的城市森林群落。

1986年,环城公园获全国优秀设计一等奖、优质工程一等奖,为合肥市赢得国家首批“园林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先后为合肥赢得了一系列荣誉,创造了多项“第一”,成为了全合肥人的骄傲和珍贵记忆。

2 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对环城公园的新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生态、宜居日益重视的今天,环城公园绿带慢慢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公园内园林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个性,某些地段尤其是环城马路内环绿化带植物长期任其自然生长,不加修剪约束,杂乱无章,缺乏营养,远看似乎郁郁葱葱,走近一看凌乱不堪,不仅不能满足视觉美感,还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新时期人们对环城绿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在充分发挥环城绿带的生态景观功能,即在提高绿带生态功能和优化城市景观的基础上,增加部分绿带的休闲游憩功能,满足周边居民的亲绿需求,拓展绿带的旅游、运动等功能,这已经成为促进环城绿带结构调整和功能提升的方向。而如何构建具有种类多、密度合理、结构优化、自然稳定等特征的环城绿带植物群落,不断完善、提升绿带的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显然是这个进程首当其冲的事情。如何在不影响公园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将某些树种进行更新换代,使其提升为符合现代审美需要的植物景观,势在必行。

3 环城公园绿带成功的做法分析

合肥市环城公园的银河景区、包河景区以及西山景区这3个园区在规划设计之初,就进行了立意,这几个图区湖光山色,绿树葱茏,错落有致,植物配置与园林建筑相得益彰,十分秀美,最终形成了以历史人文为特色的包河景区,以水景为特色的银河景区,以动物雕塑和植物秋季色叶为特色的西山景区。例如,包河景区里包公祠景点,一进门,采用对称式布置,两边种植高大的水杉,路旁摆放了常绿的松柏,形成了庄严、肃穆的气氛。回澜轩里成片种植竹、梅花、桂花,在包河里种植无私藕等植物生动地诠释了包公刚正不阿、清廉公正的品格。在西山景区里,植物配置结合野生动物雕塑群,模拟各种动物的自然生态环境,种植相应的绿色植物。《象族》雕塑近旁种植了芭蕉、棕榈,创造一派南国气氛,《熊猫》旁栽植了它喜欢吃的竹子,《长颈鹿》四周铺种了草皮。这些配置都增加了景点的趣味性、游览性以及科教性。

4 环城公园部分绿地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了多地随机抽样和实地调查后,可以发现合肥市环城公园植物配置方面存在如下几个主要问题:(1)许多树木老龄化,长势衰弱,甚至滋生病虫害,观赏功能大打折扣。(2)树木品种单调,乔木密度过大,没有稳定的植物群落。环城公园主要树种为构树、枫杨、女贞、刺槐、杨树、柏树等,7~8株/m2,这些树种大部分为速生树种,繁殖容易,抗逆性强,栽植后可以保证迅速成景,但是共同的缺点是观赏价值不高,时间一长就疯长成凌乱不堪的次生林,导致后面栽植的观赏价值高的园林植物生存竞争失利,难以存活。通过查询有关资料得知,在公园植树造林之初,绿带是在推倒原来的护城墙基础之上栽植的,采用以动观为主,静动观园兼顾原则,植物配置上,不同地段选择不同植物作基调,着眼于季相变化,求得大面积、远距离的色彩效果,为了达到迅速成景的需要,栽植的这些树种均为本地乡土树种,管理容易,比较粗放,如今已经大片繁殖成林,满足了绿量要求,却没有形成稳定美观的植物群落,植物生长却难以控制。如构树为本地极具侵略性的树种,生命力旺盛,在砖头瓦砾上也能旺盛生长,长成后严重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3)树木规格单一、成片栽植的同类树种基本上属于统一规格,鲜有变化,形不成丰富的林缘线。(4)乔灌木、地被比例失调,植物层次单调,上、中、下木层难以统一协调形成良性稳定的植物群落。上木层的树种主要是构树、刺槐、枫杨、单杆女贞、杨树、柏树,中层有石榴、桂花、紫叶李、法青,下层有海桐球、石楠、杜鹃、八角金盘、麦冬等。中下层普遍长势差,稀稀朗朗,土层,灌木叶片稀疏,显出病态。

5 对策措施

综上所述,适当淘汰和更新某些树种,调整植物群落,让环城绿带形成更稳定、更美观、更精致的植物景观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5.1 丰富植物品种,营造丰富空间层次 多栽植观赏性强的乔灌木,如上层乔木有广玉兰(胸径:10~20cm)、白玉兰、雪松、栾树、无患子、椤木石楠、香樟、银杏、大桂花、水杉、垂柳、三角枫、乌桕、棕榈等。中层有桂花、樱花、紫薇、红枫、琼花、石榴、海棠、夹竹桃、山茶、红叶李、梅花等。下层有各种球类、金叶女贞、红花继木、南天竹、迎春、洒金珊瑚、八角金盘、箬竹、玉簪、吉祥草、麦冬等。利用植物自身的姿态、质地、色彩变化,结合园林中的功能需要,与小品、建筑、地形山石等结合,创造出疏密相间、曲折有致等开敞、半开敞及密闭空间。

5.2 选用乡土树种 尽量使用为本地乡土树种,这些树种抗逆性强,在合肥可以良好生长,养护管理容易,容易形成稳定景观。

5.3 注意采用季相变化明显的树种 合理配置植物的季相变化是园林景观中最为直观和动人的景色,能营造出不同的植物景观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像一幅绚丽多彩的四季画卷缓缓展开,给人以不同的内心感受,从而引起观赏者自由的联想和情感变化。在配置时要充分运用园林植物的干、叶、花、果等各种形态和颜色,讲究“春花、夏叶、秋色、冬干”,体现四时之景。如春季,迎春、白玉兰、紫叶李、樱花、桃花、海棠、杜鹃等争芳斗艳;夏季,不同树种的叶片呈现嫩绿、浅绿、黄绿、灰绿、深绿、墨绿等色,绿荫片片,个性鲜明,在适当位置布置夏季开花的紫薇、木槿、夹竹桃和含笑,使浓绿的盛夏不再单调;秋季,观果植物如石楠、柿树、南天竹、火把果等,果实挂满枝头。秋色叶树种如枫树、乌桕、银杏构成一幅斑斓绚丽的秋景图;冬季,各种竹类、法国梧桐、白皮松、紫薇等,其树皮呈块状、斑驳状、豹皮状,还有一些树木冬天退去叶片后,整个树木树干枝条全部,都是极佳的观赏对象。常绿树在冬季仍然保持着生命的绿色,如雪松、龙柏、桂花、雪松、广玉兰、香樟等,给萧条的冬季带来了活力。要做到春花秋实、夏荫冬趣的富于季节特征的园林景观,四季皆有景可赏,体现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艺术性。

6 结语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合肥市环城公园已臻于成熟,茂盛的树林,潺潺的流水、开阔秀丽的包河、如柳叶漂浮碧水之上的徽派建筑浮庄,秋天绚烂的西山色叶,环北野趣横生的茂林景观,不胜枚举。相信在新一代园林人的努力下,环城公园将日趋完善,更好的发挥其生态效益、审美效益和游憩效益,为建设和谐、具有活力的合肥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尤传楷. 合肥市环城公园的建设奠定了城园一体的环境基础[J].安徽园林科技情报,1991(2).

合肥植物园范文2

论文摘要 提出重庆市主城区园林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偏碱、养分含量低和物理性质差等,并针对各种问题分别提出相应的化学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管护措施等,以期给园林建设提供参考。

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园林绿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1],直接影响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2]。然而,由于园林景观和绿化效果主要是由植物直接来体现的[3],园林植物的质量易受到重视,而对于园林植物的生长基质——土壤的质量则往往考虑较少[4,5]。重庆主城区园林土壤来源复杂,相当数量的土壤存在pH值偏高、养分含量低、容重大、砾石含量高、质地黏重、通气性差等缺陷,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了苗木成活困难、苗木成活后长势衰弱、后期管护困难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园林绿化又好又快的发展。目前,重庆市正在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随着大量园林建设的进行,园林土壤的问题越发凸显。如何管理和改良园林土壤质量,为园林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的质量已显得十分重要。

1 重庆主城区园林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庆主城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褶皱带的平行岭谷间,城市土壤以紫色砂泥岩风化物上发育的中性和石灰性紫色土为主[6]。园林土壤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土壤,其特性不同于城市的一般土壤或农田土,其主要来自客土,很大一部分是外来土或添加物。重庆主城区内大量的城市建设使园林土壤土源复杂,土体层次紊乱,表土经常被移走或被底土掩埋,土层中常掺入底层僵土或生土,以及大量的砾石和建筑垃圾等;加之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其结构退化,养分缺失,影响了园林植物的生态绿化效果。重庆主城区园林土壤主要存在三大主要问题,即偏碱、养分含量低、物理性质差。

1.1土壤偏碱

重庆主城区大部分园林土壤的酸碱性为中性偏碱,pH值在7.0~8.5,其中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强碱性土壤(pH值>8.5),对桂花、香樟、雪松、杜鹃、山茶等喜酸性园林植物而言,这样的土壤条件会大大降低其种植成活率,严重影响其生长。

1.2土壤养分含量低

重庆主城区园林工程进行填埋建植的土壤主要有建筑过程中挖掘出地下未充分熟化养分贫瘠的土壤、混合了建筑垃圾的施工剩土、山地土壤,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氮、磷含量都普遍偏低。据调查,重庆市街约55%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约40%的土壤有效氮含量偏低,约60%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偏低,速效钾含量中等[7]。这样的养分含量水平容易导致植株恢复缓慢、生长受阻。加之对园林绿地养分的补给往往不能使其土壤肥力达到平衡,土壤肥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制约了城市绿地生产力的提高。

1.3土壤物理性质差

重庆主城区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大、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土层侵蚀和堆积作用频繁[6],加上广泛分布的紫红色砂岩和页岩夹杂在土层中,在建筑施工时极易致使大量的岩石侵入栽植土壤中,一些栽植土壤还含有大量建筑碎石、砖块、水泥、石灰等建筑垃圾。未清除这些侵入体就地栽植,特别是栽植大树,容易导致泥团外露、苗木泥团周围形成空洞、水分和养分流失、新生根系生长困难等,最终将导致苗木死亡。重庆主城区园林土壤的容重偏高,由于施工压轧、行人践踏、硬化铺装等人为活动,土壤的结构被严重破坏,有的土壤容重高达1.60~1.80mg/m3 [7]。特别是大量行道树的根系被挤压在硬化路面下有限的土壤中,直接造成土壤水气循环受阻等不利条件,使得根系发育受阻,树木生长困难,对直根系的乔木类园林植物危害尤其严重。

2 土壤改良措施

2.1偏碱土壤的改良措施

2.1.1化学措施。①离子中和。改良偏碱土壤的常用措施,对于大面积的偏碱土壤改良较适合。主要是通过强酸根离子将土壤中的碱性离子中和,达到降低土壤碱性的目的,如施用硫磺、硫酸亚铁、柠檬酸等。在实际应用时,要确定用量的大小,一般应通过测定土壤的总碱度再计算出相对精确的用量,也可以根据中和试验筛选出相对合适的用量。②施有机肥。有机肥料含有许多腐殖酸等酸性物质,可中和土壤中的碱性物质,防止土壤板结,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它还具有很强的螯合能力,能交换土壤团粒上的致碱离子。不仅能降低土壤酸碱性,还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2.1.2工程措施。①穴土置换。局部土壤的改良措施之一,对于栽植树木的偏碱土壤改良较适合。在开挖需要种植喜酸性园林植物的栽植坑时,适量放大树坑,栽植前,在树坑中填入原本酸性的或者经过化学改良好的偏碱栽植土,使植物根部周围的小范围内的土壤酸碱性得到改善,以维持树木生命力,待树木生根发芽后其对碱性危害的抗性增强。②挖沟排水。土壤中的致碱物质主要是水溶性盐或碱性物质,地表水能溶解表层土壤中的致碱物质,再通过挖沟排水,把含有致碱物质的土壤深层水排出,达到有效降低致碱物质含量从而降低土壤碱性的目的。同时,应控制好排水沟的密度和深度,可以对排水沟进行加盖和装饰,这样既能防止意外发生,又能提高景观质量。

2.1.3生物措施。①栽植耐碱园林植物。一些园林植物本身具有一定的耐碱能力,如海桐、木槿、柽柳、石榴、栾树、椰树、仙人掌、康乃馨等。这些园林植物都能在pH值7.5~8.5的碱性土壤中生长发育。对于pH值8.5以上的强碱性土壤,因为其高碱性对土壤水肥平衡和园林植物生理代谢的强烈影响,对这些耐碱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也会产生危害,应该先改良再栽植。②栽植绿肥植物。一些绿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土壤碱性物质,同时又能在其根部分泌酸性物质以及其根瘤腐化后能在土壤中残留酸性物质。因此,栽植绿肥植物能达到降低土壤酸碱性的目的,可以用作碱性土壤生物改良的绿肥植物有麦草、黑麦草、燕麦、绿豆、苜蓿等。对于新建设的单位、公园、小区等绿地,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改良。

2.2养分不足土壤的改良措施

2.2.1有机肥料培肥。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能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状况,促进微生物的活动,从而保证植物生长的养分需求。常见的有机肥有泥炭、油饼、鸡粪、菌包等。在新建绿地过程中,对于土壤养分不足的绿地,首先要施入足够的有机肥,具体做法是,栽植乔木前把有机肥和栽植土混合后填于树坑底部;栽植灌木或地被植物前在表土上均匀地撒上一层有机肥,再翻耕于土壤中。对现有绿地也应追施有机肥,补充土壤的养分库。具体做法是,乔木绿地可以转孔施肥,灌木或地被植物绿地可以沟施或撒施。 转贴于

2.2.2化学肥料培肥。施用化学肥料是目前绿地补充土壤养分的最主要手段,但是由于化肥养分的单一性,长期施用将造成土壤养分的不平衡,特别是不科学的施用方法将引起土壤板结,恶化土壤环境,影响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是解决施用化肥造成土壤养分失衡的有效途径。一种方法是测土施肥:先化验土壤,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再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计算出一个经济合理的施肥量,这是最科学、准确的施肥方法。另一种方法是配方施肥,配方肥是根据不同植物的需肥特性配制化学肥料配方,根据植物种类和生长状况选用适合的配方,这种方法虽没有考虑土壤的状况,但也算相对合理[8]。

2.2.3商品化复合改良剂培肥。与常见的有机和无机肥料相比,商品化复合土壤改良剂具有更快速的改良效果,其主要成分有矿质养分、有益活性微生物、生长激素等,其作用机理为促进土壤养分转化,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活性,促进土壤生态系统恢复。在园林建设中,利用商品化复合土壤改良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改良土壤的效果,提高绿地的绿化质量。

2.3物理性质差土壤的改良措施

2.3.1工程措施。①清除砾石和建筑垃圾。对于有大量的岩石、砖块、水泥、石灰等侵入体的栽植土壤,必须清除这些危害因素,最好对要栽植植物的表层土进行翻耕,在翻耕的过程中去除。②防止压实。在绿地平土和栽植植物时,采用人工驳运和回填,尽可能地减少机械作业,防止压实土壤。对建好的绿地进行防护,防止人为的践踏。③开沟排水。开沟排水能防止植物根部积水,缓解水气矛盾。一般来说,排水沟应略低于园林植物根系深度,以保证园林植物根系周围地下水的排出。应根据土壤情况和对园林景观的影响确定间距大小。④利用有机覆盖物。有机覆盖物是目前国外城市地表覆盖中比较盛行的一类覆盖物质,主要有废弃的树皮、核鳞、树叶、松针、木片、草叶等植物材料。有机覆盖物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能减轻环境胁迫对植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还具有防尘、装饰的功能。⑤采用透气透水材料。采用加放人工透气管的方法改善乔木根部透气性。具体做法是,将塑料管用无纺布包裹两头,空档处填满珍珠岩,放置于树木根部,管长以从园林植物根部至地表为宜,人为地在土壤中营造出透气空间,从而改善园林植物根部的透气性。

2.3.2管护措施。翻松培肥,通过翻松土壤打破板结层,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容重变小,孔隙度增加,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增强,养分得到释放。在翻松土壤的过程中,可以往土壤中掺入泥炭、树皮、树叶、珍珠岩等,增加土壤中的孔隙,使土壤的容重降低,从而改善通气状况。

3 结语

园林土壤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对其改良的工作是个重要的过程,而其特殊性质又决定了对其改良又是个长期的过程。在园林绿化建设中,通过多种改良措施为园林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条件,对园林植物在种植后成活和恢复生长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是提高园林绿化质量的根本基础。同时,与具体的改良措施相比,园林土壤的质量管理也非常重要,通过建立科学的园林土壤准入体系、珍惜保护土壤表层土、建立适合园林绿化的栽植和养护规范、控制土壤污染等手段,能有效地促进园林土壤的改良和保护,是提高园林绿化质量的有力保障。

4 参考文献

[1] 张菊芳,方海兰,项建光,等.加强园林土壤质量管理确保上海园林绿化建设质量水平[J].上海标准化,2002(6):53-54.

[2] 陈修富.园林土壤及其管理保护对策[J].四川林业科技,2003,24(2):59-62.

[3] 方海兰.园林土壤质量管理的探讨——以上海为例[J].中国园林,2000, 16(6):85-87.

[4] 胡素英,刘豫明.广州地区园林土壤质量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3(5):36-37.

[5] 陈祥,包兵,张晓艳.园林土壤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探讨[J].农技服务,2008,25(3):32-33.

[6] 王梅.重庆市土壤资源形成特点与分布规律[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2,15(6):60-63.

合肥植物园范文3

关键词:园林植物;植物栽植;养护管理

1 园林植物栽植与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园林绿化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苗木栽植与养护管理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与发展。如果苗木成活率低,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将对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产生阻碍。因此,要提高对园林植物栽植与养护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苗木成活率,为城市居民创造一片优美而生机盎然的居住环境。

2 园林植物栽植工作

2.1 栽植前的准备

园林植物栽植前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具体内容包括:起挖苗木、修剪苗木、装卸运输苗木、准备栽植地、提前挖好栽植坑、坑下施肥等。

2.2 树种与苗木的选择

选择栽植树种时,遵循一个原则,即以本地植物为主,引进外地植物为辅。不仅要考虑生态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局部特殊小气候及小群落生态环境。除此之外,苗木的选择也十分重要,苗木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栽植植物的成活率。好的苗木要求枝干无损伤、苗壮通直、无病虫害、根系发达,在栽植之前合理修剪苗木。

2.3 苗木栽植

在栽植藤本植物时,结合苗木种类、大小等确定栽植间距,一般在40~50cm。若是墙面贴植,其间距适宜控制在80~100cm。在栽植的过程中,保持栽植工序的连续性,即做到随挖、随运、随栽、随浇,特别要注意裸根苗不能长时间处于脱水状况,不能长时间经历曝晒。苗木摆放立面要将较多的分支与墙面合理均匀的平行放置。栽植乔木时,在春季发芽前,夏季新枝不再生长以后,或是在秋季、冬季植株不再生长后进行掘苗工作,首先将种植地浇透,同时,利用草绳将铺散的枝条聚和在一起。之后进行挖穴工作,如果植株高度在2~2.5m,穴的半径约30cm,深度要控制在50~60cm。如果植株高度在2.5~4.5m,其半径要超过45cm,深度控制在60cm。下一步定植工作,填充薄层松土,在穴中央放置乔木。灌木的栽植通常要注意以下几点:高空控制在0.5~2m,栽植穴直径控制在40~60cm,深度控制在50cm。栽植培土前,首先要将包装物取下,之后利用分层回填的方式填土并夯实。除此之外,在埋土的过程中,要保持植株根系的舒展,在植物栽植24小时以内浇足第1次水。

3 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

3.1 灌溉、排水

栽植完苗木后,及时进行浇灌与排水工作。遵循1-3-7的原则,即在栽植24小时以内浇足第1遍水,在3天以后补浇第2遍水,7天后灌溉第3遍水。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冬灌水与春灌水工作,提高植物成活率。同时,特别要注意的是,移栽大树时加强水分浇灌,保障大树的正常生长。

3.2 施肥

3.2.1 基肥。在春季发芽或者是秋季植株落叶后进行施基肥工作。使用有机肥料前,将有机肥料与土壤充分搅拌后才能施用,施肥量大小要结合肥料类型与苗木大小而确定。

3.2.2 追肥。在春季发芽到秋季之间施用追肥,尤其是在6~8月或者是灌溉较为充足时,做好肥力的补充。追肥工作包括2种,即叶面追肥、根部追肥。如果是对以观花为主的攀援植物进行追肥,可喷洒1%的磷酸二氢钾;如果是对攀援植物追肥,可以喷洒5%的氮肥尿素,每半月对叶面进行1次追肥,通常情况下,每年叶面追肥的次数为4~5次。根部追肥的次数为14天1次,同时,控制及把握肥料的用量,在完成施肥后立即浇水。

3.3 修剪

园林植物修剪工作主要包括修剪绿篱、草坪、乔木等,同时,还要修剪树干下部新生枝条、部分树木新生枝条及其它多余枝条。以乔木、雪松为例,剪除树干上部较弱的枝干和下垂枝,留平斜向上枝。乔木主干每隔50cm组建一轮主枝,灌木,严格控制对直立枝、徒长枝、干枯枝,利用疏剪的方式进行修剪,生长茁壮的树木要有效利用立体化空间,保障其开花数量。在休眠期修剪时,剪掉一部分老枝。例如,修剪紫荆时,可以在每年落叶时,剪掉密度较大的枝条,保障花芽分化。修剪草坪时要注意修剪的高度,不能修剪过低使草坪丧失再生能力。通常草坪的修剪高度是修剪前高度的1/3,适当适时的修剪草坪可以促进草坪生长。

3.4 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并做好除草工作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为了防止杂草生长争夺养分、水分,除草要及时。同时,还要加强防治病虫害,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园林植物,特别是树木截口部位的养护与管理工作,加强园林植物各个生长阶段的病虫害治理,有效预防病虫害。例如,在秋末冬初,可以在树干上涂刷涂白剂,可有效预防病虫害。

参考文献

合肥植物园范文4

我县从2007年开始发展茶产业现已新植茶园近17万亩,茶产业初具规模,成为茶农又一致富产业。在茶树栽培中,作者探索以“茶苗栽植要做到深、紧、直”为核心的茶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荣获2014-2016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现总结如下:

1 茶园建设

1.1 茶园开垦 平地和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15°以上时,建筑内倾等高梯级园地。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

1.2 清园 在开辟茶园范围内,清除大石块、树蔸、草根及其他障碍物。

1.3 初垦 初垦的方法是将土壤深翻50~60厘米,破除土壤硬塥层、网纹层和犁底层等障碍层,深翻起来的土块让其自然熟化。并在初垦时,清除恶性杂草,如竹根、白茅、蕨类等。

1.4 复垦 初垦的土壤熟化后,进行复垦,复垦深度为30厘米。

1.5 开沟施底肥

1.5.1 开挖种植沟 茶行长度以不超过50米为宜 。坡地茶园应实行非梯式等高开垦,禁止顺坡开挖种植沟种茶,最边上一条种植沟应在距地边1米处,平地茶园种植沟应尽量与路道垂直,要尽量减少短行,避免断行和闭合行。种植沟开挖采取大弯取势,小弯取直,中小叶种按180厘米开厢,开挖深、宽各50厘米的种植沟,种植沟之间的距离为130厘米,大叶种按200厘米开厢,开挖深50厘米、宽60厘米的种植沟,种植沟之间的距离为140厘米,开沟时表土与心土分开放置。

如果不施底肥则采用如下方法来挖种植沟:首先拉绳用锄头刮一条线后,中小叶种在距这条线1.5尺处、大叶种1.8尺处拉绳又刮一条线,则成为种植沟的沟宽;然后,将划定的种植沟的熟土层起出,最后用锄头将沟底深挖1尺左右(一定要挖破老底子),种植沟则挖成了,种植沟间的距离中小叶种为3.9尺、大叶种为4.2尺。

1.5.2 施底肥 每亩底肥施用量为农家肥(畜圈渣子粪)1000公斤以上,磷肥50~100公斤。或油饼200~300公斤,磷肥50~100公斤;或商品茶叶专用肥150~200公斤。

1.6 茶苗栽植

最好在11月栽植。首先,御苗后将茶苗直立在阴暗潮湿的泥巴地上(如后阳沟),淋透水。为了保证茶苗根系不失水和叶片新鲜,所以要将不能及时栽植的茶苗进行假植,让茶苗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并在上面覆盖稻草等农作物秸秆或杂草,确保茶苗不受风吹日晒和冻害。茶苗进行大小分类,并准备黄泥浆作浆根用。砂土苗可打浆,粘土苗最好不打浆。黄泥浆的兑制为在桶内置小半桶水再加老黄泥土不断搅拌成米粉浆状即可,浆根至一定数量桶内只余下稀泥时要加适量的水进行搅拌成米粉浆状时方可再行浆根。

1.6.1 种植规格

1.6.1.1 适合务川的中小叶种种植规格有两种:

第一种是双行单株(1.4米×0.4米×0.25米)错位栽植,亩栽3000株。即:以施肥沟为中心,分别在两边按小行距40厘米(1.2尺),窝距25厘米(0.75尺),“猪蹄”形呈两行单株种植。

第二种是双行双株(1.40米×0.4米×0.3米)错位栽植,每窝栽植2株茶苗,亩栽5000株。即:以施肥沟为中心,分别在两边按小行距40厘米(1.2尺),窝距30厘米(0.9尺),“猪蹄”形呈两行双株种植。

1.6.1.2 大叶种的种植规格:双行单株(1.5米×0.5米×0.33米)错位栽植,亩栽2000株。

1.6.1.3 栽植茶苗 首先在种植沟内靠沟壁开2条深10厘米的种植小沟或中小叶种隔25厘米(双行双株隔30厘米)、大叶种隔33厘米打一窝;随后将经黄泥浆浆根后的茶苗按株距放于种植沟(窝)内。

茶苗栽植要做到“苗正根伸、细土壅根,适当深栽踏实、浇水定根”。移栽时,先盖少量泥土覆根,扶正茶苗,并向上轻提一下使根疏展,覆土2至3次,层层踩紧踏实,使土壤与茶苗根系紧密相结;埋土过半时,浇足定根水,待水分下渗后继续加土,直至与泥门(茶苗原来入土痕迹)相平踏紧,再覆松土,以茶苗根颈离土表距离5--8厘米左右,根系离底肥10厘米以上为宜,总之茶苗栽植要做到深(10--15厘米)、紧、直,栽后覆盖松土。将选出的部分弱苗(约占茶苗总数的10%)假植作第二年补苗之用。

1.6.1.4 茶苗移栽后及时修剪。即茶苗栽植后,留3~4片叶或离地15--20厘米进行修剪,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同时有利于科学地培养植株和树冠。

2 茶园管护

2.1 苗期管理

2.1.1行间铺草 茶苗种植后,茶行两侧,小行距内和茶丛间需要铺草,厚度要求在10厘米以上。

2.1.2 间种绿肥

2.1.2.1 冬季绿肥的播种时间 一般在9月下旬到10月下旬播种比较合适。

2.1.2.2 播种密度 幼龄茶园夏季绿肥与茶园的间作方式,一年生茶园在大行间种三行,二年生茶园在大行间种二行,三年生茶园在大行间种一行,四年生以上茶园基本封行,则一般不能再间作绿肥。

2.1.3 浇水抗旱 移栽茶苗根系损伤大,移栽后应及时浇水,根据天气情况要求每隔3―10天浇水一次,夏季,特别是7―8月份的高温季节,更要求勤浇水。

2.1.4 浅耕松土,勤除杂草,防止草荒。 应结合追肥进行,茶园全面推行人工除草,禁用除草剂。

2.1.5 茶园套种 幼g茶园可适当在大行中套种豆科类作物,但不能套种辣椒、茄子、洋芋等茄科类作物和高杆作物以及藤蔓作物。

2.1.6 查苗补缺 第二年秋冬季对缺窝断行进行补植,提高茶园覆盖度,所补苗木应是同龄苗。

2.2 茶树施肥

2.2.1 施肥原则 茶园移栽后以施有机肥为主,尽量施用茶叶专用肥,严格控制无机肥使用,禁止使用硝态氮肥,提倡使用微生物腐秆剂。施肥应做到:“一深”(底肥30厘米以上;基肥20厘米以上;追肥10厘米以上);“二早”(基肥要早10―11月份;催芽肥要早,2月份施下);“三多”(一是肥料品种多;二是用量要适当多;三是次数要多,每次施氮量不要超过25公斤/亩); “四平衡”(一是有机肥和无机肥要平衡;二是氮与磷钾施用要平衡;三是基肥和追肥要平衡;四是根部施肥与叶面施肥要平衡);“五配套”(一是施肥与土壤测试和植物分析相配套;二是施肥与茶树品种相配套;三是施肥与天气和肥料品种相配套;四是施肥与土壤耕作和茶树采剪相配套;五是施肥与病虫防治相配套)。

2.2.2 施基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在每年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开沟深施(至少20cm),施肥沟距茶树20厘米。亩施饼肥或商品有机肥100kg~200kg或农家有机肥1000kg左右。

2.2.3 施追肥

2.2.3.1 追肥施用数量 追肥的施用量占全年总施肥量的2/3,化学氮肥每亩每次施用量(纯氮计)不超过15 kg、年最高总用量不超过60kg。根据树龄不同各有差别,一龄茶树全年亩追施纯氮5~10公斤(约为尿素11―21.5公斤);二龄茶树全年施标准氮肥10--15公斤左右(约为尿素21.5―32.5公斤),春季施催芽肥占60%,夏、秋季施肥占40%;三、四龄茶树全年亩施标准氮20公斤左右(约为尿素43公斤),可于春、夏、秋三次分别施50%、30%、20%;投产茶园按每产大宗茶100公斤(鲜叶400公斤)需纯氮12―15公斤,若生产名优茶为主的茶园,则施肥量应比此提高1―2倍,可于春春、夏、秋三次分别施40%、30%、30%或50%、25%、25%。

2.2.3.2 追肥施用时间 茶苗栽植后的第一次施肥,是在6月底\耕后淋施有机肥;施肥方法一般第一次在距茶苗4―5寸的地方,挖2―3寸深的穴,浇上半瓢粪清水(50斤水兑3~4瓢猪粪尿或250~300克硫酸铵),随即覆盖。以后每个月施一次,每次每亩可施尿素2.5~5公斤。二至四龄茶园一般一年追施3次,追肥时间在茶叶开采前15~30天施入,分别是春季催芽肥为早芽种约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中芽种约3月中旬,迟芽种约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夏季追肥一般在5月下旬,秋茶在7~8月份,但不宜伏旱期施,应施在伏旱之前或之后。

2.2.3.3 施肥方法 一、二龄茶园在小茶行中间开一小沟施,三龄以上的茶园小行封行后在大行茶树树冠边缘直下处开沟,坡地茶园开在上方,梯式茶园开在内侧,沟深6厘米即可,易挥发的肥料沟深10厘米,施肥后立即覆土。对小行已封行的幼龄茶园,此时蓬心土壤已形成可采用撒施以提高工效,是在树冠叶子无雨、露水时进行,撒施后抖动茶蓬,使肥料落入蓬心土壤,若肥料粘附在枝叶上,则会造成肥害。

2.3 茶树修剪

2.3.1 定型修剪 三次完成: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用整枝剪剪去离地0.12―0.15米以上部分;第二次在第一次修剪一年后进行,在离地0.25―0.30米处用篱剪剪去;第三次在第二次修剪后的一年后进行,在第二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0.10米,用篱剪或修剪机。要求剪口光滑。

2.3.2 轻修剪 我县可在秋末(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修剪,用篱剪或修剪机剪去冠面上部0.03―0.05米的枝叶。

每次定型修剪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健壮的骨干枝。修剪后发出的新梢是形成骨干枝的基础,千万不可采摘,否则就难以形成良好的骨架,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经过三次定型修剪,树冠迅速扩展,已具有良好的骨架,即可适当留叶采摘。第四年和第五年每年生长结束时,在上年剪口上提高5~10厘米进行整枝修剪,使树冠略带弧形,以进一步扩大采摘面。五年后按成龄茶园进行管理。覆盖度较大的茶园,每年进行茶行边缘修剪,保持茶行间20厘米左右的间隙,以利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修剪枝叶应留在茶园内,以利于培肥土壤。病虫枝条和粗干枝应清除出园。

3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

3.1 农业防治措施

3.1.1 秋冬季实施封园清园,减少病虫害越冬基数 在秋末冬初,茶树停止生长后,修剪茶树,并彻底清除茶园内的残枝、枯叶,放至行间深埋或销毁,并在12月至1月份全园喷施晶体石硫合剂150~200倍液封园。

3.1.2 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增强树体抗性 根据茶树生长规律、土壤理化性质、气候条件和无公害的要求进行科学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适量配施磷肥,追费选用硫酸钾复合肥为主,控制尿素施用量,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逆性。

3.1.3 及时适时采摘,恶化害虫营养条件 在生产季节,指导茶农及时适时采摘茶叶嫩梢,恶化害虫营养条件,减少虫害取食,减轻假眼小绿叶蝉、茶叶螨类等的发生为害。

3.1.4 适时中耕除草,恶化害虫生活环境 各季茶采摘完后,全园中耕,割除茶园梯壁及周边杂草,清除茶行内杂草,并对树冠进行轻修剪,增强茶园通风透光,恶化害虫生活环境。

3.2 物理防控技术措施(重点在夏、秋季实施)

根据茶园害虫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尺蠖等的趋黄、趋绿、趋光习性,实施物理防控技术措施。通过诱杀,极大地降低茶园中害虫的种群数量,减少用药次数,减轻害虫的发生为害。

3.2.1 利用“黄板加昆虫信息素” 诱杀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等虫害,每亩茶园配置 “黄板加昆虫信息素”20-30套。

合肥植物园范文5

关键词:园艺植物、土壤管理、肥水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一、园艺植物的土壤管理和施肥技术

土壤管理(soil management)包括土壤耕作、土壤改良、施肥灌水和排水、杂草防除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1.土壤耕作

根据植物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和土壤特性,运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通过提高土壤的营养水平,消灭病虫杂草,从而达到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

目前的土壤耕作方法可分为清耕法,免耕法,覆盖法,生草法和休闲轮作。

清耕法通过人工清除杂草,让土壤的通透性增加,促进有机质的分解。但是不足之处在于破坏土壤结构,水土养分容易流失,这种方法不提倡单一使用。

免耕法能保持土壤的自然结构,不需要太多的人力资源,但其缺点在于加快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下降,增加人工施肥的依赖。

覆盖法是通过对地表进行覆盖,代替土壤作物耕作,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水分蒸发。但长期使用会导致植物根系上浮,土壤水分含量下降,极易引起干旱。

生草法是在植物行间种植豆科植物等草种,有保持和改良土壤的理化性,增强土壤的有机物含量,保持土壤的肥力,有利于调节生态平衡,但是会导致豆科等生草类植物和种植作物在养分和水分上的竞争。

以上各种园林植物的土壤耕作方法并不是单一地使用,而是根据植物的特点,结合不同的耕作方法才能达到所要求的土壤特性。

2.土壤改良

植物都需要土壤结构良好的土壤环境,但是遇到团粒结构不佳的沙性土就要惊醒土壤改良。盐碱地是对植物生张最不利的劣质土壤之一,由于土壤中的含盐量高于0.20%,在土壤溶液浓度增大时,就会破坏对植物根系获取营养的能力,使植物出现“生理干旱”。因此,对于条件恶劣的土壤来说,要采取科学方法改良土壤。

对于碱化土壤的改良措施包括:通过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的团粒结构和保水能力;施加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通过覆盖地表以减少地面蒸发,防止盐碱上升。当土壤严重酸化时,可以施加黏土、磷肥和石灰石同时可以结合生草法进行土壤改良。土壤的酸碱度对于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pH值对植物的根部吸收养分和水分影响尤其显著。因此,种植园艺要根据其生理特性调节适当的pH值。

常见园艺植物最适宜的土壤pH值

3.园艺植物的施肥技术

园林植物对所施用的肥料有无毒、无臭、无污染、养分肥较长的特点,并且施肥模式变化大。对于花卉来说,秋季进入花卉顶端停止生长时期,应该施用有机肥料。如果花卉在冬季或者夏季进入休眠期,应该在休眠期内减少或停止施肥。在春季要大量施肥,在苗期、叶片生长期、花前、花后施用追肥。

园艺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包括16种,其中大量元素有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镁;微量元素有铁、硼、锰、锌、铜、钼、氯。园艺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除了碳、氢、氧来自空气和水,氮来自土壤的有机物和空气中淋溶下的含氮化合物,其他元素通常都是从土壤中的矿物获取的。

不同植物对养分的要求不同,要做到合理施肥。例如,、一品红、香石竹、月季等花卉施加氮、钾的含量远远超过杜鹃;而、一品红、香石竹的含钙量比起月季、杜鹃多,在园林植物的苗期要多施氮肥;花芽分化,孕蕾期多施磷肥和钾肥;观茎植物不能缺乏钾元素;观叶植物不能缺乏氮元素;观花植物不能缺乏磷。园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不足,需要及时补充植物营养。施肥量不是越多越好,不同种类的园艺植物和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营养元素是不同的,营养元素之间应该同时存在着拮抗作用或增效作用,要注意各种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使用肥料。要做到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植物营养特点与生长发育的需要及肥料自身的特性,科学施肥,才能使肥料真正起到增产的效果。

常见露天花卉化肥用量(kg/100c)

而对环境较好,利于生态环境的施肥方法可以施用有机肥或者微生物肥,通过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实现为园艺植物供给养分。

4.园艺植物营养诊断

通过对植物的外观分析、土壤分析对植物营养状况进行判断,从而指导施肥,改进土壤管理技术。根据分析土壤主要养分水平后,再根据作物需求水平选择需要补充的营养成分。目前的园艺植物种植中大部分还是通过经验或者外观形态等传统方法惊醒分析,缺乏严谨的科学依据。

二、园艺植物的水分管理

在园艺植物栽培过程中,水分管理主要包括灌溉和排水。这两项工作所耗费的资源也相当大,不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的资源供应仍然不足,而传统的灌溉与排水方式不但耗时长,用工多,资源浪费较多,因此,我们要结合植物的生长方式与生长规律,适时地进行灌溉与排,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才能符合环境友好型的要求。

1.园艺植物的灌溉原则

花卉灌溉时期:花卉灌水与季节及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在春天生长初期生长量较小,耗水量少,每隔一两天浇1次水即可。入夏以后生长进入旺盛期,气温也开始升

高,日照延长,蒸腾旺盛,耗水量较大,需要较多的灌水,宜在每天早上和中午稍后各浇1次水。冬季温度相对降低,植株生长缓慢或进入休眠阶段的花卉应少浇水或停止浇水,若需要浇水,一般视情况三四天浇1次或更长时间浇1次。

花卉浇水还要本着“见干见湿”的原则,即浇时要浇足。盆栽花卉多表土发白时浇水,浇至盆底渗出水为止。另外,花卉品种繁多,种类各异,不同品种对水分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异,浇水还要因品种、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特性而适时、适量浇水。

将花卉按水分需求分类,不同各类间存在着差别。旱生花卉,如仙人掌科和景天科的多浆植物,需水量少,生长旺盛期浇水要在第1次浇水后盆土完全干燥时再浇第2次水,宁干勿湿,冬季要求完全干燥;湿生花卉,如观叶海棠、网纹草、蕨类植物、凤梨科植物、天南星科植物等,一般需水量较大,表土略有干燥就应浇水,宁湿勿干,一年四季都要保持盆土湿润;中生花卉,大多数盆栽花卉都属于这一类,对水分的要求介于以上两者之间,浇水比较勤,表土稍干就开始浇水,见干见湿,冬季温度低于10℃时要减少浇水次数。

2.园林植物栽培的排水技术

园林植物在水分过多,通透性不好的土壤中会影响扬起的供应,使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受到影响,同时也降低了水分、矿物质的吸收,尤其是当根系无氧呼吸时产生的酒精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园林植物栽培也要注重种植园区的排水系统的问题。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排水方式主要有3种,即明沟排水、暗沟排水和井排。明沟排水是目前我国大量应用的传统方法,是在地表面挖沟排水,主要排除地表径流。在较大的种植园区可设主排、干排、支排和毛排渠4级,组成网状排水系统,排水效果较好。但明沟排水工程量大,占地面积大,易塌方堵水,养护维修任务重。暗沟排水,多使用在不易开沟的栽植区,一般通过地下埋藏暗管来排水,形成地下排水系统。暗沟排水不占地,不妨碍生产操作,排盐效果好,养护任务轻,但设备成本高,根系和泥沙易进入管道引起管道堵塞。目前国内应用较少,多应用在城市绿化方面。井排,对于内涝积水地排水效果好,黏土层的积水可通过大井内的压力向土壤深处的沙积层扩散。此外,机械抽水、排水和输水管系统排水方法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排水方式,但由于技术要求较高且不完善,所以应用较少。

结束语:

园林植物栽培的土肥水管理,需要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当地的自然环境与气候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土壤管理来说,尽量遵循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的原则,应该用无公害的手段改善土壤条件。在园林植物栽培的水分管理上,逐步淘汰以往浪费水资源的灌溉方式,实现高效利用水资源灌溉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琳.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及管理分析[J].现代园艺,2012(18)

[2]孙宁宁.天津市盐碱地区的园林绿化措施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3)

合肥植物园范文6

随着城市生态园林概念的提出,而生态园林的一大特点就是生物的多样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地被植物在很多地方将取代单一的草坪。地被植物的合理推广应用不仅能有效解决提高绿化覆盖率,增强生态环境和节约管理成本方面的尖锐矛盾,完善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还可丰富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降低常规养护费用。目前,对于地被植物的研究与应用,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合理利用地被植物,达到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新一轮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园林绿化作为现代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享受自然,体验生态情趣有着巨大功能。在园林开发与管理中,园林绿化植被的养护与管理,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主体,是指除天然植被外,为改善环境而进行栽植的树木花草。

【关键词】:园林绿化栽植类型 技术措施

一园林绿化的植被

1园林树木绿化植被

当前我国园林绿化建设常用的林木种类有灌木与乔木两大类,灌木、乔木又有落叶和常绿之分。园林绿化乔木通常有柳树、松柏、榕树(大叶榕、细叶榕、高山榕、黄葛榕等)、玉兰树(白玉兰、黄玉兰、荷花玉兰等)、桉树(大叶桉、细叶桉、柠檬桉)等。此外还有法桐,槐树,杨树、榆树、木棉等常见树种。绿化用灌木主要包括:槐树类灌木、变叶木、黄心枚、山茶、含笑等。还有很多按园林规划设计需求的各种林木。

2园林绿蓠藤蔓植被

绿蓠藤蔓植被是园林绿化不可缺少的种植类型,既有观赏价值,又是区域间道路旁的隔离带,绿化中常见的绿蓠有平面绿蓠,园型绿蓠和造型绿篱等。特晚植物有紫藤,云霄、爬山虎、葡萄等等景湾植物,绿篱常植树种包括:福建茶、山子甲、黄心梅等具有粗生易长,叶色浓绿,易造型,观赏效果好的植物。

3园林草地绿化植被

园林绿化草地植被,水土保持性能好,绿化效果好适于坡壁大面积绿化。常见草地绿化用的草种有台湾草、三叶草、大叶草、连地针叶草等等。台湾草生长速度快,叶色浓绿,远近观赏效果好,宜种空旷地带种植。大叶草和三叶草以及连地针叶草等各自具有耐旱耐瘠、覆盖性能好、生命力强特点,宜植于坡壁、山地、边角地带。

二园林绿化的养护技术措施

(一)绿化林木的养护管理

1 绿化林木的施肥灌溉管理技术

园林绿化中,乔木树型高大,根系发达,适于大穴客土栽植。在施肥方面,小树结合松土施液肥,大树在冠幅内地面均匀开穴干施,三年以上高大的乔木原则上可不施肥。灌木树型小根系浅,注意视土壤和树势适量适时施肥。绿化林木的灌溉管理,重在幼树养护,要定期定量浇水保湿,保持林木植被的生长水分供应需求。

2园林绿化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绿化林木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根腐病、炭疽病等,常用多菌灵、炭疽病、托布津等药物防治,要注意药物浓度的适用,同时要防旱防涝。林木虫害有天牛、木虱、潜叶蛾、介壳虫、金龟子等。通常采用杀虫剂、介特灵、速扑杀分等药物防治或生物技术防治。

3绿化林木的树型造型养护技术

有些绿化林木,通过造型设计,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是园林绿化的重要形式。乔木要求树干笔直挺拔,成年大树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锯掉不规则树枝。灌木要求整齐成型有序,可修剪成球型、方型、扇型、柱桩、椎桩等树型。并及时清除枯枝落叶,保持树型美观。

(二) 绿化草地的养护管理

1草地初始期管理

园林草地在养护管理上,要注重水肥管理,防旱防涝,防风保湿。一般绿化草地植草后一周内早晚喷水一次,两周以后根据天气季节情况适时喷水保湿。同时在植后一周至三个月内,用1~3%的尿素液结合浇水喷施,以后定期施肥,并要及时清除杂草。

2草地旺盛期管理

园林绿化草地植后2至6年,草被生长旺盛,草地以绿化欣赏为主,管理重在保绿保湿,要注意草地的水分供应,施肥要轻施薄施。注意适时剪草,当草被超过10厘米可进行剪草,利用剪草机,于草株离地2~4厘米处匀速推进,剪幅每次相交3~5厘米为宜。

3草地平衡期管理。

园林草地一般在植后6~10年后,生长速度有所变缓下降,草叶枯死现象逐年增多,在多湿高温季节容易发生根腐病,秋冬季节统一遭受虫害。草地缓长期的肥水管理比旺长期更要加强,可增加进行根外施肥。剪草次数控制在每年7~8次为好,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

4草地退化期管理。

园林草地植后10年以后开始逐年退化,这一时期的养护管理要注意水分适度供给,严禁渍水防止草株烂根枯死,保持正常施肥,同时要加强病虫害的定期检查与防治。草地退化期草株剪后返青缓慢,全年剪草次数控制在6次以内,另外,及时去除杂草,进行全面管理,才能有效延缓草地的退化。

(三) 绿篱藤蔓的养护管理

1绿篱藤蔓的肥水管理养护

园林绿化用绿篱藤蔓植被,肥水条件要求较高,初植绿篱或藤蔓,要严格按照需求保障水分供给,保障苗株的成活率,后期水分管理以保湿为主,注意排水防涝,防止烂根枯死。绿篱或藤蔓植株的施肥原则是施足基肥,以氮肥为主,群施薄施,根外施肥。

2绿篱藤蔓的病虫害防治

藤本植被管理的不同之处,是要立柱搭架,辅助植被攀延生长。很多绿篱植被,常有木虱、潜叶蛾和白粉病为害,茶树类常见介壳虫、白粉病为害等。因采用常规的杀虫剂、速扑杀、杀菌剂、多托布津、多菌灵等药物除治。

3绿篱藤蔓的修剪定型养护

绿篱藤蔓植被,通常都要经常修剪整形,修剪定型是为了抑制植物顶端生长优势,促进侧枝生长,使墙体丰满,加速植被定型,满足绿化欣赏效果。修剪技术是从绿篱生长至30厘米高时开始修剪雏型,剪后清除枝叶,加强肥水管理,待新的枝叶长至4-6厘米时进行下一轮修剪,高温雨天、强风天气不宜修剪。绿篱生长定型后,要将新生枝叶剪除,保持需要型态。

(四) 绿化花卉盆景的管理

1地栽花卉的养护管理

园林绿化地栽花卉常见的有木本、草本两种,在管理上要求土地肥沃疏松,前期肥水供应要充足,开花前为促进花芽分化要控肥控水,开花后补施氮磷钾肥,以便延长花期。草本花卉,多施液肥,要定期修剪,保湿防旱,及时进行病虫防治,并适当进行除草松土管理。

2盆栽花卉的养护管理

盆栽花卉在园林绿化中首先要在花圃进行培育到具有观赏价植或开花前后,装盆摆放到绿化景点中。盆栽花卉,幼苗期要加强肥水病虫管理,做好防旱防渍和防冻管理,根据花木的具体生长习性和需要,适时供水、松土与施肥。对于盆景的养护管理关键是修剪保形,盆景修剪,要注意造型的风格和艺术性。

上一篇缩写牛郎织女

下一篇中秋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