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大范例6篇

合肥工大范文1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由合肥工业大学与安徽省宣城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学校选址在宣城市高教园区,东临薰化路,西邻彩金湖,南至环城大道,北至科技路。校区设计理念是“三山四水,岛翠墨香”和“一轴两环,一水四岛”。宣城市负责征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后无偿交付合肥工业大学,并每年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合肥工业大学负责宣城校区发展定位和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合肥工业大学的主要院系有机械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等。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坐落在宣城市区南部科教创意园区,东临薰化路,西邻彩金湖,南至环城大道,北至科技路。规划办学用地面积为210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分三期建设,建成后可满足1、5万名在校学生学习、生活和教职工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校区设计理念是“三山四水,岛翠墨香”和“一轴两环,一水四岛”。通过依山就势的生态布局,构建一个水转山绕、人杰地灵的现代大学校园。

(来源:文章屋网 )

合肥工大范文2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 男 | 24岁(1987年3月29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1年9个月]

公 司:XX化妆品有限公司

行 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职 位:副总经理/副总裁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企业管理

学 校:合肥工业大学

自我评价

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富有工作激情,具备创新精神,营销知识和实战经验丰富,懂得制定市场策略,能够带领团队完成营销指标。熟悉市场行情,能够实时把握市场发展方向,对于市场具有敏感性,能够确保市场运作的领先和高效。沟通协调能力出色,具有稳定良好的客户关系,在客户拓展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思维敏捷、懂得变通、勤奋刻苦、英文能力出色,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乐意成为团队的组织和领导者。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以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副总裁

工作经验

2010/8—至今:XX化妆品有限公司 [1年9个月]

所属行业: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总裁办 副总经理/副总裁

1、负责企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

2、负责建立和完善公司管理制度,监督协调和指导各部门的工作;

3、负责策划公司整体品牌营销计划,审批各类分项品牌和产品的市场计划,全程把握公司品牌推广和运作;

4、了解、体恤、鼓舞员工,对员工的技术业务进行必要的指导,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关心员工生活,做好思想工作,保证公司凝聚力;

5、参与公司各部门组织的各项招商相关工作,提出相关要求及建议,并监督协调各部门做好配合工作。

---------------------------------------------------------------------

2009 /7—2010 /7:XX互联网有限公司 [ 1年]

所属行业: 互联网/电子商务

营销中心 营销总监

1、负责引导和控制市场销售工作的方向和进度,根据市场及同业情况制订公司新产品销售策略;

2、负责部门组建、市场拓展、管理服务,使品牌稳定发展;

3、负责大型活动策划、年度营销计划策划及执行、渠道建设等;

4、负责组织与管理销售团队,实现企业产品销售目标;

5、协助总经理建立调整公司营销组织,细分市场建立、拓展、调整市场营销网络;

6、负责高端客户的开发与维护。

教育经历

2005/9--2009 /6 合肥工业大学企业管理 本科

证书

2007/6 大学英语六级

2006/12 大学英语四级

合肥工大范文3

学校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1979年,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合肥工业大学”校名;1997年,原合肥工业大学与安徽工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合肥工业大学;1998年,重新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9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建校以来,学校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为已任,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恪守“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光荣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屯溪路校区、六安路校区、翡翠湖校区、宣城校区,占地面积341.739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44.5万册,电子图书79.5万种、139.4万册,中外文现刊2709种,中外文电子期刊约2.6万种。学校设有19个学院、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46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1个国家甲级综合建筑设计研究院、59个教学实验室、24个校内实践创新基地、208个校外实习基地;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59244台(套),总价值5.80亿元,实验室基础设施及生活、体育、文化设施配套齐全。

学校现有教职工3594人,专任教师1744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46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1534人,占87.96%。国家“”入选者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基础课程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5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优秀教师4人、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7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1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4人、青年教师基金4人,在职人员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4人。同时,外聘担任学校教授的两院院士和知名学者120余人。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7个省级重点学科;有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建筑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艺术硕士(MFA)、翻译硕士、资产评估硕士、会计硕士、工程管理硕士9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5个;设有75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814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1790余人。近年来,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工业培训中心、机械工程实验室、新能源利用与电气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现代汽车制造技术试验示范中心获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99项;建筑学、土木工程和英语专业通过国家专业教育评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制药工程8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4个专业获批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个专业获批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成精品课程15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获精品教材5门,57部教材遴选为“十一五”规划教材,65部教材遴选为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4部教材入选第一批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教学名师2人,教学团队5个;承担教改项目11项,获教学成果奖5项;学校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61所首批试点高校之一。学校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3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个专业获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学校还被批准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近年来,学校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学校通过大力实施“研究生培养质量工程”,不断完善培养体系,改革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建校68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5万余人,逐步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始终坚持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注重瞄准国家战略目标和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以突出应用性研究、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加强自主创新为主线,进一步明确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举、以应用性研究为主的科技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倡导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推动了科研特色的形成。近年来,通过连续开展“科技发展年”、“科技创新年”、“科技质量年”、“科技拓展年”、“科技成果年”活动,不断提升学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学校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几十项成果填补了国家空白。近年来,学校科研经费以每年40%的幅度递增,获批国家发明专利数量以每年60%的幅度递增,获国家科技奖5项,省部级一等奖15项。

学校国际交流领域进一步拓展,形式和层次更加丰富,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乔治•梅森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汉诺威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等30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充分利用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师资力量和管理干部的培养力度,与国(境)外高等院校开展了“中美人才培养计划”、“赴德硕士生培养计划”多种形式的学生联合培养、海外研习和赴台交流学习等各类项目。来华留学生稳步快速发展,学校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和自主招生资格,现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就读。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合肥工业大学全体师生员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共同实现工大的再造,共同创造工大更加美好的明天,努力夺取全面建设国际知名、特色鲜明创新型高水平大学的新胜利!

热烈欢迎有志青年报考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说明

一、培养目标

通过在校学习3至6年的时间,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人才。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勤奋学习,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在入学前能够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所报考专业、学科或相近的领域工作6年或6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已取得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或在专业岗位上具有较好业绩并发表了一定数量论文的人员。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4.有与报考学科有关的具有副教授(或相当的专业技术职称)以上职称的专家推荐。

5.考生人事档案所在单位同意报考。

6.除管理学科外,其他各博士点只招收全脱产(非定向)博士。

三、报名、考试时间

报名时间:2013年10月1日至15日;考试时间:2013年 10月26至27日。

四、报名程序

1.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登陆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网:yjszs.hfut.edu.cn,进入“研招管理平台考生入口----博士报名查询系统”填写注册报名信息并在线缴费(报考费标准:公开招考250元/人),否则视为报名无效。

2.考生应在报名截止日期前下载有关报名表格,填写完整,并在2013年10月17日前将加盖单位人事部门(或研究生主管部门)公章的报名表及附件材料寄(送)至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报名材料须有以下内容:

(1)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含专家推荐意见和政治思想审查评语);

(2)硕士学位课程学习成绩单(同等学力考生提供学士学位课程学习成绩单、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成绩单及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复印件);

(3)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硕士毕业证、硕士学位证(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硕士研究生学生证)复印件;

(4)体检表(在县级以上二级甲等医院体检)。

3.考生凭硕士学位或学士学位证书原件(以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者,须交验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进修课程成绩单原件、职称证书原件或的原件;应届硕士研究生持学生证),于2013年10月24、25日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领取准考证。

五、考试科目和方式

1.初试科目:政治理论课(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申请免试)、外国语(不含听力)和两门专业课(详见专业目录)。

2.考试方式:初试统一为笔试。复试是通过面试有关理论课程及专业知识,进一步考察、了解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行笔译专业外语及外语听力测试。同等学力考生还需加试(笔试)两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根据初试和复试成绩,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六、特别说明

1.专业名称前有“”者为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专业。

2.我校科学技术研究院单列计划招生,其录取标准、奖助政策、培养要求、学位授予与合肥工业大学其他院系完全一致。有意报考我校科学技术研究院的考生必须按本招生目录第三部分(科学技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招生部分)所列选考业务课科目报考。

3.学费标准:按照国家政策,从2014年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开始实行收费制度。博士学费标准为10000元/年(以国家和安徽省省物价局核定培养费收费标准为准)。

4.奖助政策: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在学制年限内,在承担一定量助教任务的情况下,享受国家及学校助学金1.82万/年;同时,享受1.8万/年的学业奖学金。

合肥工业大学招生(单位)代码:10359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193号合肥工业大学行政二号楼203室招生办公室 邮 编:230009

电 话:(0551)62901228 传 真:(0551)62904923

E-mail:hgdyzb@hfut.edu.cn 网 址:yjszs.hfut.edu.cn

七、招收博士研究生学院联系电话及联系人

学院代码

学  院  名  称

电    话

传    真

联系人

001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0551—62901508

0551—62901508

陶余祥

002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0551—62919306

0551—62903450

沈媛媛  黄国兴

003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0551—62904548

0551—62901362

翁  洁 

004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0551—62901409

0551—62904435

曹彩萍

005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0551—62901385

0551—62904642

曹  航  王松龄

006

化学工程学院

0551—62901547

0551—62901450

安  洁

007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0551—62901736

0551—62901736

刘雪平  陈  涛

009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0551—62901542

0551—62901524

张  妍

010

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

0551—62919109

0551—62919106

武  敏  鲁迎春

011

管理学院

0551—62904948

0551—62905263

冯南平

013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0551—62901506

0551—62901516

彭化慧  王军辉

018

医学工程学院

0551—62901285

0551—62901285

王奇峰

020

科学技术研究院

0551—62901113

合肥工大范文4

【关键词】 校园;美学元素;环境设计

1 概述

近十年来,为了缓解院校合并和连年扩招所带来的设施短缺问题,全国各地高校普遍兴起了建设开发新校区的风潮。在所有新建校区的规划设计中,设计者都将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作为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因为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新老校区的校园设计对于环境美的营造体现出明显的差异。究竟是新校区的外部环境更美、更易被使用者认可和接受,还是老校区更富于美感,我们可以选取坐落于合肥的合肥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合工大)为例,进行对比和分析。通过对合工大已建成的新老两个校区环境中的美学元素进行归纳和对比,对未来的校园规划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与建议。

选取合工大作为本文讨论对象的原因在于:这所高校始建于建国后不久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老校区的创建由苏联专家负责,其在当时的建设中就已经部分考虑了校园外部环境的美学营造:不仅主体建筑存留有俄式建筑风格的影响,校区的规划布局也反映了当时的设计理念。进入新世纪,合工大在合肥近郊开发建设了新校区,对应建设了大量现代风格的教学建筑。可以说,合肥工业大学新老校区中美学元素的差异,能够体现中国大学新老校区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具备充足的说服力。

2 校园外部环境中美学元素的组成种类讨论

校园的建设者要想营造拥有优美环境的校园环境,就必须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的方方面面来体现美学追求。“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也不是简单停留在从俯瞰视角观察校园的总平面上,而是需要由校园的使用者体会到实实在在的美感、舒适。这些美学元素可以被归纳为如下的几个方面:总体的布局美、建筑的观感美、绿化与植被之美、景观小品之美、开放空间之美以及使用的舒适性、便捷性之美等方面。

3 布局美在新老校园设计中的不同表达

从总体布局上看新老校园的差异性:合工大的新老校区都设有明确的中轴线,主要功能建筑都部署在中轴线或者中轴线两侧,这点无可厚非。但是在实际规划上,老校区的中轴线对于校园各部分功能区域的联系和纽带作用更为明显,各个功能区域与中轴线的距离都非常近,沿着中轴线可以很便捷地通达各个区域。而新校区的中轴线却在这方面被设计者明显弱化:新校区只将公共教学楼布置在中轴线上,中轴线主要用途就是贯穿校园的南门和北门,至于后勤、办公、住宿等其它功能区则都远离中轴线,另有道路相通。此时的中轴线对于联系各功能区域已无实际意义。但从总平面图上看,这条纵贯校园两个入口的轴线的图面效果非常突出。也许这就是设计者的目的吧:强调总平面上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为了保证轴线在图面上明确,刻意将可能弱化中轴线效果的各功能区域远离轴线布置。这种部分弱化中轴线的功能要求,突出图形表达效果的目的,是很多高校新校区规划的共有特点。

4 建筑单体的观感美的不同表达

校园的建筑是实现教育功能的场所,是构成校园实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美好校园的重要美学元素。合工大老校区的建筑,尤其是教学建筑和后勤服务建筑在总体上有着协调和统一,从观感上看:由创立校区时就建设的主教学楼使用红砖砌筑,东侧教学楼在设计上也配合地采用暖色调与其保持一致。整体上看,东教学楼与主教学楼形成主从搭配的格局,虽然主教学楼只有六层,但仍显得从容大气。散落于校园中部的各学院教学楼和办公楼始建于八十年代以后,因此也带有那个年代的特色:外立面采用白瓷砖或水磨石贴面,色彩为冷色调,同时建筑的层数也普遍超过十层,整体上布局较为分散,彼此没有多少呼应和联系。而在新世纪以后新建的如学生食堂等,则在色调上使用赭石色,布局上也考虑到对学生宿舍的便捷联系,这充分反映了几十年来设计思路的变迁与回归。反观新校区的建筑,则受到功能主义思想的影响:教学建筑和办公都整齐划一,建筑形式采用现代主义形式,建筑主要色彩为冷色,屋顶点缀以湖蓝色。从在新校区就读的学生反映,普遍认为这些教学建筑过于整齐划一,虽然满足了使用需求,但却明显缺乏特色,相近楼宇间不靠墙上的数字编号,几乎无法区别。因此从建筑观感这个美学元素来看,显然是老校区的建设在这方面更胜一筹。

5 绿化与景观之美的不同表达

大学在很多年轻学子的心目中的缩影就是肩负着厚重历史的教学楼与历经风雨的参天大树。校园中绿化与景观的美感营造校园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合工大老校区与新校区的美感也有较大差别。虽然工大老校区的校区面积相对新校区较小,但从绿化景观美的营造上,却毫不逊色。从整体上看,工大老校区和新校区都没有刻意地营造大量景观小品或者树木绿化,大部分绿化都是沿路布置或穿插于建筑设施之间。但从在校师生的反映上看,新校区的绿化和景观设计明显偏重形式化,和学生互动较少,而老校区的设计却容易让使用者在期间产生亲近感。根据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的研究,超大尺度的空间、过于宽阔的庭院和道路,会令使用者觉得冷漠无情而不会光顾。[1]究其原因,是因为合工大老校区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积淀,栽植的苗木都已成长为大树。规整的布局与枝繁叶茂、姿态各异的树木形成了完美的融合,有效地避免了呆板的缺陷。从景观小品上看:老校区的景观小品不是在建校时就一步就位地设立的,而是在其后数十年的使用过程中,结合使用者的感受和要求去逐步完善的,这种长期的良性互动当然可以赢得使用者的好评。而新校区的占地面积、绿化率要明显高于老区,其景观小品、绿化植被等,基本都是在校园的建设中一气呵成、一步到位的。这种设计和建设模式的优势在于整体性较强,但由于设计中对于图面美感的追求高于对实际使用者感受的考虑。所以很多时候,新校区生活学习的师生会感觉绿化植被既没有较亲近的尺度,可能对穿行还有阻碍。因此导致学生群体“用脚投票”,抄近道等行为而损坏绿化。

6 使用舒适与便捷之美的表达

在机械和工业产品设计中有一个名词叫“人机功效”,指的是在设计中就考虑到机器使用者的舒适度。同理在校园设计中,也应有这方面的考虑。而使用舒适与使用便捷当然也是校园美学的重要组成元素。由于合工大老校区的规划格局基本定型于上世纪中期,受时代局限而较少考虑校园内师生在使用中的感受,造成的部分不良影响甚至持续到现在:比如因为后勤服务设施只集中设立在少数几处,导致一旦过了营业时段学生就可能无处购买生活用品的尴尬现象;道路设计没有充分考虑校园内机动车广泛使用的可能,导致校内某个十字路口屡屡出现车辆相擦相蹭的轻微交通事故。而新校区的设计在此方面就处理得颇为成功:新校区的服务设施布置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在主要住宿区附近百余米范围内都有销售、餐饮服务部门。校园的广场和支路较多,可为停车、回车提供便利。校园出入口多达五处,虽有浪费土地之嫌,但也完全解决了人行、车行交通的拥堵问题。总体来说,是新校区在舒适便捷之美的营造上更为成功。这也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人文关怀的体现吧。

7 结语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2]。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共同建设美好校园,是校园设计者、授课教师和莘莘学子的殷切期望。校园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是在与使用者的互动中逐渐变化和更新的。通过对比新老两座校园在多种美学元素中的差异和优缺点,我们希望能从其中总结出现实和理想的距离,从而能够为了这座能让我们学习、生活、成长的家园可以更加美好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 盖尔交往与空间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 舒干,马成松,董军.建筑设计美学基础[M].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3.

作者简介

合肥工大范文5

关键词:复合肥 养分含量 发展

最近10年是中国化肥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阶段,也是化肥产业出现重要转折的阶段。化肥总量迅速增长,氮肥自给率超过100%,磷肥自给率超过95%,高浓度氮肥和磷肥的比重都超过50%,而最显著的特征是复合肥的快速发展。2005年我国复合肥产量达到135万吨p2o5,占磷肥总产的8%,占化肥消费总量的27%[1],复合肥配方逐渐多元化,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化肥产品,为科学施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复合肥具有多次加工的特点,而且企业多达上千家[2],市场情况异常复杂,给管理者和经营者决策带来一些影响,尤其是国家统计数据中复合肥的比重越来越大,但其中包含的氮磷钾数量却不清楚,导致国家实际氮磷钾的消费量比较模糊。本文利用工业统计数据[2]和国家农业统计数据[1]进行对比分析,期望揭开中国农业统计数据中复合肥的养分配比构成。

1.复合肥的发展

从定义上来说,复合肥包括很多种类。按照生产工艺可以分为配成型复合肥和混配型复合肥,配成型复合肥包括磷酸一铵(map)、磷酸二铵(dap)、硝酸磷肥(np)、硝酸钾(kn)、磷酸二氢钾(kp)、三元复合肥(npk)几种,其中三元复合肥主要指用磷酸、合成氨和钾等基础原料直接加工而成的复合肥。我国化成型复合肥从80年代已经开始发展,但真正形成规模是在90年代后期。而其中np、kp二元型复合肥由于养分配比不够合理,所以至今发展缓慢,而map、dap、npk发展较快。混配型复合肥是指用成品化肥进行造粒或者直接掺混而成的肥料,例如可以将尿素、磷酸一铵等产品破碎再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造粒(也称二次加工),另一类是将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等基础原料直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肥料(也称bb肥)。按照用途,复合肥又可以划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两大类,通用型一般养分配比一致,例如常见的氮磷钾比例为15-15-15,16-16-16,而近些年业出现了17-17-17等浓度更高的产品。专用型一般按照某种作物的特殊需求,将氮磷钾比例略作调整而成,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高氮型、高钾型、高磷型等种类。按照原料中养分形态可以将复合肥划分为尿基复合肥、硝基复合肥、硫基复合肥、氯基复合肥等几类。二元型复合肥养分配比比较简单,其中dap为18-46-0为主,map平均为11-44-0(因为中国磷酸一铵主要以料浆法为主,磷酸未经萃取所以p2o5含量一般难以达到国际标准51),np为27-11-0,kno3为14-0-39。而三元复合肥由于品种较多,所以养分配比相对复杂,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统计数据中复合肥养分含量的拆分

长期以来国家统计部门给出的化肥消费量包含四类肥料,即氮、磷、钾、复合肥(图1)。复合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肥料种类。2005年复合肥消费量达到1303.2万吨,占化肥消费总量的27%,但其中的氮磷钾含量却不清楚。对于国家统计数据中复合肥中氮磷钾比例有不同的看法,曾经认为30:60:10是比较科学的拆分方法[3],也有人为是30.5:66:3.5[4],以上分法的思路是认为复合肥中包含了三元复合肥和二元复合肥,而磷肥中只包括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但如果对比化肥工业生产数据和农业消费数据,可以发现2005年农业统计数据中磷肥消费量为743.8万吨p2o5,而当年我国磷肥中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的生产量是447万吨p2o5,过磷酸钙年出口量仅5万吨,则磷肥消费量比生产量高出290多万吨,当年磷酸二铵的生产量为233万吨p2o5,净进口47万吨p2o5,表观消费量为280万吨,与生产和消费数据的差值正好吻合。因此我们认为农业统计数据中的磷肥消费不仅包括了低浓度的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也包括了磷酸二铵这种使用时间比较长的磷肥。排除复合肥中含有磷酸二铵的假设,则可以认为统计消费数据中的复合肥中主体是三元复合肥。

对三元复合肥中氮磷钾三元素养分含量的分析需要从我国复合肥使用历史说起。我国三元复合肥使用历史较长,曾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大量从俄罗斯等欧洲国家进口阿康、海德鲁、狮马等三元复合肥,这些品牌的复合肥大多是固定配方的15-15-15,或者16-16-16,也就是通用型复合肥。受进口复合肥配方的影响,我国80年展复合肥工业时主要引进了欧洲通用型配方生产工艺,经改进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红日型”复合肥工艺。这种工艺只能生产通用型配方的复合肥,配方很难改进,但在当时通用型复合肥流行的年代,红日型工艺发展很快,根据2005年调研数据估计产能达到800万吨以上,加上进口,则通用型复合肥占全国三元素复合肥消费量的53%。但随着作物种植结构的转变,尤其是蔬菜和果树的大面积发展,农户思维方式和种植技术发生了转变,复合肥配方多元化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德国巴斯夫公司率先引进了高氮和高钾型复合肥,受到了广泛好评,我国中-阿化肥公司也立即开发了多种专用配方的复合肥。随着二次加工技术的发展,各种专用肥如雨后春笋般纷纷上市,复合肥的配方逐渐多元化。从各复合肥企业上报数据分析得知,专用型配方的三元复合肥已经占三元复合肥总消费量的47%左右,其中高磷型占34%,高氮和高钾型各占6%。

分析工业统计数据中三元复合肥的专用型配方可以发现,大部分产品改变的是氮和钾的养分配比,磷素配比调整不大。根据各个配方的产量加权平均可以发现我国三元复合肥平均养分配比为14.1-15.7-14.5,仍然接近15-15-15。这就说明对统计数据中复合肥进行拆分时仍需要按照等养分处理,即统计数据中复合肥中氮磷钾拆分应该按照各占1/3,处理后的数据见表1。对统计数据中复合肥进行拆分后,再与氮磷钾单质肥料用量相加,得到我国氮磷钾消费的实际数据,例如2005年原有统计数据中氮磷钾的消费量分别为2229.3万吨、743.8万吨、489.5万吨,而将复合肥一项拆分后我国氮磷钾的消费量分别为2663.7万吨、1178.2万吨和923.9万吨。复合肥中氮磷钾养分的合理拆分对正确评价磷钾肥用量有非常大的意义。根据拆分后的数据可以看出过去五年化肥用量平均增长仅102.4万吨,其中单质氮、磷、钾肥仅增长34、28、39万吨/年(表1),钾肥增长量要高于氮肥和磷肥。到2005年我国每亩播种面积(农作物与园地相加约25亿亩)n、p2o5和k2o用量已经达到10.7公斤、4.7公斤和3.7公斤,对于多数作物这一投入量已经达到中等水平,而在部分高肥力土壤上,这样的投入水平已经偏高,而目前国内仍有部分人认为我国化肥投入不足。因此,说明大量磷钾养分通过复合肥进入农田,但是并没有被充分认识,随着复合肥用量增加,要提高复合肥中的养分管理工作。

3.结论

中国复合肥消费已经占化肥消费总量的27%,在需求的带动下,复合肥生产发展异常迅速。三元复合肥中15-15-15型仍是主流,其市场占有率达到53%,而专用型复合肥约47%,其中以高磷型为主。综合计算中国复合肥中氮磷钾养分配比仍然接近于15-15-15。按照这一养分配比划分中国统计数据中复合肥的消费量发现,2005年中国氮磷钾消费量约2663.7万吨、1178.2万吨和923.9万吨,磷钾肥用量已经较多,过去五年化肥用量平均增长仅102.4万吨,其中氮、磷、钾肥增长34、28、39万吨/年,钾肥增长量要高于氮肥和磷肥。要重视复合肥中的养分管理,尤其是磷钾养分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中国硫酸工业协会.硫酸磷复肥技术经济信息2005年年报.

合肥工大范文6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整顿肥料市场、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中心任务,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制度到位、措施到位。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和属地管理原则,从扶优打假、整顿秩序防假、建立信用治本三个方面入手,把好市场准入、市场流通、农民购买使用三个关口,规范肥料市场秩序,稳步推进诚信经营,同时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肥料行为,切实有效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今年我市肥料监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肥料质量案件查处率达到100%,查处正确率达到100%,案件执行率达到100%,肥料监管长效机制基本形成,肥料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肥料生产和经营进一步规范,肥料质量显著提高;农民群众质量意识、识假辨假能力和维权意识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和队伍切实得到加强,执法条件和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肥料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重点和任务

2012年重点整治复混肥、配方肥、精制有机肥、微生物肥料、叶面肥等产品。要坚持突出重点和整体推进相结合、集中整治和日常执法监督相结合,要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肥料监管责任制。通过市场监督查处,净化、规范肥料市场,打击假冒伪劣肥料产品,遏制假冒伪劣肥料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对查处的大案、要案进行曝光,同时对于质量优、服务好的企业和产品进行扶植和宣传,达到打假扶优的目的。

1、加大肥料生产企业检查力度。各县(市、区)要对辖区内的肥料生产企业开展一次全面清查,特别要把近年来群众举报投诉多的肥料生产企业列为重点监管对象,采取妥善措施彻底整治非法制售假劣肥料窝点。

2、加大肥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针对重点肥料品种,按照《市2012年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目标考核办法》要求,合理地制定肥料产品质量抽检计划,扩大监督抽查范围,提高监督抽查覆盖率,提高监督抽查的针对性、实效性,并及时对违法生产、经营不合格肥料产品的进行立案,确保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查处。

3、加大肥料产品的包装标识的检查力度。各县(市、区)要根据农时季节重点查处复混肥、配方肥、精制有机肥、微生物肥料、叶面肥等产品的未经登记、一证多用、假冒伪造登记证、产品包装、标识不符合规定等违法行为。

三、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要加强领导、统一组织、制定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综合执法机构负责肥料市场检查、肥料案件处罚工作。加大与相关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与配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源头上清除假冒伪劣肥料,彻底净化肥料市场。

2、加强宣传,营造舆论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黑板报、标语、传单等以各种形式大力宣传肥料打假,市场整治行动的重大意义,普及肥料法律知识,提高肥料企业守法经营意识和肥料使用者识假辩假能力。及时曝光假劣肥料案件,努力营造肥料打假打劣,市场整治行动的良好氛围。

3、加大企业查处力度,净化肥料市场。要集中时间,配备力量,对肥料生产、肥料销售相对集中的批发市场和集散地,进行重点和突击检查,彻底捣毁生产销售假冒伪劣肥料的黑窝点,坚决取缔非法销售的经营单位和摊点,杜绝生产、销售环节中的违法行为。要查处大案要案,举一反三,排查隐患,堵塞漏洞,形成一种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震慑不法分子。

4、加强行业自律,推动经营者诚信建设。各县(市、区)农业综合执法部门在加大肥料市场监管力度的同时,要建立诚信企业评价管理机制,树立企业诚信经营意识,对失信和具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和经营者给予警示或限期整改,并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对多次违法违规、信用差的企业要向社会公布,依法取消其生产经营资格。同时要积极推介一批质量、信誉可靠的企业和产品名单,发挥样板带动作用,引导企业自律。

五、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

1、2月份部署2012年肥料市场监管工作;

2、3—5月份组织开展春季肥料市场专项整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