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和尚一起上范例6篇

四个和尚一起上范文1

本文摘自《洪门真史》作者:秦宝琦 出版:福建人民出版社 我们从红门秘籍,官书及实地考察三个方面的资料,论证天地会的创始人为福建云霄高溪僧人万提喜即洪二和尚郑开。 洪门秘籍中的记载 洪门秘籍中有关天地会缘起问题有一个少林寺僧征西鲁的传说。这个传说表面上荒诞不经,大意是:康熙年间西鲁番入侵中原,清廷文臣武将俱无退敌之策,于是榜文,征集全国英雄好汉往征西鲁。榜文传至福建,少林寺僧128人连夜赶赴京城,奏请愿征西鲁。他们在神将“六丁六甲”的帮助下,一举打败西鲁,凯旋京城。康熙欲给以封赏:众僧谢绝,仍归少林寺清修。 甲寅年,有人诬陷众僧于征西鲁时通敌叛国,康熙不审真伪,便派兵以焚香为名,前往少林寺,将寺庙焚毁。僧众大多惨死,仅余18人被神将所救。 在逃亡的途中,又有13人被清兵所杀,劫余5僧逃至广东惠州,遇万云龙及幼主朱洪竹、军师陈近南,于七月二十五日丑时一同结拜,以万云龙为大哥,是为天地会之缘起。于是,洪门天地会便尊万云龙为始祖。 那么,万云龙究竟为何人呢? 从洪门秘籍中可知,万云龙仅系法号或道号而非本名。其本名在洪门秘籍的不同抄本中,尚有不同的写法。在萧一山辑录的《近代秘密社会史料》的《西鲁序》中,说“在家他称一号达宗,出家法名和满”。在罗尔纲先生辑录的《天地会文献录》中,《贵县修志局发现的天地会文件》称万云龙“号慈光,字达宗公”。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姚大羔等所立《会薄》中,称万云龙为“师尊万提起,法号曰云龙”。在广西田林县发现的洪门秘籍杨氏抄本中,则称万云龙“姓万名提喜”,“道号云龙”。 在上述四种洪门秘籍抄本中,哪一种写法更可信呢?按照历史研究的一般原则,当以较早的抄本为可信。在上述四种抄本中,《近代秘密社会史料》中的洪门秘籍抄本,据萧一山称,系“晚清粤人手抄”。《天地会文献录》中的《贵县修志局发现的天地会文件》,据罗尔纲先生考证,系咸丰初年陈开率部占领贵县时所流传。而档案中的姚大羔抄本,系清吏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所查获,其流传时间当早于嘉庆十六年。洪门秘籍杨氏抄本,系道光八年(1828年)所抄录。

据此,笔者认为上述四种洪门秘籍抄本中有关万云龙本名的写法,当以姚大羔本与杨氏抄本为可信。姚大羔本万云龙本名写作“万提起”,笔者曾推测“万提起”疑系“万提喜”之误。1985年广西田林县杨氏抄本发现后,证实了笔者的推测,万云龙本名果然是万提喜。 官书、档案中的记载 官书、档案中涉及天地会的内容,档案主要有《宫中档》(即《朱批奏折》)和《军机处录副奏折》(即前者之副本),及《外纪簿》等档案文种;官书主要有《清高宗实录》,《钦定平定台湾纪略》等。这些史料中有关天地会起源的记载,主要是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林爽文起义爆发后,清廷发现了天地会之存在,在各省(福建、两广、云贵、四川)地方官员迫查其“根源”过程中所形成。官书是依据档案原件编成,仅略有删节、修改,内容大体上一致。 乾隆五十二年正月,林爽文起义军副元帅杨咏即杨振国供:“听得严烟说及起会的根源,是广东有个姓洪的和尚,叫洪二房,同一个姓朱的人起的。洪二房和尚居住后溪凤花亭,不知是何府何县地方。那姓朱的才十五六岁,不知叫什么名字,也不知住在哪里。”杨振国所供内容,不免有以讹传讹的成分,尚不准确。 不久,杨振国提到的严烟被捕,供称:“这天地会闻说是朱姓、李姓起的,传自川内,年份已远。有马九龙纠集和尚四十八人,演就驱遣阴兵法术,分投传教。后来,四十八人死亡不全,只有十三人四处起会。那在广东起会的是万和尚,俗名涂喜。如今在哪里,实不知道。”以上是《钦定平定台湾纪略》中的记载。在档案中也保存严烟一件供词,是严烟被押解到北京后,在刑部所供:“此教起自何年,我实不能知道。但听陈彪说,此教年代久远,从前有个朱姓、李姓同起的。朱姓叫朱鼎元,李姓实不知名字。后来有个马九龙,纠集和尚多人,演就驱遣阴兵法术,分投传教。近年又有个万和尚,俗名涂喜,都是传教的人。陈彪曾教我两句口语:‘三姓结万李桃红,九龙生天李朱洪。’就是天地会的根由。 上述被捕会首的供词,虽然为清政府追查天地会根由提供了重要线索,但尚难以据此确定天地会为何人所创立。乾隆五十三年,提喜弟子陈王被捕,使清政府在追查天地会根源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据《清高宗实录》记载:“图萨布奏,拿获天地会匪犯陈巫。讯供究出传会之僧人提喜,籍隶福建漳浦县,住在高溪乡观音亭。”清吏根据陈工供词,到漳浦县高溪观音亭去捉拿提喜。此时提喜早已故去,只捕到其子僧人行义。据魁伦奏:“据漳浦县报称,于该县高溪地方拿获僧人行义,供伊师父提喜即系父亲,因乳名洪,排行第二,故多称为洪二和尚,已于四十四年身故。’,

然而,根据这些史料,仍然难以确定天地会究竟由何人所创立。其一,《严烟供词》中称天地会传自四川,是朱、李二姓创立的,万和尚涂喜只是在广东起会之人。那么,朱、李二姓与万和尚涂喜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其二,万和尚涂喜与行义之父提喜是否为同一个人?其三,严烟所说天地会的根源是“三姓结万李桃红,九龙生天李朱洪”,应如何解释? 1986年,笔者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外纪簿》中,找到了闽浙总督伍拉纳与福建巡抚徐嗣曾审拟提喜之子行义、嫡传弟子陈彪的奏折,终于使上述疑问得到了解答。 伍拉纳奏折中明确写道:“查天地会节经查明起于提喜,该犯俗名郑开,僧名提喜,又名涂喜,又号洪二和尚。”又说:“万和尚即洪二和尚”。这就解决了万和尚涂喜便是洪二和尚提喜的问题,他便是洪门秘籍中提到的万提喜万云龙。 伍拉纳还写道:陈彪“传与严烟诗句,供称得自提喜口传,实只晓得结万是指结交万和尚即洪二和尚,因漳浦土话‘万’‘洪’同音的缘故。朱、李、桃实只见过李少敏一人,其朱鼎元、桃元及马九龙和尚,提喜传法时只说他们都是远省有法术的人”。这段话告诉我们,《严烟供词》中提到的李、朱、洪等人,都是曾经与提喜一同结拜过的人。这样,我们就可以破译“三姓结万李桃红,九龙生天李朱洪”这一暗示天地会“根由”的诗句了。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陈彪、行义所供漳浦土话“洪”、“万”同音一说,据笔者到该地考察时了解到,该处方言“洪”、“万”仅稍属相近,并非同音。我认为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根由诗”内容的理解。结合《严烟供词》可知,诗句的前半句中“李桃红”是指万提喜与马九龙、朱鼎元结拜弟兄是在李、桃红的季节,后半句则指马九龙生天(升天)即去世后,天地会曾以洪二和尚、李少敏与朱鼎元为首。 这样,当我们把官书、档案结合起来研究时,便可进一步确认天地会是福建漳浦高溪(今属云霄)僧人提喜即洪二和尚郑开所倡立。

四个和尚一起上范文2

书,残破不全,灰黄破败,页码之间上气不接下气,南尚乾就夹在这些零零散散的纸页间。起初,我是带着几分醉意读这本残书的,孤独、寂寞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吹来,毫无来由地吹散了我繁扰的心绪。在这个冰冷的冬夜,注定,我要结识文人南尚乾。他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我,在那个装满泪水和绝望的夜晚,我百思不得其解。

时光倒流到风雨飘摇的唐末,南尚乾正独自支撑着孤立无援的湖海县。在他的心目中,已把自己认作了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梦想着挽狂澜于既倒。此时,起义大军风卷残云,势如破竹;唐朝的军队惶惶不可终日,节节败退。也许,唐朝气数已尽,曾经的恢宏和气度将一去不返。坐着靠椅上的南尚乾长长叹口气,在他的身后“正大光明”的牌匾忽然显得黯淡、寒碜。

他时时想起祖父跃马扬鞭、征战疆场的勃勃英姿,想起作为谏议大夫的父亲在朝堂上据理力争、义正辞严的刚正风度,想起自己过关斩将、一路拼杀终中状元的艰辛和磨难……此时的南尚乾,豪气四溢,心潮澎湃。

一腔热血,满腹经纶,最终还是壮志难酬。一个小小的湖海县令难道能只手恢复大唐的天下?其又奈局势何!眉头紧锁的南尚乾站起身,在空旷的县衙大堂里来回踱步,悲愤与幽怨重重撞击着他那颗躁动不安的心灵……

其实,湖海小县自从他走马上任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南尚乾的思想意识已远远超出了他那个时代,他鄙弃投机钻营,厌恶碌碌无为,他不愿做一个只会断案的清官。他的目标定位在让自己成为一个治国安邦、经营天下的理财性官员。上任伊始,他革除旧弊,破除恶习,鼓励农耕,发展科技,教化民众。三年下来,湖海县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民风纯朴,称为政理。

然而,似乎所有的朝代都有一个通病,那些庸碌无为无所事事的政治流氓眼红南尚乾的政绩,于是想尽一切办法向他大泼脏水。恶毒的咒骂和指责如潮水般涌来,南尚乾遭遇到有生以来最为残酷的打击。皇帝的案头摆满了各地转呈而来的奏章,好在,唐末的这个皇帝正自身难保,他已无暇顾及远在湖海小县的那位文人县令南尚乾。

大兵压境,湖海县四面受敌,南尚乾组织军民日夜奋战。他运筹帷幄,亲自登城督战,七七四十九天,其城仍固若金汤。但终究粮尽水绝,处在包围圈内的这座孤城已岌岌可危。无奈之下的南尚乾采用迂回战术,一边加固城池,一面派使者与对方谈判。在这个节骨眼上,懦弱的县尉私自打开城门,义军一拥而入,南尚乾仓猝被执,湖海县终落敌手。

我对南尚乾的认识从这个时候才开始了改变。此时的南尚乾已成宋军的阶下囚,他的出路似乎也只有两条:一是誓死不屈,慷慨就义,做唐末的最后一个伟大的捍卫者;一是屈膝投降,奴颜卑膝,做宋朝的一个不折不扣的奴才。但我真的想错了,南尚乾走的是第三条让我们始料不及的道路。

充满智慧的南尚乾说服了看守他的官兵,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从湖海县深一脚浅一脚地逃窜而出。他走的方向既不是唐朝的天下,也不是宋军的阵营,更不是远在山东的老家,他在千里之外找到了一处深山。三个月后,在天崖山幽谷中,一座破烂的草房匆匆搭建而起,里面趺坐着一位已经剃度了的僧人,不用猜,他就是南尚乾。

我在洛阳的那个冬夜,辗转反侧,不断思考着南尚乾这种做法背后的价值和意义。作为一个文人,他在捍卫着大唐,那个已经荡然无存的朝代毕竟是他心中的神圣所在。但他丝毫没有办法去阻止唐朝这座千疮百孔的大厦行将崩塌。投降义军,落个一官半职,苟延残喘于乱世,他又断然不能去做。那么,隐逸自然也就成了他最为明智的选择。其实,南尚乾的这种做法与其说是对精神的执着追求,不如说他顺遂了中国传统里最核心的一种文化。

那个烈火烹油般的唐朝,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如黯淡无光的夕阳缓缓地落入荒烟蔓草间;宋朝,像一抹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匆匆忙忙登上政治和历史的舞台。人世间的一切都变了模样,唐朝的四通八达的道路上走着宋朝的臣民,这大概就是历史的轮回。时光流走了春花秋月,迎来了夏雨冬雪,那座孤寂临水的小茅屋伴着缕缕炊烟也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四个和尚一起上范文3

四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能很短,一届奥运会的跨度,一切恍如昨日。

《今日消费》总编辑肖振华说,《今日消费》这四年,特别像一位姑娘的大学求学路。欣慰的是,她拿到了大学毕业证。

雅一点的话说,是邻家有女初长成。

四年,她得到了什么

创刊四年,学习四年,探索四年,《今日消费》付出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

打造了一个品牌。《今日消费》创刊伊始,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媒体结构中,有党报,有都市报,有期刊,有网站,唯独作为报纸结构重要一支的周报缺乏,面向都市特定读者群的生活服务类周报更是没有。

《今日消费》的创刊,特别是她的发展,不仅弥补了市场的不足,而且后来居上,大步走在了全国二线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前列,成为全国时尚媒体一个不可小觑的品牌。

全国最大的购物网站淘宝网,在全国各地寻求特定的媒体合作伙伴,《今日消费》成为他们河南地区的首选。

毫无疑问,《今日消费》已经成为河南报刊的一张名片。

赢得了良好的效益。作为市场化报刊,必然要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今日消费》在全国周报中的影响,她的社会影响力、社会效益不言而喻。仅就经济效益而言,《今日消费》的发展也可圈可点。创刊四年,广告收入平均年递增50%。2006年,创刊不足三年,即实现了盈利。2007年,广告收入和利润大幅度增长,成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用较少的投入、较短的时间,打开了一个利润通道,印证了《今日消费》创刊之初“小投入大策划打造小众精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这样一种发展模式的正确。

开拓了一片市场。品牌也好,效益也罢,应当说,这都是结果,往前追溯,其根本是《今日消费》赢得了读者,赢得了市场,包括发行市场,包括广告市场。

《今日消费》创刊之初,郑州市场已经活跃着几份公开发行的周报,尽管办报的重点各有侧重,但几乎都是走市场化道路,都是要到发行市场去打拼。

在郑州,人们鲜有买报阅读的习惯,尤其是白领阶层。所以有业内人士说郑州的报刊零售市场极不成熟。

《今日消费》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打破了这种僵局,某种程度上改变了郑州人的阅读习惯。

四年,有那么多人期期不落地购买;每到星期五,报纸若晚上市一两个小时,编辑部就会接到无数的咨询电话,这些读者,对《今日消费》已经有了深深的依赖。这种依赖,足以改变很多人的习惯。

广告市场也是这样。慧聪数据对郑州广告市场的检测表明,郑州广告市场的规模在逐年增大,周报占有的市场份额在增加,增幅超过了广告规模的增幅。

《今日消费》的优势广告,恰恰是原来不被人看好的边缘广告,像美容、像整形。正是《今日消费》孜孜不倦的开拓,“美丽经济”广告也提上了各都市报的“议事日程”。

这,就是《今日消费》对广告市场的贡献。

四年,她做了什么

四年,《今日消费》为她生存的城市,为这座城市里生活的人们,究竟做了些什么呢?

强化了一个概念:时尚。应当说,郑州是座时尚度不高的城市,到现在,横向比较的话,郑州仍算不上是一座时尚城市。

若纵向比较,今天的郑州和四年前相比,时尚度还是有了大大的提升。

从表象看,人们的衣着、生活习惯,正在向时尚靠近,比如聚会喝红酒、餐饮讲营养。抱抱团、快闪、8分钟约会、相亲大会,前沿城市有的,郑州也有;前沿城市前一天有的,郑州第二天就会有,即使跟风,也比过去跟得紧了。

深层次看,政府提出了夜经济,不少大的商业机构在打时尚牌。理性看,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促销,而是一种观念的转变。

这样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城市文化进步的结果,但也不可否认,作为时尚媒体的《今日消费》,为这座城市时尚度的提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没有人否认,《今日消费》总是和这座城市最新潮的生活方式在一起。

2004年8月,她组织和报道了发生在这座城市的“暴走族”和“闪客”。

2006年12月,她最先报道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抱抱团”。

这仅仅是她所做的200多个话题的一部分。

正是她反复的灌输,才使“时尚”一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地流行起来。

《今日消费》所做的,还不仅仅是把国内的时尚引进,把我们身边的时尚传播,而是亲自去做。

从2006年开始,她每年都花费巨资,打造一场经典的春夏流行会,邀请谢娜、岳梅、肖青等国内知名艺人担纲,把未来现实化,把舞台生活化,让时尚之风一遍又一遍地吹拂这座城市。

推动了一项产业:美丽经济。在郑州,《今日消费》最早引入“美丽经济”概念,推动了郑州美丽经济的发展,郑州的美丽经济也反过来回哺成就了《今日消费》。

《今日消费》不余遗力地推广,使不少美丽经济产业从小到大。

比如生活美容。《今日消费》对这个行业的关注,不仅促使了这个行业的发展,而且促成了这个行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2005年以前,郑州走出去的本土美容机构几乎为零,而目前,已有多家美容机构走向了他省他市。

《今日消费》对美丽经济产业的推动,不仅仅停留在平面。

2006年,她整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媒体资源,倡议并组织发起了美丽经济产业联盟,现在已拥有会员近千家。

在省会郑州,“美丽经济”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美丽经济也成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打造了一支队伍:时尚记者。一家在全国很有影响的都市类周报有一句很有名的广告语:“看见我们的时候在纸上,看不见我们的时候在路上!”

《今日消费》的老总说自己的记者是“看见的时候在纸上,看不见的时候在追逐时尚的路上!”

《今日消费》的记者逛商场,不是去购物,而是去寻找时尚商品,捕捉时尚信息,培养时尚眼光。

《今日消费》的编采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6岁,他们大都是初出校门,有着硕士、学士的头衔,有着智慧的头脑,秀气的外表,却没有丰厚的积蓄,没有高额的收入,没有靓丽的香车、宽敞的住房。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涉足高端领域,感悟和传播时尚。时尚不是一件漂亮的外套,时尚不是一时的奢华,时尚是一种观念,时尚是一种行为,时尚是一种眼光。《今日消费》的记者,恰恰具备了这样的观念和眼光。

《今日消费》老总说,培养和造就这样一支队伍,比这份报纸更可贵。

四年,她在追寻什么

作为《今日消费》的主管主办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领导对这份周报的书面评价是:突出“时尚、高端、新锐、实用”特色,走在了二线城市同类周报的前列。

《今日消费》以“女性、消费”为内容定位,以都市白领女性为读者对象,以“时尚、实用”为报纸特色,错位办报,差异经营,小众精品,小切口打开了大市场。

《今日消费》总编辑肖振华说,《今日消费》目前所走的女性路线、时尚路线、精品路线,事实上是从错误和挫折当中得来的,换句话说,也交了不菲的学费。

创刊之初,房产、汽车、卖场,健康、旅游、教育,文化、娱乐、收藏,生活中有的,生活中所涉及的,她都想网罗到48个版面中来。

所幸的是,《今日消费》的大众化路线只走了四个月,感觉不妙,赶紧转向,从2004年8月份起,改走女性消费、时尚实用的小众精品路线。

应当说,这是《今日消费》四年发展当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恰恰是这次转折,为《今日消费》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转变容易,但在如何突出高端、时尚上,却成了她永无止境的探寻。探寻的焦点,是对锁定的小众读者群,进行更加缜密的细分,直白地说,是报纸内容,到底供给哪一部分读者看。

报纸的内容,更多的应当是关照哪一部分人群?

《今日消费》的选择是,关照白领女性的中低层。理由是,郑州已经拥有这样一个群体,而这样一个群体,处于最高端与最大众之间,关照了她们,也就带动了两头。

为此,《今日消费》确立了眼光比生活高一点、领先时尚半步的编采理念。

学习时尚,学习做时尚,是《今日消费》编采人员乃至所有工作人员,至今尚未结业的必修课。

《今日消费》有一句宣传语,叫“以一份报纸,改变一座城市的品位”。

这与她的时尚路线相吻合。

她期望,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能够更时尚一点,更高雅一点。

《今日消费》走时尚路线,更注重品质,注重从生活观念、生活方式、消费行为上去引导。传播先进消费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引领前卫消费行为。

未来,她还将做什么

就像一个人在不同时段有着不同的愿望一样,已经日渐成熟的《今日消费》,也有着自己许许多多的期盼和愿望。

期盼一:报纸更高端更时尚。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在发展,这座城市里的白领人群在增多。如何能更好地满足这部分人群的阅读欲望,应当说是《今日消费》长久的期待。

为此,她酝酿着对报纸进行改版,强化高端内容,增加阅读板块,使报纸更厚重、更好看、更实用。

为此,她酝酿着对报纸的包装进行改进,在现有新闻纸全彩印刷的基础上,增加轻涂纸;对报纸的版式进行重新设计,使包装和形式更具冲击力,更有震撼力,更能体现新锐媒体的风采。

期盼二:活动更新颖更前卫。北京的《精品购物指南》、上海的《申江服务导报》,每年都要组织大量有时尚人士参加的时尚活动,像高尔夫球赛、像白领约会等。《今日消费》也期望能以自己媒体的影响力,为郑州的白领人士量身定做一系列的活动。

《今日消费》白领俱乐部目前已有上万名会员,涵盖了这座城市的精英特别是女性精英,具备了策划新颖活动的平台和条件。

期盼三:城市更新锐更激情。郑州,是《今日消费》生存的平台和土壤。因为有了这座城市,才有了《今日消费》。因为有了《今日消费》,这座城市变得愈加新锐和时尚。

城市在先,《今日消费》在后。以一份报纸,改变一座城市的品位,是《今日消费》的愿景。

她知道,仅仅以一份周报,推动一座城市生活观念和消费方式发生质的变化,还远远达不到。她所能做的,仅仅是催化、加热、推动。

所以,她期望这座城市更新锐一些,更富有激情一些。

四个和尚一起上范文4

一、苏轼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政治力量大对峙的时代,是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北宋的统治者推行“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出现了大批文人志士,无论在文章、诗词还是绘画、书法上,北宋在中国文化史上都是十分辉煌的一段时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在众多文化领域卓有建树,论散文,苏轼被誉为“唐宋家”;论诗词,苏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是宋代杰出的诗人,又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共同引领豪放派词风;论书法,苏轼同黄庭坚、米芾、蔡襄被后世赞誉为“北宋四大家”,并居于榜首。苏轼年少时书法师承王羲之、王献之作品,后借鉴唐代褚遂良、徐浩墨本,落笔纯净清新,风格从容幽雅,再现晋唐风规。中年时,转师唐代颜真卿、五代杨凝式,笔力更加苍劲,逸气横霄。在尽摹先人书法后,苏轼另辟蹊径,成为“尚意”书风的引导者和实践者,引领了宋代书法的审美和发展,成为宋人“尚意”书风的旗手,黄庭坚曾评价苏轼:“本朝善书者,自当推第一”。

二、苏轼书法中的“尚意”精神

(一)“意”之所指

宋代书法的“尚意”是对唐代“尚法”创作理念的革新,对于前朝书法的“尚法”精神,苏轼的态度是并不否定,而是求变创新,不死守法度,而苏轼所倡导的创新也是将古法烂熟于心后的自创一格,“意”不拘于形。

由此可见,苏轼所倡导书法精神的“尚意”,其中的“意”是指文人的主观意识,实质是书法家的意趣和审美追求,将所闻、所见、所感融于作品之中。苏轼认为,一幅书法作品,最重要的不是汉字的规格,而是汉字形态所表现出的书法家的精神面貌和状态。正如苏轼在《论书》中所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

(二)苏轼书法作品中“尚意”精神的体现

苏轼坚信笔法无需固定的模式,只应以书写便利为原则。就苏轼笔法的研究来看,苏轼用笔“不合古法”,与前朝古人用笔的固定模式不同,而是讲究以人为本,从书法写作的需求出发。苏轼执笔随意,单钩斜执,而没有采取当时整个社会通行的双钩执笔,一切以长时间、持续的写作需求为要,使得写作时轻松、省力,适合大量写作,文人也不会感到疲惫,更不会影响文章、诗词的创作,中断创作过程,能充分体现在笔法上苏轼对于“尚意”精神的追求。苏轼不是循规蹈矩,死守陈规的,而是体现其个人写作习惯和创作意旨的。

苏轼被后世誉为“宋四家”之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他所倡导的“尚意”书风,苏轼以“尚意”旗帜引领了宋代的书法作品的整体走向。苏轼对于书法作品的评价往往以其精神和表现的内容来定,苏轼认为,书法作品的“形似”只需要下功夫临摹前人的优秀作品,但要做到“神似”必须具备理解书法作品的学识、能力和修养。

我们从宋人对于书法作品的功能要求来看,宋代的文人是极力主张书法作品对于个人抒怀写性、自得其乐的功能作用。我们从苏轼所说的话语中能感受到他对于作品对情感的抒发和情绪的表达的重视程度。

三、以苏轼书法作品为例进行分析

苏轼最为后人称道的作品之一便是享有“天下第三行书”美誉的《黄州寒食诗帖》,现馆藏于博物院。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苏轼在黄州的生活非常清苦,这无疑是苏轼仕途中的低谷时期,创作了《黄州寒食诗》。

诗帖中第一首诗第一行落笔时笔画收束,结构紧凑,尖利瘦劲,字形较小,也是苏轼在黄州艰苦的生活的真实写照;从“已过三寒食年”的“年”字起,笔画开始舒展,可以感受到苍劲有力的笔法,苏轼也开始慢慢抒发自己内心的抑郁和苦闷;“萧瑟卧闻”处起,整个笔迹较前面,字形扩大,笔墨浓重,表明苏轼当时情绪的压抑已不是短期之事;而第一首的最后两行,字体回小,笔势收敛,明显在控制自己的情绪。

四、结论

在北宋朝廷政策软弱,政治昏暗的时期,苏轼仕途屡屡受挫,几经贬谪,生活中几任妻子相继离世,经历过清苦平淡的生活和大起大落,不平凡的生活经历虽带给苏轼艰辛,也给他带来了文章、诗词创作以及书、画创作的独特感受。

四个和尚一起上范文5

四川成都,一个美丽的城市,他有一个美称--天府之国。在这个城市下面还有一个城市那就是乐山,乐山真的是一个很美的城市,那儿有很多的风景区,其中一个就是远近闻名的乐山大佛,乐山大佛相传至今天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一个叫海通的老和尚组织刻成的,具体是这样的:传说唐朝初年,凌云山上有一座凌云寺,凌云寺里有一个老和尚,叫海通。当时凌云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海通和尚眼看船毁人亡,心中十分不忍。他想三江水势这样猖獗,水中必有水怪。要是在这岩石上刻造佛像,借着菩萨的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使来往船只不再受害。于是他请了两个有名的石匠来商量刻佛像的事。这两个石匠一个叫石诚,一个叫石虚。老和尚对他们说:“我准备在这凌云山岩上刻造佛像,请你们来商议商议。”石虚一听要在岩石上刻石像,心里很高兴。他想,这凌云山十分秀丽,凌云亭非常宏伟,每年来这儿朝山拜佛的人很多,我若在山岩上刻出许多各式各样造型的佛像来,我的本事岂不就一下传扬开来!以后请我刻像的人就会愈来愈多了。想到这里,他就说:“三江水怪,十分凶狠,我看只有造千尊佛像才能把它镇住。”这时,老和尚见石诚在旁边一言不发,就问他:“石诚师傅,你觉得如何?”石诚不慌不忙地说:“我看就刻一尊像这山岩一样高大的佛像吧。”石虚一听忙摇头说:“山岩这样高,石头这样硬,你这尊佛像哪年哪月才能刻好?”石诚说:“这岩石硬就能经受风吹雨打,佛像大才能镇住三江妖魔。”老和尚见二人争持不下,就说:“你们二人不要再争了,干脆一个刻大佛,一个刻千佛吧。”说完,海通和尚就出外化缘去了。从此,石诚、石虚两人就各自选岩构图,雕琢佛像。石虚选择了那最显眼,石头不太坚硬的沿江一片红砂岩,开始雕琢起来。他刻了释迦牟尼得道成佛,又刻了南海观音慈航普渡,刻了十八罗汉降龙伏虎,又刻了普贤菩萨指点迷途。只听凿子响,只见石片飞,他刻了一尊又一尊。刻了两年,眼看就要刻完了。而石诚呢,却选择了一块又高又难走又硬的大岩石。他和徒弟们在山岩上搭建了架子,攀着岩石,开始雕琢大佛。石虚的千手佛刻完了,而石诚的大佛连一只脚也没有刻完。石虚讥讽地说:“我两年刻了千尊佛,你两年还没刻完大佛的一只脚。”石诚毫不气馁地说:“你千尊佛,万尊佛,抵不上我大佛的一只脚。”说完又继续雕琢起来。老和尚化缘回来还请了许多凿石造像的能工巧匠,让他们和石诚一起雕琢大佛,附近的老百姓听说老和尚请人雕琢大佛镇压三江水怪,也纷纷赶来帮忙。有的烧茶,有的送饭,一时之间,凌云岩上人来人往,锤声如雷,岩片似。住在岩下深潭里的水怪,每天被岩上的石块打得胆战心惊,眼看巢穴快要被填平了,它涌起千丈巨浪,想把工人们从岩上卷到水里淹死。石工们眼看怪物涌起水来,就纷纷拣起岩上的石块向它打去。岩石像冰雹一样,不一会儿,就把水怪埋葬在乱石堆里。从此大佛岩下,风平浪静,而大佛的样子也一天天显露出来。这时,嘉州有个官吏,爱财如命。他听说老和尚从外地化了许多银两,便打起了坏主意。有一天,他带着几个官兵来到凌云寺,对老和尚说:“胆大的和尚,你修建大佛,不先报官立案,目无王法,罚你银两一万两,限三天交齐。”老和尚说:“大人,修建大佛是为了镇压三江水怪,解除百姓苦难,这银子是我化缘来修建大佛的,不能动啊!”那官吏见老和尚不答应,就恐吓说:“要是不交钱,就剜去你的眼睛。”他以为老和尚怕剜去眼睛,就交银子。谁知话刚说完,老和尚面不改色地说:“我宁愿把眼睛剜去,也不能动修建大佛的

钱!”说完,就自己剜去双眼,端在盘子里向那官吏走去。那官吏见老和尚真的剜去双眼,吓得不停后退。谁知一时忘了身后是悬崖,一下子摔死了。这时,那一对眼睛又飞回老和尚的眼眶里。那些贪官污吏见了,再也不敢去敲诈老和尚的钱了。后来,老和尚生病快要死了,但大佛还没有完工。他把几个弟子和石工们叫到床前:“我可能看不到大佛完工了。我死以后,你们一定要继续造大佛。”说完,他就咽气了。老和尚死后,他的徒弟就领着大家继续建造大佛。不久,石诚也死了,他的和徒弟们仍旧在雕琢大佛。就这样经历了大约一个世纪的雕刻才把乐山大佛刻成的。乐山大佛的成功建成在于老和尚和石匠的坚持,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乐山大佛了。

除了乐山大佛以外还有一个景点就是峨眉山,峨眉山天下闻名,但是关于它的传说,未必你都了解。相传:峨眉山的名字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峨眉山只是一块方圆百余里的巨石,颜色灰白,高接蓝天,寸草不生。为了建设美好的家园,一个聪明能干的石匠同他的妻子巧手绣花女,决心用他们的双手将巨石打凿成一座青山。天上的神仙也被他们的决心和努力所感动,决定帮助他们。在神仙的帮助下,石匠把巨石凿刻成起伏的山峦和幽深的峡谷;绣花女把精心绣制的布帕和彩帕抛向天空,采帕飘向山顶,变成艳丽无比的七彩兴环;布帕飘舞在石山上,变成苍翠的树林、飘的彩云、飞瀑流泉、怒放的山花,变成欢唱的飞鸟、跳跃的群猴和游走的百兽。一座座青山起舞,一道道绿水欢歌。因为这座青山象绣花女的眉毛一样秀美,所以人们把青山叫做峨眉山。时至今日,峨眉山已是闻名世界的旅游圣地,回顾古老的传说,令人无限思量。

四个和尚一起上范文6

永久的疤

提起疤,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在我上四年级的时候,班主任尚老师刚教我,过了一段时间,马上期中考试了。下了第二节课,我和好朋友静静、丹丹从楼下往楼上走,到了教室门口,谁知道,李佳蔚的脚绊了我一下,头可到了门槛上,摔了个四脚朝天,泪流满面。很快,静、丹告诉了尚老师,正在那时候,我的头上肿起了两个大包,并且看到了尚老师和李老师焦急的神情。

完后,尚老师马上去和雷老师请假,又叫上了李佳蔚的家长。并且去医院看。到了医院,我的泪止住了。医生说没事,贴个创可贴过三天换一次。尚老师终于松了一口气,但是还有一口气,那就是怎么对我的爸爸妈妈说,尚老师问我:你家长好说话吗?我回答:好说话。她又问:你妈好说话还是你爸,电话号码。我又回答:打我爸爸的吧,并且报下了电话134……

不久就回到了教室。上课中,大家关切的眼神从四面八方飘来,终于,下课了,同学们赶快围到我的身旁,用一句句关切的话语来问我。那时候,我哭了,流下的是同学们的友谊之泪。

就这样,微子的头上留下了永久的疤,但是我不恨他,我还是和他做很好的哥们儿,微子头上的疤,永远也不会消失,永远也不会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