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太阳教学设计范例6篇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范文1

东关小学 胡小卫

教学目标:

1. 认识“送、道”8个生字,并会写“太、阳”2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理解“到处、清凉、邀请”等词语,能从文中找出明显的信息,感受金色的秋天是丰收的秋天。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并会写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明显的信息。

教学难点:

理解“到处、邀请”等词语,感受金色的秋天就是丰收的秋天。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谜语导入:一位老公公,全身红彤彤。早上从东升,晚上从西落。一天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太阳)。区分“大、太”,认识“阳”。

2.引入课题:世界万物离不开太阳,而我们只有一个太阳,有个小朋友的愿望是却是要画四个太阳。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课文,学习《四个太阳》,板书课题。

3.置疑课题: 预设1.为什么画四个太阳呢? 2.这四个太阳有什么作用呢?

二、初读课文,找出信息

1.师范读: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认真听老师范读,并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减字。

3.从文中找出小作者画了四个怎样的太阳?分别送给了哪个季节?用横线画出来。(板书)

4.学习“送”字,多次出现的形式认识。

三、深入课文,学习一、二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提取信息:文中的“我”为什么画绿色的太阳送给夏天呢?

<2>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3>联系生活,请学生说说自己在夏天看到的太阳是什么样的。

<4>创设情境:夏天,想象你就是小狗、小花、小树叶等,太阳晒在身上,是怎样的感受?

让学生想象,“绿太阳”给我们带来“清凉”。(板书:清凉)

<5>出示第二句话,齐读。并字理识字,认识“道”,出示:人行道、赛道图片。

<6>借助语段的拓展,引导学生理解“到处”。

绿绿的太阳照着高山,高山-------一片清凉

绿绿的太阳照着田野,田野-------一片清凉

绿绿的太阳照着街道,街道-------一片清凉

绿绿的太阳照着校园,校园-------一片清凉

<7>除了高山、田野、街道、校园,还有哪些地方也会一片清凉?

预设:草原、公园、森林

小结:绿绿的太阳,把清凉带到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文中用了一个词语写出了这个意思,那就是----“到处”。

<8>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再次朗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夏天走了,秋天悄悄地来了。小作者为什么画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呢?

<1>出示第2自然段,指名朗读。

<2>联系生活,请学生说说秋天为什么是金黄的呢?

<3>创设情景:出示PPT,到了秋天,金黄的落叶洒满大地,田地里金黄的玉米丰收了,金黄的稻子笑弯了腰,大地处处呈现出丰收的景象。(板书:丰收)

<4>除了田野里,还有哪些丰收了呢?

预设:苹果、梨、香蕉.......

<5>在这瓜果飘香的秋天,金黄的落叶要做什么呢?出示第三句话,进行朗读。

<6>字理识字“忙”,图片识字“甜”,对比识字“尝和常”。

<6>借助语句练习说话: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 )品尝( )的香甜。然后练习用“邀请”自由说话。

<7>出示第二自然段,再次朗读。

3.集中检查识字。

<1>指名识字。

<2>开火车识字。

四、指导书写“太、阳”

1.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

“阳”双耳旁的横撇弯钩要短小,在横中线上方收笔,一竖要稍长。

2.教师示范,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书写,点评。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范文2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球运动是宏观宇宙知识,其抽象性强,时空跨度大,不能直观感知,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特别注重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空间思维局限性双重困难的解决:一方面我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通过三维动画和图片再现地球公转场景,突破时空跨度,使枯燥的学习内容充满情趣,更为直观、准确地呈现地球公转与季节的变化;另一方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探究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为学生创设研究氛围,创造参与机会,分组合作交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其智慧得到启迪,其潜能得到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地理课堂的主人。

二、课标解读

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分析:针对本课教学内容,不仅要分析清楚地球公转与季节产生的原因,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而其中的“地球公转与季节”更是地球运动知识学习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因为该知识时空概念强,抽象难度大,因此只有理解好这部分内容才能真正掌握地球运动理论的精髓。

(2)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掌握黄赤交角的概念。②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③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④了解四季和五带的划分与成因。

过程与方法:遵循传统认知规律,以图片和生活事例引入,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播放动画,展示图片,分组合作交流,从而得出结论,这样既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概括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和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培养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激发地理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①重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本课的重点突破在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使学生以观察者的角度,分析出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黄赤交角,引导学生绘制出太阳直射点运动轨迹,并由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来模拟晨昏圈摆动,从而加深对昼夜的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的理解,最终理解四季和五带形成,使知识前后关联,形成系统。②难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本课应由展示图示让学生从“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入手掌握黄赤交角的概念,经绘图启发学生自主归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三维动画,同时采用分组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季节变化规律,最终理解四季和五带的划分与成因,那么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四、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语言专业性强,内容抽象难于理解,且图形分析涉及立体几何知识,学生由于受年龄、理解和空间想象能力的限制,对专业图形不易看懂,以致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动态分析能力差。因此,教师只有借助于多媒体手段提供的动画、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地球运动的宇宙环境,才能使他们充分理解地理公转与季节知识的内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启发引导法、讨论交流法、多媒体演示法。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完成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提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利用多媒体演示动画,使学生获得连续、动态、真实的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更直观地去认知地球的空间运动,从而更有效地突破难点。

(2)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提高能力,通过探究分析,掌握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经分组合作讨论、相互交流,进而得出结论。

六、教学过程

主要由导入、新课、小结、练习四部分组成。

具体如下:①导入:以春、夏、秋、冬四幅图引入,启发学生思考四季景观差异的原因,激发学生探寻真理的兴趣。②新课: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认识到黄赤交角的存在,了解它是四季产生的基础。自主绘制太阳直射点运动轨迹图并归纳规律,播放动画,分组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季节变化规律,回扣课前问题,理解四季和五带的成因。③小结:由学生归纳总结本课所学知识点。④练习:训练地球公转与季节内容习题。

七、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探究氛围,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设计探究问题时,也应注重难易结合、由浅入深,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方法。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范文3

顺利起航 2002年夏季,人教版新课程七年级地理实验教材的试教工作在全国各地推开,我有幸参与其中的教材教法培训班,到实验区与同行们交流对新教材的体会,并上一节公开课。接到这个任务,心里非常高兴,同时又有一丝的不安。 于是,我精心地选择了一节比较难于处理的内容——地球公转运动,并准备了计算机动画课件,力求通过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究未知的动机;帮助学生了解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逐步改变原有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到达的第一个实验区,教学硬件条件相对较好,当地提供了必要的电教手段,教学过程非常顺利。但课余和其他学校教师聊天时,听到了不同声音:“这样教学虽然好,但我们学校没有电教设备,没法照方抓药。”当时听了这样的议论,我很不以为然,甚至认为是老师们为图省事而找借口。 中途触礁 当我到达第二个实验区时,条件之差出乎意料。这是农村初中学校,教室里只有一台陈旧的投影仪,但在当地这是最好的电教手段了,我好像一下回到了十几年前的讲台,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无法实施。于是,这堂课我只能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立体示意图,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与四季变化。 问题在于二至日的直射点位置容易把握,但秋分日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学生无法直接看到,照本宣科的结果是学生对此问题似懂非懂,一堂课下来平淡无味,原有的得意消失得无影无踪,心情异常沮丧。这时,我才明白,原来不是那些老师要逃避什么,的确还有很多学校不具备应有的电教条件。那么,这些学校应该如何通过新教材的使用改变原有的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呢? 排查险情 难题和困惑伴我回到了北京,然而“险情”并未排除。回到自己所在的学校,我们也进入到新教材的备课阶段。这里教学条件相当优越,能够满足教师的一切需求。可万万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新学期学校大搞基建工程,初一年级在临时教室上课,电教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将在35天后完成。 我和同行们有些不知所措,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着相应的对策。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缺乏电教手段的情况下,充分体现新课标中学生主动参与式学习的要求,使学生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模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我们使用计算机制作动画课件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帮助初一学生形象理解抽象的地球公转规律吗?难道没有计算机动画演示就不能完成地理形象空间思维向抽象空间思维的转变了吗?就不能实现新课标中的理念了吗? —别激动,有话慢慢地说。我觉得这一问题的研讨有个前提,就是教学观念的转变问题。能不能使用四个小地球仪在讲台桌上演示的方法。 —不行,不行。太阳直射点和回归线都看不清楚。再说,春分和秋分总有一个位置是背向学生的,学生观察春秋分日的直射点位置仍然比较难。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能否让学生自己来演示公转过程呢? —学生演示和我们演示有什么区别呀?还能让他们逐一上台演示一遍吗? —这是个好思路。我们别让学生演示地球仪,可不可以让学生扮演地球和太阳呢? —对!就找一位个头比较大的同学作为太阳,伸出单臂表示太阳直射光线,一位或四位个头比较小的同学作为地球,演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 …… 经过同行们的讨论,这个教学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下来。付诸于实践后,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又扬风帆 课堂上,大个头女生坐在前面的椅子上扮演太阳,并伸出单臂表示太阳直射光线。一个很矮的男生自告奋勇地表示地球。 教师:如何表示地球上的赤道和回归线呢? 学生:以它的腰带作为赤道,再在他的胸部和臀部上用红粉笔画上南北回归线。

教师:一切准备完毕,地球开始公转(“地球”围绕着“太阳”转了一圈)。 学生:错了,老师,他公转的方向应该是逆时针。 教师:地球重新开始公转(“地球”又调整方向,重新转了一圈)。 学生:老师,我觉得地球应该是歪着脖子围绕太阳转,否则太阳直射点总在赤道上。 学生:不是歪着脖子,而是歪着整个身子。 教师:这个意见很好,说明你们注意观察了台前的表演。 男生:我一只脚离开地面,整个身体倾斜起来不就成了(又重新转了一圈)。 学生:地球公转的同时还要自转。 男生:要是围绕太阳转一圈,同时还要自转365圈,那我死定了。 老师:好了!请同学们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过程中吧。 学生:太阳直射点看不清楚。 教师:好,“地球”你慢点公转,在这四个点(两分两至)上停留一会儿,让大家看看太阳直射什么位置。 …… 学生:冬至和夏至及秋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看得比较清楚。唯独秋分时地球背向我们,就看不清楚了。 教师:请同学上台观察一下。 学生:这回看明白了,仍然直射赤道。 学生:老师能不能选四名同学同时扮演地球,站到四个位置上,这样同学们可能就会看得更清楚了。 教师:太好了,请再上来三名同学。 又有三名小个头的同学走了上来,倾斜着身体站到了春分、夏至和秋分的位置上。同学们都站了起来,还有几名同学大胆地走到了讲台上,特别在背对着大家的秋分点仔细看看直射点的位置,并围绕这四个同学转了一圈,在每个“地球”身边都站了一会儿,仔细观察直射点的位置,然后满意的回到了座位上,当所有同学的脸上都露出满意的神情,我也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接着,我又提出了问题:“既然大家都观察到了直射点的位置及变化,那么,同学们是否能够在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的平面示意图上绘出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呢?”我在黑板上绘出了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同学们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开始绘起图来…… 再度沉思 这堂课前后的经历,使我感受到了教海之中航行的艰辛、快乐、兴奋、痛苦、迷茫,我一时难以忘怀其中发生的故事及心理变化,我再度沉思着。 1.地理教改与电教手段的关系如何? 2.同学们的主动参与和所思所想,是否说明尊重主体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呢? 3.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到底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4.形体语言在地理直观教学过程中是否“涛声依旧”呢? 沉思着,我迎来了东方喷薄欲出的旭日,我顿感豁然开朗,问题的答案一定就在那充满生机的课堂之中,就在那同行们充满激情的研讨之中……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范文4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25课《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儿童诗。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从“太阳普照全球”这一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带去了快乐和希望。“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诗歌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有二:一是让学生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让学生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图片。(出示不同的太阳图片,学生观看)

2.回答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无论是旭日东升,还是夕阳西下,太阳都给人们带来无尽的遐想和美的享受,多可爱的太阳啊!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太阳的诗歌。板书课题:《太阳是大家的》)

设计意图:通过优美的图片,唤起学生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分小节读诗,教师纠正字音,落实生字。(“红彤彤”的“彤”变调。区分“陪”与“部”。)

3.比一比谁读得正确又流利。

4.思考问题。这首诗歌告诉了我什么?

5.交流读诗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初步感受诗歌,获得初步的阅读体验。

三、品读诗歌,感悟中心

1.发现“美”。⑴指名读。⑵启发想象。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你们谁看到了呢?请交流你想象到的画面。⑶欣赏美景。播放图片,理解词语。①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美吗?(品读“朵朵白云”)②白云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变成了什么?把你们心中的这份美好感觉读出来!(品读“红彤彤的晚霞”)⑷指导朗读。看着太阳下山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把你依依不舍的情感读出来。(配图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让学生想象美、发现美、诵读美,从而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

2.感受“美”。⑴默读第二小节,找出太阳做的好事,画波浪线。⑵学生汇报。⑶品读诗句。找出描写太阳的动词,并圈起来。把动词放入诗句中细细地品读,说一说从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①洒。同学们洒过水吗?洒水时是什么动作?范围怎么样?引导学生读出太阳的轻柔。有了阳光的播洒,花儿才开放得如此娇艳。如果你是万花丛中的一朵,你想对太阳说什么?②拔。这个“拔”字该怎么理解呢?原来是指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越长越挺拔。引导学生读出小树顽强的生命力。③陪、看。同学们去过海边吗?在海边做了什么?当时心情怎么样?把这种快乐、开心读进去。⑷指导朗读。是呀,一个“洒”,一个“拔”,一个“陪”,都让我们感受到和太阳相处的快乐,更让我们理解了太阳的心,带着这种温暖和感谢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读这节诗。 ⑸小练笔。想一想,太阳她还会做哪些好事?让我们拿起笔展开想象写下来。(学生在课本空白处写)⑹学生汇报创作的小诗。⑺想象说话。是呀,太阳就是这样爱护着大家,给大家带来光明,温暖,快乐,幸福……,让我们好好感谢她。(再读第二小节)读了这一小节,我们知道,太阳不仅属于云朵,他还属于小朋友,鲜花和小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读和写的结合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珍惜“美”。⑴ 默读诗歌。学生默读诗歌第三、四小节,边默读边思考:太阳要去哪儿?她要趁人们睡觉的时候,走向另外的国家。你知道太阳要去哪些国家?(去美国,去日本,去法国,……世界上每个国家都要去。)⑵小组讨论。外国的小朋友真的是在等太阳吗?他们到底在等什么?(快乐、幸福)⑶指名朗读。读出外国小朋友的美好愿望。⑷回答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明媚的阳光中享受这份快乐与幸福呢?(配乐播放战争中难民的生活图片)⑸指名交流。(只有在和平宁静的环境下,世界各国的小朋友才能尽情享受太阳赐予的恩泽)⑹归纳小结。(出示课文主题图)是啊!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拥有一个太阳,也共同拥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世界和平。让我们一起放飞手中的和平鸽,让她飞遍世界的每个角落。让和平永驻人间。

设计意图:通过“快乐”与“哭泣”,“幸福”与“战争”的强烈对比,让学生珍视“和平”,珍惜生活。

四、总结升华,朗读全文

1.分享体会。你们知道“大家”是指谁吗?你有那些收获想和大家分享?

2.归纳总结。阳光洒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多希望人们都能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下享受她带来的温暖与幸福。请让我们全体起立,用最美的声音把这美好的愿望告诉全世界的人们吧!

3.全班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诗句。

2.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范文5

各位专家、领导,早上好!

我是某某学校的科学老师,今天我展示的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昼夜交替现象》,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教材简析

《昼夜交替现象》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而是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这就要用到地球自转、公转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又安排在本单元的后几课。

2、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方法:

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设,并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情感体验:

认识到一种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培养主动探索,积极合作的态度。

3、教学重点: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

教学难点: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原理。

4、教学手段: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实物。根据教材实际情况,我没有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主要利用实物进行模拟实验。如:小皮球(乒乓球)、手电筒(蜡烛)、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五年级的学生虽然通过电视或书籍,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空间想象能力。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

三、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过程“,根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这一基本理念,针对《昼夜交替现象》这堂课,我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的现象进行观察、研讨、推测假设、验证,以进一步研究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的本领。为了能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还同时综合运用了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四、说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假设法、模拟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假设——实验——得出结论”的途径对昼夜交替现象进行解释,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能独立进行探究实验,从而获取新知识,培养技能技巧。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大部分引入新课:

首先,通过老师谈话引入课题。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每天晚上,太阳又从西边落下……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地球,就这样白天和黑夜不停的交替出现。白天可以叫做---(昼),晚上可以称为---(夜)。今天我们就来探索-----“昼夜交替现象”(板书课题)。然后老师提出问题:①白天跟晚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白天有阳光,晚上没有)

②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与什么有关?(地球和太阳)

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回答自己知道的,从而老师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最后过渡:地球与太阳怎样运动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科学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是提出很多的假设,然后再对自己做出的假设进行论证,最后发现规律。今天我们也来当科学家。

(教学伊始,为学生创设情境,并联系学生生活,引出昼夜,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激发起学生想要探究、想要主动参与的欲望,为下一步学生们能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大部分推测假设:

1.学生以“头脑风暴”的形式作出假设,暴露学生的初始想法:画示意图(注意事项:标出地球、太阳的名称,用箭头表示运行的方向)

2.收集学生的假设: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自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猜测是科学课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也是让学生尝试构建一个解决问题的模型。以前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肯定有些许了解,也就让学生有了探究、验证的需求,同时培养了学生大胆猜想,进行科学预测的习惯。)

过渡:有好几种观点,到底哪种是正确的,或者说一种正确的都没有,怎样去判断呢?

(地球与宇宙的教学,难在学生空间观念建立。先让学生自己想象画图、到小组讨论,再到全班交流,为的让学生的思维有梯度的发展和完善。)

第三大部分模拟实验:

1.出示实验器材,明白用途。

(1)把乒乓球当作地球,用手电筒来代替太阳呢?地球上被太阳照亮部分是?(昼)没被太阳照亮的是?(夜)

(2)用彩色笔在乒乓球上画红星作标记,假设就是我们的家。

怎样才能让红星处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假设。

2、小黑板出示实验要求:

(1)作标记:在乒乓球上画红星。

(2)实验中乒乓球不要转动太快,手电筒不能随便乱动。

(3)认真观察:小红旗处昼夜会不会变化?

(4)完成实验记录表,作解释。

昼夜交替实验记录表

实验情况

能否解释昼夜交替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

3、材料员来领材料、实验记录表,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交流沟通。

过渡:各小组来汇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好吗?

(把课堂还给学生,本节课的内容较抽象,但通过模拟实验的形式把它形象化、可视化、易懂化、使学生可操作化,效果较好。)

4、学生上台展示、交流,给予评价。

5、实验小结:

提问:我们在做的几个模拟实验,地球或太阳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只要太阳绕地球或地球绕着太阳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科学探究是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科学的思维过程。更是学生经历、体验和发现的过程。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检验自己提出的预测,能用语言描述实验的整个过程,并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地球或太阳的运动的共同特点。)

第四大部分总结、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有什么收获?

(2)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这种自然现象,虽然有多种可能的解释,但合理的只有一种,要找到符合真实情况的解释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证据,当我们获得的证据越多,我们就越可能对我们看到的现象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我们也就越接近真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同学们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把你得资料带来我们一起交流。

(联系生活,深化运用。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同时学生交流分享收集的信息资料,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课堂生态化。)

六、说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学生画的示意图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顺时针转、逆时针转两种)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顺时针转、逆时针转两种)

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顺时针转、逆时针转两种)

④太阳不动,地球自转(顺时针转、逆时针转两种)

(板书是微型的教科书,利用板书,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知识结构,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说教学评价: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所以,我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在本节课我将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1、在“推测假设”环节中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

2、在

“模拟实验”环节中采取小组评价。

3、在“汇报展示”环节中采取教师、学生对汇报者实验活动作出评价。

4、在“实验小结”环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

《谁先迎来黎明》说课稿

教材分析

《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第二部分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

探究。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知道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3、知道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的时差是由于经度不同决定的。

4、体验领会相对运动,并能用相对运动的观点来解释天体的运动。

5、体会到物体的运动要从多个角度来认识。

教学重点:认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而形成的。

教学难点:世界时区图的认识。

教学准备:两张小卡片,大地球仪;世界时区图,转椅。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是怎样自转的呢?

2、思考:我国的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

二、模拟实验:

1、确定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关系:北京在东,乌鲁木齐在西。

2、请一组同学面向外拉成一个圆圈,代表地球;请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北京”和“乌鲁木齐”,再请一位同学当“太阳”;先按照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转圈,看谁先看见太阳;然后再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转动,看谁先看见太阳。

3、小结:如果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北京先看见太阳;如果地球是自东向西自转,乌鲁木齐先看见太阳。

三、认识相对运动:

1、思考:地球的自转方向到底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

2、回忆:汽车向前运动时,车窗外的景物怎样运动?车窗内的景物呢?汽车后退时,车窗外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的车窗内呢?

3、体验:坐在转椅上,让转椅逆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怎样运动?转椅顺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

3、联想:如果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大转椅,我们会看见太阳等天体东升西落,那么转椅是怎样转的?

4、阅读教科书P80页。

5、解释:北京和乌鲁木齐谁最先迎来黎明?(北京)

四、认识时区及时差:

1、问题: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北京比乌鲁木齐早几个小时看见太阳呢?

2、出示世界时区图,找出北京和乌鲁木齐所在的时区。

3、阅读P81页资料,小组讨论:北京、巴黎和纽约谁先迎来黎明?相差多少小时?

五、总结地球运动的特点:

自转证据:太阳、月亮东升西落;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24小时。

六、课外作业:观察北极星和北斗星的位置。

板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周期为24小时(一天)

一、说课标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科学》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科学》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在学生的低幼年段,儿童就从各种媒体接触到“地球”这个名词,科学课程有责任使小学生获得有关地球的更完整的印象,这包括了解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以及因地球的运动而引起的各种变化。让小学生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地球物质的性质,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有关的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还可以使他们对习以为常的地球物质“刮目相看”,意识到地球物质的价值和保护它们的重要性。本节课所授内容为“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四”:地球运动与四季变化,教学目标在于了解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的关系。

二、说教材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7节内容。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现为一种天文现象,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当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决定了温度的变化。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

教材的设置是先由模拟实验引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一年四季中太阳高度的不同,继而结合地球的公转理解四季形成的原因。这样的安排意图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难点和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三、说教法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所以就应该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学习过程我安排在自己制作的“小号手学习资源网”中完成。网站通过呈现一年四季丰富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年四季的美景,继而产生探究一年四季形成的兴趣,通过模拟实验、观看视频、完成实验单等一系列教学环节理解四季产生的原因。教学完毕后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延伸,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上网浏览有关四季的相关资源。这方面内容我准备了英语、音乐、图片、游戏、诗歌等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地进行学习,体现出新课程教学的课程整合性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说学法

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利用网络学习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本节课学生的学习在上网浏览网页中的图片、视频、flash动画等内容,完成模拟实验的记录,完成练习等方法,理解由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造成的一年四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时,首先向学生介绍学习所需的网站——小号手学习资源网,让学生初步浏览网站,了解网站的内容。进而学习新的内容“为什么一年有四季”。通过浏览图片,感受一年四季的美丽风景。再浏览古人对一年四季的观测发现,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地球在围绕着地球公转,了解四季形成的原因,通过看视频、记录实验单加深理解。然后是课堂的延伸:读诗句,判断季节。最后是整节课的总结:由于地球的公转和地轴的倾斜造成了一年四季。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范文6

美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教师要鼓励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用自己的方式勇于表现,勇于创作。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小班美术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小班美术活动1#活动目标:

1、运用搓、团圆、压扁等技能组合表现平面的花。

2、乐意积极动手塑造,体验成功的快乐。

3、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橡皮泥、泥工板、花朵图片、教师示范示意卡片。

活动过程:

1、欣赏花朵图片,感受花朵的美丽

"你喜欢这些花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复习花的构造

"每一朵花都是一家人,有花蕊妈妈,花瓣宝宝,和叶子爸爸。我们共同阅读他们是怎样排队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初步出示花的各部分并拼接。

3、教师示范塑造花朵

引导幼儿说说"花蕊妈妈可以用什么样的形状?花瓣宝宝要怎样围住花蕊妈妈?叶子爸爸的手要牵在哪里?"

步骤:(1)揉一揉,把泥揉软,再搓一搓,变成长条形

(2)一小团,揉一揉,团一团变圆形,再压一压变成"花蕊妈妈"

(3)剩下的分成几部分,分别揉一揉,搓一搓、压一压,变成自己想要的"花瓣宝宝"的造型,然后一一围在"花蕊妈妈"旁边。

(4)绿色的橡皮泥,揉一揉,团一团,压一压,变成"叶子爸爸"。

4、幼儿创作,教师提醒幼儿要先把橡皮泥揉软了,再进行创作,要注意把橡皮泥团光滑了。

鼓励幼儿创作出不同造型的花。

5、欣赏评价

重点引导幼儿欣赏花朵的造型,教师重点评价幼儿技能与创作表现。

教学反思:

1、教学准备的较充分,教学来源与生活实际,虽然没有实物,但是课件的制作却弥补了这一不足,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3、环境的创设合理,把幼儿带到了舒适的教学环境中,为教学营造了个好的氛围。

#小班美术活动2#活动目标:

1、认识树叶的颜色、形状和特征,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

2、学习画树叶,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

3、游戏"帮树妈妈穿衣服",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关爱树木的意识。

活动重点:学会画树叶

活动难点:怎样帮树妈妈穿衣服才美丽

教师准备:树叶的实物,课件《美丽的树叶》,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

幼儿准备:彩色画笔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幼儿听儿歌《小松树快长大》进入课堂,教师问:"小树快长大离不开谁呀?"(树叶,树根,树干)"那大树的宝宝是谁呀?"(树叶)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学画树叶好不好呢?

二、观看树叶

1、教师出示树叶:几种形状不一的树叶:枫叶、竹叶、梧桐树叶、槐树叶、银杏树叶等。

2、让孩子观察树叶的颜色(红、黄、绿)

3、让孩子观察树叶的形状(扇形、心形、手掌型……)也可让孩子意会一下,不需要都说出形状的名字。

4、让孩子摸一摸树叶的构造(叶柄、叶脉、叶片)

5、导入画树叶

三、学画树叶

1、让孩子仔细观察教师示范画树叶的步骤

2、孩子学画,教师巡视指导

3、孩子练习画树叶

四、游戏"给树妈妈穿衣服"

1、教师播放课件《美丽的树叶》让孩子观看树叶的美丽。

2、大树因为有了树叶而美丽,可是寒冷的冬天到了,树叶都离开了树妈妈,大树不再那么好看,而小树叶多想念自己的妈妈呀!他们都想快快回到妈妈的身边,请小朋友帮帮他们好吗?

3、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让孩子在上面添画树叶,可以进行创意性的绘画,看谁画得最美丽。

4、作业展示:评选出好的作品进行鼓励表扬,把作业粘贴在好孩子园地上,以供大家观赏学习。

五、户外寻树叶

在音乐声中领孩子到外面去捡拾树叶。

#小班美术活动3#活动目标:

1、学习绘画小蜗牛。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春天的大背景图一张,水彩笔、油画棒、黑板、粉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背景图,老师讲述画面内容。

师:春天来了,红红的太阳照着大地,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着,小燕子自由自在地飞着,地上的小草变绿了,五颜六色的花都开了。

(二)老师在大背景图上范画(边讲故事边画)

师:睡了一冬的小蜗牛也想出来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它从自己的房子里先伸出圆圆的小脑袋,东瞧瞧西看看,然后将身体慢悠悠地爬出来,它坐在那,张着小嘴,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小蜗牛觉得一个人太孤单了,它想:要是能跟我的好朋友在一起,那该多好啊!我的好朋友在哪呢?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找到我的好朋友吗?

(三)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师:小蜗牛的朋友长得什么样呢?它和小蜗牛长得差不多,咱们来看看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师:它身上背着重重的房子,圆圆的头,一对短触角,一对长触角,一张小嘴,还有弯弯的身体。

提问:小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幼儿回答,老师可出示实物,如没有实物,老师在黑板上范画)

(四)幼儿在大背景图上绘画,老师巡回指导。

师:小蜗牛都等急了,咱们快来用画笔把它的朋友找出来,这样它们就能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

(五)结束:小蜗牛看见这么多的好朋友,心里特别的高兴,来,咱们和小蜗牛一起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听音乐,做游戏)。

#小班美术活动4#活动目标

1、能顺利地画圆和放射性线条

2、能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

3、感受太阳给大家带来的温暖

活动准备

教师范画、勾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谜语导入:一个勤劳小宝宝,天一亮就上工若有一日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

让幼儿猜出谜底(太阳)

(2)出示太阳。师:“今天,老师就把太阳宝宝请来了,你们看太阳宝宝怎么啦?”

(3)教师讲述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

师:太阳宝宝身上本来有许多漂亮的光芒,就在来幼儿园的路上,他遇见了一位太阳公公,太阳公公年纪大了,身上没有了光芒,生病了。于是,

太阳宝宝就把自己的光

芒全给了他。太阳宝宝的光芒给了太阳公公,他也就失去了笑脸。我们小朋友怎样来帮助太阳宝宝呢?

2、范画展示,引导孩子欣赏画面,学习装饰太阳宝宝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太阳宝宝的脸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红色的)它的光芒是什么样子的

(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表现太阳的光芒,说说:你想画什么样的光芒,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点、线和各种颜色来表现,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

答,在操作纸上画一画,

帮助幼儿学习装饰的基本方法

3、交待绘画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用笔勾画出太阳宝宝的基本形象,然后用油画棒进行涂色

(2)鼓励幼儿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太阳光芒和太阳宝宝的笑脸

(3)教师交待绘画要求,提醒幼儿选择鲜艳的色彩装饰太阳宝宝

(4)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地在纸上进行装饰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展示太阳宝宝,让幼儿说说:你最喜欢的太阳宝宝,并说出原因

绘画《暖暖的太阳》教学反思

太阳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亲身感觉到的事物,对于小班幼儿非常熟悉,幼儿也有感性的认识,因此本节课我以暖暖的太阳为主题,把

目标定位于通过绘画让幼儿在了解太阳的外形、颜色的基础上学习画圆及放射性的线条,学会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并让幼儿感受到太阳带给

大家的温暖。

教学亮点:

1、兴趣是的老师,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我用拟人化的手法,设计了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简短、生动的小故事,一

下就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还给幼儿进行了一次乐于助人的爱心教育,一举两得。

2、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许多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根据问题,从具体的内容,有方向性地引导幼儿大

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认识,对太阳的外形、颜色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3、注意了幼儿绘画技能的培养。

小班幼儿才接解绘画,如何勾画,如何上色还是一张白纸,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进行了认真的示范和详细的

讲解,让幼儿进行了书空练习,从一开始就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启示:

1、长期以来,我们在上美术活动时都忽略语言方面的技巧,语言的感染力,和语言的精辟性。

一个有效的问题能引导幼儿乐学、好学,能引

导幼儿多看多思、各抒己见,发表出自己观点的问题。提问的导向性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找出新路,挖出新意。所以,教师不但要

在语言活动和要在教学中时刻注意提出有效性的问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有效,让幼儿能真正的去体会,去感受,去评析。

2、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这就须要给幼儿表达的充足的时间。

3、在幼儿绘画时,要鼓励幼儿大胆的作画,教师应注重活动的过程,而不要太过于注重结果。

#小班美术活动5#一、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紫三种颜色,学习使用彩色笔在一定的空间内涂色。

2、观察教师的示范,探索学习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使用不同颜色的蜡笔涂色。

3、乐意使用各种不同的颜色涂色。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每人一盒彩色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

1、迁移使用蜡笔的经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说说:书上有什么?汽车是什么颜色的?我们怎样做才能使这辆汽车变得比较漂亮呢?

教师:“小朋友想的方法都可以使汽车变漂亮。我也有一个方法,就是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给汽车穿上漂亮的衣服。”

2、引导幼儿观察画册第9页图形。

提问:画册中有几种图形?圆形是什么颜色?正方形是什么颜色?长方形是什么颜色?

除了有图形,你们还看到什么?小汽车,好看吗?现在,我们把它装饰漂亮,好吗?怎么装饰,要按要求来。你们看,汽车的什么地方是圆形?什么地方是长方形?什么地方是正方形?圆形的轮胎要涂红色,正方形的窗子要涂黄色,长方形的车身要涂紫色。

3、幼儿操作活动。

(1)教师提出涂色要求:

①要顺着一个方向涂色。

②涂色过程中要经常更换自己手中的蜡笔,让自己的颜色更加漂亮。

③注意尽量不要涂到外面。

(2)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教师观察幼儿是否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提醒大家细心地给汽车涂色。

4、音乐游戏:开汽车。

大家一个跟着一个排成一队长汽车,听着音乐边歌唱边向教室外开去。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5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设计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实施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方案实施方案5篇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方案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活动方案5篇

小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5篇】

2020小班艺术活动方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