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梅花的诗词范例6篇

关于梅花的诗词

关于梅花的诗词范文1

一、李清照诗词中的酒意象:酒、病酒、淡酒

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写酒,写醉,写樽(酒杯)的词句甚多。这些酒意象在词中,能够反映那首词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内涵,《如梦令》中就记载了她一段难忘的出游经历:“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里的酒就能反映出当时作者的心情是高兴的,群聚出游,饮酒至醉,荡舟池塘,这里的酒意象就可以说是以酒助兴。当然我们常见的酒意象一般都是在表达愁绪的,正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中所述:“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作者哪里是未干病酒,不是悲秋,分明就是酒入愁肠悲秋至伤,醉酒悲秋皆是表面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都能体会到作者此刻的心情是多么的惆怅。《声声慢》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真的很“淡”吗?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在国破夫亡的特殊时期,在气候寒冷的情况下,本来想通过酒来祛除心中无限的愁苦,却根本无法驱散她心头浓重的愁云。

酒、游、愁是中国文人的爱物。古代很多诗人词人们都在诗词创作中用到了酒,有相近之点,有不同之处。有助兴增乐之酒,如“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辞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中,老朋友们相聚在一起,斗酒尽欢,一醉方休,抒写了友人相聚开怀畅饮的喜悦情状,表达了作者豪迈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有壮志难酬、旷达潇洒之酒,如“呼儿将出挟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中,表达了作者人生失意、壮志难酬的烦忧之情,但没有萎缩之状、消沉之态。 有对现实、人生无奈之酒,如“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秦观《虞美人・碧桃无上栽和露》) 中,写的是一位美人站在花前,为春将去而暗自伤心:她怜惜花的寂寞无人赏,便想为花沉醉痛饮,一醉方休,以排遣心中的无奈。“酒不醉人人自醉”,对醉酒原因的分析,正是诗歌情感的所在。

二、李清照诗词中的花意象:梅、菊、花开、花落

四君子梅兰竹菊也是中国文人的爱物。李清照也不例外,她描写花的词作有很多,全篇都在咏花的有六首,其中直接咏梅的词有三首,为《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玉楼春・红梅》、《满庭芳・残梅》;直接咏“菊”的词有一首,为《多丽・咏白菊》;直接咏“桂”的词有二首,为《鹧鸪天・桂》和《山花子・揉破黄金万点明》。其余提到花的词句总共有二十一处,如:晚风庭院落梅初(《浣溪沙》)。

李清照一生当中写梅花的词作很多,几乎是贯穿于作者一生词作的一种意象,当然作者除了写梅花外,还写了许多别的花意象,还有桂花、、梨花、海棠、芍药等等。其中写梅十三次,荷花四次,菊三次,桂花二次,海棠二次,梨花二次等,几乎全是风韵独特,脱离世俗的花种,在李清照的笔下,这些花已经不止是简单的花花草草了,李清照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花形花香花色花神之中,使这些花有了象征意义。在李清照的词中梅花就是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君子。“梅”是李清照最喜欢歌咏的对象之一。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的芳香,因此在词中梅花常常是冰清玉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象征。但在具体的词中作者表现的感情也不尽一致。“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净雪玉梅,若玉人浴后添新妆腼腆婀娜亭亭玉立,连造化者都偏向于它洒下月光,而观赏者更是对梅举杯,惊呼一声“此花不与群花比”,梅花之美由动及静、跃然于纸上,让人忽然觉得梅花并非梅花,而是作者的化身,一句“不与群花比”则昂扬地呼出了她的自信。

还有一些其他的花意象。“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重阳佳节,本该一家人团聚之时,而丈夫却不在身边,作者只能独守空房,在黄昏中对着将要枯萎的频频举杯,借以消除思夫之苦、相隔之愁,哪料彻骨西风卷帘袭来,更添一份凄凉忧郁,使人更比菊瘦。在这时,就是坚贞、坚强、高洁脱俗的象征。

李清照的词中多用花意象,花开代表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代表着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通过学结花意象的代表意义,让学生在诗词学习中能更快地理解诗词的感情基调。以“梅”为例,唐代诗人张谓的《早梅》中的“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一句句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寻觅探索的认知过程。宋代诗人卢梅坡《雪梅》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句则充满了理趣。宋代诗人林逋《梅花》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抓住了梅花枝干横斜、花影疏朗、香气清幽的特点,再衬以清浅的池水、朦胧昏暗的月色表现出十分优美的境界。宋代诗人刘克庄《落梅》中的“飘似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一句生动描绘出落梅凋谢飘零、随风飘散的凄惨景象,一语双意,不仅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而且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对于菊,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一直受到文人的偏爱。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传诵千古的佳句,诗人融情、景、理趣于一体。

三、李清照诗词中的其他意象:帘、孤雁、西风

在中国古代诗词之中,多是男子汉假托女儿写闺词,那只是一种伪娘式无病,不得妇女真情特性,自从有了李清照,诗词情韵大变,作为女性,她更深入、细致、贴切、真实展现了闺词的风味与个性。

李清照的词中,帘是闺房与外界的一个分界点,帘外是世人纷争之地,帘内是妇女内心独白、自然舒展之处,所以帘的意象变化是和她的人生变化际遇息息相关的,从少女时代到了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帘多是“帘”多为“卷帘”,“疏帘”,因为这个时期词人生活美满幸福,虽然偶尔有一些小愁绪,但是她这段时间生活和人生是美满幸福的。而在丈夫病故,北宋沦陷,孤身南下之后,李清照的词中再也不曾出现过“卷帘”这个意向,取而代之的是“垂帘”和“重帘”。她的早期作品《人娇・后亭梅开有感》中写道:“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间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翠帘低卷”一个“翠”字,一个“卷”字,写出了她的生活是美好而幸福的,词人心中是带着情怀的。到后期的《南歌子》之时,帘的意象内涵已经大相径庭:“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帘幕垂蔽,而且是覆盖着整个人间,在凄凉的夜晚独自躺在床上,何等孤寂、凄凉。从这个帘意象就可以看出同一个意象在不同时期也可以代表不同的内涵。

诗人吴融写作的《华清池》“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也用到了帘,也写到了女性的生活,不过他的帘是用来写宫女生活与外面世界的对比,外面的百姓不但内心寒冷,而且身体更加寒冷,比宫廷妇女生活多了一层无奈与痛苦。

雁在李清照词中出现只有七处,然而有“雁”出现的诗词,大都是李清照的经典之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作为多情细腻的知识女性,他们夫妻又是聚少离多,“雁”就自然涌入笔端,在这个地方传递的是希冀,是想念,是淡淡的离愁别绪,虽然有不能相见的悲凉情绪,但是仍然有满含甜蜜的守望。由此可知在古代诗词当中雁这个意向一般代表的是孤独、思乡、思亲、音信这些特征意义,我们还可以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读到:“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念家难国殇、孤身寂寞,晚景凄凉之时,恰巧大雁从天空中飞过,悲伤时感觉似曾相识,这时的孤雁,代表的已经远远不是闲居深院思夫情切的,心情苍郁却不得消解的老妇。可见意象是随着词人的内心呈现出不一样效果的。当我们理解了雁这个意象时,就能更容易的理解关于写雁意象的诗歌了。

来看一看李颀《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这里也用到了大雁,但是这是有志向,可以自由来往的大雁,而不同于李清照笔下的孤雁,那是相思,也是离去的大雁,只能独守空望,虚寄托一厢情思。

李清照的词中写大自然,写气候变化的意象很多,每首词都交代了当时的环境背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气候类的意象来了解当时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来说,作者写作的那些意象透出的感彩都是跟着作者的内心感情的,如《醉花阴》中所写“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里的西风就是落寞、惆怅、衰败的代表,由此也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悲凉。还有许多的气候意象,例如,小雨是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霜就是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自然气候类意象看似描写外部环境,细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内在情感。

通过对李清照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具体分析,以及与其他诗词中意象的分析比较,能够对一些诗歌意象的内涵有基本了解。理解意象与情感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容易的学习理解整首诗词。结合诗歌主旨再来分析诗人为什么会写这一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进而能够把握好整首诗词,描绘出意象的作用或者效果。

关于梅花的诗词范文2

关键词:梅花;原型意象;伤春;品格;寄托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梅花是一个备受追捧的意象,咏梅诗数量庞大,精品甚

多,虽内容与形式不尽相同,但诗歌间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渐渐发展为一种象

征模式,以至梅花意象所呈现的情意流向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加拿大文学批评

家弗莱看来,这种象征是可交流的单位,"我给它取个名字叫原型:它是一种典

型的或重复出现的意象。我用原型指一种象征,它把一首诗和别的诗联系起来从

而有助于统一和整合我们的文学经验。"???梅花作为古诗词中反复出现的意象,

成为了约定性的文学象征,那么按照弗莱的定义,梅花也是原型意象。

古人对梅花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由于梅花本身花色淡小以及地理分布

等因素,秦汉以前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最初只取其实用之处,晋宋以来才

渐渐得到人们的亲睐,直至宋代,文人士大夫对其甚为推崇,才逐步上升为一种

崇高的文化意象。这可从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里记载的看出来:"《书》曰:

‘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诗》曰:‘摽有梅,其实七兮。’又曰:‘终南何有,

有条有梅。’毛氏曰:‘梅,枏也。’陆玑曰:‘似杏而实酸。’盖但取其实与材而

已,未尝及其花也。至六朝时,乃略有咏之者,及唐而吟咏滋多。至本朝,则诗

与歌词,连篇累牍,推为群芳之首,至恨《离骚》集众香草而不应遗梅。"???从

梅花作为审美对象开始,一代代诗人对其不断再现、反复运用,强调、突出和强

化了它所蕴含的各种品质。梅花作为一种原型意象,渐渐形成了一些稳定丰富的

内涵。概括来看,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寄寓伤春之感,表现对时序迁转,年华

易逝的感伤。二是象征高洁离世的情怀和坚贞不屈的品格。三是以梅为思乡怀人

的寄托。

一、 寄寓伤春之感

梅花的花期早,先春而发,待入春后万物复苏,便凋零,其时令特征在诗人

的渲染下演绎成一种伤春感怀,感时伤序的情怀。魏晋时乐府横吹《梅花落》是

最早的以梅花为主题的艺术作品,而早期的咏梅作品大部分是对《梅花落》旧题

的拟作,更多的是由花开花落的表象引出的伤春之感,寄寓诗人对时序变迁及年

华易逝的感伤。南朝梁著名文人何逊的《咏早梅诗》中有"兔园标物序,惊时最

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横枝却月观,花绕凌风台。"这首诗诗抓住梅

花开放的时令特征,感咏时序。梁简文帝萧纲的《梅花赋》里写到"层城之宫,

灵苑之中,奇木万品,庶草千丛。......梅花特早,偏能识春。"北宋秦观的《和

黄法曹忆建溪梅花》中有"月没参横画角哀,暗香消尽令人老",慨叹梅花的凋

零,感慨韶华易逝。南宋刘克庄《落梅》的首联"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

堆墙"则描绘了落梅的凄凉景象,透露了诗人惋惜伤感之情。而北宋周邦彦的《花

犯*梅花》:"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

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今年对花

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脆丸荐

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更是以饱含感情的

笔触移情入景,借咏梅抒发了自己在宦迹无常、漂泊不定的际遇中所产生的落寞

情怀,是对传统睹梅惊时、伤春怨逝之抒情意态的发展,但对伤春的指涉意义还

是不变的。即便是到梅品被推之尊弥的南宋,诗人仍不能不为之感怀兴叹"何事

雪霜际,不随松桧长。"(邹浩《次韵文仲落梅》)梅花的开落一直是古代诗人词

客伤春怨逝之情的触媒。

二、 象征高洁坚贞的品格

梅花不争春,其洁白淡雅的孤傲特质,成为了高洁、坚贞的人格象征,常常

被诗人用来自比。唐末陆希声退居故乡时写有《阳羡杂咏十九首*梅花坞》,"冻

蕊凝香色艳新,小山深坞伴幽人。知君有意凌寒色,羞共千花一样春。"这首诗

赋予梅花傲视流俗的品格,表达了自己闲隐绝俗的品质。宋朝人爱梅蔚然成风,

其中最具代表的莫过于林逋,他一生未娶,以"梅妻鹤子"自诩,以隐士之心性、

视野去关照体悟梅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梅花也因此与隐逸之流结下了不解之

缘,被视为志节自守、离世隐逸者的至爱和象征。林逋现存八首咏梅七律,世称

"孤山八梅",另有咏梅词一首。"孤山八梅"中最著名的三联便是"疏影横斜

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雪后园林才半数,水边篱落忽横枝。""湖水倒

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此三联清绝出世,艳冠古今。他将梅花疏雅娴静

的神韵和品格表现的淋漓尽致,从侧面反应出他离世隐逸的生活状态。王安石

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赞赏了

梅花不畏严寒冰清玉洁的高洁品性,表现了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

下,积极改革却得不到支持的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苏轼在《红梅》中以梅花自比,颠沛流离的身世中融入了自己甘于寂寞的傲岸之

气。"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他的

另一首《定风波*红梅》"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

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

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紧扣红梅既艳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

独特品格,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

而在南宋,由于中原故国的沦丧,使得南宋文化人对孤傲白洁的梅花有着难

舍难分的宿命般的爱,最具代表的就是陆游,他走在沈园里慨叹"何方可化身千

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陆游一生留下了一百三十七首咏梅诗,

其中著名的当属《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

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鲜明地突出了梅花坚贞不屈的品格,也是陆游一生怀才不遇的经历以及孤傲个性

的写照。他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只有梅花这样

的‘另类’形象才能充分展示超 越流俗的品德意义,也只有梅花这样集松之劲、

竹之峭、兰之幽、菊之贞,而又自具其平淡闲雅之性的典型‘另类’,才能成为

时代精神的最佳载体、道德意志的理想写照。"???

三、 思乡怀人的寄托

古人常以花草相赠以示思念或情谊,梅花也是其中寄托情意的一种载体。"以

梅花作为馈赠之礼可以追溯到先秦","一般民间士女间折梅馈赠的情景大量出现

在梅花始受关注的魏晋时期"。???晋乐府民歌《西周曲》里写道:"忆梅下西周,

折梅寄江北",南朝梁武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春歌四首》"兰叶始满地,梅花

已落枝。持此可怜意,摘以寄心知。""折梅待佳人,共迎阳春月。"这里梅花被

用来作为一种爱情信物。《赠范晔诗》中有"折花奉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

所有,聊赠一枝春",虽然该诗作者和年代不明(一般认为是陆凯所作),但却是

后世最常用的典故之一,诗人赠春的妙想让人称道,梅花在此承载的是友情。唐

代杜甫的一首《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表达了思乡之情以及对

友人的挂念,"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

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诗人由睹梅、寄梅、咏梅而生的一系列想象,深刻地表现了其对家乡及友人的深

切想念。 南宋姜夔的一首《暗香》也将咏梅与思人交融在一起,"旧时月色,算

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

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

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

尽也,几时见得。"姜夔的这首词,句句不离梅花,用梅花寄托怀人情思。上片

的月中赏梅与下片的雪中赏梅统一在幽冷的环境和词人感情的范围之中。今昔对

比,以人衬花,人花两见。

梅花作为文学作品中的原型意象,从古至今,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审美情

感,深深根植于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古诗词中大量对梅花这一原型意

象的运用和发展使得其蕴意深入人心。梅花成为长久以来文人雅士的至爱,但不

管诗人词客们在其中注入了多少个人的情感与审美,也不管他们的创作心境和目

的如何不同,凝结在梅花中深层次的稳定意象却一直流转到今天。

参考文献:

诺思罗普*弗莱.批评的剖析.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第99页.

罗大经.鹤林玉露.北京:中华书局,1983:丙编卷四.

关于梅花的诗词范文3

[知识梳理]

形象、意境、意象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考试题中常常放在一起考查。

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是构织诗歌形象的主要因素。如“今夜曲中闻折柳”,“折柳”就是一个传统的意象,含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知道传达的是伤别情怀。意境是诗人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完美融合的产物。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句中表达出的江南春天图景。前者的关键在于把握“象”,后者的关键在于把握蕴涵其中的“意”。

形象,常常表现为对意象、意境、象征和隐喻等的解读。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它们是诗歌情志的寄托。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形象(或称为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形象。蕴含某种品质或思想的物象:如虞世南《蝉》中“蝉”的形象。

[高考链接及规范答题指导]

考查的形式

1、诗句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2、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眼(或诗眼)?诗人用哪些意象来扣题的?

3、诗中的什么意象体现了事物的特征?

4、诗中的意象有什么寓意?

5、诗歌是怎样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诗歌。

6、诗中的意象营造了一种什么氛围?诗人在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真题例解

(2008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

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

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

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解析]考查诗歌的形象。对形象的把握要结合诗歌的主旨、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技巧进行综合分析:由表及里的分析、推断、概括。答题的模式为:(手法)+意象(对象特征)+情感+(作用)。

[答案](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方法总结:鉴赏古诗词的形象和意境解题格式

人物形象:身份+性格

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体会意境:客观形象图景+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答题要领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点有二: 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象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概括形象意境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或高阔辽远,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第三部分,剖析作者思想。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答题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牛刀小试

1、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试分析“渔船”、“桃花”和“洞”三个意象的关系。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说说“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写出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3、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王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绿蚁:一种美酒。②:搓揉。

(1)两首词中“梅”的意象有什么不同?两首词都写到了“醉”,所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试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两首词都写了梅花,通过梅花写人,创设的意境却完全不同。试简要分析它们各是怎样的意境以及意境不同的原因。

参考答案

1 诗人伫立在石矾旁,望着眼前的渔船和漂流的桃花瓣。恍惚间把眼前的渔人当做作了当年的武陵渔人,联想到桃花瓣该是从桃花源流出来的。继而又联想到桃花洞。三个意象表现为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关系。

关于梅花的诗词范文4

最早的咏梅诗,当是唐末诗人和凝的《望梅花》:

春草全无消息,腊雪犹余踪迹。越岭寒枝香自折,冷艳奇芳堪惜。何事寿阳无处觅,吹入谁家横笛?

诗的前两句交待了季节,当是冬雪犹余,草木尚未萌芽之时。在诗人的“望”中(也就是想象之中),岭南的梅花已经傲寒独放,并且“冷艳奇芳”了,而眼前尚无处寻觅梅花的踪影,只听到有人用横笛吹奏赞美梅花的乐曲。“寿阳”是梅花的代称。据说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卧于殿檐下休息时,有梅花落在额上,拂而不去,于是妇女争相效仿,称为“梅花妆”,“寿阳”也就成为梅花的代称了。 这首诗既表达出诗人对梅花不畏严寒,香艳无比的赞叹,又表达了他切盼梅花开放的心情。

宋代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被称为咏梅的佳作。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诗人把梅花置于水边、月下两个特定的环境中,不仅赞颂梅花不惧寒冷,在小园里独占风情,而且描写出梅花开放时的美景。特别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十分形象地概括了梅的体态和芳香,成为众口传诵的名句,“疏影”和“暗香”也成了咏梅的固定用语。诗的后一半写“霜禽”对梅的另眼相看和“粉蝶”对梅花的陶醉,以及诗人不用檀板也不用饮酒就能够面对梅花吟出美妙的诗篇,从侧面烘托出梅花的美,手法很高妙。

宋代词人周邦彦写过一首咏梅词《花犯・小石・梅花》: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盛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薰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翠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标题中的“花犯”是词调,“小石”是曲调。词的上阕花再开,风味依旧。那盛开的梅花带着露水的痕迹,像刚刚洗去粉妆似的雪白,真是好看。这时他想起去年赏梅的情景,只可惜那时冰雪覆盖在梅花枝上。“香篝”是以烧香的薰炉比喻放香的梅花,“素被”是指盖在梅花上面的白雪。词的下阕叹息今年赏梅时间的短促,不由得久久地看着梅花瓣旋转着飘落。恐怕再来赏梅时,就得就着梅子下酒了。即使如此,在旅途上也会时时想象着梅花开放,梅枝弯曲倒映在水中的美景。诗人写出自己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同样怜惜梅花的感情,不仅赞美梅花开放的美景,更从梅花开落匆匆联想到人的离散也在匆匆间,使全词有了较为深刻的意蕴。

陆游是特别喜欢梅花的,他的咏梅佳作,其数在百首之上。广为传诵的有“梅花吐幽香,百卉皆可屏”(《古梅》);“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之一);“平生不喜凡桃李,看了梅花睡过春”(《探梅》二绝之二);“子欲作梅诗,当造幽绝境。笔端有纤尘,正恐梅未肯”(《梅花绝句》十首之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六首之三)。这样的诗句举不胜举,可以看出陆游是爱梅成癖的。

陆游喜欢梅花,同时也喜爱用梅花来比拟自己。《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可以说是以梅花自比的一个结晶。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咏梅词是陆游的心骨之作。陆游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力主抗战而遭南宋朝廷的罢黜。他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自己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上阕写梅花的遭遇。首句写梅花开放在荒野,一似受到排挤;次句写“寂寞”,一似政治上的被孤立。“已是”两句写处境的艰难,不仅被孤立排挤,还受到风风雨雨的打击。这正是作者坎坷人生的写照。下阕写梅花的品格。“无意”,可见其光明磊落;“一任”更见其坦荡胸怀,铮铮傲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他孤芳清雅,节操自持,绝不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这无疑是作者在屡遭打击下,孤高品性的象征和不怕挫折、决不屈服的倔强自白。主席在1961年12月也写了一首《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关于梅花的诗词范文5

【关键词】史达祖;咏物词;形神俱备。

史达祖(1163~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人。南宋泰嘉开禧年间权臣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颇擅权用事。韩败后,史达祖受黥刑,死于贫困中。今传有《梅溪词》,存112首,而其中咏物词共计23首,约占词总数的六分之一,分别有《绮罗香》咏春雨,《双双燕》咏燕子,《海棠春令》咏海棠,《东风第一枝》咏春雪,《玉楼春》咏梨花,《乐》咏鸳鸯,《祝英台近》咏蔷薇,《西江月》咏木犀珠,《桃源忆故人》咏桃花,《菩萨蛮》咏玉蕊花、软香,《夜合花》咏笛,《留春令》咏金林檎(沙果)、梅花,《瑞鹤仙》咏红梅,《兰陵王》咏碧莲,《风入松》咏茉莉花,《隔浦莲》咏荷花,《齐乐天》咏白发、咏橙,《惜奴娇》咏梅,《龙吟曲》咏雪,《醉公子》咏梅。

其咏物词作成就之高,向来为人称道。姜夔曾评曰:“奇秀清逸,有李长吉之韵。盖能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清人邹祗谟称:“咏物固不可似,尤忌刻意太似。取行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宋词至白石、梅溪,始得个中妙谛。”笔者通读梅溪之咏物词,认为其词“形神俱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穷形尽相,巧妙化用前人神思。

梅溪的咏物词多采用白描手法,将所咏之物细腻刻画出来,用词轻盈绰约,极妍尽态。如咏燕子“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虽短短的十二个字,却将燕子活跃季节、轻盈体态、尾似双剪的特性细致地刻画了出来。诸如此类细致穷形尽相的状物描摹,在梅溪咏物词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但一首好的咏物作品,除了追求形似之外,神似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其咏物词字里行间鲜少出现所咏之物的字词,更多是巧妙地化用前人咏物名句或典故所蕴含的神思,不仅从字面上化用前人诗句变成新的语言,更从意境上点化前人诗句而创造出新的物态神韵,翻新旧意,增加了形象的感情容量,赋予它们独特的意蕴与风姿,贴切自然,如同己出,了无痕迹,又见工巧。虽然没有点破所咏之物,但却能使读者阅读过程既可会心明意理解所咏之物,又能回味此间的无穷韵味,尽情领略诗歌言不尽意所带来的审美。如《绮罗香·咏春雨》: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沈沈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这是一首咏春雨的词作,而遣词造句,却不露一个“雨”字,而字字均与“雨”关涉。其十分巧妙地化用的了前人吟诵“春雨”的名句与典故:“千里偷催春暮”化用孟郊《喜雨诗》“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春潮晚急”化用韦应物诗“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新绿”化用韦庄词“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门掩梨花”化用秦观词“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剪灯深夜语”化用李商隐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其中最为巧妙的则属词作的最后一句“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咋看似平平数语,细细品来,却饱含着无限情思。“门掩梨花”出自秦观词《鹧鸪天》:“枕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无一语,对芳樽,安排断肠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此词写流莺相催时节,闺房女子泪湿沾巾,千里之外的意中人却断无消息,便只有在梦里飞越千里关山去追寻那人了。无奈也好,无语也罢,春暮时候,只能是“雨打梨花深闭门”。“剪灯深夜语”化用了李商隐脍炙人口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诗描写诗人雨夜寂寥,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能寄托将来。待他日返回故乡,便可共妻子在西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剪去蜡烛结出的蕊花,倾诉今夜的思念之情。梅溪此处化用,虽短短九字,但却承载着绵绵情意,不仅均与“雨”相关,更是了无痕迹地将前人的微妙的感情、神思也融入其中,丰富了“雨”的感彩,增加了“雨”的感情容量,开拓出一种新的意境与神韵,使物不再是死物,而是生动多情的活物,给人留下无限联想。正如词评所云:“愁雨耶?怨雨耶?多少淑偶在佳期,尽为所误,而伊仍浸淫渐渍,联绵不已。小人情态如是,句句清隽可思。好在结二语写得幽闲贞静,自有身分,怨而不怒。”

能在化用前人诗作的同时,将其神思也一并化用,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更是梅溪咏物词的一大特色。此外如咏桃花的《桃源忆故人·赋桃花》,语不涉桃花,而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武陵渔父,借此故事表现桃花与世无争、隔绝俗世的气质,下片化用了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桃花情事,使其笔下的桃花多了一抹风流色彩,多了一股伤感气息,形似而神俱,生动多情。再如咏梨花,化用了李重元《忆王孙》“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的闺怨情怀;咏海棠,化用《太真外传》里唐明皇称赞杨贵妃的典故;咏软香,化用了汉代班姬失宠所作的《怨诗》等等。

二、语间传神,咏物而不滞于物。

张炎《词源·咏物》:“所咏了然在目,且不留滞于物”。可见,一首好的咏物诗,不能单单停留在对物体的描述上,更应该有所拓展深化,借物抒情。梅溪咏物词之所以能形神俱合,栩栩如生,很重要一点便在于其“咏物而不滞于物”。

如《双双燕·咏燕》: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这是一首咏燕子的词,上片描绘一双燕子温馨多情、无忧无虑,快活自在,尽情享受着春日回归家园的喜悦,“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说尽了双燕限快意。下片写燕子玩乐完了,就恬然入睡了。这时候看燕子双飞的闺人出场了,她盼着燕儿归时带来远方的音信,而燕儿却自顾着快活,是它忘记了,还是远人根本没有托燕传情?无限怨念至此而生。双燕越是多情缠绵,越衬托出闺人的孤令哀怨;双燕越是快活无忧,越衬托出闺人的心酸无奈。这种人、燕、冷、热的对比,更加突出了闺思怀远的不堪心情。可谓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词作名为咏燕,“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已经把燕子形态雕琢得精巧无双,空前绝后了,况还借燕儿传情的惯例,将笔锋转向等待天涯芳信的闺人的愁思,其情其韵其神油然而生,跃然纸上,咏物而不滞留于物,形神俱备,令人读之回味无穷。

关于梅花的诗词范文6

双关是利用词的语音(谐音)和语义(多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手法。恰当地运用双关,可使语言幽默生动、饶有风趣;也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加深寓意,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它一般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如刘禹锡《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意思是说就像东边天空中有太阳,西边却细雨,说是无晴(情)吧,其实却有晴(情)。此处“晴”与“情”字谐音,堪称双关妙用。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方尽”是“思方尽”的谐音,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泪始干”的“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强烈地表达了恋人间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情状。杜牧《赠别》中的“蜡烛有心还惜别”,诗句说的是烛心,实际上说的是人心。文天祥的“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零丁洋”本来是地名,在这里借指作者的心情,是语义双关。《红楼梦》中的两句诗“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如果我们把“玉带林”“金簪雪”倒过来念,就成了“林黛玉”和“薛簪金”,“簪金”就是“薛宝钗”啊,双关之用,妙趣横生。这些无不体现了诗人的情趣、雅趣和智慧。

近年高考真题索引

2010年安徽卷、广东卷、江苏卷,2008年重庆卷,2005年江苏卷均涉及双关题。

应考锦囊

提问方式:

简析某字(词)的(双重)意蕴。

本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例并作赏析。

答题步骤:

先明确答出手法——双关,然后分析双关在本诗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最后指出双关手法所起的作用(艺术效果)。

答题范式:

本诗运用双关的手法,诗中( )(指出具体诗句),表面上写( )(具体内容),实际上写( )(具体内容),含蓄地(巧妙地)写出了( )(事物特点或人物情感)。

现场练习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①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梅花:笛曲《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

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两句有语义双关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

解答好本题的关键是对双关含义的准确理解。本诗题目是《塞上听吹笛》,它告诉我们该诗描写的是吹笛。第二句“月明羌笛戍楼间”又点了一次笛。注释又告诉我们,“梅花”指笛曲《梅花落》,据此可知,本诗表面上写风吹梅花,“借问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的“梅花”和“落”拆开,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给人感觉似乎是风吹梅花在飘,实际上是写梅花落乐曲在风中传得越来越远,所以这就语含双关了。通过题目、诗句、注释,我们都能看出本诗是在谈乐曲,可是两句“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很容易造成学生忽略已知条件和提示,结果错误地回答问题。

造成学生误答的主要原因是对双关的误解。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在具体语境中,此意与彼意是明确提示的、限定的,不能胡乱猜测。具体到本诗言在此即——“梅花”,意在彼——即《梅花落》。所以我们再综合看本诗,意思就很明确了。这是一首边塞诗,是一幅边地马群暮归,月光如水,笛声悠扬,宁静美好的夜景图。聚焦笛声,将士在北方边地戍边却吹南方的古曲,可见他们思念家乡了。通过以上分析,答案不难得出了:后两句表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处处盛开,在风中一夜间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曲,写的是笛声在风中传遍关山。这样含蓄地写出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强化训练

岁 暮①

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2010年安徽卷)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 ;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