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的作用范例6篇

教材的作用

教材的作用范文1

阅读教学效率普遍不高,最直接的原因是教师不能够很好地利用教材。

通俗的教学状况是:就课文教课文。教师就课文的内容进行细碎的提问,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肤浅的解答,在看似热闹顺畅的虚假分析中,完成对课文的所谓“解读”,其实只是从课文的表面掠过而已。

研究课堂教学效率,强调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着力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利用课文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之本,蕴藏着丰厚的可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需要深入挖掘。这些教学资源,如果用分类的方法进行提炼,大体上可以分为8个类别:

1.文体、文化、文学、文章知识类;2.生字、词语类;3.句式、段式类;4.朗读能力训练、背诵积累材料类;5.-般阅读能力训练材料类;6.高层阅读能力训练材料类;7.思维训练材料类;8.写作形式借鉴材料类。其实,在善于运用教材的教师眼中,几乎每篇课文都可以具有上述8类材料的利用价值。

我们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论语)十二章》中提取两则语录来进行观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首先,此两则语录承载着知识教育、字词教学、朗读和背诵的训练任务。

其次,从一般的阅读能力训练来看,可用来训练学生的概括、翻译、阐释文意的能力。

再次,从高层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来看,可用作“比较阅读”的材料,设计品析活动、让师生探究它们“都”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孔子和颜回的高贵精神境界。

最后,从写作思维训练看,这两则材料都含有生动的句式,都表现出了精妙的章法结构和叙议结合的手法,能为教学所用。

语文教材蕴藏的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应智慧地利用它,主要完成5个方面的训练任务:

1.语言训练,表现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的特点;2.读写技能训练,正如课标所说,“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3.进行知识教育,让学生掌握、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4.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训练;5.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在思想情感方面得到熏陶感染。

关注到上述5个方面的重要使命,语文教师就有可能逐步建立“利用课文”的教学理念并真正学会利用课文展开扎实有效的课堂训练活动。

如诗歌《迢迢牵牛星》的教学。

训练活动一,诵读。把握语速,读好节奏,读好叠词,以声传情,表达深沉的思念;然后当堂背诵。

训练活动二,描述。用课堂“微型写作”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动笔,描述这首诗的情节与细节。

训练活动三,鉴赏。话题:探析本诗的表达之美。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指导学生从内容、形式到手法等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欣赏,让学生有角度之美、思念之美、语言之美、情节之美、细节之美、转折之美、叙议之美、音韵之美等文学之美的收获。

教材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高校管理;教材管理;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233-01

创新高校教材管理工作,提升教材供应管理层次,提高教材管理工作效率,保证教材课前到书率和教材质量,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

一、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教材作为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对稳定教学秩序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管理尤其教材供应管理是教材顺利进入课堂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教材由出版社到达学生手中的桥梁和纽带。做好教材管理工作,努力做到课前到书,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硬道理。目前,多数高校学生规模大,办学层次复杂,教材品种繁多,客观上决定了教材管理活动不是一项简单重复、不需要开拓创新的工作。

新形势下要做好高校的教材管理工作,必须从以下几点着力:(1)充分重视教材建设工作,为教学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载体。(2)认真、细致地做好教材的征订工作。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招生人数的增加、专业的调整、课程设置的变化都会给教材管理带来影响。这就要求教材管理工作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仅要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熟悉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内容,还要掌握各种教材的出版信息以及教材修订信息,并及时地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各相关学院(系、部)、专业,以供任课教师、学生选订教材时参考。(2)加强教材供应时间的管理。这是提高教材供应工作效率,稳定教学基本秩序,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教材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与教学活动紧密相连,而教学有其时间的规定性,因而教材供应的时间性也很强,但教材的预定、出版、采购等都要有一个过程,所以,珍惜时间,加强教材供应各个环节的时间管理在教材管理实践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教材供应是教材工作的一个硬任务,是影响教学秩序的直接因素,高校教材供应工作应力求做到每本教材必须及时准确地购入和发放。。

二、当前高校教材管理中存在的紧迫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飞速变化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迅猛,国家对高校收费政策的规范管理、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学生消费意识、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高校教材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

无容置疑,当前高校的教材管理工作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教材的供应管理工作,有些院校还是保持几十年一贯制,主要靠经验管理,工作模式稍有创新和突破,工作效率难尽人意。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停留在经验管理的层面。社会环境变化了,工作对象不同了,出版发行市场与以前迥然不同了,但高校的教材管理还是吃老本,抓住过去的老办法不放。二是教材更新频率加快,对教材体系缺乏系统研究。社会环境大大改变了,教材的更新速度加快,但高校对此的反应不够,相关的研究不深入,有走到哪算到哪之嫌。三是学生消费意识增强,教材供应管理的难度加大。学生获得教材的渠道、信息成倍增多,学生不喜欢所上的课不愿购买教材,让利让不到位不去学校教材发放点购买教材,今天买了明天要退,这个学期买了下一个学期又想起退书了,总而言之,教材管理工作较之以前难度提高了不少。

三、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创新

(一)建立和完善各项教材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

教育部早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材建设工作的几点意见》中就提出 ,要“进一步改进教材供应工作,逐步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教材管理从经验管理转到现代管理的基础上”,对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样,一所高校要使自身的教材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标准化,有一套适合教材管理的科学方法,就必须从制度层面上入手,使每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以及相适应的规章制度。需要强调的是,好的制度仅停留在字面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的教材管理工作中加以认真执行,以使教材管理制度能真正地得到实施,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建立教材管理工作质量评价体系

对教材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建立教材管理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很有必要。其中,主要是对以下工作加以直观评价:(1)教材计划工作(核对计划);(2)教材订购工作(落实计划);(3)库房发行工作(完成计划,即教材的进、出库登录,发行差错率的分析工作);(4)清仓查库、财务对账工作。通过评价以上工作,从而加强教材工作的质量监督,减少工作的差错,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实施教材供应管理技术现代化

教材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推进高校教材供应管理工作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教材管理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

(1)近年来,由于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办学层次的多样化,课程种类增加,再加上不同风格、不同特色教材的出版,教材的品种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导致与教材管理有关的各种报表、账目、清单等信息量增大,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为了完善管理和减轻劳动强度,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个重要管理技术手段是十分必要的。

(2)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离不开现代化办公手段的应用,要加大教材供应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管理技术水平,逐步从手工操作向计算机管理过渡,使教材进出、统计、查询等一系列功能可以在一瞬间完成。还要不断完善网络化管理机制,实行网上订书、网上售书等功能,让教师、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征订、购买自己所需要的教材,使教材管理工作从事务处理型向高层次的信息管理型过渡,更好地为高校教学工作服务。

(3)作为高等学校的教材供应管理,更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教材信息库和教材管理网站,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地把校内外、国内外高校、出版机构、发行机构有关高校教材的编辑、出版、发行、使用等相关信息尽可能快、多、全、系统地收集、储存起来,为教师、教学全面、系统地提供参考信息。

(四)建立教材供应管理信息快速通道

教材供应信息的传递、交流如何跟上时代的发展,更好地为教师、学生服务,是特别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信息的交流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质量。由于客观上学校对出版发行、流通环节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信息深入了解存在困难,在教材管理和供应工作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由此,要及时、准确获取出版发行、经营销售教材的有关信息,必须在高校教材管理与供应、出版社教材的出版发行和教材经营销售几个环节中,构建一个沟通交流、信息反馈的渠道。这就需要建立信息管理的平台,编制共用的应用软件,实现网络连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利用信息平台进行信息交流,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出版发行情况、教材编著者和出版社关于教材的编写出版信息,包括作者个人的资料、教材内容简介、版别、版次、定价、获奖情况、出版时间等信息;二是教材经销流通信息,主要是国家对教材经销单位的资质认定、信誉程度、经济实力以及社会认可度等;三是高校校际之间的信息互相交流沟通情况,学校教材的选用情况、招标采购情况、认购数量等,以便于校际之间调剂教材的余缺和互补。

参考文献:

[1]谢淑华.高校教材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学报.2007,(6):96―97.

教材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图片;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3)9(S)-0076-2

现阶段初中物理使用的教材是由刘炳升、李容老师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以往的老教材相比,最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课本中附有大量的色彩鲜艳的图片,四本书共有各种各样的图片678幅。一幅幅图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与文字配合,图文并茂、生动直观。或是生动地说明文字内容;或是建立一种物理图景;或是激发学习兴趣;或是科学的思维方法、物理过程的直观再现等等。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通过视觉刺激。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展示。将学生带入知识情景中:通过观察图片,可以加深学生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配合图片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强化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大量的图片,有助于学生对教材上知识的补充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等等。

然而,由于我国长期对图片的教学研究有所忽视,在理论上对图片的教学尚未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在实践上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物理新教材中的图片,仍以传统的观念把图片视为文字的辅助材料,或等同于一般的教具,不重视图片的教学,导致学生不主动学习图片,不重视图片,而是死记硬背教材中的知识点,应付考试,结果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直接影响了物理教学的质量。因此,作为教师,应如何让图片说话,如何发挥图片的教学作用,是我们有待于研究的问题。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用教材中的图片,帮学生学习物理知识。

1.让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向学生展示教材中的图片,让图片所蕴涵的好玩的物理现象、有趣的物理知识,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进而改变“物理枯燥无味,物理难教难学”的观念。例如:让学生观察教材中图0-2“烧瓶颈部的水都滚开了,而瓶中的金鱼为什么安然无恙”?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又如:图9-16“帕斯卡的裂桶实验”、图11-8“用杠杆‘称’象”等等。这些图片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让图片将学生带入物理情景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的,生动良好的情境对青少年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感召力。心理学认定创设场景情趣与场景效果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本质在于视感形象与特定意义相结合,从而有效地引起人们的视感追求、思维激活、记忆强化。课堂教学的事实也表明:只有当学生被设计的课堂情境所感染,或思维进入预定的问题情境之中时,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例如:在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呈现出图1-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呈现出图3-35: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时呈现出图9-2、图9-3等等,这些图片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新知识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让图片为学生建立物理模型,教学生认识物理规律

教材中的丰富图片能让学生模仿制作,自己设计,进行探究。这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在模仿制作的过程中,学生有了感性认识,解答探索一些由实验才能回答的问题,从而增长了知识,发展了智力,提高了学习兴趣。例如:图8-1、图8-12、图8-42、图9-17、图9-25、图9-27、图10-8、图11-25等等。许多图片,总是从不同角度渗透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教师若结合图片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讲解,恰到好处地揭示图片的内涵和外延,用其直观作用刺激学生接受系统,认知相应的物理知识,从而使学生对概念和规律形成的演绎过程有深刻了解,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更好地理解、掌握。例如:教师可利用教材中图8-2讲解形变,用图9-9、图9-10、图9-11来认识液体内部的压强,这比用很多的文字来说明更快、更准、更清晰。

4.让图片放大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过程

在物理实验教学时,往往很多实验的现象不明显,不易观察。如果用图片将现象放大,就易于学生观察和理解了。比如:在研究桌面由于受到物体的压力而产生形变时,就可以借助图8-3将形变放大,学生就容易理解了。还有在学习《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这部分知识时,利用图片讲解物质的组成、微观粒子的结构,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初中物理有些演示实验过程是一个流动过程,学生观察、识记只是瞬时的,反映实验的图片就可以巩固实验效果。如:在《做功和内能的改变》一节中的图12-24、图12-25,教师的演示实验瞬时完成,但学生课后通过看图可以把动态的演示与静态的图片结合起来。又如:在研究从桌上滚下的小球的运动情况时,小球的下落是瞬时的,难于分析,若用图8-32结合起来分析,就易如反掌了。所以,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看图、读图、分析图片,让图片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及规律的理解。

5.让图片为学生讲解原理示意图,强化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教材中编入了一定量的原理示意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讲好这些原理示意图,把学生引导到学物理、用物理以及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用技术的简单问题中。例如:教材中图12-26“汽油机的结构图”、图12-27“汽油机的工作循环”、图16-32“直流电动机的模型”、图13-3“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等等。让图片说话,利用这些图片讲解原理,学生易于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让图片为学生简化知识点,归纳知识点

有些知识,阐述的要点内容较多,文字也冗长,而且相互间并无多大联系。这使学生难于理解掌握。但如果学生能从图中获取知识,则可以起到简化知识点的作用。如:在讲解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臂、阻力臂时,物理量繁多,学生容易混淆,如果结合教材中图11-3讲解,这样就一目了然,易于理解,容易记住。

图片还有归纳知识点的作用。例如:在讲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时,借助于教材中的图2—29、图2-30(学生根据实验结论在图中画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图)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有何区别和晶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何等知识。

7.让图片引领学生了解教材以外的知识

教材中的一些图片,除主要反映某种物理现象和规律外,还反映了一些书本中没有重点讲到,但又需要学生了解和运用的物理现象和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找出这些规律,作为教材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教材中图1-29说明声波具有能量;图3-62、图3-63、图3-64说明光具有能量;图9-32托里拆利实验;图12-30喷气发动机;图12-31火箭发动机等等。认识这些图片,了解它们所蕴涵的物理知识。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课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总之,“苏科版”教材中,图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是以往的教材无法比拟的。若能在教学中对图片进行研究,充分发挥图片在教学中的作用,可使初中的课堂充满生机。当然还可将图片进行改革创新做成课件,从平面变成立体,从静变动,从无声变有声,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全方位地挖掘图片的更深层含义,让教育、教学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刘炳升,李容,初中《物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教材的作用范文4

一、根据不同声音风格的施教

(一)民族唱法的条件风格。声音婉转甜美、吐字清晰、气息灵活、音调高亢洪亮等等都是民族唱法的特点,由于民族风格的歌曲带有浓郁的地方民族色彩,因此在演唱中有时需要运用方言来进行诠释和表达,因此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灵活地结合学生本身所擅长的地域风格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比如西北的学生擅长高亢洪亮的西北民歌风格,因此教师在进行民族唱法指导时应主要以“劳动号子”、“山歌”等西北民歌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声音条件和口音特征进行指导;而南方的民歌较委婉灵巧,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南方声音风格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作品选择上也与北方学生不同,主要以《茉莉花》《月之故乡》等偏柔美风格的歌曲为主[1]。以上的论述只是概括性地根据地域风格特点来举例说明的,具体情况还要看学生本身的声音特点,毕竟南方的学生也可能具有高亢嘹亮的声音条件,北方的学生也可能具有委婉柔美的声音条件。总之,在声乐教学当中需要教师充分地运用因材施教的理念来指导学生。在第一阶段当中,民族唱法的主要风格特点是运用真声,此时的民族唱法要求声音位置相对靠前,讲究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口腔在发音当中要用很大的力,发音时有明显的咬字动作,吐字比较清晰,因此对于本身音色明亮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字带声的唱法进行指导,矫正学生相对单薄的声音;第二阶段继承了中国早期传统民族唱法,同时在演唱方法上灵活地混合了真假声,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真声明亮的学生灵活加入假声进行演唱,从而使得音色更加明亮,更增添了穿透性和震慑力,让声音更加流畅圆滑;民族唱法第三阶段是在原来的唱法基础上灵活地运用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本身明亮集中的本音,尽量帮助学生扩大原有的音域和音量,帮助学生放松、调整呼吸,从而在咬字上更加清晰自然,在民歌演绎中更极具表现力[2]。

(二)美声唱法的条件风格。美声唱法也叫“柔声唱法”,歌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只需要用半分力量来演唱。在进行高音演唱时,它的发声不需要用强有力的方式来处理,而是通过一种缓和柔美、流畅自然的结合气息的发声,最后从头部让声音顺利地发送出来,即用“头声”进行演唱。所有的声乐演唱都离不开呼吸与发声,而美声唱法中的混合声区唱法是其最主要的特点。美声唱法中有许多著名的作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声音特点和学习基础进行选择,流传比较广泛的美声作品有国外的《我亲爱的》《在我心里》等等,我国优秀的美声作品有《又见西柏坡》《松花江上》等等。声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外文水平和学习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练习。真假声灵活运用是美声唱法重要的演唱技能和基础,学生想要学好美声唱法,首先就要有真假声转换的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音调高低不同的真声来搭配使用相应的假声。美声唱法和其他唱法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对共鸣的要求非常高,在演唱美声歌曲的时候需要充分调动歌者所有的共鸣腔体,这也使得美声唱法获得与众不同的“音响声色”。对于习惯使用老生那样大量运用真声唱法的学生来说,并不太适合学习美声唱法,因此声乐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于不合适学习美声唱法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避免学生在学习美声唱法的时候“白费功夫”;对于适合学习美声唱法的学生来说,教师更要结合学生的具体音色和音域进行科学指导,从而使得学生的自身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更好地掌握声乐学习[3]。

二、根据不同音域的施教

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音域特点,从而帮助学生通过找到与自身条件相符合的声乐作品来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声乐教师在教学前要对学生的音域进行划分,大致可以把学生划分为高音条件、中音条件和低音条件。教师指导抒情男高音学生在《拾彩贝》的演唱中要注意咬字、气息以及腔体共鸣,尤其是在“啊!昨天的梦”这一句的处理上,这一句也是这首歌曲最难的部分,在唱到这五个字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整首歌曲已经进入高音区了,这时候声乐教师要及时提醒男高音学生保持喉头稳定,收紧下巴并且固定住位置,此时嘴型应该逐渐向上慢慢张开,在演唱“昨天的梦”这四个字的时候,声乐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en”的母音把“昨天的梦”四个字连贯地哼唱出来。对于声音低沉浑厚的学生,教师在选择作品的时候就要避开高音繁多的声乐作品。而属于中音的学生,音域特点刚好介于二者之间,他们既具有高音的音质,同时也兼备了低音的音质,声音明亮、柔和,却又庄重沉着。因此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可以选择比才歌剧《卡门》中的《斗牛士之歌》。在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要做到循序渐进、不急功近利,调整好自己和学生的心态,脚踏实地地做好声乐教学和训练,切莫急于求成,盲目加大学生的训练量和训练时间,导致学生声带受损,影响其今后的声乐学习[4]。

三、根据不同音色的施教

虽然同属于一个音域,但是由于学生的性别不同、声音特质不同,即使是同一音域的学生,音色往往也大相径庭。比如说都是高音区的学生,女高音音色嘹亮柔美,而男高音的音色激情高昂,因此对于作品的诠释也就截然不同,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因材施教,对于女高音音色嘹亮柔美的特点,教师可以选择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怨》进行教学,在演唱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保持充沛气息完成作品,训练时加强气息练习,音色不要过于嘹亮,在尽量轻柔舒缓的同时又保持饱满,在演唱“黄河啊”这三个字时,整首歌曲进入了第一个小高潮,在“啊”字的演唱上可以稍微延长一点,紧接着在“你不要呜咽”的时候将声音收回来再轻柔地演唱出来,从而加强音乐的起伏和流动感。而男高音在《拾贝壳》的演唱过程中具体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又和女高音不一样。比如在“又到了拾贝壳的时候”这一句的演唱过程中,要在“又”、“拾”和“候”这三个字上通过增强气流量来进行着重强调,尤其是要唱“时候”两个字时,前一个字要在咬字时保持位置不变,然后逐渐慢慢扩大,将重音落在最后一个“候”字上,通过进行一个渐强的处理使歌曲的情绪达到高潮。

四、结论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不管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都是世界音乐史上不可多得的财富。声乐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音域和音色进行划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结合学生具体的声音条件和学习能力,选择与之相适合的声乐作品,才能最大程度地在保护学生的嗓音、挖掘学生歌唱潜力同时,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与声乐技能。因材施教,有针对性、有明确指向性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声乐技巧,也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作者:黄坎文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

[1]荀雅丹.对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5,(17):178.

[2]卞开萍.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4,(09):179.

教材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工作任务导向模拟情境应用文写作教材改革

[作者简介]胡海(1968-),男,江西南昌人,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和成人教育教学理论;余世民(1966-),男,江西南昌人,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和成人教育教学理论。(江西南昌330039)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高职经管类项目导向式教材编写与课程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XJG-11-55-8)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145-02

应用文是处理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事务而产生的文体,起源于实际的需要。目前,大多数高职应用文写作教材,在编写思路、结构和内容上,普遍存在着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的现象。

一、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模拟情境”教学法与应用文写作教材编写的关系

1.教材是联结教师与学生的纽带,高职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模式的落脚点在于工学结合型教材。如何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兴趣?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实效?应用文写作教学不能得到学生认可,究其原因,在于未能找到适合该课程的最佳教材。教材可以引导教法,是指导教学使用的材料。能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编写方法就是我们应当采用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要拟出一系列应用文,如请示与批复、会议记录与会议纪要、经贸信函与经济合同等。如果考虑到它们天然地基于工作过程,就应在教材编写中,以学生所学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进行课程内容的建构。

2.采用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模拟情境”法编写的教材,使学生联系到工作的实际,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模拟情境”法就是把一系列以工作过程为平台,相互联系的工作任务或项目组织在同一个教学单元,为学生设计出一种完成任务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这种情境增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在掌握若干类工作的规律和技巧的同时也掌握了相关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在应用文教学中,运用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模拟情境”法编写的教材,使学生联系到工作的实际,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文写作技能。

二、高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1.学科模式的教材编法,造成教学时理论与实际脱节,严重阻碍高职特色的课程模式的实现。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是与具体的客观实际情境密不可分的,作者处在什么位置?从事何种工作?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撰写应用文去解决这些问题?文章写好之后,传递给谁,或者在什么场合出现,通过何种渠道传递等,都应在编写应用文写作教材时进行考虑。但传统应用文写作教材,采用学科模式的教材编法,表现为章节式编法,往往重在理论阐释。好一点的也只是理论在先、文体在后,并且多是理论性的训练题,容易造成教学时理论与实际脱节。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内容即使有写作训练题也往往只给一个题目,不给具体材料。教材是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教材对教师的教法产生影响,学科体系的教材必然导致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阻碍高职特色的课程模式的实现,致使教师感到枯燥难讲,学生觉得乏味无聊,最终严重影响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2.很多高职应用文的教材编写只重视广度,缺乏深度,没有高职教育特点,缺乏职业导向性。很多高职应用文写作教材,往往是每种文体的概念、作用、种类、特点、结构、要求面面俱到,编得具体详细。虽然例文的数量足够,但散乱,内容之间毫无联系。并且例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和工作实际相距甚远,致使师生于教学的起始就茫无头绪,进而影响教学的深入。高职专业有别于本科专业,具有很强的职业导向性,要求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突出实际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要与职业岗位技能对接。学生只需具备“必需,够用”的基础理论即可。传统教材容易导致培养的人才与市场脱节,学生所学知识不能适应企业岗位技能实际需要,解决这一矛盾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3.以传统方式编写的高职教材导致教师在应用文教学中,忽视应用文写作的具体情境,教学效果差。实际工作所写作的目的不同,有的报告是供领导参考的,有的是只在部门内部传阅的,有的是供会议上讨论的,其写作语气、用词等总是会有较大差别。传统的应用文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些情况,忽视应用文写作的具体情境,而只是机械地讲授每一文种的特点、结构、写作要求等,至多辅之以一两个例文,做一项练习。往往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笔记抄得工工整整,然而学生一到实际工作中,碰到实际问题却常手足无措。本是实用性极强,立足训练培养能力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变得效果平平,毫无生气。于是,应用文写作在学生及教师的心目中是程序化、定型化、甚至死板化的。究其原因,在于传统应用文写作教材编写的刻板,致使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忽视了模拟工作情况氛围的营造。

三、高职财经应用文写作教材编写新思路的具体实施方法

1.打破理论在先、文例在后的编写传统,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充分体现高职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教材的内容结构要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每一个学习情境的设计要体现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并呈现由简单到复杂、或并列与包容的关系,要能够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能力和可拓展、可迁移的能力。设置教学单元,要对全部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各应用文种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工作任务或项目。一个工作任务或项目的内容可多可少,要注意把具有内在联系,或具有某些共性而能共同处于某种情境的应用文种放在一个单元。应用写作教材中,教学单元可设置成:所述内容尽可能务实和互相呼应,每部分后都有关键名词及讨论思考题,尤其是有若干具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题,以实践能力训练为重心,力避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练习取消知识题,多设计实践题种,为课堂教学提供较便捷的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途径。

如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应用写作实训教程》,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导向、素质本位、能力核心、服务专业”原则,重在培养训练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训练内容以学生学习和工作需要为线索编排顺序,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形成了“计划、竞选、总结、调研、策划、公文、礼仪、会务、宣传、洽谈、诉讼、科研、求职”13个与学生职业人生密切相关的项目。在每一个项目下,又设计了若干个“任务”,构筑了基于工作过程和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的应用文写作实训课程体系。在案例的选择上,既有学生学习生活的范文,也有学生未来工作可以参考的例文,还有可供学生借鉴的反面例文,通过多次反复的任务演练,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可以得到稳步提高。教程覆盖面较宽,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可进行选择性教学。其编排体例是:项目一、计划:任务1——规划;任务2——计划;任务3——方案。项目二、竞选:任务1——自我介绍;任务2——竞聘词;任务3——主持词。项目三……

2.教材在编写上要体现出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熔教材与教学训练于一炉,引导教师重练不重讲。围绕着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实践性、应用性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岗位工作流程的调查为基础,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原则,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引出相关专业知识,重构课程的内容并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设计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现“教、学、做”一体化,予学生以创新的空间。

教材在编写上体现出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高职应用写作课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有关应用文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工作。弄清教材与教学的关系,熔教材与教学训练于一炉。可以考虑依据各文体的特点和在理论上的侧重点,将写作理论附在各任务之后,教学上可放可收,有利于灵活地教学,有利于教师作重点讲授处理。引导教师在“模拟情境”中重练不重讲,虽然也有理论讲授,但只是重点讲授,对学生能自己弄懂的地方应略讲甚至不讲,便于教师利用课堂开展实践教学。根据不同的课型,将教师讲解和学生参与紧密结合,通过角色扮演、课堂讨论、小组讨论、项目设计等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的课堂活动设计,真实再现日常应用写作,通过让学生模拟解决在处理公司事务时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学会用应用文章处理商务实际工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涉外应用文,根据案例题目进行外贸信函写作,运用文字进行模拟贸易等活动,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学做合一、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

3.在每个工作任务或项目中,取消一般知识的概述,采用“模拟情境”教学法的编写模式,代之以不同情境下的例文举要和例文简析。在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中,以真实企业为载体,通过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案例等多样化的教学训练内容的采用,寓教学于实际场景中,将工学结合落到实处。把具体相互关联的应用文种放在一个教学单元,而又营造某一情境进行综合训练的“模拟情境”教材,具体做法是:设置情境,根据单元应用文种的特点,模拟现实客观情况,创设出某种情境,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某种角色,具体体验在某种特殊情况中应用文写作的要求。设置和应用文有关的情境,通过文字语言的描绘,再现应用文假定的情况,把学生直接带入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去,让学生根据设置的情境,各自扮演角色进行应用文说写的综合训练。如在编写“经贸洽谈与经济合同”任务时,可营造的情境是:有某水果店甲和某果品基地乙,甲拟购买乙的苹果、雪梨,并拟定一年的购销合同。把学生分为甲,乙两方,每方有经理、副经理、财务人员、管理人员、法律人员、记录员等(每个角色可由多人扮演),先让学生做谈判前的准备工作,由经理组织好各自的谈判班子,制定出谈判方案(包括谈判目标,谈判内容,谈判议程,谈判进度,谈判策略与技巧等),接着让甲乙双方各自组成谈判班子进行谈判,谈判过程中要体现出摸底、报价、讨价还价、让步、签约等“模拟情境”教学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具体环节,最后,让学生根据谈判的内容拟定出经济合同。

[参考文献]

[1]贾格维.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2]宋淑芬.情境教学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教材的作用范文6

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是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这一总体要求对高等职业教育也起着规定性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要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用文写作能力是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必须能够熟练地运用应用文来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是基础写作的继续和延伸,又是其他专业写作的基础和起点,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写作的重点就在‘写’上,只有常写才能把写作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3]”高职《应用文写作》教材要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导向、素质本位、能力核心”的原则,强化学生的写作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之前的《应用文写作》教材,强化理论性、淡化实践性与操作性者居多,从而忽视了高职教育突出实践性与操作性的特点。这一缺点必须得到强有力的矫正。高职《应用文写作》教材不必安排过多篇幅去阐释写作理论,写作理论的安排必须坚持“必需、够用”为原则,要把教材的重点放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上。高职院校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2]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应用文的教材建设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融“教学做”为一体,予学生以更多的实践训练空间,要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最终旨归。教材建设要遵循创新性原则,在编写思路、教材体例、教材内容、教学形式方面都要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进行创新,要体现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等适应新职教模式改革方向;要遵循实用原则,不追求全面性、系统性,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做、评等环节,突出适用、实用和应用的特点;要遵循校企合作原则,积极吸纳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编写,融入企业要素,尽可能地引进真实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务,援引真实的企业案例,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优秀教材。

2编写体例要科学合理

教材是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教材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影响深刻,以往体系完备的学科式教材,不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继续沿用,势必会影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在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上,教育部提出要“在职业院校推行适应项目学习、案例学习等不同学习方式的教材,注重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丰富实践教学内容。[4]”为改进《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工作,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章节式教学体例,高职《应用文写作》可以采用模块式、项目化的编写体例。编者可以根据工作实际与文种的功能,将《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整合为若干教学模块,每一教学模块内置若干教学项目。模块式、项目化的编写体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组合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项目的设计上,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以实用性为根本,以实践性为旨归,践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项目内可设有“任务情境”“知识链接”“示范例文”“知识卡片”“技能实训”等具体内容。由切合工作实际而又形象化的“任务情境”导入新课,领取任务,开始项目的学习;“知识链接”则提供了完成情境任务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学生在知识链接部分汲取“必需”的理论知识以解决任务;在“示范例文”中,学生可以找到情境任务对应的参考例文,并可将自己的习作与参考例文进行比对,发现并改正不足之处;“知识卡片”是对教学内容的扩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技能实训”是对教学内容的巩固,对教学效果的检测,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任务情境”“知识链接”“示范例文”“知识卡片”“技能实训”之间环环相扣,“教、学、做”之间有机互动,从而达到突出能力培养的目的。

3教学内容要力求最新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材建设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教学内容要力求最新。教学内容新主要体现在文种新、例文新、依据新等方面。

3.1文种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不合时宜的文种会逐步被新的文种替代或直接遭淘汰,新的文种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并被广泛得到应用。作为与市场联系紧密的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要及时吸纳新兴文种。例如,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微博》这一新的文种得到迅速发展。《微博》具有反应迅速、互动良好、图文并茂的优点。并且可以通过网络链接,延伸阅读范围,提供更大的信息量。《微博》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营销传播功能,可以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助力企业的发展。很多企业利用微博进行营销,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也都已广泛开设微博,协助工作开展,应对突发事件,与大众进行互动,进行信息公开与舆论监督。作为与工作、生活紧密联系的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应该将这些新出现的、使用频率高的文种纳入教材的范围,加以研究,总结要领,指导写作。

3.2例文新最新产生的,与学习、生活、工作联系紧密的典型例文,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文写作技能。高职《应用文写作》教材的编写要淘汰陈腐的、不合时宜的例文,选择当下产生的与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紧密结合的新例文,保持教材例文的鲜活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3依据新应用文写作随时展而发展,党政机关公文的写作尤其如此。公文的格式要规范统一,庄重得体,以保证党政机关公文特定效力的发挥,体现公文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为了提高党政机关公文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2012年4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同年6月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2012)。新条例与新格式对公文文种、适用范围、文面格式的界定更加规范、科学,是《应用文写作》教材党政机关公文部分编写的最新依据,教材必须据此进行编写。

4例文编写格式要规范

应用文的体式有其规定性要求。应用文,尤其是党政机关公文的每个文种都有其自身的文面格式,每一要素的编排都有规范性要求。“即使是日常使用的应用文,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惯用格式,也已被社会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所承认,在写作时也不能随意标新立异、别出心裁。[5]”对应用文基本文面格式的掌握是《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应用文文面格式又是《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一大难点。在文面格式的教学上可以充分发挥教材例文的示范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行的《应用文写作》教材例文文面格式的示范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教材例文所呈现的格式与真实文件的文面格式几乎没有什么联系,例文的文面格式示范效果很不理想。在《应用文写作》教材建设中,教材编写者可以规范合理地编排例文的格式,帮助学生掌握应用文的文面格式。当然,由于教材篇幅与版式的限制,教材中的例文不可能做到与真实文件完全一致。但是,在例文的编排上,可以利用教材有限的空间尽可能地体现应用文的格式要求,这会大大提高学生对应用文格式的掌握程度。比如《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2012),所要求的公文标题“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正文“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编排于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入选例文的字号、行间距不可能完全按照公文格式的要求进行编排。但是,在其他格式要求的编排上,都可以尽可能地在教材有限的空间内做到与真实文件相对应。如,标题可以用比正文字体大一号的小标宋体字编排,回行时可以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使用梯形或菱形。与真实文件对应,正文用仿宋字体编排,文中结构层次序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如此处理,就可以大大增加例文的直观性,便于学生掌握应用文的文面格式。

5可展现公文格式嬗变

上一篇红旗谱

下一篇资本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