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的世界英语影评范例6篇

楚门的世界英语影评

楚门的世界英语影评范文1

关键词:英语学习者;英文影视;听说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3-0084-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与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外优秀电影被引进国门,极大地影响和丰富了我国广大人民的生活,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主渠道之一。英文电影赏析课程,通过一场视觉、听觉的盛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当学生在欣赏一部优秀的英文电影、感受电影艺术所带来的愉悦的同时,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同时也了解到了异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1]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外语影片有利于了解西方文化,学习电影艺术的美学价值,掌握英语语言风格,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和技能。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一直以来,听、说、读、写都是语言学习的几个重点方向,听说技能一直是中国大学生的薄弱环节。

很多高等院校针对这一现象,加大了听说方面的培养,开设听力和口语课堂,让学生多听多说。在听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集中思想,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和现实的非语言手段进行思考、假设、猜测意义、预测情节的发展,从而理解说话者语言表达的意义,并吸收信息。通过情景来帮助理解和判断,口语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2]

一些院校筹资建立自主学习语音教室,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区别地进行自主学习,以加快听说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开设《影视赏析》选修课程,在教师的引导下,有选择地欣赏国外名片,将语言知识和真实的语言环境结合在一起。

英文电影这一丰富生动的资源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欧玲认为,影视欣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背景文化知识的了解,提供英语听说练习素材,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3]解学花认为,影视欣赏可以满足学生进行英语语言综合能力训练和素质教育的需要。[4]陈炎奇认为,影视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5]师琳等提出,影视欣赏对英语学习有三个作用:形象传递、语言模仿和文化渲染。[6]

在经典电影《乱世佳人》中,经典台词“A civilization has gone with the wind”、“tomorrow is another day”,成为大学生的流行语;在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的母亲最后送给阿甘的一句“life is a box of chocolate”,在电影《罗马假日》“Rome Holiday” 中公主有一句经典的台词:“will cherish the time we spent together as long as I live”,无比深入人心。背诵是英语学习的有效手段,如果学生能准确流畅地背诵一批电影的精彩对白,他在英语交流时就会得心应手。通过模仿背诵经典台词,可以训练学生的发音和说话能力,也扩大了他们的词汇量

影视欣赏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教学媒介,使得语言的学习过程不再枯燥单调,让人们在故事里面学习语言。电影《楚门的世界》中,Truman(真人)生活在一个虚假的世界里,这里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是设计好的。Truman的身上折射出了每个人的影子。他的内心充满了对自由、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同时存在的是自己被禁锢的灵魂。影片中的“有时候世界虽然是假的,但并不缺少真心对待我们的人”以其哲理深入人心。影片中对话说到“I have given Truman the chance to lead a normal life.The world,the place you live in,is the sick place”“For God's sake,Chris!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We can't let him die in front of a live audience!”一个荒诞的故事;一个深刻的道理;一部伟大的电影。[7]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被广大学生所喜爱,它描述了六个个性鲜明的美国青年Ross Geller、Joey Tribbiani、Rachel Green、Monica Geller、Phoebe Buffay、Chandler Bing,从相识到后来一起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介绍了当代美国年轻人的友谊观、爱情观和人生观。此外,幽默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蕴喻特定的文化内涵。《老友记》中就展示了跨文化语境下的英语幽默语言。还有美剧《绝望主妇》,话题设置在郊区的住宅区,有几个主要人物轮换成为话题的中心,形成全体的故事。而《越狱》,则反映了美国的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

英文影视赏析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材的局限性,应该大量引入大学课堂。在电影带来的真实语言氛围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以提高,促进了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爱好。在观看的过程中,可将精看与泛看相结合,对一些经典影片要选取学生喜欢的几部反复观看,彻底弄清电影背后的文化,对其精彩部分可进行模仿,甚至可以以话剧的形式演示出来;同时,泛看不同题材、不同背景、不同类型的影片,例如动作冒险片、科幻片、喜剧片、动画片,等等,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在看电影中学习英语,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徐彬,郭红梅.英语电影赏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刘冀,王建永.英文影视赏析教程[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欧玲.影片欣赏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重庆大学学报,2003,(06).

[4]解学花.利用优秀英语电影欣赏进行英语教学[J].电影评介,2008,(12).

[5]陆炎奇.英语电影对英语专业学生文化教学的促进研究[J].电影评介,2010,(11).

楚门的世界英语影评范文2

10月13日上午,不丹旧都普那卡一座建于17世纪的古佛寺气氛隆重。在这里,国王旺楚克佩黄色绶带,携新娘佩玛走出镀金佛塔。出现在众人面前。在身着红色袈裟僧侣的诵经声中。伴着不丹人民的鼓声,31岁的英俊国王给他的新娘戴上了后冠。

王室大婚如家庭庆典

事实上,仪式从凌晨4时就开始了,上百名僧侣在大法师的带领下念诵特殊的祈祷词。佛寺外,数千名身着传统服饰的不丹民众争相一睹国王和新王后风采。一名27岁的银行职员对媒体说:“这将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盛大的场景。”婚礼当天,不丹民众大清早就开始布置街道,为婚礼庆典做准备。在首都廷布,街道两旁插着不丹国旗――龙旗,包括航空公司乘务员、银行职员等工作人员都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排练庆祝舞蹈。另有约70万不丹民众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婚礼全程。

皇后佩玛的平民身份,很容易让人将她与年初大婚的英国王妃凯特相比较。印度NDTV电视台称。与那场婚礼相比。这场采用传统佛教仪式的婚礼显得非常低调。根据旺楚克的意愿。他希望将庆典缩小为“家庭婚礼”,甚至没有邀请其他国家元首和皇室成员,来参加的多为当地的民众。因为古堡最多容纳300把座椅。内阁部长也被劝告不要携家属出席。

这场婚礼独特的不丹方式,吸引了世界媒体兴奋的目光。就连欧洲媒体也纷纷暂时搁下沉重的债务危机话题。把这对新人的照片放在头版来增添喜气。

这场婚礼更是轰动了仅有695万人口的不丹。在首都廷布的街头,随处可见国王伉俪的亲密合照海报。议员多尔吉兴奋地说:“从国王宣布婚期那天开始,我们就非常兴奋。这场婚姻确保王室可以开枝散叶。”不丹政府还推出纪念瓷碟,售价为3500努扎姆,相当于不丹人的最低月薪。在不丹第二大城市帕罗的一家服装店里,工人忙于缝制传统女装礼服,每件最贵可达3000美元(1美元约合6.3元人民币)。

盛大的王室婚礼持续了整整三天。和平常一样,旺楚克一直都和婚礼宾客及普通不丹民众在一起,而不是高高在上,独自欣赏歌舞表演。英俊国王与平民女生

2006年继承王位的旺楚克被誉为“全球最英俊的国王”。这位生于1980年的年轻国王有很多美誉,但他给不丹带来的最大影响还是他继承“父王”的政治理念――自削王权,推动民主。

旺楚克是家族众多子女中的长子,同父亲一样,他先后在美国、英国留学,获得牛津大学外交和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回国继位以后,旺楚克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让从不知民主为何物的不丹民众接受一种崭新的制度。为此,旺楚克走遍了不丹大部分国土,亲自鼓励、说服民众走出家门。参与民主实践。

他曾说。确保不丹民主的成功是他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他还呼吁不丹的年轻人行动起来。致力于提高民众的教育水平,发展商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旺楚克在2009年推动计划。将此前过于集中的土地分给无地的农民。他在不丹推动的政治和经济改革深受国民爱戴。

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旺楚克“热情、不做作、有魅力”。他会赤脚与学校儿童踢足球,安抚哭泣的老人,在公共活动中“从不放过任何一个与民众接触的机会”。

王后佩玛的父亲是飞行员。母亲家族和皇室颇有渊源,是现任国王叔祖父的教女。虽然与皇族有渊源,但佩玛一直称自己是平民而非贵族。佩玛是家中第二个孩子,她曾经在英国攻读国际关系,精通英语和印地语:佩玛喜好艺术。最爱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现代艺术,也十分钟情传统文化,对不丹古代音乐很精通。在篮球场上她更是有“不凡身手”,曾任大学校队队长。

旺楚克国王对佩玛可谓一见倾心。据悉。佩玛7岁那年,在一次郊游中邂逅了17岁的王子旺楚克。而旺楚克每每谈及此事,都不禁忆述当年“求婚”的情景。旺楚克说,他当时下跪向佩玛求婚,称“等你长大后,我便娶你”。13日,当有人问及旺楚克结婚的感受时。他回答说:“非常棒,你应该自己试试。”

君主制加强民主

与世隔绝多年的不丹,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是一个袖珍小国,国土面积不足4万平方公里。这里有点缀着蓝色罂粟花的风景,还有无数迎风飘扬的经幡。不丹是一个佛教国家,宗教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

在上世纪60年代前,不丹还是一个封闭君主王国。没有货币,也没有公路。在这里没有红绿灯,首都廷布曾经有过一个,因为显得不友好而被拆除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使不丹有75%的森林覆盖率。而生产总值是以国民的幸福指数来衡量的。

在2007年荷兰鹿特丹大学的《世界幸福数据库》排名中,物质生产水平相当低的不丹排名第六。远高于许多发达国家。

这一切都归功于现任国王旺楚克父亲的执政目标。上世纪70年代末,不丹国王提出“国民幸福总值”而备受关注。被称为“不丹模式”。“国民幸福总值”是指平等、良好的政府管理以及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方面,其最终目标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不丹全民享受免费医疗福利和教育福利。为保护环境,不丹没有急功近利地开发土地,并对入境游客人数进行严格限制。

2006年,旺楚克的父亲在执政高峰主动将权力传给儿子,这一行动震惊全国。《泰晤士报》说,虽然深处喜马拉雅山中,但全球化的影响力伴随新国王的继位,将加快渗透到当地社会。旺楚克继位后将国家政体改为君主立宪制。与此同时,不丹出现了私人媒体,对首相和政府发出批评声音。

但是,法国《新观察家报》评论说,就像这次婚礼一样,不丹的“谨慎开放”有所保留。它小心翼翼地打开国门,唯恐现代文明冲击雪域传统。外国人直到1974年才获准进入该国,目前不丹每年只允许2万外国游客进入。且需支付昂贵的签证费。

不丹的邻国尼泊尔有过君主立宪的尝试,结果导致骚乱,君主制最终被废除。有观察家称,不丹位于饱受内乱和战争肆虐的地区,成功的君主制可能是这个王国稳定的关键。不丹反对党领导人策林・多布基认为:“这场王室婚礼能确保君主制的连续性,而君主制有助于加强我国的民主。”

楚门的世界英语影评范文3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现象

比较文学一词最早出现于名字为《比较文学教程》的一本书,作者是法国学者诺埃尔和拉普拉斯,但是这本书里并没有提及这门学科的方法与理论,让这一术语真正流行起来的是一名法国的文学批评家同时也是一名历史学家,他叫维尔曼,曾多次在自己的讲课过程中和著作中使用“比较文学”这一术语,为比较文学的发展做出来重要的贡献,后人为了纪念他,称其为“比较文学之父”。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19世纪的70年代以后,比较文学在欧美各国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的发展中心是法国。比较文学不仅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的清朝末期,梁启超先生就把我国的黄公度的长篇诗歌与西方的史诗进行比较,类似这样的比较苏曼殊与王钟棋等人都做过,虽有的比较肤浅,但是还是足以说明比较文学在中国文学中已经有了开端。而正式的比较文学大约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中国出现的,朱自清、钱钟书等人的著作中都出现许多中西文学比较的内容,很有见地,尤其是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在世界引起了广泛的影响,被全世界的学者认可,认为是比较文学史上的大事。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到比较文学在世界文学上有着较大的影响。在目前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较好,所以老师会大部分使用英语教学,遇到十分难以理解的内容会使用母语也就是汉语来加以解释。众所周知,英语属于第一大语种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仅次于印欧语系的汉藏语系,二者间有着很大的不同,例如,英语是屈折语体,词内有着专门表示语法意义的内部曲折变化,而汉语则与之相反,没有专门表示语法意义的内部的附加成分。虽然两种语言有很大的差别,看上去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语言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和沟通的工具,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随着中西之间的不断交流和发展,语言自身也随之而变化,伴随着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英语和汉语有更多的接触,在各自的发展中,不断自我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吸收彼此所需要的因素完善自我的发展。例如词汇发面,茶文化是指饮茶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精神、茶艺等,一直都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16世纪茶被葡萄牙人从我国的澳门带进欧洲并在16世纪末进入了英语,tea这个词是闽南语的音译,而闽南语起源于福建的泉州,而福建又是著名的乌龙茶的故乡,有着一千多年的茶文化历史。自从tea被英语借用后,茶逐渐被英国人喜爱,许多贵族为了彰显自己的文雅,会在家辟茶室,而且此后以tea为词根,构成了许多的复合词,如绿茶是greentea,红茶是blacktea等,我国的名茶也越来越多地被英语借用,功夫茶为congou,武夷红茶为bohea等。文化间的影响是相互的,明末清初时期,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交往逐渐增多,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也加深,一些有志之士将大量的英语词汇引进汉语中,而在“五四”时期形成的翻译外国文学的风潮也引进大量的英语词汇,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大门全面打开,西方文化在语言的交流过程中不断对中国产生影响,涌进大量的英语词汇。汉语中的一些词汇也是源于英语,吸收了他们的音译或意译,如英语中的sofe被译为沙发,typhoon译为台风。借用一些外来词汇有些时候会让言语表达得更加清楚,起到简练语言的作用。例如现在在电视中人们会经常看到世界各国领导人在召开会议时围圆桌而坐,这被叫做圆桌会议,“圆桌会议”一词就是借自英语“roundtableconfence”,是指围绕圆桌召开的会议,大家围绕桌子而坐,没有上下级、主次等分别,人人平等,来源于英语民间故事《亚瑟王传奇》,故事中的亚瑟王为了让自己的手下不产生尊卑感,相互之间不要有等级方面的矛盾,所以每次召开会议时就让所有的武士坐在圆桌的周围,彰显人人平等,所以提到圆桌会议人们就明白了这是一种平等交流、对话协商的会议。对英语词汇的借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除去一些词汇的借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也会发现英语和汉语的词汇,习语在形式和意义上非常相似,甚至有些词汇与习语可以说是完全的相似。例如汉语中的“有其父,必有其子”,英语中为“likefatherlikeson”,汉语中形容人多嘴的长舌,英语中为“alongtongue”等,英汉中这种现象不胜枚举。刚才举的例子都是形态和意义上十分相似的,有些词就是英汉的直接翻译。通过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到,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母语一定程度对学生理解和学习英语有着很大的帮助,英汉的对比会使得学生在理解英语的基础上加快对英语的记忆。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现象

众所周知,世界上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一方面语言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另一方面文化也制约着语言的发展。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可以说语言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现象,二者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化。由于语言与文化的特殊关系,通过学习不同国家的语言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外国人和跨国企业来到中国,为使学生可以适应这种国际化的潮流,大学对学生英语学习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以英语为载体的西方文化也传入中国。西方的饮食文化对中国人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国的传统饮食比较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而西方对于这方面往往是忽略的,他们比较注重营养的搭配,如果营养充足可以不计较食物的单一、味道的贫乏等。近些年来中国人也开始从营养方面出发来考虑自己的饮食,学着合理科学地搭配食物,满足身体需求的营养。其实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一个最直观的现象就是中国的大部分城市中都有肯德基的连锁店,以肯德基为代表的快餐文化在中国风靡一时,好多的学生以吃汉堡薯条为时尚。西餐厅越开越多,拿着刀叉切牛排、举着高脚杯品红酒成为都市生活的潮流。此外,现在许多的大学生都比较热衷过西方的节日,例如圣诞节,这是西方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耶诞日,因为西方人把12月5号当做耶稣的诞辰来庆祝,随着英语的学习,同学们对西方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在每年的这一天好多学生都会装扮宿舍,装扮圣诞树,并相互分发礼物。看待事情往往要一分为二,西方文化的进入虽然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华文化,但正是由于西方文化的传入,我们也发现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和不足之处,开始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例如各地方经常举行文艺汇演,学校也经常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电视上出现许多介绍各地历史文化的节目以及许多各地美食的纪录片等。所以说西方文化的传入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弘扬,它对我国文化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在接受影响的同时也在保护和弘扬本国的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学生不仅会在学习中感受到英语和汉语语言上的相互影响,同时通过英语文章的阅读会了解到文化间的差异,通过对东西文化的比较能够更加清楚中华文化的魅力。比较文学作为一种跨文化、跨学科、跨语言、跨民族的文学研究,要求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大学的英语教学就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理解、尊重、包容以及影响。

[参考文献]

[1]史有为.外来词———异文化的使者[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2]薛水明.教学中应注意英语汉语的异同[J].文教资料,2006(12).

楚门的世界英语影评范文4

此语出自美国作家、世界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的名作《娱乐至死》),以此,电视观众对于《楚门的世界》的热捧,观影者可以轻松释怀,而对于电影作品《楚门的世界》,观影者绝不会认同这一观点。

《楚门的世界》是一部黑色喜剧,由拍出经典影片《悬崖下的野餐》的导演彼得・威尔执导,金・凯瑞、劳拉・琳妮领衔主演,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孩子楚门在众目睽睽之下成长为电视明星,在整个造星过程中他自己浑然不知,看起来顺风顺水的生活,实则是固式化安排使然,楚门在这个世界没有自由与隐私,成了大众娱乐的牺牲品。影片主题最早来源于著名编剧安德鲁・尼科尔1991年创作仅一页的“The Malcolm Show”的故事大纲,其初衷定位为科幻与惊悚类型,但发行方派拉蒙影业却与原编剧在影片类型定位上产生了分歧,他们希望偏向于喜剧,希望在轻松中表达人类的私欲、媒体的暴力,最终派拉蒙影业在支付给尼科尔额外片酬后,于1995年与彼得・威尔顺利签约,《楚门的世界》也被寄予厚望,派拉蒙影业称之为“有史以来最昂贵的艺术影片”。

《楚门的世界》具有独特的故事架构,最里层为真人秀电视节目,外层为电影作品,内核是真,包裹层却是假,观影者经历着“屏中屏”的体验,在复杂的创作手法中呈现出两条单一的人物线――电视节目《楚门的世界》的制片人(导演)与观众、电影作品《楚门的世界》的导演与观影者。此片仅就作品本身而言,可能无法成为经典,但因其触及社会最敏感的问题,及其客观的代入感与恐惧感,让它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

对于漫不经心的观影者,此片略显粗糙,演员过多夸张的舞台剧表演方式显得做作,甚至让人生厌,但是在深究时,你会发现电影手法细腻得惊人,前后呼应、起承转合运用得几乎天衣无缝,这也让这部作品可以成为电影叙事技巧的教科书。

《楚门的世界》因一段具有现实意义的传奇人生而成为一部传奇影片,而其中的缘由其实很简单――导演与观众。

楚门的世界,导演特技中的理想国。

电影并不想故弄玄虚,在影片一开始就由长剧导演克里斯托弗交待清楚――楚门活在一个虚构的世界,他自己本身却半点不假,没有脚本,没有提词卡,虽然未必是杰作,但是生活实录。楚门第一次出现在电视屏幕中时,屏幕的右下角显示的是“LIVE”(直播),紧接其后的字幕显示“楚门伯班饰演自己”、“制片人克里斯托弗”,以及影片开始楚门“妻子”和“朋友”的采访录等,这一切都在提醒观众能够“出戏”,这是一段真人秀节目,所有人都具有双重身份――演员与观众。

克里斯托弗:“许多观众整夜看着他。”

楚门:“你疯了,知道吗?”

这分别是影片开始克里斯托弗接受访问的话语、楚门面对化妆镜说出的台词,它们并没有对话语境,但是两句台词的连接却具有逻辑相关性,是两个人内心的对话,这种组合很精妙,特意安排的两个节点,有意地向细心的观众泄露了天机。

天空掉下来的灯具,楚门去世的父亲突然在大街上出现,丝薇亚出现及其胸章上的文字“How's it going to end?”(会怎样结束?),电台频率切错,楚门无意中收听到“导演”导戏的过程,照片中妻子右手无名指上的戒指,逃离过程中偶遇堵车、森林大火、核辐射泄漏……这一切都让楚门慢慢觉醒,察觉到自己生活环境的诡异。对于克里斯托弗而言,只有让楚门发现生活中的各种奇怪迹象,才能使故事的发展出现跌宕,这是保证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关键,与其说这些漏洞是克里斯托弗的疏忽,还不如看成是导演商业禀赋的体现。楚门在海边适逢下雨操作失误、监视员抱怨看不见夜晚楚门与妻子的“精彩画面”、酒店收看“楚门的世界”的观众群体出现……这些都在不断暗示观影者,楚门的世界是一个被制造的世界,没有规律,只有命令,让观影者不深陷楚门的故事,从而预留出更多的时间由艺术性转为社会性,集中精力评估影片所隐含的社会价值。

在海景大学,楚门与罗兰一见钟情,但他不知罗兰是克里斯托弗眼中最不安分的演员,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避免楚门与她的接触。在校园操场楚门与罗兰眼神交织、暧昧初始时,克里斯托弗安排未来的“妻子”梅莉前来干扰,在舞会上,当楚门与罗兰再次眼神交叠时,梅莉和其他工作人员再次阻止,只是最后在图书馆,他们得到相处的机会,在楚门介绍自己时,罗兰的一句“我知道”,暴露出罗兰同样是楚门的粉丝,只是多了一个从电视观众到参演人员的机会。楚门与罗兰在图书馆的交流中,出现了一个罗兰额头之下、鼻子之上的局部大特写,这为之后楚门从杂志上撕下明星(丝薇亚)的脸部同位置照片,及之后照片碎片拼接作了很好的铺垫。罗兰带着楚门奔向海边,在炽热的拥吻后被电视节目的工作人员带走,最后她告诉楚门――一切都是为你而假造的,天空、海洋都是布景,大家都在看你的秀。而且她告诉楚门自己不是罗兰,是丝薇亚。姓名的更换,标志着丝薇亚在这台节目中演员经历的结束,同时也让楚门知晓自己生活的两面性――一种生活是“罗兰”,另一种生活是“丝薇亚”。

在楚门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不正常时,他开始跟踪梅莉去医院,但受到护士、多个轮椅病人、推车工作人员的干扰,最后抵达手术室外,逼着梅莉硬着头皮和“主刀医生”开始手术,只是在下刀的瞬间吓坏了“病人”,还好此时克里斯托弗安排警官赶到,带走了在手术室玻璃窗前监视的楚门,否则手术台上的演员恐怕就是“工伤”了,好腿也得被整瘸。

楚门去斐济,一个月以后才有位子,去芝加哥,汽车启动时坏掉,只要是他想离开都会出状况。倒是在汽车上,小女孩认出了这位自家电视上的明星,但是很快被妈妈阻止。乘客们得知汽车坏了,没有任何怨言,安静而麻利地下车,就像演练了100次的演习一样,这都是为了演给楚门看,打消他离开的念头。

在经历了这些之后,楚门开始怀疑生活,这种质疑与反抗最开始从与自己最亲近的两个人――“妻子”梅莉和“朋友”马龙开始。

楚门骗梅莉上车,告诉她周围人群出现的规律,并因“妻子”一句“你因去不了斐济而生气”百思不得其解,她是如何知道自己去斐济失败的?电视上看到的?楚门决定驾车去大西洋城偶遇堵车,倒车后去参加狂欢节,梅莉却因惊吓而愤怒,警告楚门:“你疯了,想自杀别拖我下水”,此时梅莉的演员身份彰显无遗,在按流程的戏份中她可以很投入,但是在危及生命时,演员是不会奉陪的,而在被核辐射泄漏现场的警官直接叫出“楚门”时,他更加确定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主角”身份。

楚门在多次逃脱失败之后,认定“妻子”欺骗自己,两人在打斗中,妻子对着隐藏的摄影机大叫“你们快想办法”,这让楚门彻底惊醒。面对演员的危险处境,克里斯托弗只得安排马龙救场,此时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

在马龙与楚门的交谈中,克里斯托弗直接遥控了他俩的对话,他通过耳麦告诉马龙每一句台词。在导演让马龙讲出“我绝对不会对你说谎”时,马龙有所犹豫,真实情感与谎言欺骗让他左右为难,最后马龙还是艰难地重复了克里斯托弗的台词,楚门得到了安慰,看到了希望,其实这是他身边最后一丝真实,剩下的全部只是情感欺骗,但即使是这最后一丝真实,现在也变成了欺骗。

马龙、去世的父亲接连出现,克里斯托弗希望通过感情来消减楚门的疑虑,也为曾经剧情中出现的大破绽圆场,同时创造一个收视爆点。干冰放少点,高架摄影机待命,针孔摄影机,广角镜头,路边摄影,进音乐,特写镜头……克里斯托弗犹如交响乐的总指挥,他享受着情感的推进。双胞胎老人抱着印有楚门头像的抱枕、指挥室的女性工作人员从呆若木鸡到欣喜流泪,真实的欺骗也变成了一种感动,除了丝薇亚。

在收视达到高潮之后,克里斯托弗接受独家专访,并为下一段进行了预热――梅莉离开楚门,他会有新的对象,而且会现场直播他们的亲密过程,以此来制造新的收视噱头。但克里斯托弗并没有告诉大家,梅莉离开并不是因为她不爱楚门了,而是她不演了。

克里斯托弗对于故事的制作如此娴熟,让大多数人处于“半梦半醒”的混沌状态,此时则最适合意念植入。

克里斯托弗推动故事进入高潮,同时其“查漏补缺”的能力也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天空吊灯坠落电台新闻播报飞机故障,零件脱落”、“小时候与父亲划船,父亲在暴风雨中落水去世楚门怕水无法离开,被困在海景镇”、“楚门去世的父亲衣衫褴褛的出现,并被迅速带离慢跑运动人群阻断楚门追逐报纸头版头条《扫荡流浪汉》”、“楚门无意中收听到真人秀的频道频率迅速切换警用频道干扰”……

而作为电影节目的制片人与导演,在没有直接广告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产品植入,从而获得收益也成为一个难题,但是克里斯托弗的安排依旧游刃有余――每天早上楚门去报刊亭必买《狗迷》杂志,梅莉从超市购物回来,夸张展示新购买的“厨房帮手”,马龙与楚门断桥打球、解救被楚门挟持的梅莉时商标清晰的啤酒,梅莉提醒楚门最好换一台麋鹿牌除草机,详细介绍可可饮料,以及罗兰手臂上那条手链等节目中的服装、住房、食品都是电视节目的广告植入。而且克里斯托弗对于植入的时机把握精准,掐准了广告投放的最佳时间,如在楚门逃脱失败后,情绪波动,此时大家最想知道他的心理状态,这是观众的期待焦点,故在此“黄金广告”时间植入了可可饮料;在梅莉被楚门挟持,此时有敲门声,大家都好奇是谁去平息“战争”,开门的瞬间必然成为焦点,克里斯托弗洞悉观众的心态,故在门打开的瞬间,先进入画面的不是人,而是敲门人手中提着商标面向镜头的啤酒。

克里斯托弗对于节目的把控十分成功,剧情安插也很合理,嗅准了观众的喜好,并将这种能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从而制作了楚门,也制作了一档成功的电视节目。

世界的楚门,观众是上帝也是戏子。

自从楚门恢复到正常状态,通过“正常”行为来麻醉监视他的工作人员,并最后驾船逃离。此时虽然还是由克里斯托弗掌控,但实质上,自此节点,故事彻底完成了反转,每个人都变成了观众,再也没有演员,包括克里斯托弗。

再大的风暴与闪电也无法阻止楚门前行,尽管克里斯托弗说:“他(楚门)在电视上出生。”言下之意是――他也可以在电视上死亡。但此时克里斯托弗已经失去了主动权。电视观众折服于楚门精湛的演技和强大的生命力,甚至开始预估最坏的结果,所有的人都是旁观者,但有一个旁观者与众不同,她就是丝薇亚。

在克里斯托弗感到无法阻止的时候,他大方地给予阳光,让楚门驶向岸边,准备使用“欲擒故纵”的策略。在帆船击破天空布景的瞬间,楚门感到惊愕,同时找到了答案,此时击碎的是所有观众的灵魂,他们对楚门的勇气给予赞誉,也有无所适从的心痛与无助,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生活中是否有布景,是否是因为没有击破才未被揭穿的疑虑。

楚门推开出口的门,理想国度海景镇阳光明媚,而外面真实世界却还是黑暗,这就是反差。同时克里斯托弗从“天空”中与楚门对话,楚门看向阳光最深处,那里本应该是上帝的位置,而现在坐着克里斯托弗。克里斯托弗此时说的都是真心话,在商业包装中,克里斯托弗同样真实,他与楚门的真实具有“遗传性”,这种基因的捆绑注定他们“亲情”真实性,此时克里斯托弗是整部电影最投入的“演员”。楚门离开海景镇,未来虽无法预期,但可以判断是一个美好的世界,而对于克里斯托弗和海景镇的所有演员,30年的追随和固化,他们的世界已经被浓缩,浓缩到只有一个场景――楚门,如果没有楚门,他们不仅仅是失业,自己前30年被拦腰折断,他们可以是英雄或知名演员,但是心中的世界已经不完整,而且无法修复。这就是克里斯托弗想留下楚门的缘由,有真情,也有私欲。

有人说,在挽留的最后,克里斯托弗失去耐心表现出了制片人的身份,回到了商人的起点,但我更愿意看成是克里斯托弗的觉悟,在表达完自己的心愿之后,他加速刺激楚门苏醒,以防楚门沉沦于情感漩涡,他也希望楚门离开,但身份决定了他独特的表达方式。

楚门最后选择谢礼离开,与片头“楚门世界”右下角的“LIVE”形成呼应。

楚门是海景镇的风云人物,他拒绝理想国度的生活,愿意接受真实世界的“可怕”。楚门显然是媒体暴力的产物,是克里斯托弗这样的“导演”掌握着媒体,肆意践踏和支配人们的生活,通过楚门荒诞的人生,蕴藏着不寒而栗的深意,影片也直接而强烈地对“媒体万能”价值观进行了批判,通过《楚门的世界》用虚拟完美的“乌托邦”寓意了悲哀绝望的“笼中鸟”。

媒体万能实则也是一种“导演”,但除了媒体可以蓄谋生活之外,通过《楚门的世界》我们应该看到另外一种可怕的黑色力量――观众的沉默。

梅莉、马龙等所有的参演演员,看着楚门裸地展现在别人面前,极像动物标本一样进行展览,旁观者享受自己的角色,也享受茶余饭后“追剧”的悠闲,他们在楚门的人生中找到快乐,但这种快乐其实掩藏着群体的麻醉,让每个人入戏,也让自己跌入进去。楚门就像实验室的小白鼠,只是旁观者不知道,自己随时都可能是玻璃罩里面的那只小白鼠,无力逃脱,并要接受所有人的窥探目光。

沉默是罪恶的帮凶,很多人从愤怒变成羡慕,这是一种可怕的变化,正义被腐蚀后还可以被修正,而正义自己动摇则会失去重塑的根基。《楚门的世界》中除了楚门、丝薇亚,其他人都是“帮凶”,他们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楚门的痛苦之上,只要与自己无关,就选择袖手旁观,但当负面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每个人又期盼获得帮助,这种身份的对立与心态的反差,从侧面暴露出了社会心理的失衡与病态。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类似楚门的事件,我们拒绝参与,同时冷漠旁观,拒绝发言,拒绝帮助、拒绝阻止、拒绝悲悯、拒绝冷静、拒绝关爱、拒绝反思……直到有一天,每个人都变成这个世界的楚门,相互取笑,却不见自身的肮脏。

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观众始终都是上帝,因为作为商品,都需要价值回报,所以总会不断地讨好观众,但长久的谄媚容易让观众变得傲慢,自我膨胀无端蔓延,很多人渐渐变成了戏子,因为只要有人乐于在台下看,台上就必定要有人唱。

楚门是媒体时代特有的产物,媒体成了楚门的“万恶之源”,但是当人们还有选择能力和选择机会的时候,每个人都需要有丝薇亚的勇气,这种群体意识的觉醒可以解救很多“楚门”,我们在批判“媒体万能”的同时,也应该警惕“群体堕落”的危机,这不难让人想到法国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的传世名著《乌合之众》。

在《楚门的世界》里楚门需要丝薇亚,大众世界同样需要更多的丝薇亚,需要唤醒梅莉、马龙,让他们承担自己的社会身份,并用这种社会身份去主导戏剧角色,让这个世界掌控在每个个体手中,而不是一个人的手里,让每个人不做上帝,也不沦为戏子,挺胸走出“海景镇”,成为一个Truman,而不是The Truman Show。

1998年,彼得・威尔通过此片提醒社会潜在的危机,2013年中,世界有了一个反思的契机,很多人开始认真思考信息时代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团体利益与个体自由、大众喜剧与底层悲剧之间的矛盾,这个反思与觉醒的价值远大于结论。

在《楚门的世界》片末克里斯托弗接受专访,丝薇亚在场外打进电话,当主持人意识到这不是一位友好的观众时,准备挂断热线,但被克里斯托弗阻止了,他也想借此机会向他的观众洗清自己,如他所说――每个人都会接受眼前的现实,就这么简单。他从来没有阻止任何人发现真相,就看故事中的人是否有足够的勇气用失去换来得到。

丝薇亚在电话中质问克里斯托弗:“你无权把一个生命当成一场秀!”也许我们应该变换成另外一种说法:我们有义务不把一个生命当成一场秀!

《楚门的世界》有两个导演――克里斯托弗与彼得・威尔,也可以说只有一个导演,他就是彼得・威尔,克里斯托弗是彼得・威尔的执行者,可以充当电影作品《楚门的世界》的副导演,所以在看克里斯托弗的作品时,我们是可以认同尼尔・波兹曼的观点的,而在看彼得・威尔的作品时,我们有理由保留意见。

彼得・威尔通过此片展现了自己导演的功力,通过叙事方式、叙事内容的安排,用喜剧呈现了一台惊悚舞台剧。他在影片开始就向观众坦白,没有想用复杂的架构来考验观众的读戏能力。试想,如果由英国名导克里斯托弗・诺兰来导演,他是否会用诡谲的叙事手法来讲述故事,就像《盗梦空间》、《记忆碎片》一样考验观影者的智商,也许直到最后楚门的帆船击破了“天空”,在听到破碎之声时,观众才突然发现自己被骗了,自己居然在看着电视观众演电影。

楚门的世界英语影评范文5

关键词:高职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策略研究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求“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即学生的英语语言造诣不需要非常高,但应该具备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在加强英语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近几年的就业形势来看,流利地道的口语是求职的敲门砖,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利于树立求职者的自身形象,有助于个人职业的良性发展。

一、提高高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学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当中崭露头角,社会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的应用技能持肯定态度,但是对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英语口语水平均表示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当前,社会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多,很多跨国企业在聘用高职高专学生时对其专业能力满意的同时,是对其英语口语的不足表示遗憾。如何让学生在学习阶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适应岗位需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衡量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基本标准

对英语口语水平的评价通常有:交谈是否有明确目的,内容的组织是否清晰合理,回应与反馈是否积极迅速,谈话内容是否扣题,语法是否规范,是否保持目光交流,形体语言是否表现出镇定自信,语音和语速是否适中,语音语调是否标准。一般来说,语音准确,语调自然流畅,内容丰富,言之有物,反应机敏,连贯性好,语法差错和语用失误较少,就可以算做口语水平较高。高职英语口语强调的是实践性,能够应用于将来的工作和社交场合中,服务于各行各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定位要准确,要突出职业性、实践性的特征。

三、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主要因素

(一)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差,缺乏自信不敢开口

高职学生英语口语基础普遍较差,更谈不上用口语交流。一些W生词汇量小,张口结舌,想说什么也表达不出来,音语调都有很大问题,很多单词的发音都是错的。学生信心不足,担心说错了被同学笑话,越不说越不敢说不想说,失去了锻炼的机会,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

(二)英语语言环境的缺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学”语言的环境似乎并不缺乏,网上的口语教学视频和英文原声电影等影视资料都是大学生学习口语的最佳资源。然而“学以致用”,学是为了用,目前各高校大学生普遍缺乏的是“用”的环境,对公共外语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的英语学习还是始终局限在课堂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使他们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少之又少。

(三)消极的情感学习态度

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感态度通常指的是内在学习动机不足、紧张焦虑、自信心低下等。流利的口语表达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词汇量和浓厚的跨文化意识。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相对薄弱,公外英语的学生更是如此,因而当面对口语这样灵活度较高的学科时,他们往往轻言放弃。很多学生反映因自己发音不够标准而不敢张嘴说英语,进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四、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之策略

(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生们只看中自己的应试能力,致使学了几年十几年英语的高职学生,竟然连完整的意思都不能表达清楚。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们了解并深刻体会到,英语是一种语言,用来与人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听不懂,不会说就是没有学会英语。为此,教师应该从教学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出发进行教学改革,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为前提,以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为铺垫,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提高并保持学生学习英语和练习英语口语表达的兴趣。

(二)创设口语训练环境

首先要创造良好的语音与听力教学环境。语言的运用牵涉到语言的辨知能力,首先要听懂对方的话,而自己又要说出话来。为了在交流过程中避免沟通障碍,就要表达清楚,尽可能地贴近英语国家本土人的发音习惯。对听力能力的提高,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模仿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从中让学生逐步能辨别出准确发音与不准确发音的区别,增强其辨音能力。第二,开辟英语角等自主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聘请外教担任英语角负责人,组织学生就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即准备好学生关心的热门问题,这样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上来,并且有的说。

(三)采用互动的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中双向的“一问一答,再问再答”的“双向”互动的课堂模式效果甚好。先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就学生的回答进行再提问,学生再回答,或由学生就自己的回答向教师提问,增强了互动效果,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讨论中五百万大奖后,怎么利用这笔钱的话题时,学生回答说喜欢旅游,将要周游世界;笔者接着问想到哪里旅游?学生回答说上海;笔者说目标怎么还在中国?可以到外国去看看,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融洽了师生关系。

(四)加强英语口语训练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

英语口语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简单见面与人打招呼,自我介绍,到朋友之间对简单日常话题的交流,再到具有一定技巧性、目的性的产品推广、商务谈判,甚至涉及到特定专业技术的报告、演讲等,英语口语的教学任重而道远。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相当数量的外企进驻中国,具有流利的使用英语结合办公环境进行交流的能力,能使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更具有核心竞争力。教师在教学中合理的把口语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五)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错误”比“语法错误”要严重得多,语法错误只是影响交际的效果,而文化错误却有可能直接导致交际的失败。当一个人即使能够讲一口流利标准的外语,却由于不了解文化背景而犯了语用错误,就会使对方造成误解,产生冲突,甚至被认为是没有修养的表现。”因此,英语教学应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音、词汇和句式,而且还要对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得到提高,才能最终顺利、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六)建立积极有效的评价机制

对学生口语课程学习水平的评价要改变单一的考试模式,以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语言应用能力发展情况的检测,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燕.高职高专英语口语现状及教学策略探讨[J].外语界,2015(06).

楚门的世界英语影评范文6

「关键词世界贸易组织法,双语教学,研究

一、实行双语教学的意义

对于双语教学的具体定义,学术界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笔者认为,双语教学就是同时使用本国语言(一般为本国通用语言)和外国语(在我国主要为英语)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即狭义的双语教学。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国内不少高校相继开设了《世界贸易组织法》课程。我校率先开设了《世界贸易组织法》英汉双语教学课程,授课对象为法学专业和全校其他各专业的学生, 这是作为对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在包括法学在内的六个本科专业实行双语教学要求的积极回应,也是高校顺应我国“入世”以后社会发展需求的具体体现。我国已开始履行“入世”承诺和成员国义务,迫切需要大量懂经济、懂外语,熟悉WTO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复合型专业人才。[1](P48)

但是,我国目前的外语教育教学模式难以适应这种人才需求。一方面,外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学习外语(主要是英语),疲于应付各种考试;另一方面,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我校选修世界贸易组织双语教学课程的部分学生,虽然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甚至六级考试,却仍然无法用英语简单表达自己的思想,难以进行有效的日常交流,这就可以明显看出大学英语应试化教育结出的恶果。同时,不少高校法学专业英语教学仍局限于单词解释、段落理解和语句翻译的陈旧模式,没有切实重视对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实施世界贸易组织法双语教学,使学生既能掌握WTO的整体法律制度和运行机制,又强化了英语语言的运用技能,可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实行世界贸易组织法双语教学是我国“入世”后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和扩大对外开放、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WTO的工作语言是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正确理解WTO法律制度必须要有坚实的外语基础。执行法律的首要前提是正确理解法律的真实要义。作为我国履行成员国义务的根本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的正式文本为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 我国官方公布的中文译本只供国内执行的参考,并不具备法律效力;一旦我国与其他WTO成员发生贸易争端,只能按照外文文本解释和适用WTO规则。对现行的中文译本,已有学者提出一些批评意见,认为一些翻译违背原文的意旨,[2](P195)不利于我国正确履行义务和维护本国合法权益。

其次,有助于为我国培养精通外语和WTO规则的复合型、实务型专业人才。“入世”以后,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与各国经济交往和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和频繁,贸易磨擦和争端不可避免地会急剧增加,迫切需要大量能够运用外语和WTO规则直接参与谈判和争端解决的专业人才,以维护我国及国内企业的合法权益。开展世界贸易组织法双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这种人才需求。

第三,“入世”以后,我国需要大量从事WTO及其他国际惯例研究的专业人员,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由于我国长期被排除于WTO(包括GATT,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之外,对WTO规则不甚了解,对WTO规则的研究也不够重视。目前,从事WTO研究的学者大多数是“半路出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外语水平不高影响了他们对WTO外文资料的理解和运用,导致一些研究难以深入,往往局限于“炒冷饭”;另外,外语水平不高也妨碍了国内学者在WTO研究领域与国际学术界之间的通畅交流。“入世”以后,这一状况必须尽快得到改变。培养懂外语、懂经济的WTO研究型专业人才已刻不容缓。

第四,开展世界贸易组织法双语教学是扩大对外开放和实现教育面向世界和面向市场的需要。邓小平曾经高瞻远瞩地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但是,遗憾的是,其后,我国并没有出台相应的立法和配套措施;相反,教育应试化现象愈演愈烈。而另一方面,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已呈加速之势,经济国际化迫切要求我国教育机构培养更多的善于进行国际化交流的专业人才,教育必须适应和满足这一市场需求。

二、双语教材的选择与编写

由于我国对WTO(包括GATT)法律制度研究起步较晚,近几年才有一些高校开始在经济学和法学专业开设世界贸易组织法课程,国内有关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制度的教材也只有有限的几种,而可以用于双语教学的通用教材尚未见到,这就给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造成极大的困难,双语教材的编选也成了一个难题。

即使对于国内较早实行双语教学的一些课程而言,在双语教材的选择上也一直存在分歧。有人主张使用原版外文教材,[3](P43)以保障学生能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专业教材,与“世界同步”,与“国际接轨”;也有人主张另起炉灶,组织国内有关部门学者、专家编写外文教材,以适应国内学生的外语水平和阅读习惯。笔者认为,单就世界贸易组织法而言,大量引进原版外文教材,既不经济,也不实用,因为引进原版教材成本较高,而且存在文字艰深、文化差异等问题,会增加学生的学业成本和学习难度。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既懂专业,又通外语的WTO学者相当缺乏,在短期内还难以组织力量用外语统一编写出高质量的双语教材。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放弃编写世界贸易组织法双语教材的尝试与探索,相反,完全可以由有条件的学者自行编写教材小范围试用,时机成熟时再编订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考虑到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制度的复杂性和双语教学本身的特殊性,笔者认为,编写世界贸易组织法双语教材应当遵循几个基本原则。首先,结构严谨,内容关联。世界贸易组织体制包含庞大的法律体系,编写教材必须有所取舍,不可能面面俱到,教材的编排体例应尽量简约合理,章节之间应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据此,笔者编写的《世界贸易组织法》双语教材分为正文十六章和附录,正文分别是从GATT到WTO、WTO基本原则、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农业与农产品贸易、纺织品贸易、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反倾销协定、保障措施协定、非关税壁垒、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政府采购、多哈回合与后多

哈发展之路、争端解决机制以及中国与GATT和WTO,附录则包括英文版本的《关于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其次,术语精确,语言简练。WTO法律制度专业性很强,专业术语已约定俗成。教材使用的术语必须精确恰当,教材的语言应体现法律英语的庄重和严谨的特征,既避免艰涩难懂,又要避免白话如水。再次,由浅入深,评介结合。教材不是专业著作,既要有对具体法律制度的介绍和简要的理论阐述,又要有对实践的总结和相关案例的评析,既有层次,又有深度。最后,文化嵌入,法制传承。作为国际组织的WTO是一个多元文化的融合体,各成员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差异很大,体现在国际经济交往过程中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如果说“双语教学课堂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的场所”[4](P51),双语教材则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媒介。因此,世界贸易组织法双语教材既要介绍WTO有关法律制度,也要涉及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及有关成员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状况,尤其在评析具体案例和介绍WTO有关背景时应该涉及有关成员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的分析。

三、双语教学活动的组织

(一)教学目标。目标是行为的动力和向导。世界贸易组织法双语教学目标应当包括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英语语言技能两个方面,前者表现为掌握WTO有关的法律制度和我国的“入世”承诺,对我国“入世”后的法律制度完善及对相关产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思考;后者表现为能比较地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有关的专业交流,包括英文专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基本的写作能力、翻译技巧与听说能力的提高。这两者应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方能达到“通过提高英语水平的手段提高法律专业水平”(诚语) 的目标。

(二)教学模式。对于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教育界并未达成共识。就世界贸易组织法双语教学而言,可以采用教师主导、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根据这一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的组织应考虑几个因素。首先,教学语言的运用。现实中的一些双语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在朗读或翻译专业英文教材,或采用英文教材,教师完全使用汉语进行教学,违背了双语教学的初衷。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可以主要使用英语,遇到特殊的专业词汇可以辅以适当的汉语解释或说明,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其次,教学活动的组织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即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以师生讨论、课堂提问等互动交流的模式。目前,有些高校的一些双语教学课程仍沿用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进行词汇辨别、解释、段落讲解和语句翻译,学生被动接受,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第三,明确学生的课前预习任务,并进行督促检查。课前预习有助于消除或减少学生的语言障碍,提高学习效率,也是师生互动的根本前提。

(三)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是双语教学的核心,内容应以教材为主,并辅以补充案例分析材料。由于WTO法律制度的复杂性,相当一部分内容很抽象,如果课堂教学局限于WTO具体规则和制度的讲解将非常枯燥乏味,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可以借助多媒体形式,增加典型案例的分析,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因为语言因素的影响,双语教学活动的组织相对比较困难,教师除了应具备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当具有流利的英语表达和组织教学的能力。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双语课程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分散,原因之一就是上课内容或方法单调乏味。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应当多种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探索。首先,采用多媒体教学。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用英汉对照的形式制成POWERPOINT课件投影,使学生对上课内容一目了然,减低理解的难度。其次,配以适当的图像和音像资料,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第三,对一些用英语难以解释清楚的专业术语除用汉语解释外,并印发常用词汇表。第四,为方便学生理解上课内容,我们还印发了课堂教学提纲和WTO法律制度概要作为教材的补充。第五,鼓励学生参与,加强师生互动。如在讲解WTO产生背景和历史发展以及中国“入世” 历程时,鼓励、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和总结历史原因,并预测发展趋势,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取得良好效果。另外,还与学生保持课外联系,随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四、对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育学界对如何评价双语教学效果素有争议。有学者对热衷于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方面评价双语教学效果的做法提出质疑和批评,[5](P43)笔者表示赞同。双语教学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教学过程,涉及到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语言环境和多学科配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应有别于普通课程。从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角度来看,对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一) 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

1.对双语教师的评价标准。目前,不少高校对双语教师的评价标准特别强调学历、职称、外语能力、职业道德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这本无可非议,但也不应忽视对教学研究和科研论文的要求。[5](P44)笔者认为,世界贸易组织法双语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学历背景、文化素质、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评价双语教师也应当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学历背景。作为一个合格的高校双语教师,必须具备高校教师的基本学历条件,即本科或本科以上,最好是英语和法学专业双学历。目前,比较理想的学历背景是英语本科,法学双学位或硕士学位,因为英语本科毕业生一般已具备双语教学必需的英语语言能力,加上必备的法学专业知识,应当能够胜任双语教学。

其次,文化素质。本文所及的文化素质是指双语教师必备的社会科学素养,包括但并不局限于主要贸易大国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概况以及基本的政治学、经济学知识,因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授人以渔,己所不知,何以授人?

再次,教学能力。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和传授专业知识的技巧与经验,两者必须有机结合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现实中不少双语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但英语语言能力差强人意,因而,保证和修炼双语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不可忽视。

最后,科研能力。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可以促进教学改革。双语教学是近年来新出现的教学模式,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因此,应鼓励双语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和改革的同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探讨双语教学的规律性,以丰富教育教学理论,促进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完善。

2.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与方法。一般地说,对教师的评价主要看其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又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成绩评定结果和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整体评价。对于世界贸易组织法双语教学而言,除了检查对课程内容本身的掌握情况可以运用书面

试卷考试外,还应当通过对学生的语言技能的进步情况进行必要的考核,并以此作为对教师教学效果评定的要素之一。同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和获取学生对双语教师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

(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1.评价标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是双语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传统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主要是考试或考查。我们认为,对于双语教学而言,应运用多种多样的评估方法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由于双语教学牵涉到英语技能的问题,我们主张将英语技能的长进与专业知识的掌握结合起来分阶段考核,不以最终考试结果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2.评价方法。双语教学涉及专业知识的长进和英语语言技能的提高。确定评价学业成绩的方法也应当区别于传统方法。我们认为,可以考虑结合期末书面考试、课堂表现、日常作业考核与语言技能进步率等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金孝柏。中外合作办学与我国教育服务业的开放[J].国际商务研究,2003(6)

[2]赵维田。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3]曹廷贵。金融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意义、困难及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04(1)

[4]姜瑾。双语教育面面观[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

上一篇术后饮食

下一篇小满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