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与勇气作文范例6篇

经验与勇气作文

经验与勇气作文范文1

材料作文: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许多老工匠不敢尝试,这时,一位年轻工匠勇敢的站了出来,并且完美的切割出了两块宝石。有时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请根据以上材料作文。

经验与勇气作文范文2

那名商人在获得这块钻石时咨询了很多的切割师,他们都考虑了这块钻石是非常昂贵的,又嫌弃风险太大,空有许多的经验,却迟迟不敢去动手那是因为他们的顾虑太多,正因为顾虑多,就没有了切割钻石的勇气。那名年轻的工匠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并没有去考虑这块钻石的价值,敢于去挑战和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才能切割时一气呵成,完美无瑕。

常言道: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句话说的就是勇气,即使有太多的经验却没有敢于创作的勇气也是不行的。如果没有勇气去面对困难,没有勇气去挑战困难,就会变得一文不值。经验是可以积累的,但勇气却不一样,它是由内心出发,是由内而外自发出来的,也就是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困难的那股劲,这是无法用积累来完成的。由此可以看到:勇气比经验更重要!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过:“如果问人生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是:第一,无所畏惧;第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所以在很多时候,两个实力相当的人,往往就会被勇气所左右。

奥运赛场上,哪个选手不是过五关斩六将杀入决赛圈的?高手如云,实力相当这个时候勇气就显得至关重要了。2012年8月5日,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中国选手林丹,与马来西亚的李宗伟相遇。比赛中,林丹先赢一局,但很快就被扳回一局。在关键的决赛中,林丹大显大将风范,连得两分,捧起桂冠!赛后,李宗伟连连概叹:“林丹太伟大了,世界上只有一个林丹,感觉很难击败他!”可以说,正是因为凭借一股勇气,林丹才笑到了最后。

经验与勇气作文范文3

2012年,沐浴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面对“十二五”的开局起步,晟达工贸将踏上新的征程。

新的起点新的开端,新的开端新的气象。川东晟达工贸有限公司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不平凡的考验与磨练。公司组建之初,曾遇到诸多问题,但在董事长郑启勇的带领下,全公司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上下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努力挖掘潜力,在极端困难的外部经营形势下,公司的运营局面一直保持着稳定和谐。领导和员工队伍始终保持了一种昂扬向上的锐气、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

“一起勇敢往前走,不管多少困难,前方路多黑暗,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天空中翱翔,张开你勇敢的翅膀,飞翔飞翔吧,飞向属于我们的梦想,实现愿望……”这是一首叫做《勇敢的翅膀》的歌曲,从歌词中我们似乎能够看到晟达工贸的掌舵人――郑启勇的影子。

拼出自己的一片天

1972年,郑启勇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山区家庭。未满8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一人独自拉扯6个孩子过着艰难的生活。由于家庭贫寒,身为家中小儿子的郑启勇17岁从达州职业高中毕业后便进入了社会大家庭。由于只拥有职高学历所以工作找的并不顺利,于是郑启勇在度过了毕业后第一个春节之后就加入了“北漂”的行列。身为“北漂”一员,郑启勇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位于河北省高碑店表姐家附近的砖厂干临活。砖窑厂的活非常辛苦,顿顿饭只能吃已经发黑的馒头,同行的几位工友在坚持了几天之后都陆续选择了离开,只有郑启勇坚持留了下来。每每谈及过往的经历,郑启勇都会提到初入社会的那段艰苦岁月。在他看来正是那段岁月练就的吃苦耐劳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毅力,成为他日后创业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陆续打过几份工后,郑启勇辞职回到老家进入了县城的一所无线电培训班学习。毕业之后的他在那年的中秋节后又开始了新的“北漂”生涯。这次他选择“漂”到了北京,初来乍到的他经人介绍进入海淀区家电服务中心,负责上门修理冰箱和洗衣机的业务。

1990年,郑启勇还只是一个在在北京、河北、上海来回奔波,为别人服务的打工者。昆仑饭店,以及一些港商在京投资的公司都留下过他忙碌的身影。在工作中他任劳任怨,务实求真,曾多次因为在工作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受到施工单位的表彰。

在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工作后,郑启勇渐渐地意识到,自己要想更上一层楼就需要更多、更新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于是他在工作之余又开始了求学之路。从1992年开始,郑启勇先后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函授学习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课程,参加了北京市机电设备安装项目经理培训。

1993年郑启勇负责承接北京昆仑饭店电气安装工程这个项目,负责精装修机电安装工程的系统功能和灯光系统功能的施工,由于他出色地完成了该项目,郑启勇被昆仑饭店授予优秀技术工作者称号。正是这个项目开启了郑启勇在北京的创业之路。那段在北京学习、工作的日子使郑启勇有了太多的人生体悟,在不断克服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的同时,郑启勇在业务上也有了飞速的提高,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的创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且带来了机遇。

苦尽甘来方成大业

上天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2000年1月,郑启勇在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后创建了北京启晟达装饰有限公司,并担任企业法人。之前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加之踏实能干的工作作风,公司建立起来后业绩就一直保持着上升的态势。2003年郑启勇又创建了北京勇晟达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2003年8月,郑启勇的团队承接了北京蓝色港湾商业区14号楼精装修机电安装工程;同年12月又接下了敦运豪亚洲总部办公大楼精装修机电安装工程;2005年8月,承接北京财富中心31层精装修机电安装工程;2010年6月,负责上海市小南国大酒店精装修机电安装工程样板间的客房系统功能和灯光系统功能的设计,并负责样板间机电工程施工。

一向争强好胜,敢拼敢闯的郑启勇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打拼后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先后组建的两家公司在业内拥有良好的口碑,事业上可谓小有成就。致富不忘家乡人,先富起来的郑启勇心中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家乡父老。2008年,郑启勇积极响应四川省达县人民政府招商引资的号召,在达县创建了四川省川东晟达工贸有限公司。在达县杨柳垭工业园投资3000万元,用于兴建厂房基础设施建设,日后这个厂区将用来生产LED屏、LED灯。晟达工贸以促进社会发展为己任,帮扶当地人员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履行用工服务以及缴纳税金的社会职责,企业投产后预计将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将给国家创造税收利润250万元,同时可以解决当地500――800人的就业问题,帮助县政府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宏伟目标。鉴于郑启勇为家乡做出的这些突出贡献,2011年他被推选为达州市达县人大代表。

仁心铸就商海精英

公司成立后,郑启勇一直秉承“以人为本,以科技求创新,以开发促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信誉”的企业精神,以达到不断保持团队积极创新的激情。公司一直致力于新型产品的开发,强化技术进步,注重团队建设,使得公司成为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企业。

多年来,晟达工贸一直将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领导班子从关心、爱护员工的角度出发,贴近员工生活,拉近与员工之间的距离,用实际行动促进了企业文化的渗透。公司会经常举办一些活动,包括在业余时间举办阅读会,唱红歌比赛等,丰富了员工的文化生活。在晟达工贸创业历程中,凭借着郑启勇独特的胆识与气魄,员工的齐心协力和艰苦奋斗,铸就出了“创业、务实、争先、敬业、同乐”的晟达企业文化。

经验与勇气作文范文4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勇于担当;执政理念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1-0042-02

党的执政理念是指建立在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基础上,为实现党的执政目的而确立的执政宗旨和指导思想。简言之,就是党执政为了谁、依靠谁和怎么办的理性认识;执政理念同时也是指导党的执政活动的根本原则。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什么,也就是党执政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达到什么目的;二是怎样办,也就是为实现执政的价值追求和目的而选择的基本路线、方式和方法。

一、勇于担当执政理念的内涵

首先,勇于担当就是面对重大任务、艰苦环境、严峻考验能够勇于面对,并肩负起自身使命责任。勇于担当是一种崇高的奉献精神,是一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同志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勇于担当是共产党人必备的一种高尚政治品格、必备的履责能力、过硬的工作作风、良好的精神状态。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克难阶段,共产党人必须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不辜负人民的重托。

其次,在党的执政理念中,“执政为民”居于核心位置,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及开展各项工作所围绕的核心。勇于担当是我们面对各种风浪考验,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需的精神保障。我们的改革已进入攻坚克难的深层次阶段。社会收入差距、就业压力、教育改革、医疗养老保障压力等问题进一步考验党的执政能力,考验共产党人的勇气、智慧和信念。在这个时候,勇于担当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宝贵精神品质,我们一定要把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扬光大,确保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住任何的风浪考验。

再次,勇于担当的执政理念,就是将党的宗旨与党的执政规律相结合,而确立的党执政的基本遵循和指导思想。将作为上层建筑的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党的执政规律相结合,既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又是党对自身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更体现了党对于自身建设、执政基础、执政目的和执政的依靠力量理性认识的进一步升华。

二、勇于担当执政理念的来源

党的执政理念体现了继承性,是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产生,并在领导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因此,要从历史的、辩证的角度去分析看待党勇于担当的执政理念。

(一)勇于担当来自于高度的责任感

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危难之际,民族存亡之秋,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三座大山”对劳苦大众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一大批有识青年怀着对民族和人民强烈的责任感勇敢地挑起民族救亡的重担,在黑暗中努力探寻救亡图存之道,他们接受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将其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创立了中国共产党。至此,中国革命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并拥有了自己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我们党深知,自己所依靠和信赖的力量不是大军阀、大资产阶级,而是亿万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我们共产党人牢记自己来自于人民,始终坚持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不动摇,在人民苦难之际坚定地站出来,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的解放不懈奋斗。

(二)勇于担当来自于坚定的意志品质

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勇于担当更多地体现了坚定的意志品质。越是艰苦的环境,越是面临生死的考验,就越能检验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民族的意志品质。党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困苦中,为救人民于水火,救民族于危难,勇于担当革命的领导力量,不畏艰难险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黑暗中诞生、迎逆境而成长,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并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个伟大胜利的取得和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意志品质是分不开的,而精神上的强大必将带来实践上的强大,这一切产生的基础都不开人民这个强大的“根本”。勇于担当不只是口号,更反映了党执政的宗旨,反映了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面对艰难困苦勇挑重担、生生不息的革命意志和战斗精神。

(三)勇于担当来自于无私奉献的精神

“心底无私天地宽”,凡勇于担当者,其境界必定是为公、为民、为事业无私奉献。反之,遇事只打个人“小算盘”,只为小集体服务的人,就不可能做到勇于担当,不能担负起民族的大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来自于共产党人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只有心系人民,对人民群众满怀真情,一心扑在人民的事业上,克服利己主义、本位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挺身而出,在事关人民福祉、国家利益的大事面前公而忘私,把公利置于私利之上,才会在利益纠纷和矛盾冲突面前迎难而上,为了人民的利益勇于担当。

(四)勇于担当来自于正视自己的勇气

在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空前的大工程,其难度和复杂程度是无法想象的,而这个伟大实践是在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凭着共产党人勇于开拓的精神,在华夏大地上逐步展开的。挫折和问题在所难免,共产党人正是凭着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在前进的道路上时时审视自己,做到时时自省,勇于面对现实、敢于迎难而上。

我们党作风的最大优势在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在领导我们的事业前进中,凭着勇于自我批评、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在党的自身建设出现问题时,不回避、不逃避,及时改正错误、总结自省,校正前进的方向,使党组织始终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使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得到增强。在遇到困境时,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共同奋斗、风雨同舟,共同度过了自然灾害、经济封锁、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突变等一道道难关。

勇于担当反映了共产党人勇于面对自己,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敢于较真、勇于改正不足的优良品质。我们党执政的最大优势在于密切联系群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更需要坚持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并且将这种执政理念贯彻到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中不动摇,落实到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具体行动中不走样,努力为人民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把人民的幸福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三、勇于担当执政理念对我们的要求

“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我们的工作一要胆识,二要能力。伟大的精神需要伟大的力量作为支撑和保障,勇于担当既要克服畏首畏尾,遇事不前,也要避免逞匹夫之勇,做无谓的牺牲。

一是要敢于担当。敢于担当来自于舍我其谁,强烈的责任感,来自于自我磨炼,敢于在实践中摔打自己的牺牲精神。敢于担当必须有过硬的胆识,要勇于在工作锻炼自己,在逆境中磨砺自己,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刚强正直、敢作敢为的优良品质,才能在人民的利益面前敢于担当。

二是要创新思维。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我们要坚持把创新作为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进步的主要动力。首先要转变观念。我们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创新思路,形成我们的创新型思维。其次要善于学习。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发展的一切文明成果和成功经验,这样可使我们少走弯路,更重要的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给我们以创新的基础。把这些文明成果和经验融会贯通,为我所用,这本身也是一种创新。再次是勤于思考。“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要想有所建树,必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面对问题、矛盾,通过反复的思考,认真分析比较,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三是要提高能力。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党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建强组织,在前进中遇到风浪考验和困境难题时,毫不动摇地坚持方向、磨炼意志、提高能力,才能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才能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光辉道路上始终居于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才能在领导我们的国家建设和促进社会发展不断取得进步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才能在为广大人民群众谋求利益和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始终居于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

四是要始终不渝。只有将这种“担当”的精神一以贯之,保证我们的事业稳步向前,保证国家综合实力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才能保证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将对事业必胜的勇气和信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升华为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升华为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只有这样,才能使“能于担当”始终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进,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党领导地位的取得和巩固,与党在成立之初所坚持的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的原则和思想是分不开的,与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精神是分不开的。我们党坚持勇于担当的执政理念,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才能担当起领导地位始终不动摇,这种伟大的精神必将指引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并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经验与勇气作文范文5

在知识、信息以瞬息万变的态势迅猛发展的今天,在举国上下齐声高呼“提高素质,培养能力”的今天,在“高分低能”以及某些 “专家”不能用文字准确阐释自己的科研成果的今天,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成就、知识用文字的形式准确地表达出来,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摆在了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面前。如何切实提高每位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文字表达能力,已经是一个绝不容回避的命题,必须由每一位语文教师来回答,而解答这一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钥匙,在于初中教师,这是为什么呢?

美国《自然》杂志早在上世纪末就撰文指出,人脑在12至18岁时,语言构筑能力发展最快,因为这一时期后脑部的灰脑质以加速度递增,而这一区域是负责人的感情和语言能力以及空间判断能力的。而最新科研成果也显示,人如果刻意地培养语言构筑能力,就能加快灰脑质的生成,从而促进感情的丰富性和空间判断能力,并形成良性循环。而初中阶段,又恰逢这一阶段的黄金时段,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培养写作能力的最佳时间,因此初中教师应该当仁不让,把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恰逢其时,常抓不懈。

但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学生这样的反应:“这么长的作文,我怎么能写得出?”“这么优美的文章哪是我这类人能写的!”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自卑。“自卑”,词典上解释为“轻视自己,认为自己比别人差”。自卑常常表现为懒惰、自私、不够自信,学习上缺乏进取心,工作上缺少热情。这是一种有害的心态。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这种不良的心态,并努力引导学生克服这种精神障碍,走出这种心理误区。

首先,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自卑产生的心理机制。巴普洛夫曾经说过:“自卑根源于对生活的不自信。”弗洛伊德也曾说过:“缺少勇气的人最自卑。”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自卑产生的心理基础是缺乏自信和实践的勇气。这样,在日常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强化自信和勇气方面的训练,努力培养学生强烈的自信、实践的勇气和对生活的热忱。

我们知道,写作有其自身的规律,而“循序渐进”是其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条。这就使平时练笔显得十分必要,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每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前首先得定下一个“序”。从我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看,“先放后收”“有叙而议”“自方而圆”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序”,不过,关键并不是“序”本身,而是在依此“序”渐进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的“自信”、“勇气”和“热忱”教学。

学生刚进入初一,有的是新鲜感、自豪感,对每一门学科都抱有极大的热忱。这时作为教师就要合理地利用学生的这一“热忱”,引导他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开始时不要求字数,不规定内容,让学生放开手脚写放胆作文,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但是写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熟悉的已经写完,新鲜的又写不出来,于是信心开始动摇,自卑开始抬头。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地给予鼓励,并给予适度的写作技巧指导:如何根据中心选材,如何确定材料的详略,如何布局谋篇,使学生对作文的构思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不过这一时期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信心的培养,这时语文教师可以用一些典型事迹来激发学生,帮助学生重树信心,重拾自我。譬如现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的故事。蔡振华始终保持着对国外选手从未输过一场的全胜记录,被誉为“乒坛魔术师”。在一场对瑞典运动员林德的比赛中,比分以落后至15∶20(当时是21分制),这时又是林德发球。当时蔡振华圆睁双目,狠狠地盯着林德,给林德以巨大的无形的精神压力,致使林德最终以20∶22输掉了这局比赛。蔡振华能成功,在于自己有坚定的信念,用自信使对手丧失自信,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生动的故事比长篇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学生一般能从这样的故事中领会教师的意图,往往能再度扬起自信的风帆。这一阶段,作为教师决不可吝啬自己的褒扬之词,对学生的每一点作文上的进步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再加上适度的技巧指导,相信学生一定能重树信心,重燃热忱。

经过大约一个学期的放胆作文后,教师可以适度地“收”一下。这里的“收”,是要求学生在记叙中有意识地融入描写,特别是环境描写和外貌描写,体味多角度、多层次描写的妙处。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在这一阶段很明显地体现出来。很多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勇气就是在这个阶段中丧失的。这时切忌教师粗暴的批评和拿质量较低的作文和质量较高的学生习作作比较讲评,应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使他们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不足。美国“二战”名将“血胆将军”巴顿说过:“成功与失败的区别,不在于主意的好坏,不在于能力的大小,而在于是否相信自己的判断,敢于适度冒险,并采取行动。”哲学家康德也曾说过:“一个人失去金钱,损失甚少;丧失健康,损失甚多;失去勇气,则失去一切。”亦即是说,失败并不可怕,要紧的是吸取教训,再鼓勇气,作新的尝试。作为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分析不足,告诉他们要用勇气鼓起勇气。怎样才能鼓起勇气?唯一的方法,就是多用勇气。你最怕什么?现在就去做,不断地挑战自己,勇敢地去行动,这就是成功之道,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作为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培养胜利心态。这次作文失败了,是不是完全失败?有无成功之处?帮助学生找出成功之处,是帮助学生养成胜利心态的最有效的方法。从心理学角度说,人的神经系统对于真正的失败和想象的失败,是不能分辨清楚的。当你想象失败时,你的神经系统就会真的以为你失败了;当你感到必胜心态时,你的内部机制也就定向在成功的方向上了。所以,培养学生的胜利心态,对鼓起学生作文的勇气,克服自卑,迈向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鼓起学生作文勇气的同时,一定要给予适当的写作指导。初一教材中已经出现了有关描写的文本,教师就要结合具体的课文,传授相关的知识:如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引导学生领会如何调动人体的感官,多角度、多层次、有条理地描写景物,达到情景交融,体味“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含义;如在教《最后一课》时,引导学生分析外貌描写、行动描写与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的关系等等。这样的“收”,才能收到成效,才能真正鼓起学生的斗志,勇敢迈出下一步。

经过一学年的练笔之后,学生对记叙文的写作已有了一定的积累,这时教师必须实施第二次“收”,即要求学生在记叙、描写中融入议论和抒情,而且有必要对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加以区分(这是就农村中学的学生而言,假如学生基础较好,第二次“收”可以大大提前,甚至在七年级下就可以实施,最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这第二次“收”的时间)。至此,作文训练真正进入到以“叙”导“议”,以“方”求“圆”的阶段。“方”即规矩,“圆”即技巧。这里是学生作文的“分水岭”,很多学生在这个“分水岭”前止步不前,乃至“纷纷落马”,丧失信心。很多教师都有同感,每次带到初二年级时,作文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甚至“大滑坡”,究其原因,就是没带学生走好这个“分水岭”,“收”力不够,“放”得太宽的缘故。故而以后想补,也为时已晚。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一定要讲究方法,注意处理好“引导”和“督促”的关系。俗话说:“毛驴没人骑不走。”作文没人逼,也不行。这一阶段的作文非“逼”不行。教师一定要上好每一堂作文指导课,并严格控制作文时间、作文内容、作文数量。既要抓质量,又要抓速度。质量和速度哪里来?“厚积”之中来,这里的“厚积”,不仅指丰富的素材“储备”,也指丰厚的技巧“储备”。这时的“逼”,就是逼学生不断丰厚自己的“储备”,逼学生深入体会生活,深入分析作品,用一颗“热忱而敏感”的心,去体味生活,积累技巧。这里最关键的因素是“热忱”。一个对生活缺乏热忱的人,是不可能有丰富的素材“储备”和丰厚的技巧“储备”的。陆游曾经说过:“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德国伟大诗人歌德80岁生日那天还去爬树,为的是体验生活。真诚地感受生活,热忱地体验生活,是“厚积”的必经之途。写作技巧的积累也一样,无非素材在生活中,技巧在作品中而已。教师既要为“方”而逼,更要为“圆”而逼,在不断的“逼”中养成规矩,巩固技巧,尽到一个领路人的真正责任。

“先放后收”、“有叙而议”、“自方而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然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既需要学生有坚定的自信,无畏的勇气和满腔的热情,也要求“教练员”同样具有自信、勇气、热忱的优秀品质,让我们记住拿破仑的一句话“信心能孕育信心”。但愿每一位教师能用自己的信心、勇气和热忱去激发学生的信心、勇气和热忱,迎来作文教学的春天。

参考文献:

[1]丁远峙.《方与圆》.

[2]《绍兴教研》.

[3]刘锡庆.《写作通论》.

经验与勇气作文范文6

关键词:教学;教学勇气;必要性

一、什么是“教学勇气”

教学勇气就是教师以符合自己内心最推崇的价值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不是以符合制度规范的方式进行教学,也不是以迎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1]

(一)教学勇气源自教学的内部景观

教学要取得成功,要成为优质教学,仅关注教学的外部资源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教学的“内部景观”。要充分地描述内部景观图画,必须把握三种重要通道―――智能的、情感的和精神的,三者无一可以忽略。智能的通道主要用来思考教与学的方法,它能使我们获得有关学习、学科和学生的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形式和内容。情感的通道主要是指我们和学生感觉的方式,它既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我们间的交流。精神的通道主要是指我们对于心灵和芸芸生灵密切联系之渴求的多种回应,它可以保持我们对生命的爱和对教学工作的渴望。[2]智能、情感和精神三种通道依赖于相互间的整体性,它们应完整地交织在人的自我中,结合在教育中。当智能、情感和精神凭借相互依赖而成为整体时,就构成了教学的内部景观。浅显地讲,教学的内部景观主要指的是教师的内心世界,是教师内心所发生的事。

(二)教学勇气就是用真心去教学

“就像任何真实的人类活动一样,教学不论好坏都发自内心世界。我把我的灵魂状态、我的学科,以及我们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学生心灵上,我在教室里体验到的纠缠不清只不过是折射了我内心生活中的交错盘绕。从这个角度说,教学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3]用真心去教学,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科的真心,即教给学生的都应是自己相信和敬重的;二是对学生的真心,即真心关爱学生;三是对教学的真心,即真心喜欢教学。需要明确的是,帕尔默所说的“真心”,指的不是良心超我,不是道德权威或内在判断,主要指的是教师个人真实的内心生活。它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但不论怎样,教学都应出于真心。

(三)教学勇气就是要求教师追求完整的教学

在帕克・帕尔默看来,教学中的困惑主要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对于所教的学科,教师没有足够的知识;二是对于所教的学生,教师没有认识他们所需的丰富的智慧;三是对于教师自己,他们却没有足够的了解。如果对这三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了解不够,都会导致教学失败。[4]这里所讲的“追求教学完整”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涵义是教师能在生活中将自己、学生和学科三者巧妙地联合起来。第二层涵义是使教学符合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从而走上优质教学之路。自身认同是指一种发展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它在于保证构成我生活的多种不同力量的汇集,以形成丰富、神秘的自我;而自身完整要求我们识别那些能整合到我们的自我个性中的东西,分辨哪些适合我们,哪些不适合我们,它在于保证各种力量完整协调,以形成生机勃勃的自我。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好的教学来源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5]当有人问帕克・帕尔默,给教师提供一些日常教学中能够用到,从而能在教室里生存下去的点子、窍门,技能不是来得更实际吗?他认为,30年来,他努力探索教学技巧,积累了一大堆实实在在的方法,但是每逢走进一个新的班级,好像一切又重新开始,感到恐惧无处不在。当与学生面对面交谈时,惟一能供他利用的资源是“我的自身认同,我的自我的个性,还有为人师表的‘我’的意识”。

二、教学勇气的必要性

(一)教学工作困难的需要

教学并不是一项简单容易的工作,教师在讲台上的从容镇定不否定教学本身的困难。就教学本身而言,痛苦和喜悦是相伴的:当教学中师生一起发现可探索的领域或难题迎刃解除、柳暗花明时,教师会感到教学是天下最美好的工作;当教室里毫无生气或充满混乱时,教师可能就会感到痛苦,而自己所熟知的学科也变成了让自己无力招架的敌人。

教学本身需要教师具备教学勇气。因为教学是一种体验,而体验本身就是要冒险的。教学中产生的有待解决的困难和困惑常使教师陷入困境,而“摆脱困境的唯一途径是深入地了解教学”。[6]教学勇气能够让热爱教学的教师在困境中毫不犹豫地选择迎难而上,有勇气面对教学中的突发和未知的困难、挫折。

(二)教学勇气是优质教学的前提

帕克・帕尔默认为,在他所上的每一堂课里,他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联系的能力,较少依赖于他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依赖于他了解自己和相信自己,并愿意使其在教学中运用且敏于接受其影响和程度。好的老师具有很强的联合能力,能够将自己、所教的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与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时,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里被精密地编织延伸。总之,教学勇气可以保证教师用心去教学,使教学成为教师真正倾心的工作,进而使教师、学生和学科联结起来,而这恰是优质教学的特征。[9]教学勇气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而“理解自身的独特身份是找到新的教学方式前的关键第一步”。[7]

(三)教学勇气有助于教师心灵的健康

在教学中,恐惧无处不在。因为恐惧,使具有教学天赋和知识渊博的教师的教学工作处于糟糕的状态。恐惧是一种使教师和同事、学生、学科以及自己相分离的东西。恐惧关闭了一切“求真试验”,也禁锢了教师教学的能力。恰恰就是那些“求真试验”,能让教师编织一张更广泛的关系网。当然,在教育中,恐惧可能是病态的,也可能是健康的。但如果教师没有教学勇气,害怕若不顺从权威和体制的规定就会失去工作、形象和地位,那么恐惧始终就会是病态的。恐惧会使我们失去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最终使我们失去自我,进而产生一种“自我否定感,或者甚至是自我毁灭感”。教学勇气能使教师产生自我认同,能使教师倾听自己内心世界的声音。帕尔默认为,“我们需要找到各种可能的方式来倾听来自心灵内部的声音,并认真地接受内心的指引,不只是为了我们的工作,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8]

参考文献:

[1][3][4][7]罗祖兵.教学需要勇气[J].全球教育展望,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