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日的作文范例6篇

关于生日的作文

关于生日的作文范文1

四年级关于教师节礼物的作文范文一

教师节的前一天傍晚,大多数的同学们放学回家了,只有几个同学还在学校,其中有一个叫周小敏的小女孩,她背着一个褐色的书包,扎着红色蝴蝶结,脸上有两个小酒窝。一双葡萄眼和一张小嘴巴,可爱极了!

她靠在墙上,好像在想什么,原来,明天是教师节,其他同学都想好明天送老师的礼物是什么,只有她还在想送老师什么礼物,她似乎在想:“我送的礼物要比较独特,而且还要给老师个惊喜。”过了一会儿,她像想到了什么,高兴地回家了。

第二天,教师节来临了,周小敏采了两束菊花,虽然菊花很平凡,但是里面包含了周小敏深深的情谊。

放学后,周小敏拿着两束菊花,悄悄地走到老师办公室的窗前,窗子里放着陪伴老师好几年的书桌,桌子上用玻璃压着同学们的照片,玻璃旁放着一个笔筒,笔筒旁放着一瓶快要见底的墨水和一个陈旧的地球仪。玻璃上放着一本语文书,书上放着一架眼镜,眼镜旁放着一本从一月一直翻到今天这个特别日子的日历。

老师已去开会,周小敏确定里面没有人后,悄悄地把一束菊花插在语文老师的笔筒里,然后又把另一束菊花擦在数学老师的花瓶里,然后就悄悄地离开了。

这时,老师开完会了,回到办公室,看见了桌子上的一束菊花,老师想:“会是哪个学生送的呢?”老师猛然一醒,朝校门口追去,但是,只见到周小敏渐渐远去的身影。

四年级关于教师节礼物的作文范文二

我边走边想,忽然嗅到了一股浓郁的清香味,我巡味望去原来在莲河的西山上有一些野菊花,我灵机一动,对了就送老师野菊花吧,野菊花那坚韧不拔的性格不就像我们的刘老师吗?我立即奔向西山被那一簇簇野菊花所吸引住了。我们班共有七名同学,干脆我就摘七朵吧,让他代表我们班的七名同学对老师的情意。想到这我精心挑选了七朵菊花高兴的向学校走去。

我来到学校发现老师的办公桌前开着窗户,我顺着窗户向里望去,透过窗户发现老师正在那全神贯注地批改作业。看着老师那慈祥的面庞,聚精会神的背景,不禁勾起了我对老师的回忆:

敬爱的老师啊!在我学习不好的时候是您天天来给我补课,您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从没有间断过,在您的鼓励下我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起色,但您又向更高的层次发起了“进攻”,给我补起了数学奥赛,还鼓励我要努力写作文,向我讲述写作文的要点,使我爱上了写作文。我的作文《妈妈,我想对您说》还在北京第十届海蓝蓝杯作文大赛中获得了银奖,我深知这与您的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今天是您的节日就让这几朵野菊花来表达我对您的感激吧,老师在节日之际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唯愿几朵野菊花能拭去您的疲惫,给您带来好的心情。

四年级关于教师节礼物的作文范文三

同学们有的送贺卡,有的送发卡,还有的送给老师一些CD……。小华却说:“我要送给老师一个让你们意想不到的礼物……。”

放学后,小华骑着自行车直奔郊外的田野,在他眼前呈现的是一些美丽的野菊花,小华想:不如送给老师一些美丽的野菊花把!因为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吗!”小华摘了几朵鲜艳的菊花,把它们捆扎成两束后便回家了!

下午,小华来到学校,径直向老师的办公室走去,也许正是天赐良机啊!老师竟然没有在办公室里,小华立刻把两束野菊花小心翼翼的插进老师的笔筒里。小华想:老师带着花镜批改着我们的作业,闻着留有余香的菊花,该是多么的惬意啊!小华看了看钟表,时间不早了,立刻跑回教室里等待着老师来上课,不一会老师带着那束留有余香的一起来了。问到:“这是谁送我的也菊花啊?”台下鸦雀无声。“不说没有关系,我认为这束花是我教师节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因为其他人的礼物都是用金钱换来的,不值得收藏,惟有这花是用自己的劳动采来的,最有收藏价值,同学们难道不是吗?”霎时间,同学们恍然大悟。

是啊!老师的那种燃烧自己的精神,值得我佩服,更值得大家佩服!我长大也要当一名辛勤的园丁,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祖国的花朵们!

看了四年级关于教师节礼物的作文的人还看

1.四年级关于教师节的400字作文

2.小学生关于教师节礼物的作文

3.四年级优秀教师节作文

4.与教师节有关的四年级作文

5.关于教师节的四年级作文

关于生日的作文范文2

【内容提要】

日本前外相麻生太郎于2006年4月28日在东京数码大学发表了题为《文化外交新设想》的演讲。他建议日本应当积极开展“动漫外交”,通过推广日本的漫画书和动画片,赢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民众的心。而在2008年03月,现任外相高村正彦正式任命哆啦A梦为“动漫文化大使”,此举无疑是在延续麻生太郎的外交政策。日本外务省希望通过“POP文化”,特别是动漫文化,推销日本,大打文化外交牌的举动引起中国国内的激烈争议。不少人认为由于目前日本动漫一统市场,如不制止日本动漫潮在中国学生间的泛滥,中国下一代必然会“日本化”,形成浓烈的日本情结,从而影响对日政治态度。然而不少动漫爱好者认为,日本动漫并不能改变他们对日态度。那么真相究竟如何?本文希望通过调研与解读相关资料,探求:

一、中国当代大学生热爱日本动漫的行为与其日本情结,对日政治态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如果存在,相关程度如何;

二、日本动漫外交的效用以及收益率;

三、日本动漫外交对中国外交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动漫外交文化外交情结中国大学生日本情结对日政治态度

(一)文化外交及其作用机理

当前,文化外交成为了许多国家宣传自身文化与政治理念,提高国际软权力的的重要外交手段之一。所谓文化外交,根据李智所著的《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一书所述,是指“国家以维护本国文化利益及实现国家对外文化战略目标为目,在一定的对外文化政策指导下,借助文化手段来进行外交活动。”作用机理如下:首先,通过”文化模糊”处理,目标国国民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被增强。而这种文化认同感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以微妙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舆论传播也常从文化视角切入,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向目标群传播,使目标群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舆论输出中文化因素的激励和感染,从而慢慢接受传播者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其次,借助文化熏染、提高对该国文化的接受度。文化熏染是通过生活环境与文化氛围的潜移默化,使个人在无意识中获得正规教育之外的认知。文化致效就是将要输出的舆论与文化因素进行有效整合,让要表达的舆论披上文化的外衣,促使目标群在本民族文化的惯性思维之下,自然地接受舆论观点。就某种意义而言,舆论传播中的文化致效也是文化意识的战略传播,必然具有很强的熏染性。然而,少数国家也把这种外交方式当成是文化渗透的手段,通过文化传播这种隐蔽的手段来改变他国国民的价值观与政治态度,从而达到影响与控制他国内政甚至颠覆他国的目的。尼克松的经典著作《1999不战而胜》与《真正的和平》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文化外交主要通过建立他国国民对本国文化的情结来实现。那么什么是情结呢?情结是一心理术语,指的是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隐藏的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每个心理学理论对于情结的详细定义不同,但不论是弗洛依德体系还是荣格体系的理论都公认情结是非常重要的。情结是探索心理的一种方法,也是重要的理论工具。情结一词原本是精神分析学的概念,作为一般意义上使用情结一词,最先出现在荣格(Jung.C.G.)的文献里。荣格将complex形容为“无意识之中的一个结”。可以将情结想成一群无意识感觉与信念形成的结。这个结可以间接侦测,而表现出的行为则很难理解。在20世纪初,他在进行言语联想的考察中发现,由于情感因素联想会出现显着的延迟,这种不服从意识控制的过程妨碍着联想正常进行;并且认为在潜意识中,存在以一定情感为中心集结着相关的心理内容的心理过程现象。他把这种现象称作“因情感而集结成的(在潜意识中)复合体”。以后就略称为“情结”。日常生活中当潜意识活动强度高于有意识的强度时,这种“情结”作用强势地控制着人的行为。特别对个体人格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二)日本动漫外交提出的背景,主要措施

日本人及其政府认为动漫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可以根据特定的价值标准来设置议程,从而说服他人相信和认同其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以促使他们在心理上形成亲日情结,从而产生预期的态度和行为,最终实现文化致效。2006年4月28日,日本前外相麻生太郎在东京数码大学发表了题为《文化外交新设想》的演讲。他建议日本应当积极开展“动漫外交”,通过推广日本的漫画书和动画片,赢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民众的心。2008年03月,日本现任外相高村正彦正式任命哆啦A梦为“动漫文化大使”,而此举无疑是麻生太郎动漫外交政策的延续。

根据麻生的《文化外交新设想》以及外务省的相关政策文件,日本开展动漫外交的背景:首先,作为流行文化,日本动漫对外国公众已经形成巨大影响力。现在是普通老百姓的舆论对一国的外交产生巨大影响的时代,日本希望将这深入大众的拥有坚强力量的流行文化变成公共外交的工具,通过动漫作品传达的意象,使“‘日本’或者‘Japan’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明亮、温暖或者很棒、很酷的感觉”,树立日本美好的外交形象,使其政策在世界范围内更易被接受。其次,日本希望通过其动漫塑造的形象去改变包括中国在内的历史上受其侵略的国家对日本的看法,从而提高其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如,日本是当今的经济大国,却是政治上的侏儒,其希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受到来自亚洲的多国的阻力。最后,为其经济输出开路。中国和亚洲各国志日本经济往来十分频繁,其在亚洲各国的形象影响到其出口量。如:中国也已经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在中国的形象对其产品在中国的销售有很影响。每当中日关系紧张时,就会有抵制日货的呼声。

在迫切的经济与政治利益双重推动下,此项动漫外交政策的主要措施迅速出台,主要包括:

一、政府和动画制作者召开流行文化交流学习会;任命那些在国际上颇受欢迎的漫画家和游戏作者为“动画文化大使”,并将之派到海外宣传日本流行文化。日本外务省在2007财年预算草案中已经列入了这些相关的费用。

二、开设以海内外新锐漫画家为对象的“日本漫画大奖(InternationalMANGAAward)”。这包括两项“动漫大赏”:

首先是创办以外国漫画家为对象的国际漫画奖“漫画诺贝尔奖”。麻生曾说:“我希望为当今不断涌现出的世界各国的年轻漫画棋手,在漫画起源地的日本设立一个权威的奖项,也就是说设立一个相当于漫画诺贝尔奖的奖项。希望他们以此为契机意识到他们与日本的关系。”

同时,以发掘日本青年映像?动画创造者的作为目标的新奖项的也被提出。据最近的《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07年度日本文化厅将拨出4亿4千万日元的预算,用于振兴向动画、CG等媒体艺术。这些预算中包括了对动画、CG等年轻作家的培育和扩张文化厅目前举办的媒体艺术节的费用。

三、通过电视,电台等手段传播日本动漫文化。主要包括:建立一个频道面向海外进行英语广播,并建立一个“一天24小时,一周7天用英语传播日本信息的电视频道播放日本动漫信息”

对于中国这个与其有宿怨的国家,则着重在地方电视台播放动画等文化产品,推广日本最受欢迎的动画与流行歌曲: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本外务省拨款24亿日元从动漫制作商手中购买动画片播放版权,将这些动画片免费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电视台播放,并决定在2006年度预算案中,增加对华宣传费用11.6亿日元,使对华宣传总预算达到31.1亿日元。新增款项将主要用于在中国各大电台、电视台播放日本的流行歌曲和日产动画片。日本外务省在解释这一投资时说,他们希望这样的柔性宣传可以减少中国青年对日本的不信任感,进而增进中国青少年对日本的认识。

四、日本政府从补充预算中拨款20亿日元,国际交流基金会等机构出资80亿日元,建立日本100亿日元的“日中21世纪基金”,然后使用这笔基金所得的利息收入每年约2亿日元,进行以下活动:

①中日学生交流活动。从2006年9月起,政府每年拨款100亿美元资助1100名中国学生在日本家庭中生活一段时间,亲身体验日本文化。日本政府另外还向日中友好会馆拨款5亿日元用于中国高中生的短期赴日交流,如“动漫文化交流实习生”计划,也就是说让当地的学生接受一定时间的实习,在大使馆或总领事馆从事文化交流的工作。还有与CCTV合作的“中日文化小信使”等系列活动;

②让参与日中交流的双方政府机关、非政府组织、企业团体和个人共同建立一个联络网,促进相互间的信息交流,培养两国交流的接班人才。外务省的“InvitationProgramtoJapanforJournalistsInterestedinAnime”计划便是其中一个重要计划;

③在中国各地的公立图书馆和大学内开设“日本信息据点”,介绍日本文化、出借日本图书,而且还将展示日本引以为傲的网络技术,并邀请活跃在中国的日本留学生和企业人员参与介绍日本的活动;

五、在外务省设立了“海外交流审议会”。会长由丰田汽车副会长的张富士夫担任,其目的是构筑民间人士与外务省良好的互惠关系,意欲通过日本大型企业、文化机构或者是广告公司向目标国输出诸如动漫等文化产品。

六、彻底强化日语教育的方针。“对于由动漫对日语产生兴趣的各国国民来说,我想,对日语降低接受日本语能力测试的难度,在各国推行示范的日语教室,制作标准教科书等等,使国际交流基金会作为日语教育的推广者能够真正地重新出发等措施是有利于我国的文化价值观的推广的。”

七、同时,日本本土资金也加紧建设属于自己的动漫媒体网络:如方舟盛世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就是日本世界社、日本岛本株式会社、日本盘亚株式会社三方委任“中国地区指定宣传公司”,负责日本总部、中国总、各地区在中国地区的宣传、策划、制作、、活动组办等。甚至连在电影业及出版业举足轻重的“角川集团”也积极发展在华传媒网络:①、在2005年大手入股香港洲立集团,成立该集团最大股东,目的是利用该集团发行日本动漫电影及作多媒体合作(如制作电影、发行DVD/VCD、制作及发行游戏、出版等)并进行有力的宣传。②、2005年角川与香港的新华传媒合资1亿港元,建立“新华角川”去开拓中国内地市场。③、2007年日本角川控股(KadokawaHoldings)旗下的角川映画,也与新华传媒集团在内地正式成立合资公司。首要任务是在3年内在内地大城市建立20座电影城。意在通过进一步强化“香港角川”桥头堡的作用,再行全面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中国星传媒机构双方也正在就版权引进方面的事宜进行谈判。此外,在中国的网络销售也被纳入到角川的视野。目前,角川映画正在和国家版权局、中国网络版权联盟等进行密切的接触。另外,角川书店还为其下属子公司特别设立了总额为20亿日圆的动画专门基金。该基金里也包含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投资,据说将在今后5年内投资35部TV动画或剧场动画。

(三)国人对日本动漫外交的争议

一石激起千层浪,日本的动漫外交政策引起了国人的激烈争论:

部分国人认为日本此举意在通过占领动漫市场,从而垄断话语权,在中国新一代中培养浓烈日本情结,让这些认同日本价值观的亲日分子,影响中国的对日政策。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就曾在中日问题上多次提出“有必要增加留日的中学生,以便培养更多的亲日派”。反对人士宣称对日本动漫废寝忘食的痴迷者们,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也逐渐接受了日本的文化和价值理念。他们欣赏《灌篮高手》的好勇斗狠,认同《爱情白皮书》中的勾心斗角,衷情《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冷漠凶残,甚至于许多人脑海里的中国文化,如西游、三国等的概念,更多是来源于日本的漫画和电子游戏,当前由不少动漫迷掀起的盲目学习日语及日本文化的热潮也是这种政策效用的极佳例证:甚至连前外相麻生也曾说“想想为什么,电视上播放的动画片的主题歌是日语的,因此,对日语感兴趣的孩子就自然地增加了……。日本的流行文化引起了人们跟以前完全不同的对日语的兴趣。”

日本动漫,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传播日本主流意识和价值观念的锐利武器:前几年,日本出版了《中国入门》以肆意歪曲历史、丑化中国人为主要内容的漫画书。《中国入门》不但否认南京大屠杀,为罪恶昭彰的日本731细菌部队翻案,还称中国的思想、文学、艺术、科学等都“毫无吸引人之处。令人吃惊的是,面对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这样充满鄙视、煽动仇恨的漫画既没有引起日本动漫界的反思,也没有引起日本普通民众的批评与反对,且一上市就连续保持日本4个月最畅销书记录。这些裸宣扬狭隘民族意识、为历史罪责翻案的漫画,会通过日本政府的着力推销,毒害亚太各国的下一代。

另一方面,不少动漫爱好者认为即使他们接受日本动漫,也不代表认同日本的价值观。而且由于日本对于中日间争端的解决毫无具有诚意的实际行动,他们对日的政治态度也不会因为动漫而改变。他们宣称采用两分法对待此问题。具体说来,就是在这些热爱日本动漫的人的观念中,把动漫或流行文化中的歌曲、影视作品客观化了,把这些作品与孕育他们的日本文化环境剥离开来,在他们欣赏这个作品的时候,不会想到日本这个国家的概念。根据国际先驱报报道,一个动漫迷、大三女生小蕾说,“本身我对政治不是很有热情,不过该有的民族自尊和是非观念我肯定是有的。日本在某些方面太过于野心勃勃,甚至不顾最基本的道德和是非观,总之对日本政治我是很失望的。”

的确,一方面,日本动漫在中国已经培养了相当多的爱好者,但是,中国青年对于日本右翼分子过当行为的激烈反应却也反映了中国新一代的强烈的爱国心。例如,小泉03年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致使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参加了一系列反日示威,麻生忽视历史事实,意欲升级自卫队,更改宪法第九条等的极右言论也招来中国青年反对的声音。而且,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中国部分大学生已经形成成熟的对日观念,日本的文化输出政策或许很难奏效。2004年,日本主要媒体的8位总编辑来到清华大学,与清华大学的学生进行座谈。日方把这个活动作为一次公关的机会。8位总编辑一边倒地声讨中国当前过于高涨的民族情绪。在听完学生们的提问之后,这8位总编辑的脸色都很难看,“因为几乎所有的提问,都是与中日关系敏感问题有关的”。陪同访问的一位日本外交官说,尽管8位总编辑在造访之前,对于中国年轻人的反日情绪有所估计,但是他们没有想到中国学生们如此地“冷静”。2005年岁末,曾经采访此事的一位日本驻华记者在回忆起来的时候说,“冷静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对于日本的对华宣传来说,情绪是可以平息或者煽动的,但是冷静意味着中国年轻人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对日观念。当时有一个感觉,日本需要更多地向中国派出这样的代表团。”他说,这不但是对中国年轻人的公关,而且也要让日本政要知道,中日关系并非他们所理解的那样稳定。

那么,究竟被视为中国精英的当代大学生是否会由于动漫外交而产生日本情结,而他们又是否会如日本所愿,进而产生亲日的政治倾向,影响日中关系呢?

(四)调研显示:日本动漫的中国市场份额

如前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动漫外交政策是以高度的市场占有率为依托的。那么目前日本动漫的中国市场占有率是多少呢?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的数据,去年整个动漫产业占日本GDP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6%,全世界播放的动漫作品有60%以上来自日本。而且,除动漫本身外,由动漫衍生出的文具、玩具、游戏软件和服装等已经在全球形成一个巨大的日本动漫产业链。与此同时,中国本土动漫却只占有国内市场的10%,并且不少中国热门动漫的风格与内容与日本的动漫十分相似。究竟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我们对《漫友》以及《动漫周刊》两家位于销售排行榜前列,月销售量达百万份的主要动漫纸质媒体及其大学生读者做了调查,并在置信水平为90%下做假设检验分析,验证其市场占有率数据的准确性,我们发现:

两家媒体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对日本动漫资讯的报道,且其比例远远高于其它地区的报道,达到69.23%,大大增加了日本动漫对大学生进行影响的几率(见下图)。然而,这两间媒体均没有接受日方的投资,可见原因主要是市场读者的需求。

大学生中喜欢看日本动漫的同学占相当大的比例,达到73。84%。

对于动漫产品的消费,大学生显得比较理性,大部分的学生不会购买相关产品或杂志,就算选择购买的学生消费的数额也不高,集中在50元以下,但是这也有可能是学生本身总体消费水平不高的原因。

综上,同时经过假设检验分析,可以看出在强势的宣传下,保守估计日本占中国内地动漫市场约73.54%的份额,而中国(包括内地与香港)所占份额远远少于日本。

(五)对于日本动漫外交的实证分析------传导机制的效用分析

然而,日本动漫占领了我国动漫市场的半壁江山必然会导致当代大学生的亲日政治态度吗?我们认为,由于文化外交的作用方式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外交方式,以及其传导机制的复杂性,文化外交的效果必须通过具体的调查与分析才能得出比较接近事实的结论。从美韩对日的文化外交的不同效果中可见一斑:上世纪60年代日本存在强烈的反美心理,爆发了多次学生示威,许多示威者要求结束美日军事同盟,他们喊的口号是“美国佬滚回去”。但是经过美国的文化输出策略,日本终形成了“跟着强者走”的外交政策.。美国成功地培育出了一个亲美的日本。然而尽管韩流改变了日本国民对韩国人的看法,但由于存在严重的政治障碍,日韩关系还是越来越僵,韩国的文化外交面对的是尴尬的拒韩的大和。因此,我们共计抽取105份调查问卷,以调查大学生对日本动漫的喜爱程度,日本文化以及价值观认同程度以及大学生对中日关系问题上的认识,并进一步探究这三种因素之间的联系,结果如下:

对日动漫喜爱程度:

从表中可以看出,喜爱日本动漫的同学不在少数,有78%之多,这些同学对动漫的热爱程度大多在3-5之间,水平较高。

对日文化认同方面:

同时,调查显示有52%的同学会把动漫中宣扬的价值观作为生活中的信条,48%的同学则不会把动漫中宣扬的价值观作为生活中的信条,而在这些同学中,大部分的同学(86.36%)只是接受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部分,如团结友爱,坚定的信念,不要轻易放弃,爱友情,正义等,只有13.64%的同学对价值观差不多全盘接受,显示了日本动漫虽对大学生有较大影响,但是同学们都会以理性态度考虑是否接受其宣扬的价值观。

综上,根据行为学以及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可以从表上看出,喜爱动漫的大学生对日本文化趋同度不高,表现得相当理性。

对日政治态度方面:

图表1喜欢动漫人的答案

图表2不喜欢动漫人的答案

喜欢动漫的同学中,可以看出喜欢动漫的人当中绝大部分人对日本都是处于比较希望了解和无所谓状态中,很希望了解和不想了解的人都相对较较少。

不喜欢动漫的同学中,和喜欢动漫的人相比较而言,与喜欢动漫的人相同的是大部分的人都是处于比较希望了解日本和无所谓了解状态中,也有一小部分的人是不想了解的。不同的是不喜欢动漫的人中,没有人是很希望了解日本的。综上,大部分学生比较希望了解日本,但是日本动漫对当代大学生希望了解日本的愿望影响不大。

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对于这个问题比较关心,有46%的同学对日本政府对待历史态度不满,但是仍然对抵制问题持理性态度,有20%的同学则对日本持有强烈的对抗情绪,只有14%的同学符合日本政府的期望,对日持较温和态度。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同学对此问题比较关注,也认为这些权益属于中国,只有极少数同学认为那也是日本的权益,76%的同学坚持尽量以和平的方式争取,但是认为应采取强硬态度的同学也不在少数,有17%之多。

图表3喜欢动漫的人对日本的好感度大小

图表4不喜欢动漫的人对日本的好感度大小

在喜欢动漫的同学中,有87.3%的人对日本的好感度是中等和偏下的,其中35.6%的人是中等程度,只有10.3%的人(9人)是中等偏上的。不喜欢动漫的同学当中,绝大部分(86.7%)的人对于日本的好感度都较低,甚至少部分人(6.7%)一点好感都没有,而仅仅有6.7%的人处于中等的好感。综上所述:.虽然动漫对于改变人们对日本的好感会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但是大部份同学对日态度都停留在较低水平。

那么社会上所担忧的所谓“喜爱----〉文化认同----〉对日政治态度”的传导机制是否成立,效用如何呢?

首先,我们对日本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以及对日政治态度分别作出方差分析,以检验对动漫的喜爱这一因素是否对日本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以及对日政治态度有影响,我们得出以下結果:

对日本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上图显示,组间差异源较大,而且对动漫的喜爱程度对于对日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影响的显著性远远低于正常的0.05的水平,也就是说,对动漫的喜爱这一因素对日本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是有影响的。

对日本政治态度和日本政治态度的期望的程度

上图显示,虽然自变量对于对日政治态度与日本政府期望相符的程度影响的显著性低于正常的0.05的水平,但由于组内差异源很大,所以代表性不强,也就是说,对动漫的喜爱这一因素对对日政治态度与日本政府期望相符的程度的影响并不确定。

为了检验其具体的影响程度,我们对以下变量作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自变量:喜爱日本动漫的程度

因变量:日本文化价值观认同的程度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经过调整后的相关程度仅约为0.35,相关程度并不是很高,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它们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为

y=2.447771325+0.403908935x,这说明对日本动漫的热爱程度每增加1%,对日本的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就增加0.403908935%。

2.自变量:日本文化价值观认同程度

因变量:对日本政治态度与日本政府期望相符的程度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经过调整后的相关程度仅约为0.009,相关程度比较低,回归方程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它们之间关系,也就是说日本文化价值观认同程度对于对日政治态度与日本政府期望相符的程度的影响不大。

3.自变量:喜爱日本动漫的程度

因变量:对日本政治态度与日本政府期望相符的程度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经过调整后的相关程度仅约为0.0085,相关程度比较低,回归方程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它们之间关系,也就是说喜爱日本动漫的程度对于对日政治态度与日本政府期望相符的程度的影响不大。

综上,到目前为止,动漫外交的作用机制在大学生中的效用尚未表现出来,也就是所谓的“喜爱----〉文化认同----〉对日政治态度”机制基本上对大学生影响较少,大规模的动漫攻势与投入或许会带来大量的经济收益,但是单从政治上来说,效益在短期内难以回本。即使跳出作用机制的藩篱,直接考虑日本动漫对于对日本政治态度的影响,也是收效不大的。

对于日本如此的大张旗鼓地“推广”动漫文化的公共外交,但是却收效甚微,我认为政治始终是日本无法绕过去的症结。日本媒体对2006年日本对华公共外交的成果持观望态度。不少媒体表示,尽管2006年是日本政府早早定下的“日中观光交流年”,但是到底在两国民众的舆论能够改善多少,恐怕就不是公共外交所能简单解决的。外交的核心是政策,而不是包装。如果没有一个改善的诚意和实际行动,单靠包装是不行的。

(六)日本动漫外交對中国的启示

那么日本的动漫外交对中国有何启示?

首先,根据李智《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所有传播活动必然会产生文化上的影响,但是单靠文化外交是不够的,还要在实际上作出相应的负责任的行动才能得到各国的认可。一个国家国民的政治态度不会被轻易改变,而是经过良久的潜移默化,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影响国要具有真正的政治魅力,在国际事务上,表现出良好的信誉,积极承担国际义务。其传播的文化是科学的,顺应历史进步潮流的,才可以达到目的。所以我国在文化外交上要明确目标,不仅仅是传播文化产品,在传播文化产品的同时要注意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其次,日本动漫灵活的传播技巧以及日本新颖独特的外交策略,对我们如何借助传媒去影响他人情结,如何巧妙地展开和实施舆论攻略,如何博取大众的情结认同和舆论支持等,无疑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与世界文化产业大国相比,我国文化产业还是弱势产业,尤其是加入WTO之后,国外的一些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纷纷抢滩中国,想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和先发优势,从我国的文化市场上获取巨大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日本动漫外交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如何发挥我们的资源优势,变文化资源大国为文化产业强国,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二、以文促情,强化“文暖”的意识渗透功能。日本动漫的传播致效,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传播中文化力辐射对意识形态的渗透功能,即在具体的舆论传播中借助文化信息的交流和渗透,从而可以影响目标群体原有的观念认知,最终让对方理解和认同已方的价值观.我们要掌握舆论传播的主动权,就必须重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强大吸引力的作用,让优秀的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标识和窗口。如2006年1至2月,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与中国上海博物馆合作举办的特别书法展“书法之宝――日本与中国”,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后也前往参观,《日本经济新闻》,《中国文化导报》等日本媒体纷纷赞赏说,这次书法展意味着中日关系出现“三战阵地”、“文暖”。随后,“女子十二乐坊”,“遣唐使墓展览”以及《千里走单骑》,《无极》等影片的上映,有效地推动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较好地收到了“以文促情”,“以文暖化政冷”的效果。

关于生日的作文范文3

[关键词]恶魔 关西 回归 古典与传统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084-01

谷崎润一郎(1886-1965)是日本现代著名的唯美主义作家,被称为“恶魔主义者”。他的小说充满荒诞与怪异,在丑中求美,赞美恶以肯定善,排斥艺术对道德的功利,于死亡中思考生存之意。他的创作很大程度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体现在作品中则是极端的唯美情结,抒发了对人生和美的浪漫主义的憧憬,创作风格极其独特。他的主要作品有《刺青》《麒麟》《春琴抄》《疯癫老人日记》《阴翳礼赞》和《细雪》等。关东大地震后,谷崎润一郎开始以古典文体和题材创作小说。因战争而中途辍笔的《细雪》在战后获得了发表,中篇小说《细雪》是谷崎润一郎作品群中的巅峰之作。谷崎凭借该作品获得“每日出版文化奖”和“朝日文化奖”。

润一郎于1886年生在东京,父亲是一个米商。他生长在优裕的生活环境中,从小对文学发生浓厚兴趣,念中学时就在《学友会杂志》上发表作品。由于父亲的生意失败,家道中落,15岁就开始半工半读。1905年,在亲友的资助下,到第一高等学校学习。1908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国文科。他在读到三年级时因为拖欠学费而退学,从而开始了其创作生涯。1910年辍学,与剧作家小山内薰、诗人岛崎藤村一同发起创办了《新思潮》杂志,并发表唯美主义的短篇小说《刺青》《麒麟》。这两篇小说因构思新颖、文笔流畅而受到日本唯美主义鼻祖永井菏风的青睐,永井发表专论赞赏他为日本文坛开拓了一个不曾有人涉足的领域,给予高度评价,谷崎从此正式登上日本文坛。他的创作倾向颓废,追求强烈的刺激、自我虐待的和变态的官能享受,自称为“恶魔主义”。大正12年9月1日,由于关东大地震移居关西,京阪一带秀美的自然景色、纯朴的风土人情、浓郁的古文化氛围再次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润一郎迷恋阪神的风土,定居在关西。他移居关西后日渐被弥漫着日本传统气息的关西风土民情同化,润一郎的文学性和美意识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开始从恶魔主义转换。他在这里抓住了超越自己文学局限的端绪,发现了另一种美――调和之美,永恒之美,这种美才是美的极致。他的这种美学主张鲜明地体现在后期创作的两部杰作《阴翳礼赞》和《细雪》中。《阴翳礼赞》是谷崎润一郎对日本民族传统的美意识的形象阐述。他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礼赞”了日本人的传统美意识――调和之美,同时批判了日本近代社会抛却传统文明一味模仿西洋造成的“伪文明”现状。这篇随笔富有审美情趣,艺术格调清新雅致,既有感性的描写又有理性的分析,在情与理之间保持了平衡,闪烁着智慧的灵光。这期间和理想中的女性松子相遇,完成了《吉野葛》《盲人物语》《春琴抄》等格调高雅的名作,作品都是描写美丽的女性。与此同时,润一郎开始着手进行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的现代文的翻译,《源氏物语》是他最为推崇的古典文学作品,他从《 源氏物语》中吸收了很多作家日本古典美的养分,并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加以展示。第二次大战后,谷崎旺盛的作家活动并没有衰竭,完成了因战争而中断的《细雪》,以老人的问题为主题的《钥匙》《癫痫老人日记》等作品相继问世,引起读者的关注。1949年谷崎润一郎获得第八届文化勋章。他还几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始终与之失之交臂。1969年7月30日他在汤河原的湘碧山房去世,时年79岁。

经历了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期的谷崎的作家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时期是明治的最后三年以及大正初年的唯美主义时代。第二时期是现代主义时代。包括大正12年的关东大地震在内的大正年间的全部时间。第三时期就是古典回归时代。大地震后,移居到关西的谷崎逐渐被关西的文学风土同化。第四时期是昭和十年的战争时代。谷崎从昭和十四年开始着手《源氏物语》的现代文翻译,从昭和十七年就开始着手《细雪》写作,可是这部作品在战争中没能发表,全部完成是在战后的昭和十二年。第五时期是在战后的熟练期。这是最后的开花时代,主要作品有《少将滋干的母亲》《钥匙》《梦中的浮桥》等作品。《癫痫老人日记》是谷崎文学创作的最高峰。

谷崎文学通过作家的生涯,从西洋的崇拜到回归日本的古典、传统,从最初的恶魔主义、西洋崇拜到回归日本的传统文化,从作品的变化我们不难看出,谷崎移居到关西后,接触了传统的风土和古典文学,关西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给了谷崎很大的影响。纵观谷崎的一生,他为世人创作出令人瞩目的杰作,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学习。

【参考文献】

关于生日的作文范文4

关键词:融合性;排他性;庭园;玄关;对立性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211-01

一、日式庭园体现日本民族审美意识的“融合性”

日式庭园是日本独特的艺术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一。对于日本人来说,庭园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它象征着对自然独特的感悟。作为日式住宅文化的象征之一,日式庭园能够反映出日本人审美意识具有独特的特征。

(一)日本人现代住宅的小庭园体现审美意识的“融合性”

日本人现代住宅的小庭园,可以说是日本人与自然融合的代表之一。现代城市居住的空间有限,即使如此,日本人依然在自家营造一个几平方米的小庭园。令人惊奇的是,庭院中不仅有花,有草,有山,有水,甚至连拱桥,小路也一应俱全。把自然凝缩于如此精致的庭园之中,令人不禁感叹日本民族独特的自然感悟。

日本人现代住宅的小庭园,是凝缩大自然的典型的例子。即使脱离真正的自然,依然能够在自家的庭园创造一个小型的自然。仿佛是大自然的模型一样,将大自然的气息融入到身边的生活中,这可以说是日式住宅特征的体现吧。日本人对自然纤细的感悟,可以说是从心底里的自然流露吧。即使是最普通的生活,也能感受到美的存在。换句话说,小庭园作为自然的象征,体现了日本人与自然融合统一的特征。可以说,小庭园是日本人审美意识“融合性”的代表。

(二)枯山水庭园体现审美意识的“融合性”

枯山水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

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于极致——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

可以说,枯山水庭园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型之作。枯山水庭园也是日本人审美意识“融合性”的典型代表。

二、玄关体现日本民族审美意识的“排他性”

玄关原指佛教的入道之门,现在泛指厅堂的外门,也就是居室入口的一个区域。源于中国,专指住宅室内与室外之间的一个过渡空间,也就是进入室内换鞋、更衣或从室内去室外的缓冲空间,也有人把它叫做斗室、过厅、门厅。在住宅中玄关虽然面积不大,但使用频率较高,是进出住宅的必经之处。

玄关作为日式住宅的代表,是日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正是这个必不可少的空间,深刻地体现出日本民族住宅文化中固有的特征,即审美意识的“排他性”。

(一)玄关的距离感体现审美意识的“排他性”

以前的房屋很大,庭园也很深,有客人来访时,主人需要逐渐缩小与客人的距离,慢慢走向门口来迎接到访的朋友。在玄关之处迎接客人,实际上反映了这种交流的节奏和步调。对于日本人来说,一开始就与他人近距离地接触,是很不自在的。因此,即使主人就在玄关附近,也会一边应答,一边出来迎接。

对于日本人来说,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放慢节奏,注重由远及近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说,日本人的潜在意识中存在一种“距离感”,这也是日本人审美意识存在“排他性”的体现吧。

(二)玄关作为界限体现审美意识的“排他性”

在日本,明显有着“家”的存在。走廊不会成为马路,马路也不会成为走廊。玄关作为空间的界限,严格地区分着道路和走廊,家里和外面。进入玄关时要脱下鞋子,出门时要穿上鞋子。邮递员等是不能越过这道关口的。

玄关作为一个特殊的存在,是日本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日本人来说,有很强的家族意识,而玄关正是作为这道界限而被大家广泛接受了。对于内外,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划分。这是日本人固有的意识,因此他们更能感受到玄关的重要性。换句话说,玄关作为严格划分内外的界限,能够反映出日本人审美意识的“排他性”。

本文通过对日式住宅特点的分析,进一步剖析了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即日式住宅文化中存在“融合性”和“排他性”这样一种对立的特征。

参考文献:

关于生日的作文范文5

关键词: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述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6-0231-02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是20世纪文化哲学的主要流派,它的兴起源于理性对生活世界的回归。现象学家胡塞尔最早提出生活世界的观念,继而引发了欧洲学者对生活世界研究的强烈热情,马克思、列斐伏尔、卢卡奇和赫勒等均有相关论述。国内黑大的衣俊卿教授最先对日常生活中批判做了大量研究,发表了一系列学术性文章,近年来,国内学者把这一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谓建树颇多。本文将详细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日常生活理论研究现状

(一)国外日常生活理论的研究现状

日常生活理论作为现代西方文化哲学的一大主流思潮,回归日常生活世界成为现代哲学的重要方向。日常生活理论曾经一度被忽视被漠视的状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到20世纪才重新受到西方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强调建立一个理念王国,到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一直弥漫着对现实虚无主义的色彩。康德的“物自体”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绝对理念”都忽视日常生活世界。直到19世纪末,哲学家尼采高呼“上帝死了”,强力倡导建立一个充满酒肉精神和张扬个性的感性世界,人们才逐渐关注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世界。

20世纪的欧洲理论界掀起了日常世界的研究热潮,德国现象学家胡塞尔在《欧洲科学危机和超越现象学》一书中多次提到了“周围世界”“日常生活世界”“生活世界”,并成为他哲学的核心思想。他认为生活世界是一种相对于“科学世界”,用来描述和表达他心目中人之存在的活动领域,那是一种我们身边可以体验的自在世界,是我们安身立命的世界,是一种前理论和前科学的世界。在胡塞尔看来,生活世界绝不是实证主义者眼中的那个狭隘的科学研究世界,也不是我们单单所感知到的事实,它是一个能够提供给我们原始意义的自明性境域,是一个无限开放的主体间的世界。这一理论的提出引起了欧洲学术界关于日常生活世界的强烈兴趣,也成为后来哲学家和思想家日常生活的理论渊源。

继胡塞尔之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审美特性》和《关于社会的本体论》等多部著作中,多次谈及日常生活和日常意识。其中与日常生活理论最为密切要数《审美特性》。卢卡奇在《审美特性》的前言中曾指出,“如果把日常生活看作是一条长河,那么有这条长河中分流出了科学和艺术这样两种对现实更高的感受形式和再现形式。它们互相区别并相应地构成了它们特定的目标,取得了具有纯粹形式的――源于社会需要的――特性,通过对人们生活的作用和影响而重新注入日常生活的长河。”人类的一切文化都来自于日常生活。卢卡奇从日常生活和日常意识的角度探讨异化和反对异化的问题,他认为日常生活是物化和异化的重要场所,主张以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斗争为主线去反对异化斗争。

与卢卡奇差不多同时代的西方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师列斐伏尔,他是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在他的名著《日常生活批判》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改造成一种以现代人的异化为出发点的日常生活批判。列斐伏尔所主张的日常生活批判,就是通过主观革命的道路变革现存的生活方式,变革现存的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习俗、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从而实现人的全面的解放。通过日常生活的批判,把人从异化中解放出来,克服人性的内部分裂和矛盾,使人真正成为人,成为“全面的人”“完整的人”,成为完全摆脱了异化的人,而不是向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那样被消费所控制的消极的人。列斐伏尔认为,要进行真正的社会主义革命,就应该把日常生活作为革命的中心,不仅改变国家政权和所有制性质,而且要改变人的思想意识,实现个人的解放。

赫勒作为卢卡奇的学生,继承并发展了卢卡奇关于日常生活理论,以关注日常生活中活动的主体为主要特征的日常生活理论。在其名著《日常生活》一书中,详细全面系统的对日常生活进行论述,她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和严谨划分了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日常生活的组织架构和根本图式,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和日常生活的变动等等问题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分析,是继列斐伏尔之后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里程碑式的人物。

另外海德格尔以存在主义为核心,提出的“日常共在世界”、哈贝马斯也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日常生活理论有所研究。但西方还是以列斐伏尔和赫勒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为主,其他西方学者只是有所涉猎而已,引出相关的概念,或者对概念有所解释而已。列斐伏尔的理论一方面扩展了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在思想层面上体现出某种深化,但另一方面也误读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思想,但他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经久不衰,依旧有很多学者还在研究。

(二)国内日常生活理论的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日常生活理论的研究经历了冷冻期和迅速发展期。日常生活理论在我国的研究较早始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衣俊卿教授,他发表的《日常生活批判刍议》中指出日常生活是日常生活是与每个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领域,是每个人无时不以某种方式从事的活动,然而,它又是最少引起人们的反思,最少吸引理性探究目光的邻戴,是被视作理所当然的、给定的和自在的王国。日常生活是日常的认识活动、交往活动和各种各样旨在维持个体生存的活动的总称。日常活动区别于自觉的类的活动(社会活动),它的功能是个体的再生产;而政治、科学、艺术、哲学等自觉的类活动的功能则是社会的再生产。然而,日常生活(个体再生产)又构成类生活(社会再生产)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换言之,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但不断再生产出个体自身,而且以此为基础,塑造自己的世界。衣俊卿教授以独特视角解读了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1946)和《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以及赫勒的《日常生活》,从中汲取一系列理论成果。第一,日常生活的内在结构或一般图式。日常生活是一个充满差异、矛盾和冲突的领域,但是在众多异质的行为和活动的背后,存在着一些起支配作用的同质的图式,例如实用主义,经验主义,经济化,类比归类,等等。第二,建立起各种具体的日常生活模式,以此透视特定社会的发达程度。第三,改造日常生活,使之达到自觉自为的可能性和现实途径。在传统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涵盖了他的全部或大部分生活。而现代社会则需要突破日常生活结构和图式阐限,通过主体自身的改变而使现存日常生活人道化,使之摆脱纯粹的自在和封闭状态,达到自为自觉的状态。

衣俊卿开启了我国学术界研究日常生活的热潮,纵观学者们一系列关于日常生活的相关论述,可以提炼出他们大概研究方向。

第一,研究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文献。北京大学哲学系的仰海峰《列斐伏尔与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批判》(2003)和《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逻辑转变》(2009),系统阐述了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的主张,强调以文化革命日常生活异化现象,极力推崇列斐伏尔的劳动异化的理念,并逻辑的角度分析了列斐伏尔日常批判理论的渐变过程,对列斐伏尔的哲学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

第二,对赫勒日常生活批判的研究。国内对赫勒的研究则主要是概括性、介绍性的,主要基于其著作《人的本能》《日常生活》《现代性理论》中译本的出现。这之中尤其是衣俊卿对日常生活理论的介绍,以及他结合中国日常生活的现状所开展的研究,发表以《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为代表的数本研究著作,使得人们对赫勒开始关注起来,现在国内对赫勒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以衣俊卿为代表的将赫勒的日常生活批判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相结合的文化哲学研究,但是这一研究通常只是从《日常生活》这一本书入手,没有全面考察赫勒思想的整体,也并不将赫勒作为研究主题来予以关注;一个是从美学角度出发,对赫勒的美学思想,以至于整个布达佩斯学派的重构美学思想开展了研究,如最近复旦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傅其林的出站报告《布达佩斯学派重构美学思想研究》,冯宪光1997年出版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

国内学者主要研究的是列斐伏尔和赫勒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但大多是对外文译本的研究,而外文文献由于语言的差异和翻译的出入,不能很好地把握思想大师真正要传达的意思。

二、日常生活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国内对日常生活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目前成果比较少,主要有以下几个人。

赵帅等(2013)从日常生活理论的视角探讨了我国思政教育的困境与出路。海华等(2012)研究了部队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和方法。张国启(2009)从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出发,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应然和实然发展两个度向,阐述了思政教育对生活世界的依赖性和超越性,具有重要意义,但其阐释身是一种理论式推导,缺乏对我国思政教育现状的日常生活观照。唐桂娟从日常生活理论角度研究了思政教育,认为其本质功能是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教育和引导。

武汉理工大学的蓝江《论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文提及日常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息息相关,较为深入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中内在逻辑关系,提到日常生活是人们不能摆脱的生命之重,日常生活是与主体共在的存在状态,正如人无法摆脱自己的影子一样,日常生活一直同我们如影随形,并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回归生活”。

南通大学潘晴雯的《思想政治教育怎样回归日常生活》一文中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回归怎样的日常生活和如何回归的问题,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受体的反思力量,应通过对日常问题的批判,使思想政治教育超越日常生活的束缚,达到至真至美的境界。

西华师范大学的赵立帅和李敏的《日常生活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和出路》一文中深入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理想化、知识化和工具化,脱离日常生活的困境,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回归日常生活,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价值,建立专业队伍,使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覆盖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

光明日报的徐金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化及其途径》和梁同波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化的创新路径》系统剖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实现日常生活化,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纵观国内现有的文献,可以发现日常生活理论作为文化哲学一个流派在中国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真正系统研究还在不断发展中,把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应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更是少之又少,他们并没有对理论如何应用于实践做较多的研究,大多数停留在理论研究层次。

参考文献:

[1][匈]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M].衣俊卿,译.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G・卢卡奇.审美特性:第1卷[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关于生日的作文范文6

一、活动主题:展现记者风采 传递校媒力量

二、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1、响应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的四个新一代的号召,贯彻落实我院党委关于进一步提升学院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指示精神。

2、提升中国第十三个记者节暨长春大学光华学院首届记者节在全市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一个属于校园传媒机构的自主品牌。

3、吸引相关媒体对首届安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大学生记者节的关注与报道,加强媒体合作,引导准新闻人和新闻人之间的交流。

4、 为了让报社成员过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向全院同学宣传,加强其对我校报社及记者这一职业的认识。

5、通过记者周活动可以使校园形成一股积极乐观,真实精粹的媒体舆论风气。借此可以使更多的师生借此进一步了解校园,让正确的新闻舆论引导学子们快乐生活,努力学习,避恶杨善,团结互助。

三、记者节组委会(略)

四、活动简介及时间安排

(一)活动简介

围绕记者节开展为期一周的活动,签名活动,举办专题讲座,记者周征文,见面交流会,采访活动,问卷调查。

(二)时间安排:

X月X日至X月X日

开展围绕记者节的前期宣传活动,有宣传海报、散发传单、广播通知、挂横幅等方式。

X月X日-----X日

周X 1、举行关于向记者致敬,向记者学习,铮铮铁骨,博爱仁心的全校师生签名活动。

2、我院相关老师、院报社向全院师生举行见面交流会

3、邀请长春日报记者,我院校友来我院进行记者与记者节的历史及发展专题讲座。

周X 1、开展有关记者节的问卷调查及聚焦征文活动

2、由记者团成员开展向我院全体学生进行有关学习、生活你的相关采访

周二 1、开展向亲爱的记者道一声: 节日快乐,您辛苦了!的 院报成员宣誓签名活动

2、作高凤楼副院长专访活动

3、由报社成员开展对团、学、社各部门的日常工作及动态进行相关采访

周X 1、举行中外记者先进事迹海报展活动

2、由记者团成员开展向我院宿管食堂等后勤系统的采访活动

周X 1、 由我院老师举行关于优秀记者先进事迹的讲座

2、由记者团成员开展对我院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采访

周X 1、邀请相关媒体记者来我院举行现场见面交流会(例如:马鞍山日报)

2、由记者团成员开展对我院老师进行相关采访(邀请市区有关领导专访)

3、举行记者节庆祝晚会暨征文活动颁奖仪式

4、由记者团出一期关于记者节的特刊(记者节结束后)

六、具体活动安排

关于记者节前期宣传的活动策划书

1.前期宣传:

1)时间:10月28日至11月4日

2)方式:粘贴海报、传单宣传.广播站广播告知。

3)具体安排:

(1)10月28日进行海报宣传,在校宣传墙出海报

(2)11月1日由记者团干事在各班进行宣传并派发宣传单(一个班若干张进行传阅).

(注意事项):事先和各辅导员沟通好我们团要进班级做宣传活动。(确保此次活动安排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时间。)

(3)11月2、3号在校广播站进行宣传活动

广播内容:介绍记者节由来,介绍我院记者节的活动安排(此环节在记者节活动过程中也要进行)。

(4)事前与校的宣传部、广播站等部门沟通联系好

4)活动的人员安排由团内干部决策,各干事积极配合

2.后期宣传

1) 11月12号出一期海报总结本活动的成果。

2) 印刷活动特刊,可根据实际情况分配到各班级。

关于记者节签名活动策划书

1.活动时间:11月5日、8日

2.活动地点:学院三食堂门口

3.主办单位:团委记者团

4. 活动安排:

1)11月5日,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向记者致敬,向记者学习,铮铮铁骨,博爱仁心主题签名活动,使大家感受记者节到来的气氛,有效配合其他活动,向全院师生宣传记者行业的崇高伟大,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做铺垫。

2)11月8日,记者节当天,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向亲爱的记者道一声: 节日快乐,您辛苦了!的主题签名活动。承接前面的签名活动,进一步烘托记者节的气氛。

关于记者节相关讲座的策划书

1、活动时间:11月5日,10日

2、活动地点:待定

3、主办单位:《光华院报》社

4、活动安排:

1)11月5日,邀请我院校友、马鞍山日报记者来我院进行记者与记者节的历史及发展专题讲座。在记者周开始之际,对大家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让大家充分了解记者及记者节的发展历史,提升大家积极参与记者节的兴趣,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

2)11月10日,请我院老师进行关于优秀记者先进事迹的讲座,进一步丰富记者节活动,让同学们了解更多关于记者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促使同学们产生向优秀记者学习的思想,为记者节的圆满落幕打下基石。

关于记者节征文活动策划书

1.主题:聚焦征 文 活 动

2.征文启事

有一群人,穿梭在险苦境地与新闻现场;

有一群人,追逐着现象与真相的自白;

有一群人,弥合着时代与永生的断裂

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记者。

118,第十二个中国记者节,专属于记者的节日。他们用真诚、勤奋、奉献的职业形象及敏锐的观察、严谨的思考、深度的报道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感谢,是人们的好新闻人。

为了全面展示高校记者的风采,弘扬新闻工作者的精神,同时也为了给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丰富大家课余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我院《光华院报》社特举办以聚焦为题的征文活动来庆祝中国118第十二个记者节暨长春大学光华学院首届记者节,现就征文比赛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3.征文主题及内容

以聚焦为主题,主要内容如下:

(1)聚焦校园热点,关注同学生活;

(2)聚焦你喜欢的记者,叙说他们的故事,弘扬新闻工作者精神;

(3)聚焦记者的职业道德,探讨他们的功过;

(4)聚焦社会热门话题,探讨身边的感动。

4.作品要求

1)文章内容积极健康,体裁不限(小说、戏剧除外),要求文笔流畅,富有真情实感。

2)字数要求800字以上。必须为原创作品,不得抄袭、套改。来稿不退,请自行保存底稿。

5.征稿对象: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全体在校生

6.投稿方式:

1、各班宣传委员请于周四交于团委办公室417(三餐厅三楼)

2.投稿电子信箱:

附注:请在邮件主题栏注明记者节征文字样,文尾注明作者姓名、联系方式。

7.征稿日期

即日起至2011年11月8日。

8.征文评奖

本次征文由我院,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评选,对优秀稿件进行表彰,征文特设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若干名。

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优胜奖10名

予以获奖证书一份,奖励若干

9.征文结束:

优秀作品将优选刊登在校报上,或经广播站采用后广播。颁奖仪式将在庆祝晚会上举行。

上一篇感悟随笔

下一篇薪酬体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