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团圆古诗范例6篇

中秋团圆古诗

中秋团圆古诗范文1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团圆古诗范文2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在这古老传统的影响下我国一直有这样的习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吃团圆饭,让许多亲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这让许多在外地的人们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年在外这使得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人们的”悲欢离合”这又让多少人痛心!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这都是千古绝唱!许多游子不都是用月来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感情、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吗!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现在不也是有大多数部分的人围坐在桌前”吃饼赏月”吗!

月饼也是团圆的象征,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可见当时的月饼已经是具有一定意义的”饼”和”月”了。

中秋节的来历也有人说是当时老百姓们为元朝的暴虐统治把“杀靴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纸条放进月饼里互相传递!到了八月十五元朝被老百姓们了。也许我们现在吃月饼是为了庆祝胜利的喜悦吧!也有人说中秋节是丰收的季节,是农民们体验享受丰收的喜悦与高兴吧!

中秋团圆古诗范文3

大家早上好!

凉爽的秋风,泛黄的树叶,成熟的果实,飘香的金桂,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个信息: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而我们最喜爱的传统节日之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正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中秋节团圆节》。

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中秋节从2017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也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以,我们也有必要了解这一重要节日。

八月十五恰好在秋季的中间,所以被称为中秋节。这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被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团圆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思想内涵。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表达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的千古绝唱。

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间也有中秋祭月的习惯,后来慢慢演变成轻松的赏月。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都是流传至今的佳话。各地还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每当八月十五皓月当空时,在露天,把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在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另一个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它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字条,上面写着“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样,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在这天夜里一起杀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另有一种说法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的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就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给臣民。月饼从此就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是必须要吃的了。

中秋团圆古诗范文4

一、 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中秋的起源

中秋又叫仲秋、月夕,自古便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民俗节日。

“中秋”一词出现得很早,《周礼》中就有“中秋献良裘” “中秋夜迎寒”的记载。唐宋时期,仲秋时节的玩赏之风和民间流传的祭月风俗逐渐合流,中秋因此发展成为一个专项的节日。北宋末年,由于山河破碎,中秋的圆月更被赋予了“团圆”的内涵,中秋节的团圆性质和地位得以确定,并流传至今。

二、 奉祀月神的祭品——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代表性食品。但在古时候,月饼首先不是给“人”食用的,而是奉祀月神的祭品,人只有在月神“享用”之后才能分食。随着时代的演变,月饼逐渐演化为一种纯粹的食品和礼品,寄托着对民族先祖的追忆之情。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而关于月饼的起源,主要有唐军大捷说、贵妃望月说和元末起义说等三种。

三、 不比寻常三五夜,素光何处不清幽——中秋之节物风俗

中秋节的主要主题有:祭月、游赏与团圆。古时,祭月是中秋的核心,其他习俗皆是祭月的衍生。

(一) 祭月之俗。

按照传统,中秋祭月要进行沐浴、更衣、上香、祭酒、赞礼等多项活动,场地以家中庭院为最佳,也可以在阳台、草坪、花园、游船、空地等月光能照到之处。如遇阴雨天,可转移到檐下或室内,但需打开门窗,向月亮的方位摆放祭桌,面向月亮而祭。

(二) 游赏饮食。

祭月之风产生了游赏之俗。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而出游街市则称“走月”。赏月又叫玩月,形式丰富多彩。古时就有搭彩楼、酒楼邀月,或备时鲜、演神话戏曲,或登山夜游、泛舟赏月等各种形式,当夜文人赋诗、俗士讲古,通宵达旦,共欢同乐。如明代田汝成的《熙朝乐事》记载,中秋之夜,杭州家家置办家宴赏月,或是带上装月饼的食盒和酒壶到西湖边通宵游赏,在湖边苏堤上,人们成群结队,载歌载舞,好不热闹。

除月饼之外,各地中秋节还有许多有特色的节日饮食。如南京人中秋爱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且酒宴后必食浇以桂浆的糖芋头;四川人过中秋除吃鸭子外,还要打粑、吃麻饼和蜜饼等。往往祭月之后,家家便铺陈酒宴,一边欣赏明月,一边享用美酒美食。

(三) 团圆之愿。

中秋一轮圆月,被人们寄予了团圆、美满的心愿。中秋之夜,月饼是圆的,水果是圆的,当空的皓月更是圆的。自古,中秋就是一个团圆之节,人们在分切月饼时,不会落下任何一个人,连离家的游子和孕妇腹中的胎儿也要算上一份。而无论是游赏、饮宴还是娱乐,中秋的活动非得合家团聚方能尽兴美满。

(四) 中秋娱俗。

中秋之夜,明月如水,人们还会燃灯以助月色,作为娱乐。中秋燃灯的风俗之盛,仅次于元宵节,而猜灯谜也是民间喜爱的中秋娱乐。中秋彩灯可以自制,像有的地方还有西瓜灯、桔灯、柚子灯等特色彩灯,父母与孩子一起动手制作,极富趣味。

另外,有些地方还有烧斗香、树中秋、烧塔、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放彩灯等特殊风俗。浙江一带,除赏月外,中秋观钱塘江大潮的奇伟瑰丽也是一大盛事。

四、 中秋桂下人祭月,月夕灯影夜迎寒——与月有关的诗歌

历代诗人歌咏中秋、明月,抒发怀乡情怀的诗歌数不胜数,我们遴选了其中通俗易懂、广为传唱的佳句名篇,供同学们品读、欣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唐·李冶《明月夜留别》)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举杯长叹问青天,低头苦泪透青衫。惟有独酌遣愁怨,故人千里望团圆。(宋·杨万里《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中秋团圆古诗范文5

月是相思的。寂静的夜里,月,她孤独,她寂寥,没有亲人、知己的陪伴,只有如冰的空冥,无边的思恋。天涯远方,有多少与她同样心境的游子!他们与月亮相伴,明月同他们依随。“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无边的想念,缠绵的情思,凄凄月夜,只剩一人,一月,一相思。

月是诗意的。古今中外,多少人为月倾倒,留下多少千古名篇!那不仅只寄托了一份份绵延的思绪,更是对月的赞美。“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时光长河,人生短促,世事难移,但泯灭不了的是月的诗情画意,古人对月亘古不变的钟爱。

月是温情的。中秋佳节,阖家团圆,月儿圆圆,人也团圆。中秋之夜,一家人围坐桌旁,秋意全无,只剩温馨,中间一块又圆又大的团圆饼,每人一小块,却占据了心灵的一大块。馅料甜,幸福的甜,甜到心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月华如练,益加陶醉。远在天边的你,也在一同与我欣赏海上的明月吗?没错,纵使是远隔千里的亲人,虽隔千里,但千里共婵娟。有了月,他们也同样团圆!月有寂寞,月有悲凉,但更多的是她带给千家万户的团圆与温情。

中秋团圆古诗范文6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 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 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 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 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 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 游子,更 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杜 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 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 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 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 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 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 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 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 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 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 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 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 后,全家人围桌 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 盛 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 究。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 月,中 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 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 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 近了。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节日。在中国农业社会,农民在丰收的季节里,总是大事庆祝一番。这个节日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中秋夜,除了拜祭、还有就是应节的月饼和灯笼。祭拜的当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称她为月娘。老人家说,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会被割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