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的规矩范例6篇

酒桌上的规矩

酒桌上的规矩范文1

那么,中国饭局里究竟有什么潜规则呢?

规矩一:酒桌上虽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但是喝酒的时候决不能把这句话挂在嘴上,否则,你就会自找苦吃。

规矩二: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

规矩三: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切不可喧宾夺主。

规矩四:酒桌上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规矩五: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情况而定,比如对方的酒量,对方的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规矩六: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

规矩七:自己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是领导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规矩八: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握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也要知趣点,不要把酒杯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规矩九: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规矩十:碰杯,敬酒,要有说词,不然,吗要喝你的酒?

规矩十一: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要知道,中国人做事都得有场,最好的场自然就是饭局。酒桌上,大家喝开了、说开了就好办事。人家答应你吃饭,事情就成了一半。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规矩十二:不要装歪、耐赖、说错话,办错事,不要申辩,自觉罚酒才是硬道理。

规矩十三:假如,纯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别人自己添酒,不要傻乎乎地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要学会察言观色。

规矩十四:酒席最后,一定还有一个闷杯酒。所以,不要让自己的酒杯空着,收场不喝酒就走,是跑不了的……

规矩十五:注意酒后不要失言,不要说大话,不要失态,不要唾沫横飞;筷子也不要乱甩,不要手指乱指,喝汤噗噗响;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去厕所,没人拦你。

规矩十六:不要把“我不会喝酒”挂在嘴上(如果你喝的话),免得别人骂你虚伪。不管你信不信,人能不能喝酒,还真能看出来,一上桌就装孙子,那你干吗还来赴宴?

酒桌上的规矩范文2

划拳是酒席上的最后一台戏。“硬菜”过后,吃喝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提议,划拳的的戏即可开场,名曰:鼓腹而歌。

划拳多见于农村,我是在当下乡知青时学会划拳的。农村的白席红宴都是摆在院子里,气派讲究的摆在场院里,对着自家大门的大街上,一摆摆一院,一摆摆一街,无论冬夏皆然,因此不怕你嗓门高调子尖声音脆,四野天地而歌。酒也不是什么好酒,大多是土法酿的烧酒。兴致高的,热闹的,桌旁还有不少人围观,看得津津有味,像看戏看得入了迷,有时还帮着起哄。

划拳的情形大多是这样的:两个对阵的饮者“门”前先“立”三盅,酒要斟满,溢出酒盅为好。两个好胜的男人,面对面,眼瞪眼,张开大嘴像在唱原生态民歌,五魁手啊,六六顺啊,三结义啊,银河会啊……两个人的声音高亢、激动、和谐、押韵,扣得紧又分得清。难在不是光有嘴功,是五观配合,手腰并动,手之舞之,歌之导之,两个人的动作一模一样,约定俗成只是分左右不同。

划拳当然有规矩,输拳必喝,先喝后划,“酒不下肚拳不上路”,耍赖不是汉子。拳场上还有一个规矩,就是“拳打胜家”,你赢了,输的这一方就没有资格和你再划了,别人再上,很像比赛场的淘汰赛。如果是“打通关”就不一样了,一般酒桌上的高手要端着酒壶,一位一位地划,一位一位地赢,要把全桌人都划遍,又称“打圈”,没点功夫是打不下来的。划拳出拳、输赢的规矩,似乎全国一盘棋,没有人做过规定制定过法则,但天南地北的酒客坐到一起,会划拳的伸手必成规矩。

酒桌上的规矩范文3

说实话,作为一个外地的女婿,又第一次来岳父家了。但是对于那边的风土人情还是有些不大适应,我是南方人,岳父家在西北,相距不过一千多公里,但我感觉两边人的酒文化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那边人在酒桌上的“规矩”,更是让我难以接受。

小姑夫和岳父都属于那种有点酒量的人,平时没事的时候,俩人也都喜欢喝点闲酒。今天刚好借着串门的机会,好好的来个一醉方休了。

果不其然,不进门,除了简单的寒暄一会,小姑夫就直接进入了主题,开始向我索要好酒了。二姨夫也开始了煽风点火,在一旁嘿嘿的坏笑着。

不愧是酒鬼,还没等我说话,岳父就呵呵的笑着道,“他娘,去把女婿给我带来的好酒拿来。”

一旁的媳妇就开始说罗起来这几个酒鬼的不是了,故意的沉这脸说,“一来就知道要酒,也不问问我过的好不好,到底是给我亲,还是给酒亲啊?”

“那肯定是给俺侄女亲了,酒算个啥东西嘛。不过,嘿嘿,见酒一面容易,见侄女一面难哟!”

“是啊是啊,就是想跟你亲,可你一年也就来那么一次,也就待那么几天。倒是这酒,还是能天天见面的哟!”

没想到,二姨夫和小姑夫联手起来埋怨起了我们的不是,气的媳妇冲我直瞪眼。旁边的岳父见此情景,只得哈哈大笑,把这俩人请见客厅。

说归说,说完之后并不生气,岳父他们在客厅边看电视边拉家常,媳妇和岳母则还是笑呵呵的转身进了厨房忙活起来了。才十点多点,中午的酒宴就开席了。

作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我理当上席陪酒。还没坐稳,小姑夫就把我拿来孝敬岳父的酒打开了,而且还是开了两瓶,我的心还真有些心疼啊。悄悄地瞄了一眼媳妇,脸上挂着微笑,却双眼紧盯着我,那眼神仿佛要把我吃掉。

等小姑夫一一的斟满了酒,二姨夫端起酒杯就要给我敬酒,酒桌上的规矩我虽然知道的不多,可是作为晚辈的应该向长辈敬酒的道理我还是懂的。我端起酒杯,逐一向几位长辈敬了酒,别看他们嘴上客气的让我适量而止,可却用他们酒桌的那些规矩来欺压我,这边我逐一敬他们的酒刚喝完,那边他们又逐一的回我酒,可我那是他们的对手,酒没过三巡,菜还没入五味,我就不胜酒力的败下阵来。后面发生的事情我都记不得了,只记得在我迷迷糊糊间,是媳妇把我扶进房间的,我睡了一下午,期间还出了酒。

傍晚的时候,我才好受了一点,在我自认为自己闯了祸、发了糗的时候,媳妇却兴高采烈地告诉我,通过家庭考察了。莫名的言语说的我有些蒙,双手不停的在脑袋上挠,但就是想不起来我究竟做了什么。

酒桌上的规矩范文4

饮食文化、餐具、进餐方式以及一系列的餐桌礼仪等则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样式和文化取向。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 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 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 了解了两者的不同防止失礼于人。

1. 餐桌气氛上的差异

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 中国餐桌上动。西方人平日好动, 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静切割自家的盘中餐。中国人平日好静, 一坐上餐桌, 便滔滔不绝, 相互让菜, 劝酒。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

2. 餐桌举止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 人们在出席各种正式的会餐时也是比较讲究的, 但是在现代风俗变迁和发展中, 有进步的一面, 也有落后的一面, 有对传统的观看来, 这种超负荷的饮食不仅造成浪费, 而且危害人体。尽管中国人讲究食疗、食养, 重视以饮食来养生滋补, 但我们的烹调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要求, 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破坏, 因此营养问题也许是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

3. 西方烹调遵循的是规范与科学

西方人强调科学与营养, 因此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菜谱的使用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西方人总是拿着菜谱去买菜, 制作菜肴,但相比起来, 还是一个非常机械的东西, 而这导致了西餐的一个弊端) ) ) 缺乏特色。当人们身处异地想品尝当地美食时, 肯定是不会有人选择肯德基或麦当劳之类食品的。另外, 规范化的烹调甚至要求配料的准确, 调料的添加精确到克, 烹调时间精确到秒。由于西方菜肴制作的规范化, 使其毫无创造性。令西方人不能理解的是, 中国烹调不仅不追求精确的规范化, 反而推崇随意性。翻开中国的菜谱, 常常发现原料的准备量、调料的添加量都是模糊的概念。而且中国烹调中, 不仅讲究各大菜系要有各自的风味与特色, 即使是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 所用的配菜与各种调料的匹配, 也会依厨师的个人爱好特点有变化。同样是一道/麻婆豆腐,为四川客人烹制和为苏州客人烹制, 所用的调料肯定是不同的。而在西方, 一道菜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面对不同的食者, 都毫无变化。

4. 崇尚自由的西方人重分别与个性

在中西饮食文化之中也明显体现出这种文化特征。西菜中除少数汤菜,正菜中各种原料互不相干, 鱼就是鱼, 牛排就是牛排, 纵然有搭配, 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 这体现了继承, 也有对传统文化习俗的违背。比如就餐时的衣着, 要远比过去随意多了, 可着中山装、夹克或西服等, 这也正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这正是中西方文化融汇, 相互发生正迁移作用最好的。

例证。

当今许多西方人, 尤其是美国人不喜欢吸烟或喝酒, 许多人也不喜欢别人在他们的住处吸烟喝酒。而在当今的中国, 许多人既吸烟又喝酒, 有一种社会怪现象似乎是/ 不吸烟不喝酒0 就无以社交。所以在中国的餐桌上依旧存在吞云吐雾、烂醉如泥的/ 陋习0, 尽管他们知道这有伤风范, 但依旧不能禁绝之。想必这就是文化迁移和发展的不完全性、不彻底性的表现, 我们有必要在正确理解和认识文化现象的基础上, 不断推动人文文化的发展, 提高民族人文素质。

酒桌上的规矩范文5

2、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观点,规定了什么人做什么事,君主做君主事,臣子做臣子的事,父亲应该做父亲该做的事儿,儿子应该做儿子该做的事儿。不能逾越各自所做事的范围。二千多年来,许多君王也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把孔子的“礼”教演绎得更加丰富。

3、在封建社会三纲五常的约束下,君主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大过一天,相对来讲父亲是大家长,是一家最有权威的人。他在家中就应该显示家长的威风,吃饭的时候不能和子女在同一张桌子上。父亲不动筷子,子女是不能先吃的。虽然后来这些规矩逐渐改变了,在家里,父亲和子女可以在同一桌上吃饭,但在重大场合,比如客人到来或者子女婚嫁娶等还是不允许父子同桌。

4、同样的道理“叔侄不对饮”也是说长辈与小辈之间就不能坐在一张桌子面对面喝酒。在古代,每一个家族的孩子都很多,侄子有可能比叔叔年纪大,但辈分的差异,无论侄子年龄有多大,也得尊重年纪小的叔叔。在生活各个方面都要注重辈分,关系再融洽、感情多深厚也不能对饮。

酒桌上的规矩范文6

经常赴宴的人,肯定都有这种感受:宴会场所很高档,餐具很高档,甚至客人也很高档,菜肴更不必说,山珍海味,但就是吃不香,也吃不饱。回家后,没准还得来碗方便面。

所以。文人写吃喝,多是表达对美味小吃、故乡风味的夸赞,少有对大宴的描述。那大宴,实在吃得累。其实不仅是文人,就算皇上皇后也是一样。为了证明这点,台湾作家高阳找出了慈禧在成丰十一年十月初九的晚餐菜单。他发现,很多菜都是重复的,比如16道菜中,鸭肉就有6道,鸡肉5道。下午三点半就开饭了,这么吃,想必是没什么胃口的。所谓钟鸣鼎食。也不过如此。

有一幅名画,叫做《韩熙载夜宴图》。画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官员韩熙载请客吃饭的景象。大家都说。这画显示了贵族奢华的晚宴,多么多么靡费。不过,韩熙载靡费的可真不是吃的,他靡费的是家具和歌舞。有人仔细看过那张画,虽然画上人物众多,又各作欣欣然状。但桌子上只有四碟四碗,能看清楚的食物,只有柿子和类似糯米团之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