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汇报材料范例6篇

全域旅游汇报材料

全域旅游汇报材料范文1

为进一步指导我市旅游开发工作,根据《*市旅游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按照有关标准进行普查、评估、论证,建立旅游资源档案,指导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年决定对我市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贯彻落实《条例》精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按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规范,对我市旅游资源按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类进行普查,通过普查和形成评价意见,以进一步指导我市旅游开发工作。

二、调查形式及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表确定全市重点调查对象,以旅游资源单体调查为核心,依托各区旅游局工作网,采取表格、文字、图片、附件相结合的方式定时上报、汇总。各区提交的旅游资源单体调查材料,表格资料应根据《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对照调查对象现状如实填写;文字资料应当凝练、直白、精要并富有一定感染力,突出旅游资源对象的特色、优势和核心价值;图片资料应当清晰可辨、色泽光彩自然、对象突出明显、整体效果良好;有讲解词或导游词的,应将讲解词或导游词作附件一并提交。以上表格、文字、图片和附件,要求各区旅游局按时提交纸质材料和电子文档各一份。

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一)地文景观类。重点为山岳型旅游地、滩地型旅游地、奇特与象形山、岩石洞与岩穴等。

(二)水域风光类。重点为观光游憩河段、观光游憩湖区、沼泽与湿地、潭池、悬瀑等。

(三)生物景观类。重点为草地、草场花卉地、林间花卉地、鸟类栖息地等。

(四)天象与气候景观类。重点为日月星辰观察地、避暑气候地、物候景观等。

(五)遗址遗迹类。重点为军事遗址与古战场等。

(六)建筑与设施类。重点为教学科研实验场所、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场所、动物与植物展示地、军事观光地、展示演示场馆、体育健身场馆、歌舞游乐场馆、塔形建筑物、楼阁、传统与乡土建筑、特色街巷、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特色市场、桥、车站、港口渡口与码头、航空港、水库观光游憩区段、水井等。

(七)旅游商品类。重点为菜品饮食、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等。

(八)人文活动类。重点为人物、事件、文艺团体、文学艺术作品、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民间节庆、宗教活动、庙会与民间集会、旅游节、文化节、体育节等。

三、时间安排

整个调查工作将按以下步骤开展:

(一)3月底以前,召开区旅游局旅游资源调查工作布置会议;

(二)5月底以前,各区完成调查上报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三)7月底以前,基本完成与相关部门的配合调查工作和资源评价工作;

(四)9月底以前,完成《旅游资源调查资料》的汇编工作。

全域旅游汇报材料范文2

实施全民招商。积极实施“全民招商”战略。加强与周边地区经济技术协作,强化项目带动。按照实施“全民招商、借力发展”工作思路。加强与省发展很行、有色金属集团、省投资公司合作。加大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为重点招商区域的上门招商力度,积极寻求新的战略伙伴。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大张旗鼓地开展投资环境整治和全民招商活动,力争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的大企业、大财团、大公司入驻,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资金流向,为发展增添强劲动力。按照“全力以赴抓项目、扩大投资保增长”要求,站在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范围、更新的角度,对全县资源和产业现状进行再认识,特别是对本地资源的蕴藏、市场前景、加工的技术条件和产业承载能力都要有比较准确的把握。突出抓好丹江莲花台电站、20万吨甲醇汽油等一批在建项目;启动建设县城“四条大道、四个片区”建设、工业园区道路建设、金丝峡旅游产业示范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做好商郧高速公路、--山阳--宁陕高速公路、三门峡--铁路途经等一批重大项目争取工作;抓好钒铁、氮化钒、钒电池等一批重大战略项目策划工作,为“十二五”重点项目建设奠基蓄势。

做强旅游品牌。优化经济结构、壮大经济实力的支柱产业。集中精力做强以金丝峡为重点的生态游,活跃一方经济。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提升对外形象、增强招商效能。按照串珠连线的总体布局和“打造大景区、形成大容量、产生大影响、突出大特色”总体要求。做活以任家沟为重点的乡村游,做优以泉茗生态观光区为重点的观光游,做大以丹江莲花台电站开发为重点的山水游,做精以闯王寨为重点的人文游,做靓以赵川前坡岭为重点的红色游,努力构筑旅游发展大框架。按照“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要求,根据提升规划,加快融资步伐,着力解决资金难、发展慢的问题,加快金丝峡养生主题打造和提升项目建设,着重搞好金丝峡门户区建设,形成太吉河一江两岸新景观,同时组织实施好灵官殿索道、金丝峡剧院、旅游客运站、地质广场、生态停车场、栗园山庄、南山门污水处理和山地小火车、水晶天桥、垂直电梯、山地高尔夫建设,创建金丝峡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完成太吉河丹江漂流扩建工程,完善、提升任家沟乡村游建设,推进泉茗生态观光区、玉皇山、上苍坊、闯王寨开发建设,构建路景相联、串点成线、迂回便捷的两日游”三日游”旅游专线。按照“高端策划,高层营销,高效运作,高额回报”宣传推介思路,以节庆活动为载体,以客源地宣传为重点,以主流媒体宣传为手段,积极参加省内外旅游博览会、旅交会等活动,深挖周边大中城市客源市场潜力,大力开拓省会城市客源市场,加强与周边知名景区的推介协作和客源共享,并聘请国际国内一流知名旅游专家和专业咨询公司进行创意策划和形象宣传,进一步扩大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深入开展景区创A宾馆创星、旅行社创强、导游创佳、农家乐创优等“五创”活动,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围绕旅游发展六要素,深度开发一批旅游纪念品、工艺品、营养保健品、地方食品和土特产品,创建一批星级宾馆,扶持发展一批星级农家乐、旅游商品专卖店,策划、创作、包装一批具有地方文化韵味的旅游文化产品,注册一批旅游商品商标,创建一批知名旅游商品品牌,逐步把打造成为人的第二生活区、中国的生态旅游胜地、秦岭最佳旅游目的地、世界游客的度假乐园,力争年接待游客力争达到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亿元。

建设四大园区。加快推进县城循环经济核心区、生态科技产业园区、金丝峡旅游示范区、丹南矿业园区“四大园区”建设。城市核心区生产总值达到10亿元,推动跨越发展。按照打造“山水园林式宜居城市、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区、全省现代农业和新兴产业聚集区、西部钒业基地”战略定位和“集约化发展、园区化承载、一体化服务”要求。打造全县经济发展核心区、全市特色产业发展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区、西部生态科技新兴区、全国生态旅游品牌区。力争通过5年努力。生态科技产业园区生产总值达到7亿元,金丝峡旅游示范区年接待游客120万人、生产总值达5亿元,丹南矿业园区生产总值达20亿元;四大园区”经济总量占县域经济总量的70%以上,入园企业总数占全县企业总数的70%以上,园区内企业上缴税金占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70%以上,园区内企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发展以硅、水晶、铬加工等为重点的新能源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墙体材料等现代材料工业,积极引导和支持东正化工公司、中剑公司、宝光公司等矿产深加工龙头企业在发展下游矿产品上下功夫,着力培育与资源优势相匹配的复合型产业体系,引导企业走相互配套、专业协作、相互依存之路。加快发展以电子、生物柴油、生物疫苗、硅钒电池等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化工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特种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新兴材料制造工业,建设高新技术和新兴能源产业基地。发展壮大农业优势产业,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产业化的要求,重点抓好百万头生猪、千万只蛋鸡和核桃、板栗、茶叶、油桐、油茶等5个20万亩产业基地建设,扩大产业规模,建设陕南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鼓励和扶持振宇九阳电子公司、商洛益华绒绣工艺品有限公司、爱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永利牧业公司、茶叶联营公司、朝阳金丝源公司、豪迪油脂公司、秦东集团等科技型、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型、农副产品加工型和出口创汇型企业发展,创响一批绿色食品、绒绣工艺、水晶制品、高科技新能源制品等特色品牌。力争到2015年,全县有2个外汇出口过亿元企业、5个年销售收入过2亿元、10个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省级名牌产品达10个以上,部级名牌产品达3个以上。

打造五个。人居最佳。加大县城“四条大道、四个片区”建设力度,加快城镇化进程。围绕“区域最美。产业最强”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建制镇“五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打造“五个”即绿色、水韵、不夜、文化、健康。力争到2015年,县城面积由现在8.6平方公里扩大到1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由现在4.8万人扩大到8万人,打造宜居宜业山水园林式旅游县城和第二生活区。要紧紧抓住省上支持富水省级重点镇和清油河陕南百强镇建设的机遇,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增强集镇活力,发挥辐射作用;进一步完善太吉河、试马、梁家湾、白浪、赵川等重点镇的五化”建设,努力将全县所有的建制镇都建设成为明星小城镇。力争到2015年,把建成出豫入陕第一镇”把清油河建成5000人口以上的商贸重镇,建成3000人口以上的特色产业示范镇,把赵川、白浪、梁家湾建成边贸强镇,把太吉河建成全省旅游名镇。进一步完善“三横一纵、两大迂回”公路交通主骨架,抓好商郧路升级改造、312国道过境路“二改一”县城客运站迁建等项目工作,做好三门峡-铁路规划建设、西南铁路复线建设的配合工作,建成国省道相连接、结构合理的路网体系,2015年基本实现通县公路高速化、通乡公路油路化、通村公路等级化。加快水电路视讯等工程建设,努力破解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为实现重点突破搭建起良好平台。同时以完善新农村建设布局和“三大流域”新村开发规划为重点,编制完善50-100个新村规划,全面完成乡镇所在地村改居,加大城镇扩容力度,扩大城镇聚集效应,重点将公共资源、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城市文明、精神文明五个方面向农村渗透、延伸和覆盖,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全域旅游汇报材料范文3

关于收集报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相关宣传的情况汇报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晋宁区文化和旅游局紧密结合工作职能,按照中央、省、市、区的统一安排部署,统筹安排,通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迅速推动文化和旅游各领域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全力维护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稳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昆明市晋宁区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相关工作,现将2019年8月25日到9月25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一是充分发挥文化系统优势,综合运用区文化和旅游局局微信公众号——畅游晋宁。突出互动,自2019年8月至9月共推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相关网络信息8条,悬挂宣传布标15条。二是紧抓线下宣传覆盖,充分利用各乡镇文化站宣传栏和LED显示屏、电影院、KTV和网吧显示器等各种平台和渠道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活动,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目前共用5个乡镇的LED显示屏、15块电影院大银幕、26家网吧近1500余块显示器(联合公安局一起开展)、29家KTV200多块显示器全天滚动播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相关警示标语。三是广泛发动文化志愿者、社会组织30多人次参与到社会宣传中来,通过各种易触及的方式,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宣传内容送到人民群众眼皮底、耳朵边,做到随处可见、声势大涨,确保宣传工作有力下沉。四是深入开展日常检查宣传教育。结合专项行动,切实开展防范各类违法违规经营活动的宣传教育。共向全区所有文化和旅游经营业主发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动宣传海报及宣传单300余份,并在各文化经营场所显著位置粘贴举报电话;同时,在日常文化执法巡查中开展“送法上门”活动2次。五是深入开展日常检查宣传教育:结合专项行动,切实开展防范各类违法违规经营活动的宣传教育。共向全区26家网吧、29家KTV、4家电子游戏室及其他文化市场经营户,发放“扫黑除恶十问十答”宣传海报及扫黑除恶相关标语,并在日常检查中多次向各经营户宣传扫黑除恶相关知识。

二、强化措施,净化文化市场环境

    为确保行动打出实效,紧紧围绕工作目标,突出重点,切实做到有黑必打,有恶必除。一是强化线索摸排:对辖区网吧、KTV、电子游戏室等文化市场明察暗访,暂未发现涉黑涉恶线索。二是强化执法监管:按照“有黑扫黑、有黑除恶、有恶治乱”的要求,加大执法检查力度,2019年8月25日至9月25日,共出动执法人员26人次,出动车辆8次,检查文化市场经营户50户次(其中网吧11家次,KTV11家次,电子游戏室3家次,电影院3家次,书店及报刊亭6家次,印刷及复印店10家次,景区景点6家次),暂未发现涉黑涉恶势力线索。

2019年9月上旬我局继续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台账资料”的日常收集整理以及相关材料的日常上报。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按照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印发《关于扫黑除恶第20督导组督导云南省昆明市整改清单的整改方案》的通知、《关于做好中央扫黑除恶第20督导组云南省第一阶段边督边改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行业内日常监管、做好宣传发动及线索摸排,使我区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相关工作取得实效、形成常态,进一步促进我区文化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全域旅游汇报材料范文4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加工工作,目前,全县已成功申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8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6个,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4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60名。下面小编收集了文化非遗加工典型经验材料例文,一起来看看吧!

“非遗”的保护传承,促进了民间文化艺术精品的打造

我县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涌现出一批文艺精品。拍摄了以东女文化为品牌,全面展示马奈锅庄的电影《马奈的新娘》、以及反映嘉绒藏族历史浪漫的传奇、情爱、文献、灾难性的史诗影片《东方女儿国》。创作了以突出展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奈锅庄》为题材的《马奈锅庄梦》系列文艺剧目,多次参加省内外汇演获得好评;制作出版了歌剧集《高原雪梨花》,陆续出版了《历史文化览略》、《历史文化丛书:风云》、《文史》一二三四辑、《雍仲苯教法相宝典》、《象雄—》、《民俗大典》等一系列书籍画册。

“非遗”的保护传承,促进了民间文艺活动的广泛开展

近年来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民族民间文化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开展。我县每年都要举办以“梨花节”和“红叶节”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汇演活动,锅庄、藏族山歌、花棒、腰鼓等民间艺术多次被搬上舞台,刺绣、织木子、吊羊毛等手工技艺也多次得到展示,这些都较好地打造了民族文化品牌。又通过举办民间艺术汇演、民歌大赛和各种节庆汇演,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了民族文化,进一步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非遗”的保护传承,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扬

为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我县不断创新方法,焕发传统文化新的生机,以“输血式支持”、“奖励性扶持”等形式,积极开展传统文化传承人培养和民间文化展演,使小区域传统文化走上大舞台,开辟新的演艺天地,如编排的河东乡“千年锅庄换新词”、“马奈娃娃锅庄”等,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让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承;我县目前正在恢复部分传统戏曲(藏戏),比如卡拉脚乡二普鲁村的猩猩与猎人,安宁乡牧场村的格萨尔王藏戏等;咯尔乡德胜村举办的“孝德”文化节,以德报怨的传统美德也被中央四台《记住乡愁》栏目搬上荧幕;勒乌摩崖石刻是苯教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国内外知名专家先后多次对其进行考古论证,相关论文在新华网、人民日报等有影响力的网站和刊物上刊登,提高了甚至整个嘉绒地区的文化地位,强化了嘉绒地区的历史文化价值,为嘉绒地区增加了新的文化亮点。

“非遗”的保护传承,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县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面对这种现状,我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重视,保护、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住县旅游发展的生命线。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县委、县政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以政府为主导、文化馆为责任主体、社会广泛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扎实做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为旅游服务,处理好了保护与开发的

全域旅游汇报材料范文5

(一)游步道的建设

我国对于游步道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至今仍没有一个完整的步道建设系统。位于杭州的西山游步道、黄山风景区的游步道和宁海的游步道系统是我国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游步道系统。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是中国登山协会向全国推广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的首个完工项目。

(二)生态游步道及其功能

1.生态游步道

景区道路一般分为主要干道、次要干道、游步道。主要干道是连接景区与景区主要景点、主要建筑、游憩娱乐的道路,划分了各个景区,道路一般宽3.5-6.5米;次要干道是景区内各个景点连接的道路,对主要干道起辅助功能,道路一般宽2.5-3.5米;游步道是具有引导游客深入各个景点和供游客行走、休息功能的道路,单人游步道一般宽0.8-1.2米,双人游步道一般宽1.3-2米。游步道是景区建设最基础的部分,广义的游步道指使游客能到达景区内各景点或观景点的所有道路或交通线,如普通的步行小径、通往景点的公路、水路以及直升机航线;而一般意义上狭义的游道则仅为景区中连接各景点及观景点的步行道路,包括原始的小路及人工特意修建的小道。本文是就狭义的游步道而论的,指的是游客以相对原生态的游玩方式(如步行、骑自行车、骑马等),贯穿于景区各个功能区、景点景物,为游客提供休息娱乐的自然步道和人文步道,包括人工步道和非人工步道。

2.生态游步道的功能

一是有序串联景点的功能。生态游步道规定了游人的行进路线,从而向游人传达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让游人按规划好的顺序依次进入各景点。二是审美功能,游步道通过不同的形式、形状、铺装和材质组合形成景观融入环境,并将景区最美的景点景观联系起来向游人展现。三是对游人安全和景区资源具有双重保护功能。生态游步道约束游人游览的随意性,在让游人远离危险的同时减少随意践踏给景区带来的破坏,保护旅游环境。四是文化提升功能。“曲径通幽”是中国传统景园的追求,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生态游步道建设融入文化,有助于提升景区的文化品位。

(三)生态游步道产品

生态游步道是连接各个旅游吸引物,满足旅游者游览体验需求,让旅游者认识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而根据所在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特性所设计出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的步行道路。生态游步道产品是依托景区景观和环境,贯穿各种旅游吸引物,为景区总体结构布景,并且通过步道景观的规划设计,功能价值的挖掘与体现,满足旅游者游览、健身、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需要的景区旅游产品。产品的核心是注重游客消费的体验和经历,以及道路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在功能价值上的提升。生态游步道产品可分为核心产品、有形产品、无形产品。核心产品是旅游产品的基本层次,有形产品是旅游产品的外在表现形式,无形产品是核心产品的附加产品。核心产品是指旅游者购买某种旅游产品时所追求的利益,是旅游者真正想要买的东西,因而在整体产品观念中也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生态游步道的核心产品包括观光、锻炼、回归自然、养生等,提供健康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方式。有形产品是游步道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即向旅游者提供的实体和服务形象。生态游步道的有形产品包括游步道实体的风格、曲线、色彩、选材、型式等景观因素以及步道配套服务设施。无形产品是有形产品所附带的全部服务和利益,包括景区的文化、科教、审美、疗养、人性化设计等。游步道的设计既要满足于基本需要,也要满足于内在需求。

二、梧州苍海公园生态游步道产品的文化视角分析

(一)基础情况分析

苍海公园位于梧州新建设城区龙圩区,龙圩区于2013年3月成立为梧州市新成立的市辖区,位于梧州市城区南部,南广高铁、南广高速等7条交通要道交汇于此,并与梧州新机场相连。梧州是广西东大门,处于“三圈一带”(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西江经济带)交汇节点上,自古以来便被称作“三江总汇”、“两广咽喉”,是我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城市之一,是西部地区12省(区、市)中最靠近珠三角地区和粤港澳的城市,也是连接珠三角与北部湾的主要通道城市。梧州享有“绿城水都”、“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的美誉,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十大城市”等。梧州计划将苍梧公园打造成城市名片、生态宜居新城,一个集生态、休闲、娱乐、文化、养生于一身的多功能旅游地,而“生态新城、西江明珠”是梧州近阶段为苍海公园所拟定的发展目标。苍海公园规划范围为东起东部山体山脊线,西止蝴蝶山路,南起古凤南四路,北至浔江一路,总用地21.30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11.97平方公里左右。苍海公园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地貌以丘陵为主,地势平坦,部分区域落差较大。苍海公园旅游景区主要是围绕苍海湖分布,东侧景点有浔西湖、浔西公园、跨湖桥、日月湖、苍梧风情旅游小镇、石林公园、山地度假区、皇冲顶、皇冲顶森林公园、交通桥、龙母湖;西侧景点有古凤城市湿地公园、古凤创意民俗村、半岛酒店、水上乐园、李公堤、茶仙岛、济深湖、济深公园、梧州科技馆、苍梧水城、苍海公园、西江文化博物馆。

(二)基于文化视角分析

游步道产品设计的精髓在于文化,文化是支撑游步道产品的灵魂。苍海公园生态游步道的设计要体现梧州浑厚的文化,才能让这条游步道“活起来”。因此,要对梧州及周边的文化进行挖掘、梳理、凸显、整合,使游步道形成完整有主题的有机产品。梧州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悠久历史的水城,孕育了以龙母文化、骑楼文化、水文化、粤语文化、美食文化等为主体的文化。自古以来,炎黄子孙便以龙为图腾,对龙有着很高的敬仰,龙母文化体现了具有岭南特色的龙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民间文学的流传(包括典故、诗歌、戏剧等),梧州无论从建筑方面还是从商业方面,都体现了西江流域民众对龙母的崇拜,并形成了具有独特民俗民风的龙母文化体系。龙母文化体现了龙母助人为乐的善良形象、龙母育子的慈母形象、龙母护佑西江的女神形象。骑楼城孕育了梧州繁华商业贸易,也衍生了独特的市井文化。骑楼不仅有着欧式建筑风格,还有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骑楼上为楼下为廊的风格,体现了梧州人的古生活方式、生活状况、生活乐趣。澄清的浔江和浑浊的桂江交汇形成了黄绿分明的鸳鸯江,两水交汇处,一浊一清、一急一缓,泾渭分明,恰似戏水鸳鸯,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环境和人文景观,以及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沉淀,最终孕育了梧州的鸳鸯秀色和水上文化。水文化蕴含了梧州人依水而生和依水而活的生活方式、生存之道、水上民歌等。粤语是从梧州流传出去的,西江流域大部分居民均以粤语为母语,粤语文化是梧州的特色文化,包括了粤剧、粤曲、舞狮、舞龙、鹿儿戏等文化品牌,还包括粤域民俗风情、风俗礼俗、习性等。梧州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的美食和独特的佳肴(如冰泉豆浆、纸包鸡、酸笋田螺、艇仔粥、龟苓膏等)令食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更有“食在梧州”的说法。而且梧州美食不仅在选料方面讲究、制作工艺精纯,有些更是具有药用价值。

三、梧州苍海公园的生态游步道产品设计思路

(一)设计原则

1.文化性原则

梧州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百年商埠,有着底蕴丰富的历史文化,而文化是生态游步道的灵魂与竞争核心。游步道设计将地方文化细致化,趣事扩大化,将相关联的文化集合并与景区的游步道景观融合规划开发,使游客在游览时不仅能回归自然、体验自然,更能感受到人文精神的景观气息。

2.创新性原则

苍海公园为新开发区,创新不可或缺。生态游步道从形式、景观、材料、色彩等方面创新,在体验、视觉、嗅觉、听觉等方面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并适时融入新科技,改变景点景观单一的布局,让游客感觉到舒适、新鲜。古板的文化展现方式让游客处于被动方,这会让游客排斥,起到负面效果,应让游客主动接受文化,以文化体现方式的创新和内容的多样化,来激发他们探究文化的欲望。3.生态休闲原则苍海公园游步道设计应注重分析森林、山地、湿地、湖泊等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尊重当地原始生态环境及场地,以“精花钱、少破坏、原生态、重保护”为准则,物尽其用就地利用原材料,因地、因景而设,利用与生态环境相宜的生态材料,开发最大效用的生态游步道,使之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与环境更好地相融合。

4.体现主题原则

主题是苍海公园区别于其他景区的标准,也是规划开发所遵循的思想原则,更是苍海公园生态游步道设计的目标。苍海公园生态游步道设计以当地的文化作为依托,以当地文化、环境特征、服务、建筑等为主题,每段游步道设计一个鲜明的主题,加强绿化,树立生态游步道的品牌形象,适应旅游发展趋势,有利于推广、宣传和强化景区的形象。

5.安全舒适原则

苍海公园森林、山地、湖泊相对来说属于危险地段,生态游步道设计要站在游客的角度解决游玩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舒适问题,主要采取生物治理加以工程治理辅助;当安全与景点审美发生冲突时,安全放首位,尽量避免危险区域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可以设置加固、防护栏、警告牌等;游步道选材时也应注意安全性,避免表面太过光滑、有棱角的材料等等。

(二)苍海公园生态游步道产品定位

1.核心产品定位

生态游步道核心产品应满足游人体验风情小镇、山地休闲度假、沐浴森林、体验田园生活、异国风情体验、娱乐游玩、特色商品游购、休闲养生等多种旅游目的,适合当地居民休闲游和外来游客度假体验游。一方面,生态游步道引导游人远离喧嚣城市前往一个生活节奏慢、休闲的地方;另一方面,生态游步道可以使游人达到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保健、放松的目的。

2.有形产品定位

生态游步道有形产品的设计应与整体风格相协调,突出景区主题,多种风格相融合,避免游人因单调而产生视觉疲劳;路线根据景点布局、地形、配套服务设施等因素多变设计,最好做到“一步一景,不走回头路”,从仰视、俯视、远眺等角度观景;铺装色彩和图案与整体环境相协调,色彩简单、图案线条分明,特殊区域可根据区域性质选择图案和色彩,如游乐园选择活泼有趣的图案,色彩多变鲜艳;选材因地制宜,优选当地生态材料,就地取材;步道型式根据环境地形设置,可设阶梯、观景台、廊道、桥等。步道配套服务设施设置的数目、距离、风格等应根据景点环境、步道长度、客流量等决定,风格尽可能与景区风格协调,紧急标志、必要设施要醒目。

3.无形产品定位

文化是一个景区的灵魂,以当地文化融入游步道设计,贯穿于整个景区,注重在细节方面加入文化,使步道具有灵魂。审美是旅游景区最基本的功能,游步道设计具有标志性、凸显主题能提高审美功能。游步道的路线根据景点而设,贯穿了古镇、山地、森林、湿地等多种景观,也使游步道附加了锻炼、科教、疗养等多种无形产品。

(三)基于文化视角下苍海公园生态游步道产品设计

游步道建设以符合审美、布局合理、保护生态为要求,对于提升旅游区的品位、创造一个温馨浪漫的旅游生态环境是一个很好的手段。苍海公园旅游游步道以民俗风情旅游区、山地休闲度假区、创意生态湿地区、异国风情休闲区、特色水街商业区“五区”作为设计中心,将各景点有机连接,从线路设计、文化融入、材料选用、色彩挑选、景观设计等多方面对苍海公园生态游步道进行设计。

1.民俗风情旅游区

民俗风情区位于苍海公园的东北部,东侧是连绵的山地,西侧是苍海湖心区,处于新城北部入口与山地度假区之间。民俗风情旅游区主要是以本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为题材,打造出苍梧民俗风情小镇和梧州文化旅游区,是苍梧文化展示的窗口。所以,民俗风情区游步道的设计要尊重梧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现质朴醇厚的民俗小镇风情,体验岭南文化。民俗风情旅游区与半岛CBD相对,地势起伏大、高低落差较大、观湖观山视线良好,可设计怀古步道和观景游步道。在苍梧风情小镇可设计“苍梧风情街”,以怀旧为主题,设置多个生态廊道,供游人休息、品六堡茶、听粤曲等。生态游步道设计统一选择显旧的青砖、石板、卵石等材料,根据小镇的建筑布局,设计成不同线型的游步道,铺砌成间隔式或全铺式,种植高大的树木或对身体有益的树木花草在步道中间或旁边,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除此之外,生态游步道与苍梧风情小镇的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相接,避免游走客在游览时走回路、走偏或者看无可看,以此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小镇主要以粤剧、牛娘戏、鲤鱼舞、麒麟舞等民俗表演展示苍梧的文化、节日礼俗;以买卖龟苓膏、六堡茶等来展示梧州的特色产品;以开设居民客栈、粤菜餐馆等方式来展现苍梧人民的生活状态、饮食习惯。民俗风情区与皇冲顶森林公园之间主要以观景为主,可设计为“望江游步道”,地势起伏大,地势陡峭的地方设计“S”或“Z”型的线路来缓解上坡疲劳,坡地平缓或视线良好地段设置多处专门的观景平台,与半岛CBD遥遥相望。路线尽量选择已有的小道,材料选用最好是就地取材,以最小的资金、最小的破坏来开发游步道。

2.山地休闲度假区

山地休闲度假区位于苍海公园东部,依山傍水,西依苍海核心湖区,东靠山脉,北连民俗风情旅游区,包含山地休闲度假村、山地运动地。公园大部分用地为林地,平均海拔较高,包含苍海公园最高峰皇冲顶,与半岛CBD一湖相隔,180?观湖景观视线,观湖观山视线良好。山地旅游度假区形成以休闲养生、度假、健身运动为主题的现代旅游区,利用地势最高点打造地标景观———龙母望江台,展现龙母文化,体现当地特色。山地休闲度假区开展山间温泉、避暑、登山、攀岩、漫步旅行、山地冒险、露营、漂流等多种山林休闲活动,使游客以一种最放松、最简单的方式休闲养生。山地休闲度假村和山地运动地以“养生、度假、探险”为主题,步道连接各个山地景点,选用卵石、混凝土或石质材料,平铺为主,加强景区网络信号,使用二维码扫描系统提供山地各个景点游览图、方向导航、景点介绍、安全提示等信息、视频。在皇冲顶设计“健身休闲步道”,以阶梯为主,采用曲线型线路,宽阔视野,并选用木质材料或石板铺置。山地是个难管理、易迷路但锻炼养生价值非常高的地方,所以要配置有完善的信息引导系统、照明系统,合理设置工作站并在岔路多设路标,长路段多设休息凳、凉亭、公厕等。不仅如此,危险地带还需设立护栏和危险提示牌,运用红外线探测警报设备,防止有人踏入危险地带。前往龙母望江台的游步道设计为“龙母登山道”,采用庄严、纯白的石质为阶梯材料,以直线为主,显现出望龙母的神圣和艰辛,护栏雕饰龙纹,给人以崇敬和震撼的效果。皇冲山顶部可通过描绘龙母治水、龙母育子等内容的文化牌、龙母雕像、凉亭、诗词篆刻等方式展示龙母文化。下山游步道不要与上山游步道合一,避免景色重复。

3.创意生态湿地区

创意生态湿地区位于苍海公园东南方向,北面苍海核心湖区,南连南广高铁。创意生态湿地区的旅游地包含古凤城市湿地公园。现状多为基本农田,生态环境保存较好,地势平坦,海拔较低,高低落差较小。创意生态湿地形成以创意文化、生态为主的特色公园,依托现有生态资源,塑造创意文化艺术村,打造特色湿地公园,力争在广西区内成为以生态湿地、艺术创作为主题,集艺术展示及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园区。古凤城市湿地公园与山地度假村之间多为农田,游步道的设计为“田园步道”,可以采用竹子、木板或细石沙粒搭建桥梁,采用“d”形路线,在中心点设计鸟形的观望台,远远地看就像是翱翔在农田间,使游人能亲身置于田间,观赏一望无际的田野。设置农作物购买点,出租农具、展示农耕文化、买卖农作物等,让游客体验农耕生活和农民的辛劳,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以及采摘的乐趣。此外,合理利用农地建立六堡茶茶园、苍梧文化娱乐园、翠竹花园、南国果林等景观板块,让游客体验更多梧州特色产品。古凤城市湿地公园以当地丰富的物种种类和生态资源为载体,开发建造百鸟园、九曲垂钓捕鱼园,驯化繁殖野鸭、水鸡等野生水禽鸟鱼类,供游客观鸟、垂钓捕鱼,使人置身于大自然环境之中。湿地公园定期开展生态保护活动,让游客了解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湿地游步道以石质、沙粒、卵石铺置为主,穿梭于物种与湿地中,线型可根据物种的分布来设计,以分隔物种或区域。多种植能吸引蝴蝶等可观赏性昆虫的植物,道旁可陈列湿地的物种图片、物种基本知识、注意事项等,将物种创新设计成各种图案的动植物花纹用于摆放或修建成塑像、标识、凉亭等,使整个公园充满新奇和艺术气息。

4.异国风情休闲区

异国风情休闲区位于苍海新城西南方向,北面苍海核心湖区,南临南广高铁,西接古凤二路,紧靠创意文化生态区,滨湖景观面宽阔,观湖观山视线良好。异国风情休闲区以滨水休闲为主题,以别具特色的李公堤、水上主题乐园、半岛酒店、德国风情旅游小镇等塑造雅致的休闲环境,成为吸引文化人、时尚人士的去处。基于此,异国风情休闲区适合设计综合型游步道,可以将游步道设定为“休闲文化街”,自南向北形成德国风情旅游小镇-半岛酒店-水上主题乐园-李公堤的景点排列。南部地段以休闲异域文化为主题,德国风情旅游小镇为载体,通过慕尼黑酒吧、德国音乐餐厅、柏林墙涂鸦等特色品牌,打造以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及巴洛克建筑为主的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休闲文化街,生态游步道材料主要采用砖石、木板、卵石、石板等,设置德国名人雕像、休息凳、遮阳伞、观景平台,使休闲氛围更加浓厚。中部地段以德国特色餐饮为主题,半岛酒店为主要载体,开设古堡式餐馆,展示德国美食如葡萄酒渍鲤鱼、巴伐利亚的正宗烤猪肉加酸菜、巴登人的斑鳟鱼片等,生态游步道可选用木质材料,种植德国国花矢车菊于步道两旁,营造一个原生态的餐厅环境。北部地段以娱乐观光为主题,水上主题乐园、李公堤为主要载体,打造梧州滨水文化水上乐园和苍海水廊景观,生态游步道以石质材料为主,水上主题乐园游步道铺设活泼、灵动的图案,颜色可选用鲜明色彩,李公堤地段步道设置水上曲折廊道式生态游步道,种植荷花于廊道下,并多设滨水平台、休息凳、遮阳伞、照明灯等,与苍海东部的景点相呼应。

5.特色水街商业区

全域旅游汇报材料范文6

关键词: 区域旅游资源 英语口语 口语发展

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促使旅游发展更加迅猛,不仅使一些旅游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更是新兴了一大批旅游城市,更多的旅游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中国的英语教育发展日新月异,其中口语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但是现阶段口语大多停留在“哑巴英语”的阶段。利用区域旅游资源促进英语口语发展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本文就以河北承德为例,对区域旅游资源促进英语口语发展进行讲述。

一、英语口语的现状

目前,多数高职学校没有单独开设口语课,只是在普通英语课上零星涉及口语。即使有开设口语课,也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课时上,英语课本身就数量有限,再将其换分出精读、泛读、听力和口语等课程,这样就在无形中减少了口语课的课时数。在教材使用上,现在市面上的口语教材门类繁多,主要是以短文阅读理解为主体的教材、国家文化为主体的教材、日常对话为主体的教材。这些教材都存在理论性有余、实践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学生方面,学生自身的口语基础差,对口语课开设的目的不明确,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并且学生参与实训的时间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时间用于练习口语。

二、区域旅游资源和英语口语相结合,促进英语口语发展

区域旅游资源是旅游城市的优势资源,它不仅是地方经济的主要来源,还是其他资源发展的基础。将区域旅游资源和英语口语相结合,促进英语口语发展是河北承德这个老牌旅游城市的优势所在。具体方法如下。

1.将当地旅游信息融入到教材之中

结合传统教材,以常用教材的内容为模本,参考承德旅游实际进行教材修改,使之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际使用价值。比如将避暑山庄的介绍融入教材:“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北部。俗称承德离宫,原名热河行宫,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最后完工,历时八十七年,建楼、台、殿、阁、轩、斋、亭、榭、庙、塔、廊、桥一百二十余处,尤以康、乾御题七十二景昭著,与自然山水相辉映,园中有园,景内有景,构成了一幅千姿百态的立体画卷,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占地面积五百六十四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和著名的文物风景区。这里号称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这里是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来到承德避暑山庄,如同走过大江南北。”将承德市具有代表性的旅游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的员工培训资料作为教材,可以使我们获得第一手的市场需求资料。因为,旅游企业员工的培训是针对从业中最常见问题而设置的,它是企业用于新员工培训和老员工进修的专业资料,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实用性。选择承德市旅游企业或者旅游景区中英对照的影像和图文资料,这些资料直观、细致、特色鲜明,专业词汇翻译比较到位,往往能集中地反映企业特色,真正反映行业需求,是比课本更贴切的行业简介。所以,课堂中可以将这些有关景区、酒店等的图文资料作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行业感知度。

2.将课堂教学与当地旅游相结合

英语是实用性的学科,口语更是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旅游景点、酒店、度假村、休闲会所等情景,让学生多方参与并角色转换。如模拟在避暑山庄游览,将学生分成扮演导游、游客、接待人员等角色,反复模拟旅游时的景点英语介绍,英语口语日常交流,甚至假设一些旅游期间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倡导学自主模拟旅游景点,设置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所涉及的问题,用英文解决遇到的困难。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模仿能力,注重了任务设计的合理性,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结构。根据教学计划,布置学生收集将要学习的景点知识的相关资料,准备英文导游词。

3.将课堂学习搬到校外实际景区进行实践锻炼

走出校园,进入真实景区是锻炼学生的平台,也是检验课堂模拟实训的机会。将学生分成小组,由老师带领分别进入到和同意给予实践的单位,如景点、酒店、度假村、休闲会所等,由用人单位具体安排实践工作,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相关知识充分发挥在工作中。这样学生往往会通过实践认识到自己英语口语的不足之处,再返回课堂学习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该在哪些方面努力,也会更珍惜课堂上锻炼的机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强化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三、结语

随着区域旅游行业的不断深化发展,其对英语口语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与时俱进,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明确教学目的,因材因需施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开展生动有趣的英语口语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与学生的特点和专业相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娟.对当前旅游类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院报,2007.10,124.

[2]克拉姆契.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