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营销范例6篇

什么叫营销

什么叫营销范文1

譬如说,什么叫内容?按照传统的理解,内容是艺术创作。就艺术性而言,一部电影与一部iPhone没有本质的区别。内容的第一属性是产品,产品意味着需要研发和产品线,并且可以接受用户反馈和快速迭代。

什么叫目标市场?传统概念里,目标市场是观众(顶多是中老年观众),是读者(顶多是高学历读者),是用户(顶多是高富帅用户),但互联网可以让我们把概念精准很多,因此,内容面向的目标市场可能是一二线城市的95后,是“都叫兽”的狂热粉丝,是女才男貌配和大叔罗莉配,是失恋或者热恋中的人,是想减肥或者减肥失败的人,是每月服装和化妆品支出超过所挣工资的人。

什么叫发行?传统上内容的发行商把内容发送给播出平台(无论是电视台、电影院还是视频网站)就算完成了发行。未来的发行必须直接面向最终受众者,这意味着把内容传播到目标受众人群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其商业价值。电视台、院线和视频网站只是中转平台,受众人群才是发行的真正目标。

什么叫融资?过去用于制作影视内容的资金只能通过与投资机构(无论是有投资能力的影视公司还是影视投资基金)一对一的沟通和谈判获得,今天一对多的众筹模式已经出现。只要作品优质且定位清晰,就能通过网络直接获得目标受众的资金支持。

什么叫营销?传统影视作品的营销是从会开始,集中在作品播出或者上映前达到高潮。在互联网时代,营销几乎从立项那一刻开始,就贯穿整个制作、发行和传播的全过程。传统的营销大量依靠媒体发稿和报道,新型的营销需要大量借助意见领袖以及他们的社交关系、精心营造的热点事件和专业制作的病毒视频。传统营销都是为某一部作品服务,而新型营销不仅是为了单个产品,更是为了整条产品线。

再譬如说,什么叫收入模式。传统上电影的收入模式是票房,但在未来,电影有没有机会做到线上线下同步发行、影院+客厅共同构成票房?传统上,电视剧的收入模式是卖版权,未来会不会至少有一部分电视剧靠游戏和视频购物挣钱?传统上的时尚期刊的收入模式是卖广告,未来的期刊出版会不会靠平板电脑和手机做到“内容即零售”?传统电视栏目的收入方式都是广告,但《爸爸去哪儿》已经为市场点亮了一盏灯,未来会不会有更多的电视栏目从电影、游戏和应用上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

什么叫营销范文2

为什么男人可以打折,钻石不能打折?为什么在中国麦当劳赶不上肯德基?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在经济危机中逆市腾飞?为什么女人的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萧条?为什么日本电子企业会全面巨亏?你知道当今最赚钱的营销模式是什么?你知道张艺谋品牌连锁的潜规则是什么?你知道章子怡蹿红的秘籍是什么?你知道郎朗是如何超越李云迪的吗?你知道经济学家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吗?这里面又蕴涵了哪些营销智慧和营销理念?

听上去似乎很八卦,但《魔鬼营销》不是空口讲白话,而是从一些热点的社会生活现象着手,解剖营销原理,提炼出其蕴涵的经营智慧。

对话作者

《新财经》:为何取《魔鬼营销》这样一个邪恶的书名?

李光斗:一本书的名字非常重要,有一本叫《魔鬼经济学》的书卖得非常好,我们可以从中借势,这也是一种营销方式。营销有两个主角,一个是上帝(消费者),一个是魔鬼(推销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第一个营销人就是魔鬼,蛇说服了夏娃把禁果推销给亚当,所以蛇的营销是成功的。法国人爱说,真正的上帝在细节中,其实,真正的营销也在细节中。这本文集,是我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积累,一点点做出来的。

《新财经》:作为中国品牌第一人,您自1990年开始从事市场营销和品牌策划,坚持做到现在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李光斗:我的一个观点是,品牌就在于坚持。现在很多年轻人跟风太严重,什么热就做什么,而结果并不能达到你的初始愿望。在一个行业里面坚持做下去,这是成功的一个秘诀。在一个行业里面干五年就是资深人士,说实话很少有人能在一个领域干上五年。

《新财经》:从品牌战略来讲,企业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李光斗:我们看到很多行业都在开展各种各样的营销大战,硝烟滚滚。中国人把很多问题归结为企业的营销问题,而营销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品牌的问题。品牌力不够,同质化竞争,导致恶性竞争。以苹果公司为例,他们不怕竞争,也不怕竞争对手,竞争对手越强大,最后的赢家还是苹果。手机制造是一个蓝海,笔记本电脑更是一片蓝海,苹果一出来就改变了对手机的定义,ipad被推出也改变了对笔记本电脑的定义,苹果做的是一个时尚产品,把时尚和电脑结合起来,这给我们非常大的启发:只要你品牌做得好,那么,营销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新财经》:您对品牌是如何定义的?

李光斗:“品牌”是两个字,第一个是品,即“品质”,第二个是牌,即“牌子”,品质好,有创新,这是对产品最基本的要求。“牌子”就是影响力,酒香也怕巷子深,不被消费者认知的产品,营销也是非常困难的。如今是眼球经济无孔不入的时代,如何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这是营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在《魔鬼营销》中有重点描述。

什么叫营销范文3

通过我这几年在市场调研和同一些知品牌的营销经理的沟通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中小企业做不下去的原因在于营销人员,发现他们都很“疲倦”,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出了问题:

营销人员很忙,可是一年到头来没有成绩,每年总是从头开始,营销方案总是调整,他们疲倦了、最终麻木了,领导叫他们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完全没有主见,没有了创造力。这种情况下,企业家要认真总结市场经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检验营销人员的素质,如人员素质跟不上,则应调整人员结构或加强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

2、检查公司的激励机制能否带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

3、检查公司资源是不是合理配置。

4、检查市场管理机制能不能发挥团队的创造力,给真正在市场一线的营销人员的平台够不够,这个平台能不能让他发挥出自己的业务能力。

5、检查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能不能适应市场。

二、营销人员本身出了问题:

营销人员的工作压力与企业内部人员的压力相比要大得多,主要是业绩的压力、处理市场复杂问题的压力、收入不稳定的压力,如果营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不强的话,很难抵御外界的压力,容易放纵自己。

营销人员放纵自我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身的业务素质低,业务能力不强;

2、管理者自身的业务水平不高又不放权;

3、企业的激励机制不能激发营销人员的动力;

4、企业文化没有让营销人员得到归宿感;

5、长期的努力不能换到理想的回报。

营销人员一旦放纵自己,就会显得疲倦,做事不会再主动,特别是营销管理人员,一旦他们疲倦了就会常找以下的这些籍口,以求得自己轻松:

1、我都不能生存,叫我怎么发展。

2、安排你的事你为什么不去做(结果没有出来之前,认为下面的人已经在做了,没有过程跟进)。

3、你怎么做,我不会管你,我只要结果。

4、老板不同意或上面不批准叫我怎么办呀。

5、上面只有目标没有做法给我,我很难做。

6、你不要跟我说,做好才算数。

7、常常搞一些不清楚的数字来蒙混过关,大概是多少、也许是多少、应该是多少吧、肯定是多少吧。

8、没有告诉我该怎么做,我不知道;没有问我怎么做呀。

9、常说别人不行。

10、常说上级不行,上级不重视,上级没有经验。

11、这是文件规定的,我没有办法。

12、你叫我这样做的,我能怎么办。

13、公司不投入,叫我怎么办。

14、你做不好是你的事

15、他到哪里去了我不知道。

16、他每天在外面干了些什么我怎么知道。

17、怎么做是你的事,不要问我。

18、具体情况我不清楚,你问他好了。

19、他的个人问题,不关我的事,我无法解决。

20、你自己闯的祸自己解决,不关公司的事。

什么叫营销范文4

问对嘉宾:刘永炬(中国实战营销奠基人、中国广告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品牌对话》:广告教父奥格威说过,广告是为了更好的促进销售。当然也有不同的说法,比如有人认为,广告并不能带来直接销量的提升,它是品牌价值的传播与积累。那么,请教刘老师,您认为企业做广告的目的是什么?

刘永炬:广告肯定是为了最后达成销售目的。什么叫广告?你为什么要做广告?做广告的目的就是为了达成销售。如果你不想销售,你绝对不会做广告。如果是为了提升品牌,那提升品牌也是为了卖出更多的钱来,还是为了销售。即使你是为做品牌而做品牌的广告,那你肯定也换来价值了。有不同的观点都很正常。

《品牌对话》:如果说广告是为了达成销售,这样的广告通常是以理性的诉求做告知,那么它怎样去兼顾品牌的长期性及品牌价值的积累?

刘永炬:品牌的长期性,不是说只有做广告就能达成的。品牌是综合的。现在大家做的广告,主要是从视觉上做广告,那么在口碑上是不是广告?广告是通过载体传达信息。那么实际上什么都是载体,广告的目的都是为了达成销售,只有在达成销售目的的过程里面你才能累积品牌。如果你销售都达不成,那么你的品牌等于零。为什么呢?你只有销售增加了,有了利润,你才能拿出利润再做广告。如果只积累品牌,你产品卖不动,那能积累出什么?

《品牌对话》:我们知道广告是为向消费者传达信息,但是实际上我们看到很多广告及广告活动好像并不是为消费者做的,那么企业做广告究竟是为谁而做?

刘永炬:这个不矛盾,因为广告就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有的广告本身就是为经销商的;有的是为了铺货做广告;有的是为了促销做广告;有的是为了告知做广告;有的是为了树立形象做广告,有很多的目的。广告不一定说都是为了销售,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达成销售,所以这中间有很多不同的广告形式。

《品牌对话》:是不是说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广告目标及形式?

刘永炬:对,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觉得这是他运用方式的问题。这并不矛盾。主要是看他怎样利用的好,在不同阶段把几个环节都利用了,也能起到效果,这一点无可非议。

《品牌对话》:我们经常看到中国的很多广告公司实际上是一个媒介公司,他对怎样有效提升企业的销售,其实关系不是很大,这种现象您怎么样来看?

刘永炬:这种现象就是行业的多元化及行业的专业化问题。现在行业里面的专业化公司比较多,因为现在分的很细,比如你拍一个广告,需要先找咨询公司定位,定位后需要找广告公司去创意,创完意,还要找制作公司去制作,你要是上电视,还需要有媒介公司,以前这些都在广告公司里面,他一个人全包了。但更多的广告公司,都是有创意,制作和媒介的。现在媒介这部分挣钱越来越多,自然形成了一个产业,那也就是说,这些东西以前都属于广告的范畴,其实现在媒介公司严格的说不属于广告的范畴,它属于广告执行的范畴,这就是说你做完广告,让它去执行。他跟你的定位,诉求、创意这些工作没关系,但如果你定位挺好,他那边给你瞎执行,最后也会玩完。

《品牌对话》:企业在进行品牌推广的时候,除了广告公司之外,还可以选择与传播公司的合作,那么广告公司和传播公司有何区别?

刘永炬:传播的概念其实就是广告的概念。传播公司就是一个载体公司,比如说你要过河,我这有条船,我把你运过去,传播公司就像一条船运公司的感觉。但是现在传播公司也做前边的那块,甚至帮你去做包装,你要请我这个传播公司,我这有集装箱,我帮你包装,但是整个定位还是你的,有很多人就不知道致谢。传播,从概念上讲是这样的。但是现在大家什么都做,传播公司也帮你做定位。但是定位里面包括很多营销行为,所以广告公司、传播公司做营销定位是有难度的。他们基本上都是从单方面,尤其是从视觉方面做的比较多。但是广告片和一些视觉形象,如果没有前期的定位,这些东西可能都是错的,你做得再漂亮,再好的创意都是错的,它必须先有定位。

《品牌对话》:您有一本著作《推广》,在这里请教刘老师,推广和广告它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概念的不同,还是本质上有所区别?

刘永炬:推广本身是涵盖广告的,推广不仅只有广告,因为广告是推广的一种,促销也属于是推广的一种。推广有很多的行为,广告只是利用载体传达信息。推广不仅是借用载体传达信息,还可以借用销售过程去推广。推广不是说只是利用媒体的问题,它还可以利用销售渠道。

《品牌对话》:中国企业在广告的投放、创意、诉求等等的方面,有跟风的习惯,您认为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刘永炬:关键还是企业不懂造成的,它就觉得别人做广告了,挺热闹的,我也要做个广告,这是一种现象;还有一种现象,有些企业在他们那个竞争并不是很激烈的行业或说是那个环境下,做了一个简单的广告,竟然占有了很大一部分市场,让大家看到了希望。所以大家就觉得我要一做广告,我也能一下子就挣钱。也许你真的能挣一点钱,也许你什么都挣不到。因为,你做了一个广告,告诉大家你的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好处,而这个时候,别人已经看到市场需求,已经到了准备尝试购买的时候,别人这个时候做了一个告诉消费者我这个品牌的产品是该产品里面利益最好的广告,等于你帮他教育了市场,他赢了,你死了。

其实大家都不愿意教育市场,但是到了需求大于供给的时候,大家都掠夺市场,因为这个时候需求已经有了,你就告诉我是谁就行了,那大家都愿意。抢市场,但是明明是可以抢市场的,你还帮着教育,这就掏冤钱了。明明该去用产品利益抢市场的,你却做了一个品牌的认知,等于您做了另外一个概念,等到了别人打品牌的时候,让消费者做需求选择的时候,你又做了品牌的个性概念,你又打得太细了,本来是所有的人群都需要的,你愣是又给细分了。所以广告不是你照着做就能赢市场,这里有产品的阶段、产品的特点和营销的技巧。

《品牌对话》: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的企业前扑后继地用最简单的思路及手法在打广告?

刘永炬:我觉得这个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引导。中国企业是这样的,一家成功所有人都仿效。比如在不同阶段,用某一种短期行为,有一家成功了,那别人就觉得他能成功,我就照着这个做就对了。但是他不知道,换一种方法另外一家企业也能成功,而且做的是对的。成功有很多机缘和巧合,还有很对规律。咨询公司是利用自己的经验把握住这些机缘、巧合和规律。别人的时间、地点、机缘、资源条件不一定和你一样。在一个时期,有些可模仿,有些不能。

现在不管能不能,大家都会照着这个成功企业的方法做。如果这个领头的错了,所有的都错,领头的是一个短期行为,所有的都是短期行为。这两年我做的几个企业我是深有感触的,有时进入一个行业,一看这个行业营销行为非常混乱,大家都觉着很难做,几家领头的都在找策划公司,但还是摆脱不出来,我一做,跟别人不一样,迅速的摆脱出来,这时大家都跟着你,因为你突然间掠夺市场掠夺的最大,这时大家都觉得你是对的,都照着你学。这是什么原因?就是不懂营销,真的是不懂。有些行业的营销水平非常低,整个竞争都处在非常初期的阶段,但看起来好像特别激烈。现在有些人搞什么创新营销,但当你看到中国营销水平的时候,你就知道我们别说创新,先搞懂就非常不容易了。

《品牌对话》:那么于企业来讲,广告究竟应该怎么做,要从哪里开始?

刘永炬:这个题目太大了。企业要做广告,在营销里面首先要选择定位,要定位就要找你的群体,你是跟谁说的,不是一定说给你的消费者的,有时要说给别人,消费者不一定都是你要教育的人,有些是影响购买者,有些是决策者,有些是被教育者,到底你给谁做,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人,不同的定位,都不一样。所以在这里面,首先要把人定好,定好了你再研究这个人,我觉得是从这里开始。

《品牌对话》:我们看“脑白金”、“黄金搭档”的广告,感觉只要你是个人就都能吃。它就是针对所有人的,而且大家好像都接受了它的这种概念,也觉得它很成功,那么这个现象刘老师怎么看?

刘永炬:可是我觉得它不叫成功。因为从营销的角度上来讲,它不叫成功。为什么说它不叫成功呢?因为营销角度上说,企业不仅要赚产品的利益,还要赚品牌的钱。但是它等于品牌的钱没赚到,它天天在做促销,是荒自己的地,耕别人的田。等于说本来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地,但它种的是别人的地———“礼品”的那块地。企业是要让品牌建立在自己的地上。但是“脑白金”、“黄金搭档”它荒了自己的地,荒了它的品牌应该是建在自己的保健品身上的,最后它在礼品的地上出了“脑白金”、“黄金搭档”。品牌在它自身的概念里边的价值是零。也就是说它只能赚到产品的钱,赚不到品牌的钱,它采用的这种方式。

它不是卖自身的产品概念,而是卖另外一个概念,我们管它叫做产品的一个卖点。做卖点都是短期的,短期怎么办呢?它就要长期做广告,因为要是不做广告,这个短期就截止了,就卖不动了。它做广告,天天送礼送礼,你天天送,就天天做卖点。什么时候该做卖点?是你不卖自己的产品,而是把自己的产品加一个别的利益上时,我们管这个叫促销利益。也就是说它一年到头的做促销,一个产品做促销能做多长时间?

什么叫营销范文5

“我从来都没想过做什么首富,我只是踏踏实实地每天工作而已。说我首富,只是很多(企业)没上市而已。我认为,人生观、世界观是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还有就是努力。我这个人算不上聪明,但很努力,只知道要一天一天地把事情做好。人生有两种道路:一种是走过一道红地毯,两旁布满鲜花,给你一盏阿拉丁神灯,要什么有什么。这不好玩的。越过河流、爬过高山之后在山顶乘凉,幸福感才会来。”

这是商业社会又一个低调的辉煌和简单的胜利。从来没有想成为首富,就是成为首富的诱因,专著一件事,

踏踏实实地每天工作,就是通向财富的必由之路!

所以你越是对李嘉诚的财富人生如数家珍,你的身价与他的市值差距就越大。这就是那些讲成功学的人越来越成功,那些学成功学的人越来越不成功的真正原因。人生如此,企业有何尝不是?GE就是海尔的远景吗?联想通过奥运重复三星昨天的故事,就是国际化的必然选择吗?到底什麽才是百年盛世和基业常青的真正基因呢?

商业社会是一个光怪陆离的迷宫,所有耀眼的灿烂其实都是危险的诱惑!真正的成功,绝对不是昙花一现式的一城一地的得失,所有的成功其实都与低调的重复有关,为什麽要低调的重复呢?因为,一旦在某个点上开始高调,你就失去了重复的耐心!重复什麽呢?最佳的选择其实就是重复最简单的动作,还有什麽比做自己的一套更简单呢?这就是百年盛世和基业常青的真正基因。

我经常问很多企业的营销主管:你多久没有下市场了!他们100%每月都下市场,而且80%是自己开车去,80%对自己的市场如数家珍;我接着问:你多久没有坐过公交车和地铁了!他们几乎都已经久违了!其实真正的营销者,从来不会一头钻进自己编制的网络里,那只是一个小小的盒子,早晚要碰壁的!营销者必须钻出销售的盒子,最起码要把头伸出来,不能到更真实更广阔的空间去体验,只是在庙堂里修行,永远难成正果。我到一个新的城市,通常都一定要先去坐一下公交车,我一向认为这种体验,胜过100份调查问卷!所以每当我站在那些城市豪华的讲台上,说:我是坐公交车来的,台下总是一阵哄笑,笑声过后就是我发自内心的忠告:我们是做营销的,最大的忌讳就是远离人群,因为:营销从来不是一门出世的学问;营销是一个入世的活动!

很多优秀的销售者很谦虚,他们听各种讲座,甚至博览群书;也有很多优秀的销售者,对所有的讲座和书籍都嗤之以鼻,他们认为只有做到才是真理!对于营销者,你欣赏别人的一套,你排斥别人的一套,其实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东西是:你必须有自己的一套!你不用幻想别人都认同你这一套,因为就算你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女人,也不可能所有男人都爱你!你更不用害怕别人质疑甚至诋毁你这一套,因为那本来就是所有成功人士,必须面对的基本待遇!事实是:你没有自己的一套,你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营销者!

这一套就是你自己的模式,模式就是一些基本的理念加方法。理念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方法就是怎麽做——怎样用最快的速度做到最好!不同模式之间有互通,这叫隔行不隔理,不同模式之间也有对立,这叫隔行如隔山,但这个模式必须是你自己原创的,或者是你这个企业独有的。销售的手段就是比别人做的更好!但营销的方法就是要与别人不同!只有拥有自己的模式,你的营销才算走上轨道,因为:就算通向营销成功的道路有千万条,但其实只有一条是你能走得通的,你必须把它找出来,并把它发挥到极致!

什么叫营销范文6

今天,营销专家们开始大谈产品。可当年我与刘春雄老师讲“不做品牌做销量”和“不是名牌也畅销”时,连我们自己都觉得“惭愧”。为了证明我们不是“反品牌”,我们煞费苦心地演绎了“品牌图谱”,去证明没有声誉产品和产品声誉,就没有什么品牌;去证明不首先把产品做好、业绩做好,就没有什么品牌;去证明企业兴也产品,衰也产品。产品在品牌名下,但产品是主,品牌是仆。摩托罗拉、诺基亚的名头比华为、小米大,那又怎么样呢?跟着需求走的是营销人,满足需求的是产品。而营销人经常会跟错对象,这不,他们目前在跟着互联网走。超市没有什么神奇,互联网也没有什么神奇,神奇的是需求变化和满足需求的产品。

我对营销的认识,经历了从竞争看营销,从管理学看营销,从经济学看营销,从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对比看营销,以及从小微企业和大型企业对比看营销的过程。

大约从2000年开始,就有人主张“新营销”。不同时期营销具有不同的特点,甚至会有不同的流派,但营销的基本原理是不可能被的。我甚至不认同所谓的“过时的经营观念”。生产观念、产品观念、销售观念过时吗?只是视角不同而已。不首先并逐次解决生产问题、产品问题和销售问题,你怎么秉持“市场营销观念”?

那些已经没落和正在没落的中小企业,那些一红就死的本土行业龙头企业,包括摩托罗拉、诺基亚,要么是死在产品问题上,要么是死在生产问题上,而那些依靠马云们苟延残喘的企业,实际上没有解决好销售问题。

企业营销,从思维角度,没有那么复杂。把营销弄得很神秘,很复杂,要么是不懂装懂,要么就是误入歧途。从理论角度讲,营销主要是四个问题:

1.目标顾客。要解决的问题是“为谁服务”。“顾客”群体很庞大,但由于受地理、竞争和企业能力限制,企业能够服务的数量总是有限,因此,企业必须首先锁定目标顾客,然后集中所有资源,高效率地、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服务于这些客户。

企业能力主要包括认识能力(能够多大程度地吃准顾客)、生产能力(质和量)和服务能力。没有目标顾客概念,企业就只有生产和销售,谈不上营销和服务。

2.顾客需求。要解决的问题是“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即使企业有“目标顾客”概念,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企业能否高效率、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服务于这些被企业锁定的顾客,关键在于企业能否深刻地把握这些顾客的需求,比如他们关心什么,看重什么,如何才能让他们更满意。

商业越发达,信息传播越充分,这些问题对企业的压力也就越大。企业可以把任何顾客当作自己的目标顾客,但终究这是企业一厢情愿还是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完全取决于企业能否取悦顾客。否则,你的目标最终会是竞争对手的“菜”。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十分清晰的目标顾客和顾客需求的概念。只不过一旦进入经营环节,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个问题,滑入生产观念、推销观念。

自己开饭店为什么请客却到其他饭店?自己企业也有同样的产品,为什么送礼却买别人的?这是因为自己也清楚到自己饭店请客、用自己的产品送礼会得罪人。

3.价值链。其实,我一直都质疑“营销组合(4P)”提法的准确性。我认为叫“营销价值链”更为准确。产品/服务价格渠道促销,既是一个组合,也是一个完整的价值链条。

产品/服务是基础,它决定了企业为顾客提供的基本价值。企业的任何提升,都是依据于这个基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指的就是价值创造。

价格反映的则是客户关系。企业就是有天大的能耐,也突破不了价值基础,把价格无限拉高。如果企业在竞争中占上风(产品/服务比竞争对手更有吸引力),那么价格就可以上涨,否则,就只有下调。

渠道是产品/服务价值之外的另一个价值基础。一方面,渠道提供的是形象;另一方面,渠道的效率是不一样的。高价值产品/服务放在普通渠道里,价格就会被拉下来,而如果放在高端渠道里,则会被争者比得灰头土脸。

促销实际上一是推(广),二是促(进)。脱离价值基础的推广和促进,最终都会出现问题。

从营销组合打造上升到价值链建设,是从理论上的正本清源,能够给企业提供更清晰的思路,更广阔的空间。

4.赢利。营销是为资本服务的。因此,没有赢利就没有营销,为目标顾客服务是手段,赢利才是目的。

资本都是一样的,资本间的区别在于赢利能力不同。造成资本间区别的是营销能力。同行不同利,原因在于营销。

一方面,顾客在乎的并非企业从他们身上赚了多少钱,而是获取满足感。因此,我们会发现,越是做高附加值产品的,顾客忠诚度反倒越高。

另一方面,在价值一定的前提下,无论顾客多么富有,也更希望低价格。美国想压制中国却缩手缩脚,原因既是美国的企业可以从中国人这里挣到很多钱,也是美国人需要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我们也不能据此认为中国吃亏了。美国企业的产品我们需要,自己却一时还生产不了,而我们又只能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民族主义在生活中是没有市场的:你毕竟还是需要生活的,而你花钱是需要在产品中选择的。所以,你不喜欢日本并不妨碍你喜欢日本产品。

而从实践或者实务角度讲,战略营销就是锁定市场机会并尽最大努力在未来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抢占市场机会。它是一个过程。市场机会越大越持久,这个过程就越长越充满挑战。而战术营销就是为这个过程服务的。

战略营销很重要,但它给出的只是一个方向、目标和路线图;战术营销才是营销的主体,是日常的营销工作。

营销就是顾客研究、产品创新、渠道建设和组合促销(市场推广、销售促进、公关、广告和直销)。而所有这一切,首先就是解决好产品/服务问题。

我们以前的营销是怎么做的?是促销渠道价格产品;我们未来的营销应该怎么做?是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我们打过广告战、价格战、促销战,叫过渠道为王,现在,进入产品为王和产品战阶段了。

很遗憾,营销本来就是如此的。“互联网+”是必须的,因为世界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但“互联网+”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经历过广告战、价格战、促销战、渠道战和终端战后留下的是什么企业?是通过技术、研发在产品上取得突破的企业。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真正的差别在哪里?在产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