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动物冬眠范例6篇

什么动物冬眠

什么动物冬眠范文1

动物冬眠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选择冬眠的地点:一般选选择环境变化不明显、能有效的躲避敌害、不易坍塌、有足够活动空间的地点。进行冬眠的食物储备:冬眠动物一般会选择一次性的吞吃大量食物,半冬眠动物会把一些食物储存在冬眠地点。进入冬眠:进入睡眠状态,受温度影响选择冬眠时间的提前或滞后。

(来源:文章屋网 )

什么动物冬眠范文2

“啊,好冷啊,好困啊,为什么山后的小棕熊现在不用上学?”呼呼猪打着哈欠,满脸痛苦地说。

“哦,小棕熊冬眠了,当然不用上学了啊!”妈妈说。

“冬眠谁不会呢?不就是睡大觉吗?我也要冬眠!”呼呼猪小声地嘀咕着。

冬眠吗,当然要躲在一个洞里面啦,小棕熊和小青蛙他们都是这样的。

经过考察物色,呼呼猪选择了树林里的一个大树洞,作为自己冬眠的地方。

趁爸爸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呼呼猪溜(liū)出了家门,决定去冬眠。

呼呼猪在树洞里铺上了很多软干草和树叶,然后躺到了树洞里。

他闭着眼睛想:这么冷的天,有什么比睡大觉更舒服的事情呢?还不用干活,不用上学,多好啊!小棕熊他们真聪明。

不一会儿,他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一天一夜过去了,呼呼猪醒来了,他不知道自己睡了多长时间。

他把耳朵贴在树洞口听了听自语道:“嗯,西北风在呼呼地吹,看来冬天还没过去,我还要继续睡。”

于是,他又闭上眼睛, 可是这次,他睡不着了,肚子饿了,头也有点晕。

“冬眠就应该睡到春天才行啊,睡吧,睡吧。1、2、3……”呼呼猪数着数,过了好久,才又睡着了。

又过去一天一夜,呼呼猪又醒来了。他探出树洞看了看外面,自言自语地说:“外面飘着雪花,看来春天还没有到来,我还应该继续冬眠。”

可是,这次无论呼呼猪怎么努力,他都睡不着了,因为他的肚子像擂鼓一样地在叫,他的头像飘在云里一样的晕。

“算了,我还是回家吧。”

他费劲地从树洞里爬了出来,浑身软绵绵的,一点力气都没有,他一步一挪地走了半天才回到家。

刚进家门,就听到猪妈妈的哭声:“我的孩子,你上哪里去了啊,妈妈找不到你,着急死了!”

“妈妈,我,我饿。”呼呼猪说完就倚(yǐ)在了门上,因为他实在没力气了。

“啊,我的孩子,你走了两天两夜了,你去哪里了?”猪妈妈为他端来了一大碗饭。

什么动物冬眠范文3

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动物冬眠或夏眠的呢?

我们对这个问题都很感兴趣。当时我就去问爸爸,结果爸爸说这是温度对它们的影响造成的,是各种生物通过漫长的年代才形成的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行为。我查阅资料也是得到同样的结论,对此我深信不疑。

可是,一次意外的事情使我改变了对蜗牛夏眠原因的看法。去年夏天,我和爸爸一起去抓自家花坛里的蜗牛进行观察,抓到了好多螺口封着白色物质的蜗牛。爸爸说:“这是夏眠的蜗牛。”我想:用什么方法才能将夏眠的蜗牛弄醒呢?当时我就将几只蜗牛放到培养皿中置于冰箱的保温柜内,想通过降温来使蜗牛苏醒。没想到过了几个小时蜗牛都没有苏醒,而爸爸在夏眠的蜗牛中洒了一些水,不一会儿,封着白色物质的夏眠蜗牛都苏醒了过来。这不得不使我产生怀疑,因为当时气温还很高,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蜗牛夏眠的呢?难道书本上所说的蜗牛是由于高温这一主要原因而夏眠的结论是错误的吗?

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设计实验进行相关的研究。首先,我挑选了40只夏眠的蜗牛,将它们分成四份(使每一份蜗牛的数量和大小等各种情况尽可能相同)装于培养皿中进行实验观察,并按照以下操作进行观察、记录。

但是,该研究结果当时就被老师否定了,说实验温度没有很好地控制,因为是放在强光下,而不是一个稳定的高温,像这一类实验还需要比较准确地控制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观测才行。于是,我又抓了一些蜗牛进行分组实验,多次实验记录。

从上述的实验结果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温度高低对蜗牛的夏眠影响很小,而水分对蜗牛的夏眠影响比较明显。这样的结论与书本中的描述有较大的出入。为了使结论更加可靠,后来我又做了多次类似的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还是大致相同。说明书本中所写的蜗牛夏眠的主要原因是温度这一结论是有一定问题的。按照我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应该是:使蜗牛夏眠的主要原因是缺水干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还曾经将冬眠的青蛙放到冷水和温水中,结果在温水中的青蛙不到半小时就能苏醒过来,并且反应也比较灵敏,说明青蛙的冬眠受温度影响这一结论是正确的。我也曾将冬眠的蜗牛放到冷水、温水和温暖干燥的环境中,结果2个小时后只有在温水中的蜗牛才苏醒过来,这说明了蜗牛的冬眠是寒冷干燥的因素影响也是正确的。

什么动物冬眠范文4

冬天来了

已经有太多的企业家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商业冬天的即将到来,并各自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来做好了应付冬天的准备。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通过在香港上市筹集了足够的资金用于过冬,而华为任正非通过对内部员工的大会开启了组织上和思想上过冬的准备。当然,在这个主题上跟进的企业还有万科、海尔等。

冬季不过是自然界四个季节中的一个,是第四季。由于天气转冷(赤道地区除外),冬天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一些动物会选择休眠,甚至进入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过冬。

尽管企业家们善于运用各种形象比喻来进行群众式的动员、号召,我们仍然不妨严肃一点来看待有关过冬、冬天、冬眠的商业意义。用严肃的商业语言来说,市场的冬天其实就是经济萧条。自然界的冬天气温下降,市场的冬天应该就是订单减少,自然界的冬天对于动物来说,食物、饮水都成了问题,市场的冬天表现为新客户数量下降、资金总量大幅度下降,市场中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有资金准备采购的组织、个人了。对于动物来说,冬眠应该是较好的应付方式。在冬眠中,动物通过降低自己的体温来减少温度的散失,通过睡眠来减少活动,从而减少对食物、水的需求,等待天气的变暖,等待春天的来临。

这样看来,市场的冬天不过是人类社会化后的一种经济周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企业还真没有必要为此大惊小怪,无病,自怜自爱,好像从来没有遇到,从来没有经历,似乎天要蹋了。难道我们中国企业界的神经都那么脆弱,连动物抵抗大自然的处世不惊的心态都没有吗?

让我们先来历数一下美国的经济萧条吧。有记录以来的1854年为第一次经济萧条,到2008年,154年期间经历了32次经济萧条。最著名的有1929年股市崩盘,黑色星期五开始,美国进入经济萧条期,之后是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以及石油危机、“9・11”事件等。从1980年开始,到现在也有8次之多了。再看一下美国500强企业各自的历史,通用电气、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可口可乐、露华浓美容,哪个不是久经沙场,在冬天中傲然挺立过来的呢?即使成立不到45年的沃尔玛也经历了至少14次经济萧条。这样看来,就算中国的经济进入萧条期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呢?

科特勒过冬

菲利普・科特勒生于1931年,也许从小就体验过经济萧条,因此,在其营销理论框架中架构了萧条期的营销战略,而他的萧条期的营销战略又给美国的企业家指出了应对萧条的方案。1967年的《营销管理:分析、计划与控制》,1972年的《社会行政科学:全貌及案例分析》是科特勒经典的两本营销战略理论“圣经”,在萧条期的营销策略规划上,他在书中给出了重要的三个思考方向:

1、产品制造与销售之间的融合。

2、工程师与营销部门的融合。

3、营销学者与全员之间的融合。

这三个方向已经指明了当外部市场萎缩、交易量下降、经济活动大幅度减少时,企业营销的核心矛盾转向了企业内部,从内部的制造与销售、设计与营销、科学与实践这三个矛盾入手,来彻底解决企业自身竞争力的问题。

第一条,产品制造与销售之间的融合,意思是企业应用更多的时间来消除制造环节与销售环节之间的空缺。销售效率下降当然有外部市场的原因,但企业内部这两个环节之间的差距是企业自己可以通过提高产品制造效率来弥补的,通过弥补也可以稳住市场客户数量、采购总量。比如,阿里巴巴对中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支援。当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也许正是他们应该加强高效率营销方式的时候,正是将制造与销售密切结合的时候。日本丰田成功运用JIT的方式,将制造与销售捆绑在一起,从而有效控制了萧条期的成本支出,赢得了市场销售的稳步增长,虽然是缓慢的增长。萧条期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应对的实战经验和企业内部营销组织变革的能力。

第二条,工程师与营销部门的结合。这是应对市场萎靡的另外一个法宝。市场蓬勃发展的时候,客户采购表现为积极上升的趋势,因此对产品的设计并不是特别挑剔,而当消费者口袋内的钱有限时,他们的采购会更加慎重,甚至是挑剔。比如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是消费者没有采购能力,而是开发商无法真正设计出符合他们内心需求的产品。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关键是信心和预期,这两个心理因素已经成为房地产市场影响采购的两大核心要素,谁能够设计出有效的产品来恢复信心,并引导预期,谁就可以成功地过冬。而此时,对工程师的要求也许不是设计一款户型、一款别墅那么具体的产品导向,而应该从营销的思路来切入,解决无形的信心、预期等问题。比如价格走向保证体系、投资回报底线产品等。这就是工程师与营销结合的关键了。科特勒曾经为福特汽车进行过长达18年的咨询,给出了若干非凡的营销策略建议,其中就有对付萧条期的对购车用户的放贷政策。而这个产品刺激了消费者,同时为福特汽车在1960年代到1980年代的市场地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三条,营销学者与全员之间的融合。营销策略不再仅仅是企业营销专家的事情,而是所有成员的事情,真正从思想上、行为上实现市场导向的营销理念。比如任天堂的三次产品革命导致市场份额的遥遥领先,都是来自基层员工的市场观察,来自与设计部门、营销部门无关的服务部门,是一线销售部门的建议。这就是全员营销的真实注解。而中国企业理解的全员营销居然是每一个人都去销售,这不是全员营销的原本意图。全员营销是要求企业每一个成员都透彻理解营销的核心,透彻理解市场的意义,从而创造企业从下到上的营销信息的传达、分析、决策以及落实,强调的是市场信息的快速分享,尤其是从企业的基层向高层的分享。而当企业的最高领导人在电视上作秀的时候,哪里有时间面对一线来的市场信息呢?为什么史玉柱敢于放出豪言说,我们这个行业没有冬天。其实,经济萧条是各个行业共同面对的,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置身度外。史玉柱的话来自他本人对180家网吧的4万个小时的调研,他本人就是弥补营销学者与全体员工对营销、对市场理解误差的融合剂。他自己一个人就实现了过冬的最必要准备工作。当其他企业还在准备大量资金用于过冬时,他却用大量的一线市场信息为自己准备了猎食的路线图,准备了冬天也可以出外作战的工具。人之区别于动物的高级智力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菲利普・科特勒被公认为现代营销之父。营销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是他的贡献,是他提供了奠基石。2001年,美国企业家协会鉴于他对市场萧条期的营销战略的贡献将他列为企业管理超级大师的第四人(排在彼得・德鲁克,杰克・韦尔奇,比

尔・盖茨之后)。2008年,《华尔街评论》将已经77岁高龄的他评为当今商业思考最有影响力的六个人之一。

2002年,澳大利亚南澳大学的营销学教授拜伦・夏普了一封轰动世界的电子邮件,强烈质疑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领域的实际贡献是什么。这封邮件在营销界内流行一时,而科特勒给出了非常正式的回答:夏普教授确实提出了一个公平的问题,我对营销领域最基础的贡献都体现在当今美国500强企业的营销战略中,体现在这些营销战略的执行效果上。当然,作为职业经济学者,我的营销领域的操作性模型、战略模型、市场竞争模型以及全新的营销实践概念都得到了发展、普及以及有效的应用,大市场营销、社会营销、全员营销、战地营销、个人营销价值、品牌模型等诸多的概念、术语等都成为当今营销领域无法绕过的里程碑。

科特勒说的相当谦虚了。当然,他对美国企业界在经济蓬勃旺盛发展时的贡献不如萧条期时的贡献大。因为,当经济蒸蒸日上的时候,就算不关心市场,不关心营销,不关心战略,都可以得到普遍的与其他竞争者类似的成长,这类似于中国过去十年的持续高速增长。而当市场陷入经济循环的低谷,徘徊在萧条的寒冬时,科特勒提供的从企业内部开始的战略布局,可以让企业稳定地通过内部营销策略的调整来应对缓慢、应对衰退,在其他企业都准备冬眠的时候,准备缩小市场活动的时候,科特勒的策略让一些企业在市场上得到更多的优势、更多的市场、更多的客户和更多的销售收入。他的营销咨询让IBM成功转型,让福特汽车多次渡过难关,让通用电气持续增长25年之久,而极少受到经济萧条的影响。

冬天不过就是冬天

2008年8月,由于奥运会的成功,成为中国人百年来最自豪的一个月。然而,当我们在体坛上遥遥领先、日揽8金的时候,《人民日报》在8月13、14、1 5日连续三天发表了系列社论,强调经济环境的变化,并做出对市场趋势的判断。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的主题是“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社论坦诚指出:“目前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全球通胀压力加大,外部需求继续减弱,对我国出口、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国内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价格上涨压力仍在不断增大,制约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因素仍然较多,能源资源矛盾更加凸显,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8月14目,社论主题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强调指出;“(中国)物价上涨压力仍在加大,国际输入型通货膨胀影响加深,成本推动压力持续增强,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任务仍然艰巨,必须继续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通货膨胀。同时,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复杂,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需求继续减弱,对出口、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显现。国内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也比较突出,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增多,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千方百计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是当务之急。”8月15日,社论主题是“服从大局狠抓落实――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并进一步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异常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

在世界范围内,国际经济形势确实已经改变了市场环境,中国企业需要的并不是对目前处境的警觉,不是高喊冬天来了,也不是悲哀和等待,甚至不是冬眠,而是脚踏实地地在市场营销这个微观经济的着眼点上入手,从基本营销策略入手,从企业内部结构入手,来积极主动地应对外部市场的变化。中国企业需要的是以美国企业屡次度过经济萧条的经验为范本,以经受过市场考验的成功理论为指导,拿出切实可行的有指导意义的营销行为来,并一步一步地落实,也许才会有“春天还会远吗”的自信和豪情。

借助科特勒曾经在福特汽车用过的营销咨询工具测试一下中国企业家的过冬营销实力。冬天就要来了,你准备了什么?

1、你知道你现有的客户看中你的产品的什么独特的特点了吗?

2、你企业的工程师与营销部门的人员多长时间在一起开一次会?每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每次会议多长时间?会议得出的关键启示得到记录了吗?

3、你企业内部的市场信息是如何在内部传播的?有多少市场信息被系统地整理过,被全体讨论过,分析过?是否得出了必要的结论?这些结论是否运用到了市场实践中?

4、你企业内部所有员工对市场的理解是什么?对营销的理解是什么?对客户的理解是什么?对竞争对手的理解是什么?是否讨论过这个主题,是否统一过认识?

5、企业的员工是否都有机会亲自接触客户至少一次,接触后是否在企业内部全面讨论过?讨论过程是否被懂营销的人员引导?是否得到了明确的结论?结论是否应用到了市场实践中?

这些都是基本的实质性问题,是从内部开始解决营销竞争实力的思考题,任何一个面临残酷竞争、面临眼前萧条的企业都无法回避。所有这些问题其实都围绕着一个核心焦点,那就是既然准备迎接萧条,那么以往形成的厚厚的管理手册是否还应该严格执行?有多少创新被淹没在企业厚厚的管理手册中?没错,这些手册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的管理系统,而恰恰是这些曾经完善的系统让企业在萧条期的生命力更加薄弱。在寒冷的冬天,企业需要的不是和平时期的管理条例,而是一种刺激、冲击,是打破常规的创新。

回到自然界,动物冬眠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心脏跳动缓慢,心脏的功能大大降低,这样就有效防止了血液循环紊乱;肺呼吸减慢,一次呼吸最长达10分钟:肾产生的尿量很少;性生活在冬眠前就完全停止,在冬眠沉睡时期又慢慢恢复。

如果企业仅仅停留在向动物学习上,也许又错了。此时的有效策略不是裁员,不是削减预算,不是减少开支,也不是简单的动员和号召。否则,即使春天来了,也没有能力复苏了。

动物的冬眠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外界刺激越多,内部本能的适应能力越强。首先,外界温度对动物冬眠有重要影响,当周围环境温度在5℃~10℃时,最宜引起冬眠。其次,食物的缺乏是促成冬眠的因素。光也是引起冬眠的重要外界条件。如果光线时间减少或昏暗时,动物便很快开始冬眠。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自己规模缩小,活动减少,尤其是大幅度减少市场活动,也可能让企业自己陷入冬天。可能冬天还没有真正到来,企业自己就将自己吓唬住了。所谓的无病、裹足不前都是这种情况。

从根本上说,动物要度过冬眠期,取决于其两种适应能力。其一是适应物质变化的全部过程,能在低温下度过,并在温度回升时迅速复苏。其二是必须有很高的制造热量能力。一种是抖动肌肉生热,另一种是通过化学热调节器发挥作用。

从企业仿生学的意义上来看,企业要想能够度过冬天,最有效的方式是从内部开始提高实力,提高对经济波动的适应能力,提高对市场中客户真正需求的把握能力,然后是自己可以制造客户需求,创造市场份额,并引领市场发展。

什么动物冬眠范文5

“滴答,滴答,雪,一点一点地融化了……醒了,醒了!‘嗯――’小熊和大熊一起伸了个长长的懒腰,‘啊――’又打了个大大的哈欠。醒了,醒了!‘呼――’大松鼠和小松鼠一起伸了个长长的懒腰,‘哈――阿嚏!’哎呀,哈欠变成喷嚏了。……”接下来是小蝙蝠和大蝙蝠、大乌龟和小乌龟、大青蛙和小青蛙,大家都醒了过来,都伸了个长长的懒腰、打了个大大的哈欠。他们一起从洞里探出头来,啊哈,是春天来啦!

简单的故事情节,不断反复的两拍子节奏,反复中又有着细微而有趣的变化,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演绎了春天的到来,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宝宝的认知。通过听故事、看画面,宝宝可以知道:首先,有些动物是会冬眠的,比如熊、松鼠、蝙蝠、乌龟、青蛙;其次,自然界的动物和人一样,也是会伸懒腰和打哈欠的;第三,动物们各有各的生活习性:松鼠住在树洞里,蝙蝠是倒挂着的。爸爸妈妈们还可以在阅读中对知识点进行延伸,进一步启发宝宝。比如给宝宝简单地讲讲什么是冬眠,动物为什么会冬眠,除了故事里提到的,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等等。至于动物的生活习性,那可以讲的就更多了,只要宝宝感兴趣,家长就可以充分地满足他。

在巧妙传达科学知识的同时,《春天》依然忠实于婴儿绘本一贯的理念与风格,色彩搭配明丽雅致,角色造型和肢体动作简练生动,所有的动物都以一大一小的形象搭配出现,给宝宝以安全感和亲切感。大家都是和爸爸或妈妈在一起呢,和爸爸妈妈一起伸懒腰、打哈欠,多好玩!宝宝也和爸爸妈妈一起来伸伸懒腰、打打哈欠吧!

什么动物冬眠范文6

(一)根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古诗词中的句子,每条横线上写一句。(8分)

1.走过春夏秋冬,感悟诗情画意。初春,我们同白居易徜徉在西子湖畔,领略“ ,

”的万物复苏;盛夏,我们随杨万里漫步在千里荷塘,享受“ ,

”的别致风光;仲秋,我们与龚自珍一起体味“,

”的独特感悟;深冬,我们和岑参一同欣赏“,

”的北国雪景。美妙的千古绝句,旖旎的四季风光,永远荡漾在我们心中。

(二)综合性学习:观赏“八骏图”,积淀“马文化”。下图是价值连城的徐悲鸿的《八骏图》。请你细心观察、认真品味,按要求完成2~8题。(12分)

2.从画面的构图、意蕴及象征意义方面,为展览馆的解说员写一段解说词。(2分)

答:

3.下面是给《八骏图》题写的一幅条幅。请把这一书法作品中的字用楷体,按正确的顺序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字迹工整,不写繁体字。(1分)

4.请你认真探究“马”字的演变图示,根据要求写出探究结论。(2分)

(1)从汉字的起源看:

(2)从汉字的发展看:

5.请你将自己积累的有关“马”的俗语、传说,各写出两个来。(2分)

(1)有关马的俗语:①②

(2)有关马的传说:①

6.你读过的名著中一定有涉及马的故事,请写出两部名著中的马的名称。(2分)

答:在《》作品中,有 马;

在《》作品中,有 马。

7.农历猪年春节,有人根据徐悲鸿的《八骏图》写了副上联,请你对出下联。(1分)

上联:骏马金鞍跨上康庄路

下联:

8.过去不论在生活中,还是战场上,马都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科技的进步,马的作用大大不及从前。由此,人们对马的作用展开辩论。请针对甲方的观点,从相反的角度述说你的观点。(2分)

甲方观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汽车、飞机取代了马匹成为快捷便利的交通工具和运输工具。马在现代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可以说,马这种动物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所以最终可以为人冷落、遗忘直至消亡。

你的观点: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从选文中找出与下列加着重号的词的含义相同的词。(2分)

(1)悉如外人( )(2)便要还家(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11.从选文中梳理出“渔人”的行踪,在括号内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

12.“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景象?(2分)

答:

13.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2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9题。(15分)

让人类冬眠

陈 群

①人类可以像动物一样“冬眠”吗?美国科学家正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至少三组研究人员都在争取第一个在人类身上试验“人工诱发冬眠”技术,全球首次试验有望在今年末启动。

②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哈桑・阿拉姆是外科创伤研究专家,也是美军的医学顾问。他目前正在研究如何让遭受重创的病人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进入“休眠”状态,为最后的救治争取时间。

③根据他提出的观点,救护车上应当配备生理盐水,这样当因车祸受重伤的病人因血液中钠元素过度流失造成血浆浓度下降的时候,可以在现场输入一定浓度的生理盐水暂时提高血浆黏稠度。这会使病人的体温从37℃迅速下降到10℃,并使新陈代谢变慢,延缓创伤性休克的发生和伤口的恶化。这几十分钟“休眠”就可能拖住死神的脚步。

④阿拉姆医生已经在几只五十多千克的猪身上进行了试验。通过这种方法,这些猪的心脏和脑电波活动停止了两个多小时,在注入温热的血浆后,它们又恢复了生命迹象,而且目前看来没有产生明显的长期影响。阿拉姆医生准备在今年末在志愿者身上进行首例人类试验,未来可能在美军士兵身上进行,很多重伤员就是因为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抢救才丧命的。

⑤此外,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的复生研究中心也加入了这场科研竞赛,不过,他们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目标。UCLA医学院的一名研究员表示:“我们从20分钟(休眠)起步,但很快就会想突破局限,也许会持续几天、几周、几个月,我们还不知道。”

⑥冬眠是某些动物抵御寒冷、维持生命的特有本领。在每年4~6个月的冬眠中,它们的心跳、脉搏、新陈代谢都降到最低限度,不吃不喝,也不会饿死。

⑦美国科学家道厄已经在冬眠动物的血液里发现一种名为“冬眠激素”的物质,它能够诱发动物冬眠。在盛夏,如果把冬眠激素注入黄鼠和蝙蝠身上,这些动物就会有规律地长时间沉睡。后来又在不冬眠的猴子身上做试验,发现猴子竟然也出现典型的冬眠状态,脉搏跳动减少50%,体温也降低了。当冬眠激素的作用减弱后,猴子又逐渐恢复正常。

⑧2005年,美国研究人员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吸入有臭鸡蛋味的氢化硫的老鼠会进入一种假死状态――停止跑动,接着失去知觉,慢慢进入冬眠状态,呼吸几乎完全停止,体温由37℃下降到11℃。老鼠处在冬眠状态的时间长达6个小时,在呼吸到新鲜空气后又慢慢苏醒过来,恢复了正常的生理机能。

⑨领导此次研究的生化学家马克・罗斯认为,所有哺乳动物可能都具有“冬眠”的潜在能力,甚至人类也具有这种能力。而科学家所要做的就是打开这个潜在的开关,按照需求进行冬眠状态的转换。

⑩此前,人类“冬眠”的例子屡见不鲜。1999年,曾经有一位挪威滑雪者不幸被埋在雪下一个多小时,在获救后人们发现他的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体温也从正常的37℃降到了13℃,但是他最终还是通过治疗活了过来。

{11}2001年,刚刚学会走路的加拿大幼童艾丽卡・诺德比在一个寒冷的夜晚竟然自己糊里糊涂地走到室外,当她被母亲找到时,全身已经冻僵了。

{12}小艾丽卡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过检查,医生宣布她已经“临床死亡”,因为她的心脏已经停止跳动两个多小时,体温已降至16℃。但医院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为艾丽卡实施解冻。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最后艾丽卡真的苏醒过来了!

{13}最令人称奇的例子发生在去年10月。35岁的日本男子内越光高在登山途中不慎坠落沟谷,在没吃没喝的情况下昏睡了24天,等救援人员找到他时,他的体温只有22℃,但依然还活着。医生认为他当时进入了一种类似“冬眠”的状态,除了脑部活动仍继续外,身体其他器官的新陈代谢都几乎停滞。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后,他奇迹般地重返工作岗位。

{14}其实,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研究“人工诱导冬眠”技术,后来因进展缓慢而放弃。在中断二十多年后,内越光高的“复活”奇迹再次激发了NASA的热情,并为此项研究划拨了资金。而欧洲宇航局也从2004年开始投入大笔资金,研究让宇航员“冬眠”的课题。

{15}如果让宇航员在漫长的太空航行中进入“冬眠”,对食物的需求将大大减少。这也可以解决掉诸如心理压力、孤独症等棘手问题,为载人航天器登陆遥远的星球铺平道路。欧航局希望,如果这种“冬眠系统”及时发明出来,那么他们将在2033年发射飞船,派人类登陆火星。

(选自《知识窗》2007年第8期)

14.通读全文,请简要回答什么是冬眠?(1分)

答:

15.请简要概括文章第⑦、⑧段说明的内容,并揣摩作者为什么要介绍这些内容。(2分)

答:

16.文章第⑩~{13}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说明了什么?(2分)

答:

17.纵观全文,请说说人类冬眠有哪些好处?(2分)

答:

18.作者为了把人类冬眠说明白,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第{10}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说出一种即可)(4分)

说明方法:

作用:

19.说明语言要准确简明,请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表达作用。(4分)

(1)慢慢进入冬眠状态,呼吸几乎完全停止。

答:

(2)欧洲宇航局也从2004年开始投入大笔资金,研究让宇航员“冬眠”的课题。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6题。(15分)

“千城一面”与“自主文化”

江 明

①近两年,关于国学、炎黄等“宏大文化”的品评争论,令人眼花缭乱。文化,在一些人眼中,成了名利炒作的工具。“功利文化”大行其道的同时,一些曾经熟悉的人文印象、某些淳朴的地方风情,却在渐渐模糊,甚至被遗忘,继而消逝。最典型的,各地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富有地方特色的历史建筑被大批拆除,广场花园、形象大街建得热火朝天,城市规划难抑崇洋意味。“千城一面”不仅令人产生视觉疲劳,曾经不尽相同的地方民俗也随着外部环境与内在思想的改变渐渐“雷同”。自我个性的丧失,偏离了自然多元的本性。

②纵观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发展时常是按照“尊重历史、保护氛围”的原则进行。漫步于一些欧洲城市,你会感叹于新建筑与老建筑在风格上的协调统一:稍事休息的咖啡厅,没准就有上百年历史,墙上发黄的老照片则在向你娓娓道来它的亲历与沧桑;面对历史人物、艺术家的故居老宅,你的脑海中不禁会浮现重大历史事件、杰出艺术作品的缔造映像。工业与科技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古罗马、拜占庭、哥德、文艺复兴、巴洛克等风格的建筑永不“落伍”,成为镶嵌在城市中的一颗颗明珠。身处在这样的环境,当地居民常常以历史积淀为荣耀,以人文传承为自豪,在快节奏的生活之外,保持着特有的平和与宁静。再看“年轻”的美国,一口百年水井也会被围栏保护。西部牛仔、西部淘金等“冒险史”,更被视为美国精神的重要组成……

③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地方特色建筑繁多,人文风情积淀深厚。京韵文化、海派文化、巴蜀文化,等等,不是兼具“胡同祥和与皇家雄伟”的气度,就是蕴含“海纳百川、中西合璧”的豁达,要么则映衬着“逢山开道、遇水造桥”的顽强坚韧……种种优秀的人性品质、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遗产,极大地体现出中国各地的人文精髓,无异于一笔笔无价的财富。在文化内涵的层面上,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妄自菲薄!

④当然,在发展与保护的问题上,有时是会面临一些难点,但这并非是取与舍的对立。某种程度上,这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因为,真正的文化是具有亲和力与包容性的,吸收先进文化不等于放弃既有的精华。倘若善加引导,有针对性地融合,强强结合就会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至于文化与风格的纯粹性,只要不片面狭隘,同样有法可解。就建筑风格统一而言,巴黎的老城与新城,已是创新发展与古迹保护的典型范例。

⑤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国内一些地方,正掀起如火如荼的“申遗热”;或是以沟通交流为名,频频举办“XX文化节”。“文化觉醒”的口号是不错,但实质却常常“醉翁之意不在酒”――旅游开发、招商引资、GDP政绩、利益驱动,功利的导向令原生态氛围变味走样,更致使一些自然、人文、非物质遗产遭遇毁灭式攫取。“杀鸡取卵”恰恰折射出一些人的“没文化”!

⑥没有精神信念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没有文化传承的城市,则可能是盲动的躯壳。在倡导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今天,我们应当继承保护自身已有的精粹,向更广大的范围推介传播;同时,还应通过传媒倡导、艺术创造、群众文艺、校园活动、企业经营理念等途径,发展顺应历史潮流、体现时代精神、代表未来方向的新型城乡文化,最终形成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文化。也只有从地区实际出发、符合公众理想与行为的文化,才会拥有坚实的基础,才会具备可持续的发展潜力。最后要说的是,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必须“自主自足”,一味“与国际接轨”,难免“邯郸学步”。

(选自《人民论坛》第18期)

20.本文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大发感慨的?作者认为这一问题造成的后果是什么?(2分)

答:

21.建筑是文化的反应。第②段中的画线部分“新建筑与老建筑在风格上的协调统一”,反映了发达国家的居民一种怎样的文化理念?(2分)

答:

22.第③段中谈到“在文化内涵的层面上,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妄自菲薄”,支撑这一说法的依据是什么?请你简要概括。(2分)

答:

23.在建筑的发展与保护的问题上,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又列举了哪些事例进行论证?(2分)

答:

24.第⑤段中作者论述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反映了国人一种怎样的品位?(3分)

答:

25.文章经过严密论证后,得出了什么结论?(2分)

答:

26.选文语言有的富有哲理,有的寓意深刻。下面摘录几句话,请你结合选文,写出自己独特的理解来。(2分)

(1)自我个性的丧失,偏离了自然多元的本性。

答:

(2)“杀鸡取卵”恰恰折射出一些人的“没文化”!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7~31题。(15分)

抱一抱母亲

雪小禅

①他感觉和母亲很远,也许真是大了,小的时候天天围绕在母亲的身边,如今娶妻生子,加上工作忙,他很少有时间回家。

②但这次,他却必须回家了。

③母亲病了,住院了。从医生的神态中他看出,母亲的病很重,而母亲也确实看上去十分憔悴,好像秋天棉花摘完了,就剩光秃秃的杆了。

④母亲的头发全白了,很小的人窝在白被子里。他虽然人坐在那里,可心里还在想着公司的事情。电话一个接一个,他的手机此起彼伏地响。母亲说,你要是忙就去吧,有护士呢。

⑤他笑了笑说,没事的。其实他很想走,但他又从母亲的眼光中看出了留恋。他是家中独子,父亲又去世得早,母亲一直没有再嫁,把他拉扯大极不容易。母亲现在需要他了,他真的不能离开,虽然呆在医院里一天他要损失几万块。

⑥母亲要做各种化验,于是他有了任务,他要抱着母亲放在轮椅上,再把母亲放在检查台上,因为母亲已经虚弱到不能走路了。

⑦那是他第一次抱母亲。他低下头去,然后抱起母亲,那一刹那,他突然想流泪:他抱过儿子,抱过妻子,全是为着他们撒娇让他抱,但他唯一没有抱过的人是母亲,没想到,母亲这样轻,不足九十斤,身上的骨头都硌疼了他。母亲也很惊慌,说,你抱得动吗?抱不动我就一点点挪过去就行。

⑧那个瞬间,母亲好像有点羞涩,有点不好意思,但同室的人说,你儿子真好,让儿子抱着感觉怎么样?

⑨母亲的眼睛就有些湿润,他的心微微颤抖着,赶紧抱着母亲去化验室。母亲的手紧紧勾着他,他知道,母亲是想让他省一些力气。其实无论怎么样,他都是要费这么大力气的,但母亲这个动作让他非常感动。

⑩他总以为母亲老了,给她足够的物质生活就够了,所以更多的爱,他给了儿子和妻子。妻子总是撒娇着让他抱。妻子很丰满,比母亲沉很多,但是,他很愿意妻子冲他撒娇的,可是抱了母亲他才知道,母亲,需要他的拥抱。

{11}那一个月,他把母亲抱来抱去,后来母亲终于能走路了。

{12}从拥抱过母亲开始,他们母子开始交流。母亲开始给他讲他小时候的故事,他也关了手机,静静听着母亲说话。母亲的精神一天天好了起来。大夫说,得这种病的人能恢复到这种程度真是个奇迹。

{13}不久,母亲出院了。他又开始忙了,每天都那样忙,但周末的时候,他必然要回家。而回家后,他第一个动作就是拥抱一下母亲,因为他知道,母亲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是子女的爱和温暖。

{14}那个拥抱很简单,但母亲说,儿子的拥抱是我晚年最好的礼物,千金难得。那是母亲在年夜饭的时候说的,说完,母亲悄悄哭了。他的儿子嚷着,奶奶,我也要抱你;他的妻子说,妈,我也要给您拥抱。

{15}那是他吃过的最美最香甜的年夜饭。他从此明白,有时候,爱不需要太多语言,只要一个个轻轻的拥抱就可以了。

{16}如果母亲还在,那么,去拥抱自己的母亲吧。

(选自《青年文摘(红版)》2007年第6期,有改动)

27.请指出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母亲现在需要他了,他真的不能离开,虽然呆在医院里一天他要损失几万块。

答:

(2)那是母亲在年夜饭的时候说的,说完,母亲悄悄哭了。

答:

28.第{14}段中写道:“他的儿子嚷着,奶奶,我也要抱你;他的妻子说,妈,我也要给您拥抱。”作者这样写,蕴含着怎样的深意?(3分)

答:

29.文章中的描写也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请品析下列几处画线的句子。(2分)

(1)母亲也确实看上去十分憔悴,好像秋天棉花摘完了,就剩光秃秃的杆了。

答:

(2)他虽然人坐在那里,可心里还在想着公司的事情,电话一个接一个,他的手机此起彼伏地响。

答:

30.品读第{15}段,揣摩揣摩,为什么说“那是他吃过的最美最香甜的年夜饭”?(4分)

答:

31.文中“他”的形象给人的印象很深,结合全文,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

四、作文(45分)

37.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走过,其间我们欣赏过人生的阴晴圆缺,经历过成长的喜怒哀乐,品尝过生活的酸甜苦辣――读书的滋味、获奖的滋味、失败的滋味、成功的滋味、当家的滋味、淋雨的滋味……这些都将会铭刻在我们心里。

请以“ 的滋味”为题,书写一段你的真实经历或抒发你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