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伴我成长范例6篇

什么伴我成长

什么伴我成长范文1

见到魏敏芝,与我想象中还是有些不同,魏敏芝很朴素,简单的裙装,地地道道的中学生装束,完全没有都市女孩的时尚和前卫。她说话时思维敏捷,显得客套、老成,很有技巧地回答记者的提问,还不时地提醒我问的问题太笼统不好回答。这显然是由于长期在媒体关注下成长的结果,记者的采访反而显得有些“小心翼翼”了。

旅伴:马上就要上大学了,又考上了自己喜欢的编导专业,是不是感觉心里变化很大?

魏敏芝:什么变化?世界每天都在变啊,是不是我变漂亮了?(笑)……我觉得我个子也没有长高,就连我身上的穿着也没有变化,其实一点变化都没有,要说变化就是,自己的头脑更加充实了,知识增多了。

旅伴:怎么想到去《河北日报》社实习的?

魏敏芝:还是在我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河北日报》的一位记者采访我。他问我高考后想做什么,我说我想打工,主要是想赚点生活费和学费,减轻家里的负担,毕竟老大不小了嘛。那位记者说,要不就到我们报社实习吧,大概是7月1日吧,我和妹妹魏聪芝就到《河北日报》社报到了。

旅伴:能到《河北日报》社实习,是不是因为你是明星?

魏敏芝:我想肯定有这个原因。一般的同学要想得到这个实习机会,不会这么容易。和村里的同龄人相比,我是很幸运的,有这么多人帮助我。不过我可从没把自己当明星。

旅伴:实习期间你总共发了几篇稿子?

魏敏芝:我和妹妹联手,共发了十几篇稿子,也采访了一些人,算是初步认识社会吧。报社的老师也说我和妹妹的稿子写得越来越顺手了。

旅伴:《河北日报》还专门为你开了一条“魏敏芝热线”?

魏敏芝:是呀,还给我设立了魏敏芝主页。

旅伴:打电话的人多吗?

魏敏芝(歪着头问我):你说多和少是什么概念啊?多和少是相对的,一天接几个电话算多,接几个电话算少?

旅伴:那你一天能接几个电话?

魏敏芝:第一天接到六、七个电话,大多是长辈打来的,都是祝福我,祝福我今后的道路越走越好,也有夸我的,夸我聪明。还有一个小姑娘,特别羞涩,声音小小的,一个劲儿地喊我敏芝姐,还把她的QQ号告诉我,后来我们还真的成为好朋友,其实我本身就喜欢交朋友,我也非常珍惜那种感情,特别纯洁,特别干净,没有私心杂念。

旅伴:他们都怎么称呼你?

魏敏芝:有的直呼我名字,有的叫我小魏,还有的叫我"魏老师",可亲切啦,《河北日报》社的记者有时给我开玩笑,也叫我魏老师,我都有点不好意思......都是因为拍了《一个都不能少》,有的时候一些记者采访我时也叫我"魏老师"......要不你也叫我魏老师吧。(做鬼脸,笑)

旅伴:在学校同学们也管你叫“老师”吗?

魏敏芝:不是的,在学校,同学们都叫我“敏敏”,很时尚的。(笑)

旅伴:既然那么多人叫你老师,你为什么不报考师范学校,将来当老师?

魏敏芝:(歪着头问我)你说什么叫老师?我理解的老师概念很宽泛,不仅仅是那种站在讲台上讲课,手里拿着书本,在黑板上写字的那种,凡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都是老师,科学家是老师,作家也是老师。你在新闻方面懂得的比我多,我也可以把你叫做老师啊,我就喊你王老师吧。(说完,就“咯咯”地笑起来)

旅伴:你好像特别喜欢笑。

魏敏芝:对呀,我是一个乐天派,不过我也有痛苦的时候,痛苦过后,我还会笑,干吗活得那么累啊。

旅伴:有哭的时候吗?

魏敏芝(想了想,眨眨眼睛):不告诉你。

魏敏芝一边和我说话,一边吃着山楂片,还歪着头问我你吃吗?她的姐姐在旁边一个劲儿地使眼色,魏敏芝感到不好意思,对我说,是不是有点不礼貌?我和魏敏芝聊天的时候,她姐姐和爸爸就坐在旁边,时不时地插句话,魏敏芝的爸爸现在是学校的木工,他的工作是给学校修理课桌。

旅伴:小时候,会想到有一天你能成为明星吗?

魏敏芝:从来没有想过,那时也不知道什么是明星呀,但我不喜欢别人用明星来称呼我,我觉得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小时候,我的理想是当警察,警察专抓坏人,很威风,我要穿上警服,就是女警察,很酷的。

旅伴:还记得小时候的事吗?

魏敏芝:记得啊?一辈子也忘不了。我们的村子很封闭,四周都是山,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也不通车。我家住在半山腰上,每天能最早看到太阳升起,最早听见公鸡打鸣。我13岁以前,从来没有出过山,惟一的外出活动就是走亲戚,还有赶集。那时的感觉就是,世界就我们村子这么大,外面是什么样子,一点都不知道。

旅伴:说说学校里的事吧。

魏敏芝:我们的学校不大,只有10多个学生。大家上课都在一间教室里,通常是老师给一个年级讲课时,别的年级的学生就上自习,在三年级时,五年级的许多课程我都学会了。学校的时间概念并不强,就像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里演的那样:"太阳照在钉子上,就可以下课了。”

旅伴:那要是阴天没有太阳呢?

魏敏芝(哈哈大笑):那就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呗……你可真会问。

旅伴:老师有几个?

魏敏芝:老师只有两个。一个年纪挺大,只教了我两年就不教了。 还有一个老师,大概也就十四、五岁,年龄和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我演的那个老师差不多,有时学生不听话,那老师一生气,就打人。

旅伴:你挨过打吗?

魏敏芝:挨过,头上还被打了好几个包呢。有一次因为肚子特别饿,想回家吃饭,老师不让,就打了我几下。

旅伴:到石家庄以后,学习条件变好了

魏敏芝:是好多了,但刚一开始我也不适应,因为这里的许多学生没受过苦,有的同学白白的馒头吃不完,就扔掉,还有面包。在我们山里,还有一些孩子饭都吃不饱,我有时就给他们讲我们山里的事,他们听了也很感动。还有的同学不好好学习,不做作业,我想山里的同学,如果他们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那该多好呀。不久前我去西柏坡参观,我就给那里的孩子们讲我的经历,告诉他们知识改变命运。

旅伴:到石家庄上学的时候,经常回老家看望同学吗?

魏敏芝:上高一的时候,回了一趟老家,发现村子里变化不大,当年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坐的石头还在原地放着,但变化还是有的,我当年的同学有的已经不上学了,我也没有办法帮他们,有时也觉得挺难过。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当初挑选女教师的扮演者时,从全县约两万名中学生中挑出了两位候选人,取舍的办法是让她们站在热闹的大街上,当众大声喊叫。原本被看好的一名女孩由于紧张和害羞,喊不出来,而魏敏芝却不顾周围围观的人群,大声叫喊,她也由此获得扮演女主角的机会。

魏敏芝:其实我的胆子平时也不是特别大,就是有勇气,不害怕。拍电影时那么多人看着你,摄影机对着你,你不仅要演,还要导演满意,没有勇气怎么能演好?那时候我对电影也不懂,也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就是觉得好玩,别人都说我幸运,我就幸运在对机会的把握上,把握了机会,你就能成功,你就是幸运儿。

旅伴:拍完电影后,你周围的人怎么看你?

魏敏芝:拍完电影后,我又回到乡里的中学上学,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村里人和同学们议论的对象。后来大家都就淡忘了。变化最大的是,剧组给了我6000元片酬,这些钱都被父母用来还债了。

旅伴:从一个普通女孩到明星,你是怎么想的?

魏敏芝: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没针对性,我怎么回答呀…….(看了姐姐一眼)其实我并没有怎么想呀,我就是一个普通女孩,包括后来转学到石家庄精英中学读书。拍完电影后,凡是有人来我家看我,我都不会主动提拍电影的事,我会给他们看我得的奖状,这些都贴在墙上,我想让他们知道我是好学生,真的,我的作文老师经常当范文念给同学们听。

旅伴:能不能说,你的知名度帮了你的忙?

魏敏芝:可以说是我的优秀帮了我的忙,我这么说你不会认为我不谦虚吧?我遇事不紧张,勇敢,这一切都是我努力得来的。我的知名度是我努力的结果。如果不是我优秀,我就拍不了电影,如果不是拍电影,我就没有这样的机会到石家庄读书,可能早就缀学了。我的优点给了我机会,我抓住了这次机会,我现在的一切都是靠我的努力换来的。如果不是我的努力,剧组的人会选中我做演员吗?拍电影后,更让我认识到自己一定要努力,才能争取到很多机会 。

旅伴:为什么报考编导演专业?你的梦想就是当导演吗?

魏敏芝:其实我本来的理想是想报考北大。但后来我觉得自己的学习成绩并不是特别好,离我的梦想有一定距离,就把报考标准降低了。报考编导演专业主要是自己喜欢,对电影方面的知识我也熟悉一些。

旅伴:在报考编导专业之前,你是否想过,自己的明星身份会帮你的忙?

魏敏芝:没有想过,再说我和那些大红大紫的明星不一样,就是一个幸运的人,一个农村的孩子。不过,毕竟我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怕自己考不上别人笑话我,没想到考北京电影学院失利了,考西安倒是考上了。

旅伴:在报考北京电影学院之前,你和张艺谋联系过吗?

魏敏芝:没有,为什么要给他联系呀?我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再说要是考不上,那多不好意思呀,要是考上,我就给他联系,给他一个惊喜。

旅伴:没有想到找张艺谋帮你疏通关系?

魏敏芝:没有啊,那怎么能说得出口,说不定要挨批评呢,我可不愿找这个麻烦,再说我也不想沾他的光。

旅伴:为什么?许多人还求之不得呢?

魏敏芝:我不过就是跟张导拍了一部电影,我觉得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帮得了你一时,但不能永远帮你,我还是想自己抓住机会。

旅伴:张艺谋导演对你有哪些影响?仅仅是使你成为幸运儿吗?

魏敏芝:不仅仅是,他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电影。

旅伴:那你最大的理想是当导演吗?

魏敏芝:我会努力实现这个梦想。

旅伴:你平常和张艺谋联系吗?

魏敏芝:有时和他联系,每次他都提醒我要好好学习,打好基础, 张导演并不赞成我做演员,但他也不反对我对电影的向往,他更希望我能踏实下来,选择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道路。

旅伴:你们还经常交流一些什么内容?

魏敏芝:(笑)不告诉你。

旅伴:后来你又拍过电影吗?

魏敏芝:拍过一部电视剧《寻人档案》,讲的是救助失散儿童的故事。

旅伴:没有想过当演员?

魏敏芝(笑):想过啊,但我觉得自己不够漂亮,所以报考了编导专业。

旅伴:这一次高考应该如愿以偿了吧?

魏敏芝:那当然,我经常和同学们说,每个人其实都是上帝的宠儿,痛苦和磨难都是一种财富。

旅伴:这句话好像是哪个名人的名言吧?

魏敏芝:(头一歪)不是名言,是我自己说的,不过等我成了伟人,这就是名言了。我还有名言呢,就是一个人如果解决了经济问题,那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信不信由你。

什么伴我成长范文2

沉默着,不知有多少次听见那冰冷的关门声,抬起头才发现,陪伴我的依然

是空旷的家……--题记

陪伴,在字典里的解释是随同作伴。

随着现在的社会发展,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们更多地注重在物质上让孩子拥有最好的东西;在学习上给孩子提供最佳的和最好的,却忽略了与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流。由此,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常挂嘴边的陪伴却成为孩子们最奢侈的礼物。

特别是在深圳这个大都市里,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和其他原因,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生活。至于孩子的学习也只能是通过每次考试的家长会,学校老师的电话沟通或者孩子在沉迷于学习以外的东西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原来他们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太少了。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位工作很忙、经常晚归的爸爸半夜回到家,发现儿子竟然还没睡。儿子问爸爸,“爸爸,你一天能挣多少钱?”爸爸说,“平均200元吧。”儿子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百元大钞,说,“爸爸,我买你半天时间陪陪我吧……” 物质再丰富也满足不了孩子心灵的需求,相信这个故事能让那些忽略了与孩子情感交流的父母有所思。

我曾经有个学生,家庭条件很优越,是家里的独生女。孩子很聪明,可是父母对她关心甚少,因此无心上学,经常旷课、缺交作业。直到有一天她来校区,我和她打招呼的时候发现她手上有很多的刀痕。我赶紧问她怎么了。她很淡定的说:“我自己用小刀划的啊,反正无聊。”她的一席话顿时让我很吃惊,从跟她的聊天过程中了解到,原来这个孩子是因为平时父母工作忙,几乎很少陪她,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和陪伴故意这样来伤害自己。看着孩子的刀痕和那淡然的笑容,我很心痛。我深思:为了简简单单的一个陪伴,不惜伤害自己来换得父母的关注和陪伴,这样的代价是否太大了?

我在龙文工作的这几年时间里,接触了很多的孩子,起初我觉得我是他们的老师。慢慢的,我觉得他们是我的孩子,是我的弟弟妹妹,是我的朋友。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一个初二的女生,她和我关系很好,人也很聪明懂事。就是和她妈妈的关系不好,导致两母女经常没有话说。每次两个人有什么话要说的时候都需要通过我来转达,也因此,孩子和我的关系越来越好,我才明白为何她和母亲没有话题沟通。直到那天教师节她给我留言说;“老师,你虽然像个姐姐,可是我却觉得你更像我妈妈,因为每次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你陪我、安慰我。每次我很无聊的时候你都会陪我去逛街买衣服。每次我想吃家里的饭,你都会带我去你家做我喜欢吃的菜。我其实不是不爱我妈妈,而是我每次很想和妈妈一起的时候,她总会说她忙,然后给我钱就走了。所以我很失望,我也不想和她沟通,因为她也没有时间听我说。”收到信息后,我跟她妈妈联系了。并把自己平时是怎样跟她相处的跟她妈妈细细长谈,她的妈妈恍然大悟对我说:“老师,谢谢你!。要不是你,我还真是不知道怎样跟她沟通呢?为了女儿,我再忙也要停一停,尽量抽出时间来陪她,听听她的心里话。” 之后这个女孩子仿佛变了另外一个人,变得活泼、认真,成绩自然就赶上去了。唯一不变的是我与她的感情也也来越深了。正因为我把她当做妹妹,所以我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帮她解决问题。

还有一个学生曾经和我说过,他最怕的是“咣”的一声,门被重重的关上。因为,在他的记忆里,从小到大父母很少陪他,每次吃完晚饭写作业的时候家里的大门总会咣的一声响,父母又出门了。他总是感觉很孤单,很害怕。至于作业也变得无法用心写,只能早早的关了灯塞着耳机睡觉。因为他觉得即使他的成绩再优秀,爸爸妈妈也不会在家里看看他写的作业,关心他在学校里发生的事,久而久之,无论自己有什么心事,他都不愿意告诉父母。而在家长会的时候,他的父母却和我说孩子不愿意和他沟通,总是一个人不说话。我很想说的是,父母都不懂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怎么会愿意诉说呢?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观念,总以为只要努力挣钱,给孩子用好的,吃好的,住好的,过最优越生活对他们来说才是幸福,大人们也以为出门之前桌上放几百块就算是爱。一天到晚拼了命赚钱,少了关怀和陪伴又有什么意义。孩子的期待,慢慢变成无奈,父母始终不明白他要的是陪伴,而不是钱。

不用怪孩子为什么早恋、为什么沉迷网络游戏。古人曰:养不教,父之过。孩子是没错的,而真正应该反思的是作为大人是否有把关注度和精力花在教育孩子身上,您是否懂得孩子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您是否清楚知道他的理想?您是否明白他为什么不愿意学习?----请您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龙文有句话叫做:把每个孩子当做我们自己的孩子。所以作为龙文的老师我们也应该像父母那样关爱,陪伴,教育我们的学生。让他们时刻感受龙文给他们一个家的温暖,和父母该有的关怀。我想,在孩子有疑惑,有烦恼的时候,照亮他们前行的路,成为他们人生路途中的“指明灯”。

龙文教育第一届“龙文杯”教育征文大赛入选作品

原标题:《陪伴,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

什么伴我成长范文3

点点每次去幼儿园都要偷偷带一些零食。

“你们跟我玩吗?”趁老师没注意的时候,点点拿出零食。

“嗯,我跟你玩!”“我也跟你玩”……

“随便拿吧!”点点开心地说。

一会儿工夫,零食被“瓜分”完毕。他愉快而满足地和那几个小朋友玩耍或追逐。

可是很快,那些小朋友就跑去跟其他小朋友玩了。

点点4岁

妈妈问点点:“你在幼儿园有没有好朋友啊?”

“有呀,一鸣是我最好的朋友。”

“为什么你跟他是最好的朋友?”

“因为我们经常在一起玩,他有什么东西都愿意跟我分享。有一次,他还把他最爱的奥特曼借给我玩呢。”

点点5岁

“妈妈,我们有新外号了。”一放学,点点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妈妈。

“是什么外号啊?”妈妈早知道“我们”是指哪些人,不就是他和飞飞、小薇和浩浩四个嘛。点点每天回家都要讲他们四个人怎么玩,闹了什么矛盾,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 点点自豪地说,“因为我们四个人做什么事情都在一起,是最好的朋友。”

即使很小的孩子都会对同伴感兴趣,最初,他们只表现为盯着看、触摸,有时也会抢夺玩具。但是从幼儿期开始,交往便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复杂了。

以物品作为试探

他们首先透过食物来产生连接,就是我带好吃的跟你分享,但你要跟我做好朋友。但是,很快他们会发现,当没有好吃的东西时,或者东西被吃完后,彼此之间的关系就结束了。

一旦发现这个秘密,他们就会找一个不会消失的东西来跟周围的小朋友建立关系,通常就是自己拥有的玩具。他们开始通过玩具的分享、交换、赠送,来建立关系。

这样的关系也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因为对方得到这个玩具以后,“朋友”的关系也随之结束了。他们再次发现,通过玩具也不能维持交往,所以会再次放弃这种选择。

开始有明确的指向

到4岁后,他们终于发现,交朋友的一个重要内容来自于彼此有相同的东西,比如相同的爱好和兴趣,或者互相喜欢。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男孩开始更喜欢跟男孩玩,女孩更喜欢跟女孩玩。

“我的车子跑得可快了。”

“我的车子也跑得很快。”

“那我们比赛吧,看看谁的车子跑得快。”

因为都喜欢车子,因为都有车子,两个小朋友很自然地就玩到一块了。

达到这种状态的时候,他和伙伴之间的关系,就实现了真正的和谐。

学习用规则来协调

这种和谐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地维持下去;不过恰恰是在这种不稳定的关系调整中,他们才学会了如何去交往。

比如,刚开始同伴关系中会出现控制与被控制。一段时间后,被控制的孩子不高兴,开始反抗。在这过程中,双方必须努力找到一个最佳的利益点并固定下来――这也就是交往的规则。

通过以下具体的事例,可以看到他们的规则是如何建立的。

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女孩到男孩家玩。男孩要当狮子王,女孩也要当,两人吵了起来。大人帮助协调:“男孩当狮子王,女孩当娜娜,这样分配角色合适。”大人的建议惹怒了女孩,女孩说:“因为我是女的,所以就要当娜娜吗?这不公平。”成人的介入并没有能帮助这两个孩子。

几天之后,两个孩子一起玩得很和谐。大人不解:“你们是怎么解决之前那个问题的?”女孩解释说:“如果我到他家,他就是狮子王;如果他到我家,我就是狮子王。”他们建立了一个双方都要遵守的规则:在关系之间,各自都学着放弃一些东西,然后满足对方的一些需求。

等到五六岁,身经百战后,他们对规则的运用更是炉火纯青:要一起玩,就要遵守这些规则,对方同意后才玩。这实际是一个承诺和契约。

有趣的是,所有的这一些,都是孩子在成长中自发完成的。孩子天生就是交往专家,自己就懂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顺利完整地进入下一个交往周期。

成人要做的,就是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

绘本中的小伙伴们

永远在一起

在成长中,我们都有一个陪伴自己长大的伙伴,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个娃娃,也许是一个玩具,不管是什么,在我们的童年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阿秋和阿狐就是这样一对伙伴,阿狐陪伴着阿秋长大――《阿秋和阿狐》

有两棵树一起长大,一起面对各种事情,它们一直都在一起――《两棵树》

一棵树为男孩奉献了一切,最后男孩留下来陪伴这棵树――《爱心树》

天敌也能成朋友

谁说敌人不能成为朋友?只要有爱,一切都有可能。

狼和兔子是天敌,但是狼和兔子最终还是成为了好朋友――《狼狼》

黄色遇到蓝色后变成了绿色,但是小蓝和小黄也是好朋友――《小蓝和小黄》

青蛙和鹳是天敌,但是鹳伊莎贝拉还是帮助青蛙费迪南找到了它的公主――《青蛙王子历险记》

不管发生什么都是朋友

朋友也会有不同的地方――《好朋友》

也许还会不定时地吓唬你――《“嗷呜”怪兽阿抖来了》

也许还会给你惹各种各样的麻烦――《我的兔子朋友》

也许还会吃掉你――《怎么才能不吃掉我的朋友?》

什么伴我成长范文4

1 与同伴交往的时间增多,交往的形式也更加复杂;

2 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可以用书面、口头甚至肢体语言与同伴交流;

3 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别人所采取的行动,也就是说,他们更懂得“察言观色”;

4 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

5 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从玩伴到友谊

同伴交往频繁后,就可能开始建立友谊。友谊是一种来自双向关系的情感,由双方共同凝结;任何单方面的喜欢,都不能称为友谊。如果一个小朋友说另一个小朋友是他的好朋友,但那个小朋友实际上很少跟他一起玩,根本没有亲密交往,他们之间则还没有产生友谊。因为亲密性是衡量友谊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心理学家塞尔曼认为,儿童的友谊有这么三个发展阶段(友谊发展具有个体差异,因而年龄有一定重叠):

第一阶段(3~7岁):尚不稳定的友谊关系

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之间还只是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对这个阶段的儿童来说,友谊就是一起玩,朋友往往与实际利益以及时空上的接近相关联,有时他们甚至会认为,朋友就是与自己一起玩、与自己住在一起的人。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

这个阶段的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顺从自己的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比如说某个小伙伴不肯跟自己分享一个玩具,他们就会说:“你不是我的好朋友,再也不跟你玩了!”但只要下次对方愿意分享,他又会不计前嫌,迅速和好。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

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互相帮助,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不是很能做到“共患难”,彼此间仍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一旦发现对方对自己没有帮助,关系往往很快结束。

为什么是他?

友谊的产生,往往从一方被吸引开始。什么样的小朋友会更受同伴欢迎呢?

一些调查和研究表明,影响同伴接纳的因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行为特征有不良行为特征的孩子,肯定不受欢迎;因为跟这类孩子待在一起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谁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挨揍呢?只有那些无明显攻击性、愿意分享的孩子,才会得到大家的喜欢。

能力和学习那些学习好、兴趣广泛、主意多、具有良好领导能力的孩子,往往能得到更多的认同和接纳。他们有想法,懂得如何组织大家做游戏,能让大家都玩得很开心,所以最终发展成好朋友的可能性更大。

性格特征如果你能力不好,但性格好,如幽默风趣、会照顾别人、为人随和等,那么同样能够得到同伴的欢迎。“我喜欢他,因为他跟我爸爸一样爱讲笑话”,虽然听起来有点幼稚,但这确确实实会成为孩子选择朋友的标准。

身体特征此处“身体特征”主要指一个人的相貌。长得漂亮的孩子往往更受欢迎;另外,小朋友在“考察”同伴的外形时,还体现了一定的“补偿心理”和“相似心理”。当问“你为什么跟他做朋友”时,一个小朋友回答“因为他长得很高” (这个小朋友是矮个子),而另一个小朋友则说“他的发型跟我的一样”。

成人的影响所有的孩子对乖孩子普遍评价较高,愿意与他们交往。当问“为什么喜欢花花”时,许多孩子这样回答:“她最听老师的话了。”

直接接触有共同爱好、能玩到一块儿,是促成许多幼儿与朋友交往的主要因素,哪怕这种爱好很短暂。

什么伴我成长范文5

《真爱密码》

作者:(美)格西麦克·罗区

内容简介:

本书讲授鲜为人知的真爱之道,其香港中文版风行一时,尤为女性读者所喜爱,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梁文道先生诚意推荐。作者格西麦克·罗区,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总统学术奖章获得者,成功企业家,安鼎国际钻石公司副总裁。此外,他还是一名世界知名的瑜伽大师。从不期求轰烈恋情的他,与伴侣克瑞丝蒂·麦克纳利一起,教导我们怎样用古老的智慧寻得生命中的另一半,并得到幸福婚姻的真谛。

良好的关系来自于你的创造

真爱是什么?真爱是爱对方比爱自己更多,与对方一起能感觉愉快,能共同成长,能相互依赖。当我们无条件地付出爱的时候,会感觉到更幸福,更满足,更快乐。

事实上没有完美的伴侣,只有自己创造出来的完美伴侣,当你期待对方有什么样的优点,你就应该自己先努力拥有它。同时要把对方当作你的老师,当彼此都把对方当作老师时,你们就会共同进步。

导读王释德老师首先在投影上列出了我们需要解决的3个问题:1.找到一个很好的伴侣:2.和谐相处:3.一起创造快乐。

当你没有准备好看到你的伴侣的时候,你永远都看不到你的伴侣。当你处在自己的思想迷雾中,你会错把并不合适的对方当作你的伴侣,但事实上,当迷雾过去,你才能够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伴侣,这个时候他才能够出现。同时王老师也提到,必须吸引伴侣,这和一般意义上的追求不同,这需要自己内心就开始行动起来,先修心。

王老师指着一个红色圆圈,让大家各抒己见,觉得那个圆圈是什么,有人说是跑道,有人说是零,有人说是甜甜圈,有人说是花心;然后王老师又让大家看一幅油画,让大家凭第一感觉猜画里的女人在想什么,有人说是在回忆,有人说是在发呆,有人说大概是什么都没想。最后王老师总结说:爱情也是如此,其实说到底你的伴侣就是你内心一个形象的显示,你的思想投射到那人身上,就像是你在他身上贴了一个标签:此人非常有吸引力。你的思想不同,投射的人就不同。

如何扑灭对方的怒气

和谐相处中对彼此缺点的处理,通常人是抱怨,书里提出,把伴侣的缺点当作镜子,让对方成为你的老师,提醒自己去提高。自己在提高时,对方会有觉察,也会相应有所提高,假以时日,伴侣就会越来越完美,彼此之间也会越来越和谐幸福。如果这样,没有什么问题不可以解决的。如遇生气事宜,不要和对方去争执,只要熄灭自己内心的愤怒,坚持两个礼拜,对方也会停下来,这是阻止伴侣愤怒的唯一方法。同时,作家罗伯特·史迪文森这句话也可以用在人际关系上:“不要以每天的收成来评价今天的好坏,用你今天所种下来的种子来评价。”

书中提到种在我们心田里的种子会影响我们的结果,不同的是连无意识的负面情绪,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我们想要钱,就把钱给需要的人,我们心里面便种下钱的种子:我们想要友爱,就把友爱分给寂寞的人,我们的心里面便种下爱的种子,然后慢慢地,种子会成长,我们就会收获到想要的东西。所谓正面的种子和负面的种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正能量和负能量。愤怒的种子非常可怕,它会将我们之前辛辛苦苦种下的所有正面的种子都摧毁,所以真的需要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发脾气,更不要对别人发脾气,如果这样的话,负面的种子会不断地种下去,导致的负面结果永无休止。

导读荐诗

你见或者不见我

仓央嘉措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参与反馈

曼桦

生活美学、环境美学专家

四川电视台《闻香识女人》栏目文化情感专家

本日收获:无所求而来,收获满满而归,这场读书会好在有很多良性的互动,让大家明白了真正的亲密关系是创造出来的,我们都可以把今天学到悟到的道理应用于自己与人的关系当中,挺好的。

林莉

四川博创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本日收获:让女人在生活中可以更有智慧,更有幸福感,未来会把我的团队里的女孩们带过来参加读书会,对她们应该都会有帮助。

郑成丽

成都赛琳奥特地产顾问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本日收获:读书会这种方式很好,尤其是上班的空闲来参与,既是放松,又能对自我有全新的认识,平衡自我心理,让自己得以静下来,对于自己和另一半的关系也有新的认知。

蔡娇娇

成都赛琳奥特地产顾问有限公司招商专员

本日收获:认识自己,感受爱,对我们女人自我的成长很有帮助。

张莉

成都伊曼公司培训师

本日收获:让大家明白首先要让自己完美起来,而后才能获得完美的关系和人生,很有道理。

石丽

什么伴我成长范文6

孩子如果从小教育不好,不能养成好的习惯,有得烦呢,不仅上小学烦,上了中学还烦,甚至长大成人以后,有的还变成“啃老族”,真是烦不了。

所以,我们做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在孩子的世界里健康成长,这样的话,孩子长大后,才不会让人“烦”。

孩子的世界有三个,我简单地称作“三个世界”教养法。

第一世界:是父母孩子的“三人”世界

三人世界,也就是父母和孩子三人组成的世界。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地位,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话、目光交流、身体的接触以及空间距离上的心心相印,是培养孩子安全感、信任感及诚实品格的重要途径。

父母应当多同孩子一块儿游戏,交谈,让孩子进入由爸爸、妈妈亲自参与的三人世界,接受父母的直接教育。母亲的慈爱可熏陶孩子乐观、开朗、高雅的性情,父爱则可锻炼孩子坚定、勇敢、自强、自尊的品质。让孩子在三人世界享受天伦之乐,孩子的孤独感会大大减少,人格也会更加健全。

比如说,孩子刚上幼儿园,爸爸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可以问问,今天上午第一课上的什么课啊?是哪个老师上的呀?老师讲了什么呀?等等,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父亲就有意无意的帮孩子把白天的功课回忆了一遍,复习了一下,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复习习惯。

如果在回家的路上来不及做这样的回顾,吃过晚饭后,可以在沙发上坐下来,让孩子模仿老师白天的讲课情形,孩子当老师,老子当学生,这种复习效果非常好,比上什么辅导班、培训班强多了。这种“儿子老师,父母同学”的课堂游戏,真是妙不可言。

第二世界:是伙伴群体世界

南京人恐怕对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都不陌生。陈鹤琴先生说过:“人都喜欢群居,幼小婴儿,离群独居,就要哭喊,两岁时就要与同伴游玩,到三五岁时,这个乐群心就更强了。”

有些孩子性格非常开朗,非常阳光,社交能力也特别强。有的孩子则比较封闭,性格太内向,见了生人还不敢讲话。

所以,爸爸妈妈或者祖辈,要敢于把孩子放到伙伴中,不仅是帮他们摆脱孤独,满足孩子开发智力的需要,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具体的方法,可以鼓励孩子到外面找伙伴玩耍,或者把别的孩子请到家里玩,为孩子创设一个与伙伴交往的氛围,让孩子在与伙伴的游戏中学会观察、比较、判断、推理,学会考虑别人的愿望,学会保护自己、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既动手动脑,又动眼动嘴,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交往合作能力,获得友谊友情。

第三世界:是最广阔的大自然世界

我认为南京最好的季节就是秋天。在南京,跑到哪里,哪里都有桂花的香味儿。在这样的大好时节,带孩子到楼下小区里散步,或者到东郊、南郊去,或者到河西来,处处可以品赏桂花……

陪孩子在草地上漫步,和孩子一块采摘野花、野草,让孩子和孩子嬉戏。秋日的南京,城里城外,山明水秀,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孩子身处其中,会有良好的心情、愉快的心态,这对促进孩子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起到很大作用;而且有利于增长孩子的知识,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强健孩子的身体,激发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潜能。

有一回,我带一个孩子在河西的中央公园和滨江公园转悠,一路上,我问他,这叫什么树,那叫什么树,他全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他老爸老妈都有汽车,只要出门就把孩子塞在汽车里,孩子根本没有机会接触这么多自然植物。

上一篇六一祝福语

下一篇巧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