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语态练习题范例6篇

被动语态练习题

被动语态练习题范文1

语法教学一直都是语言教学里最具争议的话题。初中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着重视语言知识、忽视语言运用的倾向。语法教学通常采用直接告知、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条分缕析地讲解语法知识。老师多强调“系统地”学习语法,即全面地学习每一种语法现象和每一条语法规则。他们在课堂上会由一个语法现象或语法规则引申出去,讲解许多相关的用法。实际上很多语法规则在生活中并不常用。于是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望而生畏,教师费尽心思力图讲清语法,然而学生反而一头雾水。因为某个语法规则或语法现象的运用情况,区别很细微的。如果不在特定的语境中去体会和理解,单靠“讲”,很难讲清楚。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以单纯积累孤立的语言现象为主要目的,以语言结构为主要组织原则,形成“focus on forms”的教学方式。研究表明在不同种类的练习中,语言训练最不受欢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过于强调语法知识的讲解和机械的操练。当然,这并不是不主张学习语法,淡化语法。现行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的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一页语法页,包括语言结构总结(Grammar Focus)和语法运用练习两部分。在传统教学中,老师的主导作用过于突出,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和机械记忆,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发和调动,因此语法学习的效率很低。那么如何利用教材优化目前的语法教学,培养学生语言意识,是值得从事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案例分析

笔者在一次调研课中观摩了一堂教学内容为九年级第五单元语法(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的公开课。本单元语法教学目标是一般现在时态的被动语态。任课教师首先花了10-15分钟开展一个guessing game“What is the cap made of ?”让学生猜测这顶帽子的材质,然后就通过be made 总结出被动语态的构成 be + p.p.,紧接着“顺势”引出了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然后进行口头练习(两种时态单复数混合练习)最后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在练习4a中又由…be covered by 引出be covered with…

分析:笔者认为此堂课存在三个问题有待思考探讨。

问题1:在一开始的游戏中仅仅用be made 这一个动词的练习(学生练习到的替换词全是名词)学生能发现规律,总结出语法规则吗?语料充足吗?看似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课堂活动,但实际上,整堂课的语法教学目标不是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而还是以呈现的讲解和机械操练为主,老师的主导性过强,看似教师都完成教学目标,但学生发现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学生能用被动语态做哪些事,课堂上没体现出来。

问题2:第五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使用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第六单元则为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老师将其混合教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怎样教会更有效?有多少学生在一般现在时都未熟练掌握的情况下能马上举一反三学会使用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吗?

问题3:练习中出现的语法知识都需要及时讲解吗?在该堂课的练习中老师还错误地将be covered with这个系表结构归在了被动语态中,老师不仅没讲清楚此语言点,还误导了学生。其实系表结构根本不在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要求中。

改进:其实新教材语法页的设计就是从关注语言形式(focus on form)到关注语言意义(focus on meaning),教师应非常明确“此时此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不要“好高骛远”应尽量避免“满堂灌”的做法,而是通过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语法学习过程,真正做到“感知、发现、总结、练习、、运用”,从而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

以此课为例,教授本单元的Grammar Focus笔者认为可以先让学生找出Section A 部分包含被动语态的句子,书写在黑板上,如:1)Tea is produced in many areas in China. 2)Anxi and Hangzhou are widely known for their tea. 3)The leaves are picked by hand.4)The tea is packed and sent to many different countries.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观察例句(视班级情况可以两人一组讨论),总结这些句子的规律,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归纳被动语态由助动词be+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句子中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接着教师可将黑板上的被动语态句子改为主动语态,让学生比较发现两种语态的区别,并层层提问让学生思考:我们在什么情况下用被动语态?我们在使用被动语态时需要强调动作的执行者吗?让学生总结出当动作的承受者比动作的执行者更重要的时候,或当我们不知道动作的执行者的时候常用被动语态。然后再指导学生完成笔头练习(4a和4b),最后进行4c的活动,这是一个要求学生用目标语法进行实际运用的练习,让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目标语言。如果绝大部分同学理解了被动语态的意义并能恰当的使用被动语态(4c的练习)完成任务,那我们的教学任务才算真正完成,我们的语法教学才具有效性。

三、探索与思考

1. 语法教学的意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基本理念,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语境中,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新课标》对五级语法标准要求使用的“理解”、“了解”、“体会”、“领悟”、“运用”、“描述”和“比较”这些词来描述即强调在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知识,强调语法的功能,而不是语法形式本身。教师应根据语言知识设计适当的交际活动,让学生用外语“理解、控制、表达和交流,让他们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意义上,而不是语言形式上”。

2. 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

不同的人对“语法教学”有不同的理解,不论是支持语法教学的观点还是反对语法教学的观点都应该意识到“语言是通过实践获得的,它只是通过语法得到完善”(Leibniz)。我们在开展语法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有效性和得体性的原则。

(1)有效性:具体包含三个因素:简练、容易和效能。在语言教学中一定要简练,教师需选择能吸引学生的任务和材料。能让学生参与与他们实际生活有关、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又能提供必要的支持的任务和材料,这样更能激励学生。

(2)得体性:不同的学生兴趣、水平和需求都不一样。不同年级段的孩子因为之前的学习经历,他们的需求也会不同。比如在七年级的形容词教学中重在介绍各种各样的形容词而八年级的形容词教学就侧重要求学生掌握比较人、物体和事物的表达方式,这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都有关系,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握好语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循序渐进,融会贯通。

3. 语法教学的方法

语法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平时我们在教学中应灵活使用。如以下常用的三种方法:

被动语态练习题范文2

一、“俯视”考点

在复习课上,教师不能就题论题,而应该纵观全局,“俯视”各个知识板块 , 找出各部分的联系。英语内容庞杂,因此,复习时尤其要注意环环相扣,形成复习链。语法复习是整个复习链的关键点。比如在复习语法知识时,关键不是语法规则,而是其用法。在复习语法时,我根据《中考说明》,以及研究试题总结出中考主要考查形容词原级、比较级、最高级的用法;归纳出形容词六大常考句型、三大易错点、形容词三级用法,并筛选整理出一些难度适中的中考真题,使学生从牢固基础知识到提升能力综合运用。

二、探寻规律

进行英语复习时,我们往往喜欢做“加法”,印发大量的材料和练习,强调学生多记多练;而学生的时间有限,我们应该考虑用“减法”,精减内容,合并同类,探寻规律,以求高效。脑子里对知识有了高屋建瓴的清晰理解,无疑也就提高了英语的运用能力。语法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要关注引导学生巩固语法基础知识,探寻考试规律,以求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比如在进行状语从句复习课教学时,以“集中呈现---对比分析---专项梳理---巩固运用---考点再现”为主要教学设计模式,以体验为设计主线,集中呈现大量的例句,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消化,领会区别所在,进而加以训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巩固---运用。这种教学设计方法符合新教材教学特点,有利于学生观察、思维、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它要求教师增加自己的知识,进行充分备课,思考怎样教好学生,让学生在情景英语中自然地使用语法。

任何语言形式只有通过体验和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只有通过实际运用,特别要通过在交际中去运用才能内化其规则,真正掌握,语法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也是基于这个理念,复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总结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

三、了解学生

学生是复习的主体,复习课要高效,关键一点是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清楚学生的薄弱点,哪些能力欠缺,复习的节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等等。比如宾语从句复习课,要提高效率,准备工作必须做细,教师要对练习情况、每道题的答对率、各层次学生的差异性等先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抓住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复习,这样的讲与练才有针对性,才会使学生有收获,同时让学生做好错题记录,方便以后使用。

四、激发潜能

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但往往处于沉睡的状态,特别是到了毕业班,作业、考试不断增多,学习压力在增大,不少学生经历多次考试失败后,逐渐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产生学习无力感。这时他们特别需要精神上的鼓励。所以,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更应该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在课外,教师要不断和学生交流,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最佳结合。

五、培养能力,指导方法

在被动语态复习课上,我以课标、《中考说明》为依据确立复习重点,先测试学生被动语态的概念----用主动还是被动?指导学法:根据主语与谓语动词的关系;然后归类呈现重点要考查的三种情况:一般现在时态、一般过去时态和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总结规律,小结记忆,练习提高,强化运用语言知识,积累书面表达储备;从句子到篇章,具有语篇意识----把短文中的被动语态句子变成主动语态;游戏中展示能力----借助文字信息描述图片内容;中考实战演练落实知识与技能;通过作业培养学生整理笔记的学习习惯和系统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六、洞悉中考

作为毕业班的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了解英语新课程标准,更要深刻分析中考试题,熟读细品《中考说明》,研究中考的命题思路,让学生做有价值的习题,争取短时高效。

七、融会贯通

复习课的最高境界是“通”,要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找到在纷繁复杂题目后的规律。学生每复习一个考点,老师要引导他们寻找出这一考点与其他考点的联系,使分散的考点形成一个有机的网络,跟学生说要能将所学知识像串糖葫芦那样串起来,书要能越读越薄。

被动语态练习题范文3

关键词:初中英语;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一、进行层次教学,使得学习过程循序渐进

层次教学旨在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条理,能够根据难度等分阶段、分等级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帮助学生能够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吸收和消化知识点,达到有效学习的最终目的。例如,在英语的语法学习中,由于有些内容学习起来较为困难,我会在语法教学中运用层次教学法。在学习被动语态的构成时,首先我会对是被动语态的含义进行详细的讲解和举例,让学生熟知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的区别;其次,对于被动语态的常见构成形式进行举例和讲解,让学生初步掌握被动语态最基本的核心构成就是be+动词的过去分词。最后,通过让学生熟记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换步骤,并不断地进行语句练习,从而让学生更为扎实地掌握被动语态的相关知识。

二、进行整合教学,使得学习过程系统化

初中知识点的设置,是分单元和板块的独立的知识点,我们在学习和练习时,会集中在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这样的好处是反复练习,使得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会透彻了解,但是,由于知识点的分离,会使得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对所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熟练运用和掌握,但是这是一个融合的过程。因此,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将知识点进行整合和系统化。例如,在学习过去时态时,我常常将一般现在时的相关知识联系到其中,进行对比和整合,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清晰明了,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网状思维,达到系统化学习的效果。

三、进行形象教学,使得教学过程生动化

英语学习有时候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其中包含很多抽象的语法,这些抽象的概念性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理解起来都非常的困难,为了能够改变这种情况,我经常会将生动的形象运用到英语的语法当中,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有形和生动。例如,在学习形式主语时,为了让知识点生动起来,我把英语的句子比喻成一个妙龄的少女,我对少女做了这样的描述:娇小的身材,穿着一身紧身裙,但是却戴着一个直径为三米的大帽子,我问学生这个女孩的装扮看起来如何,学生说有一种头重脚轻的视觉效果,于是,我告诉学生,要想让这个女孩看起来舒服点,我们就必须把她的大帽子拿掉,我们拿来一顶小帽子与之相配,这个帽子就叫做形式主语。

四、进行类比教学,使得学习过程透彻化

被动语态练习题范文4

【关键词】 高三英语教学 高效课堂 构建

进入高三,大多数学生好像一下子成熟了起来,不再像高一、高二那样边玩边学,一方面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另一方面又感觉到压力很大。作为高三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考纲的要求,让学生制定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当不断地探索教法,调整训练方案,力求做到高质量、高效率地复习,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1. 课前教师充分准备,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

备好每一节课是教学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教师不但自己要为课前做充分的准备,而且也要让学生做适当的准备。提前向学生布置好所要预习的任务是关键,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自主预习,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积极思考,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提高课堂效率作准备。其次,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不仅备好每一节课怎样导入效果更好,还要备好每一个知识点,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每一个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应该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中的重难点,每一次板书、每一个练习题等,熟悉掌握本节课的广度、深度,合理安排每一个双边活动、小组活动。必要时多查字典、资料和网络,借鉴他人所长,补己所短。

2. 活跃课堂气氛,一切以学生为主体

首先,每节课教师要力争有一个精彩的导入,去吸引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下午上课时,大多数学生困乏想睡觉,我给学生介绍“positive energy”(正能量)的含义。并把不久前在电视上看到周立波主持的追梦人中有一个女孩叫杨佩,介绍给学生:1990年出生,九岁时因被高压电击,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不向命运屈服,独自一人去上海,靠用双脚下绣十字绣来谋生,她笑容灿烂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我们每个人四肢健全,学习中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有时我会在课前播放一首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音乐,展示几幅图片,讲个笑话,名言警句,或几句英语新闻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教师应当尽可能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教师必须做到精讲精练,言简意赅地把课本中的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将备课时精选或精编的、针对性强的例题或习题让学生练习,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比如语法课上讲时态和语态时,尽量使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When do you usually get up in the morning? What are you doing now? What will you do after class? 等用不同时态的句子对不同时态和语态进行对比性的练习,让学生明确、分清并掌握各种时态的不同点和各自特征。讲虚拟语气时,拿出一些印有小汽车,或自然风光的图片或照片,引导学生看图造句:Do you like the car? 学生就说:If I had enough money, I would buy a car. If I had a car, I would visit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in the world. 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正确使用英语去练习语法,熟练掌握语法,这样学生的兴趣、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边学边练,逐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各项技能,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的学习。

3. 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一切为高效课堂做准备

课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每节课后教师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十分必要,坚持记录教学过程中成功之处,如新颖巧妙的教学设计,精彩的导入,突发的瞬间灵感,教学重难点突破的方法与技巧;更要记录本节课中失误之处,比如教学时间的安排误差,课堂调控不好之处,上课时某些记忆不太清楚的词,都要教师课后通过及时反思去记录和查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促进以后的教学。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知识的习惯,学生课后将教师所讲的内容及时进行整理,归纳,消化学习内容中重要环节,并适当进行课后练习,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高考的阅读量大,教师平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明白,做题技巧,做题速度是要经过不断练习才能逐渐形成和掌握。作为高三学生,如果每天坚持限时阅读练习,完成一个完形填空和两个阅读,虽然自己感觉没有多大的进步,但假如停止练习阅读一周后,再去做阅读,就会立即感到速度明显慢了,所以每天坚持练习,才能取得循序渐进的进步,单词和词汇也是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得到巩固记忆的。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能抓住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对课堂的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构建出高效优质的英语课堂。

被动语态练习题范文5

    在这四种能力培养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工作,自觉按照语文课标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认识到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具体的做法。笔者针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提高谈谈我的做法,以希抛砖引玉。

    现在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一般说来是比较差的,在我十五年的教学中,在上课、听课以及平时与学生交谈时,所了解到与听到的是声音太小、吞吞吐吐、啰啰嗦嗦、干干巴巴且缺乏条理,词不达意,更谈不上以情动人,以声感人,特别是在边远山区农村学校或者基础较差的班级,这种情况更是突出。如此的学生在今天改革的大潮中,在中国入市的情况下,怎能利用口才推销自我,又怎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我把强化学生的口语训练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

    一、教师要做好口语表达知识方面的讲座。加强普通话的训练和知识讲解,如朗读的节奏、停顿、语调、重音,演讲词的语言特点、表情、手势,与人交流时的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订阅一些这方面的书刊(如《演讲与口才》)这样使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效率。

    这方面,我是以结合综合实践课及各种活动的开展来训练学生的。具体做法是,先讲清楚有关普通话方面的知识,诸如,语音、节奏、语调、停顿、重音、情态语等方面的知识和各种文体如何朗读的问题,然后举出实例讲给他们听。我选用了课内和课外的名篇进行指导,如《乡愁》、《海燕》、《凡卡》、《半夜鸡叫》、《荷塘月色》、《黄河颂》等几十篇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朗诵的能力,做到少讲,精讲,多指导,更重实践。

    二、老师应做好口语表达重要性的讲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认识。如我鼓励学生,在讲述表达的重要性时,举了一个个名人口若悬河精彩表达的事例。如诸葛亮雄战群儒,周恩来的政治风云,西特勒被流放前的动人演讲,王若飞、邓小平等人的演讲。他们思维敏捷,逻辑严密,雄辩过人,口若悬河,幽默风趣,谈笑风生。他们这样的表达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我讲到口语的作用时,讲了如下一个故事:古时有个犯了罪的人,被判处死刑,但当时此国有如此一个规定,犯罪人在被判处死刑时说一句话,再由法官判断此句话的真假,若是真话就处死在活神像面前;如是假话就处死在死神像面前。这个犯罪人当听了法官讲完此规定后,他稍沉思了一下,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我必定死在死神像面前!”结果法官没有处死这个人。我让学生先思考为什么这个罪犯说出了这一句话就没被处死呢?然后我引导学生分析了这句话的绝妙之处,有意识地进行逻辑学知识的讲述。如此一句话就救了自己的性命,真可谓值啊!

    三、加强课堂训练。教学的主战场是课堂,要培养学生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主要靠课堂练习。其一,要在课堂提问时,根据学生口语表达的个别差异,对他们进行分层次口头表达训练。如我上《沁园春·雪》这首词时,在分析上片写什么时,这个问题比较简单,我提问时就让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回答(写北方壮丽的雪景),在分析下片写什么时,这个问题要难一些,回答时就让口语表达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回答(评价历史人物,赞颂今天的人民大众)。这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其二,要多鼓励少批评。不能在学生答不上问题或答错问题时就批评、讽刺、挖苦、动怒、指责、体罚,而正确的做法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从而增强进取心,激发成功装欲望。其三,加强课堂训练,把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小组内要分工合作,轮流起来发言。

    着名数学家赫尔洛克普进行过这样一次数学教学实验。他把被试者分为水平相等的小组,令其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练习,一组为被控制组,让他们在同外界隔离的情况下练习,不予评价;二组为受表扬和鼓励;三组为受训斥组,每次练习后那些出了毛病的学生都遭受当众批评和训斥;四组为静听组,每次练习生既不被表扬,也不受训斥,只让他们静听其他两组受表扬或训斥,结果几组成绩拉开了差距,受表扬组遥遥领先。

    此实验表明,人的学习活动是与情感活动密切联系的。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情感,要让学生感受到有所提高的快乐,领悟成功的乐趣,哪怕是一个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让学生处于良好的状态中,充分激发口语训练的兴趣,提高口语训练的成绩。

    四、课前自由演讲和课堂结束时的总结。课堂上的提问,学生往往是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多数没有思考成熟就被指名回答,往往是语无伦次,中心中突出,胡扯乱扯。这样不利于很好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此,我在加强课堂教学提问时,对学生加强课前的自由演讲活动,就是在我的每堂语文课上课铃响之前,我提前走进教室,让学生演讲,按学号轮流进行,内容不限,只求健康,可以讲故事,朗诵诗歌,说笑话等。这样可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有话可说,就不会出现冷场现象,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且做到人人有机会上场,面向全体。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至少有四次机会上场演讲。另外,也扩充了学生的知识,养成看课外书的良好习惯,真是一箭双雕。

    课前利用好,课堂结束时也不放松,抓住学生对该堂课内容熟悉的大好机会,让他们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发言,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训练。这样的口语表达训练能让学生有话说,想说,说得好,既达到巩固课堂内容,又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口语。

被动语态练习题范文6

一、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现状分析:墨首陈规 、机械僵化。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活动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虽能熟练地再现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有效地控制学生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但缺乏有效组织语言交际活动的能力,忽视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总体存在着以下问题:

轻视口语训练,教学重心失衡。很多学生认为进行英语口语训练是浪费时间。事实上不少教师也持这种态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的重点还停留在讲解语言点上,而新教材中安排的大量的口语活动却因舍不得花时间而被教师置之不理,致使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重心失衡,结果造成"哑巴"英语现象,只会读,不会讲。

心理因素影响,消极被动参与。有些学生在口语练习过程中表现得很紧张,焦虑,甚至害怕。经了解这些学生大都是怕出错,怕被同学嘲笑,怕被老师责备等等而不想说英语,这样的心理严重的影响了他们正常思维的顺利表达。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缺乏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在开口时缺乏自信,同时又过多考虑所说的词句是否符合语法规则。因此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很沉默或只是消极被动地参与,没有一种口语交际的主导认识。

训练方法简单,缺乏因材施教。现行口语训练以课本为主,口语训练材料单一,学生没有兴趣和热情。不少教师在口语教学中采用应试的强化训练模式,致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训练口语的状态,失去了自己分析材料,组织语言的思维空间和思考动力。

方法探讨:整理思路 、扬长避短。现行教材根据交际目的的需要,既考虑语言的功能、意念和话题,也考虑词汇和语法结构等因素 ,并使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教师应该利用直观教学,选择形象具体、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或者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事物,要求学生简单描述。课堂任务的设计要注意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内容,每阶段学生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鼓励学生引出话题并进行几个回合的交谈对话,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真实语言活动的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会学英语能力

把一个班级分为几个由若干个学生组成的小组,学生通过个体努力以及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互助,完成学习任务,倡导“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在教学策略上,合作学习要求创设一个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差异参与的氛围,实行集中学习、小组学习和个体学习的交替融合。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在快乐中成长进步的目的。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渗透学法指导,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方法,利于学生逐步掌握,形成技巧和能力。在进行教材研究是认真备课,设计好教学案例,针对学生对所学知识设计学法指道提纲,要了解学生存在共性的问题,也要设计个性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法指导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桥梁,便于被学生接受和模拟,产生积极效果。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环节,分层次、分步骤地进行学法指导。例如,关于课前预习,要指导学生明确预习目的,借助辞典或网络平台资源去主动解决字词上的障碍,利用录音、视频等工具进行朗读。在课堂学习时要学生通过对语言的感知、体会、分析、理解和听说训练,进而逐步理解语言知识。学会带着问题听课,抓住要点和重点,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运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上一篇参数估计

下一篇大家族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