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实习护士个人总结范例6篇

血透室实习护士个人总结

血透室实习护士个人总结范文1

关键词:血透室 护理安全问题、风险 防范措施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的肾代替疗法之一,我国经历了40年漫长的血液透析时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医保制度逐渐完善,医院不断深化改革,血液透析患者有了经济保障,血液透析事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与此同时血液透析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整体操作过程中,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在工作中认真分析存在问题、风险的诱因,加强防范意识,将风险降到最低,尽量做到“零风险操作”,保证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血液透析治疗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可能发生一些护理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可以杜绝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现就血液透析室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1 血透室护理人员工作中的风险

1.1 在血透室,护士常常要为患者进行穿刺、注射、输血、换药等操作,所以针刺伤和体液污染成为血透室职业暴露主要的问题,血源性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最危险的职业性暴露[1],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为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人操作后护士受伤,会增大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

1.2 化学消毒剂因素:血液透析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过氧乙酸、次氯酸钠、冰醋酸、甲醛、含氯消毒剂等,护理人员每天进行配比,并进行透析器及透析机消毒,长时间接触这些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容易导致护理人员头痛,职业性皮炎、鼻炎、哮喘、致癌等危害,严重者怀孕期会导致流产。

1.3 心理因素方面,由于血透室可能发生意外情况,如出现凝血、漏血、低血压、溶血、肌肉痉挛等并发症,要求血透护士必须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护士每时每刻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如有急诊、复杂的病人、往往加班,工作延续到十一到十二小时,体力透支,极易造成护士身心疲惫。

1.4 在透析治疗过程中,护士观察病情不仔细,巡视不及时,如:病人透析中,护士未及时观察到低血压前的先兆症状,或缺乏经验的护士,不知道低血压前兆的表现,致使低血压休克发生,病情加重,有的病人被送进抢救室进行抢救,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费用。

1.5 血液透析时,透析器与管路连接处及机器监测口连接时,多达十个接头、十多个夹子和盖帽,血流速可高达250-300ml/min,如果护士在操作中接头衔接不紧密,或出现其它循环意外问题,会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1.6 长期透析患者身体抵抗力弱,免疫力低下,在使用血管内瘘或深静脉插管时,操作技术不规范,消毒不严格,有发生感染和败血症的可能。

2 护理安全问题

2.1 血透室护士法律意识

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法律问题,护士的综合素质、护士的法律意识、护士执行法律法规的能力及落实规章制度的能力都与护理安全问题有关。如透析器的复用就必须将复用的优缺点及可能引发的问题如实告知患者,并在患者及家属签署复用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复用,否则一旦在复用过程中发生差错引起病人及家属投诉或纠纷,护理人员举证困难。

2.2 护士的专科操作技能及综合应急处理能力

2.2.1护士的专科操作技能

血液透析治疗需建立血液通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建立通路的方法,如颈内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动静脉直接穿刺,而穿刺技术要求很高、难度很大,在实际操作中易给病人带来痛苦,如血肿、动脉瘤、出血及感染等。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及机器故障的应急处理会影响病人的精神状态。

2.2.2 颈内静脉置管护理

患者置管处皮肤管口周围易发生感染,为异物刺激、渗血渗液引起。颈内静脉粗大,一旦发生血行感染,患者将有生命危险。护士更换敷料时动作不轻柔或操作不仔细都容易造成脱管。血液透析中肝素用量不当,可导致置管处出血。封管用的肝素量不够,或封管方法不正确易使导管堵塞,影响患者的治疗,重新置管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3 防范措施

3.1 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学习,护士要有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熟悉掌握各种透析方式的原理和操作,按流程、规范操作,要有慎独精神,对工作出现的问题及时汇报、查找原因并进行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

3.2 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做好个人保护,操作时戴手套,防止血液、体液污染。给病人穿刺、留取血标本、拔针时等动作要敏捷、娴熟、手法得当,预防针头刺伤皮肤,复用透析器时穿好防护服、戴面罩、眼罩、手套等。

3.3加强护理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护士长要熟悉和掌握本室的质量考评标准、各项护理管理制度,有目标、有重点的进行护理管理。对护理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应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分析,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并反馈,杜绝护理安全问题发生。严格按照卫生部《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加强血液透析器复用管理,严格检查签字登记管理,复用次数不能超过规定范围,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透析器必须分开、定点放置。严格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3.4 熟练掌握各种预案并经常进行演练,遇到风险头脑清醒、不慌乱、冷静处理,工作中多总结经验,并讲授给年资浅的同事。

3.5 认真学习血液透析专科理论知识,努力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对技术要精益求精,特别是认真学习新知识新业务,如:绝对无肝素和相对无肝素冲洗法、血液灌流技术、三步封管技术、新瘘的穿刺与维护等。

3.6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是处理各项护理工作的标准、准则。结合血液透析室的工作特点,经常组织护士学习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技术规范、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等规章制度,使护士在工作中自觉地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血透室实习护士个人总结范文2

关键词: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

1职业危害

1.1生物性危害

血透室是肾病终末期患者和中毒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场所,护士在抢救患者或做操作的过程中,频繁的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因此职业性感染是最主要的生物性感染,职业感染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而进入体内。尿毒症的患者,中毒患者,常有呕吐,腹泻,贫血患者常有输血,很多急诊患者未明确的诊断,抢救患者时紧张的氛围,以及透析器材的复用,都使得护士不可避免的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分泌物,血液。另一途径:锐器伤是职业感染最重要的感染途径,护士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接触到不同的锐器:针头,剪刀,玻璃。特别是针头:动静脉穿刺针,注射针头,采血针。因此锐器伤是院内常见的职业伤害,据相关文献报道,护士发生锐器伤占医院锐器伤总数的42%~70%,52%的护士在工作中有过锐器伤经历,95%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1]。而被污染的锐器则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的最主要的职业因素,目前已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而传播。危害最大,最常见的(HIV,HBV,HCV)。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中,它们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2]。由于血透室的特殊性,工作过程中被污染的几率更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公布的资料:目前中国检测发病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为14.1万人,我国目前人口中乙肝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肝病毒携带者已有1.3亿[3]。有关报道显示,美国透析室工作人员肝炎感染率2.0%,比一般居民高4倍[4]。可见透析室护士面临着严重的生物性危害。

1.2化学性危害

因为血透室广泛使用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84消毒液、戊二醛、甲醛。这些消毒液使用浓度较高,却血透室作为一个相对密闭的工作场所,在使用这些化学消毒剂的过程中,护士不可避免的长时间接触这些消毒剂,挥发在空气中可经过呼吸道,皮肤,黏膜而吸收,易至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皮炎,结膜炎,接触高浓度的消毒液可灼伤皮肤,滴入眼睛可导致短暂失明,持续大量接触这些有害因子,会导致人体肝肾器官的损害,而且有致癌的危险,透析液的挥发可引起刺激性的干咳。在这样局限的空间里,各种消毒剂的挥发,造成空气混合性的污染,而护士又要长时间的呆在这样的空间里,由此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另外,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都得戴手套,而手套上的滑石粉对肌肉组织有一定的危害性:血管瘀血,组织增生,并且可在肌肉组织内长期存在[5]。

1.3物理性伤害

因血透室的空间有限,且配备众多的机器、仪器、设备。使得空间较为狭小,而透析机工作时各种情况的报警声、患者的声、电话铃声、反渗机、电脑、电视机、空调、人员流动等等,这种嘈杂混乱的工作环境,容易使人产生强烈的生理应激反应,使护士容易烦躁、焦虑、紧张,长时间在这种高噪音环境中工作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烦躁、听力下降等。用于空气消毒的三氧消毒机释放出的臭氧对人的呼吸道,眼睛,皮肤都有刺激性,长时间接触会导致人体皮肤癌变和肺气肿。与此同时,各种设备存在着一定的辐射,都对护士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的危害.

1.4环境、心理、社会性的危害

1.4.1作为血透室工作的特殊性,要搬运患者,搬运透析液,搬床,这些对于护士来说都是一个严重的体力问题。血透室地面采取的是耐腐蚀性的地板,地面光滑,很容易导致护士摔倒致伤,因此护士不可避免的要面临一些意外的发生:创伤、腰背部扭伤、肌肉拉伤,甚至骨折。还有经常加班加点的工作,使得护士的躯体长时间疲劳。这些由于工作环境而造成的躯体上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1.4.2心理社会危害是血透室护士最主要的危害之一。血透室的工作量大,技术性强,急、危重症病人多,使得护理工作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迅速掌握并熟练操作技术。工作过程中,机器出现各种情况,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动静脉穿刺的高难度,为了避免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突然事故,护士必须异常集中注意力。护士的家庭压力、社会地位、待遇、业绩、人事制度、职称评定,以及各种各样的躯体危害都会增加护士的心理负担,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使得护士精神紧张、身心疲惫,而影响工作热情及工作质量。

2防护措施

2.1生物危害的防护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血透室工作人员防护知识,预防院内感染的学习。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医院管理规定,科室规章制度,正确的操作规程从事治疗。充分了解每个透析病人的检查结果,养成工作时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的习惯:着长袖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手套,换鞋,透析器材复用过程中戴防护面罩,眼套,防水围裙。工作服每周清洗,口罩每日清洗消毒,每周更换一次,拖鞋每周用84液浸泡消毒,一旦污染立即更换,尽量穿袜子。为防止锐器伤,操作时戴手套,还应该做到尽量不回套针帽,传递各种锐器时尖端朝向自己,拆安瓿时用纱布包裹,分离针头时用钳子,针头及时放入锐器盒中,不要随意弄弯或弄直针头,对与明确HIV、HBV、HCV患者的透析器材尽量不复用,对于烦躁或不合作的病人请求他人的帮助,采取相应的方法,一旦发生锐器伤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流动水下冲洗,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包扎[6]。在伤后48小时内填写护士锐器伤报告表上报,视锐器的污染情况作相关检查,注射相应的疫苗,如为HIV、HBV特殊病毒污染时,24小时内上报,进行检测,并注射抗病毒血清和疫苗,周期性复查6个月,平时,医院应该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锐器伤的重视,特别是血透室这样高危环境下的护士,应定期组织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情况,落实疫苗的注射。

2.2化学伤害的防护

除了生物性的防护措施外,定期开窗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化学消毒剂的浓度,认真检查化学消毒剂的存放,防漏出,溢出。在室内尽量戴口罩,减少呼吸道的吸收,如不小心,溅到皮肤或眼睛应在流水下反复冲洗,鉴于手套上滑石粉的危害,尽量在医用手套下面戴一层薄膜手套。

2.3物理伤害的防护

空气消毒时,人不要留在室内,各种仪器进行正确使用,定期检查维修,保持室内安静,减少流动人员,水处理的房门随时关上,对于不可避免的机器报警,病人,可以在透析前认真做好机器和管路的检查,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尽量减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也可适当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和病人采取有效的沟通,护士养成良好的心里应对技能和业务水平,沉着、冷静的采取有效方法,应对各种应激源。

2.4环境、心理、社会的防护

2.4.1负重、搬运重物时寻求他人帮助,并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和技巧,保护自己,进入血透室更换鞋子,上班时可穿弹力丝袜,防止下肢静脉曲张,对于加班加点,科室应合理调整人员配置,及时调整减轻护士的体力消耗,合理提供休息时间,缓解紧张心理,稳定家庭生活。

2.4.2医院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改善护士工作环境,满足其健康的生理需要[7],确实关心血透室护士的家庭、工作、心理、生活、学习,积极组织新业务,新技术的培训,加强透析室的管理,最大限度控制医源性感染,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国家和医院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于一定的防护工具的配置和适当的应用激励因素,一定限度上缓解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使预防与防护贯穿于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大大减少其职业危害,使血透室护士在工作中得到满意和激励,调动自身内在积极性,提高对工作的热情度。

3小结

血透室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给血透室护士的身心带来很大的危害,很多不可避免的危害可以通过相应的措施而减小其危害性,但这些措施不仅只是需要护士有着自我防护的意识和采取自我防护的措施,更重要的是国家和医院相关部门对这个薄弱点的关注,从而降低血透室护士的各种职业危害,保障身体健康,更好的为医学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NIOSH.Prventingneedlestiskinjuresinhealthcanesetting[EB/OL]1999.11.cdc.gov/noish.

[2]王毓萍.范晓莉.职业性HIV感染不容忽视[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73.

[3]谢红珍.国外护士锐器伤发生与防治研究概况[J].中国职业医学,2003,30(12):6.

[4]邹颜清.血液透析室护士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6,24(6):2.

[5]吕青.两种医用手套粉与大鼠肌组织反应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30.

血透室实习护士个人总结范文3

【关键词】 血透室护士;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4.062

随着现代医学诊断及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血液透析室是急危重症患者积聚的场所,血透护士长期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子中,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因此,血透室护士应能识别血透室常见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提高自身防护意识,才能尽可能减少或避免职业伤害,保障自身安全和健康。本文通过对血透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进行总结,对防护知识进行探讨,以提高血透室护士对血透室职业危害的认识,建立更为健全的防护措施。

1 职业危害因素

1.1 生物因素 职业感染主要有两个途径:(1)病原体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体内,护士在抢救患者及护理操作的过程中,频繁的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有可能直接污染操作护士的眼睛、皮肤、黏膜,导致感染;(2)主要的感染途径是锐器伤,护士每天在进行血管穿刺、拔针、处理医疗垃圾时,极易造成针头刺伤。频繁接触刀、剪、针、玻璃等锐器,又极易误伤自己或他人。透析器的分离、浸泡、清理、收集、毁弃等过程中,也可因被刺伤引起意外伤害。其危害不仅限于刺伤本身,且刺伤后存在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危险。职业引起感染的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据统计,全世界针刺感染人数高达1000万人,因此致命的有180万人。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播,而针刺伤导致的感染为85%[1],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传染性肝炎、艾滋病。针刺时,只需0.004 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2]。因此锐器伤是院内最常见的职业伤害。

1.2 化学因素 易造成损伤的化学因素包括化学消毒剂和化学药品。血透室护士因工作需要,如消毒机器,配置各种消毒液,物体表面及手消毒,都需频繁接触各种化学消毒剂,包括过氧乙酸、冰醋酸、柠檬酸、“84”消毒液、手快速消毒剂等。这些挥发性化学消毒剂会污染工作环境。血透室环境相对密闭,护士若长时间处于这种空间内而又不能及时通风换气,护理人员的身体可受到严重损伤。人在含氯气为40 mg/ml环境中停留1 h即可发生中毒,对人体呼吸道、皮肤、眼睛、神经系统等有不良影响,这也是发生职业性皮炎最常见的原因。若在配置或使用过氧乙酸时,被溅到皮肤和眼睛,还可导致局部皮肤和眼结膜的灼伤。

1.3 物理因素 主要包括紫外线辐射以及噪音污染。(1)紫外线辐射:一定量的紫外线照射眼睛和皮肤,可引起皮肤灼伤、红斑、皮肤过敏、紫外线眼炎。而产生的臭氧是强氧化剂,是眼和肺最危险的刺激剂之一,能破坏呼吸道黏膜和组织,长期接触可致肺气肿和肺组织纤维化。(2)血透室的噪音:主要来源于水处理设备、心电监护仪以及透析机发出的报警声音等。透析机报警噪音为35~73 dB,透析液搅拌机为42~70 dB,水处理机为65 dB。我国对医院环境噪音标准理想值为35 dB,极限值为45 dB[3]。这些警铃音形成的噪声能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使护士容易烦躁、焦虑、紧张,长时间在这种高噪音环境中工作,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烦躁、听力下降等。

1.4 环境、心理、社会性因素 (1)环境因素:血透室工作较特殊,要搬运患者、透析液、床,这些对于护士来说都是较重的体力劳动。血透室地面采取的是耐蚀性的地板,地面光滑,很容易导致护士摔倒致伤,因此护士经常会面临意外的发生,如创伤、腰背部扭伤、肌肉拉伤、摔伤甚至骨折。经常加班加点的工作,体力透支,使得护士的躯体长时间疲劳。这些由于工作环境而造成的躯体上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2)心理社会因素:血透室的工作量大,技术性强,急、危重症患者多,使得护理工作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迅速掌握并熟练操作技术;在透析过程中,并发症随时都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机器随时都可能出现故障;高难度的动静脉穿刺都会给护士带来很大压力。为了避免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突然事故,护士必须集中注意力。另外,各级卫生部门的检查,护理部的护理质量要求,频繁的理论操作考试,继续再教育等等,让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状态。

2 职业防护措施

2.1 加强防护意识 (1)建立健全血透室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血液透析器、透析液使用登记制度等,并建立相关监督机制,确保制度落实到位。(2)加强传染患者的血透管理。血透前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完善相关检查。对已确诊患有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患者,要高度警惕,且在透析记录单上做明显标记,安排隔离透析,按传染病隔离、消毒处理。对急诊和未确诊的患者,全部按阳性对待[4]。

2.2 生物因素防护措施 (1)加强自我防护:护士处理污物时,必需使用适当的防护屏障,穿好防护衣,戴好帽子、口罩、橡胶手套,手套破损要立即更换。一旦血液溅到眼睛里,立即用大量清水进行清洗。认真洗手和进行手消毒是控制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在与血液、体液接触或可能接触后,马上洗手。脱去手套要及时洗手,尽可能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必要时用快速消毒液洗手,改善工作人员的洗手设备,改水龙头为触式、脚踏式或感应开关,并配备手自动烘干装置。(2)防止针刺伤: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必须及时正确放进指定锐器盒,凡用过的注射器,严禁将针帽套回,传递各种锐器时尖端朝向自己。不要将针头、锐器相互传递,集中处理[5],拆安瓿时用纱布包裹,严禁徒手处理破碎的污染物品,减少刺伤皮肤的机会。一旦皮肤不慎被刺伤,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顺着血管方向挤出血液,并用清水和肥皂水冲洗,然后用碘酒、75%酒精消毒伤口,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6]。立即做相关病毒血清检查,确定是否存在隐性感染,若确定被传染病患者的针头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填表报院感科,进行跟踪、随访观察。

2.3 化学因素防护措施 (1)定时开窗换气,降低室内化学消毒剂的浓度。定时监测空气中化学药物的浓度,使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职业接触限值以下,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2)熟练掌握化学制剂的性质及配置流程,使之存放于完整加盖的容器内,防漏出、溢出。配置时戴口罩、帽子、手套、低位操作,并打开通风换气装置。如不小心弄在皮肤或眼睛上,应快速在流水下反复冲洗。

2.4 物理因素防护措施 (1)紫外线照射消毒时,室内不宜留人。照射结束后,注意通风换气,尤其要按时关灯。(2)水处理室建立密封隔离墙,并尽量远离透析室。定期检查和保养,使设备噪音维持在40 dB以下,自觉保持室内安静,工作人员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同时,调整机器的报警音量,避免抢救监护仪器声音过大。透析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减少报警发生率。

3 环境及心理因素防护措施

3.1 护士上班要穿防滑鞋,地面有水渍要及时清理,防止摔伤。负重、搬运重物时寻求他人帮助,并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和技巧,保护自己。

3.2 工作设计和工作安排上,要符合卫生学要求,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加强科室人员的配备,适当调整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减轻血透室护士职业紧张和心理压力;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轻松自如的应对本职工作。护理管理者要充分信任和理解护士,及时与护士沟通,了解护士的心理压力,让其在严谨而不失宽松的环境中努力工作。护士应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使自己保持精力旺盛,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3.3 护士应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在面对危重患者、处于紧张的工作环境时,具备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充足的精力。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善于控制个人情绪,应用语言技巧和沟通技巧,用职业角色约束自己的情绪,从而转移来自各方面的不良风险因素,减少心理疲劳的发生。

血透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医院管理者高度重视,制定一套完善的职业损伤的处理流程及防护措施,加强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及防护方面的知识培训,完善管理制度,从而有效地维护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血透护士要加强业务素质培训,强化防止交叉感染的意识,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制定并遵守防护方案。在保障工作质量的同时,减少和避免职业伤害,保障自身的身心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朱明惠,张翠霞,苏晓平,等.医务人员在消毒与灭菌工作中的自我防护[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3,20(4):38.

[2] 申良荣.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3):216-218.

[3] 詹先萍,邓招.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职业防护[J].实用医技杂志,2006,5(16):76.

[4] 冯素贞.手术室护士对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J].护理研究,2005, 19(6):11-13.

[5] 陈小垮,胡鹰鹰.2004-2008年医院护士职业暴露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5):683-684.

血透室实习护士个人总结范文4

【关键词】血透室;感染;管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197.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18-01

血透室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科室之一,尤其是血源性传播疾病,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的增多,医院感染已成为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为了有效地控制血透室感染,为了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笔者与科室负责人一起,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措施,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集临床与教学于一体。血透室共有19台透析机,普通透析机18台,感染患者透析机1台。血透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监测医生、监测护士组成。我科自2001年成立以来未发生过血源性传播疾病。

2 血透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1 血透室的环境因素: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普及,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多等综合因素,进入终末期肾病的人数也逐年增多。由于我院的地理因素及布局不合理等因素,血透室不能严格按照要求分区。

2.2 血透室护士的缺乏: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的增多,血透室护士由于需要专业培养和训练,且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因此造成血透室护士的缺乏。超负荷的工作会造成护士对医院感染工作的忽视。

2.3 血透室护士手卫生不规范:由于血透室护士未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在工作中容易将一处的病菌带到另一处,而血液透析患者抵抗力差,易于发生感染及感染的传播。

2.4 血透室人员进出控制不严格:血液透析患者家属不听工作人员劝导,经常找各种原因私自出入血透室,易于造成血透室感染。

3 血透室医院感染控制对策

3.1 建立、健全血透室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体系,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在感控科的支持下,血透室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医院感染相关制度和措施的落实。血透室人员要积极参加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同时要认真学习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做到从思想上树立预防医院感染的观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目的。

3.2 血透室结构和布局的完善:按照《血液净化管理标准操作规程》中对血透室结构布局的要求,在医院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合理布局,严格分区,避免发生医院交叉感染。

3.3 加强血透室人员的管理: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前应在更衣室更换干净整洁的工作服,进入工作区,应先洗手,按工作要求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工作服等。严格控制探视和陪护,尽量减少血透室人员流动量。

3.4 严格工作人员手卫生规范:手卫生是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在透析操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快使用手消毒剂擦手;接触患者或透析单元内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应戴手套,离开透析单元时应脱下手套;在进行以下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操作时应戴口罩和手套;在接触不同患者、进人不同治疗单元、清洗不同机器时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并更换手套;开始操作前或结束操作后;从同一患者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及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后;触摸被污染的物品后,应强调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1]。

3.5 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和监测制度,做好物表和环境的消毒:透析室要严格遵循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并依靠有效的监测制度来保障。每月对透析用水、透析液出口、入口、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的手进行培养,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方法。保持透析室内用物的清洁,各室地面采取湿式清扫,并用500mg/L有效氯湿拖每天2次。透析结束后对透析单元用每升含500mg有效氯擦拭,床上物品一用一更换,隔离间物品固定,人员固定,所有物品有明显标识,用后进行有效消毒。

3.6 透析消耗品使用消毒处理:严格执行国家视频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相关制度;透析器管路不能复用;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及梅毒感染患者不得复用透析器;一次性物品用于一个患者后应按医疗废物处理要求处理。

3.7 工作人员定期体检:每半年对医护人员进行乙肝、丙肝检测,阴性者建议注射乙肝疫苗。

3.8 加强血透室护士的自身防护,避免损伤:发现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如遇针刺伤或血迹感染,应立即按职业暴露程序进行处理。

3.9 透析患者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监测:对于第一次透析的新人患者或由其他中心转人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对长期透析的患者应该至少每6个月检查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1次;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能解释的肝脏转氨酶异常升高时应进行HBV-DNA 和HCV-RNA 定量检查[1]。

3.10 透析后的医疗废物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进行处理,严格执行一次性物品管理制度。

4 讨论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血液透析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维护医护人员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我们通过加强管理和培训,使血透室工作人员提高了对医院感染的认识,自身保护意识增强,最大限度地控制了血透室的医源性感染,保障了工作人员和血透患者的安全。制定完善的血透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落实科学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有效防止了血透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血透室实习护士个人总结范文5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0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12-01

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探视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2]。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3]。它始终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环节中,即使是很简单的临床护理活动都带有风险。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护理界的共识[4]。

血透室护理工作具有专科性强、风险性高:病情变化快、危急、机器运转故障、导管脱落、出血、血肿等有导致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发生的隐患。因此,要有效预防,规避风险,减少护理纠纷发生,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安全,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5]。

1血透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环境管理是否到位血透室布局和流程上有无缺陷:空间大小、互相干扰的因素、地板是否防滑、有无防滑标志、消防应急通道是否畅通、噪音大小等。

12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安全和法律意识淡漠透析治疗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未及时巡视,对病人的主诉未引起重视,透析记录不规范,上班闲聊、玩手机等引起的风险。

13病人的不信任病人因受某些媒体对医护人员的负面报道影响,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太过挑剔,不能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医护人员,从而造成护患关系的紧张。

14血透护士缺编年轻化素质参差不齐病人多,护士少,血透操作不够娴熟,透析治疗无法及时到位,而护士态度又不够诚恳,就容易引起护患纠纷。

15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现在网络发达,病人的知识来源广,对护士的专科知识要求越来越高,不能敷衍了事,否则也会引起病人的不满,增加了风险。

16机器设备故障血透机、水处理机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设备故障无预见性,是不确定因素,容易引起病人的恐慌,从而增加了风险系数。

17缺乏沟通技巧血透室病人病情重、病程长、经济压力大,如果护士不注重语言交流,解释工作不耐心,语言生硬,缺乏技巧,对病人出现的异常情况,护理措施不及时,又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导致护理纠纷。

2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

21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培训教育血液透析是体外循环的过程,发生危急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比如透析过程中病人突发低血压、心搏骤停,穿刺针或导管脱落等。透析病人多数是老病号,一般都熟知操作流程,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纠纷。因此,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技巧的培训,学会如何化解医疗、护患纠纷,倡导慎独精神,严格执行操作流程,进行风险管理的培训教育,提高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

22健全、落实规章制度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工作制度是护理管理的重要手段,既可提高工作的效率,也可保证护理的质量,有章可循也是保障护理人员的依据[6]。血透室必须严格执行并落实核心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

23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防护措施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血透室是高风险科室,更应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及防护措施,防患于未然。如:透析器破膜的应急预案,穿刺针和导管脱落的应急预案,空气栓塞的应急预案,针刺伤的应急预案,低血压的应急预案,停水、停电、火灾、地震等的应急预案。

24加强血透室护理人员的培训血透室专科性强,风险性高,上岗前必须进行思想政治和专业理论、技术操作的培训。护士必须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两年以上、血液透析专科培训三个月以上,并随时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总结和改进,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便提升全员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

25定期对机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血透机、水处理机技术含量高,费用昂贵,要求护理操作人员须进行操作培训,并对机器的使用、维护情况进行登记。要求工程师要定期对机器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对技术参数进行核查、校正,并做好登记。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确保病人的安全。

26制定合理的操作流程对血透室的各种操作应按卫生部编发的《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它是规范血液净化操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文件性规程,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7合理排班应根据病人的多少,病情的轻重,合理安排护理人员,进行弹性排班。以确保病人的安全,护理资源的合理利用。

28加强血透室的感染控制,防止医院感染每月对透析治疗室的物表和空气进行细菌培养,周对水的PH值、余氯、硬度进行监测。每月对透析用水、透析液作细菌培养,每三个月行内毒素检测,每年行化学污染物检测,并做好登记。透析患者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并记录。做好隔离透析室和医疗废物的管理。

29认真履行告知义务,主动与病人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血液透析治疗是特殊治疗,应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多与病人沟通,使患者及家属理解和信任我们,能积极配合治疗。

210加强巡视,做好健康教育血液透析是体外循环的过程,应加强巡视,观察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深静脉置管处有无出血及血肿,有无穿刺针及导管移位或脱落。观察设备的运转是否正常。倾听病人的主诉,做好健康教育,对所管的病人做到心中有数。护士应花更多的时间在病人身边,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以外的服务,如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7]。

211加强环境的改造血透室要合理布局,清洁区、污染区及其通道要分开。环境应保持安静,光线充足,空气清新。地面要防滑防酸,并有防滑标识。厕所应有扶手,并准备座便器,以防病人跌倒。

3小结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动态的过程。护士只有做好风险评估,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通过护理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密切了护患关系,减轻了护士的心理压力,针对薄弱环节能找出预防和避免护理风险的方法,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了护理队伍整体的抗风险能力[8]。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2]王淳德,郑思炳,王渠江医疗风险管理浅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8(7):405-406

[3]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57

[4]李雪芳,陈立群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输液室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10):2701-2702

[5]黄雪梅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3):624-625

[6]冯凯芬血液透析室的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9):2411

血透室实习护士个人总结范文6

--透析室工作有感

邹丽秋 刘遵季

自2015年7月份毕业到现在已有大半年的时间,而我也有幸加入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成为了一名血净室专科护士。时间虽然不长,但血净的种种经历让初出茅庐的我感慨颇深……

报到的第一天,护士长首先给我们讲了许多血液净化室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要求,也让我们对血液净化室的工作程序有了一点点的了解。比如:上班时间不能带手机;在不同区工作的护士不能跨区;每周只有一天的休息时间,没有节假日;每天中午所有上班人员轮流吃饭,一点半到两点半患者下机高峰期不能吃饭等。

记得进入透析大厅的第一印象是害怕。毕竟之前只是听说过,没有见过。而现在却要在这里工作,很难想象会是怎样场景。看到每一位面容憔悴的病人躺在的床上,床旁放着一台机器,把病人的血液引出体外,再输回病人的体内,我觉得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但是在之后的工作中慢慢的了解到血液净化技术是多么了不起的发明,它拯救了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的生命,给了他们生的希望。

作为一名带教期新护士,科室的带教老师对我很好,手把手的教。学习的内容都是由易到难,先给我讲解每次透析时要准备的物品,有透析器、透析管路、护理包等等;然后讲解怎样预冲管路再循环。当然刚开始的三个月是不允许我们实际操作的,因为我们还不清楚血液透析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的第一位带教老师是马娟老师,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不好说话,但是在慢慢的接触中我发现她是一名对工作很认真负责的人,她经常跟我说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急躁,因为人越忙越会出错。记得一次在摆透析器的时候,我只是第一遍放好,而没有再次检查摆放的是否正确,到了预冲时她问我再次核对没有,我说没有时,她对我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要依赖别人帮你。我们要对病人负责,善待生命,让患者放心!每一位治疗的病人都是因为相信我们才来的,他们把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就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如果一件小事都做不好,那就不要做护士了".听了这些话,我当时就在想,血净室的护士虽然没有病房护士那么多繁琐的工作要做,但它的专业性很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胜任的。

血净室的工作单调而枯燥,每天说是九点二十上班,但我们天不亮就得出家门,九点前就会到科室。换好护士服,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首先将自己所责任区域的机器开机自检,然后摆管路和透析器,预冲管路。九点二十五分,护士长组织交班,对一些特殊,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对护理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再次强调规范,同时传达医院通知,交班后没有预冲好的继续预冲,然后将动静脉管路连接循环。九点五十分,病人依次进入大厅各病区内,我们开始核对医嘱,一个护士要负责5-8位患者,将每位患者扶到床上躺好,床头摇到最舒适的位置。这时最紧张的时刻来临了,所有的患者都眼巴巴的等着护士给自己上机治疗,这时护士的动作要干脆利落,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为一位患者上机治疗前后需要5-8分钟,等接完最后一个病人,当我抬起被汗水浸湿的眼睑时,时间已经接近11点了。上机治疗后,要仔细完善护理记录,并进行双人查对,查对完毕,所有患者就进入平稳的透析状态了,这时大家可以松口气了,就听到组长通知各区护士到门口定午饭了,接下来就是每一小时的观察记录和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一般病人都是透析四个小时,也有三个半小时的。等订的饭来了,我们就轮流出去吃饭,大概到中午一点半,就会有病人开始陆陆续续的下机,这时又要开始忙了,写记录的,下机的,总之没有一个人闲着,有时还会有患者因为低血压而抽筋,因低血糖而晕厥,这就更让大家恨不得长八只手了!等将所有的病人送走,中间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两点半又要开始重复上午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