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兔教案范例6篇

小白兔教案

小白兔教案范文1

关键词: 应用题 思考 探索

从应用题教学的发展过程看,低年级应用题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其中最主要的是简单应用题教学。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差,即使“朗朗上口”也不一定能掌握它的解法。有些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学过的就不加思索的做出来,如果稍加改动就不知如何下手,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1 教学生学会审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应用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语言,对低年级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读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当然还要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

2 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训练

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楚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因此,低年级教学中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实际上是四则运算的算理与结构。所以从应用题教学的一开始就要着重抓好分析数量关系这一环。为此,首先要重视教学中的分析与说理。这是因为不仅要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找出解答的计算过程,同时计算过程本身也反映了解题的算理。所以要重视教给学生联系运算意义,把应用题中叙述的情节语言转换成数学运算,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叙述。对每一道题的算法,教师都要认真说理,也要让学生去说理,使学生能够将数量关系从应用题的情节中抽象出来纳入到已有的概念中去。

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通过学生操作和教师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甲数比乙数多,那么甲数就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和乙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乙数多的部分,从甲数里去掉和乙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乙数多的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这样教学使学生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清楚,掌握了一类问题的分析思路,从而避免小学生仅仅依靠对题中某些词语的臆断或盲目尝试来选择算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又初步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解更复杂的应用题打下基础。

其次要重视简单应用题基本结构的教学。使学生明确简单应用题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缺少条件要补条件,缺少问题要补问题才能构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同时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教学时可以进行提问题,填条件的练习。通过训练,使学生看到相关联的两个条件能提出问题,看到一个问题一个条件就能意识到还要补充什么条件。这一训练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认识,也为今后教学复合应用题提出中间问题做。

例如:第三册有这样两个题:

(1) 小丽做了20朵红花,____。每个同学分得几朵?

(2) 40个同学去检查身体,每5个同学一组,_____?

使学生明白:根据总数、份数可求出每份数;根据总数、每份数可求出份数,清楚意识到每份数必须和份数对应。通过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要注意使学生切实掌握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指解答应用题的思考线索。只有切实掌握解题思路才能做到思维有方向、解题有依据,使小学生的思维逐步能够借助表象和概念进行。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较复杂的判断。

例如:在学生掌握了“大数=小数+相差数”,“小数=大数-相差数”这两个关系式后进行对比练习:

(1) 黑兔有28只,黑兔比白兔多6只,白兔有多少只?

(2) 黑兔有28只,黑兔比白兔少6只,白兔有多少只?

(3) 黑兔有28只,白兔比黑兔多6只,白兔有多少只?

(4) 黑兔有28只,白兔比黑兔少6只,白兔有多少只?

(5) 白兔有28只,白兔比黑兔少6只,黑兔有多少只?

(6) 白兔有28只,白兔比黑兔多6只,黑兔有多少只?

(7) 白兔有28只,黑兔比白兔多6只,黑兔有多少只?

(8) 白兔有28只,黑兔比白兔少6只,黑兔有多少只?

这八道题看似很简单,如果要想全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要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掌握思考分析方法,让他们能尝试到胜利的喜悦,从而增加他们分析问题的信心。通过这个练习使学生知道,分析数量关系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并且学会如何把条件和问题,按叙述的情节转变为数学运算。

同时还要重视解题基本方法的训练。一道应用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如何根据已知条件确定解法,这需要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进行探索。例如第四册开始接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一开始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避免包办代替,注意指导学生复述思考过程。在练习时试着让学生自己去模仿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解题思路。遇到应用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然后集体分析讨论,使出错的学生明白错在何处,别人是怎样分析的,把别人的思维过程作为研究的对象,学着分析。总之,分析能力的培养是一点一滴进行的,切忌操之过急,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去归纳、总结,久而久之,学生的分析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3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

在小学虽然概括解题步骤是在学习了复合应用题时才进行的,但低年级开始应用题教学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按正确的解题步骤解答应用题,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检查验算和写好答案的习惯。一道题做的对不对,学生要能自我评价,对的强化,不对的反馈纠正,这实际上是一个推理论证的过程。完成列式计算只解决了“怎样解答”的问题,而推理论证是解决“为什么这样解答”的问题。然而低年级学生不善于从已知量向未知量转化,有时又受生活经验的制约无法检验明显的错误,因此,一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如:联系实际法、问题条件转换法和另解法等;还可以先由师生共同完成,然后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最后发展成学生独立完成。

小白兔教案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板块教学;三大策略;内涵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104-01

策略一:以"板块"为梳,理通基本功教学

正如细胞是生命组成的基本单位,我们语言文字的学习亦有其基本单位。众所周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中,最先接触的便是拼音拼读以及识字写作。我们常说基础不好,办事不牢。因此,在小学语文中的基本功教学融入"板块"思维是一件极为必要的事情,接下来以实例进行具体阐述。

1.总结拼音"板块"

拼音是一切语文学习的进行的基础,因此教学中不但要高度重视语文的教学,更要让学生牢牢掌握相关的内容,扎好语文学习的硕跟,筑好语文学习的地基。在趣味学习中接触和深化教学内容。

(1)识读声母表,识读韵母表,识读整体认读音节表。

(2)玩拼音游戏,看口型猜字母。

(3)用橡皮泥捏出学过的拼音字母,比比谁捏得更像。

(4)打"拼音牌"给学生准备一套拼音卡片,作为纸牌,用来复习字母,训练拼读。

2.总结字词"板块"

举例:《夕阳真美》教学简案。

课的总起:引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层推进:有如下六个教学板块

(1)太阳西斜。收起了刺眼光芒、余晖、深蓝、连绵起伏、壮丽。

(2)太阳下沉。圆脸,涨红,染成。

(3)太阳落山。灿烂霞光,留在,遥远天边。

(4)解读爷爷奶奶心情。夕阳真美,无限好。

(5)出示生词。傍,芒,蓝,伏,余,状,慢,沉,涨,灿。

(6)教师认读学生自学口头组词师范临写学生描红反馈情况布置作业。

由此可以看出每个板块都有其鲜明的特色,我们的语文老师要带领学生一个一个完成教学板块任务,由浅入深,由简单内容的学习到最后感情的深化,推进课内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

策略二:以"板块"为匙,激活教学资源

板块式的教学,其结构是明朗的,组成是灵活的,形式是丰富的。所谓以"板块"为匙,主要是讲要发挥板块重点聚拢和中心转动的优势,充分提高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围绕教材转动的作用,向着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中心聚拢的方向发展。比如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这篇念课文时,导入以下四大模块:

(1)观察图画,导入课文。教学时,首先展示出课文的相关插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故事?图中有谁?引导学生说出基本浅层次的意思。接着我们的老师可以以问题切入的方式,导入教学内容"兔妈妈为何把最大的奖励给了小白兔?"但是回头看题目却说蘑菇应该奖给谁?进而把学生带入兔妈妈是否奖对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回归课文寻求答案。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第二个板块的设计主要在于要求学生对基本功扎实掌握。力求学生能读准字音,理解语句,把握文章中心线索,能寻找到"板块一"问题的答案。随后,抽查一两个学生,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

3.精读课文,知情悟理

(1)过渡。老师发现学生在自学时,对兔妈妈和兔宝宝的对话很感兴趣,于是,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的精读。

(2)第一次对话的初次探讨。将学生分成三组,一组读兔妈妈的话,一组读小黑兔的话,一组读小白兔的话。首先读出兔妈妈的话,让学生们思考兔妈妈提问时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她的语气,神态和动作又是什么样的?接着,小黑组读出小黑兔的话,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黑兔要抢着说?它当时的语气和神态又是怎样的?提问学生谁能把得意的样子做给大家看,愿意做的人,请他/她以最故意的语气读出还原该句内容。然后小白组读出小白兔的话,让学生表演难为情的情绪动作。最后。抛出奖励应给谁的橄榄枝-小白兔落在最后难为情,小黑兔得了冠军得意,那么,是不是应该把蘑菇奖给小黑兔呢?

(3)第二次对话的强化探讨。兔妈妈并没做出奖励,而是开启了另一个询问模式的第二次对话-"你们都跟谁比赛啦?"兔宝宝分别做了回答。这次虽然课文没有描写他们的神态,但是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多读,找出相关的词组或是语句,体会其应该适用的语气。不难发现小黑兔依旧得意,小白兔仍然难为情。

(4)第三次对话的深化总结。听了两只兔宝宝的对话兔妈妈很快做出了决定,将最大的蘑菇将给小白兔。当然,这时候认为自己应该稳拿奖励的小黑兔肯定是不服气的。从哪些词组和句子可以感悟出小黑兔不服气的神态。同时,引导学生们重点讨论"为什么拿了第一的没获奖,得了最后一名反而获得了奖励?这明显与现实不符。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事物的比较应寻求一要参考物-敢于和高手比,即使是凤尾,也值得表扬;如果是与低手比,即使是鸡头,也可能会让能力衰退。

策略三:以"板块"为镜,聚焦文本内涵

在《骑牛比赛》的教学为例,要在具体教学的开展中,以"板块"为镜,聚焦文本内涵。

(1)同为骑牛比赛,有好几个人因为牛野性大发,两三秒就摔下来了。然而却而有位骑手,不管牛再如何蹦哒,再如何疯狂,依旧牢牢坐在牛背上。

(2)小姑娘将鲜花送给了这位技术高超的骑手,并询问他为什么没摔下去?

(3)骑手回答:"曾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

(4)总结内涵和中心思想-要有高超的本领须经过长期刻苦努力训练。

4.结束语

板块式思路具有两大特点:从教学层次上看,表现在"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式发展"。即由简单到困难的加深,由浅显到深入的推进,由知识到能力的拓展。从教学实施内容上看,一块一块的落实,一块一块的拼接,进而将数个单个的版块拼接整合,呈现出一种递进、层递和优化的特点。但是此类教学设计,不可任意为之,"板块"的数量不宜过多,亦不过少:一两块显示不出学习的重点,六块以上会显得稍加冗肿,因此我们的老师要在对教材进行整体把握的同时,要步履扎实,思路清晰,注意板块合理有效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陈继文.曹玮.小学语文"模块"教学的几点策略[J],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2006(5)

[2] 王东明.用小练笔,做大文章――对"小练笔"板块教学现状的观察与实施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 2013(2):19-21

小白兔教案范文3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有效设问,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本案例所教学的内容――《认识符号“=”“>”“

二、案例描述

方案一:

师:小朋友喜欢小动物吗?今天呀,森林里可热闹了,原来――“森林运动会”开幕了。瞧,都有哪些队参加了运动会呀?

生:小兔队、小猴队、松鼠队和小熊队。

师:谁来汇报一下每个队都有几名队员?

生1:小兔队有4名队员,小猴队有4名队员。

生2:松鼠队有5名队员,小熊队有3名队员。

师:你们还知道什么?

生:小兔队和小猴队的队员同样多。

师:同样多就是相等,也就是几和几相等呢?

生:4和4相等。

师: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继续看看松鼠队和小熊队之间还有怎样的关系呢?(继续学习)

方案二:

师:小朋友喜欢小动物吗?今天呀,森林里可热闹了,原来――“森林运动会”开幕了。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小兔队有4名队员,小猴队有4名队员,松鼠队有3名队员,小熊队有5名队员。

师:同学们不但知道有哪些队参加运动会,还知道每个队都有几只小动物参加,你们真会观察,从这些信息中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

……

师:松鼠队最多,它和谁比是最多呢?

生:松鼠队和小兔队、小猴队、小熊队比是最多的。

师: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进行比较时,才会有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或者是同样多。刚才你们说谁与谁同样多?

生: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

师:你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呢?

生1:我数啦。

生2:我把4只小猴摆在上面,4只小兔摆在下面,一只猴对一只兔,一只猴对一只兔……没有多余的猴也没有多余的兔,所以猴和兔同样多。

师:你看,刚才有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小猴和小兔同样多,有同学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也就是数学中“一一对应”的方法知道了小猴和小兔同样多。

师:数学中有一种符号表示同样多,是什么呢?

生:等于号。

师:几和几相等呢?

生:4和4相等。

师:现在老师有5朵红花,5朵黄花,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生:5朵红花和5朵黄花同样多,5等于5。

师:谁能举一个例子呢?

师:看来不只是4只猴子和4只小兔相等,还有同学们所说的3支铅笔和3块橡皮相等,只要是数量相等就可以用等号连接。

师:我们继续用这样“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来探讨其他队之间的关系。(继续学习“>”“

三、案例分析

比较两种方案,我们不难发现,方案二中教师能够围绕着本节课的核心概念,通过高效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小主人。

1.首问开放,抓信息,促思考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积极的参与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做到有效提问,以达成教学目的。

方案二中,一上课,老师就以“森林运动会开幕了”为开场白,通过“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从这些信息中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这两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效抓住图画中的数学信息,思考如何从图画中发现有用的数学信息。

2.追问深入,抓本质,促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的设问要有一定的目的,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来进行。所提问题必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自主动脑来探索获取知识。还要根据课堂情况不断追问,使问题深入,不断凸显概念的本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方案二中,当学生说出“松鼠队最多”时,教师追问:“松鼠队最多,它和谁比是最多呢?”使学生明白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进行比较时,才会有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或者是同样多。当学生说出“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时,教师又追问:“你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呢?”引导学生明确“数、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强化“一一对应”的方法。这样的追问,使数学符号“=”在学生头脑里更加清晰化、明确化。本质更加突出,促进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3.导问迁移,抓方法,促思想

数学知识的学习要体现“教、扶、放”的过程,要体现用方法学习的过程,要体现不断渗透数学思想的过程。它是学生从学习到掌握过程中的重要途径。

小白兔教案范文4

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能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师在课改实验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在这方面,笔者有几点粗浅体会。

1 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恰当的数学教学

1.1 摄取学生熟悉的现实中的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搜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就会对数学消除畏惧感、神秘感,而产生亲近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先出示平时见到的红领巾、扇子、扣子、七巧板、书本等实物,然后通过电脑画面,抽去实物,留下角、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几何图形就藏在我们的周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1.2 淡化抽象的算理复述,强化直接生活经验,领悟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复述思考过程,进行所谓的“算理”式分析,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基础,反而会把学生带进“死相同”,使本来容易理解的知识,人为地复杂化,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深不可测,产生厌学情绪。

例如:在教学《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有这样一道例题:饲养场养白兔12 只,黑兔7 只,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学生回答:12原7越5 (只)。有些教师反复强调学生说出算式中的12、7、5 只表示的意思,并且非要这样叙述不可:12 表示12只白兔,7 表示与黑兔同样多的白兔7 只,白兔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7 只,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部分,从12 只白兔里去掉与黑兔同样多的7 只,就是比黑兔多的5 只。生硬地用这套严密的、抽象的语言分析题意、理解题目,失去的是解题能力,留下的是无效的、无味的空洞文字复述,这样教下去,学生越学越糊涂。在实际生活中,小学生对这一问题最直接最初的理解是:“白兔多一些,黑兔少一些,从12 只里去掉7 只,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5 只。”这样表述顺应小学生思路,适合小学生的经验基础,学生很容易接纳,并且觉得学得轻松。从儿童的生命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设计学生的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 利用生活经验检测数学学习

数学来源于实践,在获得对现实的数学认识并总结到数学原理或规律后,还必须回复到现实生活中去,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检验。这既是检验原理、规律可靠性的过程,也是数学应用的过程,并且是保持数学生气勃勃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例如:在学过“比多比少应用题”后,我出了一道题:“爸爸今年33 岁,比儿子大20 岁,儿子今年几岁?”有位学生说:33+20=53(岁)。师问:你为什么这样解答?生:因为大10 岁就加上20 岁,所以就是53 岁。大部分学生回答:不符合实际。教师肯定了大部分学生用生活验证的做法,指出要形成自觉从生活经验角度去检测数学学习的结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合理性。 3 利用生活中的原型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又领着学生去测量、计算学校的一个空水池的表面积(这个水池没有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都兴趣高涨,下课铃响了都没人听到。又如在教学“统计和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请学生调查了解好朋友喜欢吃的水果、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调查的基础上,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这些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

4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1 开设数学实践课,创造应用环境。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活动,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开设生活数学实践课,是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后,安排学生用面积单位测量书本、课桌、教室地面、自家客厅的地面面积,让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及时运用到实际中去,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确有好处,感到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有待解决,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2 开展数学交流活动,营造应用氛围。把课堂所学的知识通过精心组织的数学交流活动,化进实际中,应用于生活中。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后,开展了“看谁拼图形最巧妙”活动;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与统计”后,开展“学生优秀统计员”活动;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开展了“学做售货员”活动;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和“土地面积单位”知识后,开展“农田计算员”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遍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行业,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同时领悟到只有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4.3 设计开放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的独创性。练习设计上,注重开放题的设计,给学生留下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补充问题、搜集条件、探索不同的答案,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独创性。

小白兔教案范文5

一、语言文字训练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片段一】《蘑菇该奖给谁》

师:清晨,兔妈妈要出门采蘑菇了,临走的时候怎么嘱咐两个孩子的?

生:兔妈妈嘱咐孩子们要好好练习跑步。

师:如果你就是兔妈妈,会用怎样的语气嘱咐孩子呢?

(指导学生学着兔妈妈的口吻读好句子)

师:兔妈妈出门了,小兔子们有没有按照兔妈妈的要求好好练习跑步?你们觉得谁练习的好呢?

生:小黑兔跑得好,因为他得了第一名,第一名是最棒的。

师:当兔妈妈问他的时候,他说话的语气怎么样?

生:很得意。

师:你得意过吗?想一想当时的心情,再用得意的语气读一读小黑兔的话。

(生练习读出小黑兔得意的样子)

师:那,小白兔练习得好不好呢?

生:好。

师:他没有得到第一名呀,他落在后面了,也好吗?

生:是的,因为他敢和骏马比赛跑。

师:老师注意到,你用了一个“敢”字,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骏马原本就比兔子跑得快,只有跟比自己强的人比,才会越来越好。

师:两个孩子都很听话,都在练习跑步,小黑兔胜利了,小白兔却失败了。可是,兔妈妈却出人意料地把最大的蘑菇奖给了小白兔,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小白兔敢和高手比。

师:说得好!什么是高手呢?能具体说说,你知道哪些高手吗?

生:刘翔,跨栏高手。

生:姚明,打篮球的高手。

……

师:说得真好,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体育界的高手,现在你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叫做高手吗?

生:就是在一个方面很厉害的人。

师:现在你知道兔妈妈为什么把大蘑菇奖给失败了的小白兔了吗?

生:因为他敢于和高手比。

生:和高手比,即使失败了也很光荣。

师:这就叫“虽败犹荣”。和高手比,也是需要勇气和决心的。兔妈妈把大蘑菇奖给小白兔,因为……

生:他敢和高手比呀!

师:现在回头看看,兔妈妈临走时怎么嘱咐孩子的?

生:兔妈妈嘱咐孩子们要好好练习跑步。

师:什么叫好好练习跑步?小白兔和小黑兔谁做到了?所以,兔妈妈把大蘑菇奖给小白兔,因为……

生:他敢和高手比呀!

【反思】语文教学要着力于语言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使之形成语言能力。全文以对话为主,而且角色分明,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本课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兔妈妈最后说的一句话的意思。在教学中教者着重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课文,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从中体会小白兔和小黑兔的心情。给学生感悟的空间和朗读的练习时间,使他们能够读出比教师预设更精彩更深刻的感悟。

二、语言文字训练有助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教学片段二】《鲜花和星星》

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各种各样的花儿都睡了,这时候,天空中最美的就是那闪闪烁烁的星星了。(出示投影:画面上是灿烂的星星)

师:看到这么美这么多的星星,你又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出示句式:我觉得天上的星星, 。看着天上的星星,我真想 。)

师:我们已经积累了两个表示多的成语了,还能记得吗?

生:不计其数,数不胜数。

师:看到这么多的星星,能把这两个成语用上去吗?

生:天上的星星真是数不胜数!

生:天上的星星真是不计其数!

师:小朋友们选择一个句式继续说。(老师指了指出示的两个句式)

生:我觉得天上的星星,像美丽的珍珠。

生:看着天上的星星,我真想把它摘下来,你一颗,我一颗。

生:看着天上的星星,我真想用个梯子爬上去,跟它们一起玩。

生:我觉得天上的星星,像金黄的小灯笼。

生:我觉得天上的星星,像许多小萤火虫。

生:看着天上的星星,我真想摘一颗下来做小灯笼。

生:我觉得天上的星星,真像许多闪亮的小纽扣。

……

师:小朋友们的小脑袋真是聪明,你们想得多美丽多神奇呀!老师佩服你们!

小白兔教案范文6

一、把握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点

(一)观察课文题目后是引导学生提问的理想时间点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亦称为“文眼”。当学生看到课文的题目,可能会对课文内容进行揣摩。很多学生心里都有自己的预想,这种预想就是学生心中存在的疑惑。引导学生在此时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进入课文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此时,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不要回答,而应引导学生自己在文本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后是学生提问的较佳时间点

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初读文章后,对文章已经有大概的了解。个别生词与文章内容理解上有的学生会存在疑惑或好奇,这时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引导与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想到的东西或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老师从中了解学生的已知与未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而不必每个字词、每个段落从头到尾讲解。这样节省的时间可用于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在考查中亦可查漏补缺。同时,由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更乐于自己去寻找答案。

此外,课堂接近尾声也是学生提出疑问的时间点。

二、设置可供学生思考的疑惑点

(一)在课文插图上设置疑惑点

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文有很多插图,每课都有若干幅插图。这些插图多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插图上设置一些问号,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并仔细观察图片,发现问题。下图是一年级下册《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插图,笔者在实验班的施教中记下了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

1. 山羊伯伯为什么会送给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车白菜?

2. 小白兔为什么不要一车白菜,而要一包菜籽?

3. 小灰兔为什么不跟小白兔一样向山羊要一包菜籽?

4. 小白兔拿到菜籽后打算怎么做?

问题1可联系上文寻找答案,问题4可过渡到下文。问题2和问题3可以将小白兔与小灰兔的行为进行对比,又可探究它们接受白菜时的不同想法。笔者备课时找了几位学生,让他们根据图片自由提出问题,学生们都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在全校公开课上学生们也能不负使命,给予较好的配合,所以笔者在反思中写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他们会达到我们的期望的!

(二)在课文类型片段中设置疑惑点

现代诗歌常常分成若干小节,可设置一两小节由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剩下一两小节类型片段作为自学材料,这种类型片段本身就是埋伏疑惑点的良好载体。教师巡视并单独询问个别学生存在哪些问题,从而筛选出一些较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具体施教。这种情况下的提问环节不必要求学生站起来,在全班同学关注下提问,而是小声向老师反映存在的问题。这样老师能抢先一步了解与筛选问题,同时留给其他学生更多学习与思考的时间。

三、将学生出彩的提问纳入优质课的评价标准

学生们的发现常常出乎我们老师的意外,有时在一个班的实施中,好不容易掌握了学生的疑惑点,换一个班,“危机”又向老师袭来。也许公开课上很多老师会放弃这种尝试,担忧自己招架不住。其实,这种出乎意料正是课堂灵动的表现。教师本人及评课者应该将学生出彩的提问纳入优质课的评价标准。评课者不必以教师答对或错作为考核教师的标准,而应为学生出彩的提问来为该班师生点赞。这样老师才敢放开手,让学生自由发问。

四、开放供学生提问题的多种渠道

上一篇防溺水教案

下一篇小手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