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船教案范例6篇

小白船教案

小白船教案范文1

一、学生已知时

【案例】小学数学课中的《认识乘法》往往被教师们认为是一个难点,讲不清。在这一节课上,我做好充分准备走进教室,开门见山地说:“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新的知识‘乘法’!”话刚完,教室里闹开了锅:“老师,乘法我会了!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全班竟一起背起了乘法口诀,有的学生索性举起了铅笔盒把乘法算式和口诀拿给我看,个个得意洋洋。面对此情此景,我一下愣住了,我该怎么办呢,如果我大声斥责他们的话,必将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可如果不这么做,他们就无法专心学习新知识。片刻思考后,我灵机一动问道:“哦,没想到,新朋友已早一步来到你们中间,和你们打过招呼了!那我想知道,它有没有告诉你们,它的妈妈是谁呢?”经我这么一问,学生一下便安静了下来,皱着眉,捧着小脑袋努力地思考。看着他们可爱的模样,我忍不住笑起来。我打开书中的场景图说:“请你们仔细观察图中的小动物,它们将会带你寻找到你想要的答案!”学生的热情再次被调动起来。

生:我看到有很多母鸡,还有很多小兔子。

生1:母鸡3只3只站在一起,有4组。

生2:我看到有很多小白兔,它们两个两个站在一起,有3对。

师:根据××说的,你能列式算算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吗?

生3:2+2+2=6(只)。

师:这道式子很特别。

生插嘴:有3个2。

师:对,像这样加数都一样的加法式子,我们就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谁能大胆地说说,它的乘法式子应该怎么写呢?

生4:2×2×2=6。

师:你真了不起,已经知道乘号了,你就把“+”改成“×”,是吗?

生5:老师,他的乘法算式写得不对,应该是2×3=6。

师:请问这个“2”哪来的?

生5:上面有3个,我拿下来一个。

师:那这个“3”又怎么解释?

生5:上面不是有3个“2”吗,这个3就是3个2。

师:谁来分析分析2×2×2=6的式子?

生6:是错的,2×2×2应该等于8。

师:你们同意吗?

师肯定学生的说法,小结乘法算式的写法以及意义。

同理学习计算母鸡只数的方式:3+3+3+3=123×4=124×3=12。

师:现在你们知道乘法是怎么得来的了吗?

生齐声:加法。

【思考】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不同的社区、不同的家庭,走进学校之前,他们已经耳濡目染了丰富的现实世界,对数学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这些是和“学校数学”不一样的“日常数学”或“街头数学”。这些“日常数学”可能会促进也可能会阻碍学生对“学校数学”的学习。上例中,当老师点出课题“乘法”时,学生很快就想到并背出了乘法口诀。这说明,不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经看到或学到过有关乘法的知识了。但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并掌握乘法了呢?不是!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可是,学生却自以为会了,都急于表现自己,无法定下心来听讲了。此时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出一问:乘法的妈妈是谁?一下子便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了过来,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顺利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又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设计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谁能大胆地说说,这道题的乘法式子应该怎样写?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究、去体验,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建构、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其实,在我们现在的课堂中遇到学生对书本数学“未学先知”的情况是常有的事,只要我们把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充分正视学生的现实,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把对未知的探索转变为对已知的思辨,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能有效进行。

二、学生质疑时

【案例】教学关于《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的一节练习课,没想到一道题引发了学生独特的思考。题目是这样的:老师带着28个同学准备租船过河,请你帮忙设计一个租船方案,看谁的租船方案既经济又合理。(要求:每船限乘4人)

生1:用28除以4等于7,所以租7条船。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应该用29除以4等于7余1。因为老师也要坐船,这样共有29人,所以要租8条船。

对于他的说法充分肯定后,板书:29÷4=7(条)……1(人)。

师:是啊,还剩下一个人没坐到船,所以我们还要再租一条船给他坐,共要租8条船才够呢。

稍作小结后,我便准备进行下一个练习。这时,一位学生举起了手。

生3:老师,我不是这么想的,因为老师一个人坐一条船多寂寞呀,而且还浪费。我觉得这样比较好,前6条船每条坐4人,剩下的船一条坐3人,另一条坐2人,胖一点的同学就和老师一起坐正好。

生4:我认为也可以,先第一条船坐3人,第二到第六条每条坐4人,最后一条坐2人。

生5:还可以这样坐,5条船先每条坐4人,后面3条船每条坐3人。

【思考】设计租船方案这小小的一道练习题,本来很普通,但由于学生对教师坐船方式提出了不同见解,却使它成为了学生思维放飞的舞台。学生从坐船人数与坐船的先后顺序入手,开放性地寻找坐船方案,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兴趣盎然,思维热情高涨,学生的学习在浓浓的研讨氛围中生动活泼地进行着。虽然教学进度慢了,课堂节奏缓了,但学生的学习效益却提高了。他们通过一道题,丰富了生活经验,实现了对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深层次的理解,也养成了深入探究的好品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质疑的机会,合理打乱教学节奏,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深入问题,把问题弄明白。

三、学生需要时

【案例】在上一年级《统计》这一课之前我让小朋友回家剪好各种水果卡片,第二天上课时,先一起认识了统计图之后,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水果卡片,来制作水果统计图。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你准备好的四种水果卡片,像老师这样把它们分一分,然后贴在你的白纸上。

生忙碌地操作起来。可有的学生还在寻找卡片,有的学生正为丢了几张卡片而焦急。突然,某生举手:老师,我可以和XXX合作吗?合作!这是我常常挂在嘴边的字眼,没想到竟会从学生的口中说出来。

师(激动万分):可以,可以。

很快该生又高兴地举起手来:老师,我们合作好了!

正在寻找卡片的小朋友停了下来,纷纷效仿。我看到合作的同学还能分工呢,一个涂胶水,另一个把图贴起来,合作得很有序,也很带劲。

【思考】小组合作、同桌合作是《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也一直在努力尝试着。可是在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中,我却发现:学生似乎把合作看成了一项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说怎么做,他就按要求怎么做,就像鸡不要吃食,而我们却摁着它的脖子,硬逼着它吃一样。而今天,由于学生弄丢了学具,没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又看到别的小朋友开开心心地忙碌,很眼馋,于是出于孩子乐于交朋友,与朋友一起做游戏的天性,主动提出了合作的要求。面对这样的请求,我适时“改变”教学预设,充分尊重学生的要求,让他们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进行了“结伴式”的探究活动,而这回他们却出乎意料,合作得如此开心,如此投入,如此成功。我想,只有当小朋友发自内心地需要合作时,“合作”才会百分百奏效吧。

四、学生出错时

【案例】

一、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算法交流

师出示45+30=?

生1:45+30=75,我是这么想的:45可以分成40和5,先算40加30等于70,再算70加5等于75。

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45+30=75

405

30

70

同时指出生1把今天遇到的难题,转换成我们以前学过的题目40+30=70,70+5=75,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方法。

生2:我在脑子里摆小棒,45里有4捆小棒,30里有3捆小棒,加起来是7捆,再加5根就是75根。

生3:我是这样想的:4加3等于7,5加0等于5,合起来是75。

师强调生3的说法:十位上的4和3加起来得7,写在十位上,个位上的5和0加起来得5,写在个位上。

生4:我是竖着写的:

45

+ 30

75

同理教学45+3=?45-30=? 45-3=?

学生能说会道,方法各式各样,看似已经会计算了,于是我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接下来的练习。

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练习

16+10=36+3=

57-7= 86-50=

43-2=

40%的学生:16+10=62 36+3=9657-7=586-50=18 43-2=45

[错因分析]我把出错的学生归类,一一寻找错误的原因。

1.43-2=45把“-”看成了“+”属于粗心,问题不大;16+10=62、36+3=96、86-50=18学生计算时把个位十位混在一起或调了位。原因可能有:(1)低年级学生的感知特点是比较笼统、模糊的,往往只注意到算式的某一部分,感知的印象缺乏整体特征,再加上感知本身的选择性,很容易出现以上错误;(2)“轻敌思想”在作怪。

2.57-7=5学生误以为57是由5和7组成,减掉7还剩5。这一错误的产生是学生对数的组成理解错误,第一次接触两位数减一位数,误以为减掉一位还剩另一位。

[帮助策略1]针对以上1的情况,当学生再次做题时,要求先细心读题,计算时可先用线连一连:34+20=54头对头,尾对尾,对头的还是写在头,对尾的还是写在尾。

而对于2的情况,课上我如此解释:57减掉一个7后,5的后面就破了一个洞,我们用“0”来表示,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意会57-7=50。

[跟进1]第二天练习,20%的学生还犯1的错,而第二种错误已经消失了。再次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1)连的线画在一起,自己也看不清;(2)有的学生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就习惯性地把十位的得数写到个位后面了。

[帮助策略2]针对用画线方法的学生,为了看清自己的连线,要求:34+20=54;至于个、十位调换位置书写的,多强调在写个位得数时,前面留出位置,让十位的得数有个地方安身。

[跟进2]第三天、第四天……虽然学生还是会有错,但正确率却在直线上升,85%、90%、92%……

【思考】“跟进”让我发现了学生的错因,“跟进”让我及时地采取了帮助措施,“跟进”让我的学生计算能力普遍有了提高。这一次的深入“跟进”,让我明白:作为教师不能仅仅关注课堂中学生已有的“多样化”的算法,更应该关注他们使用自己的方法后产生的错因。就好像医生,在为病人开“处方”后,还要负责地“跟进”他们服药后每天的恢复情况。“跟进”对于教师来说应是一项有效的工作,也是一项持久的工作。

小白船教案范文2

中国传统渔船装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造船艺人以丰富的经验和艺术想象力,创造了多样的渔船造型和装饰艺术。本文以舟山传统渔船装饰为例,对浙东沿海独具海洋文化色彩的传统渔船装饰艺术与民俗文化内涵作一些探讨。 一、浙东沿海传统渔船装饰艺术的历史变迁 浙东沿海海洋捕捞渔船的演变发展历史悠久。 作为浙东前沿的舟山群岛,其舟山之名就与“舟”有着不解之缘。《昌国州图志》云:“舟山在川之南,有山翼如枕海之湄,以舟之聚,故名舟山。”或曰:舟山“岛形如海中之舟。”舟船乃舟山一大特色,船文化是舟山海洋文化题中应有之义。舟山时属海外,岛民时称“岛夷”或“鸟夷”,俱属东夷部落,亦称东越之民。《越绝书》道:越,“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如飘风,去则难从。”越人与船相依为命,由其地理、生活环境使然。当时,越人使船,人习以为常,其造船工艺及航海技术在当时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传说海洋捕捞渔船是由内陆江河使用的舟筏演变的。舟山海洋捕捞渔船是在涂滩采捕向沿岸浅海捕捞延伸时出现的,并且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夏商时期捕捞渔船小而简陋,无定型规格和名称,一般船身长4.5米-5.5米,载重约1吨-2吨,称“丈八河条”。后随着木板拼装船建造技术工艺的不断进步,开始改革捕捞渔船的结构模式,在船身一侧装饰“玉肋”(船肋),称“单搁河”;两侧皆装上玉肋的称“双搁河”。船体狭小,无“门头盖”(无舱盖)。宋始,渔船逐渐增大,一般船长8米-10米(约3丈),载重3吨-4吨。船头两侧没有装饰“船眼睛”的称为“瞎眼龙头”,宋后期至清初,渔船船头两侧均装上“船眼睛”,称之为“亮眼木龙”。并随涂滩捕捉向沿岸浅海作业延移,开始给渔船冠以名称。 二、浙东沿海传统渔船装饰艺术 渔船的制作技艺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所沉淀下来的,传统渔船的装饰艺术中蕴含了许多我国劳动人民积累下来的宝贵技艺。 (一)渔船装饰手法的独特性 作为船体结构来讲,它按照捕捞种类的不同分为大对船、大捕船、小对船、小捕船、流网船、小钓船、张网船、拖乌贼船和舢舨船等渔船;还有打洋船、小白底船等木质渔船。船型从宋代初步成形的浙江帆船型为主。 舟山“绿眉毛”号传统帆船代表之一,其特征是船头像一只鸟。这种造型是中国舟船史上的四大名船之一“浙江鸟船”。在距今6500年的河姆渡新石器遗址上出土一块象牙雕刻,上面用阴线刻着两只飞鸟拱护着中间一个火焰熊熊的火球搏击升空的画面。远古的人们认为太阳是靠神鸟作为飞升天穹的运载工具。河姆渡先民的后代面对变幻莫测的大海,出于对鸟文化的崇拜,把“双鸟昇日”文化信仰融入至制造舟船的劳动中,期盼自己驾驶的舟船能象飞鸟一样,自由搏击大海。这种诞生于浙江沿海地区的舟船型制的鸟的造型是延伸了6500年中国舟船文化的缩影,具有很高的海洋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二)渔船装饰的构图形式 渔船的装饰艺术手法继承和发扬了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装饰的制作手段。早在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学会了在陶器上装饰纹样和雕刻花纹。这些图案,同样也被运用到渔船装饰中。主要的构图形式有折枝纹、缠枝纹、几何纹等,这些造型丰富的纹样极大地丰富了渔船的装饰内容。 折枝纹:以数枝花卉对称形式构图,形成交错、均衡、对称的布局,互为呼应。有的渔船装饰的折枝花构图中,有一枝大的花卉,与周围的花卉形成主次关系,十分热闹。 缠枝纹:缠枝花纹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图案,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广泛的使用,并且一直流传至今。缠枝又称穿枝,是中国工艺美术作品中常见的纹样。缠枝纹由两个对称的缠枝方向均齐,对称的对向式和缠枝的主体和形态朝一个方向延续伸展的顺向式。以二方连续为骨骼,自下而上,从左到右,在船体的装饰部位卷曲伸展。缠枝图案一般以缠枝莲和缠枝牡丹为主,还有牡丹与凤凰组合“凤穿牡丹”,莲花与龙组合的“缠枝龙”等纹样。这种纹样一般装饰在旧时木质船头根部位(船舷两则),或如今机动渔船驾驶台的前壁四周。渔船装饰中的缠枝纹,吸收了建筑雕刻中和陶瓷装饰中的造型进行构图。自然流畅的缠枝曲线,迎合着船体的造型线条,比折枝的装饰更为生动、活跃。丰富的线条加强了渔船的视觉变化,增强了装饰形体线条的节奏感,使得纹路和船体融为一体,体现了渔船装饰图案的艺术化民族风格,几何纹样:有回纹、工纹、三角纹样等,以长、短、横、竖线组成。有一正一反相连成对的,也有连续不断的,几何纹样常用作为主体画面或者船舷两侧的边饰图案,这种装饰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三)渔船装饰的典型图案 渔船装饰图案的变化,从古到今,历代都有典型图案纹样传承下来,这些图案中,不仅有大量的太极八卦图案、还有佛教中的八吉祥、暗八仙等典型图案。 八吉祥:海螺、圆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既是佛教中“八吉祥”,也是渔船装饰中的传统图案。在佛教中,海螺具有妙引吉祥之意,圆轮是圆转不息,宝伞曲复众生、白盖偏护一切,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宝瓶福具圆满、金鱼活泼洒脱、盘长是回环贯彻之象征。在渔船装饰中,一般以轮、螺、盖、伞、花、鱼、瓶的顺序排列,既有以“八吉祥”图案作为主题纹样,也用作边饰图案。 暗八仙:八仙手持的法宝—宝扇、宝剑、渔鼓、玉极、葫芦、横笛、花篮、荷花,被称为暗八仙。这也是渔船装饰中的吉祥图案,在装饰过程有时用做主题纹样,有时作为边饰图案。#p#分页标题#e# 山水图案:把繁杂的山水景物浓缩成一副画面,是今日渔船驾驶台上主要图案。从中国山水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绿油油的松柏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图案,色彩对比强烈,观赏性极强。 三、浙东沿海传统渔船装饰中的民俗文化 传统渔船装饰艺术中的图案,大量的题材来自于我国民间传统的吉祥纹样。那些纹样往往有象征、谐音、用典等手法,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期望,这些在渔船的装饰艺术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归纳渔船装饰艺术中的民俗文化观,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对富裕生活的期盼和追求 富裕的生活是穷苦劳动人民的向往。人们通过把吉祥图案融入到渔船装饰中来反映内心的愿望。 如在船尾勾画牡丹花、八仙和八宝等纹样。牡丹花姹紫千红,自宋以来牡丹即被称为“富贵花”,从气质上给人以富贵之感。八仙八宝的纹样也有吉祥、幸福的寓意。 (二)对航行顺利的祈求 旧时渔船出海讲究顺风顺水,在旗杆上、船尾等部位雕刻凤凰图案以表虔诚之心。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有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其甲骨文中和风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处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山海经•南山经》云:“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者天下安宁。”凤凰在民间自古就代表着和美、和谐与吉祥的意思。 (三)对鱼神或龙的图腾崇拜 鱼神或龙的图腾崇拜是海洋文化传统观念中独特的吉祥内容。民间常在船头的正中挡浪板中画一条小鱼和鱼尾,似鱼跳跃之状,称之为“鲤鱼跳龙门”。旧时渔船尾部左右两侧,还各画一条翘首生须,摆尾欲游的神鱼,相传,神鱼勇猛无比,连大鲨鱼也惧之三分,故称其“猛”。凡画有“猛”的船出海,不会碰上大鲨鱼。值得一提的是渔民会在船头画上各种鱼旗,画中多为海泥鳅和海鳌旗。渔民相信鳌足能立四级,被誉为是辟邪的神鱼。而海泥鳅在本地的传说中是东海龙王的外甥,为统管鱼类的鱼皇帝,因此这两种鱼类受到渔民的普遍崇敬,是渔船装饰中绘画中相当普遍的题材。 (四)对生产工具的崇敬 渔民一年四季皆漂泊在茫茫大海中,时常与风流险滩打交道。船是他们的生产工具,也是在海上唯一的依靠,所以渔民相信船和人一样具有魂魄和情感。 据《舟山博物》记载舟山船饰文化的有一奇特之处就是船有魂灵一说。船魂灵俗称“水魂灵”。它既是一种船饰,也是渔民敬龙崇龙,视船为木龙,期望木龙有灵性,以求庇护的图腾崇拜心理的反映,体现了船饰文化的深刻丰富内涵。渔民造新船时,当船的骨架(俗称“龙骨”)搭成后,即取一小块硬木,在硬木上挖个小小圆孔,将替作船魂灵的铜板(或铜钿、银圆),钉在小木块的圆孔中央,然后定置于渔船或冰鲜船的水舱。 船眼睛,大凡渔船都有一对明亮清澈的大眼睛,嵌在船博中头两边。其形状似扁平半球形,眼珠稍凸,眼中内壁还各嵌一枚银角子和银元。关于眼珠的视中线还颇有讲究,一律朝下,远远望去,乌博溜溜的眼珠子正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海面。渔民说,渔船眼珠必须朝下,这样才能看到海中之鱼,捕获到满舱鱼虾。船眼睛一般选较好的樟木,请造船师傅精制而成,然后择定吉日,将其嵌钉在船头两侧。钉船眼规定用博钉三枚,不多不少;下钉位置要准确,不偏不倚。 四、结语 传统渔船装饰艺术凝聚着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是绘画、工艺、雕刻相结合的产物,又是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它对研究海岛民俗和民风,对研究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海岛政治、经济、文化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对研究中国传统渔船文化,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和创造具有地域文化的人文景观有着重大意义。

小白船教案范文3

走近明星――播种理智

“脱离了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意味着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生活者,因为生活是道德教育赖以发生的真实背景……”有人提出一个口号:请蹲下来――和孩子们站在同一个高度!的确,只有真正的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才可能找到教育的最佳契机。

学生生话中的“追星”现象太普遍了。毋庸置疑,这种影响是一柄双刃剑。很多教师对此更多地倾向于“堵”,制定了种种禁令,收效甚微。我想起了李冰治水的秘诀:关键在“导”而不是“堵”。开学第一堂课我布置学生收集最喜欢的明星的资料,来个“明星资料全搜索”。很快各种资料便亮相了,学生更多地倾向于明星的爱好、生日等教育价值不大的内容。而我也将我收集到的资料――成龙成立“助残基金会”;孙悦联合众多明星为特困大学生义演募捐;徐静蕾严格的家教;姚明在美国的口碑等――展示给他们,让他们了解明星的成长历程、奋斗过程、成名后的生活情况。比较与鉴别之中,他们一颗颗悸动的心归于平静,盲目的激情由理智替代。学生经历了多次这样的比较与鉴别,理智、从容、客观等作风逐渐于待人处事中显现出来。

“请告诉我――”播种团体意识

合作,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请告诉我――”这种形式是威海“净雅船队”的一个典型案例:员工的岗前培训中,一位员工做错了,其他员工便要一起接受惩罚。一位新员工很不解,教官说:“因为你没有及时的提醒他,他拖了整个船趴的后腿!”每一个人都是船队中不可少的一分子,每一个员工都是船队的主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是互相帮助、互相提高。因为有这样的文化传承,净雅船队案例成为多所大学MBA教程的经典案例。

解读了净雅船队的文化精神后,我们一致通过了“请告诉我――”的协议:将提醒语、警示语以小纸条的形式传送,组建我们的船队。于是孩子们的课桌里常会静静地躺着一张张饱含着关爱与期待的小纸条:“嗨!你是男生,抬起你的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啊!”逆境是上天送给我们的一份特别的礼物,用你的坚韧迎接他吧!”――几个月之后,孩子们语言交流品位提高了,表达技巧提高了;更重要的是他们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面对将来的社会角色、竞争,相信他们都会有很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人际调节与交流能力。

检点黑白――播种反省

“反省能促人进步,有反省才会有悔悟,有悔悟才会有进步,才会有成才的可能。”我深谙及时必要的反省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培训。

“黑白子”是藏族的一位大师,每天睡觉前都要在面前摆上一堆白子和一堆黑子,白子代表善行、黑子代表恶念,一粒一粒检点自己的言行,逐渐的白子越堆越多,黑子越堆越少,他也就成为人人敬仰的一代大师。我从生活细节入手,将容易疏忽的是非一一解剖,指点学生学会这种检点自己言行与意识的方法,可以用黑白子,可以列图表,及时“三省吾身”,正直与善良便渐渐在学生的心中扎下根,慢慢的学生自会趋善避恶。

“除去田野里的杂草的最好方法就是种上庄稼,同样除去思想中杂草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播种美德。”这是一位老教师的忠告。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未觉得有怎样的玄妙,从教数年方觉得此语道破育人玄机。

小白船教案范文4

——做个"清醒人、明白人、带头人"

作者:董佳佳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志们:

大家好,很开心能有机会上台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个"清醒人、明白人、带头人"》。

首先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六只猴子要过河,摆渡的水獭对猴子说:"我这只船,规定每次只能坐三位乘客,你们分两次过河吧!"于是三只猴子上了船。第四只猴子满不在乎地说:"四位和三位不是差不多吗?我这么瘦弱,上去也没事儿的,你这规定也太死板了".

水獭连忙摆手说:"不行,超载船会沉得".可是那只猴子不听,还是觉得自己上去也没什么大碍,急忙跳上了船。

这时第五只猴子说:"哪有那么巧的事,我还从来没见过船能沉的".说着也"嗵"的一声跳上了船。在对岸的第六只猴子嘟哝着:"我过河也有急事要办呀,大家都违反了规则,难道我偏要当傻瓜吗?再说我不上去以为我胆小呢,我才不干!"说完也跳上了船。于是小船很快就沉了下去,猴子全部掉进了河里,拼命扑腾着喊救命。水獭费了很大的劲才把他们一个个救上了岸。而这六只猴子也受到了应有的教训。

这虽然是一则很简单的寓言故事,可是映射出的道理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索,我们听故事的时候觉得这几只小猴子真是很可笑,可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又有多少人充当着"小猴子"的角色呢?规矩是给大家定的,可是遵守还是要靠个人,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做个"清醒人、明白人、带头人",才能成就一个好的组织。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一个党员,尤其是一名检察官,有没有纪律和规矩意识,有没有严纪律和守规矩的自觉性,不仅决定你能否做好工作,还决定了你会有什么样的道德形象和人生价值。

小白船教案范文5

一、预习案(前奏)

课前预习是音乐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师除了需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方面架构教学目标,架构需要预习的内容以外,还需在课前“反复聆听”音乐,“吃透”教材。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灵活、多样化地引导,可以让学生搜集本单元中出现的相关材料,如:音乐家的小故事,寻找哪部电影大片中用了类似的音乐,甚至哪位当红歌星或乐队演唱过相关的音乐等。《龙船调》一课就可以让学生将土家“龙船”与广东的“龙舟”作为对比材料来预习,由广东的龙舟赛引导学生寻找广东龙舟习俗及土家龙船习俗的相关小故事,哪位当红歌唱演员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过此曲?并思考:龙船与龙舟形制之异同,其相对应的音乐表现风格之异同,这些都是学生“有点认识又不大认识”的内容,刺激其求知欲的同时丰富他们的音乐视野,且容易达成。

二、学习案(主题)

有了预习案创设的良好开端,第二阶段的学习案不妨从“有效导入,有效设问,有效形式和有效环节”几个方面来准备,以求有效利用教材的同时达成有效教学。

(一)有效导入和有效设问是保证高效音乐课堂的起点

有效导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良好开端,使学生能够迅速、主动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导入后教师再提出问题,伴随着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水到渠成地解决一节课学习的重难点。我在教学《客家山歌》时,发现学生对方言很感兴趣,便顺势将此法迁移至初三《龙船调》教材的导入教学中,先用《龙船调》中的念白作为“药引”,提问:“这与粤语有什么不同?”然后板书举例:“妹娃儿—过河—是—哪个—推—我—嘛”,继而问“怎么读呢?听辨完后我们学一学吧!”让学生与粤语对比着跟读,当学生有了个别特色词语的初体验后,再让学生投入《龙船调》整句念白的学习,并进而让学生与同桌之间投入情境表演,他们的兴趣就来了,既解决了歌曲学习的方言难点,也打破以前土家图片导入法的沉闷,在贴近学生生活的同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一下子被抓住了,效果很不错。通过以上层层递进的有效导入及设问,让学生们迅速进入更高层次的音乐欣赏,并为接下来的欣赏及演唱歌曲做好了铺垫。

(二)有效教学形式是保证高效音乐课堂的关键点

1. 有效原则——“以音乐为主”

音乐课应体现其“音乐性”。尽管音乐课非常讲究学科的综合,但是,学科“综合”讲究“融合”技巧,在“融合”过程中需分清主次,其他学科知识点都是为音乐教学服务的,注意其所占课堂时间和时机,一般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否则有喧宾夺主之嫌。在“龙船调”一课中借用土家服饰等美术艺术帮助教学,但并不放在开始的导入环节,也不以图片展示,而是以实物呈现给大家,让学生做“服装设计师”,自选服饰道具装扮,整个过程用时只有5分钟,便在潜移默化中强调了服饰特色,让学生认知其音乐所属土家民族风情,也强化妹娃儿、艄公角色的形象,既给歌唱教学做了个补充说明,也为接下来的表演唱拓展活动提供了可操作条件。

2. 有效形式的关键――精心的教学设计

现今,一味追求表面热闹的教学活动、陷入形式主义泥潭的音乐课堂仍比比皆是,那么怎样的教学形式才是有效的,怎样合理安排教学形式才算有效利用教材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前进行精心的教学形式设计。

许多老师在《龙船调》歌曲教学前总是发愁,担心歌曲演唱难度大,如何教会学生呢?笔者认为可从其体裁入手,以片段教学切入到全曲教学,先解决“点”再解决“面”,水到渠成地教唱全曲。老师在预习案中已获悉《龙船调》体裁结构(山歌为主、也有小调、号子的影子,伴有念白),便在“学习案”中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先学会方言(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我就来推你嘛!),再让学生分别学唱小调片段(金那金儿锁、银那银儿锁)、号子片段(啊喂呀左,啊喂呀左),从中解决装饰音(滑音)、衬词及其作用等知识点的讲解、听辨、角色分配及模仿演唱,而后让其认清其各片段相对应的乐谱位置,并以抢答形式进行片段听辨排序以熟悉整首歌曲乐谱及结构,至此,我们再进行全曲教唱,问题迎刃而解了,学生很自然地把难度如此大的《龙船调》唱会了,并乐在其中。整个过程同样应用多种教学形式,如:模仿演唱、听辨分析、分组讨论、以及身体律动……等等。事后的教学效果说明: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形式,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层层诱导,让学生“人人参与”(学生有可能参与,并有能力参与,而非人人都要参与),由“启”(启示)而生“发”(生发),更让学生“触手可及”,从而保证了教学形式服务于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做到了“有的放矢”,避免了陷入形式主义泥潭。

(三)有效教学环节是保证高效音乐课堂的关注点

一学期、一学年的音乐教学与一堂课的音乐教学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具有阶段性的,教学环节是与阶段性“大目标”相一致的;后者具有短期性,教学环节是与一堂课的“小目标”相一致。例如:我校现在研究的校本教材——岭南音乐文化教学,包括广东音乐、粤曲粤剧、广东民歌等等广东地区民族音乐,可作为一个学期甚至一年的教学内容,还可进一步把各地方的民族音乐作为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包括湖北民歌《龙船调》、苏州民歌、湖南民歌《浏阳河》、《刘海砍樵》……串成系列性地方音乐课程教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从聆听到参与,从参与到表演,从表演到创编,“一步一个脚印”进行更深层次地学习。如此计划性的安排教材内容,对于一周只有一节音乐课的学生而言可谓是深刻的,是有所烙印的。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酷爱流行音乐的学生会对传统音乐有所改观,也会被其魅力所吸引的。但是,阶段性教学需要讲究过程的连贯性,在保证连贯性的基础上,合理统筹各阶段音乐教材内容,将“大目标”和“小目标”有机结合、有效统一,更深刻体现音乐教学的目标。

三、反馈案(尾声)

一堂音乐课或者一个阶段的音乐教学效果如何,是否真的高效,需要从学生的反馈中得到检验。就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反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常采取课堂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种方式。课堂即时评价,简单而言就是课堂上即时地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尽量肯定学生,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而延时评价指教师对学生正在交流的话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再采用适当的方式更好地评价学生。

小白船教案范文6

培训的船员用于组建自己的船队。凌启明介绍,这次预计培训船员50名,未来3年里,该公司将投入近10亿元,建造的船舶将达到370艘,届时将需要大量的航运人才,仅船员方面,如果按照每艘船配备5名计算,需要达到1850名。

对于要培训船员,凌启明表示也是无奈之举,贵州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航运人才十分紧缺,“要招几个有点经验的都十分不容易”。

“缺口”的航运人才

事实上,航运人才紧缺已不仅是贵州的问题了。从2005年开始,航运人才的需求就一直是业界的热议话题之一。根据全球人力资源比对模型的分析预测,到2013年,仅全球船员短缺将达到5.6万人。

一份来自交通运输部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大约拥有155万名船员,但高级船员仅占五分之一(包括轮机部高级船员)。而据从事海员管理的高层透露,我国具有船长证书的人员大概4000人,真正持证在岗的船长仅有2000人左右。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航运金融学院院长黄小彪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也指出,航运人才紧缺已是全球普遍现象,特别是在高端人才方面。

他介绍,像航运中介包括贸易和运输相关服务业,它们主要包括贸易、货物运输、船舶、报关报检、航运经纪、航运保险中介、航运信息咨询等,目前都是都是紧缺人才的领域。

他还指出,目前国内航运保险基本上是空白。或许很多保险公司已经开展了航运保险业务,但关键不是看你是否有这样的保险业务,而是损失发生后如何操作,多长时间可以赔偿,保险评估是否及时准确、公正客观,理赔程序是否便捷有利和人性化。而之所以说其“空白”,归根结底还是该服务领域专业人才缺乏、理念匮乏造成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复合型人才较少。除了目前业内多次提及的航运金融、航运法律外,航运电子商务领域复合人才的缺失也应引起关注。

黄小彪告诉记者,产业缺乏强有力的生长点,是对人才吸引力不强的根本原因,同时复合型人才太稀少又制约航运电子商务企业良性发展。“航运市场目前来看还是圈子市场,市场开发和拓展必须要有一定的行业资源;同时,也是因为航运市场的圈子很小,既是技术高手又熟悉航运市场的几乎没有,这直接造成航运网站订仓、订货系统都很简单,很少能提供针对客户多样化需求的解决方案。”

对此,中华航运物流人才网营销总监傅伟忠告诉记者,航运是一个古老的产业,目前中国的航运业发展迅速,但是国内的航运人才还主要集中在第一线的生产领域,而较高层次上的航运服务人才主要依靠国外引进,比如船舶融资、船舶经纪、航运法律服务等领域。而这些人才恰恰不太容易招聘。

航运在线的某位资深人士对记者说,航运商务领域需要的主要人才,一是技术人才,二是商务人才。一般的技术人才好找,但熟悉航运市场,能为网站设计架构,提供解决方案的技术人才却难寻;一般的商务人才好招,但了解航运电子商务,又有行业资源的人才却很难找到。

中国国际海运网CEO康树春也曾向媒体表示,航运电子商务之所以发展缓慢,固然与中国经济的粗放增长不无关系,但人才缺乏也是关键的原因之一,没有高质量的人才,航运电子商务提供的服务就不会被企业所认可。

教育滞后

是什么原因让航运人才出现了如此匮乏的窘境?

黄小标指出,教育滞后是造成人才紧缺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在我国设立有航运方面专业的院校很少,而且能在国际上叫得响的院校,只有上海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几所院校。

据黄小标介绍,近年来,我国的海事院校都已经在不断地扩招。据统计,从2005年开始,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航海院校的招生每年都在翻倍增长,以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今年该校的航海技术专业也由原来的4个班扩招至6个班,另外还额外开设了航运金融专业两个班,生源从以前的南方及沿海地区,扩至内蒙古、河北、河南等地。

但尽管如此,航运专业的毕业生仍供不应求。近六年,大连海事大学的毕业生供求比例为4:10。而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从2008年开始,就一直保持着1:3的比例。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部周部长介绍,该校今年的航海类毕业生283人,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90%以上早在今年三月就被用人单位“抢订”。这些毕业生大部分到了中海、中远等国企,一部分去了海关、边防总局、救助局、打捞局这些政府单位,一部分被外派去了远洋航运公司。

此外,有些航运专业人才由于培养难度大,造成一些院校不敢轻易开设相关专业,黄小标介绍,“以航运保险人才为例,其专业学习和培养难度大,人才门槛高,需要海事与保险双重知识。也就是说,从事航运保险的人员首先必须对航运有所了解,其次要掌握保险学概论、船舶保险、海事法、英语口语等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强大的师资力量及长时间的系统培养。因此,许多高校都不愿涉足于此。”

记者调查中也了解到,目前,我国仅有大连海事大学与上海海事大学等极少数专业性大学设立了航运保险方面的专业,国内的航运保险专业人才稀缺状况就可见一斑了。

人才“上岸”

一边是教育滞后造成结构性人才紧缺,而另一边却是大量的航运人才在不断地“上岸”。

由于劳动条件、职务晋升和发展、年迈后的出路以及社会权利保障等方面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不少航运人才选择了“上岸”。

阿明就是选择“上岸”的一员。去年,他考上了广州市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告别了3年船员生涯。

前几年,阿明一直跑远洋运输,主要是欧美一带的接船业务,这是他上学时梦寐以求的职业:既可以多看看世界,还可以赚到钱,阿明一度觉得很知足。随着对这一行业深入了解,阿明逐渐改变了原来的观念。

“一年有近10个月都与船‘绑’在一起,与家人团聚机会很少,而且还要面临着一定的职业风险。”阿明向记者说。

一位航海行业专家也指出,船员由于长期在船上工作,漂洋过海,几乎每天是生活在船舶这座“孤岛”上,船员的精神生活极其匮乏。此外,海上生活环境恶劣,有天气因素,也有也有人为因素,如海盗等。据统计,2008年以来,索马里沿海和亚丁湾累计发生逾120起海盗袭击商船事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航运人才待遇的性价比出现了一定的分化。比如,目前沿海航线的船长与轮机长工资月薪一般在三、四万元左右,而一般的水手及机工月薪约为3000~4000元之间。而内河方面,普通船员的实际收入每月大概在2000元左右。凌启明向记者介绍,待遇分化主要是体制改革后发生变化的,以前船员的集体身份渐渐转为国企或私企职工,船员的收入也与企业效益挂上钩,内河航运由于效益低而导致船员工资下滑,远洋航线则保持着一定的

优势。因此,有一定学历层次的船员都愿意去干远洋运输。

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内河船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的占84.8%,大专及以上的只占3.34%。与众多行业对员工的要求水涨船高相反,进身船员的“门槛”却在低开低走。

亟待突围

对于航运人才紧缺的现状,有专家指出,已深刻影响到及我国建设航运强国的战略实现,亟待业界合力制定相关应对措施,解决这一难题。

黄小彪建议,相关部门应大力宣传祖国的航海文化,让年轻人明白航运发展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树立为国家航运事业奉献青春的理想信念。政府还应该从政策层面给予航运人才各方面的照顾,企业应给予处在艰苦工作岗位上的航运人才及家属更多的人文关怀,提高航运人才待遇,为航运基本人力资源注入资金、增加活力。相关用人单位要互相进行人才交流,而不是争夺航运人才。如现在海事部门的人才来源都是招聘航运企业的高级海员,导致了海员非正常流失。

另外,鉴于高级海员在航运业的特殊地位,应建立和完善航运人才交流中心,让在远洋船上工作了一段时间、积累丰富实践知识、经验后的高级海员,特别是远洋船长再交流到陆上各个航运业单位中去做管理人员。通过有序的培训、流动,这样,高级海员对未来人生职业有了奋斗目标,航运人才的来源会更加趋于合理了。

对于这一点,上海已经开始有所动作。记者了解到,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最新安排,上海海事局已牵头成立工作小组,负责推进落实配套建设船员专业人才市场,开展配套建设船员专业人才市场推进实施方案。主要举措及取得的成效包括:构建海员评估中心、成立上海船员服务协会、加强船员服务市场的监管、拟建立船员招募中心。相信这对船员招聘、高级船员工作交流等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黄小彪还指出,航运企业应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高校中设立相应的航运人才专业,充分挖掘航运人才培养、培训资源潜力,培养更多的高级航运人才,加强航运人才储备,以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相关企业应该制定中长期的人才培养和储备规划。

上一篇日月潭教案

下一篇出师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