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力量范例6篇

习惯的力量

习惯的力量范文1

的确,巴菲特之所以是“股神”,并不在于他短期获得了多高的收益,而在于他能够40多年保持20%以上的平均收益率。要获得40多年的持续成功,靠的一定就是好习惯。

只有当你习惯了做一些事情,你才可能长期的施行。而理财恰恰是需要长期施行的过程。这个过程贯穿理财者生命的始终,要在一个贯穿生命的长期过程中保持成功,只能够靠一种方式:学习并最终养成一个好的理财习惯。

习惯是需要培养的。一个好的习惯的形成首先需要有正确的观念,在正确观念的指引下学习做正确的事情,然后重复做这个正确的事情,最终就变成了自然而然要做的事情了,这个自然而然要做的事情就是我们称之为习惯的东西。

要养成好的习惯,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要尽早开始。我们都知道,伴随我们一生的生活习惯大多都是在我们早年养成的。因为在我们相对年轻的时候比较容易接受一些东西并吸收成为我们身体熟悉并且感到舒服的做事方式――习惯。所以,在年轻的时候你不形成好的习惯就会形成坏的习惯,而且一旦坏习惯形成再要改就非常难了。因此对年轻人来说养成好的理财消费投资等关于钱财的习惯是其一生获得财务成功的必修课。

二是要简单。要形成一个不断重复做的事情,一定要简单。只有简单的操作步骤才客易学会并且能够长期的不断做下去从而最终成为习惯。太复杂的事情很难成为习惯。这个特点也有助于改掉坏的习惯。金庸非常喜欢下围棋,但早年创业期间时间非常宝贵,他要改变下棋的习惯,他就将棋具锁到一个箱子里,箱子的钥匙锁到楼上的一个抽屉里。而抽屉的钥匙放在地下室的储藏柜里。通过将下棋变成很麻烦的事情从而改变下棋的习惯,很有效。我们知道频繁的交易是股市投资的一大敌人,要改变频繁交易的毛病可以通过增加交易难度的手段。比如取消网上交易,只采用电话交易就是不错的方式。这是有统计数据支持的结论。美国有两位教授发现使用电话交易的投资者平均回报率相当不错,高于市场平均回报率两个百分点,当有了网上交易后,交易变的更加简单了,当然交易也就更频繁了,这些投资者的回报率也从高于市场两个点变为低于市场三个点。从这一结果来看所有让我们炒股变的更容易的手段(比如手机炒股、从T+1变为T+0等)都会损害我们的投资收益。

理财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好的理财习惯的内容也非常多。下面总结几条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内容与大家共励。

1、了解收入及花销很多人不清楚自己的钱是怎么花掉的;甚至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收入。没有这些基本信息,就很难制定预算,并以此合理地安排钱财的使用;搞不清楚什么地方该花钱;也就不能在花费上做出合理的改变。记录自己的开支有助于你明确生活的底限与目标。了解自己的花费情况是控制不当消费的良好开端。

2、制订预算,并参照实施听起来,做预算不但枯燥,烦琐。而且好像太做作。但我还是要将这一条列上,因为这是控制开支非常有效的手段。

3、先付给未来每到发薪时便划出10%~20%的钱放到一边留为自己的未来使用。这是改变“月光”族消费习惯的不二法门。

4、将意外之财存起来很多人对正常的收入安排的井井有条,但常常对非预期的收入(如奖金、中奖、股市的短期快速上升等)就乱花。其实无论预期收入还是非预期收入都是一样的钱。而且有非预期的收入就有非预期的支出。因此将非预期的收入存起来是非常重要的好习惯。

5、长期投资复利的威力大家都是知道的,但复利的威力需要时间才能够发挥出来。

习惯的力量范文2

初次见到此书并无太大兴趣,单从书名来看以为会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类型,然而刚刚看到前言部分就被几个有趣的小故事深深地吸引了。

此书以丽莎的故事开头,她是一位34岁的女士,16岁就开始抽烟酗酒,20多岁就欠下了1万美元的债务,她肥胖懒惰生活乱成一团。然而现在的她年轻漂亮充满活力,抽烟欠债的恶习都没有了。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和丈夫离婚后重新树立了生活目标,有了努力的方向,她决定首先戒掉烟,去亲眼看看金字塔并穿越沙漠。这种思想的细微变化触发了一系列变化,使她的习惯发生了改变,大脑也发生了改变,影响了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丽莎的成功在于习惯的改变,她把决定变成了自动行为。那么,习惯的运作原理是什么,如果弄清背后的原理,我们是不是可以重新构建自己的选择模式?

这本书向我们剖析了“习惯”在每个人的生活和事业中表现出来的强大力量以及如何充分利用这种力量发挥出每个人的潜能力。“人每天有40%的行为并不是真正决定促成的,而是出于习惯”,从早上起床、吃饭、上班到晚上睡觉这些都是习惯性行为,虽然每种习惯的影响不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汇聚到一起,形成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有必要探究“习惯回路”到底是怎样运作的,从而想办法用新的惯常行为去取代旧的坏习惯,迎接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习惯的力量范文3

一、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求知欲的表现,是孩子获得知识的途径,也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开端。爱因斯坦认为:好奇心、决心和努力工作是他工作有效性的有力保障。孩子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未知欲,他的脑袋里装着数不清的困惑:“世界上有没有绿色的肉?”“为什么小鸟会飞我却不会飞?”因此,幼儿老师们在孩子提出的哪怕在成人眼里滑稽可笑的问题时,也要耐心地予以聆听。如果我们能立即回答孩子的疑问就认真解答或装作不懂,帮助孩子探究问题的答案。如果我们不清楚问题的答案,要诚实地告诉孩子: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老师现在也不清楚,老师要从书里寻找答案或请教别人。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孩子对书的兴趣,同时又身教孩子诚实的美德。

二、鼓励孩子质疑的勇气

质疑是创造的第一步。作为幼儿老师要肯定孩子质疑的品格。除一些做人的基本原则要孩子遵守外,诸如“饭前洗手”“不是自己的东西,再喜欢都不能拿”等,老师不要用自己头脑中的标准答案要求孩子。如果人类总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合理的、完善的,那就不可能产生改造世界、创造新事物的想法,也就谈不上任何创造了。所以我们要经常鼓励孩子所谓的“胡说八道”。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越重,下落就越快”观点的一千多年中,人们都认为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谁也不曾对此结论有怀疑。可是,物理学家伽利略对此结论大胆质疑,并进行了大量研究,证明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本身重量无关。“地心学”也在哥白尼之前错误地主宰了人类很多年。

三、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

用发散思维取代定向思维,这样孩子的思路才能开阔。幼儿老师要给孩子灌输“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观念。鼓励孩子养成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比如经常问一问孩子类似“砖有什么用途?”的问题。我们知道砖除了可以用来造房子外,还可以用来铺路、砌花坛、敲钉子、垒长城等等。老师们最好有意识地问一问孩子“几加几等于10?”“几减几等于2?”等类似的问题,不要在意孩子给出的答案是否标准,而要注重孩子思考的整个过程。同时在学校生活中,老师也要提高孩子用多种方式表达事物的能力。比如:xxx,你先喝二分之一杯水?吃0.5个苹果等等同一内涵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

四、开通孩子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要把问题倒过来进行思考的思维方式。老师们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有关逆向思维的成功案例,例如:我国汉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司马光运用的就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方式,他小小年纪就认识到救人不仅仅可以让人离开水,还可以让水离开人。童话“乌鸦喝水”的故事也是逆向思维的常用范例。当乌鸦的喙够不到瓶子里的水时,它想到了如何让水漫上来的思路,然后借助石头喝到了水。老师们可以和孩子玩相向运动的游戏,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比如你想和老师握手,你可以独自走向老师,老师也可以独自走向你,你可以和老师迎面而行。这样的例子很多,老师要善于挖掘。

五、激发孩子的想像力

想像力是比知识更重要的一种空间能力。一个人在小时候想像力得不到发展,非但不能成为诗人、小说家、雕刻家、画家,而且也难以成为建筑家、科学家、法律学家、数学家。想像力就是运用联想和类比,在对多种事物联系起来的思考中得到启发的一种智能,“曹冲称象”就是运用类比思维解决问题的益智故事。仿生学也是人类充分运用想像力逐渐形成典型学科:科学家受到鱼的启示,发明了潜水艇;看到鸟,发明了飞机等。老师一方面要让孩子听一些看不到图形和实物的故事磁带;另一方面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精彩处,最好戛然而止,让孩子自己去编故事的结局。即使是荒诞不经,老师都要给孩子及时的赏识与肯定。

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习惯的力量范文4

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是出自习惯的支配。可以说,几乎在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习惯使然。在我们的身上,好习惯与坏习惯并存,那么,惟一能够有效改变我们生活的手段便是去有效地改变我们的习惯。幸运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美国畅销书作家杰克·霍吉撰写的《习惯的力量》,被认为是一部杰出的作品,被亚马逊书店、《纽约时报》等权威组织评为2003年度最畅销的商业生活类图书。书中剖析了“习惯”在每个人生活和事业中表现出来的强大的力量,并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力量,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潜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它把“习惯”比喻为飞驰的列车,惯性使人无法停步地冲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有可能是深谷,习惯就是你的方向盘。“习惯”是潜意识的活动,就像人体各种软件的编程,一旦启动就按既定的程序演绎。

“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原来命运的基石就是养成习惯的行为。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也曾经说过,“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明末清初知名学者五船山提出“养习于童蒙”。

学习习惯则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学习活动的一种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当今社会的发展给人类提出了新的要求,终身学习是未来社会的生存的必要条件,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学习的空间,也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使之终身受益,这对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整个小学学习过程中重要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

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

叶圣陶先生还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生良好学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得由低到高,逐步培养,逐渐定型。良好学习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常出现反复,孩子的习惯起伏变化,表现出不稳定性。但教师切不可放弃,须持之以恒。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习惯,习了才会惯。同一个动作,同一件事情,只有反复做,才能养成习惯。法国作家大仲马说:“每一个重复的动作都有养成习惯的可能;

习惯的力量范文5

早上好!

今天我们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在谈到习惯时曾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那应该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1.一心向学的习惯:科学家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一心向学的头脑便是有准备的头脑。同样是水壶,普通人烧出的是开水,而瓦特却烧出了蒸汽机;同样是手被草叶子拉破了,普通人只会想到埋怨草的无情和自己的粗心,而鲁班却想到了发明锯;同样是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果农见了只感到心疼,而牛顿却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因为瓦特、鲁班、牛顿平时一心向学,所以,这些自然界的微弱刺激便激起了他们灵感的火花。

2.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与这个故事的寓意相同的还有中国古代“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说法。这些故事都是要告诉我们学习时不可一心二用。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如果硬要同时做,必然使每件事的质量都有所降低。所以,一心二用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就应该专心致志。

3.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什么是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呢?就是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学习计划。这一学习习惯,是实现目标、克敌制胜的法宝。一般说来,目标比较容易确定,计划也比较容易制定,难的是定时定量地完成学习计划。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知易行难”。但是只要你能根据奋斗目标制定出科学的计划,并且定时定量地完成计划,就一定能无往而不胜。

4.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整个科学生涯中,正是凭这种“善于思考”的精神,才提出了划时代的“光量子”概念,创立了相对论。

每个同学的学习环境和基础不同,学习的具体习惯和方法也会因人而异,不可简单照搬他人的方法,但学习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总是共通的。

习惯的力量范文6

1、对于农村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应从转变学生的思想认识开始。

学生的品德习惯是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逐渐产生、发展和形成起来的。在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时,首先要分清学生的行为是有意行为还是无意行为。按行为意识性、目的性的程度说,可以划分为无意行为与有意行为两种。前者是没有什么目的的行为,即它是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后者是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行为,即它是在人们意识很清醒的状态下完成的。但它们都有意识的支配,只不过前者是在潜意识的幕后操纵下而已。因此矫正不良品德应从转变学生的思想认识入手,本着化有意为无意,化无意于无形的原则。其次,由于学生转变非一日之功,不良行为习惯很容易反复,因此教师要做到有爱心、有诚心、有信心、有决心、有耐心、有恒心。

2、建立班级和学生的量化管理机制,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农村初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矫治是复杂的、系统的、又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这里就需要把学生习惯培养的内容分化、细化和实化。譬如把学生的良好习惯分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然后再把这三方面再细化,如学习习惯方面,我们又把它分为良好的上课习惯、作业习惯、预习习惯、复习习惯、考试习惯及课外阅读习惯、合作习惯等,对不同年级的同学分别订出不同的习惯培养目标。在把学生的良好的习惯构成细化、分化、目标化后,再对每个同学进行习惯养成的量化考核,每周进行统计反馈、公布上墙,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表现进行扣分,对学生的良好习惯表现进行加分奖励,这样使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经常化、制度化,不因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注意力的转移而转变。在此基础上,学校对班级的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工作进行考核,把它作为班级创建优良班集体的主要内容。这样层层落实、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良好的教育网络,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矫治做好多方面教育力量的保证。

习惯是长时期形成的一种倾向,无论是良好习惯的养成还是不良习惯的矫治都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教育过程,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力量必须一致。这样才能保证习惯培养的经常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只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对于农村初中学生的习惯养成,我们还应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为防止农村初中学生涉入一些不健康书摊,受不健康书刊的侵害,应经常性地与公安、工商、文化管理部门保持联系,不断地整顿学校周围的环境。邀请有关人员到校作革命传统教育讲座,法制教育讲座。这一些都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除此之外,还要取得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治,容易反复,为使学生的形成良好的习惯,学校应主动和学生家庭建立联系,教育家长,不仅关心子女的生活、学习,更要关心子女习惯的养成。及时沟通学生的表现,有针对性的进行及时教育,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也使学生校内外言行一致,促使学生很快的形成良好的习惯。

4、树立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的认识,把养成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抓具体、抓经常、勤督促。

学校应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作为学校的首要工作去抓。各学科教师必须在学科教学中,设计对学生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并贯穿在课堂内外,也就是说,学科教学必须把学生习惯的养成和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于所有期待的习惯难于一举实现的,就采取不断时接近法。如学生的写字习惯一下子很难达到彻底的改变,那只能先从字迹端正、清楚开始,逐步地要求其美观、成体。

习惯的养成关键是常抓不懈,不要因某些特殊的事情而影响习惯的继续。如早锻炼习惯、不能因下雨、考试等而放松要求,其它如打扫卫生,认真作业等都是如此,否则将功亏一篑。在习惯问题上还应抓实、抓具体,学校要精心规划、具体部署、分步训练、逐条评查,不经过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形成习惯,那是空话。

对于学生的各方面习惯的表现应经常督促、评查,及时地批评或表扬。离开评查、监督,那么再好的计划都将落实,而评查监督的结果对反馈给学生、家长和老师、督促的人员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把结果及时告知当事人,公布上墙,这是提高效率的可行之举。

对于不同年级的农村初中学生在习惯要求上可提出不同的目标,七年级可着重考虑如何矫治以前的不良习惯,培养适应新学校、新年级、新学科的良好习惯;八年级可着重培养学生的提高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一些习惯,如交友习惯、课外阅读习惯等;九年级可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习惯,如:复习习惯、与异往的良好习惯、自主选择决策的习惯等。

5、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的熏陶作用和学校主题活动的感染力量,促使学生把良好的思想认识内化为行为习惯。

校园精神文化由校园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加以体现,是师生共享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文化传统、集体舆论及各种认同的文化意识。优良的校园精神文化能使学生养成优良的道德修养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的基础文明教育和养成教育。

学校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创设情境宣传规范,让学生理解规范、接受规范,避免抵触情绪。如召开主题班会,中学生一日常规知识竞赛等。举办活动有针对性,讲究实际效果。如举办“雷锋在我心中”征文、“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我为学校添光彩”、植树护绿等系列活动,可以使学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从而从思想上改变,并且在活动中逐渐内化为自身的良好是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