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与金岳霖范例6篇

林徽因与金岳霖范文1

1983年,我跟我的老师陈钟英先生开始着手林徽因诗文的编纂结集工作。林徽因已于20世纪50年代去世,其文学作品几乎湮没于世。为收集作品,了解作者生平,这年夏天我们到北京去访问金岳霖先生,这时他已88岁高龄。

我们找到位于北京东城区干面胡同的金岳霖寓所。进了他的房间,见他深坐在一张低矮的宽扶手大沙发里,戴着黑框眼镜,瘦长的双手摊在扶手上,手背上暴起一根根青筋,两脚套着短袜,伸直搁在一张矮凳上。他的听力不佳,对我们进来似乎没有什么反应。我们坐近他身边,对着他的耳朵,一字一句地说明来意。

当我们问谁了解林徽因的作品时,他显得有些黯然,用浓重沙哑的喉音缓缓地说:“可惜有些人已经过去了!”我们把一本用毛笔大楷抄录的林徽因诗集给他看,希望从他的回忆里,得到一点儿信息。他轻轻地翻着,回忆道:“林徽因啊,这个人很特别,我常常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好多次她在急,好像做诗她没做出来。有句诗叫什么,哦,好像叫‘黄水塘的白鸭’,大概后来诗没做成……”慢慢地,他翻到了另一页,忽然高喊起来:“哎呀,八月的忧愁!”我吃了一惊,不相信那高八度的惊叹声,竟是从那样衰弱的躯体里发出的。只听他接着念下去:“哎呀,‘黄水塘里游着白鸭,高粱梗油青的刚过了头……’”他居然一句一句把诗读下去。末了,他扬起头,欣慰地说:“她终于写成了,她终于写成了!”《八月的忧愁》是一首优美的田园诗,发表于1936年。事隔半个世纪,金岳霖怎么对第一句记得这么牢?一定是他时时关注着林徽因的创作,林徽因酝酿中反复吟咏这第一句,被他熟记心间。

他慢慢地兴奋起来,兴奋唤醒了他的记忆,他又断断续续地记起了一些诗句,谈起林徽因的写作情况。翻完那本抄录的诗,他连连说:“好事情啊,你们做了一件好事情!”我们取出一张泛黄的林徽因的照片,问他拍照的时间背景。他接过来,大概以前从未见过,痴痴地凝视着,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子。他的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哽在那里,却一言不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许久,他才抬起头,像小孩儿求情似的对我们说:“给我吧!”我真担心老人犯起犟劲儿,赶忙解释说,这是从上海林徽因堂妹处借用的,以后翻拍了,一定送他一张。待他听明白后,生怕我们食言或忘了,作拱手状,郑重地说:“那好,那好,我先向你们道个谢!”

很久以来,关于金岳霖对林徽因感情上的依恋我听了不少。林徽因、梁思成夫妇都曾留学美国,他们对中西文化的造诣都很深,在知识界朋友很多,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而金岳霖孑然一身,无牵无挂,始终是梁家沙龙的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很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偶尔不在一地,例如抗战时在昆明、重庆,金岳霖每有休假,总是跑到梁家居住。

金岳霖对林徽因的人品才华赞羡至极,林徽因也对他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后来,看了梁思成的续弦林洙先生的文章,更增添了具体了解。据她说,一次,林徽因哭丧着脸对梁思成说,她苦恼极了,因为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如何是好。林徽因对梁思成毫不隐讳,坦诚得如同小妹求兄长指点迷津一般。梁思成自然矛盾痛苦至极,苦思一夜,比较了金岳霖优于自己的地方,对妻子说,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金岳霖,他会祝他们永远幸福。林徽因又原原本本把一切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的回答更是坦诚:“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从那以后,他们3人毫无芥蒂,金岳霖仍旧跟他们毗邻而居,相互间更加信任,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找金岳霖做评判。

几天后,我跟陈钟英先生再次访问了金岳霖先生。他讲着他们毗邻而居时的种种琐事,讲梁家沙龙谈诗论艺的情况,讲当年出入梁家的新朋旧友。我发现他称赞人时喜欢竖起大拇指。他夸奖道:“林徽因这个人了不起啊,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在建筑设计上也很有才干,参加过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我们取出另一张林徽因的照片问他。他看了一会儿,回忆道:“那是在伦敦照的,当时徐志摩也在伦敦……忘了告诉你们,我还是通过徐志摩认识林徽因的。”

于是,话题转到了徐志摩。徐志摩在伦敦邂逅了才貌双全的林徽因,不禁为之倾倒,竟然下决心跟发妻离婚,后来追林徽因不成,失意之下又掉头追求陆小曼。金岳霖谈了自己的感触:“徐志摩是我的老朋友,但我总感到他油滑……”后来我们才领会,他这里的“油滑”是指徐志摩感情放纵,没遮没拦。他接着说:“林徽因被她父亲带回国后,徐志摩又追到北京……我觉得他不自量啊。林徽因和梁思成早就认识,他们是两小无猜啊,两家又是世交。徐志摩总是不知趣,我很可惜徐志摩这个朋友。”徐志摩、金岳霖、林徽因、梁思成之间都有过感情纠葛,但行为却大相径庭。徐志摩完全为诗人气质所驱遣,致使狂烈的感情之火烧熔了理智。而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襟怀与品格。

后来,我们的话题渐渐转到了林徽因的病和死。他眯缝着眼,坠入沉思,慢慢地说:“林徽因在同仁医院去世。对她的死,我的心情难以描述。对她的评价,可用一句话概括――极赞欲何词。”林徽因1955年去世。那年,建筑界正在批判“以梁思成为代表的唯美主义的复古主义建筑思想”,林徽因自然脱不了干系。虽然林徽因头上还顶着北京市人大代表等几个头衔,但追悼会的规模和气氛都是有节制的,甚至有几分冷清。亲朋送的挽联中,金岳霖的文字别有一种炽热颂赞与激情飞泻的不凡气势。上联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下联是“万古人间四月天”。此处的“四月天”,取自林徽因一首诗的题目《你是人间四月天》。这里的“四月天”在西方通常指艳日、丰硕与富饶。金岳霖的“极赞”之意,溢于言表。金岳霖回忆到追悼会时说:“追悼会是在贤良寺开的,我很悲哀,我的眼泪没有停过……”金岳霖对林徽因的至情深藏于一生,由此可见一斑。

林徽因死后多年,一天,金岳霖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宣布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顿使举座感慨不已。

林徽因死后金岳霖仍旧独身,我很想了解这一行为背后的原因。但这纯属隐私,除非他主动说,我不能失礼去问。不过,后来了解到了一件事,也算有所收获。有个金岳霖的学生,突受婚恋挫折打击,萌生了自杀念头。金岳霖多次去劝慰,苦口婆心地开导,让那学生认识到:恋爱是一个过程,恋爱的结局,结婚或不结婚,只是恋爱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恋爱的幸福与否,应从恋爱的全过程来看,而不应仅仅从恋爱的结局来衡量。最后,这个学生从痛不欲生的状态中解脱了出来。由此我联想到金岳霖,对他的终生未娶,产生了新的感悟。

1983年末,我们编纂好林徽因诗文样本,又再次去拜望金岳霖先生。我们送他几颗福建水仙花头,还有一张复制的林徽因大照片。他捧着照片,凝视着,脸上的皱纹顿时舒展开来,喃喃自语:“啊,这个太好了!这个太好了!”他似乎又一次跟逝去近30年的林徽因“神会”了。

我们又取出编好的林徽因诗文样本请他过目。金岳霖摩挲着,爱不释手。陈钟英先生趁机凑近他耳边问,可否请他为文集写篇东西附于书中。然而,金岳霖迟迟不开口。就这样,等待着,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终于,他一字一顿、毫不含糊地告诉我们:“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停了一下,他显得更加神圣与庄重,“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他说完,闭上眼,垂下头,沉默了。

林徽因早已作古,对一切都不会感知了。但金岳霖仍要深藏心曲,要跟林徽因直接倾诉。大概,那是他寄望自己辞世后,在另一个世界里进行两个灵魂的对话吧。

第二年的一天,听到广播,说金岳霖先生去世,我顿感怅然。

林徽因与金岳霖范文2

关键词:林徽因 梁思成 金岳霖 徐志摩 情感导向

林徽因和三个男人的情感经纬

优雅才情林徽因。多部影视作品试图演绎林徽因的形象都未能引起轰动,因为其塑造的形象与人们心目中的林徽因相差甚远难有共鸣。现代演员虽有其漂亮,但难有其才情、深度、厚重、灵性与气场。单薄塑造厚重,终难驾驭。

林徽因的魅力让身份特殊的林洙――梁思成的续弦,抛除忌妒之后来赞叹:“她是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美、最有风度的女子。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美感,充满了生命,充满了热情……。她的眼睛里又怎么能同时蕴藏着智慧、诙谐、调皮、关心、机智、热情的光泽。她是这么吸引我,我几乎像恋人似的对她着迷。”①

林徽因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学家、作家、诗人。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的设计者。她才华横溢,优雅灵动,性格率真,建树卓著,堪称女性中的极品。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离不开梁思成,缺不了金岳霖,也少不了徐志摩。一个是知心爱人,一个是蓝颜知己,一个是初恋情人。

爱的炽热徐志摩。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北大中文系教授。在剑桥留学时,青春朝气的他缘识妙龄林徽因。徐志摩坠入爱河,浑身的每个细胞都燃烧成火炬,一发不可收,焚了家庭焚了责任焚了社会舆论,也几乎焚了他自己。

林徽因美丽、活泼,洒脱的谈吐,空灵的感觉,常常激发出徐志摩思维的火花。最让他难忘的是暮春结伴剑桥漫步。“让我在你的身边停留一小会儿吧,你知道忧伤正像锯子锯着我的灵魂。”诗人的激情澎湃了。然而,八年之后再回康桥,形单影只物是人非,诗人伤感无比,于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又有精妙绝伦的《再别康桥》问世。

情窦初开的少女,有人在她情感的白纸上支起了彩笔,她被感动了。而她的身世和经历又使她不愿伤害别人。翌年回国相识梁思成并相爱。但徐志摩怎么也拉不回自己感情的烈马。印度诗哲泰戈尔来华,徐志摩和林徽因都伴随始终。那是徐生命中最幸福的几天。告别时,徽因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他百感交集,直到胡适一声低唤:“志摩,你怎么哭了?”他才意识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他把满怀的愁绪洒在纸上:“这么多的丝,谁能割得断?”“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就是泰戈尔为他们纠结的情感慨出的无奈。

爱的深沉金岳霖。金岳霖,北京大学哲学系创始人,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为林徽因终身未娶,只求咫尺能见,永做邻居。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彼此又都钦佩敬爱,心灵沟通非同一般。一段时间徽因同时爱上了两个人,哭丧着脸把苦恼对思成诉说“自己不知如何是好”,这种毫无忌讳的坦诚是出于对丈夫的信任,小妹求兄长指点迷津似的率真透出泉水般的可爱。梁思成痛苦并思索了一夜,第二天尊重地告诉妻子,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金岳霖,我祝你们永远幸福。”金的回答更是真诚:“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金岳霖发乎情止乎礼,终身未娶,他爱着林徽因,也爱着林徽因的全家,只做邻居。

林徽因后来在病魔的蹂躏下,卧病在床,不复当年那个风华绝代的女子,金岳霖依然每天雷打不动,下午三点半准时出现。天妒奇才,林徽因英年早逝,追悼会上他悲恸欲绝,送上了“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②的对联。之后对林徽因的真情深埋,再不表述。“林徽因死后多年,金岳霖郑重邀请一些至朋好友赴宴,众人不解。席前他宣布:“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

爱的大气梁思成。梁思成,清华大学建筑系创始人,建筑学家,北京古城的保护神。徽因和思成年龄、出身、教养门当户对,文化构成相似相近,性情趣味投缘默契,这构成了他们婚姻的坚实基础。徽因的秀美、灵动、气质、见识,无一不让思成倾心,思成的笃诚宽厚也让徽因感到踏实。他们共同的事业是他们人生结构的第三个支撑点,彼此深情的目光除了相互凝视,更多时候是向同一个方向注视。即便是激情转化为亲情,夫妻在精神上依然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正因为此,梁思成明白他们夫妻的任何一方注定不会被别人替代。所以林徽因向他诉说自己情感的困惑时,他坚定地把选择权给了林徽因,一方面他自信,另一方面他是真爱林徽因。真正的爱就是让爱人按自己的理念选择,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这种自信和真爱的搅拌就浇铸成了梁思成胸怀的坦荡和大气。

爱的智慧林徽因。林徽因浪漫但骨子里冷静。她能理智地面对婚姻,如同理性地面对爱情。

初识徐志摩,她朦朦胧胧的情感启动中,多多少少掺和着世俗及理性的不合适。这与她童年的际遇分不开。作为二房的母亲在有了三房之后的被冷落,以及二房所生之女对母亲的遭遇深感无奈之经历,使她的成熟超出了她的年龄。虽然志摩身上的那种诗性品质,也是自己诗性灵魂的一种回响,但不愿伤害别人的理性和善良,使她选择离开现场。关于金岳霖,林徽因的诗人气质,使她渴望极端的感情,但本性善良又理智清醒,使她不可能伤害梁思成,也不可能玩弄感情。

历史教训与经典范式

在离婚频仍、闪婚不断、责任缺失、婚姻动荡、情感没有安全感的当今,来温习和厘清林徽因和爱她的三个男人的情感经纬,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和谐社会主体价值的确立。

(一)历史教训

徐志摩放弃责任,教训沉痛。

始爱林徽因的徐志摩,已是一个孩子的爸爸,第二个孩子正怀妻腹。为了方便离婚,他逼着妻子打胎。林徽因和梁思成订婚,他又把感情转向陆小曼,拆散陆小曼原有的家庭而实现结合。陆小曼美丽多病,爱排场喜交际,为了治胃病,又抽上了鸦片。陆小曼在上海的挥霍,迫使徐志摩在北京拼命挣钱:在三所大学兼课,课余写诗作文,还做房屋中介,仍入不敷出。他奔波于京沪之间,经济和情感一起拮据。最后因来往京沪缺路费,坐邮机失事而命丧。

那么徐志摩极力要抛弃的糟糠又怎样呢?张幼仪离婚后,生下小儿并抚养教育两个儿子,担起了徐志摩丢弃的家庭责任。徐志摩死后,她出资编写了徐志摩诗歌全集,为世人献出了徐志摩的杰作。后来张幼仪在侄孙女张邦梅的帮助下,在美国出版了他的口述自传《小脚与西服》。遗弃使张幼仪成长。而现在看来,也许徐志摩一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林徽因,而是错失了真正爱他的张幼仪。一元复始,九九归一。

家庭是什么?对当事人而言,家庭是修身立命之根本,以后的一切建树都仰赖于家庭的安宁、稳定与和睦;对子女而言,他们的孕育、出生及成长,依赖于土质肥沃、水分滋润、阳光充沛的家庭之花盆。可能由于父母任何一方的不谨慎花盆就会落地而轰然摔碎,从此幼苗似的孩子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根基或夭折或病身,何以健康成为栋梁?

婚姻其实到最后就演绎成了“背靠着背坐在地毯上”④的回忆。那么,割断历史,中止回忆,撒手路半的伴侣,使其情感如荒漠之旅,也是不负责任。性情男女,人与人相恋也都入情入理。但每一个冠以“人”的感情动物,在成熟为“人”以后,要有“人”的理性、“人”的情商、“人”的规范。要在能担当起婚姻责任的时候结婚,在能为人父母时生子,在婚姻努力冲刺的时候切勿把路戛然而止,要有责任意识。对大多数男人而言,如果没有徐志摩的才情,但只要心里有一份责任,同样是一流好男人。

(二)经典范式

金岳霖用哲人的理性,书写了爱的圣典。有时候的放弃,是一种对爱的责任,不论在不在婚姻。金岳霖精神上的终生守候,在生活上看似孤单,但他孤单并不孤独,精神和物质本不在一个层面。没得到的终究是物质,而可以自由翱翔的却是灵魂,他堪称是精神的富翁和圣人。金岳霖始终以极高的理性驾驭自己的感情,透射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品行。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绝句评价:“极赞欲何词!”岂只是林徽因,应该给予“极赞欲何词”的还有金岳霖,他的精神悲壮以至崇高,是人们永远仰视的丰碑。

梁思成是真正的绅士,注释了老子的“大爱无形”。34岁的徐志摩失事,梁思成代表林徽因去济南收殓遗骸,之后专门带回一块飞机残骸让她珍藏在家,以表达对逝者永久的怀念;不忌爱着自己妻子的老金常年做自己的邻居,嘱咐儿子叫老金为金爸,让儿子梁从诫照顾老金的晚年直到金离世。他用真诚和博爱来化解尴尬,不忍让妻子受一点委屈;对朋友的笃诚和信任,又使他赢得了永远的尊重。这种大海似的胸怀,青天可鉴。

林徽因成就了拿得起放得下拎得清的智者。感情丰富而富有的林徽因,知性、感性又不乏理性。智慧让她厘清了纷繁的感情纠葛,然后全力以赴致力于事业,这正是她生活和事业双丰收的关键所在。爱情的规则是不即不离、若即若离,获得爱情的哲学是攒够魅力做到被动。用理性规范感性,这也是她极具魅力又魅力长存的关键所在。

男女思维的差异性,就决定了异性之间思维的互补。女性会因优秀的异性朋友而更加优秀。友谊的外延大于爱情,因此天地更宽。当今时代,男女交往多层面全方位,善待自己又必须关爱对方。交往是一定的,怎样交往是健康的、积极的、进步的,不需要更多探讨,有现成的范式可鉴。

和谐社会主体价值的确立需要媒体的导向

在感情处理上,我们欣赏林徽因式的审慎、理性和智慧;我们崇尚金岳霖式的深沉、超凡和脱俗,更需要梁思成式的大爱、风度和气量。

在夫妻模式上,我们呼唤超越生活层面,上升到事业层面、精神层面、灵魂层面的梁思成、林徽因式的情感事业结合型的夫妻;在友谊空间上,我们期待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徐志摩等高度信任的真诚友谊,由此给力生活、给力事业、给力人生。而这些,都应该是大众传媒所传播的分内事。

爱情是流动的,而家庭需要稳定,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依赖家庭的稳定。生活不能没有情感,但情感之水一定要搁在理性的渠道之内让其规范地自由流淌。让包括媒体在内的我们,用理性框囿情感,用责任引领行动,使情感和责任共同定位社会主义的婚恋道德,为和谐社会铺就基石。

媒体,包括新兴媒体在内的所有大众传媒,因其覆盖广、传播快,是书刊类载体无法比拟的。媒体渗透角角落落,影响力无与伦比。端正婚恋观念,夯实家庭根基,这就需要媒体――实际是媒体人,有正确的情感观念以及情感导向意识,在关注情感奇闻轶事的同时,给予价值观上的正确引导,打造出积极向上、健康有序、和谐自由、激情理性的环境声势,形成良好的氛围,影响人的生活以及足迹。

注 释:

①林洙:《困惑的大匠梁思成》。

②林徽因的代表作是《你是人间四月天》。

参考文献:

1.张清平:《林徽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陈学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3.陈宇:《暮年金岳霖重谈林徽因》,《传记文学》,1999(2)。

林徽因与金岳霖范文3

如今,她的名字,早已隔着时代的些许烟波,隔着那些时代男人的款款深情,绝唱成民国时代美丽的符号,成为西子湖边上一抹镂空的剪影。

她也是那个时代上空的临水照花人,因为她不仅仅拥有智慧、美丽、优雅,还有绝世无双的事业、爱情与友情。围绕在她身边的三个男人,他们纠结着她一生的美丽与哀愁:一个与她比翼双飞,成就“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佳话;一个因她而亡,成就诗坛金童双璧的凄美绝响;一个则为她终身未娶,演绎民国末世的爱情传奇。

在民国风云际会的变革中,也许只有林徽因这个名字配得上这样的殊荣。张爱玲、周璇等一大批曾经光耀照人的女人们,在她的面前都一一隐去。她的美丽与灵性可以让当时最有名女子都心生妒意。

她是民国这个乱世废墟中绽放的一抹红,她是那个时代男人们心中的女神。她丝毫不逊色于和她的名字纠缠在一起的那些男人们。

2 山色空蒙雨亦奇,也许从1904年她在西子湖边的第一声啼哭起,林徽因就浸润了西湖的灵秀与风姿,于是这才有了我们世人眼中的林微因,孤傲、轻灵。

良好的家世背景,给林徽因的成长提供了绝好的条件,也在她骨子里注入了天生的贵族气息。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1920年4月,林徽因随父一起游历欧洲。这年,林徽因生命中的第一个贾宝玉式的男人出现了。这个翩翩公子就是后来闻名诗坛的已婚男子徐志摩――她父亲的一位好友。

徐志摩的出现,是林徽因一生命运的转向。后来她的一生,不管她愿不愿意,都被这个风一样的男人纠结着,从此也打上了徐的烙印。这一年,他23岁,她才16岁。

刚开始,林徽因是带着敬畏之心结识徐志摩的,因为她父亲曾经和她说起过这个人,是个很有才华的青年。后来慢慢接触多了,他开始和她谈文学,谈诗歌,谈人生。

后来二人渐渐地谈到了感情,从徐志摩异样的眼神里,林徽因敏感的内心感受到了徐志摩的浓烈情感。

她先是拒绝,因为之前,按照父亲的心愿,门当户对,她已经和士林领袖梁启超的大公子梁思成定了亲,尽管她对梁思成没有太深的印象。

后来在徐志摩的狂轰滥炸下,林徽因慢慢感受到了忐忑惊喜。一个16岁的少女总是有着浪漫的爱情梦想,被人宠着总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一个已婚的青年才俊,对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孩子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即便是今天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亦是如此。

林徽因知道,徐志摩是爱她的,爱得热烈,爱得疯狂,爱得忘记了海宁家里还有妻儿。

林徽因也忘记了两年前,她和梁家的婚约。

只是炙热的情感之外,林徽因还有些隐隐纠结夹杂的痛:一方面,她感动于他能够抛弃家庭追求自己;另外一方面,她也愤恨于徐志摩对家庭的无情。后来林徽因从徐志摩的朋友口中知道,他的元配张幼仪在徐志摩出国期间一直苦苦守候着丈夫的归来,同是女人,她能够理解张的固执。

林徽因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父亲后来也娶了小妾,母亲因而一生悲痛。母亲的悲剧也是因为有颗敏感自尊的灵魂。

当过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的父亲林长民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林徽因,徐不过是个始乱终弃的才子,她也不过只是他生命中的一场流星雨。

其实林长民说得没错,后来在林徽因之后,徐志摩的生命里还将烙印着这些女人的名字:凌叔华、陆小曼、韩湘眉。

在父亲劝自己的那晚,林徽因整夜未眠。最后她叹了口气对自己说,算了吧。爱得太重便是负担。她决定放弃和徐志摩这段无望的爱情。这次她走得与她当初相识他的那一刻一样决绝。

林徽因当然不否认,是徐志摩把她领上了文学这条路,她感谢他的知遇。林徽因并不讳言她的作品里有着他的影子。

后来徐志摩离开人世两年半后,林徽因创作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横空出世。命定的邂逅便是那样的黯然流转,只有开头便匆匆刹尾。其实在徐志摩爱过的女人中,林徽因最能够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在她的《悼志摩》以及四年后的《再悼志摩》中都说,志摩整个的生命都是完全诗意的信仰。

林徽因两篇深情的文字与其说是祭文,不如说是对徐志摩阴阳相隔的真情告白。小心地拿放,温柔地擦拭。

流年太匆匆,许多年后林徽因致信她和徐志摩共同的好友胡适说:“徐志摩其实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像出来的林徽因,可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也许那一刻林徽因在想,他并不是真正的爱她,他只是太孤独了。而徐志摩在一连串碰壁之后给林徽因留下了这首后来一直传诵的《偶然》,并凄然留下了惊世痛彻的爱情遗言:“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偶然》

徐志摩写得这样的无望,有自嘲,也有孩子赌气似的怨言。当然口气是真诚的,动静结合,一张一弛,倒也有几份男人的从容。语言是清丽柔软的。徐志摩把他全部的爱都装在文字里,是的,他和林徽因不过是一次生命的偶然,有着命运的定数,有着空结同心草,不结同心人的喟叹。

徐志摩骨子里终究是个诗人,林徽因就这样在风轻云淡中成就了他的诗情,她也成为他的诗魂。

据说,也只是据说,林徽因看了他为她写的这首《偶然》,只是淡然一笑。

在徐志摩离开人世的一个半月后,林徽因在给胡适的信中写道:“这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太不可能。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

林徽困始终明白,徐志摩只是她生命中的惊鸿一瞥,只是一次美丽的错误。

而因为这场美丽的错误,世人对徐志摩的元配张幼仪充满了同情,而林徽因却为此一生都背上了沉重的道德枷锁,遭人非议。

但是颇值得回味的是,作为当事人的张幼仪却公允地评价过她的情敌林徽因,当张幼仪知道徐志摩所爱何人时,曾说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

“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这一句是林徽因发自肺腑的对徐志摩的真情告白。她的一生也没有走出诗人的影子。

林徽因在《纪念志摩去世四年》中写道:“我们这一群剧中的角色自身性格与性格矛盾,理智与情感两不相容,理想与现实当面冲突,侧面或反面激成悲哀。”

看着林徽因这字间和泪的话,她繁华的背后,后人读到的却是寂寞与凄凉。

3 林徽因用她女人特有的心智,结束了和徐志摩一段无望的爱恋。林徽因终究是个平凡的女子,活在尘世的目光里。梁思成是配她的,他是大名鼎鼎的梁启超的公子,他风姿飘逸,文采飞扬。

婚后梁思成更像是得了宝贝似的把林徽因捧在手心里,他一点都无愧色地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他对她的爱是彻底的,彻底到另外一个彻底地爱着林徽因的叫金岳霖的男子都遁形而弃。从而成就了一段“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佳话。他把她的名字用诗一般的语言一起镶入了中国建筑史的丰碑上。

金岳霖是一代哲学宗师。需要前缀的是,金系徐志摩生前的好友,他和林徽因的认识源于徐的介绍,他还曾是林徐联姻的积极拥护者。也许从徐志摩介绍他认识林徽因的那一刻,金岳霖就无可救药地爱上她了,只是他那时作为志摩的好友恪守着君子之道。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个和徐志摩一样的男子,注定是林徽因生命中的一场桃花雨。

在徐志摩离开人世四周年纪念日之际。一天林徽因对刚刚从山西考察古建筑回来的梁思成说,她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其中一个便是金岳霖。

天涯两隔后,也许林徽因骨子里还有对徐志摩的思念,对徐的亏欠。徐志摩的身影叠加在金岳霖的面庞上。

1931年,徐志摩为了去听她的演讲,在碧海蓝天中,他把他34岁的生命回报给了前世偶然的林徽因。后来,林徽因把他飞机失事的那块残骸永久地存放在她的卧室里,林徽因知道,她是最懂他的女人。

也就在这一年,她爱上另一个男人的苦恼来了。其实比她更苦恼的是那两个本是好友的男人。

梁思成痛苦至极,苦思一夜,比较了金岳霖优于自己的地方,梁思成说,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金岳霖,他会祝他们永远幸福。她又把这一切肯诉了金岳霖。金的回答更令凡人惊异:“看来他才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不知道梁思成愿意对林徽因的退出有多少是发自内心的,金岳霖的决定又有多少来自理智。也许学哲学的金岳霖是个聪明人,他以他的退守,保全了他对林徽因完整的爱情,毕竟,他可能只是个替代品,林徽因这样的女子,离开了徐志摩,不论嫁给谁,即使看上去可以让男人骄傲,一旦被岁月侵蚀,剩下的只有悲凉。

从那以后,他们三人毫无芥蒂,金岳霖仍旧跟他们毗邻而居。而金则孑然一身,终身未娶。在他的心里,她是他人间的唯一,是他心中一朵永远盛开不败的莲花。

弹指容颜老,刹那芳华。即使在林徽因离去多年后,已经90岁的金岳霖仍要深藏心曲,他说,有些事情他只能和她说,现在没有机会了,他也不会说了。因为他知道,她是最懂他的。然后是长久的沉默。

大概,那是寄望大去之日后在另一个世界里两个灵魂的对语吧。此情只应天上有,今闻竟在人世间。

1955年4月1日,一代才女林徽因香消芳尽,绝尘而去。时年51岁。

她用她裹挟着自己一生的清冷婚姻,成全了无数男人心中的梦想。她只能冰冷地活在民国传奇里。

得到林徽因噩耗的金岳霖凄然写道:“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一次,他淋漓尽致,不再婉约退守。

由梁思成设计的墓碑上刻着她生前已千百次的自语:“这里长眠着林徽因,她是一位建筑师、诗人和母亲。”

林徽因与金岳霖范文4

一个栖居姑苏的淡雅女子,擎着油纸伞行走于烟雨江南的青石板上,青砖黛瓦白墙间,看透世间繁华后的落寞,粲然后的薄凉。落梅山庄,一扇雕花轩窗;一只秃笔;一杯清茶,一个怎样的女子竟可以写出如此唯美情真的言语却不差分毫的表达出这些个凡人心中所想。她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她亦说:“此生愿做布达拉宫石阶上的朝圣之人,三跪九拜,惟愿山河安稳、岁月静好”,白落梅,一个朦胧如诗的女子,用清雅的“白氏文字”带我走过林徽因的传奇人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讲述的就是林微因的一生。

喜欢林徽因多过于张爱玲或是张小娴,也许是因为林作为一个著名的建筑学家,但是并没有受到思想束缚,而是在时代的熏陶下,也许更准确的说是在徐志摩的影响之下,对新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的诗总是更让人觉得真实一些。她是当世才女,亦是许多人梦中的白莲。林的一生,得到了三个优秀男子的爱,她也爱过这三个男子,但是她爱得清醒,爱得平静。才子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建筑学家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文学泰斗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当爱情接踵而至,她会做短暂的停留,却又以为反顾的转身。正如她说的:“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在最朦胧的年纪,在细雨微微的伦敦,她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个男子--徐志摩。那个年纪的女子对爱情都是怀着浪漫的憧憬,康桥之下,撑一支竹篙,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处放歌,毫无悬念的,林徽因陷入与徐志摩的热恋之中,可现实总不是尽如人意,偶然之下,徽因得知,徐志摩已有家室,伤心过后,毅然与其父返回国内,立在甲板上,看着匆忙赶来的徐志摩,也只是轻挥衣袖,是再见,也是再见!

观念总是随着时间有所改变,正如一开始对徐志摩,总觉得有句话形容他合适不过“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不管他是因为为了出国深造不得不遵从父母之命,与张幼仪完婚,还是说他在有家室的情况下在伦敦肆无忌惮的与林徽因康桥热恋,都不敢苟同他的思想,也许有人说他是个有思想的人,可是我觉得他是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无论与张幼仪再没有感情可言,但她终究是你的妻,张幼仪之后到伦敦与徐志摩生活在一起,徐志摩却因林徽因要与之离婚,而且还是在其有身孕的时候提出这一要求,林徽因回国,徐志摩也追回国内,把一个足不出户的张幼仪留在无依无靠的伦敦……

当看到《人间四月天》刘若英饰演的张幼仪的用拳头握紧钢笔写信给她二哥的时候,心酸无言,那一瞬间,鄙视徐志摩所谓的爱情自由,思想自由。张幼仪,挺敬佩的这个女子,这个痴傻女子!一生只爱徐志摩一人,即使与徐离婚之后也没有丝毫怨恨,习惯了在身后默默守候着,与世无争,心无波澜的女子对待任何人都是淡淡的,他不怪徐志摩的转身离开,不怨徐将她留在孤独无助的伦敦街头,不恨徐志摩在林徽因之后,与陆小曼那一段飞蛾扑火近乎疯狂的爱情……但是却对林徽因有过埋怨,为她的冷静、决绝,为她的逃避……也许,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结合如果不是封建思想下的父母之命,哪怕是在街角的一次邂逅,徐志摩也许会对这个温文尔雅的女子一见倾心,而这,也只是也许……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结合,是家族愿意看到的,也许是她为了逃避与徐志摩之间的情感纠葛,这样一个过于冷静的女子,不允许自己的爱情有丝毫的瑕疵,她也是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宁可转身,也不要扑火,林徽因要的始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生活,而不是每日琴棋书画诗酒花的烟火生活,所以他选择了梁思成,她曾说过梁思成给她的感觉就像是阳光下的尘埃,可以清晰的感触到,而徐志摩的爱情,就像是细雨下的伦敦,永远是那么浪漫、唯美却不真实。这一点和冯程程的选择倒是很相符,许文强再优秀、再有能力,可是生活就是生活,冯程程最终的选择却是那个能为她削梨的丁力。

林徽因与金岳霖范文5

在清华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点体会:生活要求乐。

生活上求乐,首先要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体魄。身不安,何以乐?李书林教授说:当大师的一个关键条件是要长寿。无独有偶,在“五四”时期文坛上有一位大才女苏雪林也说过类似的话,她的经典语句是:“年岁是学问事业的本钱,要想学问事业的成就较大,就非活得较长不可。世上那些著作等身的学者,功业彪炳的伟人,很少在三四十岁以内的。”当年有人将冰心与苏雪林并举,名为“冰雪聪明”,冰心活了99岁,苏雪林活了103岁。我们日常生活的体验也是:有病痛,就很难心中愉悦,只有好身体,才带来好心情。所以最近,我已经开始锻炼身体,有时间就走走路,做做体操。

生活上求乐,其次是保持平和乐观开朗的心态。

保持好心态,一个前提是爱自己,也爱别人。接受自己,赞美别人。“知心姐姐”卢勤老师说:只要健康,什么状态下都好。对环境我们要说“太好了”,对自己要说“我能行”,对孩子、对其他的任何人要说:“你真棒!”李普老师说:水常年面对赞美和批评时,会形成不同形态的结晶,面对赞美时,会形成美丽的雪花状结晶,面对批评时,会形成恐怖的流泪状结晶。一滴水也喜欢别人说好话、给笑脸,更何况万物之灵的人呢?更严重的是恶言恶语对物和人的伤害很大,一个恶言恶语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杀手”!如果不想当杀手,我们就不要对别人出恶言,对别人摆冷脸。

保持好心态,一个关键是减压、减压、再减压。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自己,自己不要给自己压力。有时候需要重新审视一下人生和自己目前的生活,看看自己过的是自己要选择的人生吗。有时候要放低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值,享受一下生活给予我们的幸福和快乐。想一想,放着眼前的快乐不去享受,却艰难地追逐那些遥远的幸福,值得吗?那些遥远的幸福到手后,是否真的幸福,是否真的感到快乐。追求永远无止境,欲望永远无止境,爬上了一座高山,还有另一座高山在等着咱。

保持好心态,一个方法是大气宽容,不计较得失,不计较恩怨。尤其是心里不要怨恨。有人说过:怨恨是想毒死别人却把毒药喝到自己肚里。学学邓小平同志的宽广胸襟。政治上的打击、生活上的打击,他都能想得开,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玩就玩。有什么理由计较呢?来日方长,不考虑长远目标,就会被眼前所困扰。我们最应该计较的是有没有健康的体魄,有没有旺盛的精力。

第二点体会:自身要求美。

求美一方面是心灵要美。多读书,用书籍来滋养自己的心灵。最近我读了林徽因和董竹君的小传。林是人见人爱的女性,美丽活泼,学贯中西,家教很好,著名诗人徐志摩曾热烈地追求她,哲学大师金岳霖为了她终生未娶,林的丈夫梁思成深深地爱着她。徐志摩和金岳霖是他们夫妻二人共同的朋友,有来有往。我很奇怪这个伟大的女性是怎么处理好这些复杂的感情的。我看完小传我就明白了:林徽因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梁思成和金岳霖、徐志摩对所爱的人爱得热烈、无私,尤其是林徽因、梁思成和金岳霖又是非常理性的。有一个故事说明了这一点:林徽因曾苦恼地问梁思成:“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怎么办?”梁思成思考了一夜,第二天黑着眼圈对林徽因说:“你是自由的,你选择吧?”林徽因就同一个问题也去问金岳霖,金岳霖说:“看来他是真心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心爱你的人,我退出吧!”金岳霖一生爱慕林徽因,终生未娶。他们对于感情的处理都是真诚的、坦率的、坦荡的。还有一个伟大的女性——董竹君,她本是青楼女子,嫁给革命党人夏之时,后来夏之时变得保守自私,董竹君忍受不了夏之时的压制,带着四个女儿离家出走,自创锦江饭店,成为一个创业有成的商人。她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染着我。这些书籍里面洋溢的是光明、是温暖、是智慧、是希望,看过后真的能得到滋养。

求美第二个方面是外在要美。要注意仪表和举止。最近有人说我:越穿越年轻了!要是搁在以前,我会很不好意思。因为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是要朴素无华,记得上中学时我班有同学扎一个马尾辫,班主任老师还看不惯呢,因为那时最普遍的扎法是扎两个辫子,扎一个辫子就有些时尚的味道。所以这些年我的习惯是不关心时尚,一直是朴素地过来,不会打扮自己。听了国际新闻频道女主播徐俐老师的课,我知道:美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能力,是女人应该坚持修炼的日常课程。李感老师的《情感智慧大课堂》也告诉我们:美是爱的组成部分,是爱产生的一个因素。因为男人是视觉型的。要爱情常新常鲜不变质,就不要把自己弄成黄脸婆。所以我们要敢于追求美、表现美、实践美。

第三点体会:工作要求准、求快。

于洪波老师的课给我很大启发。“做正确的事,用正确的方法做事,一次把事情做成功。”做事情不能不计成本,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把事情做快做准,要养成好的工作习惯。好习惯之一是说话要明确,不说含糊话,要常用数字来表达。好习惯之二是遇事主动思考。拿到工作任务首先要谋划该怎么办,提出自己的方案。甚至为了办成一件事,想出几种方案。能独立自主做的事情就独立自主地去做。既锻炼了办事能力,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机关效能建设中,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好习惯之三是工作排排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既不浪费时间,又能从容有序。

把事情做快做准,要善于借势借力。毛驴车与宝马车比赛要想赢就得到山路上去比。做事要想有大成效就得找到符合自己的势,这叫借势借力。找最大、最好、最能起作用的平台。全国的人才、物力与环境都可以为我所用。这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我觉得借势借力很关键的一点是要掌握相关的信息。草船借箭借的雾,赤壁之战借的风,关键的一点是诸葛亮会夜观天象,天气预报搞得准。所以做事,就要深入研究有关的知识和信息。把事情做大、做活,就得多关心全国和当地的时事动态,多关心老百姓的想法。多调查,多思考、多借鉴。

林徽因与金岳霖范文6

喜欢这种被淡淡忧伤的感觉包围,很唯美,很凄美…

喜欢文字里隐藏的无可奈何之感,文字里所传递出来的让人心痛的感觉,喜欢那种感觉,更喜欢文字里的伤感之感,因为它可以快速的传染给我,可以深深的把我打动,使心里充满了感动和共鸣,那伤感的图片也是我能为之陶醉的,他的真事,总让人有隐隐的心痛;总可以静静的打动我,默默的在我心里蔓延,无限的扩张…

喜欢一张张的伤感图片里,充满了人最真实的情感,那种感情总是那么强烈,那么的凄凉,那么的忧伤!而我总喜欢着种感觉,喜欢被轻易打动的感觉,喜欢被轻易感染的感觉。如果图片上有那简洁又深刻文字的点缀,那就是我最爱了。忧伤的图片加上伤感的文字,总能让人无可救要的喜欢它,每一个图片,每一个字眼,在我眼前跳跃时,心灵防线总是瞬间崩溃,心也随之伤感,随之感动。

我的爱情颜色是忧郁的蓝色,注定我会爱上忧郁。恋上伤感…

有一种爱情,与责任无关。披一件荒唐的外衣,它就成了暧昧。

王菲唱出了最暧昧的一种关系:我把情节给了你,结局给了他;我把心给了你,身体给了他。单一的爱情已被时代摒弃,一对一相持到老,到底太寂寞了,只需一个眼神的投递,心就荡漾起来。暧昧,是明亮的聚会里桌底下十指紧扣的暗地缠绵,是抽屉里深藏着的那一枚永远说不出由来的戒指。有哲人说:爱是无聊沙漠中的危险绿洲。而事实上,这一片绿洲往往是虚幻的。太多的眼神闪烁,明明有喜欢的成分,却永远离爱情有一步之遥。或者是它真的太危险了,太使害怕受伤的人们,怯于靠近。  有这样(本文来自 爱作文网 ,转载请保留。)一个女子,正值青春,优雅知礼,身边不乏追求者,却始终寂寞一人。问她是否过于挑剔,她苦笑着摇头,说出那样一种关系:离暧昧很近,离爱情很远。谁都持股观望,不愿先抛出手,谁都在找一个最安全的模式,含混的、拖泥带水的、欲拒还迎的、醉生梦死的。这些,通通是暧昧的外衣。什么是安全的?那就是不需责任的,靠近、离开、爱恋、分离,都不用交待,这不是爱吗?可是明明有慌张的心跳。是爱吗?那些暗示,频频投递。那些问候,心怀鬼胎。如同隔了雾的花,云端美丽,只是容不得天明散去那一刻,谁能知道长着怎样的一颗心呢?它们离爱情、真正的爱情,实在很远。

当然,灵魂是寂寞的,不可否认它有挣扎的时刻。所以第四类感情在这个时代里,日愈增多。它的存在,让感情的面目突然的含糊起来了,说不清、道不明。倘若仅止于灵魂上的牵扯,这份暧昧就干净多了。林徽音一生有三个男子爱过她,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梁思成说,最爱她的人,其实是金岳霖。金岳霖为她,一生不娶,却保持距离。在林徽音死后很多年的某一天,金岳霖请客吃饭,待众人坐定了,金岳霖突然幽幽地说:今天是徽音的生日。失焦的镜头被缓缓拉进,也许有一滴泪落下来,却没有人看见,它长在心里,随年华老去。这样的暧昧,才真正离爱情很近,可惜爱恨都是徒劳的,始终是一桌的残羹冷炙,日后便成了别人的话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