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声音范例6篇

最美声音

最美声音范文1

“孩子,通校证拿了吗?书都装好了吗?路上小心点?车多等等再过马路,晚上早点回来,妈给你做好吃的”“哦,知道了,都说几遍了。”我嘟着嘴,嫌妈妈墨迹其实,我的心里很暖,我喜欢妈妈的叮嘱,即使不计其数,我也很乐意,因为我知道那是母爱的体现。我喜欢这美妙的声音在我耳边盘旋。

每次我出去之前,这些话都是我必不可少的必修课,现在也可以算上是倒背如流了。上小学时,妈妈说我太小,送我上学,即使是这样,他也不会忘记和我说一些类似的话,唉,想一想,妈妈的记性还真是超乎人的想象。终于,四五年级时,我可以自己上学,自己回家。即使自己走了两年,妈妈还是会不放心的叮嘱我,虽然有时感觉真是耳朵长茧子,但我还是乐意的去接受,即使有时我也会冲他牢骚几句(那是因为我想让她明白我长大了)我的心里一样是暖暖的。

初一初二时,我是住校,这美妙的叮嘱仍旧没有中断。这种温暖的感觉仍旧没有停止。我半个月回一次家,虽说没有天天见面,但是现代的科技还是让妈妈有了发言的机会,我很幸运的在每次回到寝室时都接到妈妈的电话,“宝贝,寝室冷吗?晚上一定要盖好被,跑操时不要忘记把帽子手套戴上……”看这种美妙的声音依旧在我的耳边盘旋。

最美声音范文2

“大侄儿,回来了?把书包给我,回家!”对于我来说,这就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啊!

坐在回家的校车上,透过车窗看着外面漆黑的世界,偶尔闪过一处亮光,映衬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我的心不禁颤抖起来。这么黑,还下着大雪,回家的那段路可怎么走啊!

近了,近了!马上就到站了。车厢里的同学们骚动起来。我在心中继续向上帝祈祷:上帝啊,派我爸爸来接我吧!我妈妈来也行啊!可我知道,爸爸不能来,前几天爸爸就开车去吉林出差了;妈妈也不能来,她在照顾生病的奶奶。可即使如此,我心中还是存有一丝渴望。

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我的眼中,是他,我的老叔!他一个人站在风雪中,用手捂住耳朵,双脚不停地跺着,好像浑身都在发抖,仿佛车外的风就是他给抖出来的。车子越来越近,老叔的面孔也越来越清晰。我开始重新打量我这个身高只有1米56的老叔,我愕然发现:他在我眼中的形象变得越来越高大。

车到站了,我缓缓地走下车。老叔看到了我,立即小跑过来说:“大侄,回来了?走,回家!”说着就来接我的书包。我赶忙说:“老叔,不用,还是我自己背吧!”说完,我和老叔就并肩往家走。在路上,我用眼睛的余光打量着我的老叔,看见他的脸已经冻得紫红,有些微微发肿,我问他:“老叔,冷不?”“没事!不冷。”然后他又问:“大侄,你冷吧?”“我……”还没等我说完,老叔已经将他身上的大衣披在我身上,一股暖流立刻涌遍了我的全身,而我的眼角也湿润了,我赶紧将大衣还给了老叔。

到了家中,我的耳畔仍一直响起那句“大侄,回来了?走,回家!”。这句话同一个身材矮小、憨厚、淳朴的形象一起进驻在我的脑海里。我问自己:你不再害怕老叔给你丢脸了?他个子那么小,像个侏儒!你不再担心老叔让你丢人了?他只是个掌鞋匠!想着想着,我的脸红了。

老叔啊!有人说耶稣的教诲是人世间最美的声音,有人说歌唱家的歌声是人世间最美的声音,有人说哲学家的辩理是人世间最美的声音……可在我看来您的关切之声才是最美的声音,最震撼我心灵的声音!

教师点评

曾经被自己瞧不起的老叔,却演奏出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是浓浓的亲情改变了我对老叔的看法。文章记叙了我放学回家老叔接我的一件普通小事,赞美了亲情的美好。小作者善于刻画人物的心理,通过心理描写,展示了自己心灵的成长过程。

最美声音范文3

——题记

秋风·落叶·笑声

现在正值冬天,可树上的落叶还没完全掉光。一阵风吹过,叶子不停的往下掉,成了一层厚厚的“地毯”,“哗哗哗”秋风不停的挂着,而调皮的孩子们一边踩着落叶,一边不住的欢笑,“喀吱,喀吱……”,那清脆的声音,伴着孩子们的欢笑声,那无疑是最美、最动听的声音。

河水·翠柳

春天,小河边,翠柳旁,落日下,春风拂过翠柳的柳条儿,河水一会儿急促的流着,一会儿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哗哗哗,哗哗哗”,小河唱着动听的歌声,放下一只小白船儿,河水将它送到远方,带去歌声和欢笑,“哗哗哗,哗哗哗”,它永不停息,为人们带来和谐之歌。那,也是最美的声音。

关心·朴实·母爱

家里,妈妈唠叨着,那丝丝包含着责怪的语气,却包含着更多的关心。母亲的声音是那么平凡,那么朴实,却又是包含着多少深深的母爱。对于母亲的一句唠叨,却是我们永生难忘的告诫;对于母亲的一句唠叨,将会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智慧囊。母亲的一句话,虽然朴实,虽然唠叨,但那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歌声·友爱·离别

最美声音范文4

在这次寒假期间,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姐姐给我讲述了她们寝室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在她的寝室中有一个家住哈尔滨的同学,她从不给家里打电话。问她,她说她家里没有电话,写信就可以了,她们有些奇怪,她家住大城市,生活条件也不错,家里怎么不安电话呢?她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听一盘从家里带来的带子,有几次还哭出声来。她们借他的带子听一听,她说什么也不肯。有一天,趁她不在,她们从枕头底下翻出那个带子,放在录音机里听,好久也没听到声音,他们很纳闷:她每天晚上听这盘空带干什么呢?临放假时,她才告诉她们原因。原来她的父母都是聋哑人,为了生活,她们吃尽了苦也受尽了别人的白眼冷遇。为了她能好好上学读书,父母的心都放在她身上,给她创造最好的条件,从不让她受委屈。后来日子好了,她却要去远方上大学,她说:“她时常想念家中的父母,是他们用无形的爱塑造了我的今天。她在家中录下了他们的呼吸声,每天晚上听着,感觉父母好象在身边一样。

听完之后,我的心被深深震憾了,亲情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无论我们走出多远飞的多高,父母的目光都在我们的背后,我们永远是他们心中最牵挂的孩子。大爱无言,而那份无言的爱,即是人间最美的声音。

我为这对聋哑人的女儿而欣慰,因为她拥有了世界上最大无私的父母之爱,我更为这对聋哑夫妇而欣慰,因为他们真正用有了一个理解,体谅他们,让他们引以自豪的女儿。“可怜天下父母亲”这句话包含了许多的感慨和无奈。又有多少子女能够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呢?“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这句话又一次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

2004级5班朱晓旭

点评:

最美声音范文5

小时候,我就的最美的声音是妈妈的歌声,妈妈有时想偷懒不去睡觉,跑去练一练那美妙的歌声,妈妈每次唱着叫我起床,她的歌声在我记忆中难以抹檫掉,妈妈用她那高高的嗓音,唱出了世界上最美的歌声。

渐渐地,我背起了重重的书包上小学一年级,我觉得最美的声音是的歌声,每一次听到这个动听的歌声,我仿只欢快的小鸟跳着优雅的舞蹈,我对这首《一起来看流星雨》的歌声,像吃了似的,每天都听着这欢快的歌声,听得如痴如醉,唱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歌声。

时间一分分过去,日子也一天天过去了,我背上书包上小学三年级了,只是懂得比一天天要多了,我觉得最美的歌声是无处不在的,现在我明白了世界上的每一样东西都有着美丽的歌声,小鸟唱歌时唧唧喳喳地声音;下雨时哗哗的声音;翻开时沙沙的声音;人们唱歌时发出最美的歌声,在每一天中有着许许多多的声音陪伴着我,让我们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

最美声音范文6

经验告诉我们,这并不见得是最好的。而且也并不一定就是合理的,毕竟音频本来就是很主观的,因此我们放弃了客观的曲线测试。那么,剩下的只有主观的听感测试了。

然而,由于主观的听感测试存在许多变数,就如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同样一款音箱,由于个人偏好、欣赏水平、听音环境、听音设备的搭配以及音源的选择等主观或客观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甚至会得出截然不同的听感,这在媒体或者发烧友的音箱评测报告中已经是屡见不鲜的了。

因此,如何让听感趋于理性而接近真实,这是我们需要做的。但我们依然要强调的是,听音本来就是非常主观的测试。必定存在个人偏好的问题,因此我们并不建议读者将他人的主观听感作为自己判断产品品质的标准,而是要树立起一个适合自己而且符合理性思维的听感。

那么,什么是理性思维的听感呢?如何培养这样的思维或听感呢?

选音箱该如何听音理性听音的“二十要”

刘汉盛

编者注:本文是我们从当代音响界教父级人物刘汉盛先生所撰写的《音响二十要一音响的理性思维》一文中所节选出来的,一个关于如何理性评测音频设备的二十个要素。希望读者在仔细阅读过这篇文章之后,能够精确地培养出自己品评音响器材的基本能力。也就不会被许多不精确,玩弄文字、模棱两可的评论所迷惑。

第一要:音质

音质是指声音的品质,许多人都把它与“音色”混淆了。什么叫做声音的品质?简单地说,“质”是音响器材与生俱来的天性。

比如,当您说一双鞋子品质好的时候,您指的一定是合脚,舒服,耐穿,而不是指它的造形好不好看。同样的,当您在说一件音响器材音质好,坏的时候,也不是在说它的层次或定位如何,而是专指它听起来舒不舒服,耐不耐听。

音质好的器材,它的听感就是舒服的、耐听的,您不必去探讨它听起来舒服、耐听的原因,那是专家们的事,您只要用耳朵去判断就行了。

第二要:音色

音色是指声音的颜色。音质与音色经常被混用、误用。有时,音色也可以用“高贵”、“美”等字眼来形容,基本上它也是音响器材的天性之一。不过,就像布料一般,布质是指它的材料,布色却是指它的颜色,这其间还是有明显的界线。总之,音响器材就如乐器一般,几乎脱离不了愈贵音色愈美的事实。

相关知识:乐器的澡色、基音和泛间

简单地说,乐器的基誊就是该音最低的音,其他的音只会以二倍、三倍、四倍、五倍等往上倍增,而不会有往下的音。比如一根绷紧的琴弦,弦的全长振动频率就是基音,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等弦长的振动就是泛音,而基音与所有的泛音相加就是该乐器的音色。

第三要: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

这个项目很容易理解,但也很容易产生文字传达上的误解。怎么说呢?问题出于如果把从2DHz到20KHz的频宽只以高、中、低三段来分的话,那必然会产生“不够精确”的混淆。

为了让形容的文字更精确,我通常将20Hz一20KHz的频率分为以下七个频段:

1 极低频,即从20Hz~40Hz的声音频段这个频段内的乐器很少,而且由于极低频并不是乐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们很少将音符写得那么低。

2 低频,即从柏Hz~80Hz的声音频段。如果这个频段的量感太少,丰润澎湃的感觉一定没有,而且会导致中高频、高频的突出,使得声音失去平衡感而不耐听。

3 中低频,即从80Hz~160Hz的声音频段。这基本上是人声所能达到的最低频段了,通常只有男低音才能做到。

4 中频。即从160Hz~1280Hz的声音频段。这个频段几乎把所有乐器、人声都包含进去了,是最重要的频段。读者对乐器音域的最大误解也发生在此处,例如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这个频段。

5 中高频,即从1280H z~2560Hz的声音频段。这个频段很多人都会误以为是高频,因此要特别留意。其实中高频很容易辨认,比如小提琴约有四分之一的较高音域,中提琴的上限,长笛、单簧管或双簧管的高音域,短笛的一半较低音域等。

6 高频,即从2560Hz~5120Hz的声音频段。除了小提琴的音域上限、钢琴、短笛高音域以外,其余乐器很少能达到这个频段。实际上,大部分的2 0音箱分频点也是设在2560Hz左右的。

7 极高频,即从5120H2~20000Hz的声音频段。大家可以从高频就很少有乐器出现的事实中得知,只有部分乐器与人声的高阶泛音才会出现在极高频上。

了解了高,中、低频段的分段法之后,我们接着要讨论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量感当然是指量的多寡,即是我们说的“高音比较多”,“低音比较少”等。而控制力通常多指“对低频段与高频段”的控制力。有些器材低频松散,有些则具有弹性,我们会说后者的低频控制力不错。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各频段量感的多寡并不真正能代表器材的好坏,而控制力的好坏就可以说是器材本身的优劣。

编者注:明确几个大频段的真正定义的意义在于大家以后看评测能够知道我们所说的各频段大致处于什么样的一个位置。也就是说,这将是频段听感解说的标准之一。

第四要:音场表现

音场是音乐表现出来的实体大小范围。当我们坐在一套好的听音系统之前闭上眼睛,仿佛。看到。演奏者和歌者就在我们面前,能判断出他们的站队情况。

简言之,最好的音场表现力指的是,音场形状要与录音时的原样符合,听者可以从听音判断出录音时的歌者或乐器的位置。

第五要: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

所谓声音的密度就像一公斤棉花与一公斤铁块一般,铁块的密度当然要大得多。因此虽然二考重量相同,不过铁块给予人的重量感就要大得多。同样的,所有的乐器与人声都应具有重量感。音响器件有好的声音密度与重量感,会让乐器与人声听起来更稳,更扎实,更逼真。

第六要:透明感

透明感几乎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名词。有些器材听起来清澈无比,有些则像蒙上一层雾般。最好的透明感是柔和的,听起来耳朵不会疲劳;较差的透明感就如同伤眼的阳光,虽然看得清楚,但很伤神。大部分的音响器材无法达到既清楚又柔和的透明程度,而只能仅仅表现清楚而已。如果能够达到“清楚又柔和”,那么该器材的价值恐怕也不低了。

第七要:层次感

层次感很容易理解,它是指乐器由前往后一排排的间隔能否清楚再生。比如显示器的灰黑对比,深灰与黑能够分辨出来的话就是有层次感。音响亦然,乐 团的排列不会混在一起就是有好的层次感。更甚者,我们要听到乐器与乐器之间的空间,这样才会有最好的层次感。

第八要:定位感

顾名思义,定位感就是将位置“定在那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夏天很热时,柏油路上会冒气。此时如果您走在路上,就会觉得物体的影像看起来会飘,这就像音场内乐器定位会飘移一样。

总之,定位感不佳可能由许多原因造成,我们不管它是怎么形成的,我们要求的是乐器或人声要浮凸而清楚的。

第九要:活生感

活生感好的音响系统会让音乐听起来感觉很“活泼”,而不是死气沉沉的,这是音乐好听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好像一个卓越的指挥家能把音乐指挥得充满生气,而蹩脚的指挥往往将音乐弄得死气沉沉的,这就是音乐的活生感。

第十要:解析力

这个名词很容易理解,玩过相机的人都知道镜头解析力好坏的差距。好的音响器材,即使再细微,再复杂的东西都能清楚地表达出来,这就是解析力。这是考验音箱的重要指标,但并不是每个音箱都能很好地表现出来!

第十一要:结像力与形体感

顾名思义,结像力就是将虚无飘渺的音像凝结成实体的能力。换句话说,也就是让人声或乐器的形体展现出立体感的能力。在以前,我把它归入。形体感’中,仔细思考后,认为用结像力能包容更完整的意思,所以现在将之改为结像力与形体感。结像力好的音响器材会让音像更浮凸,更具有立体感。也就是我常说的音像轮廓要更清楚。

第十二要:速度感与暂态反应

其实,速度感就是暂态反应的结果,也是器材上升时间与回转率的具体表现。西方人通常会将这一项说成是暂态反应,但对于说汉语的人而言,速度感要比暂态反应更容易了解。基本上,这两个名词都是指器材各项反应快慢的。

第十三要:强弱对比

强弱对比又称为动态对比,指的是大声与小声之间的对比。一般而言,强弱对比也可以分为。对比强大“的强弱对比与”对比极小的强弱对比。我们常说古典音乐的动态很大就是指它最大声与最小声的对比很大。而摇滚乐虽然大声,但是它大小声的起伏并不大,所以我们说它虽然大声,但是动态对比并不大。

什么是“对比极小”的动态对比呢?也就是强弱很接近的细微对比。这种细微的强弱对比就像水波荡漾般,远远看好像不动,近看才知道它是一直在细微地波动。

编者注:强弱对比可以这样比喻:极大的强弱对比是拍打岩岸的海浪;极小的强弱对比就是清风吹拂下的湖水波动。

第十四要: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

简单地说,这指的是不同音色的音量的比例分配。当钢琴与小提琴在演奏时,钢琴的音量要远远超过小提琴的。如果在录音时不增加小提琴的音量,小提琴往往被钢琴掩没。

一般而言,音响处理不同音色的声音时,敏感度是不一样的,但是不能因此而导致音量大小比例失衡。

第十五要:乐器与人声的质感

“质感”这个概念很抽象,很容易与音质混淆。比如铜和黄金,音质的“质”代表是的铜元素和金元素,而质感的“质”这表示铜或者金“看”起来的感觉,或许有时候铜擦得很亮的时候质感很好(像金子),但它始终是铜。对于乐器而言,演奏,打击接触那一刹那动作所给人的感觉就是所谓的质感了。

第十六要:细节再生

细节泛指乐器的细节,堂音的细微再生与录音空间中所有的杂音。细节少的器材听起来平板乏味,细节多的器材听起来趣味盎然。一件优秀的音响器材,其细节的再生当然是丰富无比的。

第十七要:空间感

空间感指的是录音场所三维空间的实体大小。如果一套音响系统(包括器材与空间)能够“使音场浮出来”,那么它一定也“可以看到”空间感。请注意,我是用“看到”而非“听到”。真正表现好的音场与空间感绝对是可以“看到”的,而非仅“听到”而已。

第十八要:整体平衡性

每件音响器材都和指挥在控制乐团一样,应该求得一个整体的平衡性。这就好比一个乐团中,人人皆是独奏的高手,但是每一个人都想出风头,不听指挥,那么乐团的整体平衡性一定很差。

同理,一件音响器材的前述十七项要素都非常好,但是如果无法把这十七项要素做一个精妙的平衡,那么也一定“不耐听”。关于这项,我们无法用尺度去度量出来,只有靠自己丰富的聆听经验来判断了。

第十九要:器材个性

每件音响器材都和人一般,有着自己的个性。有些很绅士,有些很火爆,有些很温柔,有些很热情。由于个性不同 因此,在搭配上也就必须如婚姻大事一样,慎重其事。如果您不了解器材个性,当然也就无法做合适的搭配。这样一来,声音要好听就难了。

第二十要:搭配上的推荐

这是特别为评论员而写的。当您学完前面的“十九项”要素之后,一定不要忘了,为读者推荐适合的搭配组合。

我再次强调,不当的器材搭配往往比器材本身的好坏影响更大。不仅是一般音响迷,就是连音响评论员也经常会因为不当的搭配而误解了器材本身的真正能力,这是很遗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