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事故范例6篇

火灾事故

火灾事故范文1

为加快建立健全我县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应急机制,迅速、高效、有序地组织协调政府及相关部门,提高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国家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沈阳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法库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并结合法库县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基本原则

1.3.1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及“坚持专门机关和群众相结合,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的消防工作方针和原则。

1.3.2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演练、保障和培训工作,以便快速反应,协调应对。

1.4重、特大火灾事故分类

按照我县重点消防保卫单位的建筑类型、使用性质、生产储存等情况,将重、特大火灾事故分为7类:高层建筑类火灾事故、地下建筑物类火灾事故、石油化工类火灾事故、人员密集场所类火灾事故、仓储类火灾事故、重要机关和单位火灾事故、其他类(主要包括古建筑、易燃密集建筑区等)火灾事故。

1.5重、特大火灾事故分级

按照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燃烧程度和燃烧对象,将重、特大火灾事故分为四级:I级火灾事故,用红色表示;II级火灾事故,用橙色表示;III级火灾事故,用黄色表示;IV级火灾事故,用蓝色表示。

1.5.1I级火灾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I级火灾事故:

1.5.1.1高层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形成立体燃烧,难以控制;

1.5.1.2地下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难以控制;

1.5.1.3石油化工类火灾,装置区或容积10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储罐区的油、气储罐发生火灾,随时或已经发生爆炸、倒塌、沸溢、毒气扩散等险情,火势难以控制;

1.5.1.4大型仓储类火灾,燃烧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火势较大,蔓延迅速,一时难以控制;

1.5.1.5人员密集场所类火灾,燃烧面积8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人员被困或珍贵图书、档案资料、文物等贵重物资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1.6重要机关和单位火灾及其他类火灾,燃烧面积5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贵重物资及重要设施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2II级火灾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II级火灾事故:

1.5.2.1高层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8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形成立体燃烧,难以控制;

1.5.2.2地下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4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难以控制;

1.5.2.3石油化工类火灾,装置区或容积5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储罐区的油、气储罐发生火灾,随时或已经发生爆炸、倒塌、沸溢、毒气扩散等险情,火势难以控制;

1.5.2.4大型仓储类火灾,燃烧面积800平方米以上,火势较大,蔓延迅速,一时难以控制;

1.5.2.5人员密集场所类火灾,燃烧面积6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人员被困或珍贵图书、档案资料、文物等贵重物资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2.6重要机关和单位火灾及其他类火灾,燃烧面积4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贵重物资及重要设施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3III级火灾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III级火灾事故:

1.5.3.1高层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6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形成立体燃烧,难以控制;

1.5.3.2地下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难以控制;

1.5.3.3石油化工类火灾,装置区或容积3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储罐区的油、气储罐发生火灾,引起连锁爆炸燃烧,火势难以控制;

1.5.3.4大型仓储类火灾,燃烧面积600平方米以上,火势较大,蔓延迅速,一时难以控制;

1.5.3.5人员密集场所类火灾,燃烧面积4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人员被困或珍贵图书、档案资料、文物等贵重物资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3.6重要机关和单位火灾及其他类火灾,燃烧面积3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贵重物资及重要设施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4IV级火灾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IV级火灾事故:

1.5.4.1高层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2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形成立体燃烧,难以控制;

1.5.4.2地下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2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难以控制;

1.5.4.3石油化工类火灾,装置区或容积1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储罐区的油、气储罐发生火灾,可能引起连锁爆炸燃烧,火势难以控制;

1.5.4.4大型仓储类火灾,燃烧面积400平方米以上,火势较大,蔓延迅速,一时难以控制;

1.5.4.5人员密集场所类火灾,燃烧面积2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人员被困或珍贵图书、档案资料、文物等贵重物资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4.6重要机关和单位火灾及其他类火灾,燃烧面积2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贵重物资及重要设施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6森林火灾事故分级

按照发生森林火灾事故燃烧程度,将森林火灾事故分为四级:I级森林火灾事故,用红色表示;II级森林火灾事故,用橙色表示;III级森林火灾事故,用黄色表示。

1.6.1I级森林火灾事故

I级森林火灾事故是指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特大森林火灾。

1.6.2II级森林火灾事故

II级森林火灾事故是指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不足1000公顷的重大森林火灾。

1.6.3III级森林火灾事故

III级森林火灾事故是指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或者在其它林地起火的一般森林火灾。

2应急组织体系

法库县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应急组织体系由县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县政府应急办、灭火现场指挥、各相关部门组成。

2.1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

县政府县长担任县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县政府主管消防和森林防火工作的副县长担任副总指挥,负责对法库县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灭火工作做出重大决策,并负责调动各有关方面人力、物力,保障灭火物资和后勤生活物资的供应,实施统一指挥。成员单位有县政府办、宣传部、财政局、民政局、公安局、安监局、城建局、卫生局、环保局、农电局、森林公安局、联通公司、人防办、消防大队、自来水公司等。

2.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重、特大火灾事故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消防大队,办公室主任由县消防大队长兼任。

森林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森林公安局,办公室主任由县森林公安局局长兼任。

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在县应急指挥部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组织灭火现场指挥部和各相关部门及时开展应急工作;接到突发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报告后,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报告;负责应急队伍的日常训练和应急工作的演习;完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任务。

2.3灭火现场指挥部

2.3.1灭火现场指挥部的组成

重、特大火灾事故灭火现场指挥部设总指挥、副总指挥。总指挥由消防大队正、副大队长担任;副总指挥由消防中队正、副中队长担任。下设作战组、供水组、通信组、警戒组、后勤保障组、宣教组、政工组、火调组。

森林火灾事故灭火现场指挥部设总指挥、副总指挥。总指挥由县森林公安局局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副局长担任。下设作战组、供水组、通信组、警戒组、后勤保障组、宣教组、政工组、火调组。

2.3.2灭火现场指挥部的职责

2.3.2.1灭火现场总(副)指挥的职责

全权负责整个火灾现场灭火工作的组织指挥,主要任务:制定单体决策和战斗行动方案,及时掌握火场情况变化,提出相应措施,适时调整作战方案和调配灭火力量,组织协同作战。在应急指挥部到达火场后及时通报火场情况及作战意图,听取指示并贯彻执行。

2.3.2.2作战组的职责

迅速摸清火场情况,根据灭火现场指挥部总(副)指挥的命令,组织带领各种参战力量进行灭火进攻、救人、破拆、排烟、阵地转移等灭火战斗行动,确保其顺利进行,随时将火场变化情况汇报给灭火现场指挥部总(副)指挥。

2.3.2.3供水组的职责

负责灭火战斗行动中的供水,协调县自来水公司,保障火场供水不间断。

2.3.2.4通信组的职责

组织灭火现场指挥部与高度指挥中心及各参战部队之间的通信联络,保障火场前后方通信畅通。

2.3.2.5警戒组的职责

划定警戒区,协调交警、治安交警确保火场警戒和附近的交通畅通。

2.3.2.6后勤保障组的职责

组织供应器材装备、灭火剂、消防车的燃料,负责消防车辆装备的维修,组织饮食、衣物的供应和医疗救护工作的开展。

2.3.2.7宣教组的职责

负责火场摄像、照相,并进行后期编排制作,根据上级指示,确定新闻会的时间、内容和发言人。

2.3.2.8政工组的职责

负责灭火战斗的政治宣传和鼓动,做好参加灭火战斗人员立功受奖工作。

2.3.2.9火调组的职责

负责火灾现场勘察及火灾原因调查。

2.4各相关部门的职责

2.4.1县公安局负责现场警戒、人员疏散,维持现场秩序,确保火场附近交通道路的畅通,如是纵火,组织刑侦部门尽快破案,抓捕犯罪嫌疑人。

2.4.2县自来水公司根据现场需要,负责对重、特大火灾着火区域自来水管网二次加压。

2.4.3县环保局负责对现场封闭区外的空气、受到污染的水质进行常规环境监测,并对事件提出处理意见与建议。

2.4.4县农电局负责按照应急指挥部的命令,对火场实施断电保障措施。

2.4.5县城建局负责城区内火灾现场泄露或着火的煤气管道实施关阀、堵漏;沈阳奥德燃气公司负责经济开发区内火灾现场泄露或着火的煤气管道实施关阀、堵漏。

2.4.6县安监局负责督促指导化工企业制定《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响应队伍,并定期组织演练。在发生火灾事故时,指导事故单位及时启动灭火预案,实施自救,同时,为消防等部门灭火提供各种资料和信息;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

2.4.7县卫生局负责对火灾现场的受伤人员进行救护保障。

2.4.8县联通公司负责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现场中应急指挥部、灭火现场指挥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通信保障。

3预防和预警

3.1信息监控

3.1.1各乡(镇)政府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旅游经济区管委会及有关部门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针对辖区重点消防保卫单位的建筑情况、使用性质、生产储存及其发生火灾后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社会影响等危害程度,对高层建筑类、地下建筑类、石油化工类、人员密集场所类、仓储类、重要机关和单位等类型建筑和单位,分类开展火灾隐患普查整治活动,建立全县重点单位的火灾隐患、重大危险源数据综合分析、风险评估数据库,同时做好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的信息接受、报告和统计分析等处理工作。

3.1.2县消防大队负责重、特大火灾事故预警信息监控工作;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重大火灾事故预警信息经核实后,及时上报县政府。

县森林公安局负责森林火灾事故预警信息监控工作;特大森林火灾事故、重大森林火灾事故预警信息经核实后,及时上报县政府。

3.2预防工作

3.2.1县消防大队负责开展全县重点单位的火灾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调查,建立县级重点单位火灾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实现数据动态管理。

县森林公安局负责开展全县森林火灾隐患的调查,建立县级森林火灾隐患数据库,实现数据动态管理。

各相关部门负责了解县内外的有关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

3.2.2各相关部门负责指导各乡(镇)政府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旅游经济区管委会完善各类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县消防大队负责对消防重点保卫单位的火灾预防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负责对制定的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审核。森林公安局负责对各乡(镇)政府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旅游经济区管委会森林火灾预防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负责对制定的森林火灾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审核。

3.3预警分级

按照我县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分级,将重、特大火灾预警分为四级,预警颜色由低到高依次为蓝色(IV级)、黄色(III级)、橙色(II级)、红色(I级)。森林火灾分为三级,预警颜色由低到高依次为黄色(III级)、橙色(II级)、红色(I级)。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级别可以升级、降级和解除。

3.4预警措施

进入预警状态后,县突发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和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旅游经济区管委会及有关部门应急采取以下措施。

3.4.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3.4.2开通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应急指挥机构、灭火现场指挥部及相关部门专门应急指挥机构之间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件进展情况。

3.4.3立即向县政府报告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基本情况。

3.4.4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全力控制火灾的发展蔓延;转移、撤离或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3.4.5指令各种灭火救援应急状态,随时掌握并报告火灾发展变化及控制情况。

3.4.6调集灭火救援应急所需物资和装备,做好应急保障工作。

3.5应急资料库

建立突发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数据库系统;全县重点单位的火灾隐患预防和监督数据库系统;重大危险源的评估系统。

3.6应急指挥技术平台系统

建立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应急协调指挥中心及通讯技术保障系统。

4应急响应体系

4.1分组响应制

突发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应急工作坚持属地化处置的原则,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旅游经济区管委会要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县公安局负责协调县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情况给予支援。

按照我县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分级,重、特大火灾应急响应原则上分为I级响应、II级响应、III级响应、IV级响应四级。森林火灾应急响应原则上分为I级响应、II级响应、III级响应、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4.2应急响应程序

4.2.1县政府突发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应急响应

县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确定应急响应行动,及时向市政府、市消防局和市森林公安局报告突发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基本情况和应急救援情况;需要相关应急力量支援时,向市消防局、市森林公安局和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请求。

4.3信息抄送与处理

4.3.1突发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报告时限和程序

负责确认火灾事故等级的单位,确认特别重大(I级)、特大(II级)火灾和重大(I级)、特大(II级)森林火灾事故后,应立即报告县公安局,由县公安局上报县政府,县政府在30分钟内报告市政府和市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

4.3.2突发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报告方式和内容

突发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火灾扑救总结报告3类。初报从接警起30分钟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立即上报;火灾扑救总结报告在火灾事故处置完毕后立即上报。

4.4应急处置

4.4.1处置措施

按照《沈阳市类型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实施。

4.4.2现场处置原则

4.4.2.1按照“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采取一切有效手段,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4.4.2.2贯彻“先控制,后消灭;集中兵力、准确、迅速;攻防并举、固移结合”的战术原则,有效采取堵截、突破、夹攻、合击分割、围歼、封堵、监护等基本战术方法,全力控制火势的发展蔓延,速战速决,消灭火灾。

4.4.2.3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灵活采取计划指挥和临场指挥的指挥形式,积极组织协调各个参战的相关单位,搞好协同作战。

4.5安全防护

4.5.1加强防护措施。参加灭火战斗的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灾害事故的火灾特点及其危险性,按要求佩带个人防护装备,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4.5.2及时设定火场警戒。对不同类型的火场,按照要求由有关部门设立相应的警戒区,尽量减少前方作战人员;对一些易燃易爆和伴随毒气(液)泄漏的火灾现场,要严格界定警戒范围,控制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并严格实行登记检查制度。

4.6应急终止

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事故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由县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适时宣布结束应急处置工作,恢复正常工作。

4.7信息

突发重、特大火灾和森林火灾事故的发生原因、危害和损失等有关信息,由县应急指挥部统一,对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数字公布,应征求评估部门的意见。对一般性火灾事故,应主动配合新闻宣传部门,对影响重大的火灾信息,应经县政府批准后,根据需要及时。

5应急保障

5.1资金保障

火灾事故范文2

关键词:火灾事故;事故证据;收集;事故调查

引言

火灾事故调查是消防安全事业中的关键工作,专业性较强,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为了做好火灾事故调查,收集证据是必须要做的工作。提高消防火灾事故调查水平,应当充分重视火灾事故调查的取证工作,认真分析消防火灾事故调查取证中的难点、把握取证原则、提高取证水平、并以证据为依据,查明火灾原因、确定火灾性质、划分和处理火灾责任者、提高调查结果的公信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动我国消防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发展。

1消防火灾证据收集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通常情况下,火灾的发生都比较突然,证据的收集较为困难,且火灾证据包括很多种类,会受到客观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准确性也无法得到保证。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依据。以证明效力为区分,可以将火灾事故证据分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两种,其中直接证据是可以单独、直接运用的,如言词证据,间接证据则需要同其他证据相互印证,才能证明火灾事故的部分情节。证据问题是火灾事故调查的核心内容,火灾事故调查实际上都是围绕证据的收集、分析和运用而展开的。通过火灾事故取证,事故调查人员才能深入分析火灾事故原因。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消防火灾事故调查的取证问题存在一定难度:首先,现场经过火灾之后,由于严重破坏,混乱不堪,难以搜寻;其次,引发火灾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使得火灾事故证据的类型也相对丰富,如事故相关人的证言、现场的燃烧痕迹和残留物,等等;最后,因为火灾事故中大部分的物证都经过火灾燃烧,事故调查人员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借助相对先进的取证、保存设备,才能更好地将所需要的证据提取并保存起来。上述因素都在客观上增加了证据收集、提取的难度。要重视并克服这些困难,切实提高取证工作效率,维护火灾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消防火灾证据收集的措施分析

2.1消防火灾证据收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火灾证据的收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火灾事故证据的准确性,为火灾事故的调研提供第一手资料,收集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火灾事故调查结论的准确与否,往往会引发争论。证据在火灾事故调查中起决定性作用,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证据的法律效力。消防火灾事故调查取证的专业性很强。为了提高证据的法律效力,必须坚持以下三点原则:(1)客观性原则。客观与主观相对,是指人们不以特定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的本来属性。证据是在火灾事故发生过程而出现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客观性是证据有效的基本特征。在火灾事故调查取证中,调查人员要坚持客观立场,避免主观臆断,公平、公正、科学地开展此项工作,使证据能够全面、客观、真实地反应客观事实,切实提高证据的有效性。(2)关联性原则。关联是对各事物之间存在联系的状态的描述。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及结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而证据就是证明这种逻辑关系的客观实际。通过对相关证据之间的关联性分析,能够找到事故原因、明确火灾性质、界定事故损失。(3)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即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和要求。为了确保证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提高证据的法律效力,调查人员就必须要严格遵循法律标准和相关程序来收集、提取、保存和认定证据。唯有如此,证据才能成为火灾事故案件的定案依据。

2.2查明所需要证据的类型

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证据收集过程中会面临着多种选择,为了提高火灾证据收集工作的效率,简化工作人员的工作,尽快地处理好火灾事故,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需要的证据的类型。根据我国现有消防法律法规,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受灾人陈述、火灾责任人的供述和辩解、技术鉴定结论、现场勘查笔录、视听资料等八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火灾发生的原因越发复杂,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必须更加细致。要尽可能全面地搜集、调查、提取和认证证据,使之为火灾事故调查提供充分的佐证。

2.3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收集

火灾事故发生很突然,灭灭火灾和抢救人员、物资行动经常会破坏火灾现场,导致现场无法得到很好的维护,这给证据的收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目前,消防火灾事故调查取证包括询问相关人员、环境勘查两大关键部分。其中,在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时,调查人员要帮助被讯问者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维护证词法律效力的重要责任,并根据被询问对象的陈述制作《询问笔录》;现场勘查主要按照环境勘查、初步勘查、细项勘查和专项勘查四个步骤进行,应认真收集、发掘确定起火点痕迹物证、起火源物证、起火物证及其他有关证据,并在这一过程中核对与火场环境有关的证人陈述,提纯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4火灾证据收集的一般步骤

(1)明确调查任务:火灾发生后,立即成立火灾现场勘查小组,展开火灾调查。(2)分析已知证据:对火灾现场发现的证据进行详细的研究。(3)提出调查假设:在室外及在毗邻建筑相关位置勘查,看有没有室外纵火的可能。(4)收集保全证据:对现场进行反复勘查搜集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妥善保管。(5)审查运用证据:综合物证人证。

3如何做好火灾事故调查工作

3.1采取多种调查方式相结合

现场勘查与访问同样重要,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做好调查工作。很多工作人员要么只做现场勘查、要么只做调查访问,降低了火灾事故调查的工作效率。通过调查访问,为现场勘查提供一定线索,缩小勘查范围,利于发现证物或痕迹,为分析案情提供参考;而现场勘查则是工作人员利用科学的调查方法与手段,在火灾现场对相关人证、物证进行鉴别、查找,这也是一个发现、提取、研究证据的过程。

3.2加强火灾调查的装备配置

装备作为火灾调查的必备工具,对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产生直接关系。以现代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火灾现场画图及勘查笔录等方式相比,可让人对火灾现场产生更直观的理解,便于确认火灾发生原因。尤其在鉴定疑难电气火灾事故原因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加入,比如宏观分析法、金相分析法、成分分析法、剩磁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模拟试验法等。

3.3完善火灾损失统计工作

以当前火灾事故收集与调查工作中计算方法存在一定弊端,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影响了统计数据的科学性、精准性,不能发挥统计数据的真实意义。因此,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火灾损失统计的规范性,加快修订有关价格签证的法规,规范火灾事故调查工作。

3.4提高火灾事故调查人员的综合素质

火灾事故调查作为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而当前在消防部队中,基本有95%的火灾调查人员为兼职,责任大、事情多,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火灾调查相关专业知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专业素质低、职业素质低等问题凸显,给火灾事故调查的权威性、严肃性带来一定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安消防机构负有调查、认定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事故的重要责任。收集证据是摆在消防火灾事故调查中最基本、最细致、最复杂的基础环节。通过收集、提取、分析火灾事故证据,才能查明火灾发生的真实原因,为依法处理事故责任者和弥补事故损失提供重要依据。当前,我国的火灾事故调查取证方面存在人员业务技能、技术装备、调查手段相对滞后于实际工作需要的问题,制约了火灾事故调查事业发展。公安消防部门应当正视这一情况,采取各种有效策略解决问题,改变在当今社会普遍反映的火灾案件调查证据单薄、法律效力不强,事故定论简单草率的现状,推动我国消防安全事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晓疆.浅谈火灾事故证据的收集与火灾事故调查工作[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1-01

火灾事故范文3

关键词:消防;火灾;调查

中图分类号: TU99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火灾扑灭之后,对火灾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是非常重要的。火灾调查就要用逆向思维对火灾防控过程进行反观和反思,总结火灾预防工作和灭火战斗的成败得失。调查人员将工作中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及时加以总结,特别是把与消防安全常识、管理制度有关的内容(涉及到秘密与隐私的除外)以课件、图片、录像、视频、文字的形式向市民进行宣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火灾调查找出经验与教训,转化到火灾预防工作中,做到把火灾调查工作与宣传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对消防事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1火灾事故的基本情况

1.1火灾扑救情况

2012年某日1时56分,某地一宾馆发生火灾。1时56分,当地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后,先后调集8辆消防车、60多名消防官兵参与扑救。现场共成立4个灭火战斗小组,分别从大楼东、西两侧疏散通道进入着火楼层实施扑救。同时,成立了6个搜救小组,逐层对人员进行搜救。在搜救过程中,成功将被困于四层客房窗户上的2名男宾客以及被困于室外空调外机上的1名女宾客救出。3时6分,火灾被彻底扑灭,无人员伤亡。

1.2损失情况

该宾馆是营业的餐饮与住宿场所,起火部位位于三层客房,共涉及到16个房间及走廊,过火面积286m2,无人员伤亡。

2事故调查情况

公安消防部门人员到场进行协助调查后,很快就认定了火灾发生的原因,总结了事故的教训。5月7日的晚上,住在308房间的一位客人在酒后卧床吸烟。23时许,他接到电话,让其再次外出喝酒,起床时不慎把烟头遗落在床上。

烟头引燃棉被必须经过阴燃的过程,这是一个缓慢的燃烧阶段,只能产生烟,不出现明火。这样的燃烧必须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产生明火。由于锁闭的客房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没有良好的通风条件,火灾被暂时限制在房间内,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向外部蔓延扩大。当房客喝过酒回到房间门口时,发现从门缝处开始向外冒烟。他认为凭借自己的力量能把火扑灭,因而未报警。然而,当他拿着干粉灭火器踹开木门时,浓烟与热浪扑面而来。火不但没有被扑灭,反而蹿出了房间,并快速地向走道蔓延、扩散。由于走廊上的墙壁有木墙裙装修,且第三层、第四层与楼梯间连接处的防火门没有关闭,失去控制的浓烟与烈火迅速经过楼梯向四层蔓延。四层的走道很快充满浓烟,并进入到客房内,两位男宾客身体跨在窗户上躲避浓烟。另一个房间的女顾客则被迫翻出窗户,跨越到了空调的外机上用手机报警。

被困的3人中,1人跳到救生气垫上逃生,1人被烟呛晕后由搜救队员抬出,女顾客被云梯车成功救下。该起火灾的发生完全是人为造成的,它是由于以上的种种因素叠加后产生的效应,不断发生、发展与扩大的。

3做好火灾事故调查工作体会

3.1根据火灾现场情况,采取不同的照相、录像方法

火灾拍照、录像是全面记录火灾现场情形,记载火灾蔓延痕迹和起火部位及起火点的烧损痕迹,进而综合分析判断,是火灾事故认定重要的证据之一,在火灾事故调查中起着重要作用。

2.2 在勘验电气线路时,留心绝缘材料表面上和内部是否留有金属熔珠

在火灾现场勘验电气线路时,一般情况下比较注重对金属线路是否存在粘连、缺损、表面熔珠及留存地面熔珠等重点勘验,往往忽视对电气线路绝缘材料表面上和内部进行细致勘验。在一些电气火灾中,特别是在电源插座上的短路,往往在短路形成的金属熔珠落到绝缘材料表面上和内部,内部的往往忽视,表面上的由于在受火灾烟熏作用被烟尘覆盖不易发现。因此,在勘验时可采取先使用牙刷沾肥皂水轻刷电源插座烟熏表面,观察表面是否存在金属熔珠,如未发现可使用金属探测器检测是否存有,如有可掰开电源插座细致查找内部留存金属熔珠。

2.3 火灾现场积极使用勘验器材

在火灾现场中,对电气线路勘验要尽量使用显微镜、放大镜和金属探测器等器材,因为它能帮助尽快搜索电气故障残留物并准确清晰地观察金属线路上的痕迹,由此分析推断火灾发生情况,如在夜晚不便观察时可采用对已拍的照片利用相机功能进行放大观察。

2.4 积极构建科学想象法,重现火灾现场

科学想象也称科学猜想和科学联想,它是推测事物的想象的原因与规律性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其目的是对问题提出解释性的理论。科学想象不是主观幻想、胡乱推测与任意构思,它是以一定的背景知识为基础的。如某轿车在运行过程中起火,人们发现首先在安装电瓶处有火,火灾调查人员就想象,在其部位起火可能是电瓶的电极极柱接触不良所致。

在到达火灾现场时,不要先急于勘验,可根据群众议论和当事人的描述及现场初步勘验等情况综合分析,事先在自己脑海构建假设几种可能性较大的火灾发展蔓延情形,然后根据假设情况进行勘验并与火灾现场痕迹比对验证,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 积极借助第一火灾现场摄像和录像资料

阅读公安部消防局关于《赴日本开展火灾调查专题研修情况报告》的经验交流材料得知,日本各地消防局出警时,一般有一辆火调车4~6名火调员同时前往。而在我国因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不能真正完全做到随警出动,各地也未有充足的专、兼职火灾调查人员,因而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火灾现场材料,从而对下一步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带来一定工作量。

在火灾调查过程中,要积极调阅中队出警扑救火灾现场的拍照或录像进行了解分析,因为这样做会很可能从中扑捉到火灾基本情况、起火部位、起火点、起火原因及灾害成因等相关信息,为火灾调查工作提供针对性和方向性,从而为及时、快速、正确、准确地开展火灾调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如一间房屋发生火灾,在中队扑救火灾现场的拍照或录像中显示的火和烟的蔓延迹象,火灾调查人员可以初步划定勘验范围,这样不但能及时、快速地查找火灾成因,而且还大大节省了勘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6 电缆最大载流量是判定过负荷火灾的重要证据

最大载流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导体能够连续承载而不致使其稳定温度超过规定值的最大电流。对过负荷火灾,除表象勘验外,也就是电气线路绝缘内焦、松弛、滴落的现象,还要电缆最大载流量表。如在一起火灾中,起火前正在使用电器,在火灾勘验中,因过火面积较大,线路绝缘层已烧掉,导线为状,在这种情况下,仅勘验电线的表面是不能准确判断的。每一个使用的电器都有它的额定电流,因此计算出总回路及分路的电流与其导线截面所能承载的最大载流量相对比,如果总回路及分路的电流导线截面所能承载的最大载流量,则说明系过负荷所致。载流量与导线截面有关,也与导线的材料、型号、敷设方法以及环境温度等有关,对于导线所能承载的最大载流量的计算,可利用以下口诀再配合一些简单的心算,便可直接算出。

火灾事故范文4

一、工作程序

1、镇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接到以下灾情后必须、立即向镇长或分管镇长报告,经镇长批准后,启动本预案,并成立前线扑火指挥所,组织人员进行扑救,同时将情况上报县森林防火指挥部。

①火场可能跨越行政村、镇村林场或其他行政界线的;

②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

③超过12小时尚未扑灭明火的;

④有可能威胁周围的油库(液化气站)、学校等人群密集或房屋集中点等重点火险单位的;

⑤需要向县人民政府或主管单位求援扑救的森林火灾。

2、本预案启动后,由镇长召集前线扑火指挥所成员召开会议,对扑火工作做出具体部署,由镇森林防火办公室通报火情。

3、前线扑火指挥所成员立即到位,进入临战状态。

二、前线扑火指挥所人员组成及职责

1、指挥所成员:

指挥长:

副指挥长:

成员:

办公室主任:

2、前线扑火指挥所下设综合调度组、后期保障组、通讯联络组。主要职责是:协调解决扑救火灾中的重大问题,根据前线扑火指挥所火场工作组的报告和请求,协助指挥部调动扑火急需人员和物资、装备,协助各村制定扑救方案,提供扑火技术支持。

三、扑火指挥部各部门成员组成及职责

1、综合调度组

组长:

职责:随时掌握火情动态,了解扑火方案、、火场天气形势;根据火情动态,编写«火情简报»,起草必须上报的森林火灾报告,及时传达上级指示。负责文件收发和建档,汇总各组工作情况,起草总结报告。

2、后期保障组

组长:

职责:负责组织扑火物资和装备供应及指挥部的后期保障,组织协调扑火人员和物资的快速运输。

3、通讯联络组

组长:

职责:负责火场应急通讯系统的建立,前线与火场工作组建立起有效、及时的联系,保证信息传递畅通。

4、火场工作组:

火灾事故范文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土地资源供大于求的现状,城市居民住宅越建越高。居民住宅不同于其他楼房,往往居住人员较多,而且往往是逃生能力较弱的老人和小孩,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形成烟囱效应,救援十分困难,伤亡损失十分惨重,因此,预防高楼火灾具有重要意义。

二、上海11-15特大火灾事故概况

2010年11月15日14时,上海余姚路胶州路718号高层公寓起火,大楼外墙猛烈燃烧,住户的阳台、窗户很快被烧毁,火势蔓延至大楼的每一户人家,形成立体火灾。火灾蔓延后,由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强烈的烟囱效应使火势蔓延至每一户人家,而现有的高压水枪已爱莫能助。从图中我们可以大致推算这栋楼有35层高,根据我国的居民住宅用楼要求,以每层3米计算,到达最高层将近105米,而目前世界上消防用的云梯最高的为101米,普遍为78米,上海目前拥有一辆90米云梯车,即使加上高压水枪的10米射程,也才刚100米。当该云梯车赶至现场时,大楼立体燃烧,这辆云梯车也只能封住一个方向的火势。

上海11.15重大火灾导致人员巨大伤亡,实为血与泪的警示,并在海内外造成极端恶劣的影响。城市的消防登高车升程远远达不到楼房的高度。没有足够升程的登高车也因为城市交通拥堵无法及时救援,很多大楼周围消防救援车辆无法进入或靠近,应该知道高楼火灾救援艰难人员主要靠自救,据知上海现还没有一座高楼备有自救逃生装置,有识人事应知道有很好的经国家检验合格的逃生装置,却无人问津,因没有政策支持。如果政府不做消防理论上的改变,所有迹象表明以后再发生同样的火灾还会导致巨大的伤亡,这些就是隐藏的“危机”。

三、高层居民住宅事故树分析

(一)事故树分析简介

事故树分析又称故障树分析,简称 FTA FaultTree Analysis ,是一种演绎推理法。考虑到FTA的特点以及导致高层建筑物火灾的因素众多,下面采用事故树分析的方法,在对已发生高层居民楼火灾事故的调查基础上,以高楼发生火灾为顶上事件,通过对高层民用建筑火灾事故的分析研究 ,找出可能构成顶上事件的各中间事件及各基本事件 ,并对顶上事件与中间事件及基本事件的逻辑关系进行描述 ,为发现高层住宅各种危险因素提供方便 ,也为事故原因的分析和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二)高层居民住宅事故树的绘制(此处略)见表1

(三)求解最小径集

由事故树图分析可见 ,或门12个 ,与门 2 个。事故树或门越多,得到的最小割集就越多,使顶上事件发生的途径越多,这个系统也就越不安全。对于这样的事故树最好从最小径集着手,比较方便。 求解最小径集时 ,先作出该事故的成功树 ,再利用布尔代数简化求解。该事故树对应的成功树(此处略)

用布尔代数计算:

T’ = X8’X9’X10’X1’+ X3’X4’X5’+ X6’X7’X11’X12’X13’X14’X15’X16’X17’X18’X9’ + X1’X2’

4 个最小径集如下:

P1={X1,X2}

P2={X3,X4,X5}

P3={X1,X8,X9,X10}

P4={ X6,X7,X9,X11,X12,X13,X14,X15,X16,X17,X18, }

(四)结构重要度分析

因为在一棵事故树中 ,不同的基本事件对顶上事件的影响不同 ,所以为了了解和掌握各基本事件的发生对顶上事件所产生的影响程度 ,采用建议算法,求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

I(1)= 1/2+1/4=3/4I(2)= 1/2

I(3)= I(4)=I(5)=1/3 I(8)= I(10)=1/4

I(9)=1/4 +1/11=15/44

I(6)=I(7)=I(11)=I(12)=I(13)=I(14)=I(15)

=I(16)= I(17)=I(18)=1/11

按结构重要度排序:

I(1)>I(2) > I(9)>I(3)= I(4)=I(5)> I(1)

=I(8)= I(10)> I(6)=I(7)=I(11)=I(12)

=I(13)=I(14)=I(15) =I(16)= I(17)=I(18)

(五)讨论

(1)事故树的基本事件虽然只有18个 ,但最小割集有很多组 ,最小径集只有 4 组 ,说明顶上发生事件途径较多 ,控制途径较少 ,所以这个系统仍是较危险的系统。

(2)从结构重要度而言X1的结构重要度最大,对顶上事件发生影响最重要;其次是X2,第三是X9;再次是X3,X4,X5 ,再次是X1,X8,X10;最后是X6,X7,… ,X18,等基本事件。所以,如果X1,X2, …,x18能得到控制,则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将大大降低。

(3)从最小径集的定义可知,若控制 P1 、P2 、P3 、P4 中任一个,不让其发生,则顶上事件不发生。由于在这 4 种预防途径中都包含有结构重要度最大的全部基本事件,且除了X3,X4,X5外,其他基本事件多为人为努力可以控制的,所以可以选择最少基本事件的最小径集为最有利采取预防措施的方案,即 P1和P3 方案。但从预防的可能性、可靠性和结构重要度综合考虑,高层居民住宅楼火灾事故的预防宜同时兼顾其他的各个方案,即宜取 P1 、P3 、P4作为制定预防措施的依据 ,对通过个人努力可以控制的基本事件做好预防。

四、结语

安全系统是一个“人-机-料-法-环”综合系统。安全,是寻求这五个因素的最佳组合,是危险性控制在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现代城市高层楼房由于建筑面积大、功能复杂、使用单位多,人员集中、内部装修易燃材料多,起火的概率很高,而且一旦起火后,烟囱效应使得蔓延之势很难阻挡,造成人员疏散困难,火势扑救难度高。所以高楼火灾重在预防。

火灾事故范文6

【关键词】建筑倒塌;特点;原因;火灾扑救;对策

【中图分类号】X932

【文献标识码】A

The fire in the building collapse accident rescue research

Peng Zhi-gui

(Guizhou public security fire department headquarters Guizhou Guiyang 556007)

【Abstract】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auses of fire in the building collapse accident, the public security fire troops in building fire rescue, tactical principles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should be adopted in the building collapse accident, fire forces in the rescue as much a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casualties of reference.

【Key words】Building collapse;Characteristics;Causes;Fire fighting;Countermeasures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物数量的增加,建筑火灾数量也不断增多。建筑倒塌作为火灾的次生灾害之一,破坏性较强,灾害损失极大,对现场灭火和救援人员的人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强对火灾中建筑物跨塌的研究与探讨,积极研究一些行之有效的预测与预防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是当前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面临新的重要而又迫在眉睫的问题。

1. 火灾中建筑倒塌的特点

1.1 具有突发性,人员疏散困难。建筑物在较长时间的烈火烘烤下,发生倒塌前会出现一些征兆,但在火灾条件下,前期征兆一般难以察觉。再加之一些难以预料的因素,建筑可能随时遭到破坏而发生倒塌,且具有突然性,往往在短时间内易造成大量人员被困,逃生难度极大。

1.2 具有极强的破坏性,易诱发次生灾害。建筑倒塌是整体性的,极易造成建筑内部水、电、气管道、机器设备、办公用品等设施损坏,同时由于倒塌时产生巨大的震动,可能影响周边不稳定建筑的倒塌,诱发次生灾害。特别是周围有易燃易爆场所时,极易引发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燃烧、爆炸等严重事故,后果难以预料。

1.3 人员伤亡重,社会影响大。建筑一旦发生倒塌,其楼梯等逃生设施一般损坏非常严重,内部生存空间小,人员无路可逃,伤亡必然十分惨重,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极大。

1.4 救援人员撤离困难。如果灭火救援战术措施运用不当,在发生倒塌征兆和警报时,在建筑物内的灭火救援人员根本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撤离,同时由于撤离的空间和渠道有限,更增加了及时撤离的难度。2003年11月3日,湖南衡阳衡州大厦大火中,指挥员在第二次战斗展开前已设立了安全观察员,约定了撤离信号,但还是致使20名消防队员牺牲。

2. 火灾中建筑倒塌的原因

2.1 火灾中的高温破坏了建筑的承重构件。

(1)在火灾中,建筑材料的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会发生很大变化,从而改变建筑构件的强度,不同种类的建筑物在一定时间内会失去承载能力,导致建筑物倒塌。一般来说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在400℃以内可以近似认为不变,700℃时约为常温时的40%;建筑中常用的普通钢材的屈服强度,在200℃以内可近似认为不变,550℃时约为其常温时的40%;预应力筋用高强钢材条件屈服强度随温度升高将逐渐降低,到400℃时约为其常温时40%。例如建筑中广泛应用的钢筋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耐火性能,火灾发生30分钟后,室内温度能达到800℃左右,此时,钢筋混凝土柱的抗拉和抗压强度都会降低;同时柱的四面升温不均匀,发生爆裂,则导致柱体产生挠曲,使其承载力迅速下降;而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钢筋混凝土梁板的承载力将逐渐下降.直至在没有明显预兆的情况下发生脆性破坏,最终导致建筑物瞬间倒塌。

(2)此外,建筑构件的强度还与其支承条件、截面形状、是否有非燃性保护层、钢材品种和配筋方式等因素有关。

2.2 违规设计、违章施工、违规使用。建筑设计不合理或没有按建筑防火规范设计,致使结构整体牢固性差;施工过程偷工减料,采用不合格的原材料,降低了建筑的承重能力和耐火等级;擅自改变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或私自增加建筑层数,增加了火灾荷载密度,增大了火灾危险性。这些因素加大了结构局部或整体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灭火及人员疏散困难的可能性。

2.3 荷载过大,超过建筑构件的承重能力。发生火灾时,火灾荷载越多,对建筑承重构件潜在的破坏就越大;救援时,人员逃生,消防员救助等可变荷载的增加,易使建筑内局部荷载超过其承载能力。此外,消防员对建筑内大量射水也会增加楼板的荷载。

2.4 灭火施救过程中战术运用不合理。灭火过程中,控制消灭着火点不及时,致使火灾时间延长;施救过程中,没有对承重构件实施必要的冷却和加固等,都增加建筑倒塌的可能性。

2.5 其它因素。一是爆炸。火灾时建筑物内因液化气罐或其他因素引发的爆炸,因其冲击波和震动,破坏建筑物结构,一般民用建筑梁所承载的荷载为4~5KN/m2,楼板所承载的荷载为2~3KN/m2,然而根据国外的试验,室内燃气爆炸所产生的最大压力一般为25~50KN/m2,这一压力足以导致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倒塌。二是高温骤冷。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在高温下遇水急骤冷却时,构件的混土层会发生龟裂或爆炸,严重损害混土与钢筋的粘合力,从而降低构件的抗烧和抗压性能。三是对流冲击。大口径消防炮、消防水枪对承重构件直接冲击,也可能使建筑倒塌。

3. 建筑物倒塌事故的预防对策

3.1 增强建筑物的耐火性能。

要做好建筑物坍塌的预防工作,首先应该从源头上预防建筑物的倒塌,即严把质量关,提高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建筑物的耐火性能取决于构件的耐火极限,可通过喷涂、包敷、水淋等方法对钢结构进行保护,增强其耐火极限;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可加大钢筋保护层厚度来提高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提高其耐火性能。

3.2 采用合理的灭火救援战术。

在灭火救援过程中,消防水渍会增加结构设计荷载,同时建筑承重构件在受到加热冷却交替冲击下,极易造成失去稳定性而破坏。因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灭火救援战术,既能有效应对事故的发生,也能大大减小消防射水对建筑物的冲击,从而引起建筑物倒塌。

3.2.1 突出战斗中的侦察。通常火场侦察一般指消防队到场的后的初期侦察,在战斗中往往忽视了。许多建筑物倒塌都是在灭火战斗中出现,所以突出战斗中的侦察是灭火战斗的一项重要内容。战斗中侦察人员一般应由有火场战斗经验的干部战士担任,侦察范围以燃烧面积200m2为界,200m2以下要留专职侦察员;200m2以上要分为战斗段或战斗面,每一个战斗段或每一个战斗面要留专职侦察员。侦察内容:建筑结构是否有变形、墙面是否外鼓、墙体是否有裂缝、是否有异常响声、楼板是否下沉等等。

3.2.2 合理部署灭火力量,严格控制水枪射流方向和控制位置。水流喷射时,要尽量避免打在高温的砖石、混凝土等结构表面,防止突然的冷却造成结构保护层的破坏,使钢筋直接暴露火中而失去强度,使整个结构破坏,造成倒塌。同时应注意控制灭火用水量及对水的疏通,防止因积水或建筑物内存放货物吸水而增加楼板负荷导致垮塌。

3.2.3 正确选择水枪阵地,严格控制水枪射流方向和着点部位。在选择水枪阵地时,要严格遵循“便于观察、便于射水、便于转移”的原则,同时要“有利于进攻、有利于撤退、有利于安全”。要以坚固的结构为依托或屏障,如门、窗口外侧、楼梯口平台、阳台等,严禁在柱、梁、非承重墙、屋顶等下面设置水枪阵地。要严格控制水枪射流的方向和着点部位,水流尽量避免落在高温的砖石、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防止突然的冷却造成结构表面因收缩开裂,表皮剥落,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破坏,使钢筋直接暴露火中而失去强度,使整个结构破坏。进攻前就要预先划定撤退路线,明确撤退信号,避免盲目,做到有序。

3.2.4 严格控制内攻人数,并且尽量以班组为单位,统一指挥,严禁私自行动。

3.2.5 灭火过程中,应疏通建筑物周围路面交通,尽量避免大型车辆通过,而造成建筑结构共振,引发建筑物倒塌。

3.3 对着火建筑物的不间断侦查。

(1)建筑物在火灾作用下发生倒塌,就目前技术来说,还很难做出准确的预测,但并不是不可预测的,火灾中建筑物倒塌也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如:钢结构弯曲、门窗变形卡死;墙体砌筑砂浆会因火灾高温而失去粘结力粉化脱落使砌体产生纵向裂缝;梁跨中混凝土保护层出现裂缝、钢筋外露、挠度增大;柱两端混凝土保护层爆裂、钢筋屈服向外凸出、扭曲变形;楼板呈“锅底”形状下沉等等。

(2)火灾扑救的全过程,应设立外部观察人员观察外部变形情况,配备专业仪器,利用红外线测温仪对建筑物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指挥部,此时,建筑物存在倒塌的危险,应做好应对措施。

3.4 增设自动消防设备。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以通过保护承重构件不受高温损伤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阻止火灾的蔓延,特别是在学校、医院等人群密集地区,同时也为消防部队争取了大量的灭火救援时间。

4. 火灾中建筑倒塌事故搜救的原则和方法

在建筑倒塌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要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必须严格遵循科学、合理、有效的战术原则,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方法积极施救,才能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救出更多的人。

4.1 搜索与救援时采取的战术原则。

(1)在建筑倒塌事故现场,指挥员应及时采用“以柱为界,逐片搜索,搜救并举,救人第一”的战术,把事故现场划分为几个试域,各搜索小组分片负责,到场力量由现场指挥部统一调控。既确保充足的救援力量,又避免现场人员过度集中,形成精干、高效、准确、稳妥的搜救机制。

(2)救援过程中采取“多处并进、多点开花、多种组合、多项并举”的组合式战术措施。多处并进,就是在建筑倒塌现场被困人员还没有完全找到或者已经确定确实没有人员被困的情况下,以倒塌现场为中心,尽可能多地开辟多条作业通道,包围推进,地毯式搜寻,不漏空白点;多点开花,就是在建筑倒塌现场的整个区域,以被困人员为基本救援点,有多少被困人员就设置多少个作业点,形成多点开花的救援态势;多种组合,就是把到场的抢险救援器材装备,按照基本功能进行科学组合,把组合起来的器材装备再进行编组,每个编组都能基本实现切、割、锯、钻、剪、扩、吊升、铲举、牵引、拖拉等功能,使现场器材装备发挥最大效能;多项并举,就是充分发挥每名到场人员的作用,紧紧围绕抢救人命这一中心,全面开展各项搜寻、调查、保护、营救、后送等工作,各方面力量密切协同,有条不紊,提高效率。

4.2 加强对生存空间的搜索。

对倒塌建筑边缘、顶部、躯体暴露、浅层的废墟表面的被困者,实施紧急救助后.应加大对倒塌废墟内部存活者的搜寻。在建筑倒塌的废墟内部,总会存在一些空隙或狭小空间,只有被埋压在这些空间的人员才有生还的可能性,所以搜救的重点就是这些生存空间。常见的生存空间有以下四种形式:

4.2.1 单斜式。即建筑倒塌时,一端失去支撑,另一端有承重墙或立柱等物体支撑,这样倒塌物在靠近支撑物体一侧与地面形成较大空隙,位于该空间的人可能存活,救援时可优先考虑利用。

4.2.2 “V”字形式。倒塌时,山于楼层中央负荷过重,如笨重家其或大型机器,使楼板中部倒塌,但山于受到周围墙、柱不同程度地牵拉和支撑,能在楼层中央的两侧或四周形成一定空隙,救援时应充分利用,一般救援人员可以采取在墙体上水平挖洞的方法救出埋压人员。

4.2.3 多层间夹式。由于建筑内部多层楼板水平塌落,瓦砾、碎石、砖块、木材等直落地面,各楼板上原来存放的较大且坚实的家具或其他物品起了支撑楼板的作用,从而在倒塌楼板之间形成多个生存空间。建筑发生倒塌时,处于该处的人员,可能存活,应尽量利用。

4.2.4 无规则式。建筑的承重墙或立柱等结构严重破坏,整个墙壁、楼层或屋顶塌落下来,这种倒塌空隙较小,但在部分支柱和承重墙根部仍可能有不规则的空间,救援时要尽可能的利用。山于这些空间形成的随机性很大,故搜寻比较困难。

4.3 实施生命搜救。

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经验,对被埋压人员实施生命搜救,常用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一是利用差值法确定搜救人员数。用总的被埋压人数减去已被救出的人数,二者之差就是需要实施生命搜救的人数,从而确定被埋压人员的数量。二是询问查看埋压人员的位置信息。通过询问知情人和查看建筑结构草图等方式确定被埋压人员可能所处的区域和部位。三是搜索方法的运用。采用人工搜索、呼喊和敲击、技术搜索或利用搜救犬等方法对被埋压人员进行定位搜索。四是救助伤员。对事故现场抢救出的重、危、急伤员,进行必要的现场急救,初步处理后,再送医院救治。

4.4 搜救时应注意的问题。

4.4.1 加强自我防护。注意行动中的安全救援人员要其有充分的风险意识,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行动中要采取流水作业,轮番上阵的方式,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优先使用固定炮、移动炮等设备远距离实施作战,最大限度地降低救援人员的危险系数;不进人结构松动的建筑内部及受力不均的部位;若事故现场有异常声响、裂缝、震颤、掉浆、局部塌陷等情况,指挥员要及时做出判断,合理选择撤离的最佳时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4.2 慎用大型机械设备。由于倒塌废墟不稳定,直接使用大型铲车、吊车、推土机、破拆机等机械车辆,易对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不得已必须使用大型机械设备时,尤其是在起吊、牵引等挪动与被困人员贴身的建筑构件时,切不可轻举妄动,必须采取有效的扩张、支撑等保护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4.4.3 重视生命心理救助。注重人性化救援对被困人员采取相对合理的救援方法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对其心理安慰和精神鼓励,防止他们悲观急躁。在救援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工其,并对被困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参考文献

[1] 李向欣.火灾中建筑倒塌事故及应急救援有关问题的讨论[J].建筑技术开发.2011,23(8):66~68.

[2] 徐洪锦.火灾中建筑物倒塌的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44(11):11~13.

[3] 杨珑.建筑物倒塌事故的预测与救援研究[J].科学之友,2012,33(6):90~93.

上一篇杭州西湖风景

下一篇香港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