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的话范例6篇

非主流的话

非主流的话范文1

1、幸福,不是长生不老,不是大鱼大肉,不是权倾朝野。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的生活愿望达成。当你想吃的时候有得吃,想被爱的时候有人来爱你。

2、不要期待完美的男人,不是因为你期待不到,而是根本没有完美的男人。

3、女性在所有礼物中,认为花朵最有价值的原因:是因为男性在送花给女性的时候必须克服那种把花拿在手上走在街道上的羞涩感觉。

4、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你反而记得越清楚,我曾经听人说过,当你不能再拥有的时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5、宁可失败在你喜欢的事情上,也不要成功在你所憎恶的事情上。

6、每段爱情在走向终结时,到带回去,一路上或花草鲜美,或落英缤纷,而最初总是倾心的。

7、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是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那么忘记了。

8、总得分手,总得追求。来日方长,我们总有相逢的时候。

9、在这世界上无所谓偶然,只是伪装成偶然的必然。

10、人的一生,有两种遗憾最折磨人:一是得不到你心爱的人;二是心爱的人得不到幸福。

11、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我在你面前可以是谁。

12、如果人生最坏的只是死亡,生活中怎会有面对不了的困难。

13、一个人一生可以爱上很多的人,等你获得真正属于你的幸福之后,你就会明白一起的伤痛其实是一种财富,它让你学会更好地去把握和珍惜你爱的人。

14、事实上,这个世界不符合所有人的梦想。只是有人可以学会遗忘,有人却坚持。

15、人都是会改变的,有些人选择改变环境,有些人选择被环境改变。很多时候你无法改变的时候,我只好选择,在里面找到让自己快乐的力量。

16、偶尔要回头看看,否则永远都在追寻,而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17、我将暴风般的爱情藏在心底,那是为了不给对方任何心理压力,我的爱情越是珍贵,相对地,也越珍惜别人的爱情。

18、只有跟你在一起的时候我才是活着的,我一个人的时候,就连最耀眼的太阳也失去光彩!

19、希望和信任是蜥蜴的尾巴,即使被切断,但它们还会再长出来。

20、如果你爱一个人,你会了解她的一切,而不需要问她;如果你不爱一个人,即使她告诉你她的一切,你也还是会忘记的。

21、爱一个女孩子,与其为了她的幸福而放弃她,()不如留住她,为她的幸福而努力。

22、生活在没有的你的世界,比任何一种惩罚都要痛苦,你知道吗,对我而言,你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

23、你的诞生带给我希望,而我希望带给你幸福。

24、不是把对方留在自己身边才叫爱,能放手让所爱的人离开,也是爱的一种。

25、暗恋一个人的心情,就像是瓶中等待发芽的种子,永远不能确定未来是否是美丽的,但却真心而倔强的等待着。

26、爱情是灯,友情是影子,当灯灭了,你会发现你的周围都是影子。朋友,是在最后可以给你力量的人。

27、宽恕,原谅并不代表忘记,也不代表赦免,而是放自己一条生路。孤单不是有没有朋友的关系,而是有没有住在你的心里。

28、许多人向往水晶般的爱情——晶莹剔透没有一点瑕疵。更多人拥有的却是玻璃般的爱情——同样透明但容易破碎。

非主流的话范文2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课堂对话 学生发展 作用

1.课堂对话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高中地理课堂体系已经明显转变。单纯进行教师引导性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严重影响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削弱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话教学主要通过交流语言、问题提问、问题解答等完成师生互交,让学生及时了解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对话教学可以让学生交流能力得到非常好的锻炼,保证学生以高度的注意力完成课程学习。在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提问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依照对话及时调整教学,将教学与学生学习紧密联系。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知识内容涉及面非常广,知识体系较为庞大,在教学过程中难度非常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掌握教学进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只有全面把握学生地理知识学习质量,及时解决学生地理学习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排疑解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高中地理学习质量。对话教学作为教师和学生交流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课堂体系中各项语言知识的运用让师生之间形成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全面了解各项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2.关于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对话的几点建议

2.1从学生学习入手,提出针对性问题。

高中地理课堂由于知识内容庞大,知识体系单一,学生非常容易出现枯燥、烦闷等心态,造成课堂学习心不在焉。因此,教师要合理设置课堂对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托对话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对话中设置针对性问题,由问题引出课堂重点、难点,以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思索、探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过程中穿插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难点是什么”、“黄土高原水土治理主要分为哪几方面”等问题,循序渐进,提高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讲解的认识和对地理知识点把握状况的能力。

2.2从学生情感着手,进行平等交流。

高中地理知识非常灵活,其内容体系是随着地理发展而不断转变的,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知识体系的灵活度。在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新奇的思想进行肯定性评判,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思考、探索、提升。笔者在《全球气候变化》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学生在发言过程中从人类生态活动、板块变化、太阳运动等不同方面阐述了观点,内容丰富。笔者在学生发言后告诉学生:“你们的观点非常全面而且具有创造性,这种开放性的思维对地理学习非常重要,需要继续保持。”学生在鼓励后学习劲头更足,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3从教学需求出发,开展学习对话。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及时交流,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益的关键。在交流过程中师生会形成非常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对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益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与学生互动,经常设置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例如地理知识竞赛、地理猜谜等。在活动中学生与笔者亦师亦友,学生很愿意与笔者交流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习效率大幅提高。除此之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构建了课后小组,让小组之间对话交流,形成了非常好的学生“对话”氛围,地理知识交流效果显著。

2.4从教学知识出发,加深层面深度。

在设置对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从对话动作出发,还要深厚对话的底蕴。教师要不断完善高中地理学习体系,确保对话交流有意义、有内涵,让学生真正从对话交流过程中获取高中地理知识。如教学《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笔者就以收集到的水资源利用资料进行对话运用,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在无形中扩大了学生高中地理学习知识面。

3.结语

对话教学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关键内容,对学生地理知识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强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教师要针对学生地理学习的需求,从学习内容着手形成对应体系,提高课堂交流效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高中地理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建霞.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兼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学理论,2012,17:250-251.

[2]王海力,胡晓东.以活动元为基础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03-105.

非主流的话范文3

关键词:平等对话 非语言 高效课堂

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在教学中如何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最大限度获得知识,得到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效率更高?我认为要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就要构建高效课堂。笔者根据平时课堂教学实践,认为应用平等对话和非语言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一.应用平等对话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的被动听学为辅。教师作为传授者,闻道在先,有术业专攻的绝对优势,对学生而言就是“先知先觉”。师生知识上和年龄上的不平等,实际上造成了课堂教学的诸多不平等现象,其中不平等对话是常见现象之一。现在新课程标准提倡课堂教学中“平等对话”是课程改革中的重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谓“平等对话”,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互相尊重,在情感上互相爱护,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沟通思想、联络情感、讨论问题的一种方法。

1.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无声的对话,是精神的对话,是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问答。这里的文本,实际上就是教材,包括课文的作者和教材的编者。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以理解和创造为目的。在对话中,双方并不只是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不是由一方去消灭或说服征服对方,而是双方都发表自己的意见,双方都会受到对方的影响。

2.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和学生不是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互为主体的意义关系,是一种交往互动的对话关系。语文教学中传统的师生互动形式是“谈话”,“谈话”和“对话”虽一字之差,但两者背后潜在的教育理念是不同的。谈话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又称问答法,其特征是教师问、学生答。这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学生只是被动的回答问题。如果问题的质量不高,又很琐碎,那就出现学生的思维在频繁的问问答答中被一个个琐碎的问题牵着走,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但是对话,是新鲜的师生交流方式。其明显特点就是师生的平等态度,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互对。

3.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创设平台,吸引全体学生参与对话,让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自主求疑、讨论切磋、思维碰撞,交换理解看法、交流情感体验,表达自己独特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全体参与、合作学习。对话教学是合作的艺术,通过合作,能够将个体的独立思考转化为全体的认识成果。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全班性的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优生和差生间的互教互学等。学生在对话中,不仅交流了阅读理解的结果,而且交流了取得这些理解结果的过程、步骤和方法。

二.应用非语言教学。

在课堂中,平等对话沟通无疑是影响课堂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表情、姿态、手势、动作、衣着服饰等)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非语言教学是对平等对话教学手段的必要深化和补充。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衣着服饰和仪容仪表。虽然教师的外在形象与教学能力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些同样吸引学生的关注,影响他们的成长。因此,对教师的穿着地最基本要求就是整洁,对于破损的地方,要及时修补;要与授课内容相协调,如体育、户外活动,教师相应地就要穿着适合运动的服装,如果是一身西服套裙配高跟鞋,则显得很不协调。

2.表情。表情是情绪的外在直观反映,通过面部的活动,人们甚至可以做出25万种的不同表情。如此丰富的面部表情当然能反映心灵微小的变化,因而它被人们相信最具信息冲击力并远远超过声音和言辞。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平息自己的不良情绪,尝试把事情转移可以把问题留到课后,等待平心静气时单独解决。

3.手势与身姿。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指出,从非语言行为中所流露出的无意识冲动,经常显示在手的动作、位置和紧张程度上。可以说手是人体里仅次于面部表情的最富表现力的部分,有时手势又具有眼神和表情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手势有助于描摹事物复杂的形状外貌,表达潜在情感,有助于有声语言的陈述、说明和强调,有助于组织教学秩序,调控课堂气氛,有助于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实践证明,平等对话与非语言教学的情感交流功能,对融洽师生关系,缩短心理距离,增强教学效果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此,在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认为应用平等对话与非语言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非主流的话范文4

【摘要】 当前,中国意识形态领域总体上趋于稳定,主流意识形态“基本盘”相对稳固,但杂音、噪音仍然存在。形形的声音交锋、交汇、交织,形成了众声喧哗的热闹场面。其中,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表达较为活跃,以非主流意识形态尤甚,但其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对主流意识形态“基本盘”未形成颠覆性的威胁。这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常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格局不会改变。

【关键词】 意识形态 互联网 社会思潮 【中图分类号】D07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竞争主战场,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非理性繁荣,在底层社会有较稳定的市场

当下中国意识形态领域横跨网上、网下两个空间,表现出甚为复杂的特征,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面临一系列的新问题、新变化,可概括为如下诸方面:

第一,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表达的新空间、意识形态竞争主战场。在线下,意识形态安全网相对牢固。在传统媒体上,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基本稳固。非主流意识形态难以在传统媒体空间发声,即便发声,也经常是边缘性的。但是,在互联网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存在感遭到稀释。主因是,非主流意识形态恣意反弹,迅速占据网络空间,经常与主流意识形态对冲,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近一两年来,主流意识形态加大了网络空间的存在感,在话语语法再造、话语表达策略以及传播策略方面均有了显著改进,管理者同时加大了对网络空间秩序的治理力度,改变了此前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网络空间力量对比悬殊的被动局面。

第二,主流意识形态与时俱进,价值轮廓更趋明晰,逐渐彰显主场优势。主流意识形态不仅要为执政党的统治合法性提供辩护,还需呼应时代的要求,回应社会的诉求。十以来,主流意识形态与时俱进,赋予自身新的内涵。“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等表述,充实主流意识形态内涵,优化其逻辑结构,使主流意识形态的轮廓趋于明晰,社会认同度也在提升,渐渐彰显其主场优势。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仍有局限,未能下沉到社会底层,未能真正主导网络空间。

第三,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非理性繁荣,形成“流动性过剩”。在非主流意识形态中,社会意识形态是流动性最大、影响面最广的意识形态集群。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光谱并不明晰,它是由一系列泾渭不分的非主流意识形态集结而成的意识形态群落。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比,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属于“散兵游勇”,大面积存在,形成“流动性过剩”。由于其浮游于社会底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关联,在底层社会有较稳定的市场,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网络化生存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显著特征。其在互联网空间莺飞草长、非理性繁荣,对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群落鱼龙混杂,良莠并存,但其在对待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上几乎是一致的,那就是解构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凡是主流意识形态倡导的,它就会反对。而且,很多反对缺乏理性支撑,为了反对而反对,即情绪化、标签化的反对。比如,主流意识形态倡导的历史上的英雄,在网上会遭到网民的颠覆或嘲弄。诸如“在烈火中捐躯是半生不熟的烤肉”、“堵枪眼不合理”、“炸碉堡系虚构”、“刘胡兰精神有问题”等刺耳言论在网络上遭到跟风炒作,那些曾光耀历史的著名英雄,在网民眼里,成了调侃、抹黑、质疑的靶子。这种虚无历史、解构英雄的现象在网上大面积存在,稀释了主流英雄主义话语正能量。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具有双向的力量:一方面它们是网上仇官、仇富的社会意识“酵母”,对于网上那些招摇过市或被反腐击中的猎物,会蜂拥围堵,群起而攻之;另一方面,它们也会成为众多网民照单全收的精神食材。仇富和羡富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网民一边同仇敌忾地仇富,一边则是流着口水羡富,使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以多种形式渗透于网络意识形态空间。

第四,“极右”意识形态沉底。在当下意识形态领域,“极右”意识形态有边缘化之势。极端右翼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未构成大的威胁,明火执仗的极端右翼意识形态表达较为稀少。但“极右”意识形态在当下出现新的趋向:其沉降到社会底层,一般不会在意识形态主战场与主流意识形态对决,捉对厮杀的更稀有。而且,“极右”意识形态鲜有条分缕析、逻辑敞亮的辩论和说理,很多时候以社会情绪的形式存在,淡化理论和理性表达。一旦遇到合适的机遇和出口,这些情绪化的意识形态就会报复性地宣泄出来。而且,这些沉底的情绪化的极端右翼意识形态,在社会底层会获得大量的道义同情者,借一些舆论事件得以宣泄,成为网络意识形态空间的一大景观。

第五,“极左”意识形态间歇式活跃。“极左”意识形态以政治正确和道德优势之名,高调表达或扭曲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对主流意识形态构成较大干扰,甚至有搅局之嫌。一些尖锐、刺耳的“极左”声音,在网络空间极易被放大,被人过度解读,干扰了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视听。

第六,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在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竞争全球化的趋势在所难免。对于中国这样具有独特意识形态传统的国家,突然间被推向全球化的网络空间,其先天劣势不难料见。问题是,在互联网空间,标榜信息自由的西方发达国家占据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以普世之名进行意识形态推销,这无疑对中国意识形态尤其是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空前的冲击。

意识形态问题的处理,既不能用力过猛,也不可掉以轻心,需要有大的政治智慧和传播技巧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危机多发期,也是意识形态敏感期。如果在意识形态上横生枝节,就会把社会矛盾升级为政治冲突,将社会危机激化为政治危机。处理当下意识形态问题,对执政党的挑战更大、更艰巨。有人认为,对于当前的意识形态之争,应采取强行干预的措施,强力纠偏。这种思路有点操之过急,会引起更大的麻烦。意识形态问题的处理轻不得,重不得,既不能用力过猛,也不可掉以轻心,需要有大的政治智慧和传播技巧。

第一,优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当下主流意识形态的总体轮廓趋于清晰。这是主流意识形态与时俱进的结果,但其内在逻辑性尚待优化。在完全开放的社会语境下,主流意识形态的提炼应该是打捞中国社会的“叠加共识”。所谓叠加共识,就是说,主流意识形态不是一元价值观念的单行线,而是最大限度地概括不同意识形态区间的“交集”。当下主流意识形态意在“中国梦”的统摄之下,将国家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外来意识形态以及传统价值观念整合为一套具有说服力的话语体系,这种整合后的话语逻辑是自洽的、有力的。

第二,注重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对接。主流意识形态不能停留在上游循环,需要与社会意识形态兼容、接续,不仅需要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意识形态价值逻辑的兼容和对话,同时须有传播的有力助推。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对接,不能仅满足于民族主义层面上的局部对接,也不能停留于“反腐”形成的短期共识。两者的对接,尚有很大的空间亟待开发。只有最大限度地将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叠加共识”提炼出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成为中国社会的广泛共识,才能实现上下对流,避免主流意识形态悬空。

第三,规范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秩序。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化、无序化生存,不利于网络意识形态生态的良性发育。在保障多元意识形态表达权利、尊重意识形态生产与传播规律的前提下,如何合理规范网络意识形态秩序,成为当下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当下非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博弈甚为激烈的语境下,博弈双方应尽可能祛除傲慢与偏见,少一些任性的自负,多一些理性的对话互动,最大限度地扩大共识。在此基础上,构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新秩序。

第四,遏制极端意识形态。不仅要遏制极右意识形态,同时也要谨防极左意识形态搅局。如今,再回到主流意识形态“独角戏”的时代,显然是不现实的。在多种意识形态并存的现实语境下,不妨采取适度的宽松政策,不过度给非主流意识形态施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巩固。只要非主流意识形态不僭越底线,能够认可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可以给它们一定的表达空间。更何况,当前的主流意识形态还没有强大到足以说服其他意识形态的地步,这个时候若用粗暴的方式去压制不同的声音,可能会引起非主流声音的反弹。保持适度节制,恰恰是要为主流意识形态最终掌控意识形态主导权赢得时间,争取空间。再从目前的舆论环境来看,现有的舆论格局是:民间舆论场波澜壮阔,主流舆论场则是深水静流;西方舆论场操纵国际舆论话语权,中国舆论场遭受孤立。在这种情况下,过度介入意识形态论争,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甚为不利。特别是在民间舆论充满不理性、西方舆论充满偏见的情况下,陷入意识形态“战争”,对于主流意识形态而言是弊大于利。

第五,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创新。客观地说,主流意识形态理论还没有强大到足以说服反对的声音。身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流意识形态,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要将“中国梦”深入人心,成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理念和共同愿景;需要加大以“中国梦”为核心的中国话语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需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创新,创新传播形式,把握宣传的时间节点,拿捏宣传的分寸感,注重宣传效果。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大学特聘教授)

【参考文献】

非主流的话范文5

主流媒体不易界定,不过,有主流就有非主流。主流与非主流,有很多不同,在我看来,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是:主流媒体往往慎于定性,非主流媒体凡事好定性,急于定性,动辄挥舞大棒叫喊“你是错的,这才是本质”。

一眼看出妖怪真容,一语道破是非本质,非主流媒体似乎个个都有孙悟空的本领。但是,言必本质,要么是可怕的,记者成了判决者、道德家,新闻成了裁决书、教科书,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要么是可恨的,极化思维,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极而极之,归因体制——一切归到体制制度上去,高明透顶又无用透顶。

新闻是事实的采集,不是定性的学问。记者和新闻存在的诸种问题,往往就缘于乐定性不疲、置事实不顾;即便有事实,也是拿来“说事”,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记者应该讲道理,但记者讲道理是基于事实讲道理、忠于事实讲道理,“摆事实讲道理”是有逻辑在里头的。道理诚可贵,事实价更高。玩弄事实讲道理,就是瞎讲,就像列宁说的“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即便现在“正确”也是经不住历史考验的;撇开事实讲道理,就是空讲,即便永远“正确”也是简单粗暴招人烦的,因为尽是些正确的废话。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各种“非驴非马”、“非黑非白”的东西不断涌现,各种“只做不说”、“先做再说”的新探索此起彼伏,当然,也有各种似是而非的看法和说法在阻挠着改革前进。改革攻坚,舆论先行。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新探索,书本上没有,文件里没有,固守定性思维、本质思维,结果就是刻舟求剑、削足适履。逢山遇河,不开路架桥,却乐于止于给山定位给河定性,误国啊。

“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啃硬骨头,首先要知道骨头在哪里,有多硬;涉险滩,首先要知道险滩在哪里,有多险;分析回答问题,首先要到现实生活和群众中去,了解现实体贴群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遑论引导权?一切报道从实际出发,基于事实,尊重实践,看似传统老套,实则最开放、最明智。

就此而言,主流,是一种思维方式,是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主流媒体,应该是与生活与实际贴得最近的媒体,应该是最重事实的媒体,应该是最讲“实践第一”的唯物论的媒体。

放在当下的舆论生态中,讲“实践第一”尤显重要。“人人都有麦克风”了,要说竞争,过去是媒体与媒体之间的竞争,现在则是媒体与大众的竞争。众声喧哗之中,竞争要拼嗓门,更拼实力。实力,来自对事实的占有和对实践的把握。媒体舆论,媒体的说法看法,应该跟着实践走跟着事实走,而不能像网民那样跟着感觉走跟着情绪走。说到底,要让人信服,不在于我们有多聪明,而在于我们手里有多少事实,在于我们的说法看法与实践有多近。道理来自实践,主流舆论来自实践,是非标准来自实践。让事实说话,让实践说话,才是真的高手。

非主流的话范文6

(一)学生主体性不能充分发挥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先后经历了“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主导—主体”说等发展形态。“主体间性”说是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内倡导的一种理想师生关系。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是责无旁贷的知识传播者,而学生是接受者,学生大多受到教师的支配,服从教师的安排。当前非学历培训的课堂教学较之办学类型的课堂授课方式虽然有所改进,但是,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主体间性教学是有相当难度的。

(二)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不对等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相互统一,这种统一的根本在于交往。当前中国学校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常常是缺失的。这主要表现在教育主体间交往的单一性。传统教学缺乏教育主体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交流。到目前为止,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依然是中国教育的主流模式。基于主体间性的教学活动,倡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真正的对话和交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成人高等教育类型需要进一步调整指出大规模的各类人才教育培训,要求由单一的学历教育或以学历教育为主,转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且加大非学历教育的比重,走出“文凭化“”学历化”发展之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预示着未来10年,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将发生一系列深刻的教育变革。积极探索成人非学历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适应国家发展需要,提高成人非学历教育水平的根本所在。

二、成人非学历教育主体间性教学的实现

(一)注重对话交流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性是人的最根本属性,发展人就是要发展人的最本质属性。充分认识和尊重人与人的主体性是主体间性理论的重要基础。主体间性教学的过程要求充分认识和尊重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两者的主体性,注重两者的对话。在非学历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忽视因性别、年龄、种族、职业等身份的差异而产生的顾忌,重视对话的过程,做到在对话过程中让人有安全感和去防御性。在课堂上既没有领导也没有平民,既没有教育者也没有受教育者,是人与人处于平等地位上的相互作用的一种课堂方式。这种方式要求双方实现在平等、理解、尊重基础上的相互悦纳。

(二)实现问题导向

第斯多惠在其著作中提出:“教学的艺术不存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实现“知识导向”到“问题导向”的转变是对学员的有效激励,是唤醒非学历教育学员主体性的重要举措。“问题导向”是从具体问题着手,衡量的标准是问题是否解决;“知识导向”是从具体的知识框架着手,衡量的标准是知识框架和体系的完善。非学历教育的对象大多来自一线的生产活动中,具有明确学习动机的学员大多希望通过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学的过程应重视引导学生思考企业固有问题、急性问题和管理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教学主体间的进一步沟通。

(三)促进媒体应用

上一篇次北固山下赏析

下一篇自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