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天的句子摘抄范例6篇

关于春天的句子摘抄

关于春天的句子摘抄范文1

一、以课本为平台,引导学生积累

课内要求背诵的文章,要求学生一定要背下来,如课后的“读读背背”“语文园地”等。在此基础上,加强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引导、交流与展示。如,第一单元以多彩的春天为主题,识字1是关于春天的由成语或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四篇课文既有春天的景,又有春天的人、春天的事。学习过程中,学生找春天,画春天,读春天。语文园地中,讲春天,唱春天。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阅读活动,并在此过程中,综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及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累有关春天的词句篇,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还可利用 “语文园地”鼓励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并复习巩固生字。《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片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二、以课外拓展为延伸,丰富学生积累

郭沫若曾说:“胸藏万汇凭吞吐。”从一年级开始就该注重阅读的积累,日积月累,不会做诗也会诵。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记忆的高峰,古诗背诵是很重要的一个板块。其次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我让小朋友们准备了一本《书香四溢》,把平时看书时遇到的好词好句记到这个本子里,不会写的字用拼音。并定期检查,比一比谁摘的好词好句多,谁又能把这些内容记到自己的脑子里。记得多了,学习材料储存于大脑,成为学生终身营养,构成了语文素养。因此强调积累就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积累文化,积累精神,打好文学底蕴。教师还可以创造多种形式,激励学生主动积累词句,重视语言的积累。

三、让学生走出去,到生活中积累、运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走出教室,去图书馆、阅览室,去大商厦、菜市场 等,让学生广泛地接触生活、感悟生活。突破封闭的课堂和单一的课本,走进生活,走入社会,使学生在母语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下积累词汇。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自制“词语乐园”积累本,鼓励学生认身边的字,记生活中的词,并尽可能地把词汇剪下贴在“词语乐园”中。走出教室,走出课堂,有效利用无时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学习资源,给学生搭建一个又一个学习词语、积累词汇、学以致用的舞台,使积累变得生动高效。

四、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

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能让积累事半功倍。而学生习得积累的方法,会使积累更加自主和主动,从而有利于形成学习能力。如为了加大词汇增长的幅度,在积累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逐步掌握积累词汇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积累,同时帮助学生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关于春天的句子摘抄范文2

[关键词]艺文类聚 《四库全书》本 底本 校勘

[分类号]G256.2

《艺文类聚》(以下简称“《类聚》”)是我国现存最早且保存相对完整的一部大型官修类书,保存唐前文献资料至为丰富,备受历代学者重视,被收入《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类。由于种种原因,《四库全书》本(以下简称“《四库》本”)《类聚》自问世以来,一直未能进入研究者视野。兹用时下较易得之文渊阁本及文津阁本《类聚》与该书现存其他版本相比勘,从其底本来源及文字校勘两方面,对《四库》本《类聚》之文献价值进行探讨。

1 《四库》本《类聚》底本考

1.1 《类聚》现存版本述略

经笔者调查,《类聚》存世版本主要有以下几种:南宋绍兴年间浙江地区刻本(以下简称“南宋本”);明正德十年(1515年)锡山华坚兰雪堂铜活字本(以下简称“兰雪堂本”);明嘉靖六至七年(1527―1528年)胡缵宗、陆采苏州刻本(以下简称“胡序本”);明嘉靖九年(1530年)郑氏宗文堂刻本;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知山西平阳府事张松重刻本;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王元贞南京刻本(以下简称“王元贞本”);清光绪五年(1879年)成都宏达堂刻本;《四库》本(按: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一致处,统称为“《四库》本”)等。

《类聚》经过细致校勘者有二本:一为明末冯舒曾用所借宋本细校于胡序本之上,为学者所重,以“代宋本”视之;二为今人汪绍楹先生校勘整理本(以下简称“汪校本”)。其以20世纪50年代末新发现之南宋本为底本,同时参校学界公认最善之胡序本及最可靠之冯舒校本而成,目前最为通行(按:本文引文所标注页码,均从汪校本)。

1.2 《四库》本之底本来源

《四库全书总目》称《类聚》底本来源为“内府藏本”。考《四库采进书目》,关于《类聚》有两条记录:①“两江第一次书目”载“进《艺文类聚》一部,十六册”;②“补遗・武英殿第一次书目”载“进《艺文类聚》一部,六十册”。可知《四库》本《类聚》编纂时收罗版本仅两部,最后采用者为“内府藏本”,《四库》本《类聚》之底本应为武英殿所进之“六十册”本。然二书目均未能提供更深入的版本信息。

胡道静先生《中国古代的类书》中《类聚》条目末尾,曾略提及此本,并引清康熙时直武英殿修书何焯的一则家书,家书如下:

前日,武英殿中偶有装订《艺文类聚》一部,第九十二卷鸟类中所采《吴历》改元太元一条,阙了一“鹊”字,要我查补。我归来检所带《艺文》,并无此条,于《初学记》中始查得之。不知此书亦如《唐文粹》,有两部板不同耶?抑我带者实后来板坏修补,妄有删动耶?此不可不审也。

检《何义门先生家书》知,此则家书载“康熙五十七年”条下,其所云“武英殿藏本”卷92“鸟类”引《吴历》一条,经查现存各本《类聚》卷92中俱未见(按:诸本卷99“祥瑞部下”“乌”类中俱见,文字略有差异)。此则《家书》可提供如下信息:①“武英殿藏本”经过详细校勘,仅阙一字,即嘱专人查补,校勘之细致可以想见;②何焯所见之本有别本所无之条目,其内容较为完备。

胡道静先生据此推论,“《类聚》有一个旧刻本,是我们迄今尚未查明是什么版本的”,“因此,这个武英殿藏本不知究系什么本子”。此“武英殿藏本”现未见各家著录,根据四库底本大多毁于光绪庚子年翰林院大火的记载,此本或已不存于人间。但作为《四库》本《类聚》之底本,武英殿所进“内府藏本”,是否即何焯所提及的“偶有装订”之本,尚待更深入之研究。

从上引何焯家书可知,武英殿藏本《类聚》曾经过校勘,当时参与校勘者应不止何焯一人。《万寿盛典初集》卷56有一则记录:

武英殿诸臣恭进翰林进士举人贡监生员等《万寿诗册》共一套,计二本。谕德臣吴廷桢旧板六臣《文选》一部,《艺文类聚》一部,《锦绣万花谷》一部,《韩文考异》一部,许氏《说文》一部,闵板《庄子》一部。

是书为庆贺康熙帝六十大寿而编纂,康熙五十二年始编,人《四库全书》史部政书类。吴廷桢时任“日讲官起居注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修撰”,其作为寿礼进呈之《类聚》,或即为《四库全书》编纂时所采用之“内府藏本”。上引何焯家书在康熙五十七年,彼时校勘细致,或为康熙帝寿诞进贡之需要。

1.3 《四库》本之底本依据

《四库》本之底本既出自内府,其所据究竟为何种版本?笔者近年通校《艺文类聚》现存诸版本,发现《四库》本与王元贞本最为接近,其最显著特点有三:

其一,就格式而言,王元贞本改小字密排为逐条单列引文,删去绝大部分小字注文,《四库》本完全继承这种格式,且王元贞本所删去之注文,《四库》本均无;王元贞本所保留者则有之。

其二,王元贞本对《类聚》一些散乱条目做过归并整理工作,为此前版本所未见,《四库》本俱从之。如卷88"桑”类有五条《山海经》引文,南宋本分见于四处,兰雪堂本、胡序本等俱同,唯王元贞本以“又日”为标识,将其归并为一条。仅“桑”类中相同归并情况还有多例,如南宋本引《毛诗》共十条,散见于三处;引《列女传》共三条,散见于两处;引《礼记》共四条,散见于三处,诸明本皆沿讹不变,唯王元贞本调整归并,使之次序井然,《四库》本皆承之。

其三,王元贞本变《类聚》之摘录体例,为求文字之全备而补人大量文字,这些补入文字为《类聚》此前版本所未见。《四库》本俱从之。甚或卷42“乐府”类引“隋卢思道《夜闻邻妓诗》”条下,王元贞本或据《初学记》卷15“杂乐”类补入隋弘执恭《和平凉公观赵郡王妓》诗一条,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俱从。又如:

卷2“雨”类引梁刘孝威《望雨诗》条“乱荇散余香”句(29页)下,王元贞本还有“璃绡挂绣幕,象簟列华床,侍童拂羽扇,厨人奉滥凉”四句,当据《文苑英华》卷153补入,《四库》本同。

卷3“冬”类引晋张华《杂诗》条(55页)末,王元贞本还有“伏枕终遥昔,寤言莫予应;永思虑崇昔(按:当作“替”),慨然独抚膺”四句,当据《文选》卷29补人,《四库》本同。

卷4“七月七日”类引宋南平王刘铄《七夕咏牛女诗》条“龙驾凌霄发”句(76页)下,王元贞本还有“谁云长河遥,颇觉促筵悦”两句,当据《玉台新咏》卷3补人,《四库》本同。

卷9“井”类引梁范云《悲故井诗》条“短绠将安设”句(178页)下,王元贞本还有“已获丁氏利,方见管公绁”两句,或据《初学记》卷7“井”类《悲废井》篇补入,《四库》本同。

由于类书以便于检索使用之性质,王元贞本改小

字为大字,并逐条单例引文,形式上方便使用检索;又因其归并散乱条目,补足摘引文字,内容上完整实用,虽备受“臆改”、“疏陋”之诟病,然在《类聚》版本流传中实际影响最大,直至清末,仍有宏达堂翻刻本。结合上述实例,笔者以为,《四库》本所依据之底本,就是当时流传颇广之王元贞本。

1.4 《四库》本之底本校勘

就内容而言,笔者发现很多《类聚》其他版本一致之处,《四库》本作了改动,且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完全一致,应参校过相关典籍。这些改动内容,明显优于王元贞本及《类聚》其他版本,或于底本进呈前即已完成。兹举数例:

卷6“地”类引《孔子家语》条“丘陵为牝,溪谷为牡”句(100页),《类聚》各版本均同,《四库》本作“丘陵为牡,溪谷为牝”。《孔子家语》原文为“丘陵为牡,溪谷为牝”,《大戴礼记》、《淮南子》均有此语,与《四库》本全同。《淮南子》此句下有注云“丘陵高敞,阳也,故为牡;溪谷污下,阴也,故为牝”。

卷21“性命”类引晋袁准《才性论》条,宋本“曲者中钩,者绳”句(386页)有脱漏,《四库》本作“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当据《庄子》校补。

卷30“别下”类引李陵《重报书》条“吟啸成群,听之不觉泪下。与子别后,边声四起,晨坐益复无聊”句(533页),《类聚》各版本均同,《四库》本作“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与子别后,益复无聊”,《文选》卷41同。

卷95'‘鼠”类引《广志》条“黄鼠在田野间为群,害谷麦,凡善走,把不得,唯鼠狼能得之”句(1658页),《四库》本作“黄鼠在田野间为群,害谷麦,善走,凡狗不得,唯鼠狼能得之”,《太平御览》卷911同。

这些校例或可说明,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所采用之底本相同,且底本经过细致校勘,这些校勘工作,可能在底本进呈之前已经完成。

2 《四库》本《类聚》之校勘考

2.1 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类聚》之行款校改

《四库全书》共抄成七份,其中文渊阁本于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六日(按:《四库全书》成书时间,从黄爱平《纂修研究》)最先抄成;文津阁本是第四份抄成者,完成于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目前,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类聚》均可见到清晰影印本。《类聚》篇幅巨大,抄录者不仅一人,如文渊阁本誊录者为28人,文津阁本誊录者为29人,各人字体笔迹不同,但文字皆端正工整,字距疏密适宜。《四库》本的抄录格式,为每半页8行,每行21字。笔者发现,有两处现象值得注意:

其一,文字有明显改动痕迹。如每行虽定为21字,却有少至19字、多至24字等情况。且凡遇每行字数不同于21字者,本行内容必有增删之文字,增删之字字体大小与原抄文字不同,往往以三四字挤入两字空位,或将两字拉长,占三字空位。此类增删文字,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又不尽相同。如:

卷20“贤”类引《尹文子》条“王日:国悉不肖,孰理王朝”句(363页),文渊阁本据《太平御览》卷402作“王日:‘国悉不肖,可乎?’尹文子日:‘国悉不肖,孰理王朝?’”,增十字,文津阁本无增字。本条两本均占四行,文渊阁本增字后,三行均为23字。

卷21“德”类引晋左九嫔《德柔颂》条“神以知来,智以藏往”句(377页),文渊阁本删“神以”、“智以”四字,两行均为19字,文津阁本不变。

卷23“鉴诫”类引宋颜延之《庭诰》条有“苟丹石之性,必慎浸染之由”句(42l页),文渊阁本“苟”字下增“非”字,文津阁本“苟”字下增“具”字,行字数均为22字。

卷55“经典”类引《释名》条“八索,玉法”句(983页),文渊阁本作“八索,着素王之法”,当据《释名》校改,本行竞达24字之多;文津阁本仅改“玉”字为“2E"字,行字数不变。

据笔者统计,此类现象文渊阁本中约有百余处;文津阁本略少,且以增字为多,删字为少。《四库》本抄录之前,似已计算好每页每行之字数,抄录时遇到需要调整之文字,仅能通过调整字体大小来增删文字,而不能改变行格分页。可以看出,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在抄录中,亦有过校勘工作,且随校随改。

其二,除了文字增删,《四库》本中还有在原字上校改之痕迹。或添改笔画,或增改偏旁,似为抄录完成后复核时所为。以文渊阁本为例:卷48'‘中书令”类引《晋中兴书》条“卿既以令望中允之怀”句(873页),改“中”字为“忠”字;卷50“太守”类引宋傅亮《故安成太守傅府君铭》条(906页),改“成”字为“城”字;卷63“城”类引梁吴筠《吴城赋》条“千悲忆恨”句(1139页),改“忆”字为“亿”字;卷88"榆”类引《庄子》条“得时则义行,失时则鹊起”句(1525页),改“义”字为“蚁”字;卷97“蝉”类引晋郭璞《蝉赞》条“潜蜕弃岁”句(1681页),改“岁”字为“秽”字。

由文渊阁本及文津阁本《类聚》与该书其他版本之比勘可以发现,《四库》本之底本进呈前即经校勘,抄本每行字数有变动,抄成后又经馆臣校勘复核,其校订工作颇为细致,值得肯定。

2.2 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类聚》之内容校改

2.2.1 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类聚》之校改差异《四库》本《类聚》抄录成书,文渊阁本在前,文津阁本在后,两本内容存在差异之处。原稿难以读通之文句,两本抄录中皆有改动。细究两本所作改动,不难发现校改水平之差异。如:

卷21“友悌”类引《列女传》条叙《列女传》录季儿兄季宗与延寿争事致死事(388页),宋本末句为“延寿惭,自经”,兰雪堂本、王元贞本作“延寿惭,自缢”,文津阁本同;文渊阁本作“延寿惭。季儿遂自缢”。核文意,应为季儿自缢。

卷39“封禅”类引《宋书》条“江夏王义恭表云:气于宫树珍露味于林”句(718页),文渊阁本作“江夏王义恭表云:佳气降氛于宫榭,珍露呈味于禁林”,文津阁本臆改此句作“江夏王义恭表:云气布于树,珍露昧于林”。《宋书》作“雕气降雾于宫榭,珍露呈味于禁林”。

卷63“楼”类引梁沈约《登玄畅楼诗》条“涯岸每增减,湍平互浅深”句(1131页)之“涯岸”,王元贞本、文津阁本作“险岸”,文渊阁本作“岸险”。《文苑英华》卷311作“崖险”,《初学记》卷24“楼”类引同。

复核上述差异可见,文渊阁本很多条目的改动,明显优于文津阁本及《类聚》其他版本。文渊阁本之校改多有依据,文津阁本或沿底本之讹,或出臆改,不及文渊阁本细致可靠。究其原因,《四库》本《类聚》之抄校成于众手,各人学养参差不齐,又如《类聚》卷87至89数卷文本本身已不完整,抄校者或惧于责其抄校不力,亦可能臆改原文。文渊阁本之抄校较佳,或由于其是七阁中最先抄成者,故抄写校订,都最用心。

2.2.2 文渊阁本《类聚》特有之校改在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之对比中,亦有文渊阁本不同于文津阁本及《类聚》其他各版本者,更可见文渊阁本修订抄录时之

细致用心。略举数例:

卷2“雪”类引《孟子》条“《孟子》日:滕文公卒,葬有日矣,天大雨雪”句(22页),他本均同,文渊阁本作“《国策》日:魏惠王卒,葬有日矣,天大雨雪”。今本《孟子》无其文,《战国策》有之,仅文字稍有出入,“《孟子》”当为“《战国策》”之误。

卷7“总载山”类引周庾信《梁东宫行雨山铭》条“开年寒尽,正月春游”句(129页)之“春游”,他本均同,文渊阁本作“游春”。《文苑英华》卷787作“游春”。“春”字与“尘”、“人”、“神”押韵。宋本二字倒,失韵。

卷17"胆”类引《魏志》条“程昱守甄城”旬(323页)之“甄城”,他本均同,文渊阁本作“鄄城”。《三国志》卷1作“鄄城”。

卷44“琴”类引晋成公绥《琴赋》条“伯牙弹而驷马仰秣,子野挥而玄鹤鸣”句(784页),他本均同,文渊阁本“鸣”下有“翔”字,《初学记》卷16"琴”类引同。《文选》卷16江淹《别赋》“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句李善注引此句作“伯牙弹而驷马仰,子野挥而玄鹤鸣”,宋本上句有“秣”字,则下旬当从《初学记》增“翔”字。

卷84"铜”类引《汉书》条“盗铸钱,以故土赋而国用饶”句(1443页)之“土”字,他本均同,文渊阁本作“无”,《汉书》同。恐“土”字为“无”字之讹。3结语

综上所述,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类聚》,系以内府所藏之同一进呈本为底本,该底本即为王元贞本,但进呈前已经过较为细致之校订。其余各阁本《类聚》抄录过程中,又经再次校订修正。以目前所见之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相比较,文渊阁本在底本基础上做过认真校勘整理工作,刊正了一些前代传本之讹误;而文津阁本照录底本,且不乏臆改之处。两相比较,文渊阁本之价值较高。

检阅《纂修四库全书档案》可发现,四库馆臣当年的工作重点,主要在检查各省进呈书籍的内容是否“违碍”、应否禁毁。因其属于官修,成于众手,故疏于细致校勘,漏抄错抄,比比皆是,因而学界对《四库》本评价较低,少有关注者。但《四库》本《类聚》是个例外,尤其文渊阁本,因系第一份抄成者,校订细致,并非敷衍了事者,笔者以为值得重新认识与评价,其中有价值之校勘成果,尤其值得给予关注。

参考文献:

[1]欧阳询,艺文类聚//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

[2]欧阳询,艺文类聚//文津阁四库全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欧阳询,艺文类聚,刻本。严州,南宋绍兴间(113l―1162).

[4]欧阳询,艺文类聚铜活字印本,锡山:华坚兰雪堂,明正德十年(1515)

[5]欧阳询,艺文类聚,刻本,苏州:陆采,明嘉靖六至七年(1527―1528).

关于春天的句子摘抄范文3

关键词:阅读教学 乐趣 魅力 意境

在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积累语言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发展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呢?

一、体会积累语言的乐趣、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教师要指导学生把优美的语句摘记下来,并且换化成自己的语言,在作文和说话中加以运用。同时,教师对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得好的句子,要用红色笔标记,并附上自己的赏析,这样能增加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并能增加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乐趣。

而且,学生应该学习一下作者的描法,化为己用。这样长期积累的话就可以出口成章,把摘抄语句和语言归纳变成自己的爱好。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习这些语句在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在生活中爱上写作,爱上阅读。

二、指导学生在掌握方法中体会积累语言的乐趣

学校应该每天开设阅读课,利于学生收集精美的句子。同时学校应该开设在外写生写作的课程,利于学生阅读中摘录的句子能够得到运用。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的是指导作用,指导学生怎样正确地运用和掌握积累的语言。笔者认为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积累的乐趣,包含以下几种方法。

(一)熟读成诵法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只有了解了摘录的文章的意思,才能出口成章,在实践中更好地去运用。熟成背诵法又包括:主导词背诵法、提纲背诵法、手抄与背诵结合法。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分别介绍了这三种方法的运用。

(二)主导词背诵法

如果文章不是很长,可以找出段落中最主要的部分,然后根据主要意思进行概括归纳,归纳完后再比较一下与原话的不同之处,如果自己归纳的比原文要好的话可以用自己归纳的部分,相反归纳的不好,要找到原因,在原文中标注出来。

(三)提纲背诵法

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要先把文章熟读几遍归纳出文章的大体提纲,根据每段提纲的大义来背诵,这样既能练习学生的记忆力也能练习学生的语言归纳能力。

(四)手抄与背诵结合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些人照读背诵的很慢,但是把要背诵的内容抄一遍却能很快地记住。所以可以让学生试试不同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在此基础上,应该灌输学生巩固的思想,在能刚好背下来的时候要再多读多记几遍,以此巩固发到熟练背诵的程度,达到事倍功半的结果。在刚开始背诵的时候,记住得快但是忘得也比较快,再能熟练背诵后应该适时地复习,这样就不会很快忘记背诵的内容。

(五)摘记法

把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写在纸片上,或者在书中标记下来。学生可以自己随身带一个手抄本,当生活中遇到优美的句子或者感人肺腑的话时可以记在手抄本上。

(六)归类法

对于自己收集优美的语句,可以自己归纳分类。比如描写人外貌的包括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更多时候侧面描写比正面描写表现的更为生动形象,学生可以把自己摘录的侧面描写的语句进行归纳,学习一下侧面描写的方法。

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如何积累语言,就能够在实践中形成一种习惯。

三、运用比较法理解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比较法能够看出普通的语句中不同的地方,能看出丰富的哲理。

(一)省略原句原段中的精彩词句与原句原段比较。

例如,“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和“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让学生比一比,这两句有何不同?学生仔细一读,发现第二句多了一个比喻句。再让学生说说有了比喻句好在哪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二句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徐悲鸿不知疲倦学画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比喻句的妙处。

(二)用其他词句替换原文的词句再与原文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原文遣词造句之精妙。

例如,“他十分珍爱图书。”句中“珍爱”一词引导学生换词,可换成“爱护、珍惜”,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珍爱”包含有“爱护、珍惜”之意,更能表达出主人对图书的“爱”,可见作者用词多么精妙。

四、运用想象法畅想语言的意境之美,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对意境优美的句段或全文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文中意境之美。例如,《但愿人长久》一文中写到:“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乌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在这里,可引导学生想象人们全家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的情景。第三小节中写到:“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埋怨起来。”可引导学生想象苏轼面对明月,听着外面传来的笑声,他会想些什么呢?古诗《游园不值》的佳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那满园的春色。学生在大胆的想象中,丰富了课文的内涵,领略了语言的意境之美,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总之,在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中,只要学生掌握了积累语言的方法,就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成为一种爱好。

参考文献:

[1]张勇.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累语言[J].小学教学参考,2011(22).

[2]杨庆太.小议培养小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J].学周刊,2011(8)期.

[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积累[J].吉林教育,2011(23).

关于春天的句子摘抄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段;阅读指导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讲,通过阅读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另一方面也能启发学生大脑,陶冶学生情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作为一种主体性较强的活动,阅读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小学生的阅读需求,能否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因此,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指导,教师首要工作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长时间保持读书热情。首先,介绍读物时,教师可以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以及丰富的情感,使学生充分了解读物中的人物和事件,教师描述得越精彩、越紧张,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学习好奇心,以此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喜欢高声朗读的特点,组织学生分角色阅读、表现阅读,或者是比赛阅读等,使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兴趣。最后,教师组织一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读物内容的掌握。教师也可以展开一些读书交流活动,给予学生足够的交流空间,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心得,以此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营造轻松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主要强调感情的倾诉,教学活动需要以学生作为实际出发点,教师需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阅读氛围,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放松,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以此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进一步强调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必须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努力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发挥时间,注重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和激励,以此加深对课文的阅读体会和感悟。比如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问题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问题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习动力,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并且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将问题融入阅读教学中,通过创设不同形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欲望。在学习《司马光》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除了砸缸之外,还有其他的救人方法吗?并且在不破坏缸的前提下。”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三、引导学生做好笔记

通常情况下,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开始做读书笔记,具体包括抄写、摘抄等等。读书笔记,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丰富学生语言知识,为写作提供充足的素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摘抄办法,使学生明确哪部分内容值得摘抄,或者让学生摘抄一些生字生词;对于课本中描写人物、景色的成语、格言等等语句,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摘抄,以此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而学生自身感兴趣的知识,也可以选择性摘抄,比如说科学知识、自然知识等等,实现知识的累积。学生只有明确摘抄内容,学会合理运用,做笔记才能够起到真正的效果。此外,考虑到语文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还需要语文教师能够精选有价值的文章,让学生细细品味文章的语法和用句,多读多思考,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久而久之,在长时间的阅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用音乐浇灌心`,抒感

通过相关数据可知,6-12岁孩子比较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因此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此种特点,展开教学活动。比如说在《春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琴进行弹唱伴奏,使学生有感情地唱出来。为了能够让小学生更加投入,在表演“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句时,教师可以利用小摇铃,使学生更加兴奋。结合学生此种学习热情,教师此时可以带领学生讨论春天的景色,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声有色。由此可知,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指导,关键在于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而言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不仅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兴趣,以此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还需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激发学生潜在能力,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本身也需要进行自我完善,增加阅读量,不断开阔阅读视野,累积语言功底,以此形成较高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关于春天的句子摘抄范文5

关键词:戏曲艺术;李开先;元刊杂剧;词谑;《元刊杂剧三十种》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元刊杂剧三十种》为时下仅存的刊于元代的元人杂剧版本,是书对于推进元杂剧研究的深化,有着特别的意义,于是其出处流传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孙楷第在研究脉望馆杂剧时涉及这一问题,以为出自于李开先旧藏,说:“四跋《单刀会》不署名,审其字实系何煌笔。其跋《单刀会》、《看钱奴》,俱在雍正三年八月。跋《范张鸡黍》则已至雍正七年七月。前后相距,凡五年之久。似书即煌所自有,非假之他人。《魔合罗》跋不署年月,然煌校曲记所据本却以此跋为详。据此跋知煌所据为元刊本,其书乃明李开先旧藏。”①这是学者较早涉及元杂剧与李开先的关系,孙楷第又考了元刊杂剧的流传次第,此以后,是说基本为大家认可,凡论及此事者多认可元刊杂剧出自李开先。一些论者又专门将元刊杂剧与脉望馆杂剧中何煌的有关校勘文字引自“李中麓”的元刊文字对比,依然得出相同的结论②。但是,近来有甄炜旎博士论文《〈元刊杂剧三十种〉研究――以元、明版本比较为中心》并在《中国典籍与文化》另发文章《〈元刊杂剧三十种〉与李开先旧藏之关系》另持一端者,说“现存元刊杂剧三十种并不一定都是李开先的旧藏” ③。也就是今传元刊杂剧有些出自李开先,有些可能出自他人,这说法或有一定道理,因为明代嘉靖年间藏有元杂剧者众多。但笔者认真研读其文,发现《〈元刊杂剧三十种〉与李开先旧藏之关系》证明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有非李开先旧藏者的方法,是将李开先《词谑》中所引元杂剧如《萧何月夜追韩信》《李太白贬夜郎》等曲词与现存元刊本杂剧同曲比较,从比较词曲的异同,推断说今传元刊本可能与李开先无关的结论。甄博士所论如何呢?细究其材料的使用及论述方法,却发现其论据的使用与解读有可商榷之处。

一、将《词谑》载曲与元刊本比较

为了说明李开先藏本与元刊杂剧没有关联,甄博士将《词谑》中所引元杂剧曲词与现存元刊本杂剧同曲比较值得商榷。《词谑》是一曲论著作,作者李开先用力处本不在文献,不是严肃的文献著作,校勘价值难以确认。在甄博士看来,李开先录《词谑》是不会将元刊杂剧曲词改动的,李开先的《词谑》载文应是可靠的元人的刊文复制。比如其论《改定元贤传奇》版本出于明这样说:“从序中可以看出,李氏旧藏确实丰硕,但审其所刻剧本,可知其状貌与各明刊本大同小异,科白虽已经李氏‘删繁归约’,仍较元刊本详尽何止十倍,可见李氏编此书时所用即是明刊本或内府本,即使用元刊本,恐怕亦只是作为参考而已。这也说明在李开先之世,原生的元刊本已经成为爱好者收藏之物,不在市面上流通。而通常刊行的元代杂剧,所本的也是便利易懂的明代整理本,科白比重日益增加,而极少参照元刊的旧样刊刻了。” ④将《改定元贤传奇》说成本于明刊或内府本,就是否定了李开先为编《改定元贤传奇》删改元刊本的可能。事实上李开先对编录的元杂剧多作亲手改定,他自己在《改定元贤传奇序》中甚至说“且有代作者”。《词谑》录白仁甫《梧桐雨》[中吕]云“悉为改之”。我们从出于李开先家藏的郑光祖《王粲登楼》分别录入《词谑》的曲词与何煌校李开先抄本杂剧的比较,可见李开先对元人杂剧的改动一斑,此例甄博士并未涉及。

《王粲登楼》今存有脉望馆《古名家杂剧》、《元曲选》、《酹江集》诸本。《元曲选》、《酹江集》是一个版本系统,曲词相近,《古名家杂剧》是另一个系统。有价值者是《古名家杂剧》本有何煌据李开先抄本校录《王粲登楼》,此本何煌校跋这样描述品相:“雍正三年乙巳八月十八日,用李中麓抄本校,改正数百字,此又脱曲廿二昭昭,倒曲二,悉据抄本改正补入。抄本不具全白,白之缪陋不堪,更倍于曲,无从勘正。冀世有好事通人,为之依科添白,更有真知真好之客,力足致名优演唱之,亦一快事。书以俟之。小山何仲子记。”⑤学界据此判定何煌据李开先所藏过录的抄本系元抄本,是元刊杂剧三十种之外的又一种元人版本。⑥笔者亦以为不缪。从其曲词的量大,说白的甚少,科范的用语,与元刊杂剧比较,也可作如是观。是剧为李开先所重,他说:“郑德辉作《王粲登楼》杂剧,四折俱优,浑成慷慨,苍老雄奇。” ⑦因此,在其《词谑》中屡有曲入录,涉及曲文包括第三折与第四折。特别是第三折全折入录,就让我们详细比较,看李开先在《词谑》中录曲时,是如何不忠实于原抄本,是如何删改的吧。

首先我们肯定李开先《词谑》所录曲与何煌校曲属于同一种抄本,试将何煌校录的元抄杂剧第三折与《词谑》所录第三折曲词比较可见,一是曲目皆为二十九曲,有[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红绣鞋]、[普天乐]、[喜春天]、[石榴花]、[斗鹌鹑]、[上小楼]、[么]、[满庭芳]、[十二月]、[尧民歌]、[哨遍]、[耍孩儿]、[么]、[三煞]、[二煞]、[尾声],在这二十九曲中,曲牌名除了笔误 [喜春天]《词谑》作[喜春来],[哨遍]《词谑》作[哨篇],或同曲异名[么]《词谑》作 [四煞],[尾声]《词谑》作[尾]外,其他全同。联系其他元明刊本的差异可见,虽然间有不同,但若非来自同一版本便不会有如此高度的一致。《词谑・词尾》录[鸳鸯煞尾]来自于《王粲登楼》的第四折,与何煌校曲《王粲登楼》第四折尾曲也相同,他本皆不具备此曲也可为一证。二是我们将《词谑》录曲、《古名家杂剧》、元抄本杂剧三种作比较,可见《词谑》同元抄本处,显示了与元抄本的关系。如[尾声]“看我事君王如腹心”,《词谑》作“事君王如腹心”,《古名家杂剧》作“你看我待君王如腹心”,三种版本的不同主要在于“事君王”与“待君王”,当然是“事君王”于意为胜。“事”为以下奉上,是王粲表明对汉帝的态度,而“待”则是以上对下,此处的确不通。

我们再看李开先《词谑》对元抄本的删改。何煌抄校第三折曲词中有多出《古名家杂剧》者六曲,他本皆无,正可与《词谑》所录曲词对照说明问题:

[喜春天]淡烟漠漠添秋意,黄叶潇潇听捣衣。秋声秋色两相宜,我便如铁石,对此也心灰。

[哨遍]则为一纸书飘零到楚地,数年间困杀英雄辈。非自己不能为,待贤心言行相违。信著二逆贼,我做了鹪鹩巢苇,他便是饿虎当涂,没乱杀成何济。一自荆王归世,酤酒消除慰闷,镇登楼伫立金梯。恨离愁不趁汉江流,怨身世难同野云飞。这里叛乱将兴,政事难行,异端并起。

[耍孩儿]若要收伏了汉上荆州地,何患山围故国。利兵坚甲不须多,笑谈间,烟灭灰飞。鞭蘸干一江汉水清波涨,马吃尽三月襄阳绿草齐。不足与挟仇气,儿曹之辈,疥癣之疾。

[么]紫泥宣诏到都堂内,八辅相都言称职。整朝纲、薄赋敛、省刑罚,新号令,四海传檄记。骤迁东汉三公位,不教人道依旧中原一布衣。男子汉峥嵘日,撇了一瓢而饮,受用列鼎而食。

[三煞]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我把奸谗馘首干戈熄。若教我但居相府十余载,强似你高筑长城千万里。太平兆无多日,我治的桃林野耕牛闲卧,华阳山战马空嘶。

[二煞]我治的花生解倒悬,我治的山河壮帝居,我治的两轮日月光天德,我治的四夷玉帛朝南面,我治的万象森罗拱北辰极。无瑕玉堪作皇家器,燮理阴阳气序,调和鼎鼐盐梅。

《词谑》:

[喜春来]淡烟漠漠添愁戚,黄叶潇潇听捣衣。秋声秋色两相宜,我便是铁石,到此也心灰。

[哨篇]则为一纸书,飘零到楚地,数年间困杀英雄辈。非自己不能为,待贤心言行相违,信著二逆贼。我做鹪鹩在苇,常便是饿虎当涂,没乱杀成何济。自荆王归世,酷滞酒消除郁闷,镇登楼伫立金梯。恨离愁不趁汉江流,怨身世难同野云飞。这里叛乱将兴,政事难行,异端并起。

[耍孩儿]若收伏了汉上、荆州地,何患山围故国?利兵坚甲不须多,谈笑间,烟灭灰飞。鞭蘸干一江汉水清波涨,马吃尽三月襄阳绿草齐。我不是挟仇气,他是个儿曹之辈,疥癣之疾。

[么]紫泥宣诏到都堂内,八辅相都言称职。整朝纲、薄赋敛、省刑罚,新号令,四海传檄记。骤迁东汉三公位,不教人道依旧中原一布衣。男子汉峥嵘日,撇了一飘而饮,受用列鼎而食。

[三煞]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我把奸谗馘首干戈熄。若教我但居相府两三载,强似你高筑长城十万里。太平兆,清光日,桃林野耕牛闲卧,华阳畔战马空嘶。

[二煞]我治的苍生感大恩,山河壮帝基,两轮日月光天德,四夷玉帛朝南面,万象森罗拱北极。堪作皇家器,调和鼎鼐,燮理盐梅。

这两个版本的文字比较让我们看到,每支曲子,李开先都有改动,涉及语意的较重大改动,如“喜春天”改为“喜春来”,“添秋意”改为“添愁戚”,“我便如铁石”改为“我便是铁石”,“对此也心灰”改为“到此也心灰”。 [哨遍]“我做了鹪鹩巢苇,他便是饿虎当涂”,改为“我做鹪鹩在苇,常便是饿虎当涂”。[耍孩儿]“不足与挟仇气”改为“我不是挟仇气”。 [三煞]“若教我但居相府十余载”,改为“若教我但居相府两三载”,“高筑长城千万里”改为“高筑长城十万里”,“太平兆无多日”改为“太平兆清光日”,“华阳山战马空嘶”改为“华阳畔战马空嘶”。[二煞]“我治的山河壮帝居”改为“我治的山河壮帝基”,“无瑕玉堪作皇家器,燮理阴阳气序,调和鼎鼐盐梅”改为“堪作皇家器,调和鼎鼐,燮理盐梅”。李开先《词谑》中录入元抄《王粲登楼》杂剧文字时做了如此大量改动,多没道理,如将“燮理阴阳气序”“调和鼎鼐盐梅”这样的习用语改为“调和鼎鼐,燮理盐梅”便是不通,可见李开先录抄本入《词谑》时是有大改动的,因此,拿《词谑》之字句不同,不可证《王粲登楼》在李开先家藏中无。那么,说回到《元刊杂剧三十种》,李开先在录入《词谑》时也一样可以改动,也就是说,拿《词谑》个别字句的不同于元刊杂剧,同样不能证元刊杂剧与李开先家藏无关系。将经过李开先整理的《词谑》印证《元刊杂剧三十种》,也就相当于以明刊元杂剧印证元刊元杂剧,是不科学不恰当的。

二、对杂剧曲词的解释

甄博士将元刊杂剧与《词谑》同一曲词作比较,是将两种东西作为同种文献看待,其实,两者有不可比较之处,元刊杂剧属于戏曲,《词谑》所录属于清曲,未必遵循原作,将两种曲用同种方法解读,因此解读多有值得商榷处。

首先是解《词谑》因忽略曲格而致使解释不准确,如甄博士将元刊本的《夜月追韩信》与李开先《词谑・词套》中[新水令・得胜令]做了比较,说:“李开先在《词谑・词套》中收录了部分杂剧曲文,现存元刊本与之对应的有两套,一套是《夜月追韩信》的[新水令],一套是《李太白贬夜郎》的[点绛唇]。两套曲子在文字上都稍有出入,前者尤为明显。”原引文如下:

[得胜令]我又怕叉手告人难,因此上懒下宝雕鞍。萧何云了。说着汉天子由心困,量着楚重瞳怎挂眼!萧何云了。弃骏马雕鞍,向落日夕阳岸,办衣笠(杜按:元刊本为“”)仑竿,钓西风渭水寒。(现存元刊本)

[得胜令]我又怕叉手告人难,因此上懒下宝雕鞍。说与那汉天子休心困,量这个楚重瞳怎挂眼!雕鞍,向落日夕阳岸,纶竿,我则待钓西风渭水寒。(《词谑》)

甄博士比较此曲,注意到了两套曲词文字出入“尤为明显”,其实,《词谑》与元刊杂剧本这两支曲词的不同,本有原因,既李开先所录的是曲,所重在曲,是以曲格录文,因此,可能是有意裁剪去了元刊杂剧曲中的衬字,或者录文本人以为元刊杂剧中的字句不合曲格做了调换。如元刊杂剧中的“弃骏马雕鞍,向落日夕阳岸,办衣竿,钓西风渭水寒”。在《词谑》作“雕鞍,向落日夕阳岸,纶竿,我则待钓西风渭水寒”。考查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引[双调] [得胜令]定格“宜操七弦琴,宜结两同心,宜托腮边玉,宜圈鞋上金。难禁,得一掐通身沁;知音,治相思十个针” ⑧。朱权的《太和正音谱》 [得胜令]格式也如此:“名利酒吞蛇,富贵梦迷蝶。蚁阵攻城破,蜂衙报日斜。豪杰,几度花开谢?痴呆,三分春去也。”⑨便会明白,李开先此曲所录文字正合曲谱,较元刊杂剧这些不同,只是砍去了一些衬字,特别是砍去了宾白。

其次,因解杂剧忽略杂剧情节而致使解释不准确。甄博士引前所云[得胜令]两支曲子然后分析说:“《词谑》只录曲文,因此并无‘萧何云了’的提示。最后四句的变动仅限于衬字上……但第三句的意思两支曲子就有很大不同了。在该剧中,此套曲是第二折,内容大致是韩信初投楚霸王项羽,因不得意,改投汉王刘邦,亦不被重视。他决意去汉东归,萧何月夜追来,才将他追回。从上下文看,[得胜令]恰好是萧何在途中追上韩信,韩信感怀不遇之言,因此心境更近于‘犹心困’,而不是劝萧何‘说与那汉天子休心困’。这句唱词可谓以两字之异,相悖甚远。李开先不可能看不出其中差异,因此是他改的可能性很小,而他直接抄录于他的藏本的可能性则较大。也就是说,他抄的那个杂剧本子与现存元刊本并不同一。”⑩甄博士的理解主要是在“说着汉天子由心困”与“说与那汉天子休心困”的不同,按甄博士的说法,这一句应当是韩信的“感怀不遇之言”,是自我心境的写照,是不被刘邦接纳所造成的结果,其实这是明显的一个误解。真实情况放在整个剧情发展中看,这应当属于韩信承接“萧何云了”句萧何表白的一句唱词,是重复萧何陈述刘邦心境的描述。为说明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将元刊杂剧这支曲完整引一次:“我又怕叉手告人难,因此上懒下宝雕鞍。(萧何云了。)说着汉天子由心困,量着楚重瞳怎挂眼!(萧何云了。)弃骏马雕鞍,向落日夕阳岸,办衣仑竿,钓西风渭水寒。”此曲中插科“萧何云了”四个字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将四字与其他曲词相联系,可以给我们勾画出一个完整的萧、韩对话过程:萧何追上韩信,劝说韩信返回汉营,韩信以傲相对,不与回答,有曲[雁儿落]韩信唱“为甚恰相逢便噤声,非是我不言语相轻慢”。可以想见在萧何追上后,一定是苦劝韩信返回汉营,韩信不予回答,故意对萧何表示出傲慢与冷淡,流露自己受到刘邦慢待后的一腔不满;萧何再劝,韩信只能拿出自己不回去的理由,就是不想恳求刘邦收纳自己,下人一等,是“我又怕叉手告人难,因此上懒下宝雕鞍”;萧何再劝,并解释刘邦当时未能热情接纳韩信,是一时“由心困”,也就是刘邦因在与项羽的战事中失利而情绪低落,心智偶然被蒙蔽,企图以此为由开脱刘邦的责任。所以,韩信承萧何上句回答:“说着汉天子由心困,量着楚重瞳怎挂眼。”也就是韩信听到萧何对刘邦状况的陈述,为了突出自己的帅才,便将自己与刘邦作比较。在韩信看来,刘邦竟然被项羽困扰,自己却不把项羽看在眼里,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和能力远高于刘邦。若将此句作韩信自写胸臆,便失去了大丈夫的气概,与下句“量着楚重瞳怎挂眼”充满自信的表白对照,即捍格难通。甄博士误将此文作为韩信自己的抒情词,从而肯定李开先词的合理,是忽略了曲词的言语背景。

其实,这也不仅是甄文的错,是李开先错解元杂剧在先,将此两句改为“说与那汉天子休心困,量这个楚重瞳怎挂眼!”将“说着”改为“说与”,将“由”改为“休”,似乎李开先的意思韩信这里是要萧何劝慰刘邦,若韩信自己已答应肯相助一般,其实从剧情看,这时的韩信还并无回头之意。若说李开先有意将戏曲改为曲,可以理解,本来《词谑》就是论曲之作,而郑蹇、徐沁君、宁希元则虽后出不能转精,也皆错解此句,将“说着汉天子由心困”,臆改为“说着汉天子犹心困”,“由”改为“犹”,且不作校勘,岂不为人误解又一元刊本?且此“犹”字是说刘邦“犹”呢,还是韩信“犹”呢?实际上是难确指的,即便确指也难以解释。

再次,因错用版本而致使解释不准确。甄博士虽然论文中每言《元刊杂剧三十种》,但通过仔细辨读看出,其所引《元刊杂剧三十种》其实多是直接从郑蹇、或者徐沁君或者宁希元等校勘本中来,也就是将校勘本直接作为元刊杂剧使用。如《〈元刊杂剧三十种〉》与李开先旧藏之关系》引《夜月追韩信》第二折有[尾]“我想这男儿受困遭磨难,恰便似蛟龙未济逢干旱。尘蒙了战策兵书,消磨了顿剑摇环。唱道惆怅功名,因何太晚?似这般涉水登山,休休休空长叹! (萧何带住)谢丞相执手相看,不由我半挽着丝缰意去的懒”,直接括号注出“现存元刊本”。甄博士这里括号标示曰“现存元刊本”,我们看到他多同于郑蹇、宁希元、徐沁君等三人校本,就知道其实是欺人。《古本戏曲丛刊》四集本原曲如下:

[尾]我想这男儿受困遭磨难,恰便似蛟龙未济逢干旱。怎了战策兵书,消磨了遁剑摇环。唱道惆怅功名,因何太山似这般涉水登山,休休休空长叹! (萧何带住)谢丞相执手相看,不由我半晚着系缰意去的懒!

甄博士所引与元刊本有三处不同,元刊本“遁剑摇环”,甄博士引作“顿剑摇环”;元刊本“太山”,甄博士引作“太晚”;元刊本“系缰”,甄博士引作“丝缰”。我们发现郑蹇、宁希元、徐沁君三先生的校勘本也是如此,因此推断甄博士所引应该来自于三个校勘本。其实,三个校勘者是在未读懂元刊杂剧意思的情下,臆改了元刊杂剧。如将“遁剑摇环”的“遁剑”改为“顿剑”,不知“遁剑”本有其意,是道家的法术之剑。又如将“因何太山”改为“因何太晚”。联系此词的上下文意思,元刊本的本意主角要说的是功名获取艰难,如登太(泰)山,表达的是对客观经历的描述,与下句“似这般涉水登山”相联属。若改为“太晚”,则会让人感觉剧中主人公求功名是急不可耐,是一种心理描写,于意不通。

关于春天的句子摘抄范文6

但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多年来,学生的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其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内容单调;二是层次单一;三是作业评价单调,作业评语刻板教条化。

在实施新《语文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得到提高。我觉得语文作业的布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注重趣味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业的设计也应讲究趣味性。如果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觉地把完成语文作业当作一项乐趣,并积极地在创造性活动中追求更大的愉悦时,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便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抄写类作业的首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记忆,但问题的关键是学生对抄写类作业不感兴趣,任凭教师语重心长,学生就是置若罔闻。那我们可否换个花样呢?如让学生把生字、词做成生字卡片,并给卡片配上自己喜欢的卡通图画或图案,把一些重点的课文片断简单归类,并且按不同主题出一期手抄报,优秀的在班级橱窗内展出。如教学了《九寨沟》、《泉城》、《田园诗情》这几篇课文后,我让学生出一张关于“美丽的祖国”的手抄报,学生做得精彩纷呈,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 注重层次性

我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中,有意识地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命令式,强制式的方式,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在一个大题目后面设计几类作业,让学生根据情况自主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如教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后,为了让学生达到识记生字,理解和运用所学词语,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目的,可以设计以下三个层次作业:

第一层次:

1.抄写课后词语。

2.从八个词语中挑选4个造几个句子。

第二层次:说说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尽可能用上课后八个词语。

第三层次:写一段话,介绍一下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密切关系。

三个层次的作业,随便学生选择。

这道题层次坡度明显,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空间,能力强的学生可选择较难的来做,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做简单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同内容的学习中都有相应的收获和提高。而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吃,品尝到各自成功的喜悦。

三、 注重多元性

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

1.画一画。在教学中教师可变枯燥的读书、抄写为绘画,帮助理解与学习。如学了《天安门广场》之后,让学生画一幅天安门广场的方位示意图,学习《江雪》后可以让学生画一幅渔翁独钓图,再现诗歌描写的意境。

2.演一演。喜爱表演是孩子的天性。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孩子分角色的表演教材内容,或演课本剧,让学生更直接的将自己的情感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例如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教学《小露珠》,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表演课本剧,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人物情感。

3.做一做。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可以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浅化难点,学用结合。如学了《第一次抱母亲》后给学生安排一项作业――“给妈妈一个惊喜”,要求看谁做的真诚又有创意,然后再写下一小段日记,把自己的创意和妈妈的欣喜记下来。学了《鸟语》后,让有条件的学生养一两只小鸟,去跟鸟儿接触、交谈,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4.看一看。教师要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让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由学校到社会,多看、多听、多观察、多感受,鼓励学生平时多做有心人,捕捉生活中的新鲜事,或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写一写观察日记。它将让学生着眼观察、动笔记录、用心思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积累学习语文的素材。如可以让学生养小蝌蚪、种蒜苗,观察其发展,观察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写观察记录等等。

5.查一查。搜集资料,交流汇报是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过程。它可以体现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相互融合。例如教学《克隆之谜》后,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克隆的资料,了解更多克隆的知识。学了《长征》后,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征的故事,并在班级召开“长征万里行”故事会。

四、 注重实践性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要用到语文,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学生观察,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上网,利用现代视听手段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让学生成立“错别字纠察队”,争当“啄木鸟医生”,到校外、到大街小巷去纠正错别字,规范祖国的语言文字;春节期间,让学生摘抄、搜集春联,对比赏析;布置学生从广播中、电视上、报刊里和街头上搜集广告用语,再自己尝试为某种产品拟广告;让学生到花园中、公园里、街头上去摘抄文明警示语,自己也写上几句类似的文明警示语,制作文明警示牌,插到校园的花圃中,挂在本班分包的小树上。贴近生活、充满情趣的作业内容,能提升学生生活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致。如学了《特殊的葬礼》后,我让学生调查本地的环境保护情况,去寻找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有哪些污染?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设计环保宣传标语,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了《春联》以后,我让学生搜集各种形式的春联,并尝试创作春联,从而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