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俭的名言范例6篇

关于节俭的名言

关于节俭的名言范文1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关于节俭的名言范文2

1、惟俭可以养廉,惟勤可以生明。此二语者是做好官的秘诀,即是做好人的命脉。——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4、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5、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吕公着

6、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邵雍《男子吟》

7、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8、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9、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荀子·正名》

10、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岳飞

11、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元好问《元遗山集》

12、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13、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14、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

15、节约时间胜过储存金银。

16、成由勤俭败由奢。

17、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18、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19、节俭下来几何,便是得到几何。

20、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

2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2、节俭是致富的秘诀。

23、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24、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

25、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26、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韩愈

27、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28、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朱熹

29、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30、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1、自己当老板也好,给别人打工也罢,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

32、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不完的美筵。

3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34、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35、节约比赚钱更有意义。

3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37、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38、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

39、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40、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41、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

42、如果天下平静无事,到处都是溢美和逢迎,那么,无耻、欺诈和愚昧更将有滋长的余地了;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别林斯基

43、惟俭可以成廉,惟恕可以成德。——赵善璙《自警篇·俭约》

44、浪费是支出,节约是收入。

45、不节,则虽盈必竭;能节,则虽虚必盈。 ——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二条》

46、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47、穷不忘操,贵不忘道。——皮日休《六箴序》

48、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

49、一个创业者的成功的心态: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50、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5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52、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

5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54、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55、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朱德《勤俭》

56、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57、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58、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包拯《乞不用赃吏疏》

59、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罗丹

60、可俭节用,实弘道之源;崇侈恣情,乃败德之本。——吴兢《贞观政要·规谏太子》

61、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韩愈()

62、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63、侈不可极,奢不可穷,极则有祸,穷则有凶。——邵雍《奢侈吟》

关于节俭的名言范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A-0052-01

当前,很多学生不愿过“苦日子”,不想干体力活,不懂得节俭,讲排场、比阔气,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少数学生甚至当起了校园“大款”。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节俭了呢?这与学校节俭教育模式僵化与脱离实际,不能撼动学生的心灵,无法把节俭的观念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有很大的关系。笔者认为,学校的节俭教育从内容、模式到方法都应该不断创新,使节俭教育更有时代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节俭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让节俭观念“人心”。

一、营造节俭的校园文化环境,“润物细无声”

其实,学生并不是不懂得勤劳节俭的道理,只是当所谓的“时尚”充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看到其他同学穿着时髦、大把花钱的时候,自己的节俭像丑八怪一样不敢露面,不少学生不由自主地充起“胖子”来。只有当节俭成为一种公共的校园风尚时,学生才不会觉得节俭是寒酸丢人的,相反会觉得挥霍浪费才是可耻的。节俭的风尚来自于节俭的文化环境,节俭的校园文化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举一动。如何营造出这样的环境呢?首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全方位、全天候地宣传艰苦节俭的理念,抨击、批判校园中存在的畸形消费、奢侈浪费的现象,形成“艰苦节俭光荣,奢侈浪费可耻”的强大舆论氛围。另外,开展各项教育活动要贯穿艰苦节俭观念。例如,有的学校举办“勤俭节约名言警句”书法展,“节约金点子”手抄报展,“校园节约三十六计”短文展,“废品小制作”展览;有的学校组织评选“建设节约型校园金点子奖”,建立‘节约环保回收站”,组织学生“节俭用餐劝诫队”……这些活动有利于形成艰苦节俭的校园主流文化环境。

二、发挥榜样力量,“不令而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平时,笔者经常给学生讲伟人、名人的节俭故事,如讲一件睡衣穿20多年、补过73次的故事,讲明太祖朱元璋摆宴“四菜一汤”的故事,讲比尔·盖茨用三道普通菜为主席接风洗尘的故事……作为教师,在节俭上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节俭教育的效果会事半功倍,讲一千遍道理,不如做个示范,高喊一万遍口号,比不上带头行动。有一位60多岁的老教师,为了教育学生节约,将学生扔进垃圾桶里的饼拣起来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吃了。学生看了这一幕目瞪口呆,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笔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非常注意自身的一举一动,务求在节俭上给学生做好榜样:粉笔头要全部用完;在备课本上写教案时总将字写得小而密,当有学生把未用完的练习簿丢弃的时候,笔者便把自己的备课本展示给学生看。

三、强化生活体验,“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节俭教育如果一味停留在书本上,是不能内化为学生个人的习惯与追求的,学生难免会出现言行不一。没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经历,“粒粒皆辛苦”就只是别人的辛苦而已。一个自小物质和金钱伸手即来的孩子,又怎么会懂得珍惜物质和金钱呢?学生只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体验,才会知道讲节俭。哈佛有一句箴言:“对孩子进行勤俭教育,重在让孩子亲身体验生活,体验生活的快乐和艰辛,由此孩子的视野也可以变得更加开阔。”在很多西方国家,学校和父母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一种思想:花自己挣来的钱。许多学生靠课余时间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就连富豪、总统的子女也不例外。德国甚至明文规定了不同年龄的孩子应当在家帮助父母亲完成什么样的家务活。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非常注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刻骨铭心地体验到物质财富的来之不易,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节俭对于生活、对于生存的重要意义。比如,规定学生每学期要自己想办法挣20元零花钱;组织“饥饿之旅”,到野外开展活动,要求学生不得自带食物和水,午餐只统一给每个学生发半个面包、供应二两水;组织学生“做太阳下的清洁工”,要求学生不戴帽,在太阳下扫街两小时,然后访问清洁工人,了解他们每天工作多少时间,每天的收入有多少。

关于节俭的名言范文4

说起诚实,这本书中《司马光卖马》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司马光是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知识渊博还精通音乐,律历,天文等。这篇故事讲的是,有一天,司马光想把他的马卖了,还把马的老毛病告诉买主。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他很傻,因为这样,那匹马就不能卖个好价钱了。不过,他说的一句话使我万分敬佩他,他说:“一匹马卖钱多少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做人必须诚实守信,这是很重要的。”听了这句话,难道你不会对司马光佩服得五体投地吗?我就会。司马光这种诚实的品质多么可贵。我们要学习司马光这种品质,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我们都要有这种好品质。

但是,我发现周围还是有许多人没做到。例如,在我们班上,老师在评讲练习题,询问同学们是否做对时,有某些同学明明做错了,却说自己做对了来瞒老师,为的是使自己不会没面子,就连我偶尔也会。但是,读了这本书后,我再也不会干出这种愚蠢的事了。可不是吗,为了面子而回避错误,是多么虚伪好笑的行为。你们呢,是不是跟我一样,再也不会干了,再也不说谎了?谎言再美丽,总是谎言,终究还是会穿帮的。所以,我们要养成诚实的好习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表里如一,做一个诚实的人。

说到这里,我不由地想起我们班一些同学借了另一位同学的东西,说好明天还,但那些同学却拖了一天,一星期,一个月,甚至一学期……说什么守信,严重失信了!同学们,我们不但要诚实,也要守信。宋代词人王安石曾说过“一言为重百金轻。”这一句话,意思是说,言重金轻,诚信为本,说明遵守诺言的重要。所以,我们要做到言而有信。自觉践行诺言。

作为一名好少年,节俭也是应该具备的品质。司马光说过“由俭入奢易,有奢入俭难。”作为一名优秀的青少年,我们要懂得节俭。现在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这是使人感到高兴的事。生活水平提高了,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更要坚持节俭这一传统美德。长辈常教育我们不能铺张浪费,可是我却看到一些同学买一罐汽水,才喝了三分之二,就扔进垃圾桶了,他不觉得心疼,我倒觉得心疼。你想想,假如一罐汽水三元钱,那么三分之一的汽水就是一元钱,如果浪费了一万次,就是一万元了,如果把这笔惊人的数目换成资金捐给贫困山区,那该有多好啊!如果继续那样浪费的话,就算国家再富裕,早晚也得坐吃山空的,也会像旧社会一样,甚至更贫穷落后的。难道你们想这样吗?!我知道大家都不想,所以,我们要养成节俭的好品质。

关于节俭的名言范文5

年长以后,我开始对这种印象产生疑惑。因为有许多事实证明,这种单一的社会评价包含着极大的不公正,从而促使我去积极搜索有关文献和资料,特别是在仔细阅读了《曾国藩传》后,对其有了一些客观正确的认识。

曾国藩出身贫寒,以并不超绝的资质,完成了伟大的功业。他的家书、日记、书信、文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许多成名的人物,都受过他的思想熏陶。梁启超和对曾氏就倾心推崇,而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抛开阶级立场而言,曾国藩确实是中华历史上具有强健人格的少数人物之一,在他的身上体现着许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譬如说胸怀大志、清正廉洁、淡薄功名、知人善任等等。而他的勤俭节约之品德,更值得时下我国国民借鉴和发扬。

曾国藩一生生活简朴。他自己衣着朴素,布袍鞋袜,都是其夫人、媳妇所做。吃的也是粗茶淡饭。即使是官至大学士,每次吃饭也仅一个荤菜,如果不是有客人来,从不增加。因此时人戏称他为“一品宰相”。“一品”,指的就是“一荤”。曾国藩的节俭还表现在一些特殊事情上。他认为,日常持家应当把一些零碎物件,如碎布、小纸片都要收集起来,以备使用。如他所言:“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一缕、竹头木屑,皆宜捡拾”。曾国藩不仅自己节俭,还屡次告诫其家人、属下、朋友也要节俭。如他在给四弟的信中写道:“弟为余料理家事,总以‘俭’字为主。情意宜厚,用度宜俭,此居家居乡之要诀也。”对待儿子,更是不厌其烦,悉心教导,反对奢华;就是在去世前不久,还在夜间与儿子详谈,讲求节约之法。

反观当前我们中国,国人似乎在失去中华民族一贯拥有的“节俭”的传统美德,奢侈之风盛行。吃一顿饭,花费上万元;买一部车,支出上百万;购一幢豪华住宅,耗资上千万。我们的国人在花钱时,心不跳,面不改色,绝对是出手阔绰、一掷千金。于是,世界各国都为中国富豪惊叹和折服,各种豪华奢侈品纷纷抢滩中国大陆,名贵珠宝、服装、汽车等迅速在中国安营扎寨,生产商和经销商赚得“盆满钵满”。当然,奢侈不仅仅是富人的权利,许多单位和机关也不甘示弱,相互攀比,纷纷斥巨资兴建广场楼宇。广场变得越来越大,楼变得越来越高,办公室变得越来越宽敞,装修变得越来越豪华。

除了奢侈之外,浪费现象更是随处可见。水龙头大开,水尽情地流淌,无人理会;日光灯变成长明灯,视若不见;餐桌剩余多多,无人打包。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前不久,传出的两则消息实在令人痛心。一则是某地为了再现“满汉全席”的盛景,耗费了大量原材料,动用几十位厨师,烹制出美味佳肴,供人展示和观赏。但由于展出时间长,展示过程中食物就有点变味,活动一结束,马上倒入泔水桶匆匆了事,几十万巨资就这样打为水漂。另一则是某地为了举办啤酒节活动,打算把几十吨啤酒注入喷泉,搞一个“喷酒”创意,增加活动气氛。但是主办方有没有考虑到,这一“喷”要耗费多少吨粮食,多少吨水,花费工人多少时间和精力,够多少农民吃多少天口粮。“”版权所有

曾国藩身居要职,位高权重,却对“求富求贵”之念存在畏惧之心。越是后来,越为强烈,简直到了如履薄冰的地步,几乎无一日不“俭”,无一日不戒奢。假如时光能够倒转,面对今天的奢华之风,不知道他老人家有何感想。或许一声长长的叹息,为我们缺失了某种优秀传统文明的发展而忧虑吧!

关于节俭的名言范文6

关键词:节俭餐饮文化

餐饮消费是人们的日常消费行为,它既是人们的个人消费行为,也是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然而,指导人们日常消费行为的却是一种理念,是属于文化的东西。

一、节俭型餐饮文化的提出

一般理解意义上的文化是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礼仪制度、行为方式等物化的精神,餐饮消费就列于其中,因此,社会上就出现了餐饮文化这个名词。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殊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从而也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信仰、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于是,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特定的民族文化,它在实际生活中影响着人们行为。在我国,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的概念自古就有。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在他的《戒子书》中曾谆谆告诫后人:“勤以修身,俭以养廉”,把“勤俭节俭”提高到了一个人的人生修养的高度;明末清初著名教育家朱用纯在他的《治家格言》(亦称《朱子家训》)中如此警示子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更是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人们衣食来之不易,应当生活节俭。唐朝李绅的著名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是从情感的角度来打动读者珍惜粮食的心。我国古代这些箴言,已经在人民大众中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从消费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追求,特别是在我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激励下,人们的消费行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鼓励和肯定,这无疑是必要的和正确的。但由于我国曾长期处在物资短缺和严重短缺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一直不高。改革开放后物质的丰富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一些人的节俭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错误地认为,以前的节俭是物质短缺下的不得已行为,现在情况改善了,就用不到再提倡节俭了。更有甚者,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出于逆反心理的作用,疯狂地掀起了一股不正常的挥霍浪费之风,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腐败性消费等在社会上得到了泛滥,这种情况在餐饮消费方面也不例外。18.8万元的年夜饭、36.6万元的满汉全席,更有甚者把食用珍稀野生食品当成一种身份、地位和特权的象征,从而形成一种所谓的“奢华时尚”。由于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政策的约束,这股不正常的风气受到了许多人的羡慕和追捧,不断在蔓延。这是令人可叹的一幕。这种情况也侵入了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人们的餐饮节俭意识正在逐渐淡化。随便走到哪个餐馆,都会发现“吃一半倒一半”的现象,有些菜甚至只动了几筷,就整盘倒掉;在学校里,食堂的泔水桶每天都有大量吃剩的馒头和米饭;在住宅楼的垃圾箱内,由于被扔掉的精米和白面也屡见不鲜,等等。

然而,中国并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严重的餐饮浪费与中国的国情完全背离。因此,营造健康向上的节俭型餐饮文化,是唤起人们的节俭意识,实现节俭型餐饮最有效、最可行的措施。要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我们消费的每一样食物都是来之不易的,即使我们的消费是合法的,但是浪费仍然是可耻的。一个不懂得珍惜辛勤劳动果实的民族是没有良好文化修养的民族。要大力倡导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消费、文明消费,才是生活中的新时尚。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都从自我做起,从节俭每一粒粮食做起,人人节俭的风尚就会盛行开来,就会产生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效果,最终在社会上形成节俭型文化。同时,餐饮节俭的好风尚还会影响到其它各个领域,对建构节约型社会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建设节俭型餐饮文化的途径分析

经济发展与节俭同等重要,在物质匮乏的古代,选择节俭可能是一种必然而无奈的选择,但在今天物质丰富的时代,选择节俭却是一种文明和进步的标志。

节俭型餐饮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消费者、餐饮企业、政府、社会等多方面联动,教育、舆论宣传等部门的鼎力支持。餐饮经营者和餐饮消费者在经营和消费活动过程中,应该注重自身的思想文化建设,应当发扬光大传统文化之精华,营造一个适应新时代的健康的节俭型餐饮文化氛围,从而起到提升人们的人格、净化人们的心灵的目的。为此:

培育正确的餐饮价值观。健康的餐饮价值观,不仅是个人的消费行为,同样也是影响民族、国家的大事,国民个人的节俭是国家富裕的基础。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指出:“个人的节俭,有时不仅可以补偿个人的奢侈妄为,而且可以弥补政府的浪费。”所以,餐饮消费中讲排场、摆阔气、攀比性的餐饮陋习是创建节俭型餐饮文化的大敌。积极倡导节俭就餐,就必须改变“面子”消费观、“夸富”消费观、“炫耀和奢侈”消费观。应当认识到,餐饮的节俭,不只是节俭了食物产品,更重要的是节俭了有限的食物资源,从而可以使社会获得可持续发展。

应建立适度餐饮的消费观。提倡“适量点餐、够吃正好、营养均衡”的消费理念,是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全新的餐饮消费理念,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它是科学的发展观合乎逻辑的发展。建设节俭型餐饮并不是提倡传统意义上的那种节衣缩食、带有禁欲色彩的做法,而是在肯定并且提倡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享受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成果给人们带来种种便利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消费和适度消费的行为。这一消费观不再把餐饮消费单纯视作社会个体的私事,不再把餐饮消费仅仅看作是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实现过程,而是要求每个人在餐饮消费时都应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在适度消费的前提下建设节俭型餐饮业并不是限制餐饮业发展,而是主张建构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的餐饮消费模式和文化,这是一种有利社会和谐的餐饮消费模式和文化。持续开展有关节俭型餐饮的教育。餐饮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通过社会教育、新闻媒体、行业与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来引导和宣传节俭型餐饮,让节俭型餐饮这一意识深入人心。媒体要站在社会良知的立场上,大力宣传节俭型餐饮文化,不应为奢靡的餐饮文化推波助澜。此外,节俭型餐饮意识的培养并不是靠一事一时的活动就能达到的,它必须通过持续开展节俭型餐饮的宣传教育,将其纳入全民教育体系;把餐饮节俭作为社会道德的一部分,纳入公民道德建设规范;把餐饮节俭的理念从幼儿教育开始就逐步渗透到学生中去,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餐饮节俭的意识,等等。只有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才能在全民中培育出节俭型餐饮意识,才能使餐饮浪费现象得到有效的竭制和转变。

政府应在创建节俭型餐饮文化中起带头作用。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接待是餐饮浪费的一大根源。在我国,公款吃喝由来已久,且愈演愈烈。上面来个人,要吃吃喝喝搞接待;遇个"周年",要吃吃喝喝搞庆贺;招个商,要吃吃喝喝招进来;开会吃,闭会吃……。不论办什么事,先吃上一顿再说。一些地方利用公款海吃豪喝、耗费之大令人叹为观止。据报道,全国公款吃喝开支1989年为370亿元,2002年则跃升至2000亿,这等于一个三峡工程的费用!本来,必要的公务接待无可非议。但是,如果把“餐桌上的繁华”看成“重要、热情、地位”等等的代表符号,那么就会使正常的公款消费演变成社社会的巨大浪费。政府部门应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公款消费额度的监控,对违反正常公款接待规定的一切餐饮浪费问题应给予处罚,并接受人民的监督。

规范和监督企业商务活动中的餐饮消费行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企业商务宴请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商务交往手段,不少企业因此而堕入了餐饮浪费的黑洞之中。这中间既有企业经营者的消费观念问题,也有社会风气的影响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政府自身要带头提倡节俭消费之外,更要对企业领导加强思想工作,同时采用必要的法律与行政手段对其进行规范。

餐饮企业应承担餐饮节俭宣传的社会责任。赢利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但为赢利而不择手段,其赢利必定不能长久。因此,餐饮企业应转变只顾赢利而不顾餐饮浪费的做法,不能只为了盈利而鼓励客人大量点菜,而应建议消费者合理点菜,避免浪费;另外,餐厅服务员要主动提醒客人注意节俭,或主动帮助顾客打包。据常州地区的调查,在用餐的客人中,只有6%—7%的客人会主动提出打包的要求。饭后打包在很多人看来是面子问题,因此,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应该“多帮助”“多提示”,帮助解决顾客的思想顾虑。例如在顾客用餐结束前,善意的提醒他们:“请将剩下的饭菜请打包”。

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和法规,从制度上保障节俭型餐饮的实现。用法律的形式来适度地对节俭型餐饮进行落实,符合民族心理基础,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节俭如果只是一个口号,没有非常具体的法律和制度措施予以保障,就难以真正落实到实处。因此对违反国情的餐饮浪费行为予以刚性的防范是十分必要的。国家应制定《反浪费法》,以立法的形式遏制餐饮浪费行为,包括对奢侈餐饮消费高额征税、反对餐饮业的过度包装、对剩饭菜强制打包并对其计费等等。唐朝诗人白居易说:“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