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写作背景范例6篇

短歌行写作背景

短歌行写作背景范文1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现代诗歌教学法;运用策略

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教学法的运用,为提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文学素养提供依据。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教学现状

首先,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诗歌在语文考试中所占比例不高,教师对诗歌的重视程度不足,往往在教学中将诗歌层层分解,导致诗歌语句脱离了诗歌的整体语言环境,使诗歌缺乏美感,使学生缺乏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无法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

其次,朗诵是诗歌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诗歌朗诵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而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只注重诗歌教学的速度,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诗歌朗诵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产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

第三,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由于诗歌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较少,教师只讲解诗歌的具体含义,让学生机械地记笔记,学生对诗歌的意境和含义理解不够,更无法理解诗歌的创作手法与创作意图,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1.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提高诗歌审美与鉴赏能力

由于学生对作者的诗歌创作意图与创作背景难以掌握,而仅仅通过教师的讲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诗歌的具体意境。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诗歌教学。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学资源中搜集有关作者创作年代与创作背景的资料,加深学生对诗歌创作意图与诗歌产生背景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例如,在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关于诗歌作者的故事,以及作者创作《沁园春・长沙》时在其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资料可以以影视作品、历史记载的形式出现,教师将从网络资源搜集到的诗歌利用多媒体等形式播放,使学生充分了解诗歌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意图,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深入了解,以及对诗歌中所表达情感的领悟,对培养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开展诗歌朗诵竞赛,培养学生诗歌朗诵意识

诗歌朗诵是诗歌的关键环节,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才能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将诗歌的具体含义通过有感情的朗诵表达出来。因此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朗诵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诗歌并朗诵诗歌。例如,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开展一次班级诗歌朗读比赛,诗歌朗读的内容由学生设定,教师给学生准备时间,朗诵内容可以是本学期学过的诗歌,也可以将朗诵内容开放到课外诗歌,只要是学生喜欢并能够充分表达其诗歌内涵的内容即可。教师找一节自习课作为诗歌朗诵比赛时间,在比赛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带衬托诗歌意境的背景音乐。学生先确定比赛内容并加强练习,对自己选定的诗歌深入了解,并在比赛过程中通过朗诵将诗歌的创造意图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诗歌学习的自主意识,对提高诗歌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3.创造写作机会,加强学生诗歌创作能力

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写作机会,培养学生诗歌创作的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并加强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例如,在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再别康桥》进行仿写练习,自主选择写作内容。写作手法可以根据徐志摩先生的作品进行模仿,简单的模仿写作使学生对诗歌创作产生了兴趣。此外,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诗歌写作手法之后,对诗歌写作有了新的认识,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诗歌创作。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诗歌创作的机会,在课后作业中给学生布置字数较短的短小诗歌创作,并将其创作结果带到课堂中让学生进行评价,为学生创造诗歌写作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对诗歌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通过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诗歌创作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石耀华,赵彩丽.试论高中语文选修课课程内容的现状与出路[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短歌行写作背景范文2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改革中学诗歌教学,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为改革重点。抒情、韵律和想象力是中学语文诗歌选材中的3大显著特点,从诗歌选材的特点可以探寻出诗歌教学的基本规律,即要了解写作背景,体悟真情实感;要诵读唱结合,感受诗歌韵律美;发挥想象力,自构诗歌意境。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基本规律;意境

诗歌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一种文学创作形式。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帮助学生了解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以及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1]但是目前我国中学课堂的诗歌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诗歌教学的方法过于死板教条,很多教师将其简化为单纯的“翻译课”。过于重视诗歌的“应试价值”,忽略诗歌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作用,这也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失去学习诗歌的兴趣,只知道盲目地跟着老师读,按照要求背。这无论对诗歌教学还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消极影响。所以,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兴趣,把握中学课堂诗歌教学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特点

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诗歌都是经典之作,集中表现了诗歌创作者的创作风格。不仅代表着当时诗歌创作的巅峰水平,也是使创作者名留青史的最高成就。

1、浓厚的感彩

无论是写人还是写景,咏物或是叙事,诗人创作的初衷都是为了抒发内心感情。任何一首诗歌都以其饱含的思想感情为生命。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对任何一首诗歌的鉴赏,首先要清楚作者描绘了什么景物,刻画了哪些人物,讲述了什么事件,从而才能进一步理解作者想要抒发什么样的感情。著名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结尾二句,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作者从讲述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再过渡到描绘清新怡人的田园风光,由内而外的愉悦心情跃然纸上,自然而然就流露出来。作者表面上是写景叙事,实则是表达了自己对归隐山林的憧憬之情。

2、充满韵律感、节奏感

合辙押韵、对仗整齐是诗歌的显性特征,特别是古诗歌尤其讲求。诗歌不仅仅可以用来朗诵,也可以用来歌唱。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既可以朗诵,又可以歌唱。“诗歌常常把不同声调的字词错落有致的配置在诗句之中,造成高低、强弱、长短、缓急等变化,使得读来铿锵有力,琅琅上口。”[2]

3、丰富的想象力

诗歌中诗人想要描绘的画面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描绘出这样一个画面:荒凉凋谢的蒿草,枯老的藤枝蔓缠在饱经沧桑的老树上,涓涓溪水上座落的小桥,瘦弱的老马,古道上独自行走的人,夕阳把人影拉的很长,一直绵延到天际。文人的落魄,漂泊的流离,都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的脑海里。

二、中学诗歌教学的基本规律

1、了解写作背景,体悟真情实感

目前大多数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最常用的就是读背法。按照课本的要求,在上课之前让同学们自学、朗诵,课堂上老师再一句句翻译,了解诗词的大致意思,再分析作者所运用的意象、写作手法等,最后让同学们将课下背诵作为作业。这样的教学往往导致学生一知半解,无法深刻理解作者的真情实感。只有让学生们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可以分小组搜集有关诗歌和作者的相关资料,在教师讲解之前进行分享,充分了解写作背景,才能更有助于学生读懂诗歌,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2、诵读唱结合,感受诗歌韵律美

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曾对诗歌的音乐性进行过详细的分析,他将诗歌的韵律称为诗歌的灵魂[3]。诗歌是可诵可歌的文学形式,如果我们只知道死板地背诵,诗歌就缺少了它的灵魂。在朗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情感活动和情绪的跌宕起伏,不仅要读,还要诵,甚至可以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整首诗歌的感情基调。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其中的道理。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一些诗歌朗诵的游戏,既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又让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诗歌独有的韵律美。

3、发挥想象力,自构诗歌意境

诗歌教学一旦被教师的精讲、解析占用了大部分时间,那么学生自己感悟理解的时间就会相应地减少,教师滔滔不绝地分析各种写作手法的运用,学生就很容易成为被动接受的“容器”,缺少了与诗歌本身情感交流的过程。诗歌教学不能被仅仅看作应试的必备功课,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诗歌鉴赏的主体,学生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想象力,通过那寥寥数语去想象作者构建的画面,融入其中,感受作者在情境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袁敬敬 单位:安徽省利辛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孙颖.提高中学语文诗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析[J].现代语文.2011(9):62-63.

短歌行写作背景范文3

关键词:声乐作品;分析;表现

声乐的艺术魅力所在是它通过人声来塑造音乐形象,能把人的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很容易感染听众,引发观众的共鸣。歌曲《我像雪花天上来》是一首很优秀的声乐作品,通过演唱者对歌曲意境、情感、风格的表现,让听众了解了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让听众在演唱者舒展动情的歌声中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带来了艺术享受。

在演唱这首作品之前,一定要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对这首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内容、语言、主题、地域风格等进行推敲、琢磨,加强综合艺术表现力,实现较完美的演唱。

一、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及特点

《我像雪花天上来》是一首表达爱情的歌曲,它的歌词富有诗意寓意深刻,对人生有启迪的作用。这首歌曲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创作产生的。

1995年徐沛东和词作者程晓光去意大利参加一个会议,在意大利期间,每天都被意大利的美丽风景所感染,常常感叹意大利的美丽风光。有一天,他们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车窗外的风景又一次感染了他们,徐沛东老师情不至尽地哼起了这首歌开头的两句旋律,也就是一个乐曲的动机。坐在徐老师旁边的晓光老师对这个旋律很感兴趣,深深地印记在他的脑海里。在那天晚上这两句激发晓光老师创作热情的旋律,竟然走进了他的梦中。于是晓光老师让徐沛东老师把整个曲调写完,他来填词。就这样,徐老师写完了全部的曲调,晓光老师填上了歌词,这首歌就诞生了。

徐沛东老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他的创作理念新颖,技法纯熟,很多作品采用多元化的手法创作,他的作品总能表现出音乐艺术的绚丽多姿、色彩斑斓。

词作家程晓光是很多经典歌曲的词作者,如《在希望的田野上》、《在中国大地上》。这首《我像雪花天上来》是晓光老师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把雪花、秋叶比作自己,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歌词比喻贴切,意境新鲜,可称得上是绝妙之笔。

二、分析歌曲的结构、风格、特点

《我像雪花天上来》这首歌的曲式结构是单二部的曲式结构,这首歌采用4/4拍子,较平稳的中速,旋律是按照中古调式谱写的,歌曲用了混合利底亚调式、爱奥尼亚调式和伊奥尼亚调式。歌曲的A段“我像雪花天上来,纵向飘进你的情怀,可是你的心扉紧锁不开,让我在外孤独徘徊”这几句,旋律在四度、二度之间跳动。到了B段“旋律在六度、五度、三度之间跳动,表现了情绪激昂的状态。这首歌的A段落主题第一次呈式时力度较弱,旋律线条直入人心,音乐委婉柔美。B段落力度较强,可以用较为厚重的音色来突出这段音乐的层次感,让人仿佛感受到雪花漫天飞舞的震撼画面,同时融入演唱者对情景抒怀的状态,让人充满无限的想象。

这首歌的节奏平稳,总体上是在:短、短、短、短,长、长的节奏状态下进行。只是在后面稍微有一点变化。这首歌曲的旋律是稳健的长线条,力度也较均匀。属抒情的风格。

在这首歌的表现上,首先要掌握曲作者对自然风光的感叹,然后把自身融入到歌曲中去,通过旋律的发展,把歌词赋予的寓意表现出来。特别是到了“你可知道雪花坚贞的向往,就是化作水珠也渴望着爱。你可知道秋叶不懈的追求,就是化作泥土也追寻着爱”要拿出真情实感来演唱。到了“啦……我的情怀,啦……我的大海。啦……我的向往,我的追求永远不会改。”要有重生的感觉,去不懈追求的勇气和决心。在声音运用上要舒展明亮,气息要扎实稳健,保证旋律线条长而饱满的状态,乐句要工整,在句子中间不能因随便换气而破坏意境。始终保持声音和气息的流畅,不能出现停滞。到高音的地方要适当控制音量,防止出现用力过猛的现象。

《我像雪花天上来》在歌词写作上运用了动感的意象,采用了疑问、设问、反复等修辞手法,特别是采用拟人的手法用雪花、秋叶来寓意人生。让听众在关注雪花和秋叶的命运的同时,感受到爱情的重要。唱好这首作品总要的是把握歌曲所要表达的内涵,通过演唱者挖掘和表现作品的思想情感,调动演唱者的内心思维,发挥想象力,表现出完整的音乐形象,让这首歌通过演唱更加深入人心。

这首歌创作以来,经戴玉强首唱就让人一听不忘、百听不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殷秀梅在2012年元旦晚会上也唱过,深深地感染了亿万听众。这首歌也是各大院团歌手经常表演的曲目,可以说是听众最喜爱的声乐作品

之一。

短歌行写作背景范文4

一、对创作背景的准确把握与情感认知的统一

《枫桥夜泊》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为唐代诗人张继的诗谱曲的艺术歌曲。 在探究这首艺术歌曲时,我们不应仅仅局限于作品的本身,而应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研究、挖掘和探索。作品的创作背景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的创作背景是指作者身处特定的时代背景,包括当时的政治格局、社会的美学审美情趣等。《枫》的作者张继正处在唐代玄宗天宝繁华盛世年间,当时政治局面稳定,老百姓生活安定,而唐宋以来的美学思潮,文人讲求韵味,重视艺术作品中的空灵、含蓄、平淡、自然的美,诗人在诗中所描写的“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夜半钟声”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丹青,映入了眼帘。微观方面是指作者当时的心境和创作意图。诗人赴京科举不第,为排遣心中苦闷心绪,租一小客船泛舟至苏州枫桥镇,于夜半在船舱内突闻寒山寺钟声,不禁有感提笔之作。由此可见,《枫》这首歌曲的情感基调是惆怅的、忧郁的。只有把握好歌曲的创作背景,才能准确把握好作品的情感。

二、音乐的具体分析与内心情感体验的统一

一首作品的整体布局、调式、调性、和声、织体、旋律的变化,在歌曲的艺术表现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要了解其创作背景,还要对歌曲进行具体的音乐分析,加深对歌曲有其内心情感体验,对于唱好这些歌曲有着重要作用。艺术歌曲《枫桥夜泊》在音乐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为了保持中国式优美平和的旋律和中国古代文人诗词特有的含蓄,作者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雅乐七声调式,而在高潮部分即结尾一段又采用了传统的六声调式:宫、商、角、徵、羽、闰的音阶排列。传统的起、承、转、合极富民族特色。歌曲的结构为带附属前奏、尾声的单二部曲式。

2.歌曲在创作上极大程度地保留了中国古代音乐的风貌,但在音乐上仍进行现代因素的加工。如曲中出现了大量的半音进行,频繁转换的调性使音乐的色彩丰富异常,这在中国作品中是很少使用到的。

3.赋有钢琴伴奏对于全曲起着决定性的因素。《枫桥夜泊》的伴奏与旋律之间关系密切,准确地表达了歌词的情绪和意味。钢琴与人声的模仿、对比交织在一起,展示了诗中人物不平静的心情。伴奏每一小节都以纯五度的和弦作为开头,纯五度和弦色彩空洞,虚缈,仿若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声声敲打在心上。结构主义符号学家罗兰·巴特认为,各种音乐要素的结合如果不是十分恰当,反而可能同时窒息了文字和音乐。优秀的艺术歌曲可以通过声乐艺术家的演唱,以文字符号中本已装载的丰富意象,加入声音(音色)的诠释和富有表现力的伴奏音乐的牵引,会以最精炼的形式突显作品的深刻内涵,产生出特殊的艺术震撼力。

三、歌曲艺术处理与情感表现的统一

艺术歌曲体现着人类内心深处最为细腻的情感,然而音乐表现与其他事物一样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对于具体艺术歌曲的表现,既要求理解歌曲文学语言,又要懂得音乐语言和其表现规律。

1.声音形象设计是刻画音乐形象、表现作品内涵的关键:恰当的声音形象设计对作品内涵的准确表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作品《枫》是作者夜半闻钟声站在船头抒发着阵阵离愁哀怨,有写景、有抒情。因此用声应柔而不弱,仿佛在自言自语式的叹息着此时的处境。有几处运用摇音技巧,用若隐若现、虚实结合声音造型表现出作者的悲愁烦闷。歌唱时要清楚地表达出来,交代清楚,一气呵成,如溪流般平稳、连贯地流动,切莫死板。因是吟诵诗词,行腔则讲究抑扬顿挫。在演唱高潮之前应在呼吸上有充分的准备,延长音有充分的伸展,平稳、流畅,强弱收放自如,才能做到移情于景,情景交融。自己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之中,达到人我合一的境界,也才能做到突出主题、层次鲜明的艺术效果。

2.把握音乐上的各种要素、特征是表现作品的基础:节奏是音乐的骨干、要素和脉搏,是音乐的核心。在分析一首艺术歌曲时,首先要把握好节奏的基本律动,分析其节奏特点和规律。歌曲《枫》是首4/4拍的歌曲,纵观全曲,起音都是弱起,决定了起音不能太强,并且大量地运用了连线,改变了原有的强弱规律,形成切分节奏,表现了主人公飘忽不定的心绪和自言自语的叹息,每小节的第一拍都是休止符,留给伴奏一个空洞的五度和弦,仿佛寒山寺的钟声,在演唱时,歌者应理解休止的含义。随着伴奏的进行用内心去歌唱,把乐思和词意连起来,筑成一个乐句在两个片断间的“桥梁”,要用内心去感受“唱”好休止符。在这首作品中多处运用调性、调式的变化对比,特别是在第一句“闰”音上、第三句“变宫”音上的延长及半音下行,更显作品民族特色和主人公内心的苍凉,不断的转调、旋律的大起大落则使作品呈现出丰富的音乐色彩,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和不平。

3.准确的表达词意是作品表达的宗旨: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歌词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古诗词歌曲能充分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美和语言声调美, 诗人王家新就认为诗是“对语言的一种期待”。《枫》是根据七言绝句依词谱曲的,歌词虽只有短短四行,但诗人运思缜密,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反复推敲歌词和音乐的内在关系,体会词中的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才能打动自己并感染别人。

4.声乐作品是歌词与旋律完美结合的艺术品,声乐旋律是按照歌词和人声特点而谱写的,由于语言的语调是有规律的,而语调在歌曲中恰恰是旋律声乐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调表现在声乐特点上就是韵味。如演唱《枫》时,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的韵味,需要一种古朴典雅而不失轻盈飘逸的声音。那些粗糙的、滞重的、不干净的、不清晰的,以及过于明亮的声音显然不适合此曲的风格,也难以表达该曲的意境。由于歌曲是根据古诗依词谱曲,为了通过声音来表现文人的意境和韵味,在歌唱感觉中应加入“品、吟”的韵味,比如唱“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天”时,可模仿古琴按弦时颤动的声音来增强韵味感。

5.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恰当的咬字吐字能准确地把握风格,表现歌词的内涵和思想感情。《枫》一曲的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较宽,层次变化却很多。为了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体现歌曲的民族风格,在咬字上应不同于一般的创作歌曲的演唱,而要尽可能地做到字头发得快而短,字腹圆而长,字尾收得轻而短,如“落lu-o”“霜shu-ang”两个字要把韵母中的u延长,来突出古曲的韵味。换气分句也是很重要的一环,由于《枫》的每个句子都很长,在恰当的位置换气对表达词意、抒发感情是重要的。良好的换气可突出歌曲的情感并可以带动歌者的情绪,不必要或错误的换气分句,往往会把歌曲唱得支离破碎。总之,在运用强弱、快慢、显隐、沉浮、虚实、平曲、弯直等对比手法的处理上,要注意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含蓄、写意的特点。演唱的韵味是需要反复润饰、精雕细刻的,这样才可使歌曲的演唱有声有色,有韵有味,有血有肉。

四、艺术歌曲演唱与“心灵歌唱”的统一

“心灵歌唱”是一个重要的歌唱艺术原则,而不是技术方法和技术途径。在演唱中不加以“心灵”的感受和体会,那只是声乐技巧的展示罢了,决不可在舞台上装腔作势、扭捏作态、故作投入。正如李石天先生所说:“表情是全身的,而不仅是脸部,更不仅是在眼珠上,一个人痛苦,几乎全身的每一条皱纹都有处在痛苦的心理畅流中。如果脸部在哭,身子却没有哭,心理节律就是混乱的,就不能使人信服。”真正有艺术魅力的歌声,并非仅仅来自嗓音本身,而来自于更广义的东西。因此,歌者对艺术歌曲的诠释,应是在对歌曲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情感、声音、修养,表演的“心灵歌唱”。音乐的艺术表现是无止境的,也是多样性的,以上所说只是歌曲艺术处理的一般规律,在音乐表现的领域里还有许多不为认知的东西,而人的思想空间却是无限的,还需要声乐工作者不断地深入挖掘。

 

参考文献:

短歌行写作背景范文5

目前的中学诗词教学,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些教师仍没明确古诗词教学对人的素质培养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或受自身文学素养的限制,往往忽视诗词教学的美育功能。表现为用机械的教学方法进行单调枯燥的分析,用过于抽象的逻辑思维解剖一首首意境优美的古诗词。他们或只顾讲清诗句大意,或只顾简单交代诗人身世、写作背景,或只顾罗列诗词的艺术特色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此教法,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学生成了被动接受诗词的机器,谈何美育?谈何提高学生的素质?“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词,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语)。笔者认为,成功的诗词教学,教师应满怀诗人的激情,创设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紧扣诗词独有的审美特质,填补空白,步入意境,进而达到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和学国优美语言的目的。

一、熟悉作者、作品创作的环境,理清创作根源

“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创作者的性格根源。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了作者的主观审美感受,诗歌更是主体意识的河流,或抒情,或说理,都是有感而发。作者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绍,作品产生的社会根源和作者性格根源,对学生理解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都至关重要。陶渊明的“隐”,杜甫的“迂”,李白的“飘逸”就是在作者、作品的介绍中实现的。

二、体会诗歌意象、意境美,语言美,结构美,情感美

诗歌讲究“炼字”,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诗歌意象、意境美,语言美,结构美,情感美往往体现在字斟句酌中。诗词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意境优美的诗词作品的感染力特别强,王维《山居秋暝》对山村景色这样描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里写了山村中的几种景象:雨后空山、月照清泉、竹间浣女、莲中渔舟。这几种景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但一经组合就表现出诗人一种独特宁静的心境,因此这几种景象在这里也是主观的,是诗人王维眼里心中的景象,是他所感受到的,是带着感彩的,这就构成了诗的意象。这几种意象连缀融合而创造出的诗的意境是一种宁静、幽远、平和、安宁的艺术境界。陶渊明多首诗歌序写了飞鸟,“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饮酒》),“飞鸟相与还”(《饮酒》),“云无心出岫,鸟倦飞知还”(《归去来兮辞》)。这些诗中的飞鸟形象已不再是一个具体的物象,而成为了一个意象,成为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对官场的厌倦,对自然纯真朴实含义的领悟。所以说“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袁枚《随园诗话》),“言外之意”的产生就在于诗词中“意”的传达由创设意境来完成。诗词的结构形式美,分行排列的整齐美,阶梯式诗歌的错落美,长篇叙事诗的铺排美,某些诗歌因复沓而产生的回环美。律诗八句,句句五言或七言,而且中间两联对仗,表现为整齐美;首尾两联不讲对仗,又是错落美。平仄声,二、四、六分明,是整齐美;一、三、五不论,是错落美。每首律诗都寓变化于整齐之中,既有对比,又有调和,这就形成了多样统一美。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口,还来就。”五言一句,句句成韵,颔联、颈联对仗,首联和尾联散合,错落有致,整齐统一,充分体现了诗词的结构美和韵律美。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如陆游经过长期战乱流离生活的体验,凝聚起死而不衰的深厚的爱国激情,从而写出饱含血泪和期望的《示儿》一诗。又如李白在经历了15个月的流放生活之后,重新获得了自由,怀着难以自禁的轻松喜悦心情,写下了《早发白帝城》一诗。再如李白观赏了阳光照耀下的庐山瀑布凌空飞下时的美丽图景后,胸中勃发出对祖国壮丽河山无比热爱之情,写下了《望庐山瀑布》一诗。可见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涵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

三、诗歌教学与诵读

诗以情感表达为主,学习诗歌,也应有情感,情感不仅体现在对诗歌情境的理解和贯通上,还应体现在对诗歌的诵读上。诗歌诵读,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朗读,更不能以背诵代替诵读。新课程标准中对背诵的要求是通过对诗歌的背诵,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在我国古代传统教学当中也一贯注重诗歌的涵咏、体悟、意会,我们并不难发现,诗歌的感性形式主要在于声音的组合,适当的吟诵不仅使得学生把注意力倾注在音乐效果和意义之上,而且通过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会获得对诗歌深层次的理解。

诗歌脱胎于音乐,而节奏是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不同的音乐节奏反映着不同的音乐风格、音乐语言、音乐情感,诗歌虽已完全依附于音乐,但诗的节奏依然是其主要特点之一。诗歌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握诗句的节律,处理好诗句内部的停顿,把握好诗句的感情节奏,是初步理解诗歌进而吟诵诗歌的基础,这在指导现代新诗诵读时尤为重要。古诗因语句整齐,诗句节奏相对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即使这样,如果机械地以常见节奏程式诵读,也是难以达到以读带悟来体味情感的目的的。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白”一句,以常式读为“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白”,而以情感表达需要,“已”字之后有一个语气的舒缓,诗句读为“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白”则更能把诗人因功业未成鬓先衰的感慨表露出来。朗读中我们会发现,诗句按语义节奏停顿的效果与按词语节奏停顿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单纯按词语节奏停顿的朗读看似琅琅上口,然而单调乏味无变化,而按语义节奏停顿则气韵流转,情感呈自然流动状态,这在新诗的诵读中尤为明显。

诗人作诗,诗句句式的选择也是其抒情写意的方法,舒缓处多用长句,激昂处则用短句,闲适处长短交杂变化。古诗大多受其形式拘缚,少有变化,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本为七言古体,其中却有用四言句式的地方,诵读到此处,必然要读得急促、紧凑方能显其“栗”“惊”的力量。诵读教学,教师应指导学生体会诗歌的句式特点,或舒缓或急促,或沉郁或高亢,真正在诵读中进入诗人给我们创造的境界之中。

在古诗诵读指导中,常被人忽视的是诗的韵律,一则古诗尤其是格律诗的韵律烦琐,加上古今语音的变化,学生不易理解,二则终非考试内容,教来无益。其实我们知道,古人之所以给诗词规定些“平平仄仄”,就是为了诗歌能让人读来抑扬顿挫,跌宕有致。袁枚《随园诗话》有“欲作佳诗,先选好韵”的说法。柳永《雨霖铃》以入声字入韵,“切”、“歇”、“发”、“噎”、“阔”,音调下挫、语气短促、音色黯淡,真让人读来如见词人泣不成声、语不成句的情态。吴越方言保留了许多古代语音的特点,如能用好这“资源”,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的一种工具,则不仅诗歌教学会更有情味,而且学生读诗的兴趣也能激发起来。

短歌行写作背景范文6

活动目的:

通过组织开展母亲节感恩教育活动,弘扬孝敬父母、珍视亲情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从理解、关心父母开始,培养感恩的心,学会关爱他人,尊敬师长,与他人和谐共处的能力;并从系列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对家庭、对父母、对亲人有热爱、有责任、愿奉献的良好情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素质。

活动形式:晚会

一.前期准备:

1. 征文.在大二同学中征集有关感恩母亲,关爱母亲的文稿。

2. 搜集有关母亲的视频短片,图片,歌曲,供活动当天使用。

3. 在各班征集各种小制作,如母亲画像,写给母亲的诗歌,写给母亲的感谢及祝福的话等等。

4. 通知各班准备节目,形式可以是诗歌朗诵,合唱,小品,话剧,舞蹈等等。都要和母亲为主题准备。

5. 准备当天所需的道具,奖品等。

二.活动内容:

时间:五月七日(周五)

地点:未定

参加人员:大一每班20人,学生会成员

活动流程:

1.播放背景音乐

2.主持人发言,介绍母亲节来历,意义,歌颂母亲,感恩母亲,让同学们对母亲心怀感恩,回想20年来母亲为自己所付出的点点滴滴。

3.主持人...

播放有关母爱的视频短片,图片,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母亲的感恩和思念,并倡导同学们在母亲节那天给自己的妈妈发短信,打电话,感谢母亲对自己的照顾,向为了自己操劳了20年的母亲道一声谢谢。

4.主持人...

各班表演节目以表达对母亲的感谢之情,评委给各班的表演打分,设置不同奖项,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根据表演的深刻程度,难易程度,及其中的情感流露程度进行评定

5.小调查,调查现场同学有多少人记得自己妈妈的生日,有多少人知道妈妈喜欢吃的东西,妈妈的爱好,妈妈的身体状况等。以让同学们进行反思。

6. 主持人...

请现场同学上台讲述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动故事。

7. 主持人...

请老师上台发言,对我们年轻一代的忠告,怎样报答母亲,如何珍惜母爱。

8.给同学们发放贺卡,让同学们留下自己对母亲的寄语,以体现作为儿女对母亲的祝福。

9.歌曲中结束晚会。

母亲节当天(五月九日):

1.在韶华路上摆放展牌,展示同学们对母亲的寄语卡片及各班的小制作

2.展示晚会当天的照片及同学们的精彩表演照片及感人的母亲的照片

3.播放感恩母亲的歌曲

4.号召过路同学写下对母亲的祝福话语

达到宣传母亲节,感恩母亲,回报母亲,努力奋斗的目的。

三.注意事项:

1.奖品购买,现场所需物品,如气球,彩带,卡片,背景制作,嘉宾茶水

2. 请宣传部人员帮忙制作展牌,及晚会现场背景设置

3. 晚会当天人员安排,现场布置,奖品负责,现场秩序管理,主持人,拍照,计分评奖,道具,嘉宾,颁奖人,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