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范例6篇

落实科学发展观

落实科学发展观范文1

【关键词】科学实践观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过程中,是在对现代社会发展模式和发展观念认真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发展战略,体现了深邃的历史意识和解决人类生存的现代性困境的理性自觉。但要把科学发展的理念和由此产生的各项方针政策真正地贯彻落实下去,实现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过程中,还将有一个较长的道路要走,而树立科学实践观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环。

一、实践观的科学理解和界定

实践观,顾名思义,是人们关于实践这一人类本质性活动的基本观点、认知和规定,是观点与信念的统一。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才会有科学的(正确的)实践活动,而科学发展观也才能不走样地贯彻下去。但科学实践观的最终形成,也是一个过程。它一方面有赖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本身已展示了自己的丰富多彩性,另一方面有赖于人们对实践的认知、考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才能形成。

树立科学实践观,不仅需要对人类思想史上的种种实践观作批判性的考辨,也需要对人类的实践活动本身作历史性的总结。实践概念或实践问题早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即见著述。亚里士多德把人类活动区分为理论、实践和制作。其中理论(特别是“形而上学”)的对象是“处于必然而无条件存在的东西”,即“永恒的东西”;而实践和制作的对象则是“可变事物”。实践实际上是指人的伦理性(政治性)交往活动。制作则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看得出,在亚里斯多德那里实践不仅被规定为较低层次的活动(低于理论的活动),而且范围也很狭窄,更看不起生产劳动。而近现代西方哲学要么对实践作了唯心主义的解释,视为精神性的理念活动(如费希特、黑格尔),要么把实践看成卑污的利己主义活动(如费尔巴哈),或把实践看成适应环境的生物性活动(如实用主义)。总之,旧思想家们的实践观在根本上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实践观的非科学性既与旧思想家们的阶级局限性和认识局限性有关,也与人类实践活动本身的历史局限性,即与人类实践活动范围狭小,还未充分展现其自身的丰富多彩性有关。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实践特别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得以最充分地展示开来,并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树立科学实践观需要对实践的本质做出科学的揭示和规定。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作为主体的人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因而,实践是人、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把实践理解为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客观物质过程,这便与唯心主义实践观有了本质的区别。“能动性”特征又与旧思想家的生物适应性的实践观区别开来了。而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表明实践是人的本性,是人的生命的表现形式。人生而为实践的存在物。实践,这是人的“命”,是人的生命不能解脱的“重负”,当然也是人之超越动物,提升自我的根本。

树立科学实践观需要对实践的多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做出准确的定位。首先,要确立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是实践的最基本形式。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颠覆了旧思想家们对生产劳动的鄙视,还劳动实践以在人类自我发展和创造中的本来面目,肯定其在整个社会生活和全部人类历史中的基础地位。马克思指出:“整个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

西方学者也认为,马克思使“劳动从社会中最低下、最为人看不起的位置一下子上升为一种人类最值得尊敬的活动。”只有尊重劳动,才会尊重劳动者,才会肯定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其次,要确立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活动是实践的核心内容。生产实践对人而言固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意义,但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如劳动异化问题,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问题等等,本质上却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出了问题。要解决好劳动实践中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好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问题。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中,革命和改革是两种主要的形式。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里,革命是社会生活的非常态,改革是社会生活的常态。基于对我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改革理应成为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社会实践的最主要形式。再次,人类的实践形式除了基本形式外,还有众多的非基本形式。实践形式的丰富多样性和相互关联性,表明人的存在方式的多样性,也表明人的自我发展的全面性。

树立科学实践观需要对实践的二重性有清晰的认识。虽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虽说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但实践对人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却并非天然地是合理的,否则就不会有对“瞎折腾”的告诫和警惕了。这正如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过度却是生命的“透支”一样。人们的实践活动可以区分为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实践。如在剥削制度下,生产劳动实践对于劳动人民来说不再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倒成为自己受压迫受剥削的异己力量。恩格斯也曾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事实上,自然“报复”人类的现象,在现代社会、在世界各地都在重演着。而自然之“病”乃人之不合理的实践行为所致。所以,正确理解实践的二重性,承认不合理、不科学实践的客观存在,对于树立科学的实践观,自觉地规制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使其更趋于理性和科学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科学实践中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科学发展观,完整系统的科学发展观又需要在科学实践中得到实现。由于科学发展观的内容非常丰富,本文仅就科学发展观的部分内容与科学实践观的内在关联做一探讨。

在科学发展观的各有机组成部分中,发展是其第一要务。说发展是第一要务,这本身就属于实践层面的论断,即它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基于对党的执政使命的认知和规定而做出的重要结论。其实,在发展与实践的关系上,二者有着深刻的一致性。实践和发展都是属人范畴。发展的主体是人,实践的主体也是人。所谓发展,是人、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界的变迁,离开了人的视角就只能叫变化或演化了。所谓实践,是人的自觉自由的劳作。如果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发展就是人否定着、超越着自身现有存在方式(实践)的持续过程。不论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不论是经济发展、政治发展、还是科技发展,都是在实践中的展开过程。所以,没有实践就没有发展,没有科学的实践就不能科学地发展。“”和“”都是有“实践”无发展。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倡导,不仅反映了人类在关乎自身发展的策略上,由自在到自为,由自发到自觉,由片面到全面的心路历程,也反过来向实践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要对人类的存在方式进行理性干预和自觉规约。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也应成为科学实践观的形成过程。

在科学发展观的各有机组成部分中,以人为本是其核心。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全中国最广大民众。而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科学发展观中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解决了(确立了)发展的价值取向、根本目的问题和对发展自身的科学认识问题,也解答了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问题。首先,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的发展的发展。离开了人,特别是离开了最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发展的根本利益,离开了每个人在政治、经济、文化、个性、德性等方面的自由全面发展,所谓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科技进步等等都是没有意义的,就不能叫发展。其次,一切发展都是人在发展,人是发展的主体,是一切发展成果的推动者和享有者。所谓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科技进步等等,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客观化。所以,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过程中,要能映现出人的历史性的进步即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再次,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发展本质上是人民自己解放自己的过程。所谓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科技进步等等,都是人们的多样化实践活动的展开和结果,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表现,而不是人付出生命、健康、个性和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我国人民的实践活动也离不开党的领导。党是我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党的领导表现为党的政治实践活动,即汇聚人民智慧,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把人民实践引导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轨道上来。所以,没有党的领导就不会有科学的实践。

在科学发展观的各有机组成部分中,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其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其根本方法。这里仅就在科学实践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实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根据或调节器。实践,一方面把人与自然联系起来,实现二者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使自然物变为人所需要的各类物品(包括精神产品)。没有实践就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为,原始的自然并不适合人类居住和发展。另一方面,实践又把人与自然对立开来。人通过实践不仅创造了人类自己,也形成了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从此世界才有了主体与客体的区分。但历史经验表明,实践基础上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二重性: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或是人征伐式、掠夺式地对待自然,而自然每每以极端的方式报复人类。马克思指出:“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因此,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逐步变为自然是人的一部分的历史进程中,戕害自然就是戕害人类自身,而爱护人类也必然要求爱护自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需要做出调整,做出“让步”的只能是人,也就是必须改进人的实践方式和发展模式。在实践观念上就是要树立“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的观念,尊重自然规律。在行动上就要做到既索取又投入,既利用又建设。“坚决禁止过渡性放牧、掠夺性采矿、毁灭性砍伐等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

其实,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人们总是在结成为一定社会关系如生产关系、政治制度等等的基础上去和自然打交道的。要改进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根本上讲,还要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关系或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通过改革社会关系来实现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本身也体现了实践问题上的统筹兼顾。

总之,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理论,是今后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而科学发展观和由此产生的各项方针政策又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生活的现实。这就需要实践活动本身的科学化。树立科学实践观就是要对实践的一般本性、实践形式的多样性及其各个部分的关联性、实践对于人而言的二重性等等,做出科学的理解和界定。所以,树立科学实践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环。

【参考资料】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31.

[2]阿伦特. 人的条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81.

[3]刘敬鲁.“合理实践―不合理实践”:马克思实践观的深层框架及其意义[J].学术月刊(沪),2006(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06.

落实科学发展观范文2

一、在工作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一要在价值取向上以党的政治路线为本。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主张党的政治领导和实现执政为民宗旨有机结合起来,做党的政策的坚定实施者和群众利益的忠实维护者。我们**市在市县两级设立了专门督查机构,主要负责监督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情况。今年以来,我们组织全市近万名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一线爱民”活动,进村入户宣传党的农村政策特别是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党的政策交给群众、落实到户。二要在队伍建设上以党员干部为本。既对党员干部从严要求、严格管理,又突出人文关怀、组织爱护,特别注重对城市下岗党员、农村贫困党员的关心和帮扶,增强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干部中的号召力、凝聚力。我们建立健全了贫困党员党内帮扶体系,开通了“党员农贷快车”,两年来先后结对帮扶4500户贫困党员脱贫,为61300户(次)贫困党员争取小额农贷29400万元。三要在具体工作中以人民群众为本。坚持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具体问题、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不断健全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近两年来,全市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大力为民办实事,广泛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冬衣暖人心”等活动,共投入资金19.6亿元、为民办实事55314件,为困难弱势群体捐钱捐物计1698万元。

二、在工作思路上强化发展取向。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必须紧紧抓住的第一要务。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贯彻落实这一要求,一方面要围绕发展来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坚持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大前提下去思考,置于促进发展、造福人民的大背景下去谋划,使基层组织建设始终在大局下行动、在发展中推进。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跨三步、翻三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献礼邓小平百年华诞”等决策部署,组织实施以“优化基层干部素质、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优化基层工作环境,加强党的执政基础”为主要内容的“三优强基”党建工程,使基层组织建设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另一方面,要通过发展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只有经济社会发展了,才能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文化氛围和政治环境,也才能不断拓展新领域、提出新课题,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向前发展。近两年来,**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造了良好物质条件。目前,全市96%以上的村有了公有办公场所,其中功能齐全、设置规范、作用发挥好的达60%以上,全市165个社区党组织的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全部得到解决。

三、在工作手段上注重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掌握并运用统筹的方法,对基层党建工作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综合平衡。一要统筹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把农村党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结构调整等相结合,把社区党建与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驻社区单位的发展、社区物业管理等相结合,把企业党建与企业的业务扩展、组织变革、文化建设等相结合,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互动、对接共振。我们探索建立的“党委建基地,支部加协会,党员带农户”、“社区党员服务中心”、“非公企业党建联络员”等工作模式,推进了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同步发展。二要统筹党建工作系统与其他工作系统。利用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性,找准组织工作与其他工作的结合点,实现各方工作力量的有机整合和工作资源的有效利用。我们在工作中注重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与宣传、教育、卫生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争做小平故里优秀党员(干部)”、“十万党员助学行动”、“让党旗在抗非典一线高高飘扬”等活动,产生了良好的工作效果和社会反响。三要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按照重点突出、整体推进的原则,协调推进农村、城市、企业、学校、机关党建工作。我们还着眼于城市党建、农村党建、企业党建互融性日益增强的趋势,注意在这些工作交叉点上的工作统筹,防止出现工作无人管理和多头管理的现象。

四、在工作措施上突出方法创新。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工作的重要举措。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强调创新,就是要坚持不懈用新方法去启动和推进工作,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创新之中不断发展。一要在推动工作上抓典型示范。在保证面上工作必要的工作力量和投入的前提下,捆绑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打造一批示范亮点,以点带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我们在“三级联创”活动中着力抓“亮点”创建,在“三村建设”中突出抓示范村建设,已建成“五个好”村党组织1769个、“五个好”乡镇党委119个和“三村建设”县级示范村190个、市级示范村51个,有力地带动了全市基层组织建设。二要在引导群众上抓典型人物。既注重培养和树立一批在发家致富、爱民为民等方面的先进典型,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比学赶超、创先争优;又善于抓住生活中一些反面典型人物和事例,教育警示群众弃恶扬善、除陋树新。我们广泛开展“争做民爱民信民敬干部”和“三向培养”工作,评比表彰了21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把1500名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了致富能手,在基层干部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三要在密切党群关系上抓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关心关怀。坚持哪里群众有疾苦,党员干部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及时把党组织的关心关怀送到最需要的群众之中。我们建立落实部门、党员干部对口联系贫困村、贫困户“一帮一”帮扶制度,两年来先后帮扶153个村、66170户农户脱贫致富。

落实科学发展观范文3

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学习活动,及时记录好笔记,写好总结。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我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实际工作之中,自觉用科学发展指导实践。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了深入学 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中央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 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课题新矛盾,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就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概括的“四个深刻变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其中,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承受着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巨大压力。 中央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了子孙后代的福祉,为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时刻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开阔视野,不断提高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能力,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二、紧密联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饯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本次学习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创建教育强区”这一主题,努力在“精、深、透”上下功夫,在实效上求突破,在工作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能力,进一步破解教学中的难题。 牢牢把握活动的正确导向,鼓舞干劲,凝心聚力,力争上游,紧扣发展第一要务,推进科学发展。创新学习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使学习教育具体化、通俗化,切实达到入心入脑的目的。在实践上,突出重点内容,解决突出问题,突破发展瓶颈。方式方法体现民主性、科学性和实际操作性。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广大党员,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学习理论与改造世界观、推动实际工作相统一,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抓、真干,坚决防止追求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搞形式主义的倾向。

落实科学发展观范文4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阶段,我局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围绕影响和制约物价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建立整改台帐,实行销号制,采取“四步走”切实解决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

一是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全局在继续深化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主要依据,针对查摆出来的6项突出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确定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和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落实近期整改的任务7件,落实中长期整改的任务10件,在做到“四个明确”的基础上,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

二是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在整改方案形成后,我局召开了不同层次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座谈会,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了整改责任,实行了解决突出问题“销号”制度,召开了解决突出问题分理交办会议,逐项落实整改任务。对近期能够解决的7件问题,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不失时机地抓紧解决,体现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对一些情况复杂、涉及面广、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实行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采取整合资源、综合治理的方式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局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及时向群众作出说明,作为中长期整改计划,并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三是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为重树物价工作新的形象,我局一手抓内部管理、一手抓对外形象。管理上首先摒弃了一系列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陈规陋习,建立健全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全县经济发展的新规章新制度。目前已制定了包括学习、工作、考勤、值班、财务、车辆、档案、投诉、审案等十余项制度,通过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增加约束力,提高了执行力,逐步形成了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是及时公布整改情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局坚持边整改、边公示落实整改措施的情况,采取在*物价网站向群众公布的方式,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对解决问题效果不好,多数群众不满意的要重新进行整改。

落实科学发展观范文5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句话告诉我们,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立足发展。我们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一)、为什么要立足发展,因为三十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证明发展是正确的。

其一,实践的丰硕成果证明发展的正确。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978年为3645亿元,2007年达到249530亿元,2008年达到300670亿元,经济总量跃居到世界第四位。全国财政收入,1978年仅1132亿元,2007年达到51304亿元。外汇储备,1978年为1.67亿美元,人均只有0.17美元,2007年达到15282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2006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1978年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34元,2007年达到4140元。1978年前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农民总量大概是2.5亿人,到2007年底减至不足1500万人。1978年前我国粮食总产量在6000亿斤,2007年达10030亿斤,30年内粮食增产60%以上。2007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534亿元,比2006年末增加10967亿元。人均人民币存款余额,1990年为623元,2007年为15282亿元。人们的腰包鼓了,有了更多的资金来丰富改善生活、购置房产、投资股票基金、购买保险、购买汽车、外出旅游等等。三十年前是一衣多季,三十年后却是一季多衣,现在衣服多了,两三天就换一件,到了夏天,更是一天换一身衣服。三十年前只讲吃饱,现在讲的是吃好,吃出文化和健康。据统计,2007年全国人均餐饮消费支出已达800元,而在30年前我国居民人均餐饮消费支出不足6元。住的房屋越换越大,装修越来越好,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197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为6.7平方米,现在全国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7平方米。在行方面,现在百姓出行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有多种选择,而且私家车越来越多。三十年前,绥宁到长沙是两头黑,现在六个小时就到了。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三峡水电站、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关系全局的重大工程顺利推进;“神五”、“神六”、“神七”成功发射收回,华夏民族嫦娥奔月理想得以实现;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千年奥运梦想变为现实。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年年有喜事。这个东方古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崛起在世人面前。美国《新闻周刊》2007年12月评价说,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果从经济增长的指标来衡量,中国这段时间里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史所少见。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政治话语的主题词。新加坡《联合早报》2008年1月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堪称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实践。短短30年间,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贫弱国家一跃成长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民众生存与发展的要求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满足。

其二,理论的不断创新证明发展的正确。

思想: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一九五六年四月,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一九五八年,又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他多次强调不要机械搬用外国的经验,而要从中国是一个大农业国这种情况出发,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充分重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在此期间,同志撰写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著作,形成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2000多年封建统治历史背景的大国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初理论成果和宝贵经验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实践。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科学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继承与发展了思想。邓小平理论强调发展就是硬道理,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阐述了怎样建设党、建设什么样的党这样一个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阐述了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理论在不断创新,它们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从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索不断向前推进,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完善,从哲学层面上证明了发展的正确。

(二)、为什么要立足发展,因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发展。

构建小康社会需要发展。党的十七大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量目标确定为国内人均生产总值到2020年时比2000年翻两番,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全面小康是一个高标准的小康,到那时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高度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发展。

实现祖国统一需要发展。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祖国怀抱。港澳回归都很顺利,这是祖国强大的表现,是国家经济社会愈益发展的结果。而要把台湾收回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还是需要发展。发展了,我们自己才有底气去谈统一;发展了,台湾同胞才乐意回归祖国。现在台湾那边的阻力很大一部分在年轻一辈,他们认为大陆没有台湾富裕。台湾被称为亚洲四小龙,在二十世纪80年代前半期的1982至1987年,台湾在亚洲四小龙中,不仅出口增加率高居首位,台湾的出口金额连续6年领先其它“三小龙”,而且同时期以美元计算的“GNP”增加率与每人“GNP”增加率,在四小龙中也是名列前茅。

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发展。早就说过,中国应当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中国为什么要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呢?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大国。大国就要有个大国的样子。中国不仅是地域大国、人口大国,而且还是权力大国、责任大国,中国一直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乌克兰总统库奇马说,中国是国际事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对保持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稳定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芬兰总统塔里娅•哈洛宁表示,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说过,中国在安全、发展和人权等国际事务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积极作用。就当下情形来说,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还没到呼风唤雨一锤定音的时候,因为我们自身还没那么强大。所以,要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我们还需要发展自己。只有自我发展了国际上才说得起话,只有自我发展了对别人才负得起责。

第二、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发展。

发展如此重要,我们当然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到底,但我们所倡行的发展是科学发展,不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经济的快速运行”和“GDP的高速增长”。

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所讲的以人为本,是以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本。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人为本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只有经济发展而没有社会发展不叫全面发展,同样,只有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没有人的发展也不叫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就是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就是要从我国发展全局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节并处理好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促进整个社会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统筹好城乡发展。到2000年,我国总体上已实现了小康,但这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差距主要在农村。有统计显示,即使我国工业化、城镇化顺利推进,2010年农村人口仍会有7亿左右,2020年还会有5亿左右。1984年以后,随着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拉大。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86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140元,后者不到前者的三分之一。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小康,也不会有全国范围内的小康。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需要我们立足全局、统筹城乡,以工业带农业、以城市带农村。要逐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增加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基本建设的投资,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把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作为重点,新增经费投入主要用于农村,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公共品服务。

统筹好区域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从宏观政策上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根据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西部几省搞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是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中部六省实行中部崛起战略,东部地区鼓励率先发展。从而实现全国分工合理,重点突出,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区域产业结构。这就形成了以东带西、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本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福祉等偏颇,甚至有的人主张靠“灯红酒绿”、牺牲人的尊严挣钱,靠破坏环境和掠夺资源淘金,如果任其滋长蔓延,就必然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导致灾难性后果。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更加要求社会与经济共同发展。如果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较快发展。

统筹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提到生态问题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对自然界的过度开发、资源的浪费、臭氧层变厚、海洋毒化、人口激增、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条件。人类的根本问题是两条,一是生存、二是发展。生存不能,何谈发展?我们搞建设要做到,既改造自然、又不破坏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为此,我们应多构造“循环经济”、“生态补偿制度”、“工业生态园”、“全过程无害化控制”、“绿色化学体系”,维系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落实科学发展观范文6

××公路管理局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在经济发展和全民创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良好的道路环境有利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多全民创业的空间。近三年来,我局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心圈廊”发展战略,因势利导,出台了“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40条)”及“进一步提高我局的路况水平,进一步刷新我局的面貌,进一步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的规划发展目标。以提供优质的道路条件,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为突破口,为全民创业服务为中心,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公路养护日益加强,职工队伍素质显著提高,综合发展能力逐年增强,三个文明同步发展,实现了公路的跨越式发展。版权所有

一、公路工程建设新突破

三年来,××公路管理局秉承××公路精神,奋力拼搏,勇克难关,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顺利。2003年改造标准公路公里,2004年改造标准公路公里,2005年又将在新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公路建设一年比一年快。尤其是2004年,为了迎接第××届全国农运会的召开,我局举全局之力,先后开工建设××一级公路、××环一级公路、××*一级公路一期工程总计177公里一级公路,而且仅用11个月三条线全部建成通车,创造了宜春公路建设的深圳速度、结束了××无一级公路的历史,为第××届全国农运会在××的召开提供了优质的道路环境。今年为体现党的先进性,我局主动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出台了市管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提出了到2007年全面实现乡乡镇镇通油路、水泥路规划,并启动了500公里建设计划,到11月已经完成了3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目前全局好路率达,有一级公路公里,二级公路公里,三级公路公里,差等路较2002年下降,有四个县市区还提前完成了乡乡镇镇通油路、水泥路计划,真正实现了公路建设新突破。由于成绩突出,发展较快,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突出贡献单位。

二、公路养护方式新转变

我局管辖公路2226.1公里,这些公路覆盖了全市各个县市区及乡镇,公路沿线人口较多,经济成分也比较活跃,是各县(市、区)经济发展的命脉,在人民生活与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公路路况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一个区域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制约经济的发展。三年来,××市公路局以提供优质的道路交通环境,服务于全市经济发展和全民创业为中心,巧打生态路、景观路、环保路、安全路、标准路五张养护牌,春季抓绿化、雨季抓抢修,秋季整治容,冬季抓备料,四季歌年年唱,年年景不同,实现了公路养护由传统养护向生态、环保养护过渡。国省道干线公路路况逐年上升。2002年好路率为%,2005年10月好路率达%,较之三年前上升了%。全市国省道干线公路路况全面得到提升,乡乡镇镇通油路、水泥路里程逐年增长。有4个县市区提前五年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油路、水泥路的计划。现在,走在宜春的各条公路上,人们会发现路变平、变美、变宽、变安全了。万宜路、干大线的景观路、××线、××线的生态路、××线、××0线的绿化路,令人心旷神怡。畅、洁、绿、美的公路环境极大地提升了宜春的知名度和生态城市品牌。××国道已经成为宜春的一条生态经济走廊,代表了××的形象。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公路干线检查中,得到了检查组的高度称赞。客商一走进××国道宜春路段就感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职工队伍素质步步高

近三年,我局出台了“十五”公路职工培训教育计划,加快了人才培养养力度。自2002年开始,通过与*学院联合建立了哈工程××公路土木专业函授点,目前已有100多名技术人员参与学习,明年可全部获得土木建筑专业本科文凭。此外,逐步加强和重视对广大职工的在职培训和再教育工作;经常举办机务、养护、工程试验、检测、计算机、科技英语等培训,派出人员外出考察学习,积累科技知识,培训科技人才。逐步建立起以设计院为中心,加快科技人才梯队建设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公路人才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全局职工队伍素质实现了新的突破。目前已有在职高级工程师名,高级经济师名,工程师名,会计师名;取得部颁监理证书名、检测证书名;有一级项目经理名,二级项目经理名;职工中有硕士名,本科名,大专名。未来2-3年,我局还将有一大批技术能手和骨干具备中级、高级职称资格。

四、综合发展能力后劲足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公路独家垄断局面的打破,给公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我局坚持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单位发展后劲,公路资质获得新的提高。勘察设计院获得建设部“工程设计乙级资质”,省建设厅“工程勘察乙级”资质,是目前××唯一一家具备这个资质的单位。还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路桥工程局获国级一级建筑施工企业资质证书,直属分局获得了二级资质。目前有路桥施工一级资质个,二级资质个,个三级资质;公路养护甲级资质个,乙级资质个。此外还成立了××公路工程监理公司,是江西省第三个乙级监理公司。正向甲级资质冲刺。综合发展能力后劲十足。

五、精神文明建设满棠红

“两个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近年来,我局在重视物质文明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在硬件建设上,市公路局及其所属分局加大了庭园美化、绿化力度,市局机关投资百万元进行了整体改造,新培绿地达一千余平方米,并建成了××*市内一流的路苑广场、职工宿舍及公路体育馆。全局建成省级文明单位8个,省级青年文明号4个,部级青年文明号1个,省级园林单位2个,80%的道班建成了文明道班。2004年承办了第××届全国农运会××项目比赛及省交通系统全民健身运动会蓝球、羽毛球比赛。在内部还经常举行文艺汇演、蓝球比赛、老年门球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在软件建设上,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对全员进行学历教育及继续再教育。现在全局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0多人,其中拥有高、中级职称116人。职工学历方面全局有在读研究生人,本科人,大专人。与此同时,还积极打造公路文化,抓好对内对外宣传,办起了《××公路》、《××信息网》、《××*政务信息》等内部刊物,拥有一支20余人的通讯报道、文学创作、绘画摄影等队伍。公路人编书、拍片、办展再不是新鲜事。养路工在电视中有影、在广播里有声、在报刊上有名,也成平常事。政治上也日见昌明,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全局入党提干、职称晋升、人员选聘,彰显公开公正公平,呈现出一派和谐发展的局面。

在三年时间里,××*公路局实现了物质、精神文明双丰收。荣誉接踵而来,2003年被省交通厅、省公路局被为先进集体,2004年被××市委评为有突出贡献单位,2005年获交通部、人事部先进集体、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前提

公路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民创业,富民兴宜离不开良好的公路交通条件。作为内陆城市××,公路交通尤显重要。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给予了公路的无限关怀、帮助、支持。给政策、给优惠、放手让公路发展。

二、班子的团结一心是关键

我局管辖全市10个公路分局和6个直属单位,共有职工人数2638人。管养公路2265.36公里。局机关有党政、业务和工会、团委等16个科室。局党委有17个基层党组织,共有党员643人。点多、线长、面广点多、线长、面广,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局领导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工作中,他们讲正气、扬锐气、大事集体讨论,小事分工负责,做到了分工不分家、团结一心,共谋发展。尤其是2004年,在建设三大重点公路工程中,三条路177公里一级公路一年就要完成,面对着资金、工期、质量三道版权所有压力?怎么办?党委成员主动请缨,下到工地一线,亲自蹲守工地,实行倒计时安排施工,加班加点,与施工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面对资金的压力,主要领导三天两头进省城、跑市里寻求解决办法,并发动职工采取集资入股形式筹措资金2290万元,购置了一大批进口筑路机械设备;具体负责工地的局领导跑南昌、跑北京,学技术、学管理,引入高速公路建设模式,对工程全面实行招投标制,施工则实行倒排工期,一月一调度,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科学安排,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机械设备,为工程建设添力。全线引进了先进的冲击式土方压实技术、水泥路面破碎技术、土工格栅处理反射裂缝等多项国内先进技术,投入各种机械设备1000多台(套)。购置了美国英格索兰全液压振动压路机、日本田中铁工3000沥青混凝土搅拌机、德国abg大型路面摊铺机等国际一流品牌的筑路机械设备。为三大工程的按时竣工提供了组织和领导保障。

三、科学管理是基础

面对激烈的竞争,如何运用现有资源,现实新的突破,新发展,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三年来,我局在科学管理上下足功夫,先后完善了机关招待、物资采购、车辆、院内居民绿地、党委中心组学习、职工教育培训、国债公路项目建设管理等30多项制度,出台了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把发展列入规划,把行为纳入科学的规章制度中,有利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协调配合,有力地促进了公路的良性、科学、可持续发展。如:今年我局根据公路部门的实际情况,纪委、工程、养护、计划、劳资、人事、财务、办公室、路政科等部门、科室齐心协力,先后从各自分管的具体事项和职责范围进行了分类梳理,总结出了各自范围内的预防腐败的措施和步骤。在广泛征求意见和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市公路局建立和预防惩防体系的实施方案。并于7月中旬和8月底对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和回头看,做到了让管理透明化、公开化、腐败行为在制度的约束下无处藏身。实施方案得到省纪委、市纪委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市范围内转发执行。良好的规章制度,科学的管理,使我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公路各项工作持续发展。去年还成功地承办了第*届全国农运会××比赛,以良好的场馆设施、优质的服务、科学有序的管理赢得了来自全国各地参赛者和裁判的好评,树立了××公路的良好形象。

上一篇排烟系统

下一篇三维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