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成人高考范例6篇

什么是成人高考

什么是成人高考范文1

都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青年的战场”。

从高三开始,矿矿就被数不清的考试折腾得上蹿下跳,他感叹道:“我觉得,美国的高中阶段有点像中国的应试教育。”

美国有没有“高考”?

答案是绝对肯定的:“有!”

矿矿就是被美国的“高考”折腾得上蹿下跳的。

但是,美国“高考”的基本指导理念和具体的实行方式与中国的高考有着本质的区别。

2000年的秋季一开学,矿矿就上高二了。开学前,我们收到矿矿就读的高中寄来的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的重要活动时间表。

在四页纸的活动内容中,我看到了一行字:10月18日考PSAT。

由于美国的“高考”叫SAT,多加了一个“P”的PSAT,是美国的“高考预考”。

我想,高二的PSAT,大概不会像初二那样不当一回事吧。

出乎我所料,矿矿就读的私立高中根本没把PSAT当回事(一般的公立高中就更可想而知了),把10月18日的考试不分轻重地夹杂在一大堆“无足轻重”的活动中,事前既不组织学生准备,连必要的提醒也没有。问矿矿,一问三摇头;叫他去问老师,老师竟然也一问三不知。要命的是,考试提前到10月16日进行,也没有一个正式的通知。试卷一发,大家就坐下来做题。

既然学校不重视,我以为不过是拳手登场前“抱拳拜四方”一类的亮相动作而已,因为这种PSAT到了高三,还得考一次。

2000年10月份考完试后,我们也就忘了这件事。结果,到了2001年,大约是二三月份,矿矿开始陆陆续续收到许多大学招生办公室寄来的信件,其中包括所谓的新“常春藤”和老“常春藤联盟”名牌学校的来信。

其实,矿矿这次的PSAT成绩并不好,在120万考生中排座次,尚未达到98%的优异档次。

PSAT成绩越好的学生,得到的名牌大学来信越多;PSAT成绩差的学生,在高二阶段,恐怕根本无校问津。

美国“高考”的“前哨战”提前三年进行,其激烈程度,似不亚于中国。

最令人深思的是,面对如此激烈的升学竞争,如此诱人的名牌大学的“早恋”,绝大多数美国家长和孩子不为所动。连我这个搞教育研究的家长都不禁“怦然心动”了,矿矿竟然也在不为所动之列,该玩的时候照样玩他个昏天黑地,不该玩的时候也偷着玩。

当然,也有“蠢蠢欲动”的家庭和个人,但数量不多。这数量不多中的多数又是亚裔。有个比矿矿高一个年级的印度小孩,PSAT考了满分,又上电视又登报。说起来,矿矿也尊重这个印度小孩的“死读书”精神,但要矿矿向人家学习,他耸耸肩,不置可否。

考试为了啥

为什么美国的考试和中国的考试如此不同,这个问题确实发人深省。

让我们先来谈谈考试的功能。

考试的功能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检测教学效果,监督学生学习,测量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

一位读者给我来信,谈到她儿子考不上小学的离奇经历。小峻(化名)上幼儿园,很爱玩,是个快乐的男孩。当妈妈的也没逼孩子学数学、认字什么的,她想让孩子在幼儿园时多玩一些,等到小学再开始学习。谁知到上小学时,学校要求孩子参加入学考试,内容从两位数的力D减法到笔划繁多的生字。小峻不懂两位数加减法,也不认识字,连什么是考试都不知道。天真的孩子在试卷上随意涂鸦一番,总算是没交“白”卷。结果孩子“小考”落选了,学校拒绝录取小峻,理由是成绩没上线。读者用一种滑稽、调侃的语气给我写信,但我笑不出来,心里沉甸甸的,为孩子感到悲哀……

矿矿到美国不久就进了学前班,上小学前,也经历过一次入学考试。那应该是矿矿经历的第一次“统考”――Metropolitan ReadingTest。

关于这个入学考试,我们一无所知。开家长会时,老师拿出矿矿考试的成绩表,给我们分析矿矿在语言方面所表现出的长处和短处。矿矿当时刚来美国不到一年,说梦话时用的还是汉语,一切尚处在适应阶段。矿矿在那个考试中表现出明显的语言差距。根据这个考试成绩分析报告,学校专门派了一位英语老师给矿矿一个人上小课。一年后,矿矿的英语突飞猛进。一年级的老师特米尔太太给矿矿的评价是“非常漂亮的书写,优异的发音和阅读”。

同样的入学考试,一个把孩子拒之门外,一个帮孩子找到不足,并设法帮助孩子进步。

这两个小小的故事反映出中美教育观念和考试观念的不同。

中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淘汰之。

美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改善之。

考试本身只有检测功能,没有淘汰功能。检测只是手段,因为面对检测的结果,我们可以有很多目的:发现问题,改善之;发现人才,选拔之;发现特长,培养之……当然,也可以包括择优汰劣这一目的。但那不是考试的功能,考试只显示检测的结果。至于怎么处理这些结果,与考试功能无关。

当我们把考试这个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变成整个教育中唯一的目的时,我们的教育就成了淘汰教育,而不是以人为本――以培养“人”为“根本”的素质教育。

我们的问题是:把检测和淘汰混为一谈,甚至用淘汰来代替检测。

如果我们说,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潜在的素质都得到全面的发掘,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考试显然是帮助个人发展的检测工具。当考试变成择优汰劣的机器时,考试在教育中的功能就异化了。

美国的统考多如牛毛

比较中国学校和美国学校的考试,我发现,美国学校考试前的准备阶段非常短,甚至根本就没有。相反,中国学校考试前的准备阶段非常长。中国的高考,让高中生用高三这整整一年的时间进行准备。而美国大多数学校在“高考”(SAT)来临前,只在学校每月例行简报中提醒一声而已,不占用任何课时,也没有以任何方式帮助孩子进行复习,准备考试。

在中国,由于考试的功能异化成择优汰劣,考试就变成了学习的目的,而且是唯一目的。一切围着考试打转转,造成了教育的本末倒置,使原来意义上的学习一考试,变成了考试一学习。

美国学校的考试机制是学什么,考什么。

中国学校的教育机制是考什么,学什么。

学什么,考什么,是考试为教育服务。

考什么,学什么,是教育为考试服务。

多么触目惊心的考试异化导致的教育异化!

许多中国人以为美国没有统考,美国孩子考试少。实际上,这是一种以为素质教育不用考试的误解。

我手头上保存了矿矿从小学学前班一直到高中毕业的全部考试成绩报告单。所有的考试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日常考试。这一类成绩单反映的是孩子在某一段时间里的学习进展情况。第二类是资格考试。如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资格考试。第三类是各种各样的水平测试。水平测试都是全国性的统一考试。

美国有很多经过审定的权威的考试机构,像国内许多人都熟悉的TOEFL、GP,E、GMAT等考试,就是由大名鼎鼎的ETS(EducationTestingService,教育考试服务)这个非营利性机构主持的。这些五花八门的考试机构根据不同的要求或测试重点,设计了各式各样的考试。美国学生大概从小学三年级起,每年至少参加一次这种由各种考试机构出题的考试。至于参加何种考试,由各私立学校或公立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决定。

每一次矿矿参加统考,我们都会收到一份成绩分析表。对于中国家长来说,看成绩单,当然是看分数。如果你戴着这副“有色眼镜”来看美国学校寄来的成绩表,你一定会云里雾里地摸不着头脑。第一次接到成绩表时,我在表的上下左右、正面背面找来找去,就是没找到总分。仔细一读,才发现这个成绩表大有文章。

以矿矿小学三年级的Stanford AchievementTest/OTIS――Lennon School Ability Test的成绩报告单为例。该成绩报告单共两页。第一页有三个表格,第一个表格是各项考试的成绩及与全国同类学生、全州同类学生相比较的信息。表格的右方是一个图表,从1/100到100/100,每十位数一个阶梯,孩子的成绩则在相应的区域用黑线显示出来。矿矿的数学几乎满分,就不去说它了。英语阅读在142道题目中答对了135个,成绩是694分。这个成绩与全国同类学生相比为98.9%,与当地同类学生相比是98.9%,分析结果的标志范围是“高”。右边图表上,在99%的阶梯上画了一条黑线。在阅读的大栏目下,还有词汇学习技巧、词汇量、阅读总评等分类。矿矿的词汇量一般,40题答对了35题,成绩是658分。这个成绩与全国同类学生相比为88.7%,与当地同类学生相比是80.7%,分析评价范围是“中”。右边图表上,在90%的阶梯上画了一条黑线。用不着细看成绩,只要看看右边图表上的黑线,就可以一清二楚地看清孩子的长处和短处。

还有对孩子学习能力的测试分析。这个测试分得更细,大大小小有三十多项。从对词义的掌握、对文章的理解到阅读时的创造性思维,从对整数、分数的认识到对各种计算方式的掌握,还有学习方式、听力水平等,全都做出分析,并在“低于平均水平”“平均水平”“高于平均水平”这三项上标出孩子的实际水平。

成绩报告单的最后一部分,还为矿矿写了一个全面的总评,从阅读、数学、语言三方面,对长处和短处一一概括。值得一提的是,成绩报告单强调:“这个成绩只能从一个方面说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在孩子考试时,很可能会有某些不确定的因素影响其成绩。因此,也应该考虑到其他来源的信息。学校应该有关于这个学生的更详细的材料。”

显然,矿矿经历的这个考试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学什么考什么的检测,而且是孩子处于完全自然状态下的检测,没有考试前的昼夜突击和死记硬背,也没有人为的(学校和老师圈定的)复习重点,考的东西都是孩子平常应该学到的东西。这样的考试能更客观、更精确地测量出孩子真正学到了什么,还缺什么,为孩子下一步的学习指出方向。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考试?

我认为,学什么,考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考试。

美国的“高考”(SAT和ACT),其实也都属于这一类的考试。美国学生脑子里的考试也就是这一类的考试:我学什么,你考什么。

为什么美国考试那么多,搞的不是应试教育,中国的考试同样多,就成了应试教育?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什么考什么的检测功能在中国被异化为淘汰功能,于是,在这种异化了的淘汰功能的误导下,出现了考什么学什么的应试教育。

复习=作弊吗

这让我想起妻子同矿矿之间的一场关于考试和复习的争论。不知从几年级开始,我就发现矿矿有个习惯:在每一次大考之前几乎从来不复习功课,最好的情况是在临考试的前一晚胡乱地翻一翻有关材料,即便PSAT、SAT这样重大的考试也是如此。考SAT之前,为了能让他做好充分准备,妻子专门到书店为矿矿买了一套SAT的复习材料。谁知,矿矿一看这些材料就不高兴了,他说:“你们常说反对中国的高考,这种做法和国内的搞法又有什么两样?”于是,妻子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争论。妻子认为,要考试就一定要复习,复习不好就考不好。矿矿则认为,考试就是考试,考得怎么样,取决于你平常的积累和理解,过分的复习等于作弊,等于投机取巧。

孩子的奇谈怪论引起了我的注意。的确,这种“理论”同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思维简直是格格不入。孩子怎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仔细地回想孩子在美国的求学经历,我发现矿矿的这种想法产生于他所经历的美国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矿矿身经百“考”,但每一次全国性的或全州性的“统考”之前,我们这些当家长的都全然不知,几乎都是拿到孩子的成绩后,才知道他又参加过一次大考。有时,学校也会通知家长,说孩子将在哪一天参加什么考试;要求家长让孩子在前一天晚上早些睡觉,仅此而已,根本没有片言只语要家长督促孩子复习功课迎接考试。到了中学也是如此,美国中学生从初中升到高中要进行一次非常重要的资格考试。我们也是在矿矿上了高中后才接到学校的通知,让没有参加考试的孩子准备参加考试,直到这时才知道矿矿早巳通过这个重要的考试。高二、高三考的“高考预考”(PSAT),高三考的“高考”(SATI和SATⅡ),学校都没有专门发通知,也没有给孩子任何复习的时间。课照上,试照考,球照打,舞照跳――切如常,全没有国内的工地停工“禁止噪音”一类的殊死搏斗的临战状态。

没有复习的考试,考的是什么?矿矿说考的是你平常学习的积累,考的是你真正理解的东西。有复习的考试,考的又是什么呢?我不完全赞成矿矿的说法。关键是怎么理解那个“过分复习”的概念。正常的复习,当然同投机取巧完全是两回事。复习是练习的过程、熟悉的过程、记忆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但是,把复习变成反反复复的重复练习时,就是“过分的复习”。这种“过分复习”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就像运动员那样,反复地练同一个动作直到熟能生巧。考数学、考物理、考化学,考生可以像运动员那样,在复习时反反复复地练同一样东西,直到有把握在考试的有限时间里运用自如。考语文、考作文行不行?经验告诉我们,很多人也可以做到。但我还是要问一句,这样复习的意义是什么?很简单,为了不被考试淘汰。于是,考什么,就学什么;考什么,就练什么。

什么是成人高考范文2

一、考查展现河南形象的河南人物

考查能展示河南形象的河南人物,几乎是年年出现,频率最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对河南人物的考查一般有以下四个角度:

1.学习谁――也就是向哪些英雄人物学习,这些英雄人物都是谁?如:(2010年)列举两位在相关活动中评选出的我省英雄模范人物。要想解答好这类试题,首先要熟悉河南的英雄人物及其相关事迹,并且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好,最好能对不同时期的河南英雄人物各记忆三至五个。

2.为什么――也就是为什么要学习他们,学习他们有什么意义?如:(2005年)这些河南英雄的感人事迹表明了什么?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是锁定“意义”和“影响”,最主要的是对河南的影响、对河南的意义等,这类试题的答案一般固化为宣传河南的话语。

3.学什么――也就是向这些英雄人物学习些什么?怎样向他们学习?如:(2009年)他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这类试题的答案一般聚集在人物的精神品质上,并且这些精神品质具有相通性,也就是这个人物的精神品质在另一个人物身上也适用。

4.怎么学――也就是怎样向这些英雄人物学习?如:(2010年)作为中原儿女,你准备怎样以实际行动成为“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的践行者?解答这类试题有两种思路:一种思想是,当我们知道了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有什么精神品质的时候,我们也就知道怎样向他们学习了,其实就是他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答案也就基本出来了。另一种思路是:在看清题目要求的前提下,依据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的顺序,从初一到初三,看看教材上要求我们具备的品质有哪些,然后把这些需要具备的品质、应该做的事情一一答到试卷上即可。

二、考查展现厚重河南的中原文化

对河南文化的考查也出现得较为频繁,仅次于对河南人物的考查。对河南文化的了解也是我们每一个河南考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对河南文化的考查一般有以下四个角度:

1.有什么――能代表河南文化的都有哪些?如:(2009年)漫步历史长廊,古代的河南留下了哪些“历久”的文化瑰宝?回答这一试题的具体思路为:河南文化的厚重离不开“历史”,我们可以从历史教材中汲取一些素材。

2.什么特点――河南文化自身具有什么特点。如:(2007年)中原文化为什么在海内外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要把握河南文化的特点,把这些特点回答出来了,也就答出了中原文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影响力了。

3.为什么――为什么要宣传河南文化。如:(2007年)宣传、展示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什么积极意义?解答这一类试题一定紧紧把握的是宣传河南文化对河南有什么影响。

4.怎么做――中学生怎么为河南的文化作贡献。如:(2009年)打造文化强省,我们中学生能够做些什么?解答这一试题的关键是要站在中学生的角度,想想中学生能做些什么,一般要把握住这样几个关键词:学习、宣传、行动和斗争,也就是中学生能做的就是:学习什么、宣传什么、做些什么和与什么行为作斗争等。

三、考查体现粮食生产大省特点的河南农业

河南是全国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这是河南的最大省情之一,所以试题一涉及到河南经济,必然考查的是河南的农业生产。出题角度主要有:

1.为什么――河南农业为什么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如:(2007年)请你分析一下河南农业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解答这一类试题一般从党的政策、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农民的艰苦奋斗、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等角度回答。

2.怎么做――怎样发展河南农业。如:(2007年)请你为河南农业今后的发展献计献策。其实解答这一类试题的思路在上文已经论述过,当我们知道了为什么的时候,也就知道了该怎么做,主要从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农民、科技等角度回答即可。这里需要提醒的是,要特别注意中央对于农业发展的最新的措施和政策。

四、考查有利于河南发展的特色和优势

其实上文提到的河南人物、河南文化以及河南农业生产都是河南的特色和优势,如果从这一角度考虑的话,河南的特色和优势是每年必考的。出题角度主要有:

1.有什么――体现河南特色的文物、特产、民俗、景观、品牌等。如:(2006年)你准备向外省的同学介绍些我省的哪些优势?解答这一类试题一定要思路开阔,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地理环境等方面入手,也可从历史文化、土特产、民俗、知名品牌等方面入手。需要提醒的是,我们一定要善于积累和整理,这样便于我们以后查找和记忆。

2.怎么做――怎样为河南的发展作贡献。如:(2006年)你应怎样以实际行动为河南的发展增光添彩?类似这样的题,回答起来并不困难,只要具备以下两个思想:一个是不要过于去想“河南”二字,想多了就可能不知道答些什么了。第二个是立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材,看看教材都教了我们什么,让我们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应该做些什么。很多情况下这样多想想,就会有很多的话要说。

五、考查与河南政策相关的教材知识

相对于人物、文化、农业和省情的考查来看,这些内容考查得比较零散,具有偶然性,但都是和教材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的。从出题角度来看:如果当年河南的相关政策与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有关,就有可能把这作为材料进行设题。如上表中涉及的内容就有:河南的科技成就、教育措施和重点工程。回答此类试题难度不大,并不需要多了解或多记忆很多东西。解题思路一般有这样三个:

一是直接按照思想品德教材上的内容回答即可。如:(2008年)加大招生指标分配向薄弱初中倾斜的力度有什么意义?答案如:有利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把答案中的“我国”换为“我省”。如:(2008年)我省科技取得巨大成绩说明了什么?答案如:我省科技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我省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我省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什么是成人高考范文3

新高考:你的功课那么好,就先请谈谈你的高中学习经验吧。

颜晓川:好的,现在我对高中课程的学习还有鲜明的印象。每学一个新的物理公式,我下面几节课都会不停地想,想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一个量的变化会引发另一个量怎么的变化,各种排列组合、联系贯通,玩得特别转。再去看例题,发现几乎所有找得到的相关题目我都考虑过。

同样,对于高中数学,每学一个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等,都可以不停地琢磨,考虑各种排列组合,无非是知道什么条件,得到什么结论,少一个限制会怎么样,多一个限制又会怎么样,等等,吃透了以后,看到一个复杂问题,题目给你一些条件,也许读完之后你能立刻推理、发散出好几倍的结论,再去看题目要求的是什么,会发现可能已经求出来了,也可能只需要再把得到的结论适当地组合一下、推算几步,就解决了。

不过,在大学里面学物理、数学的话,上面的方法就行不通了,因为公式比中学里的多十倍以上,涉及的变量也非常多,光靠在脑子里面想就行不通了,必须写下来。

另外,高中物理,尤其是力学,非常直观、形象,通过直觉,非常好理解(高中数学也是这样,它的主线是数与形的结合,脑子里面要经常有直观的图象,则非常容易找到问题的本质,打开解题的思路)。但是,大学物理就非常抽象了,尤其是量子力学,你很难想象的,直觉就不那么管用了。

新高考:这就是说,高中学习和大学学习还是有差异的。

颜晓川:是的,差异还挺大。高中学习的很多课程,其实只是整个学术世界的冰山一角。

高中学习的这几门课程和大学里面同样的课程,很多时候要求是相反的。

我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做采访的时候,有老师和同学就说,高中历史学得越好、分数越高的同学,到大学来学历史反而越不适应,因为有根本观念的差别。比如高中历史要想学得好,分数高,需要一种服从的心态,背下标准答案。但是到了大学历史系,这样做根本就拿不到分,因为需要的是提不一样的想法,而且要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还有地理,高中地理是文科课程,而大学地理系招生主要是面向理科的,因为大学地理的研究是从事物的机理上去探讨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整个这套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是以理科为主的,有大量的数学运算、统计分析。在自然地理领域,甚至还需要用到很多化学和物理的方法。

再说物理,高中物理学习是基于直觉的一种领悟,大学则主要是基于逻辑推导,所以高中物理学得好的同学大学不一定适合学物理。

新高考:但是高中学习的内容还是有用的啊!

颜晓川:当然。在高中,能领会很多学科的精神,这对我们做其他事情非常有帮助。比如,物理学的精神: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总结规律,解决一类问题;学会取舍,抓住主要矛盾,这些精神在高中就能接触到。

高中学科学习中形成的观点和思维,对以后学习、工作的作用主要都是正向的;此外,高中学到的知识本身,一定是奠基性的,与以后要学、要用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比如,不学代数,就没办法学坐标系;不学欧几里得几何,后面的微积分、微分方程等课程就学不下去,甚至连图象也看不懂。

新高考:你说过,国内教育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学生不会自己作选择,可否请你详细谈谈?

颜晓川:在国内,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几乎一切都是给你安排好了的,上什么课,背什么知识点,做什么作业,连作业里某道题的答案应该是什么,都给你安排或者说规定好了,所以不少同学只练到了一部分的能力,而另一部分的自己作选择的能力并没有练到。

当然,很多时候主动权不在学生手上,而在家长、老师手上。比如,有时父母一方面觉得你不够独立,另一方面又不给你自己作决定的权力。好比父母一方面嫌你不会游泳(担心你掉到水里淹死),另一方面却从来不准你下水。

不过,很多同学自身也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会觉得父母经历丰富,看着自己长大,比自己更了解社会,甚至更了解自己。我觉得很小的时候你可以这样想,但是快成年了你还这样想,就是有问题的。再不试图去了解自己、反省自己,那你到社会上去该怎么生存呢?不试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社会中有些什么,你怎么可能成功,怎么可能幸福呢?

新高考:不会自己做选择,会导致什么问题呢?

颜晓川:就近讲,如果你不会自己做选择,到了大学会就会很不适应。在美国的大学,简直什么都要自己作选择,要考虑选择什么专业、什么课程,参加什么活动,怎么分配时间,朝哪个方向发展,你是学术型的、就业型的,还是创业型的,等等。老师不会逼你每天上课,每天自习,每天交作业(平时作业也不算分了)。在中国的大学,学生自主选择的方面虽然没有美国多,但是同样也有不少事项需要自己作出决定。如果前面18年,家长、学校都不准你“下水”,让你站在“岸上”,而你自己也缺乏作选择的意识和能力,到大学一下子把你推进“大海”,让你自己“游泳”,你就会非常不适应,不少人浑浑噩噩打发时间。到大二、大三,有自己想法、能自己选择的同学和其他同学的差距就非常明显了。

在美国,我接触到很多同学,可以看到各方面稍微有点成就的,都是有自己想法的人、自己要做什么就决定去做的人,都是就算不给学分,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做的人。

就我自己来说,我的大学课表上除了土木工程、物理以外,还有金融、法律,为什么呢?因为我想去了解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而最近几年政府进行金融监管的力度实在太大,我不得不了解相关法律。

这也体现了所谓“通识教育”或“素质教育”的理念:你可以自己提出想法,给自己量身定做一些东西。你想把自己的大脑打造成什么样的,就可以根据这个去组合你的课程,而不是表面上理解的“这个学一点,那个也学一点”。

新高考:我们不少人都觉得什么选择不选择的啊,逼一逼就出来了,你觉得呢?

颜晓川:我为了写这套书,采访了一百多位教授,只有个别教授说你可以靠逼自己,把成功逼出来。其他一百多位教授全部反对这个观点,因为你怎么逼得过真正自己作选择的人呢?真正属于自己的选择,就是热情、兴趣所在,为此他翻墙、过河都要去实现,你逼自己哪能逼到这个地步啊!

我们上一代的很多人逼得出来,为什么?不逼会饿肚子,会找不到容身之处,这个动力多强大!我们这一代哪有这个动力啊!那我们靠什么动力?只有自己选择,很多教授讲,在大学阶段学习的动力是来自你对所学东西的热情的。

我在初中、高中的时候也很被动。我真正改变了是在我自己作了选择了后,自己选择的过程其实就是自己说服自己的过程,自己选择事情的行动起来感觉会很不一样,因为是自己选择的,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尽一些办法学,甚至半夜都想起来再学一点。

新高考: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学会自己做选择?

颜晓川:这不是短时间之内,我教你作选择,你试个几分钟,就能学会了的,这需要很长时间的尝试和经验。

我觉得,在高中重要的是改变自己的观念,拥有自己作选择的意识。至于具体操作层面的事,我觉得说多了没有意义,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我觉得适合于所有人的就是这个观念上的东西,一旦观念上的东西扭转了,在操作层面自己就会找到方法。

说说我的经验吧,我自己是这么过来的:小时候也是家长包办,中间产生过一点矛盾,就是你想做什么和家长想做什么之间的矛盾,但是,要想让家长信任你,你在作决定的时候就一定不能不靠谱,你若做错一个决定,家长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让你再自己做决定。

我16岁时决定要到美国去读书,之前我做了很久的调研工作。我父母不同意我去,他们说不好的地方有哪些;我想要去,我也说不好的地方有哪些,但我还说出好的地方有哪些。结果证明,对于我来说那个决定做得非常正确。后来一系列不同的决定都是我自己做的,最后事实表明都是我对了。这样几次之后,父母就不会来插手我的事情了。

新高考:美国高中生是怎么学会自己做选择的?和国内有什么不同?

颜晓川:在美国,高中生要选择自己听的课程、参加的户外活动,在某个领域里多上点课或少上点课,构建自己的知识背景,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等等。在整个初、高中六年的时间里,他们逐渐地习惯了自己做选择,慢慢就练就了这种做选择的能力,包括前期的信息搜集分析,问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个、不选择那个,都能说出一套一套的东西来。

在美国,有很大一部分学生18岁以后就完全独立了。这个独立性是怎么养成的?我觉得是从自己作决定开始的。当然,这和美国的观念、文化、制度,家长、老师的放手有关。

美国大学招生录取跟中国不太一样,不是只看分数的,还看学生能不能干成事等。其中有一个就是看你是不是对所学所做的抱有热情,主考官觉得你有热情就很容易做成事。

当然,成绩也很重要,因为是否有好一点的成绩也能体现你靠不靠谱,别人交给你的事情你能否认真完成,值不值得依靠等。

新高考:那么我们国内的同学就没办法再做点什么(以学会自己作选择)了吗?

颜晓川:为什么没办法自己作选择?还是因为对自己、对各种选择不了解。我觉得了解非常重要,要了解自己(擅长什么,想要什么),了解社会(候选对象有什么)。对于高中生,了解的最好途径是读书,读教材、教辅以外的书。美国、日本学生的读书量是中国学生的十倍到二十倍。当然,读书要有选择,听更可靠、更权威的人说,这样才能了解得更真切。

什么是成人高考范文4

成绩就一定是学生的命根吗?

试问,你会为一个成绩而饭吃不下去吗?

答案大部分都是否定的,可是在现在的学生中,肯定的人也不会少。

如果一个人问为什么大家非要在成绩上来选择朋友,每个人的心里答案都会很相似。为什么长大后倒反而没有当时什么话都说的友谊了?我想,唯一的答案就是竞争。在成绩最好的班里,人人都想和成绩好的交朋友,尽管很多人都不想承认自己是这样来选择诤友的,可是谁不有点呢?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这么爱竞争?一切都源于中国的教育方式。网上查成绩,老师报分数。就好似教育学生成绩不好的大家都别像他一样,成绩好的同学大家都要学习他。然后孩子们竞争啊,争取取得老师的好感。造成了什么呢?童趣没有了,只剩下淡淡的忧伤。

谁没有个成绩差的时候呢,累死累活地争取名次,爬呀爬的,都想把别人踩在脚下。干吗呢,学习就是要快乐的,为何非要搞什么名次来提醒同学们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呢?要学习,重要的在大学和高中,那时侯的知识还可能工作上用的到,初中和小学就花那么大精力,值得吗?个人认为小学和初中只要在长大时候,3年打下基础就好了,那么用功都浪费了童年的好时光,你说,这样的人生,就算是将来有欲望再找好生活,我看也没心情了。

真的叹息现在的一些成绩很好的孩子,一个个都戴上了难看的眼镜,就为了寻求好的成绩来证实自己的实力,一上去就不想下来,认真极了地学习。其实也没什么好处,以后真的能在工作上有能力的也不多。大家可以看到,许多初中成绩好的同学,到高中便不一定就好了。尤其一些女生,为了让父母知道生女孩子有用,就玩命地学习,搞得身体不好,体育都不合格,与好的大学擦肩而过。惋惜,惋惜,可有什么用呢?自己的童年无法享受,人生还有意义吗?

在这些对将来不起很大作用的知识上花大精力来深入,有意义吗?我可不想戴眼镜,也不想失去自己的美好时光!那么用功都浪费了童年的好时光,你说,就算是将来有欲望再寻找那份错过的快乐时光,我看也没心情了。(请原谅我现在的冲动及话语的鲁莽)

也许我这个年龄的孩子,现在说这些还太幼稚,可是我完全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中国式教育的某些地方需要改良,还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

文章后记:

写完这篇文章后后,心中的不快全都发泄完了,感觉好了许多。可是我依然难以释怀这次月考的成绩,我明明可以考得更好,做都会做,为什么考差呢?

我霎时明白其实读书不一定非要特别认真,仔细些专注些就行了。大部分聪明的孩子对学习也不需要太用功,自然结果也不怎么可能会有我文中提到的那么严重。其实自己考得不好完全是粗心,成绩好了是为什么?做事的态度认真啊!其实学习和人生活的态度一样,这个人做事仔细,考试就不会出低级错误。

如果有几次成绩考得不是很理想,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就好,谁没有个成绩不如意的时候呢?而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自信起来,努力学习,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基础!

为此,我要提醒大家:为了将来的好工作,好文凭,还有沾一身书香气,好好读书,不要为此而挫败。我们现在还小,成绩提高还是简单的,不需要多大力气。只要你想想以后的路,你自然会认真起来,得到一个好的成绩。

哎,其实说什么就一点:成绩不一定非要比个高低,谁知识掌握得如何也不一定会从考试分数里显露出来,没准你考的有人正好什么都复习了就这个没记着,而又会让一个只复习了这个的同学拿便宜。对于成绩,谁都没个准,现在认真起来,注意学习方式就行!

朱子献上

什么是成人高考范文5

那么学习过程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所谓学习,就是获取知识和技能。但是这一句简单的话你要真正理解其实不那么容易的。我给大家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知道做菜的时候要放油,知道要放盐,可能还知道要翻炒几下,但是你不见得能够做好一道菜,对不对?也就是说,孤立的去学习单个的知识点并不能够保证你学习取得进步。所以学习一定是要全面的把我整个知识体系,才能学得扎实。我结合一些学习研究的理论,自己也想了想,我大致把整个学习过程分为两条线索。第一个叫做从简单的学习到系统的学习过程,第二个叫做从孤立的学习到立体的学习过程。这两点很抽象,我慢慢分开来讲。

首先第一个,从简单学习到系统学习。所谓简单的学习,就是说获取单一的知识点的过程。按照现在高中的学习情况,我把它总结成2个步骤:获取知识强化知识。那么让我们想一想,获取。你从哪里获取?一般来说两种途径,书,和老师。强化知识,主要是通过练习,也就是做题,通过实际运用来告诉你你的知识是怎么用的。好比数学里你知道圆锥体积公式,然后课后习题就很傻的问你,求下列圆锥体的体积,就是这样。那么,强化知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己去探索的,自己去钻研的,叫做主动强化,另一种,是别人告诉你的,叫做被动强化。主动强化,本质上叫思考,被动强化,本质上叫做记忆。而不断地刷题,其实就是不断地重复这种被动强化的过程,什么叫被动强化?意思就是:我本来不想的,本来没想过的,本来没去想的,别人告诉我的,我只是单纯地把它记下来而已。所以被动强化的一个特点就是:死。大量刷题,本质上的一个结果就是把原先需要思考的东西转化成记忆的东西。但是我们最重要的思考的能力却几乎没有得到任何的提升,反而有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一开始最初刷题的时候靠的是思考,锻炼了思考能力,但是后来这种思考能力因为大量重复这种被动强化反而下降了,这也是有些人抱怨做题太多反而感觉手感越来越差,错误反而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做题,只是强化了简单学习的一部分,所以做的过多其实无助于学习的实质性提高。好比吃饭是维持健康的一部分,但是你吃得太多对健康其实没多大的帮助,是一个道理。不过我要提醒一下,简单学习并不意味着很轻松,也不意味着很简单,你看你们天天刷题天天做练习,天利一万套嘛,是不是很辛苦?但是大部分都是简单学习。很多奥数的东西,以及现在的科学研究,大部分都是属于简单学习解答的范畴,简单学习不一定就简单,它仅仅是说学习的阶段是初级的,过程是比较简单的,这个道理就和滑板鞋不一定要来玩滑板,他也可以在地上摩擦摩擦是一个道理。

那么接下来,什么叫系统学习?简单学习,你通过获取知识,强化知识这个过程,进行的是单个知识点的学习,而系统学习,就是把你的知识点串成一个网络,这也就是知识网络结构的来源。真正把好学生与普通学生分开差距的,就在于简单学习之上的学习,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系统学习。有些学生觉得学了东西总是记不住,抓不住重点,就源自这里。还是我们班的例子,有好几次数学课,很好笑的一个情景就是,数学老师教某某,说:啊某某,你起来一下,这一章讲了什么内容,或者说,诶,某某,你讲一下关于这一章的看法,结果,一片空白。我敢打包票在座的许多人被问到也是这样,或许你们会说,啊,我答的出来,对,但是你们一定答不全。比如我问你,三角函数讲了什么,肯定很多人讲那几个公式,但是其实你会发现你只讲了三角函数内容的五分之一,为什么呢?因为在你平时的练习里你见得多,剩下的五分之四,你做的是"选择性遗忘",也就是其实你记得的,如果别人提醒你,你肯定会说:哦,是哦,我记起来了,但是你自己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东西。如果考试一旦考到了这里,无论是什么形式,迎来的吐槽肯定是,考得偏,考得新,所以在这里发现了吧,题目新并不意味着题目难,也不意味着偏题,而在于你没有用功相反,有的时候它考得东西甚至很基础,比如叫你写出一个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过程,又比如叫你画个茎叶图什么的,这些东西,其实有的时候比20题21题还能够考到人。

从简单的学习到系统的学习是一个知识完备的过程,它很像把很多零散的人聚合在一起的过程。而另外一方面,从孤立的学习到立体的学习,就像是人与人交流的过程。什么叫由孤立的学习到立体的学习?所谓立体,就是有纵向有横向。苏格拉底曾经提倡四大步骤的学习方法,叫做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这些我们不谈,我们就单讲其中的"归纳",所谓归纳,就是把许多特殊的东西归纳出一般性的东西,这也就是我所说的"纵向"学习。呢么"特殊"的东西从哪里来呢?很明显,日常的一些题目,作业,都可以成为被归纳的对象。面对一道题目,不仅仅是像刷题那样子,刷完了就没啥事了,而是去想一想,这到题里面的东西,对一般情况成不成立?这样子去主动探索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一个纵向学习的过程。而横向学习,就是指每个知识点之间的交流。比如你学了三角函数,不仅仅是做了几道题就ok了,你有没有想过,诶,三角函数的知识,能不能用在其它方面呢?解析几何能不能用呢?可以的,很多的参数方程就是把三角函数引进来的。向量能不能用呢?可以的,向量也有三角函数形式嘛。现在很多的题目,不仅是数学,都会把许多的知识点糅合在一起考,这里考的其实就是你的横向学习能力,不懂得横向学习的人,面对这些题往往只能够参照老师所给的,或者是参考书或者是一些所谓的"拿分秘籍"的"技巧"来拿分,这样子很多时候往往会有这些现象:数学就是拿步骤分,列几个公式,然后不会算了,文综就是要么乱答,要么就是只答了一小部分。这些,就是你们的横向学习能力欠缺导致的,因为你的脑子里知识与知识是孤立的,所以你看到题目的时候你就像一个守城的将领,你的军队分在东西南北四个角落,结果南边来了敌人,你不会抽调兵力,你只会拿着南边的兵硬抗,结果当然就是壮烈牺牲——在高考里,这群人叫做"炮灰",所以,想不想当一个好学生,想不想变成炮灰,就是在于你想不想去思考,改变你的学习方法的问题。

什么是成人高考范文6

【关键词】语文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考,学校、家长和老师对教学质量的关注聚焦在学科成绩上,因为竞争的分晓最终落到了考试分数上。而作为高考科目之一的语文,可以说面临让人忧虑的现状:一是语文教材内容的滞后,二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三是学生学习语文非智力因素的缺失等,这些涉及到学习语文兴趣、习惯、效率等方方面面,无不影响语文教学质量,无不影响语文科高考分数。每一位教师,面对语文教学令人尴尬的局面,可谓在泥泞中挣扎,笔者思考之余作了些尝试,试图在实践中改变语文教学投入多见效慢,甚至出力不讨好的局面。试图让语文之舟驶向广阔的海域。现将想法和做法论述如下。

切合实际的计划、安排、组织是实施语文有效教学的前提语文面广,知识点繁密,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前首先面临的就是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长期以来,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在埋怨语文让人老虎吃天无法下抓,尤其是面对平时四平八稳的课堂教学和突如其来的各种考试,两种反差极大的情景,使教学双方感到了空前的迷茫和无奈。原因何在,就是我们没有站在宏观的角度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明白教什么,让学生明白学什么,然后还要让学生清楚所学内容对自身成长进步及最切身利益高考的作用和意义,即为什么学,那么紧接着的是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解决好这三个问题便将语文教学导入了正确的轨道。其具体做法如下。

教师要通读教材,确定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只有教师把教材通读后才会作到胸中有教材,有知识结构,明确重难点,激活自己的思想头脑,产生引进教材相关的课程资源并整合教材的想法。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任务并且有了实施教学目标任务的思路和做法。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要开展好教学,计划十分重要,近者一学期,远者三年,必须要有长远的打算。这是实施教学以及可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工程体系。计划可分以下几部分:

课堂教学计划。重点是理念更新和传统模式的改变问题,以及课堂结构的优化问题。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必须要有详细的计划。且要安排详细重点讲授内容和研究性内容等。

第二课堂计划。这里将课堂以外统称为第二课堂。其包括作业的种类及要求。落实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渠道和做法,学生语文成绩测试的方式以及活化语文知识的活动安排等。这些计划的制定,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运作。因此要十分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安排组织是关键。如何落实计划,安排组织是关键。重点是安排学校规定的时间,如早读、课堂、辅导三块时间的安排。笔者是这样做的。为了细化语文教学任务,且保证任务落实到位,本人给自己所带的班级成立了学科委员会,其成员根据语文任务项目而定。这些成员必须是在语文学习的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平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科委员开会,布置任务,并指出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促进工作。这样的做法,效果明显,改变了以往老师一人布置任务,学科代表一人艰难工作的局面。通过学科委员的带动作用,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激活了语文学习现状。以上做法不仅从老师角度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也从学生角度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为进一步展开语文教学提供了组织保障。形成了良性的学习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落实语文教学的关键明确了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下一步就是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方法很多,但要落实到主阵地——课堂。老师必须明确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他是将师生个人语文学习公开化、透明化,是师生交流语文学习心得,互相学习语文学习方法、切搓技艺的舞台,其不仅包括方法技术的演练,也有个人情感、态度、思想、言行、习惯的熏染。其产生的效应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要坚持不懈的致力于更新自己做人理念和语文教学理念。理念带动一切。一个人成长的标志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我的第一因素是理念的更新。只有不断开创新的自我才会创造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比如自己的理想追求,个人情感态度、思想精神领域的革新,耳闻目睹的一切都将影响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那么新的理念,自主、创新、研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自然会成为自己语文教学的成分。

注重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打破陈旧的模式。语文教学要坚决摈弃一讲到底的模式,要一改学生听、老师讲的单一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老师适时引导、点拨的方式,打破以往简单单一的结构模式,要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形成动态的结构,拓展语文学习面,真正使语文课堂教学激情洋溢。

注重语文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必须重视语文能力的落实,本人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口语训练。二是课堂上注重启发提问学生,重在问为什么,以此锻炼学生的思辩能力。三是注重诵读能力的培养,以此增强学生的语感。四是注重情感氛围的渲染,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目的。总之,更新理念,改变方法,重视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课堂教学务必落实之。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容忽视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

为了巩固学习方法以及强化应试能力,必须有计划地利用好课余时间,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如坚持阶段性地下发上乘的高考模拟题,让学生加强训练。

开展与语文有关的文体活动。如: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以此活化语文教学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上一篇品牌策略规划

下一篇欧阳杏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