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英文学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广州中英文学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广州中英文学校

广州中英文学校范文1

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创建于1960年,隶属于广州市教育局,是一所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6年由广州财政学校、广州市经济贸易中等专业学校和广州市中华会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合并而成。学校是广州市财政局、广州市人事局确定的“广州市财税、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广州市财税系统干部培训中心”、“广州市财会人员培训基地”,同时还被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确定为“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培训中心”、“全国外贸跟单员考试培训中心”、“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培训中心”。

励精图治,铸就鲜明办学特色

近年来,学校秉承“厚德强技、服务社会、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着力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努力打造财经职教品牌,形成了“德技并重、双核驱动、双轮发展、校企共赢”的办学特色,将学生培养成为“就业有优势,升学有希望,创业有技能,终身发展有基础”素质全面的财经职业技术人才。在全球金融海啸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对财经人才需求的大背景下,仍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2011年招生指标数为2200人,实际招生达2780人,超额完成招生计划达125%,600分及以上112人,平均分521分;是全市和全省完成招生任务最好学校之一。2011年广州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学校学生获手工会计综合技能、会计电算化综合技能、传票、点钞、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等项目第一名,手工会计综合技能及国际贸易单证员项目前三名均为该校学生。由于在校学到一技之长,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8%以上,且专业对口率在74%以上。

“德技并重”:学校坚持“德技并重”的人才价值观,树立“诚信做人”的职业信念,内化服务意识,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交融,专业学习与德育教育相结合,造就“厚德强技”的财经职业人。

“双核驱动”:以会计和商务英语专业为“双核”引擎,推动学校其他专业的改革创新。学校会计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课改成果引领全省。商务英语专业跟单员、单证员考证通过率居全省前列。

“双轮发展”:学历教育和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是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两个轮子”。近三年,学校学历教育在校生年均六千多人,对外会计培训年均一万人次,形成“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办学模式。

“校企共赢”:一方面学校为企业培训在岗人员和输送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参与学校课程开发、实习实训,实现资源共享、校企共赢。学校与企业合作,在全省率先对会计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构建了“中职会计一体化课程体系”,牵头开发了广州市、广东省会计专业指导方案及配套教材,较好地实现了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相对接,在全省、全国推广中受到好评。

新财经职教品牌,发挥“财经学校效应”

“三强”合一,品牌聚集效应得以放大。学校合并前的“三校”,分别曾是广州市财税系统、广州市粮食系统、广州市会计人员在职教育培训的“品牌”学校,强强合并,使得校园面积、教学设备、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专业设置、师资力量、辐射区域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的教育资源和软实力在整合中实现优势互补,办学资源配置明显优化,品牌聚集效应得以放大和擢升,办学实力大大增强。

打造广州市中职会计专业的“航空母舰”。 学校会计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品牌优势明显,是广州市中职学校的老牌专业,曾为广州市财税系统、金融系统培养一大批技术人才。会计专业招生人数、在校生规模,稳居广州市中职学校之首。2008年至2011年会计专业每年招生约1200人,在校生规模突破4000人大关,堪称广州市中职会计专业的“航空母舰”,专业实力和抗风险的能级巨大,是历次专业调整中的常青树。由于优质的教学和体面的就业,吸引了大量的广州生源,形成了“读会计,到财校”的社会效应,生源质量比较高。2009年中职状元李倩雯同学的中考成绩718分报读本校会计专业,她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看上财经学校就业前景好,所以选择读中职。

近年来,学校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会计专业建设的创新。针对社会对初级会计人才的要求,兼顾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在柔性教学的原则下,以“宽基础”为支撑点,搭建起“大平台、活方向”的课程体系,在专业大平台上,构架财务会计、会计文秘、会计电算操作等多个方向,走会计专业专门化方向发展的路子,促进“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财会人才的培养,促进会计与相关现代新型职业的融合,使学生就业面更广,适应能力更强,从而使传统会计专业焕发生机。

擦亮商务英语精品专业名片。商务英语专业是学校一张亮丽“名片”,是学校今后重点发展的创新型精品专业,为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内涵,学校对商务语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大调整,开设国际贸易方向、外贸会计员方向等,设置商务英语、外贸跟单员和商务单证员三个教学模块,培养外贸商务复合型人才,就业定位明确,适应于珠三角地区数量庞大的中小型外向型企业和外贸企业的人才需求。“英语+商务”及其双证书是商务英语专业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学生在选考国际商务单证员和外贸跟单员证书、LCCI认证证书、全国商务英语认证证书等外贸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之外,加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满足了学生转岗需要和职业迁移以及职业发展的愿景,受到不少英语基础好的同学青睐。2011年,学校商务英语专业与广东省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行“3+2”学制中高职对接人才培养,在打通学生升学出路,搭建中高职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广州中英文学校范文2

教室里,英语教师用英文授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朗读、游戏、表演等多种形式学习英语,课堂氛围活跃,一片欢声笑语。

每天早上,校园的英语广播节目如期播出,一句句流畅清晰的英语在校园中回荡。

……

这些都是梧州市第十五中学(以下简称梧州十五中)开展英语教学的点滴缩影。近年来,该校按照梧州市“创新招生机制,发展外语特色办学”的工作部署,将开办外语特色班级作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与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助推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开展外语特色教学

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中,2014年中考落下帷幕,梧州十五中1101班的周予格外高兴,就在7月12日,她以优异的中考成绩被梧州高中录取。她兴奋地告诉记者:“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要感谢父母的默默支持,要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在特色班的三年中,老师对我们来说,既是长者,也是朋友,不仅给了我们知识,还给了我们许多锻炼的机会。”

周予是该校外语特色班第二届优秀毕业生之一,两年来,该校的外语特色班连创佳绩,为这所年轻的中学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梧州十五中是一所创办于2004年9月的公立全日制初级中学,办学时间不长、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待提升。2010年,梧州市教育局针对全市外语教学较为薄弱的情况,决定通过开办外语特色班试点的方式探索外语特色教育,以实现教育教学的“突围”。

梧州十五中成为试点学校之一。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该校从每届七年级中选出两个班级作为外语特色班。一开始,许多家长不敢让孩子当“出头鸟”――首届两个外语特色班共计划招生100人,但最初只有60多名学生报名,许多家长都不愿让孩子“冒险”。对此,该校校长白祖纪说:“尽管万事开头难,但这是梧州市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创新之举,无论有多大困难我们都会想方设法解决。”经过学校领导、教师的广泛宣传和鼓励引导,首届两个外语特色班最终得以顺利开班。

梧州市教育局通过政策倾斜的方式,在资金投入、教学设施、师资配置和教师培训等方面加大了对该校的扶持力度。三年来,政府累计投入建设资金约50万元,为该校每个外语特色班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为每位任教于外语特色班的科任教师配备一台电脑,极大满足了外语特色班的教学需求。

针对本校外语教学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梧州十五中自身也积极寻找提升外语教学的有效途径,不断强化师资力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学生视野,使外语特色教学落到实处。

打造专业教师队伍

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提升外语特色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梧州十五中从教学成绩、课堂表现以及综合素质三方面对该校英语教师进行严格考核,最终选定6名优秀教师担任3个年级6个外语特色班的英语教学工作。

“同一年级的两位老师互相支持,集体备课,合作制作课件,共同讨论教学问题,保证了两个班的进度与教学质量。”该校特色班英语教师谢海华告诉记者。每个学期,该校会举办针对特色班英语学科的赛课活动,各年级的特色班英语教师互相听课,集体讨论教学方法。外语特色班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全校性的集体教研活动中,与其他教师分享教学经验。

该校不断加大对外语特色班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先后选派或组织相关教师前往北京、山东、广州、南宁、桂林等地进行学习和培训,例如到桂林师范大学附中观摩学习,参加广西中学英语优质课大赛暨教学观摩研讨会等。其中,最隆重的当属每年挑选外语特色班英语教师赴北京大学参加为期20天的TIP全封闭英语口语培训班,让教师通过听、说、读、游戏、演讲等方式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2011年4月,该校正式成为梧州学院外语训练基地,通过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利用高校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支持。黄文雯从2011年开始担任外语特色班的英语教师,她的课堂气氛活跃,深受学生喜爱,她说:“这得益于与梧州学院教授和外教的交流,我接触到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不少教学方法上的启发,促进了自己教学的灵活化与多样化。”

另外,该校还鼓励教师以科研促教学,探索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2011年11月,以该校英语教师卢其可为负责人的《“自主合作”英语教学法实践与研究》市级课题开题,标志着该校的英语课题研究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

经过一系列努力,梧州十五中一批优秀的外语教师迅速成长起来。2011年,李晓烨老师上的示范课在全区英语教学研讨会上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2012年,黄文雯老师荣获“广西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教学能手”称号。

学习英语,享受英语

“师傅”“大师兄”“二师兄”“三师弟”,走进梧州十五中外语特色班的课堂,只见学生们每四个人组成一小组,组员间亲切地称呼着对方,热烈地讨论着问题。学生梁万兴告诉记者,他们的每节英语课都会采取这样活泼的形式展开,他说:“老师课前提出一些与课文内容、单词、语法相关的问题,引导我们小组合作探讨、与其他小组交流,这样的课堂形式多样,趣味性很强,很能激起我的表达欲望。”外语特色班的英语教师李晓烨说:“将学生按照学科优势互补的原则组成小组,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相互配合、共同进步的良性互动关系。”

“Learn English,Enjoy English(学习英语,享受英语)”,这是梧州十五中开展外语特色教育始终坚持的理念和宗旨。在2011年12月7日召开的梧州市英语特色教育现场会暨推进高效课堂启动会上,白祖纪校长以《破茧化蝶进行时》为题介绍了本校的特色教育经验,得到了市局领导的肯定和同行的称赞。他指出,特色英语办学不但要结合传统的听、说、读、写、练,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要让学生从方方面面亲近英语。

梧州十五中外语特色教学一改传统外语教学的“哑巴英语”教法,每一节英语课上,教师和学生几乎全程采用英语教学,课堂穿插趣味性的练习和游戏,并把日常生活的事物引入其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除了常规的大班制教学模式,该校的外语特色班还采用小班教学、小组合作、师生交流、评价反馈等教学手段,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互动交流学习中,在生活情景中习得语言知识,增强外语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李晓烨老师说:“课堂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相互探究、共同学习,真正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成为课堂的主角,有效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2011年5月,该校聘请桂林阳朔欧文学院外籍教师David和Sylvia到校担任外语特色班口语教师,每周给各年级特色班学生授课,对学生进行“原汁原味”的英语口语训练。学生近距离接触了外国朋友,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对话交流中,提高了学习英语的热情。1101班的覃晓雨说:“在外教上的英语课上,更多时候我们像朋友一样交流学习,畅谈生活中的一些趣事,几年下来,我的英语词汇量增加了,口语运用能力也增强了,现在和外国人交流基本上没问题。”

开展外语特色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近年来,该校为学生搭建了许多活动平台:英语沙龙、英语文艺表演、英语书写比赛、英语歌曲大赛、英语才艺展演、圣诞话剧表演等,各种活动精彩纷呈。2013年的圣诞夜,在该校举办的圣诞派对上,1301班的全班学生头戴鲜艳的圣诞帽,挥舞着彩色荧光棒,为全校师生演唱了一首英文歌曲《Good Time》,动感的音乐为节日增添了喜庆与欢快的氛围。如今,每逢重大节日,该校的校园活动都会增添“外语特色”风采节目,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2013年,该校第一批外语特色班学生参加中考,1001班学生李小红取得了等级A+的总成绩。她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向学校致谢:“感谢学校开办了外语特色班,让我在这个大家庭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提高了学习成绩;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辛勤栽培,使我考取了梦寐以求的高中。”

在外语特色教学的助推下,梧州十五中全体师生团结协作、努力拼搏、勇于挑战,近年来屡创佳绩:学校被评为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先进单位、自治区青少年“爱科学月”活动先进集体、梧州市“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获梧州市教育系统信息宣传工作先进集体一等奖,梧州市党建目标管理工作一等奖。

广州中英文学校范文3

2、西交利物浦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的,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学位授予权的中外合作大学。2004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与利物浦大学签订协议合作成立西交利物浦(国际)大学;2006年学校正式成立。2010年获准授予利物浦大学研究生学位,2012年教育部同意学校实施英国利物浦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

3、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英文缩写GTIIT)是由享誉全球的知名高等学府以色列理工学院(英文缩写Technion)与汕头大学(英文缩写STU)合作办学的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坐落于广东省汕头市。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于2016年12月5日由中国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2017年第一年招生,是我国第一所引进以色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

4、宁波诺丁汉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英国诺丁汉大学与浙江万里学院合作创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校区的中外合作大学,是中外合作大学联盟成员。学校创建于2004年。在落成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创建和成立,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与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结合的先河,为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广州中英文学校范文4

研究和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当今中小学校的重大课题。近年来,衢州二中依托衢州“南孔文化”资源,结合长期的外事交流实践,将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化,做了大量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首先要正确定位。衢州二中的理解是:学校应着眼于实现民族自尊基础上的国际主义与在国际理解基础上的爱国主义的统一,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同时又具有国际视野与沟通能力的中国公民”为教育目标。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还必须寻找一种切实有效的途径和交流切入角度,使之真正落到实处,产生实质性的意义,而不能流于形式,或成为时有时无的“花瓶工程”。衢州二中的做法是:无论是教育环境的创设,还是各种相关活动的开展,都必须以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为有效载体,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

挖掘“南孔文化”资源,

营造国际理解的学校文化

衢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孔氏南宗的发祥地、围棋发源地。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衢州二中便开始深入挖掘“南孔文化”资源,积极打造无“孔”不入的儒学校园,深入发动师生和校友,开发一系列“南孔文化”课程。伫立在学校草坪上高大的孔子雕像,刻有《论语》经典篇章的“论语墙”,出自《论语》典故的每一条道路、每一栋建筑的命名,南孔翰林院专题学习网站等都是各个课程开发小组辛勤劳动的结晶,让师生浸润在厚重的儒学文化熏陶之中。儒学辩论赛、参加祭孔大典等活动已成为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第二课堂。徜徉在校园里,不时能听到师生之间说儒论道。

学校浓厚的儒学气息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世界的目光,成为衢州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近几年,学校先后接待了美国雷德温市政府代表团、国际教育界人士,如“汉语桥”――美国中小学校长代表团、海外孔子学院院长代表团、非洲英语国家中学校长代表团、意大利师生访问团等80多批国际友人,教育交流已从学校层面向政府高层发展。而这些,正是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绝佳素材。每次国际友人来访,学校都组织各接待小组认真策划,制订十分详尽的接待方案。师生们积极向外宾介绍衢州的南孔文化,推介二中的儒学校园文化。我校师生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对外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给外宾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高层次海外代表团的频繁来访提升了我校的办学品味,更拓展了师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了国际交往能力。

“引进来,走出去”,全面提升学校教育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是以文化的方式走向世界的旅程,学习、包容、选择、融合是必然的。在这过程中,交流互访是最基本的形式。教育国际化,不是一般的“迎来送往”,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国际理解教育,就是这种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

早在1994年,衢州市与美国明尼苏达州雷德温市正式建立姐妹城市的友好关系,并商定衢州二中为教师互派单位。为此,我校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正式拉开了教育国际化的序幕,围绕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来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进程。2007年,学校被国家汉办确立为“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全省仅三所学校),被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浙江省外国留学生教育基地”。我校的国际理解教育工作积极借助这两个平台,进一步在广度上和深度上做足了文章,着力打造具有深厚国际情怀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师生队伍。

近几年,平均每学期有3―4名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外籍教师在校任教。外教的到来不仅提升了我校的教学质量、教科研水平,也让师生更多地了解了异域文化,拓宽了国际视野,形成了良好的国际氛围。在引进外教的同时,学校积极向海外输送教师,旨在提高教师素养,传播中国文化。每年,我校的外派交流教师都向当地展示了一个巨变的中国,在当地掀起了一股不小的中国热,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了解中国,了解衢州,了解衢州二中。外派交流活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而且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鲜活的材料,以反哺国内教育,真正达到了交流的目的。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对外交流活动,把素质教育延伸至国际舞台。近年来,学校已先后组织几百名学生赴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家进行暑期夏令营活动。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他们在了解和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积极展示才艺,宣传中国、推介家乡,乐当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我校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所展现出的自信、大气的品质、全面的素质、开放的国际视野、良好的国际交往能力,让国际友人赞不绝口。

广州中英文学校范文5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2014中国农历新年英文致辞中表示:“中英两国的深厚关系远不仅限于经济上。比如,很多中国学生有机会来到英国的大学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英国驻广州总领事Alastair Morgan告诉《留学生》记者,在英留学生中中国留学生是最多的,目前大概有13万中国学生在英国接受全日制教学,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处于大学教育阶段(超过9.5万名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授课)。“中国学生是最大的在英外国留学生群体,他们是两个国家之间特殊而又重要的纽带,无论是在当下还是在他们学成归国之后。”

Alastair Morgan在2010年12月正式就任英国驻广州总领事。为了更顺利地展开工作,在赴华任职之前,他曾接受为期6个月的密集式中文培训。上任后,他平时几乎全副身心都投入到工作、阅读和学习中文上了。他描述自己工作、阅读和学习中文时甚至用了这样一个词:voraciously(如饥似渴)。在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工作人员眼里,总领事工作上非常认真、待人和蔼而亲切。

广州深深地吸引着Alastair Morgan。他享受在广州的生活,喜欢广州人与他人互动的方式。除了学习和阅读,他特别喜欢骑着自行车或步行着探索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穿越建有岭南特色“骑楼”的老城区和街道两旁那些充满广府特色的小店,体验鲜活的文化历史。而徜徉在东山区的红砖街道,有时会使他感觉就像回到了位于伦敦近郊的家,他说:“广州东山区的居民楼与伦敦的建筑风格的确有点相似。”

我喜欢广州

留学生:你喜欢广州吗?你眼中的广州是怎样的?

Alastair Morgan:我喜欢广州,这座城市的多样性吸引着我,例如不同城区、新老城区之间的差异。我喜欢生活在一些充满历史感的老城区里,享受体验鲜活的文化遗产的感觉。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两旁,有各种有趣的充满本土特色的小商店和小摊档。总的来说,我喜欢广州人与他人互动的方式,他们基本上都很友善且礼貌、很细心,但不会过度冒犯他人。我在这里不会像在一些其他城市那样,因为是外国人而被人一直盯着看。广州人通常都比较安静且遵守规矩,比如在排队等候服务时总是秩序井然。不过没有城市是每个方面都完美的,广州也不例外,有时候这里的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公共交通也非常拥挤。

在广州生活三年,和在其他地方一样,我平时喜欢学习、阅读、散步以及骑自行车。当然,在每个地方的体验是不同的。我特别喜欢骑车或步行穿越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和公园,有时候我甚至会骑行去郊外地区。

留学生:除了广州,你还去过中国哪些城市?印象如何?

Alastair Morgan:我去过60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显而易见的一点是很多城市的餐馆比起广州来少得多,即使是在一些以饮食出名的地方。还有,二、三线城市因为有很多摩托车,所以经常比较嘈杂,不过实际上在广州的珠江河以南的一些工业区也会有这种感觉。

留学生:广州和你在英国的家乡有相似的地方吗?

Alastair Morgan:我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家乡,因为我的父母在我8岁的时候,在郊外买了一套房子,一直住到现在,他们没有什么邻居,虽然附近是有一些其他房子,但离最近的小镇也有几英里远。我和妻子在伦敦近郊有一所半独立式的住宅,它是用红砖砌成的,坐落在一条沿路全是红砖房的街道旁,这些房子是1927年建成的。同样地,广州东山区的红砖楼也是那个时候建起来的,而且东山区的居民楼与伦敦的建筑风格的确有点相似。

中英关系现在很好

留学生:过去一年,中英关系在经历一波三折后重回正轨。你如何评价2013年的中英关系?

Alastair Morgan:中英关系现在很好,不过这不代表我们两国的领导总是会在每一件事情上达成一致。我不认为世界上会有任何两个国家之间永远没有分歧,主要是看双方如何用最佳的方式来处理争端。很高兴现在两国之间恢复了高层的政治互访和会谈,例如广东省省长对英国的访问,以及英国财政大臣对广东的访问,当然还有英国首相的访华之旅。即使是没有高层互访的那段时期,双边关系依然在贸易、投资等其他方面持续发展。

留学生:你认为2014年中英在政治、经贸、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互利务实合作将有哪些亮点?

Alastair Morgan:英国和中国之间有很多互补之处,在首相及其他内阁大臣访华之后尤为突出。中国现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资本外流快速增长的阶段。我们期待继续看到中国,尤其是广东省对英投资继续快速增长。有些投资中,包括对英国的核心基础设施的投资,是有着相当重大意义的。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仍将持续,为两国在包括可持续发展在内的许多方面创造出大量的合作机遇。我们希望在更多领域能看到英国专家的身影,比如说医疗保障方面,因为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医保改革。在科学研究和发展方面,英国早已是中国在欧洲的首要合作伙伴,中国的科研基础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率不断加强,并且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两国的民间交流也将继续发展,在2013年,中国来英人数(商人、学生、游客)实现了双位数的百分比增长,我们认为该项统计在2014年的同比增长也将会达到这个数字。

留学生:欧债危机持续的情况下,你怎么看中国对英投资?

Alastair Morgan:我希望中国对英投资能够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在2012年,英国是中国对欧投资的首选目的地,至于2013年,虽然我们还没有得到最终的数据统计,但据传闻称会比2012年更高。英国有健全的政治经济基础,同时对外来直接投资提供了一个非常开放和包容的环境。我们的政府有强有力的政策来减少公共债务并处理好金融危机遗留的余波。虽然全球范围内包括欧元区都在发生宏观经济危机,但是专家预测英国经济在2014年还是会健康增长。

中国需要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式

留学生:你曾于英国驻华使馆担任英国驻华贸易投资参赞,中国是世界上的主要制造业大国,而英国的强项是服务业,那么你认为如何能推动中英经贸合作?或者这方面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Alastair Morgan:现在服务行业占英国经济的比重远比中国要高,虽然英国也是位列世界前十名的制造大国。两国在制造业方面的合作与在服务业方面一样,有着非常好的前景。例如,我们有先进的机械工程及设计技术,英国的工程公司正与中国公司在风力发电、汽车技术、飞机构造以及卫星技术等方面展开合作。

毫无疑问,英国在金融、专业服务以及创意产业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我们希望中国能够在这些方面与英国合作并从中获益。而最大的挑战可能在于两国的宏观经济以及全球的经济发展情况。中国需要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式,更多地依靠国内需求,让服务业在经济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如我们所看到的,这一情况在广州和深圳这些城市早已悄然发生,服务业占了超过当地六成的GDP比重,这就为两国的合作创造了更多机会。

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无论在政策上还是实践中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它面临着显而易见的、因快速发展导致的环境压力。然而,这也是两国可以合作的领域。对于英国方面来讲,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国内的中小企业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广阔、遥远、多样化又与英国迥然不同的市场,缺乏了解也难以真正深入了解。对于英国政府的一个挑战在于,确保英国公司能够得到最好的支持以进入市场,无论这种支持是来自于私人顾问,还是英中贸易协会,又或者是英国大使馆及总领馆内的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团队。我们在2014年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及重新定位英国贸易投资总署(UKTI)和英中贸易协会(CBBC)的工作。我们当然希望能够看到中国经济的其他领域更加开放,例如在一些金融服务行业,我们现在正紧密参与南沙、横琴、前海以及上海自贸区等地的改革。

留学生:你也曾任英国驻日本贸易政策参赞与对英投资负责人,中日两国与英国进行贸易合作方面有什么差异?

Alastair Morgan:当我在日本的时候,确切地说甚至直到我第一次来北京工作的时候,日本都是英国在亚洲最大的市场。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起,对英国来说就一直是很重要的直接投资者,很多日本公司很好地利用了各种机遇——比如说与英国大学合作进行研究,在这一方面中国公司在数量上是落于下风的。而我也希望这样做的中国公司能够多起来。伦敦与东京之间的金融纽带是非常紧密的,比伦敦与中国内地任何一个城市的联系都要多。最近的日本经济虽然增长相对缓慢并承受了长期的通货紧缩,但它仍然具有高水平的人均GDP的特征。同时日本也一直以它的技术、高质量的设计以及高精密的制造水平在许多行业方面给全世界以深刻的印象。

我不喜欢文化上的沙文主义

留学生:近年来,赴英国旅游、留学和从事商务活动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英国对中国人的吸引力在哪里?

Alastair Morgan:英国有很多东西吸引着他们,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大学的声誉在欧洲是最好的,在全世界也是处于一流地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遍布整个英国,他们几乎所有人都享受在这里生活、旅行的经历。伦敦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它的美术馆、剧院、商店、历史文物建筑、新城区、公园等等一切,都是如此地吸引人。许多人都希望一生中至少来一次伦敦,而许多来过的人都想再回来一次并去英国其他更多地方参观。而在商业上,英国是以它的开放性、公平性和可靠性著称的,我们凭借我们的专业资格得到了广泛的信任。英国的商业运作在包括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网络和移动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领域、设计领域以及营销领域等许多方面,非常具有创新性。

留学生:就目前来说,英国在中国最为人所熟悉的文化符号是什么?或者你觉得面对中国人,英国最好的文化符号或者代言人是什么?

Alastair Morgan:英国现在最出名的人很可能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或者从不关注的,因为我现在已经50岁了,而且几乎全副身心都投入在工作、阅读和学习中文上了。我不认识我们国家的运动员、演员或者是流行音乐人,我也不知道那些研发最新手游和手机软件的人到底是谁。这些其实都是现在全世界年轻人在讨论和感兴趣的话题,而我则处于数码时代这条分水岭的另外一端。我相信你肯定能就你提的这个问题给出些答案,而且你们中很多人应该比我更有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不过我认为英国建筑师Thomas Heatherwick为上海世博会的英国展馆所做的设计非常出色,同样,他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设计的奥运圣火盆也是一件杰作,它在Danny Boyle执导的奥运开幕式上被点燃。Thomas Heatherwick是一个彬彬有礼且富有魅力的人,才华横溢又谦逊稳重,简直是一个完美的文化人的化身。

我还要补充一下,我坚信选择的多样性和自由度。英国有丰富多彩、极具创造性的文化,那些从事文化产业的个人和团队,他们的作品通常在全球都具有很高的吸引力。而我不觉得有什么理由非要让你们喜欢的东西和我喜欢的一样。英国在文化方面的成就固然很值得我们骄傲,但是我不喜欢文化上的沙文主义。

对于留学生:the brightest and the best

留学生:随着英国逐渐成为中国学生海外留学的主要目的地,现在大概有多少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学习?

Alastair Morgan:包括香港学生在内,大概有13万中国学生在英国接受全日制教学,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处于大学教育阶段(超过9.5万名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授课)。中国学生是最大的在英外国留学生群体,他们是两个国家之间特殊而又重要的纽带,无论是在当下还是在他们学成归国之后。

相当多的中国留学生在毕业后继续留校担任职务,而回国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也依然保持与英国的联系。这也有力地推进了两国在包括科学和卫生保健领域等方面的联合研究工作。

留学生:2014年,英国政府对中国留学生在教育领域方面将会有什么新政策或变动?

Alastair Morgan:从进一步的发展方面来看,我们发现中国人现在对英国一些顶尖的私立学校提供的中学教育越来越感兴趣,当然也一直都非常关注大学教育这一部分的内容。此外,我们也在领事馆和英国文化委员会做了大量工作,以增进和华南地区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联系,包括支持开展一些中英联合培养计划。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大学和英国大学在联合学位课程方面开展的工作在不断持续和壮大,我们甚至打算在华建立更多的联合校区。如果我们在签证要求方面有什么变动一定会广而告之的,对到英国留学感兴趣的人应该时刻对签证要求保持关注。我们对高素质的中国留学生一向都是敞开大门欢迎的,而且我们郑重承诺会在签证流程中极尽所能地方便大家。

英国为中国留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支持。这一流程从每一名学生离开所在国之前就开始进行了,比如说通过英国文化委员会这一类组织开展工作(例如举行出发前的研讨会、校友经验分享会等)。在英国国内一路相随的服务支持包括机场接机、安顿住宿、英语及学术支持,还有开展一些社交活动等。留学生返回原居住国时也能得到来自英国文化委员会所拥有的广泛英国校友网络的支持,这些帮助包括一些职业发展研讨会和校友网络所提供的机遇。

在2014年,英国将会用精简高效的签证申请程序来继续欢迎中国学子。在华英国文化委员会也会继续通过网络和线下宣传活动来继续给大家提供在英国学习和生活的深度资讯,以方便学生和家长们在择校和选课时做出合理的决策。更多的信息可以在/china 上查阅。

广州中英文学校范文6

办学20年来。学校走出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收获了哪些办学成果,取得了哪些宝贵经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夏荣强校长。

记者:您当年为什么要创办海德里盲人学校中国福州分校?

夏荣强:1974年,我刚满21岁,因患视网膜色素变性这一眼病导致双目失明,后来被安排到福州盲聋哑学校任教。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我开始自学英语,当时,一无盲文版英语教材,二无盲文版英汉词典,就是踏破铁鞋也无觅处,我就自己动手翻抄了40多万字的盲文英语学习资料,依靠自力更生,使我的英语水平大有长进。在领导支持下,我首先为盲生开设英语课,填补了福州市盲人教育方面的一项空白。由于对外交流日益增多,我多次参加学校的外宾接待工作,在干中学,学中干,我的英语口语翻译能力也逐步提高,我为自己高兴,也更加自信。同时,也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让更多的盲人都来学习英语,多学习一种本领,不就多一条就业之路吗?怀揣着这个梦想,我开始多方联系,多方求教。功夫不负有心人。1988年的金秋九月,我终于梦想成真,在中美两国有远见的盲人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下,美国海德里盲人学校中国福州分校在福州这个美丽的历史名城诞生了。

我们的办学目的就是为使我国广大有志学习英语的盲人,也能像明眼人一样有机会学习外语,不断提高盲人的英语文化素质和水平;开拓和促进我国盲人与各国盲人的友好交往,增进友谊,进而提高我国盲人的国际地位;拓宽盲人的就业渠道,培养和推荐具有高水平英汉翻译能力的盲人从事英语翻译工作向我国需要盲人英语专业人才的机构或盲校推荐和输送德才兼备的盲人外语人才。我们的办学宗旨是:为盲人有一个光明的、鼓舞人心的未来而努力!

记者:分校对广大学员开展了哪些具体的教学指导服务?

夏荣强:全体学员一律采用函授学习方式,享受免费待遇。分校还设立了英语有声读物图书服务中心,为学员提供有声读物的免费借阅和翻录服务。

学员每完成一门课程,将获得由总校统一签发的单科结业证书,学员学完全部课程后,根据其要求与愿望,分校还将推荐其直接参加总校的免费函授深造。

学员以自学为主,教师远程指导为辅。学员通过电话和信函向教师咨询,并定期提交作业,指导教师在电话和信函中及时批改作业,回答学员的问题。

为了方便学员与分校联系,从2000年以来,我们开通了800免费咨询服务电话,建立了网站,并开设了由美国教师和分校指导教师为学员提供英语口语培训和函授指导服务的远程教室。分校学员英语交流俱乐部更富有特色,它不仅为学员提供了一个将所学英语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广阔空间,而且还开展国际交流活动,让中国盲人通过这一窗口了解世界、促进交流、增进友谊,不断提高我国盲人的国际地位。所有这一切,都更加完善了分校的服务,受到学员们的欢迎和好评。

记者:20年来,福州分校取得了哪些办学成果?

夏荣强:办学20年来,分校由小到大,走出了一条开放办学,多元服务的发展道路。从办学初期的3位办学人员,发展到如今的15位教职员工;从办学第一年仅有63位学员,发展到今天的2500多名在册学员;从一开始仅开设4门英语函授课程,发展到如今开设有21门多类英语学习和英语版专业课程以及盲童家长指南课程从当初仅有2台盲文打字机,发展到今天拥有23台现代化的教学办公和盲文教材生产设备。

到目前为止,分校已为包括台湾省在内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数千名盲人提供过教学服务,单科结业的学员已达3000多人次,另有30多位盲人学员完成了分校所开的全部课程,被推荐到美国海德里总校直接参加免费函授深造。四川的聂蔷、云南的葛琳娜和辽宁的关慧,从学员成长为分校的英语函授指导教师;吉林的高路创办了一所“春华英语学校”,辅导明眼中学生学习英语;江苏的朱闵、上海的杜琼,通过函授进一步提高了英语水平,已前往美国继续深造;上海的陈夏炯以扎实的英语功底,受聘于一家翻译公司,成为盲人从事职业外语翻译这一新兴就业领域的开拓者,苏州的陆舒吴经常在《盲人月刊》上发表翻译作品;内蒙古的杨秀娟将所学知识奉献于年轻一代,成为人们所称颂的英语家教教师。

分校还与美国、加拿大、保加利亚、马来西亚、印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的盲人机构建立了友好交往关系,增进了国际间盲人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分校20年的办学成果,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见证了我国盲人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进程;见证了广大盲人不断提高素质,不断参与社会、回归社会、回报社会的历史进程!

记者:通过20年的办学实践,您个人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经验和体会?

夏荣强:回顾2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从35岁走到55岁,可以说是“学员成长我成长,学校前进我前进。”20年的办学史,也是我个人与教职员工的成长史,这是我人生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办学初期,为了使没有英语基础的初学者能尽快入门,我编写了一门《初级美国英语》,于1994年正式开课,深受英语初学者热烈欢迎。1998年,应总校邀请,我前往美国进修3个多月。在此期间,我进一步学习了系统的函授教学管理方法,还学会和掌握了电脑网络通迅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回国后,我开始进行分校的信息化建设。

2001年12月12日开通800免费咨询电话;2002年1月1日开通分校互联网站,并与中国残联网站实现对接,2005年在网站上开设英语函授教学的远程教室,开创了多样化、立体化、全方位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