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第一范例6篇

学而第一范文1

关键词: 黑格尔 形而上学 绝对精神 辩证法

黑格尔用思想对于客观性的三种态度来找到并把握绝对,思想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是:形而上学、经验主义和批判哲学、直接知识或直观知识。第一态度是指“康德以前的形而上学”,主要是指唯理论,这是一种“素朴的态度”。(黑格尔《小逻辑》105页)这种形而上学的态度,“尚没有意识到思想中的矛盾,和思想自身与自身的对立……即非此即彼。”形而上学为了表现思想的客观性,专注于本体论,即是作为是,第一哲学称为是作为是的本体论,是就是存在之为存在,就是本质。相比之下,自然科学仍然是一种经验上的完备性。自然科学只考虑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外在的联系,而从不考虑概念与概念的内在联系是什么,科学公式从没有考虑到公式右边表示现实元素的谓词和公式左边表示本质的主词的内在必然性,遗失了内在的真理,即没有考虑到公式右边的谓词所标示的现实中各种元素的关系其实是公式左边的表示本质的主词的自我分化。

黑格尔认为,概念是具体的,概念本身必须是在概念自身分化自身基础上的具体概念,经验概念是一,不会变化。具体概念则是在公式左边的主词(本质)与公式右边的谓词(经验中各种元素的联系)二者之间不断转化,具体的东西里有同一性,但也有转化、差别、有自身对于自身的规定,相比具体概念,抽象概念会遗失抽象性和真理性。

一般的科学公式是真理,但是这种真理是围绕形而上所展开的抽象性,而不是什么真理性。具体概念必须包括不同概念的差别性,黑格尔认为,如果概念仅围绕抽象规定展开,就无法知道存在本身是什么,存在(tobe)是一种活动,存在本身是形而上的思想,指向一个活动的东西(tobe,要变成);存在本身是存在者的真理,存在者的显现是存在者之所以为存在者本身的本质规定性(即存在,tobe)。真理即显现,让一切真实的东西显现。黑格尔把科学公式思考为具体显现的东西,就是让真理从它本身显现出来,而不是把科学规定性外在地强加于真理。形而上对待真理的态度是认为只要反思一个事物,人就能认识它。形而上认为:上帝、绝对精神决定了世间的一切,但形而上本身用的是抽象规定,形而上并不确定能否把“上帝、心灵、理性”强加于事物上。相比于黑格尔,康德认为心灵是单纯的又是复合的,康德的这种观点违背了思想的矛盾律,他用抽象规定把心灵当作了实物,把灵魂当作了实体、当作了思想的对象、当作了实实在在地存在于那里的实物。黑格尔认为,传统形而上学把心灵当作实物,并用经验、范式、规定来把握灵魂,这就会把心灵当作一个实际存在的物。而黑格尔的真理观认为:我们要把心灵当作是一个活动,即一件事。原子是单纯的,单纯的东西组合成物,但这些只是有限规定,人不能拿有限规定(如原子)去思考心灵到底在哪里,也不能拿有限规定去思考灵魂是否可以与肉体相分离,这些只是旧的形而上的思考。黑格尔思考真理用的是精神。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实际上是继承了古希腊哲学对于形而上学的思辨理性,尤其借鉴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思想。柏拉图在《宇宙论》篇章之中,用了许多成对的有限概念去思考无限的绝对的东西,如:世界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世界有没有目的,世界是本体的还是现象的。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一定要用现象去思考。如果让概念成对地出现,就是在本体论中去研究本质,本质的数量比较少,本质都是直接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什么,而不是通过“不是”去表现“是”,这种“不是通过不是去表现是”的观点在宇宙论里表现为本质论上的概念。对此,黑格尔认为,对于现象的内容,凡是用成对的概念去思考世界的,一个规定必定在于与这一规定本身相对应的另外一些规定之中,用成对的概念去思考世界的本质,就一定会造成诸如二律背反这样的悖论。黑格尔的概念、世界观、宇宙论继承了康德的二律背反,康德的二律背反不仅仅是书上写的三条,康德认为,世界本身不仅仅是自由的和必然的,一切关于世界本身的思考,甚至是世界本身,都有两个并行的规律,如果离开具体事物,仅仅在思辨层面进行思考,那么这两个规律虽然都正确,却截然相反,这就是二律背反。关于世界的思考总是成对的出现,黑格尔把概念纳入本质论,在成对出现的概念的基础上去思考世界,并从本质论的意义上思考宇宙论。黑格尔的本质论认为,形而上的宇宙观的概念的特征是从有限概念上去谈善、恶、幸福,在《小逻辑》106页的附释中,黑格尔写道:假如,我们认为恶为本身固定,认为恶不是善,这诚然是完全对的,它们两者之间确有相反处。即使那些认为善恶对立只是表面的或相对的人,也并不承认善与恶在绝对中是同一的,一物之所以成为恶,只是因为我们的主观的看法使然。但如果我们认为恶为固定的肯定的东西,那就错了。因为,恶只是一种否定物,它本身没有持久的存在,只是想要坚持其独立自为存在,其实,恶只是否定性自身的绝对假象。黑格尔在《小逻辑》附释之中谈到了善与恶是和自然、自由息息相关的。如果你没有自由选择的能力,你就没有善也没有恶。如果世界都是必然的而不是自由的,善与恶就显示不出来。黑格尔还批判了斯宾诺撒,认为:把恶当作固定的东西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即“把恶看成是固定的与善相对立的东西,恶与善彼此不相关”这一传统形而上学的观点是错误的。恶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善的缺失与匮乏。黑格尔认为,不能把恶当作肯定的东西,而要把恶当作一个否定的东西,恶不是什么东西,恶是缺失、匮乏,恶只能被看作是善的缺乏,不能把恶看作是一种与善之间的真实的对立。对立的真正意思是自身内部的一种对立,真实的对立是内在的对立,而外在的对立不是真实的对立,如:把善恶都当作固定的、彼此都是“一”的东西,这种外在的对立不是真实的对立,因为这种固定的不同规定之间的联系是外在的,而不是内在的。

“质、规定”这些词的本质不是有限的概念,而是形式,这些形式落实到有限的内容上,形成了有限的概念。有限的概念只能用来思考有限的内容,如果人要思考无限的内容,如:上帝,就必须把有限的概念转化为无限的概念,并把知性概念转变为理性概念。任何概念之间都有内在联系,概念间的内在联系是围绕精神实体展开的精神的自我分化,一定要把这些概念当作是精神实体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去看,即一定把人看作是统一的人在活动发展。在思想中一定要有否定的东西出现,即只有当“否定”加进概念之后,具体的东西就会加入到概念中,把概念当作缺失了什么实质的内容之后,这一概念所缺失的那一实质才会显现。人一定是在自身之中包含了具体的东西,即否定性,人才是活的。黑格尔批判了纯粹,纯粹不是一般的抽象的东西,人只能在逻辑意义上谈纯粹,不在逻辑意义上谈的纯粹只是抽象的东西。黑格尔在《小逻辑》109页归纳道:旧的形而上学的特征是以抽象的有限的知性规定去把握无限的东西,有限的东西来源于从表象的有限的思维内容之中,不是在把握理念。传统形而上学用知性原则(即抽象统一性原则)来把握灵魂、世界、上帝…《小逻辑》120页写道:试再对于旧形而上学的方法加以概观,则我们便可见到,其主要特点,在于以抽象的有限的知性规定性去把握理性的对象,并将抽象的同一性认作最高原则。但是这种知性的无限性,这种纯粹的本质,本身仍然只是有限之物,因为它把特殊性排斥在外面,于是这特殊性便在外面否定它,限制它,与它对立。这种形而上学未能达到具体的同一性,而只是执著那抽象的同一性。但它的好处在于意识到,只有思想才是存在着的事物的本质。这种形而上学的材料是从古代哲学家,特别是经院哲学家那里得来的。在思辨的哲学里,知性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或环节,但这个环节却不能总是处于停滞不前的“阶段”。黑格尔这是在说,旧的形而上学是把方法理解为一种形而上学式的思维方式,思想对于客观性的第一态度形而上学即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以抽象、有限、知性的规定性去把握理性的对象(即理念,理念),并用知性的规定性所形成的“灵魂、心灵、上帝”这些固定化的、无内在联系的概念去看世界。这种旧形而上学的知性原则就是抽象统一性原则,它没有看到概念和概念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只从概念和概念间的外在联系和外在对立视角看待世界,没有看到一切事物中都包含了某一本质的缺失,即没有看到真理是具体的、活的,这是传统的知性思维在作怪。用黑格尔自己的话来说,“这种形而上学,未能达到具体的统一性,而只是执着那抽象的统一性”。

黑格尔认为,概念间是内在相通的,而不是外在对立的,更不是只有某种外在对立的知性的规定性,具体思想的最高原则是找概念与概念间的内在必然性。人只有摆脱了旧形而上学中的无内在联系的、只有外在联系的、固定化的概念,即摆脱了旧形而上学概念与概念间的静止性、孤立性、无内在联系性之后,才会认识到真理的具体性,即事物中包含了否定性,事物才是具体的、活的。精神本身把精神的内容作为思维过程,自己以自己本身为对象,不断地自己否定自己,也不断地自己内在地超越自己,克服外在对象对于精神本身所造成的异化,顽强地回归于精神本身。当精神克服了异化,顽强地回归于自身之后,精神的内容就得到了丰富,人就可以认识到事物本身包含的否定性,认识到事物是具体的、活的,即认识到真理的具体性。这种自己超越自己的,并内在地超越自己本身的东西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法。辩证法是科学发展的核心,也是一切生命的总特征。黑格尔通过批判思想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论证了辩证法的原则。思想的客观性问题对黑格尔哲学具有奠基性作用,也是我们把握黑格尔全部哲学的关键。

学而第一范文2

根据国家教育部《第二外语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第二外语是英语专业本科生一门重要的选修课,学生可以在可供选择的范围内选择一个语种去学习,学习时间为四个学期,第二外语须及格方能获得学士学位证书。而在英语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第二外语亦被全国高校列入必考科目。由此可见第二外语在英语专业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学生的影响,有必要研究英语专业学生选择第二外语的动机以供教学参考。

二、研究方法

(1)问卷法。设计英语专业本科生第二外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采用直接发放问卷的方式,利用“spss statistics”“excel”软件处理相关数据。问卷共计发放300份,回收287份。

(2)访谈法。采访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第二外语学习优异者共计8人,询问其第二外语学习心得策略,加以概括总结。

三、研究成果

1.第二外语学习动机

本次调查主要关心的问题是英语专业学生第二外语学习动机的类型。从统计结果来看,除仅0.7%的受试对象选择其他原因,各动机比例相对均衡。英语专业本科生第二外语的学习动机总体来说可分为表层与深层两种。

(1)第二外语学习表层动机。表层动机是指利用第二外语的学习从而获取直接的物质刺激的想法,例如,有些英语专业本科生为了获得高层次的文凭、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获得较高的薪水等物质原因而学一门第二外语。表层动机又可细化为三种类型:一是在当今信息网络错综复杂的时代,许多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追求物质利益或理想目标时,从众心理和随大流现象便十分普遍。根据调查结果,23%的学生选择第二外语的原因在于跟从多数学生的选择或是听取家长和老师的建议。因而,“从众型”学习动机是英语专业学生第二外语学习表层动机的一个重要体现。二是遵从短期目标而做出选择的动机属于“学习目标型”动机。英语专业大三、大四学生的短期学习目标则具体为提高专业知识及第二外语水平、冲刺考研等。此次调查结果显示,28.2%的受试对象学习第二外语动机为“该第二外语在学校考试中容易通过”,5.9%的学生出于“该第二外语在英语专业考研中容易得分”考虑。三是“工作目标型”动机在调查结果中也有体现。部分学生在大学阶段已经确立好未来工作和发展目标。相对于在校成绩和考研等短期目标来说,能在将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对大学生来说是长远目标。问卷中,“为了将来出国求学或找个好工作服务”这一选项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直接联系,11.2%的学生选择了该项。

(2)第二外语学习深层动机。深层动机则表示利用第二外语的学习从而获得深层的非物质刺激的想法,例如,一些学生因为自身兴趣或为了扩大知识量等而学一门第二外语。深层动机可具体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语言兴趣型”动机。调查发现,受试群体中有7.7%的学生出于对一种外语的热爱而学习这门语言。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对语言感兴趣的学生通过课堂及课后自主学习,在第二外语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二是“文化欣赏型”动机。文化涵盖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调查结果显示,23.3%的学生因为认同喜爱一个国家的文化,“欣赏该国的风俗文化”,而选择学习该国语言。

2.第二外语学习策略

(1)树立良好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良好的动机是第二外语学习的重要开端。外部学习动机如取得好成绩、找到理想的工作固然也能让学习者认真对待第二外语,但却不利于长期持续性发展。最好的动机是内部动机:学习者内心深处喜爱一个国家的语言、渴望了解他国文化,这种语言或文化热情能够化作巨大动力,促使第二外语学习者发挥语言潜能,同时脚踏实地学习第二外语。

(2) 善于建立联系,对比研究外语。学习者要善于观察、联想,在第二外语与一外(英语)之间建立联系,发现共通点,辨别差异点。如此,既能更快入门、学得更深,又能巩固英语学习。比如,就日语作为第二外语而言,其习得可以联系汉语特点,尤其在文化层面,汉语与日语背后的文化渊源深远,其学习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四、结论

学而第一范文3

关键词:语言;效率;研究成果

一 “习得”与“学习”

要想准确的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首先我们要注意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习得”与“学得”。“习得”和“学习”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也是一对相对的概念。“习得”一般指自然获得的,而“学习”一般指有意识的学习第二语言。第二语言习得就是在自然或教学中学习非母语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过程。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用一般的认知策略,这种策略是他们程序性知识的一部分,并且它们也应用于其他形式的学习,这种策略被称做“学习者策略”。另一种观点是,学习者可能拥有一个特殊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使他们可以有效的分析输入的知识和信息,这种语言能力被称作“普遍语法”。这种观点是乔姆斯基提出的,他关于语言学习的观点是精神主义的,并强调学习者的作用,而不是环境的作用。他也指出了学习者的本性,认为语言的习得主要是特殊的语言机制的结果。

二 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影响

母语的学习是伴随一个人出生而来的,从婴儿时期开始,跟随一个人生理的成长和心理的成熟逐步实现, 而第二语言习得则指学习者在掌握母语之后, 出于个人喜好或者社会需求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这两个过程,从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上来看都是不同的。因此,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者不可以照搬硬抄母语学习过程中的方法,也不能完全抛开母语学习体系,而应该恰当发挥母语的“积极影响”作用,实现第二语言学习的目标。学习者无论是学习母语还是第二语言都必须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按照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学习规律来进行学习。因此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应该采取措施,教师应该增强母语的“积极影响”,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 个体差异和认知风格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产生的影响

人类从一出生就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扩大。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存在很多差异,有的学习效率高,有的学习效率低;有的交际能力好,有的应试能力强;有的听说能力好,有的读写能力突出,这些差异的存在对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水平产生了很大影响。

四 心理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影响

动机是推动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动力,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指学习者因为获得表扬和物质奖励而产生的学习动机,而内在动机则是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喜爱,在没有外部刺激的状态下为了获得知识完善自我而产生的。教师在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部分学生由于外在动机而产生的学习行为,做到“投其所好”,学习者稍有进步,就进行表扬,鼓励他们的信心,促进学习。同时又要兼顾部分学生的内在动机,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和体现个人价值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更强的求知欲望。

五 对于英语教学的启示

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不只是采用同一种方法。第二语言习得是由学习者和学习环境两方面的因素而产生的,这两方面的因素互相影响导致了第二语言习得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的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这就涉及了个体差异和认知风格的不同。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又伴随着学习者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诸如学习动机。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在我国,英语被当做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而现行的教育体制之下,很难实现“小班授课”。因此,往往是一位教师面对数量很多的学习者,这样就导致无法实现教师与每位学习者之间的必要交流。这样的教育现状对于我国的英语教师有着很大的挑战,英语教师既要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每位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并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这样下来才能真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由于学习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导致他们获得的学习效果不同,因此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学习者存在的差异进行很好的补缺,发挥其自身潜力,弥补其自身不足,才能使语言教学任务更有效率的完成。英语教师在教学实际中,也应将这些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最大程度发挥其积极的影响作用。通过研究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各种因素,可以更好地认识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我们要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和语言学习者的特点,以此来指导英语的教学和学习者的英语习得,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学习者习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 靳洪刚.语言获得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 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上午印书馆,2011

学而第一范文4

下面就以一个教学实例,来展示学生利用几何学具在自己动手中学到知识的过程。

教学案例: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一、问题导入

请从线段条中任意选择三条线段,看看是否都能够组成三角形?

(1)能够组成三角形的三边,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相比有什么关系?

(2)不能够组成三角形的三边,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相比有什么关系?

二、动手操作

创设实验的活动情境,合作探究、揭示规律,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运用线段条组成三角形,各自组合后,共同讨论能够组成三角形的三边,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相比有什么关系?不能够组成三角形的三边,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相比有什么关系?

用大学具(几何学具放大5倍后的模具)进行展示。

学生用大学具面对全部学生,展示能够组成三角形的线段模具,并根据线段条讲解能够组成三角形的三边,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相比有什么关系?

学生1:大家请看我手中的三条线段能够组成三角形,我们把第一条边与第二条边相接发现第三条边比这两条边的和小,我们再把第一条边与第三条边相接,发现第二条边比这两条边的和小,我们最后把第二条边与第三条边相接,发现第一条边比这两条边的和小。所以我们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学生用大学具面对全部学生,展示不能够组成三角形的线段模具,并根据线段条讲解能够组成三角形的三边,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相比有什么关系?

学生2:大家请看我手中的三条线段不能够组成三角形,我们把第一条边与第二条边相接,发现第三条边比这两条边的和小,我们再把第一条边与第三条边相接,发现第二条边比这两条边的和小,我们最后把第二条边与第三条边相接,发现第一条边比这两条边的和大。所以我们得出:只要有一组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就不能组成三角形。

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发现:

学生3: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另外一种情况。大家请看我手中的三条线段不能够组成三角形,我们把第一条边与第二条边相接,发现第三条边比这两条边的和小,我们再把第一条边与第三条边相接,发现第二条边比这两条边的和小,我们最后把第二条边与第三条边相接,发现第一条边等于这两条边的和。所以我们得出:只要有一组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就不能组成三角形。

三、全部同学经过动手实践后,很容易可以看出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死记住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变成了接受知识的机器,约束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此例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在动手组合的过程中,使学生通过眼、手等感官直接感觉到了三角形三边长度的特征,同时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种教学方法,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很快使学生学会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更加深学生对这些性质的理解和记忆,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共同总结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动手过程中得出结论。

这样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不但理解了知识,而且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这就是操作的巨大作用。 可见,让学生亲自去动手动脑探究、去思考、去感悟,各抒己见,发表各自独特的感受,在学习中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我想这就是新课改标准下的学习方式与传统方式的不同吧。

通过以上教学实例,我想告诉同行们,在我们数学教学中,无论是利用现有几何学具还是自制的学具,都能很好的帮助教学。我们应该懂得:在游戏或活动操作中形成和积累的经验,不少是隐性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应让学生经历整个动的过程,让他们体验探究过程中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险和喜悦。只有经历这样的感悟、体验的过程,才能得到能力的锤炼,智慧的升华。

学而第一范文5

【关键词】课前准备学生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备课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备课前要钻研教学大纲,通读、熟悉、钻研教材,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

要理解教材,不能只读一课书或一个单元,必须通读全册教材,有条件时应通读全套教材。不仅通读, 还要熟读、钻研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 都有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了解前后内容的关系,就不能准确地制定出每单元和每课书的教学要求,就不能 在处理教材时突出重点。

如教材对音标和拼读规则的教学安排就是一个例子:本教材为了使学生识记单词,共安排了三个循环,由浅入深地结合单词把拼读规则、音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一循环是第四单元至第八单元。在这一循环中,通过单词中字母的排列,教会学生五个元音字母在重读开、闭音节中的读单音;第二个循环是第九单元至第十六单元。在这一循环中,老师要教会学生认读40个国际音标符号和学会一些拼读规则;第三个循环是第十七单元至 第二十九单元。在这一循环中,通过归纳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读音,进一步学会一些常用的拼读规则和几个国际音标符号。老师如果注意到教材的这个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教会学生用音、形、义结合的方法记忆单词,不是教学生死背拼读规则,而是教学生在读、记单词时会用拼读规则,就是看到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能基本正确地读出来;听到符合拼读规则的词的读音,能拼出这个词来。学生具备了把词的音与形 联系起来的能力,再通过图片或实物记词义,他们记词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再举一个例子。在第65课有这样一个句子:Could I have a fullone,please?第66课有一个句子:Coul d you help me,please?第69课有What do you want?/I don't want to put it away.第71课有Do youhave a knife?第73课有Do you like it?以上这些句子无论从功能的角度,还是从语言结构的角度看,都是学生应当掌握的重点,但为什么把它们定为“三会”呢?如果我们仔细钻研教材就会发现,这些语言现象在后面的课文里将不断出现,现阶段只要求“三会”,是符合认识规律的。如果不了解教材的内容,把上面这些句子定为当堂必须达到“四会”掌握的内容,不仅在课上练,而且还要留一定量的家庭作业,就会加重学生负 担,教学就没有抓住重点。由此看来,哪些词是要求“四会”、“三会”、“两会”和“一会”,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到心中有数。

二、备课时不要受课次顺序的限制,而要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按单元备课比按课次顺序备课更可以突出重点,对重点练的机会会更多,因而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还能够通过多练达到熟练掌握。以第十五单元为例,这一单元是学“时间表达法”和“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的内容。如果按书上的课次顺序教,学生在第一节课上接触不到时间表达法,到第二、三节课才能学到这个内容, 而第四节课是单元复习课,课文里也没有再出现“现在是几点几分”这类句子。是用两节课的时间学、练时间 表达法呢,还是把这个内容分散在四节课的时间学?当然用四课时,学生会练得更熟。因此,我以为重新安排一下每节课的内容比较好。要学时间表达法,首先要记熟数词,尤其是1-60。所以我认为第一节课先学第57课的数词,然后学第58课第二部分:What's the time?It's….这节课让学生把这两个内容学熟;第二节课先用一 点时间复习第一节所学内容,再学第59课的歌,通过这首歌,又可以巩固It'stime to do something这个句子 ;第三节先复习第一、二节所学内容,再学第57课第一部分和第58课第一部分,这三小段是互相关联的,学完还可以让学生表演。学完这三小段,再学第58课第三部分和第59课第一部分,学完也让学生表演。如时间不够 ,这两个表演都可以留到第四节做,第四节再学第60课的第一和第二部分,最后作第59课的游戏BINGO。

三、备课时应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习英语的特殊规律考虑教法。

学习的过程就是认识问题的过程,它包括从不知到知、到会、到熟练掌握几个步骤。人们识识问题一般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和提高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超越学生现阶段的认识能力和学习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常用旧单词引出新句型、用旧句型引出新词汇,这个做法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有的老师喜欢把生词写在小黑板上,一个一个地带读,带着拼,这种方法不大好。因为孤立地记单词是难以记住的,即使一时记住了,到头来还是不会用。老师应该把词放在上、下文的句子里教,这样 不但容易记,而且记住以后也会用。

心理学家经过实验研究证明,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根据这个规律,为了防止遗忘现象的发生,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及时复习。结合新词复习旧词、结合新句型复习旧句型、结合新内容复习旧内容等都是 常用的一些教法。当学到一个新词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一个一个地说出、拼出已学过的与这个新词有关的一串词。当学生在堂上你一个我一个地拼读这些词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很浓。这样做既起到复习作用,又形成 一种无形的竞争气氛,课上花的时间少,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经常性的复习,效果是显著的。

四、备课时应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教法。

学而第一范文6

开学啦,2021央视《开学第一课》,那么你知道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该怎么写吗?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1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作文,欢迎阅读!

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作文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间就是生命,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漫长的暑假即将结束,换来的是新知识的孕养,为此相信很多同学们的心灵还沉浸在暑假里,然而我们却该收下心,全心意投入学习当中,正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一个人的强大不应该是外在呈现出来,而是内在的育养,只有知识才能提升当代青少年灵魂的升华,更上一层楼。

而在开学前,都会安排给我们上一节意义非凡的课便是《开学第一课》了,为什么说是意义非凡的课呢,因为《开学第一课》这大型公益节目是根据历代往年所发生最有意义的事而进行改编,只是换另一种方式给广大学生进行补给,触使他们更加全方面去认识祖国的真实面貌和英雄事迹,要从小教育着,灌输着爱国情怀心,让他们明白着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强大的后盾,而当今之下作为学生的我们主要以学业上为主,只有不断通过课本上的知识来补育我们的成长,才能未来站在顶尖上为祖国做出贡献。这就是《开学第一课》为什么要开放的原因吧!身为祖国的子民们,而且还是未来最具有代表的希望一批,所以我们平时不当当为自身未来事业的着想还要时时刻刻准备着为祖国捐躯的精神,强大的背后往往都是有着一颗团结爱国的心。正因为如此这个公益节目才值得我们广大的学生和家长们观看吧!

现在的我们只需要每天进步一点,就是要付诸行动。光有进步一点的想法,而不付诸行动,那么这种想法只是空想,是永远也不会有进步的。路行之而成,路是人走出来的,进步也是人们用行动争取得来的。而我们作为当代的学生不应该有嘴头上的说法,要用实际的行动来证明,不要当口头上的小人,应当行动上的巨人!《开学第一课》一部值得我们学习而奋斗的目标!

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作文2今天是《开学第一课》播放的日子,在家人的陪同下,晚上八点我跟往年一样准时收看了这档节目。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带给我的触动很大,不同于往年,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_”,而这主题也让我明白什么叫做“美”。

世人的美大多都很肤浅,他们认为一个人长得好看便是美。其实这是不对的,一个人的美,应该是心灵上、道德上的美。只有这种美存在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我们这个世界才能变得美好起来。

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孩子是她在这个世界上最为珍贵的宝物,甚至为了自己的孩子,母亲甚至连自己的命都可以不要。而在日常生活中,母亲对于我们的爱护,又何尝不美呢?看着母亲整理自家杂事,为自己的事情牵肠挂肚的时候,这样子的母爱,难道它不美吗?

同理还有父爱,当一位父亲每天起早贪黑,为一个家庭的生存而努力工作的时候,父爱的责任依然让这个普普通通的男人美得“不可方物”。

而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当我们努力学习,最后取得了自己的好成绩的时候,我们也是最美的存在。所谓的美,它是一种精神上的美德,绝对不是肤浅的外表上的美。

正是因为有了美的存在,世界和平才有可能到来;正是因为有了美的存在我们的社会才能安稳下来;正是因为有了美的存在,所以我么每个人才能这么幸福的生活着。所以为了让这个世界更美好,让我们把美传播出去吧!

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作文3愉快的暑假结束了,新的学期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开始了,吃过晚饭之后,我跟爸爸妈妈坐在客厅一守着。每一年的开学第一课我都会有很大的收获,今年也不例外。因为它陪伴了我很多年,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每一次都学到不少新的知识,所以,每一年九月一日我都非常期待,总会早早吃完晚饭,守在电视面前等着它开始。也正因为如此,爸爸妈妈都会夸我是一个爱好学习的三好学生。

今年也不例外,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_,拉上爸妈跟我一起看,有时候我还会拉上比我的妹妹一起看,我会一边看一边跟她讲里面的人物,跟爸妈一起讨论我学到什么新的知识点等等。这个节日一直陪伴我从小学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停过,随后我会按照老师的要求,看完之后把自己的学到的东西记下来,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跟同学一起互相分享彼此的观后感心得。老师说这样的话,我们会记得更加清楚,更加深刻,再往后的生活中不会轻易忘记在开学第一课里学过的内容。

另外对于我们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有很大帮助,同时提升自身思想觉悟,学习他们的精神,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认真听老师和爸爸妈妈的话,努力争取在未来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贡献的人,因此,我对于每一年的开学第一课都充满着很大的期待,因为我又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补充我的大脑知识量,才能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一个好学生,好孩子。这也是我从小到现在的梦想,希望我可以实早点实现。这是我的开学第一课观后感,那么你的呢?

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作文4时间流去是悄无声息的,来去匆匆,让每个人都十分惊叹时光一去不复返,然而最终还是要接受现实。随着时间的离去,转眼间又是假期的结束,假期生活多采多姿,给许多同学留下一连串美好的回忆。因而对于假期有快乐的记忆留存,也算知足了。告别了假期,同学们就要收拾好心情回到学校继续上课学习。

每逢开学的时候,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地背上书包,哼着小曲儿挥手再见父母,踏上回校的路程。回到校园里,一切都是这么的熟悉,终于可以见到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别提有多欢喜了。重返校园的同学们,面对新学期,又是一个崭新的开始,重新树立目标与制定计划,更加有利于自己继续前行的步伐。

每个人都可以有与众不同的人生,然而都要通过自身的付出与努力方可有机会获得想要的人生。人们常说读书能改变人的命运,这话着实有一定的道理存在,好好读书的孩子,前程才有可能无可限量。所以开学了,同学们都要调整好状态,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业。

开学了,同学们除了正常回校上课之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需要完成,那就是观看《开学第一课》。说起这个节目《开学第一课》,这是中央电视台与教育部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将于9月1日晚8点准时播出,主题是“_”。

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作文5秋高气爽,炎热的夏天终于过去了,经过愉快地暑假生活,想必很多同学已经开始想念我们的校园生活。而在九月一号就是我们正式返回校园的重要日子。但踏入校园之前,还有这么一件大事,是我们所有中小学生都不能错过的节目,那就是观看央视每年必出的《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是央视每年九月开学季必播的一档重要节目,不仅每年的主题不同,还会邀请很多嘉宾来给我们做出现场示范与演讲。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_”。

世界发展飞快,不仅我们学生在努力学习奋进,祖国也在这时间的流逝中,不断的发展壮大,给我们带来和平安乐的和谐生活。

经过数月不断的抗击疫情,我们终于战胜新冠疫情这一重大危机,祖国发展总会遇到不少的困难,但正式不断有各种英雄人物的出现,才给我们带来这一和平祥和的平静生活。让呆在家中上网课的我们,返回校园,度过高考,安然度过愉悦的暑假生活。

新一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已经播出,我们一定要如《开学第一课》主题一样,了解防疫知识,并弘扬抗疫精神。愿同学们要在新学年的校园生活中,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我文化修养,等我们长大以后,可以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让祖国的社会发展可以更加美好。

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作文6时间过得非常快,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迎来了金秋时节。在这个季节中,大家最关心的“开学第一课”终于来了,我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终于可以看到这个节目了,全国中小学生统一观看的节目“开学第一课”!

当我看到他们的种种事迹以后,我的内心是非常感动的,因为他们的基因里写着责任和担当,血液里留着家国情怀。几乎每一代人都会说新一代人不好,但新一代人不仅没有垮,反而发展成属于他们时代的鲜明性格,这次的战疫就是很好的说明。

开学第一课是让我们重温了这段抗疫的经历,虽然早在开学之前就已经学习过相关的内容,但每次学习都会被震撼。我们小学生应该学习这些精神,将之作为我们学习的动力,争取早日为祖国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现在的人太过于浮躁,做一件事没有认真做下去,短期内看不到效益就要放弃,缺少坚持奋斗的毅力。作为当代小学生,一定要摒除这种浮躁的心理,学习不可一日而弃,好成绩都是靠平时点滴积累的。

看完开学第一课以后,我对以后的学习有了更清晰的规划,首先是要树立正确价值观,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然后学习不能只看表面成绩,而是让自己接受更多的知识,做一个自强上进少年;再之后就是遵纪守法,在能力范围内主动帮助他人;最后就是听父母的话,勤俭节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才是新时代少年应该具备的品质。

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作文7时间飞速,转眼已到九月,新一年的《开学第一课》也是正式播出,而今年的主题:“_。”

因为疫情,我们度过一个格外漫长的寒假,不仅要在家中上网课学习,出门也要带上口罩,使我们的生活出现了很大的改变。但随着祖国不断地抗击疫情,与钟南山爷爷的英明指导下,战胜了这令人民都为之恐惧的危险疫情。如今虽然疫情还未彻底的遏制,但我们也慢慢恢复之前的平静生活,同学们也返回校园之中,开启了新一学期的学习生活。

而随着暑假生活的结束,如今距离战胜疫情已经过去数月之久,我们的生活也渐渐的回复平静。现在虽然说出门还需要佩戴口罩,但与国外还在继续蔓延的疫情相比,我们可以说是最快取得的胜利一个国家。

随着八月结束,九月已经来临,而每当我们返回校园的时刻,央视都会播出《开学第一课》这一节目,让我们感受抗疫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这其中涌现出的各位抗疫英雄,也是我们祖国可以顺利度过疫情危机的坚定基础。祖国已经_岁了,对我们人类来说,_岁已是可以算作高龄,但对于一个伟大的国家来说,_年仅仅只是开始,是伟大胜利开端下的一个起点。

所以身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小学生为了今后可以更好地报效祖国,一定要像《开学第一课》“普及抗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主题中的各位先辈一样,努力学习,为祖国发展而不断地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