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诗句古诗范例6篇

白露诗句古诗

白露诗句古诗范文1

古诗语言精练,篇幅短小。诗人一般不会交待写诗的目的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就必须向老师、家长或书本求教,为理解诗意、体会意境扫清障碍。如学习《梅花》一诗,如果了解到这首诗是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复杂心情的表露,那么你对诗中梅花凌寒独自怒放的意境就会有更为深刻的体会。

二、理解词句

要进入诗的意境,必须准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古诗的意境,往往是由表现力强的词语构设的。因此抓住这类词语,分析、理解其所蕴涵的意义,就能进入诗的意境,打开诗人情感的大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为人所称道,为什么?如果换用其他词,有没有“绿”字那么形象、生动?一个“绿”字,让人似乎看到一阵春风刚过,随即出现一片翠绿,整个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从中折射出诗人思念春光旖旎的江南,急欲回乡的心情。此类例子很多,如“月出惊山鸟”的“惊”,“僧敲月下门”的“敲”等,不胜枚举。由此发现,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大多数是动词。因此在鉴赏时应多注意动词。优秀的古诗中一般有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些名句往往是理解全诗内容的关键。

三、想象补白

诗歌的思路具有跳跃性的特点,这给理解诗意和体会意境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同学们要善于借助想象来填补因“跳跃”而形成的句与句之间的空白,从而更好地“入情悟境”。如学习《寻隐者不遇》一诗,针对“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一句,大家可以提出“谁问”“问什么”“言者是谁”“‘师’是何人”等问题进行补白。

四、品析修辞

古诗中有不少诗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感情具体化。如《暮江吟》中“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同学们应仔细品析“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一比喻,从而领悟全诗的意境。

五、赏析体会

白露诗句古诗范文2

等君在深山,深山停素云。素云映流水,流水照欢颜。欢颜醉桃花,桃花舞翠柳。翠柳拂玉阶,玉阶生白露。白露湿裤袜,裤袜著嫩足。嫩足慰芳草,芳草怜古道。古道开画图,画图悦耳目。耳目新天地,天地存万古。万古不朽事,丹心燃火烛。

《等君在深山》开篇就透露出诗人的渴望——等君在深山。这个“君”是指代的谁?是诗人的友人还是爱人?我们姑且先往下看。诗人选用了许许多多的自然之境作为意象,并且这些意象都是小而雅致的,如素云、流水、桃花、翠柳、白露、芳草、古道。这些自然界中再平凡不过的意象恰恰透露了诗人的理想,诗人向往的正是这些普通的田园生活。这样的景致在遥远的山林里入目皆是,但对于生活在喧嚣闹市里的诗人而言,入目的却是钢筋水泥浇筑的冷冰冰墙面,每日听到的却是沉闷暴力的汽车发动声,每夜入睡前期盼的竟是明日能看到一片以蔚蓝做底,白色勾拉出来的天空。诗人在闹市中仍怀揣着自己的一颗清静的心,实在难得。诗中的意境多为自然中静物,只有一个采花少女在晨曦微露时分穿梭于静谧的林间这一动态的画面。一个十五六岁的妙龄少女踩着一双沾惹了点点晨露的玉足在林中跳跃、欢笑,她的欢颜染红了流水,羞醉了桃花。这样的一个动态场景的安排,极富有画面感,使得整个山林都活了起来,少女与山林,人与自然深深切切地融合为一。然而诗人并没有真正成为这美景中的一幕,因为这一切只是他的一个梦。诗人脑海中浮现的此时此刻的美景,多么渴望能够提笔把它画下来。世间万物外在的形体是会消灭的,但在诗人构思的新天地里,在人的心灵里,永远有一片净地,在那里时间是静止的、是永恒不变的。诗的结尾直抒胸臆,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对现实无奈的抗争;诗人对世人发出邀请,渴望与世人共同分享自己内心的纯净世界,从某种角度来看,诗人要塑造这个完美的世界需要世人的努力才能实现,只有人人都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生命的净土才不会在现实中湮灭。所以,文章开头所说的“君”不是特指某一个人,而是千千万万的心向自然生活的平凡人。诗人渴望与这样的友人共享山野,执手言欢,把酒话桑麻。诗人虽然过着最朴素的生活,仍然做着最遥远的梦,他的这颗滚烫的赤子之心还将永远燃烧。

“翠柳拂玉阶,玉阶生白露。白露湿裤袜,裤袜著嫩足。”这两句化用了李白的《玉阶怨》中的诗句“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大意是:玉砌的台阶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伫立露水侵湿了罗袜。李白的《玉阶怨》写的是一位贵妇寂寞和惆怅的心情,久盼所爱不至,直至夜深还有所期待,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与此诗中诗人的感情大相径庭。诗人只是借用了《玉阶怨》中美好的上半部分意境,“玉阶”原义指玉石砌成或装饰的台阶,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后来亦为台阶的美称。诗人既然生活在山野里,自然不奢望玉石砌成台阶,自然指代的是普通的石阶,但也同样表达了诗人不慕功利、淡泊出世、宁静致远的广阔胸襟。最后怨妇因为久等爱人而致使白露侵罗袜与少女踩着白露去采花瓣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前者感情忧伤令人同情,后者脚步轻快使人怜爱;前者是一种忧虑的生活状态,后者则是一种浪漫的、无忧的生活状态。

全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便是贯穿全文的顶真。顶真也叫蝉联、联珠,是把上一句末尾的词作为下一句的开头,使首尾相重合,形式上成为一种链式的结构,表达上前后意思紧相扣,气势连贯而下。在描写意象时,条理清晰,从“深山”到“素云”到“流水”到“欢颜”……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同时诗人寓情于景在写景物的时候用顶真这种手法抒情写意,格调更为清新。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受到了宁波大学外语学院钱志富副教授的指导)

白露诗句古诗范文3

现在上了小学,听着老师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因此也认识了李白、陆游、王安石等许多著名诗人。现在,我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词。我惊叹古诗词的驾驭艺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用简简单单的言语便把一幅江南的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面前;我更敬佩古人那高尚的情操,我曾经读到“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而被陆游的爱国热情感动的热泪盈眶。是的,古诗词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让我遨游其中,痴迷不已!

古诗词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 ,还给我天真烂漫的童年增添了许许多多的乐趣呢!

记得去年有一次,学校组织了春游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了。太阳刚刚探出头来,路边的小草还含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小鸟在树上欢快地跳跃着,花儿展开着笑脸,一群群小蜜蜂也开始忙碌起来。看着这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老师要求每个同学都说一句赞美春天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村烟”……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我突然想到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便不慌不忙地说:“太阳才探半边脸,早有蜜蜂采蜜忙”,大家都让我这句不伦不类的打油诗逗得捧腹大笑。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片竹林地里,有一只蝴蝶扇动着五彩斑斓的翅膀,慢慢地停落在一片竹叶上面,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想捉住它。“嘘”,我怕惊动了蝴蝶,示意大家不要出声,自己却不经意地说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因为有古诗词一路相伴,那次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我们也玩得特别开心。

白露诗句古诗范文4

重点难点:理解作品批判唐王朝穷兵黩武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启发、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石壕吏》(幻灯片展示全文,回顾该文深刻的思想内容)。

二、解题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记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体味全文的抒情基调)

2.听录音(感受全文的抒情基调)

3.集体朗读课文(分组比较朗读)

4.诵读点拨

(1)把握基调:这是一首歌行体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是怨愤的,这是全诗的基调。

(2)诵读指导: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的战士,朗读时声音应沉重些。段尾,诗人的怨愤之情初现,应用升调读。第二段,“点行频”三字为下文叙事的总纲,须重读。第三段先写秦兵家庭的困难,朗读时速度不宜快。

四、品读全诗,思考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诗中感受最深的诗句,品味语句,揣摩朗诵的感情及语气,并谈一谈对该句的理解。

1.鉴赏“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朗读】“去时里正与裹头”读音不但要高,还要轻,微颤。既要表达内心的悲愤,又要体现出对还不会束发就被征入伍的孩子的爱怜。“归来头白还戍边”读得要悲怆、无奈与伤心。“还戍边”中的“还”强一些,是为了强调后面的“戍边”,“戍边”读时要体现心力交瘁、沉痛无助。

【思考】在讨论中适时点拨:这是对前两句“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所作的形象说明,使人心酸。古代孩子留长发,15岁开始用头巾束发。如今,一个刚到束发年龄(成年)还不怎么会束发的孩子就被征入伍,而且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这是何等可怜啊!所以,连里正也动了心,替他束发。人过40,头发渐白,又刚从前线回来,按理说也该休息休息了,可是,由不得自己啊!战争残酷,兵源吃紧,还要被派到前线去!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无限制地超期服役,统治者的残酷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2.鉴赏本诗主旨句“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朗读】“边庭流血成海水”读时注意节奏,“流血成海水”,要读出惨不忍睹状;感情突然激昂,转到“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开边”做无奈惊恐状;“意未已”这三个字,要读得慢一些,要读得气丝逐渐弱尽。

【思考】在讨论中适时点拨:“武皇”,是以汉喻唐,实指唐玄宗。千百万战士战死沙场,是因为皇帝用武力扩张领土的野心没有停止。

3.鉴赏“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人们的心理有何变化?为何会有这种变化?表达了什么感情?

【朗读】“生男埋没随百草”阅读时要体现无奈与强烈的痛心。

【思考】重男轻女 重女轻男(讨论重点)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瓦”,是古代陶制的纺锤,用这个玩意儿是让女孩懂纺织。)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重男轻女,生男则喜,生女则悲。可是现在不同了,反以生男为“恶”,生女为“好”。女孩子还能嫁给近邻,男孩子只能命丧沙场。这是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但是由于连年战争,男子的大量死亡,在这一残酷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却一反常态,改变了这一社会心理。这种不平常的心理变化实际上也是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控诉。

4.鉴赏“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这两句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朗读】“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阅读时激愤的感情要爆发出来。“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这句读时要注意读出哀伤,用颤音读出寂冷阴森的悲惨。

【思考】在讨论中适时点拨:青海边的古战场上,平沙茫茫,白骨露野,阴风惨惨,鬼哭凄凄。寂冷阴森的情景,令人不寒而栗。这里凄凉低沉的色调和开头那种人声鼎沸的气氛,悲惨哀怨的鬼泣和开头那种惊天动地的人哭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这样描绘古战场的悲惨的景象,其意仍在讽今――揭露唐王朝“开边”政策的罪恶,发人深省。

5.这首诗中的警策应是哪两句?理由是什么?

(学生讨论,找出句子,并写下理由。)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前一句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后一句揭示了苦难的根源,这正好概括了本诗的主题;而且这句诗锋芒直指最高统治者武皇,给统治者以警戒,显示了诗人巨大的勇气,因此,这两句是本诗警策。

五、课文总结

这首诗通过以亲人送别出征战士的场面描写引入行人问答,由个人痛苦经历扩展到全社会,由点到面、由现象到本质地勾画出安史之乱前社会的真实状况,再现了时代的苦难,层层深入地揭示了苦难的根源,表达了人民强烈的反战愿望。

六、布置作业

1.背熟《兵车行》

白露诗句古诗范文5

徐安全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从第一册至第十二册,都选有古诗。这些古诗都是名家写的名 诗,造诣甚高,风格流派各显特色,从中可见中国文学史上古典诗歌精华之一斑。通过这些古诗教学,可以丰 富和美化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美好的情趣,使之具有初步的鉴赏美的能力。究竟怎样教学古诗呢?我以为可 以运用“赏析法”教古诗。下面略谈一孔之见,与诸君切磋共勉。

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探索诗的意境美。

用“赏析法”教古诗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探索诗的意境美。意,就是诗的思想感情,诗的立 意;境,就是诗的艺术境界。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的统一,就是诗的意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叶圣陶语)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只有把自己当作“意中人”,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和作者情脉相 通,才能做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诗人在各种境界中所抒发的真情实感,并与之产生共鸣 ,进而得到美的享受。

例如第七册《绝句》,是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到成都草堂,怀着喜悦的心情写的。全诗四句, 四幅画面:鹂鸣翠柳、鹭上青天、千年积雪、远帆待发。一句一景,各臻其妙。教学时,可提出如下问题让学 生思考后回答:每句诗展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让学生披文入境,凭借有关词语,领 会诗中的思想感情。讲读第一句诗,要注意一个“鸣”字,写出了欢欣雀跃之态,呈现了一片生机,这是诗人 在那战乱频仍的年代难得见到的和平景象,于是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讲读第二句诗,要注意一个“上”字,表 现白鹭自由欢畅的姿态和扶摇直上的勇敢精神,再次流露出诗人内心喜悦的感情。讲读第三句诗,要着重抓一 个“含”字,表现诗人在观赏到“千秋雪”的美景时,油然而生舒畅的心境。讲读第四句诗,要抓住一个“泊 ”字,诗人想到从此可以飞舟东下,“青春作伴好还乡”了,中兴国家的壮志豪情又有了新的希望,怎不喜上 心头呢!这样,就使学生领会了四句诗构成了一个优美开阔的意境,步步形象地袒露了诗人无比欢畅的情怀。

二、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推敲品赏诗的语言美。

用“赏析法”教古诗,要善于诱导学生咬文爵字,品味语言美。诗人作诗是十分注意锤炼字词句的。教学 时,应从语言入手,注意字斟句酌,推敲揣摩。对于那些关键的传神的体现诗眼的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字词句, 要启发学生细细咀嚼,以探求诗的深层意蕴。

比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字里行间回荡着诗人的乡愁情思。笔法洗练,锤炼字句精工巧丽,达到了炉 火纯青的程度。教学时,应着重讨论:“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为什么用“绿”字?用“绿”字有什么好处 ?通过对照比较,让学生懂得:诗人经过“到”、“过”、“入”、“满”、“度”、“拂”、“来”、“回 ”、“吹”等十多个字的反复推敲,细细品味,精心筛选,觉得都不理想,只有“绿”字最为恰当,极富于表 现力。这样通过咬文嚼字,品词品句,学生不仅深悟了全诗浓浓的乡情,而且欣赏了诗人锤炼语言的非凡功力 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三、引导学生驱遣想像,展开联想。

诗重感情,诗重想像,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像就没有诗。诗歌的语言,尤其是古诗的语言,特别 精炼含蓄,富于想像。因而教学时只有让学生驱遣想像,引起联想,由此及彼,生发开去,才能欣赏到绝胜的 佳景、动力的情思、美妙的旨趣。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豪迈壮观,想像丰富,构思不同凡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美妙奇幻的境界之中: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峰,在红日的映照下,蒸腾着紫 红色的烟霞,飞旋缭绕,飘忽于青山、蓝天之间。一个“生”字,便生动传神地状写出了烟雾升腾的动态,似 乎那飘散萦回的紫烟,是从香炉中生出来的一样,给人以神奇缥缈之感。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如仙境一般的 朦胧,而且涂上了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平常的瀑布创造了一个不平常的环境。接着展现了香炉峰前瀑布 的雄姿:远远望去,一道瀑布从高山峭壁上奔泻而下,银光闪烁,飞珠泼玉,犹如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 川之间。“挂”字用得极为工妙奇绝,引人遐想。要让学生想像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绘出了瀑布高悬的壮 美形象。其实谁又能将这天然巨物“挂”起来呢?因而这“挂”字也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想像与 赞颂,真是笔力千钧,造语惊人啊!引导学生深入一步想像,诗人挥起巨笔,极力勾勒瀑布的动态美:遥望瀑 布如从云端飞泻直下,凌空而落,真叫人疑心天河从九重云霄飞落了下来!诗人极尽夸张、悬想之能事,一个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个“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飞”一“落”,一“直”一“疑” ,“三千尺”“银河”“九天”,突出了流速之急,水势之猛,源流之高,气魄之大,惊天动地,撼人心魄, 令人神往!更为绝妙的是诗人神思飞驰,想像飞跃,从眼前的奇景想到离奇的神话,进而奇想到像是一条银河 从天而降。这一比喻新奇而又真切,夸张而又自然,手法高妙,出人意料,想像奇特,用语惊人,使得瀑布整 个形象更为丰富多彩,意境更为雄奇瑰丽,充分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展开联想,进入意境,联系生活经验和各种阅历去分析、理解、判断、推 理,深入领悟诗的情境美、形象美、内蕴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与愉悦。

四、指导学生反复吟咏,加强感染。

古人吟咏诗句,总是带着感情边读边思,读到兴奋之时,往往手舞足蹈,心潮激荡,可见一首好诗具有极 大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训练。要学生反复诵读,带着感情读, 读出韵味,领悟旨意。

白露诗句古诗范文6

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探索诗的意境美。

用“赏析法”教古诗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探索诗的意境美。意,就是诗的思想感情,诗的立意;境,就是诗的艺术境界。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的统一,就是诗的意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只有把自己当作“意中人”,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和作者情脉相通,才能做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诗人在各种境界中所抒发的真情实感,并与之产生共鸣,进而得到美的享受。

例如第七册《绝句》,是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到成都草堂,怀着喜悦的心情写的。全诗四句,四幅画面:鹂鸣翠柳、鹭上青天、千年积雪、远帆待发。一句一景,各臻其妙。教学时,可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每句诗展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让学生披文入境,凭借有关词语,领会诗中的思想感情。讲读第一句诗,要注意一个“鸣”字,写出了欢欣雀跃之态,呈现了一片生机,这是诗人在那战乱频仍的年代难得见到的和平景象,于是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讲读第二句诗,要注意一个“上”字,表现白鹭自由欢畅的姿态和扶摇直上的勇敢精神,再次流露出诗人内心喜悦的感情。讲读第三句诗,要着重抓一个“含”字,表现诗人在观赏到“千秋雪”的美景时,油然而生舒畅的心境。讲读第四句诗,要抓住一个“泊”字,诗人想到从此可以飞舟东下,“青春作伴好还乡”了,中兴国家的壮志豪情又有了新的希望,怎不喜上心头呢!这样,就使学生领会了四句诗构成了一个优美开阔的意境,步步形象地袒露了诗人无比欢畅的情怀。

二、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推敲品赏诗的语言美。

用“赏析法”教古诗,要善于诱导学生咬文爵字,品味语言美。诗人作诗是十分注意锤炼字词句的。教学时,应从语言入手,注意字斟句酌,推敲揣摩。对于那些关键的传神的体现诗眼的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字词句,要启发学生细细咀嚼,以探求诗的深层意蕴。

比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字里行间回荡着诗人的乡愁情思。笔法洗练,锤炼字句精工巧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教学时,应着重讨论:“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为什么用“绿”字?用“绿”字有什么好处?通过对照比较,让学生懂得:诗人经过“到”、“过”、“入”、“满”、“度”、“拂”、“来”、“回”、“吹”等十多个字的反复推敲,细细品味,精心筛选,觉得都不理想,只有“绿”字最为恰当,极富于表现力。这样通过咬文嚼字,品词品句,学生不仅深悟了全诗浓浓的乡情,而且欣赏了诗人锤炼语言的非凡功力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三、引导学生驱遣想像,展开联想。

诗重感情,诗重想像,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像就没有诗。诗歌的语言,尤其是古诗的语言,特别精炼含蓄,富于想像。因而教学时只有让学生驱遣想像,引起联想,由此及彼,生发开去,才能欣赏到绝胜的佳景、动力的情思、美妙的旨趣。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豪迈壮观,想像丰富,构思不同凡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美妙奇幻的境界之中: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峰,在红日的映照下,蒸腾着紫红色的烟霞,飞旋缭绕,飘忽于青山、蓝天之间。一个“生”字,便生动传神地状写出了烟雾升腾的动态,似乎那飘散萦回的紫烟,是从香炉中生出来的一样,给人以神奇缥缈之感。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如仙境一般的朦胧,而且涂上了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平常的瀑布创造了一个不平常的环境。接着展现了香炉峰前瀑布的雄姿:远远望去,一道瀑布从高山峭壁上奔泻而下,银光闪烁,飞珠泼玉,犹如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用得极为工妙奇绝,引人遐想。要让学生想像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绘出了瀑布高悬的壮美形象。其实谁又能将这天然巨物“挂”起来呢?因而这“挂”字也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想像与赞颂,真是笔力千钧,造语惊人啊!引导学生深入一步想像,诗人挥起巨笔,极力勾勒瀑布的动态美:遥望瀑布如从云端飞泻直下,凌空而落,真叫人疑心天河从九重云霄飞落了下来!诗人极尽夸张、悬想之能事,一个“飞流”“直下”“三千尺”,一个“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飞”一“落”,一“直”一“疑”,“三千尺”“银河”“九天”,突出了流速之急,水势之猛,源流之高,气魄之大,惊天动地,撼人心魄,令人神往!更为绝妙的是诗人神思飞驰,想像飞跃,从眼前的奇景想到离奇的神话,进而奇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这一比喻新奇而又真切,夸张而又自然,手法高妙,出人意料,想像奇特,用语惊人,使得瀑布整个形象更为丰富多彩,意境更为雄奇瑰丽,充分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展开联想,进入意境,联系生活经验和各种阅历去分析、理解、判断、推理,深入领悟诗的情境美、形象美、内蕴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与愉悦。

四、指导学生反复吟咏,加强感染。

古人吟咏诗句,总是带着感情边读边思,读到兴奋之时,往往手舞足蹈,心潮激荡,可见一首好诗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训练。要学生反复诵读,带着感情读,读出韵味,领悟旨意。

上一篇教育类论文教育

下一篇装修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