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的必要性范例6篇

亲子沟通的必要性

亲子沟通的必要性范文1

关键字:亲子沟通中小学生家庭

引言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为了生活而忙于工作,致使他们越来越脱离家庭,无暇顾及家中孩子。然而,孩子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特别需要父母的关心、帮助和理解,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这种被需要和难以满足需要的情况使亲子沟通问题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影响社会的发展,不利于和谐家庭、 5.在亲子沟通中,多数家长和孩子都会主动与对方沟通。

6.三分之二以上的父母与孩子对目前的亲子沟通持满意态度。

7.在亲子沟通过程中,孩子所处的地位对沟通有较大影响。

亲子沟通的影响因素

(一)、父母的教育程度对亲子沟通有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水平高的父母与中小学生的沟通会比较多,主要是因为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知道怎么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而不是一味的去让孩子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完美标准,会比较体谅孩子的思想,能够与孩子营造一个很好的交流氛围,从而达到高质量高水平的交流。

(二)、父母子女的性别对亲子沟通的影响

亲子双方的性别也影响着亲子沟通。我们的研究发现,孩子会比较倾向于与母亲进行沟通。可见在家庭中,母亲与中小学生的沟通较积极,沟通的开放性较强。同时研究还发现,中小学生在谈论私人性的话题时,与母亲沟通的感觉更轻松。这主要是由于母亲和父亲在家庭中,承担的角色不同。母亲比父亲对孩子的理解性和接受性更强,反应更敏感,而父亲则比较决断,拥有更多的权威,因此中小学生不愿将一些情绪性的和个人的事情告诉父亲。

同时研究还发现女孩与父母的沟通比男孩多,女孩与母亲可以谈论更多的话题。这主要是因为女孩认为自己与母亲有更亲密的关系,所以相对而言,与母亲的沟通也会比较多。反而男生的性格属于比较刚强的,有些时候不愿意把比较脆弱的一面展现出来,所以在很多时候,都不愿意与父母谈一些个人的问题,而是自我进行解决。这在很多程度上也决定了男性孩子家庭的亲子沟通的困难性。

(三)、孩子年龄对亲子沟通有影响

在年龄方面,研究发现中小学生随着年纪的增长,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效果有所提升,但是沟通的开放性却有所降低,与父母的多数冲突也随着年级升高而变得尖锐和突出。另外,在青春中期中小学生与父母的沟通问题因为更多的涉及到沟通中父母对中小学生的行为约束,以及课外活动和异性交往等方面,加上中小学生又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对凡事都会有逆反心理,这样就更加加剧了亲子沟通困难性。

(四)、家庭环境对亲子沟通有影响(是否单亲、父母关系)

1.家庭氛围直接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状况。

研究表明,往往在温暖、支持的家庭环境中,父母与子女能够更为直接、开放、充满耐心地讨论相互之间的分歧,较少出现沟通的困难和问题,并且亲子沟通和相互间的关系会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沟通问题也能够更好的向良性循环发展。相反地,在敌意、强制的家庭环境中,亲子之

间在沟通时,经常相互抱怨、缺乏耐心,对冲突经常采取回避态度,从而亲子沟通难度加大,问题增多,形成恶性循环。

2.父母能否抽出时间来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有些家庭里面,父母长期奔波在外,没有时间能够与孩子坐下来,心平气和的好好聊一下彼此最近的事情,造成父母与孩子的隔阂越来越大,再来进行沟通就会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经常在一起的家庭,彼此都在身边,发生的事情基本上都能够了解,从而沟通起来就比较容易。

随着时间越来越长久,平时沟通比较少的家庭因为都不懂彼此心里的真正想法,也就不愿意再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所以在沟通方面会越来越困难。而平时多一些沟通时间的家庭因为彼此都有更多的了解,彼此也没有什么刻意隐瞒的事情,从而沟通起来更加容易,更加促进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3.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对亲子沟通具有很多的影响

家庭里面有一个和谐的氛围是很重要的,这就主要表现在父母之间的关系上面,父母感情好对孩子也是一个内在的激励作用。

父母之间关系的和谐,是对孩子最大的关心,这也就使得孩子能够拥有更加健全的心态,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的融洽,从而能够更好的促进亲子沟通的顺利进行。然而父母之间不和谐的关系,无疑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不仅仅是日常生活方面的伤害,更重要的是身心上、心灵上的伤害。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天真单纯孩子的性格,使得他们变得孤僻、沉默、消极,这样就很难的再来进行亲子沟通了。

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随着中小学生时期的个体独立自主意识的发展,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对父母的脱离感增强,越来越不满意父母的管束,而这时父母如果没有意识到子女心理上的变化,没有及时调整与子女的沟通方式,就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亲子沟通障碍和冲突的发生。亲子沟通状况的不尽如人意和冲突的普发性提示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小学生期亲子沟通的研究,探寻有效亲子沟通的实现途径。而我们对中小学生和父母之间沟通的研究,可以为父母提供有效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使父母和中小学生学会互相沟通,这

样才有利于家庭教育的效果,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从父母的角度构建良好的亲子沟通

(一)、亲子沟通是父母给予中小学生心理支持的重要途径。

亲子沟通能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他们相互了解,相互尊重。能使父母和孩子之间形成融洽、轻松、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总之父母能否和孩子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二)、亲子沟通可以让家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构建良好的亲子沟通虽是父母占主导,但主要目的是让中小学生在相互沟通中受到教育,帮助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因此,中小学生要学会孩子与人沟通,要养成与人沟通的习惯。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双方沟通、理解、谅解的结果,也是亲子双方沟通能力的体现,与亲子关系密切联系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都需要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这样就更加需要以亲子沟通作为基础,从而让孩子能够与外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改善亲子沟通的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形成密切的亲子关系。

父母可以花多一点时间来了解孩子、关心孩子。如每周约定固定的时间,来相互交流、增进了解,是非常有益的,在定时沟通中能达到情感的交流。因此父母无论工作多忙,也应该想办法抽出一点时间,与孩子交谈,促进双方的了解。另外父母和子女的沟通不一定非要选择大块的时间,可以选择工作生活的间隙轻松交流。我们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家长喜欢在吃饭的时候跟孩子进行沟通,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选择一些愉快的话题,与孩子交谈些彼此生活上的经验。陪孩子一起看电视的时候,与孩子讨论节目内容,引导孩子表达他们的想法。工作忙碌时,给孩子打个电话,给予亲切的叮咛与关怀。总之父母应利用生活中和孩子方方面面的接触,找准时间言传身教,保证亲子沟通的时间。

(二)、父母与孩子相互了解并融入对方的生活。

父母与孩子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群体,父母主要的生活范围是工作和家庭,而孩子主要的生活范围是学校和家庭,两者之间很难做到了解彼此的生活。这就需要父母与孩子能够互相了解对方的生活,并能融入进去。比如,在假期或者工作清闲的时候,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去到他们的工作场所,让孩子能够体验他们的工作方式,了解他们维持家庭的艰辛。

同时,在学校时,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可以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其中的活动,培养家长与孩子的感情。另外,父母也可以主动带孩子参加一些像“家庭夏令营”之类的家庭团体活动。

(三)、家庭氛围对中小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

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如果父母之间关系和睦,且能够开明地对待孩子,孩子的性格会受到良好的培养,并将终生受益。和谐、民主、良好的家庭氛围能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这样轻松的家庭气氛中,中小学生容易形成乐观而平和的心境,能与他人友善而积极地相处。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能使亲子沟通愈加顺畅,也能使沟通更加愉悦。反之,在紧张、不和谐的家庭气氛中,中小学生没有安全感、缺乏信任感,容易产生敌对心理,导致其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容易形成多疑、猜忌的性格,很难与他人和睦相处。

那么如何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呢?

首先,父母应加强自身的修养。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父母的道德文化修养水平影响家庭气氛,进而影响亲子关系。道德文化素养高的父母,更能够体谅、尊重家人,能客观地处理一些矛盾,易形成融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反而,道德文化素养比较低的父母,不能够很好的体谅孩子的心情,只是一味的将自己的期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却丝毫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这样就使得孩子产生了敌对心理,沟通也不能够很好的进行,反而愈演愈烈,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其次,夫妻间应积极沟通。夫妻之间的和睦程度是影响家庭气氛的关键因素。如果夫妻之间关系不和、沟通不佳、意见分歧,势必造成家庭气氛紧张,孩子也就很难去与父母进行很好的沟通。因此,夫妻间应加强沟通、经常交流,共同创建良好的夫妻关系,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再次,努力优化生活环境。对社区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单调、贫乏环境中成民的孩子,其心理发展会受到阻碍,进而抑制他们的发展潜能。相反,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在将来往往会成为佼佼者。所以父母应该努力创造美好的家庭环境,优化孩子的生存条件,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结语 亲子沟通对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又关系着社会和家庭的和谐稳定。而目前亲子沟通存在的种种问题使思考和构建新型亲子沟通方式成为当务之急。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亲子沟通还不尽人意,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随着社会变革的脚步加快、社会的发展,亲子沟通不断涌现新的情况。因此,对亲子沟通的研究不仅很有必要,而且要不断改进,为亲子沟通提供依据和方法,进而促进家庭的和谐、社会的进步。

这次我们本着“快乐服务、激情工作、严谨治学、回馈社会”的宗旨,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对武汉多个社区进行社会调研活动,也许我们的调查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总体上还是比较符合社会现实。希望我们的调研能够对改善亲子沟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2)胡悦.亲子沟通与青少年健康成长【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3)杨晓莉,邹泓.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01

亲子沟通的必要性范文2

关键词:家庭文化反哺;亲代;角色转换;子代;肢体、言语艺术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245-03

“文化反哺”是指年轻一代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等传授给上一代人,是年轻一代的受化者反过来影响充当施化者的年长一代的社会现象。“文化反哺”现象通常发生于社会文化变迁时期,在新的社会文化或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或传统生活方式形成比较剧烈冲击的时期内,“文化反哺”现象比较明显。

一、家庭文化反哺现象趋于常态

南京大学周晓红教授通过实验研究指出:“文化反哺”的形成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社会变迁的加剧,新事物和新规则的层出不穷,一方面使亲代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价值判断丧失了解释力和传承价值,另一方面使子代第一次获得了“指点”父母的机会,这是“文化反哺”现象出现的宏观背景;其次,面对同样急剧的变迁,亲代常常受到传统和经验的束缚,子代则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这是造成两代人在了解和接受新事物方面存在差异的内在原因;再则,同龄人之间的相处是子代获得各种新事物、新思想的方式之一,同辈群体成为子代影响或“反哺”父母知识的“蓄水池”或“扩展内存”;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广泛影响,使得孩子第一次能够从父母、老师以外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这是他们在与父母的互动中获得“反哺”能力或“话语权力”的重要途径。在中国,由于受计划生育的影响,一般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子代由于工作的原因,没有太多的精力来照看孩子,这样看护孩子的责任就落在亲代身上,这也使得反哺文化教育进一步趋于常态化。

二、家庭文化反哺的作用与意义

随着生活和审美水平的提高,年青一代接收了更多的先进理念,亲代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始失去传承价值。凭借着对新生事物的广泛接受,年轻的“网上一代”不仅掌握了最前的潮流、新技术的使用与操作,还在生活中各个方面对长辈起到感染作用。文化反哺现象的出现将改变家庭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结构,年青一代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决策权将得到提高,亲代对快速变化社会的适应能力随着子代家庭文化反哺的推进也将得到提升,代际鸿沟将缩小。文化反哺能弱化代沟,增进亲子感情沟通,实现家庭融合。长辈从子代那里获得先进的观念与技术,增强了他们时代适应和社会生存的能力。宏观层面来讲,青年人全新的观念与变革精神,推动经济新技术的普及和文化新文明的建立,从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三、家庭文化反哺的现状及困惑

1.家长权威观念依然严重,家庭沟通功能不足成为文化反哺的主要障碍。“反哺”是家庭亲子互动的形式之一。家庭文化反哺的前提主要是子代与亲代之间的良好沟通。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观念中强调权威和专制的家庭教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不可回避的是,权威观念根深蒂固地普遍存在于每个家庭中,导致家庭沟通不足。家庭类型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庭沟通功能的发挥。有家庭功能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家庭的沟通功能水平偏低。平均得分5.64分(总分8分),沟通功能一般及较差者占总数的42%,家庭类型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庭沟通功能的发挥,单亲家庭成员之间在沟通上存在障碍。家庭功能理论认为家庭实现其沟通功能的过程越顺畅,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状况就越好,实现家庭文化“反哺”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就越大;反之,容易导致家庭不和谐。

2.子代对亲代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导致家庭亲子关系紧张。始创于2008年1月18日的一个名为“Anti-patents父母皆祸害”网络讨论小组发起的网络讨论至今在天涯、豆瓣等网络空间风靡。该讨论小组宣言: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无知、无理取闹的父母的束缚和戕害。《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这个世界上无数谎言中的NO.1》、《他们将孩子当作“物”,而不是“人”》、《你是否在重复父母的错误》、《谁在操纵你》等多个帖子引发万人网上批评父母的大讨论。“我们要爱父母,但不是孝顺父母。爱父母,也爱自己。而孝顺,则抹煞了做孩子的人格尊严和独立空间。”“父母的行为伤透我们的心,他们永远在替我们做出选择,替我过人生,美其名曰:这就是爱。不让他们插手干预就是不孝。”以上来自网友的各种具有代表性的讨论显示家长在孩子面前多以管理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导致家庭亲子关系紧张则是必然。有人总结这个讨论小组的特点是:50后父母用自己的时代特征留下来的印记在教育子女,也用自己的生活思维来规定子女的前途路径,从而造成80后子女的叛逆。所以,对于50后的亲代和80后的子代来说,正常的“哺育”难以实施,“反哺”更是难上加难。许良光于《在祖荫下》说道:中国的社会结构以家庭为基础,父子关系是主轴。在这种中国背景下孕育的中国人的性格因素首先是服从权威的长上,其次是恪守本分。不惜变迁,不鼓励个人主义,为了家族、国家的利益,要牺牲自己的个性与自由。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所形成的权威家长制根深蒂固,致使社会大转型时期的今天,家庭文化反哺行动遭遇瓶颈。

四、家庭文化“反哺”尚需“接力”,给亲代与子代几点建议

现阶段,代际差异的存在既成事实,由于亲代与子代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以至于所形成的人生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也大不相同。在诸多问题的处理方式上存在差异、产生分歧,这是正常的。家庭文化反哺无疑是社会进步的表征之一,在形势必然的条件下,传统家庭结构中处于权威位置的父母如今应当怎么做,是一个迫切需要我们积极思考、正确面对乃至坦然接受的现实问题

1.作为亲代的父母,应该加强学习,尽量让自己的思想跟得上时代,跟得上潮流。活到老,学到老,这是让自己不被时代所淘汰的唯一方法。特别是现在处于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除了从书本上学习以外,电视、网络、微信,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应该加强这些方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现在的社会、现在的孩子,才能了解现在的孩子有什么,缺什么,该干什么。缩小与子代思想、生活上的代沟,才能从根本上接受子代的思想以及生活、工作上的建议,并最后形成一致意见,而达到反哺教育的成功。

2.传统角色的家长观念和姿态亟待转换。笑对子代反哺,与孩子共成长,亲代在家庭文化反哺过程中首先需要转变绝对权威的守旧观念。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只有当人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亲代已越来越意识到“生而有涯学无涯”,作为父母,只有不断致力于自我教育才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当孩子的表现比父母出色时,父母理当笑着告诉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孩子用实际行动来提醒父母改进或弥补过失时,父母理当笑着谢谢他,感谢孩子的纯真童心。家长要告别传统父母角色,重构现代父母角色,消除消极的亲子观和教育观,形成正确的角色意识和行为方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转变。(1)从管控角色到支持引导角色的转变。父母应了解孩子的需要和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权利、情感和个性、自主判断和选择,认同子女的抱负和志向;鼓励赏识子女,不把子女与其同龄人加以简单比较,尊重子女与同龄人的个体差异,父母可以家庭文化反哺为契机,实现由权威管教为主向引导子女发展为主的家庭教育方式的转变,做子女成长的支持者和见证者。(2)从判官角色到沟通协商角色的转变。父母应深度挖掘与子女沟通互动的价值,与子女保持一定时间量的交流沟通,对家庭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实施,鼓励欢迎子女参与家庭教养计划的决策,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变旧模式下对子女的一味训斥、谴责为主动和谐交流,做到有问题协商解决,父母要克服以自我为中心、把自身意愿强加于子女的行为,为子女树立有效沟通的典范。(3)从固守陈规的教育者角色到终身学习角色的转变。“好学不怕根基浅,只要举步就不晚”。进入信息时代,父母应注重接受个人自我的再教育、完善自我,放下原有姿态,真心诚恳向子女学习,实现由教育子女为主向加强自我教育为主的转变,与子女同学习、同成长,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只有熟悉并逐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发展。

3.家庭文化反哺中子女应讲究的肢体和言语艺术。家庭应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不仅是每个家庭成员的简单相加,更要力求大于各成员相加之和。面对社会新信息、新科技层出不穷地更替,特别是面对电脑的出现和网络的兴起,很多家长在子女面前开始变得“压力山大”。基于此种现状,子代在反哺亲代的过程中,十分有必要讲究语言和肢体艺术。其一,子女与父母在一天学习工作结束回到家里时,可主动向父母询问他们白天上班工作的情况,辛苦不辛苦,有否遇到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有些父母可能在短时期内无法一下子改变传统的话语方式,子女可以引导父母与自己和谐交流情感,而不是简单粗糙的问话。其二,子女应努力让家长知悉自己的感受。有些家长习惯于把目光和判断力聚集在孩子所做成事情的结果上,往往忽视结果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子女有必要引导家长摒弃指责式的交流方式,耐心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给家长听,可以表达:“妈妈,您这样批评我,我很伤心,很委屈,事情不是您想象的那样,请听我解释可以吗?”语气要平缓,不卑不亢,平静中流露出坚持澄清自我的力量,这样可以轻松击退父母的焦躁甚至是愤怒,让父母明白,来自于他们的暴跳如雷已经给你造成二次伤害。再次,子女要善用神态、肢体语言。在交流中,不但要会说,还要善于表达。子女在反哺家长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适度尊重父母,让父母感受到子女邀请他们共同成长的真诚友善,把父母当朋友,用适度亲近的体态姿势、面部表情、温暖的目光神情等多种元素来影响父母,而不至于让父母在接受反哺的同时感觉到颜面尽失甚至是难堪得不可承受。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家庭文化反哺不再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笔者认为,这一提醒适用于走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的每个人,无论是身为亲代的父母,还是身为子代的青少年,处在信息技术飞速变革的当下,我们非常有必要正视“家庭文化反哺”现象,更有必要把“反哺”荣耀接力下去。

参考文献:

[1]吴丹,蔡磊.文化反哺与代际传承模式的更新[J].高教研究,2005,(28):50-53.

[2]周晓红.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亲子传承[J].社会学研究,2000,(2):51-66.

[3]刘郁.从文化反哺视角看家庭情感沟通功能的再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5):128-133.

亲子沟通的必要性范文3

关键词:交流;沟通;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尤其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年轻的父母们更加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成长与成才的重要性。但现实告诉我们,子女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一个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系统工程。很多成功的父母都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经验,那就是要加强与孩子间的交流与沟通。拥有和谐的家庭和良好的沟通,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

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可见,沟通在家庭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究竟如何做到有效的沟通,却是摆在每一位家长面前最棘手,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亲子间的交流与沟通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曾指出:“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必须运用各种方式来教育子女,而沟通正是其中一个最主的要方式。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在思想上发生不地的改变。因此,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跟随时代变化的步伐,同孩子们一道观察世界、思考世界。如果家长们还总是把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停留在“我们当年”、“我们小时候”的话,那么与孩子之间势必要产生隔膜和代沟。要知道,“时代不同了,方法不一样”,不能依然沿用老的办法、旧的思维去对待生活在现今世界里的孩子。因此,沟通与交流的特有功效就在家庭教育中显示出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教育实质上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活动过程,其沟通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们抱怨孩子如何难管教、不听话,甚至与家长的想法背道而驰。当有问题发生时,孩子们也常常采取回避、甚至撒谎的态度,他们宁愿把自己封闭起来也不愿意让家长走近他们的世界,参与他们的生活。在孩子的心理,他们认为父母与他们在思想上是有代沟的,是无法互相理解和沟通的,因而完全不屑于家长对他们的管教,甚至对家长的说教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形成对立的僵局。由此可见,沟通不畅不仅仅是造成了亲子间缺乏了解和感情的隔膜,同时它严重地影响到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使极为重要的家庭教育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二、造成沟通不畅的原因分析

人与人之间都需要通过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增进了解,加深感情,那么对于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幼小心灵的成长变化是无时无刻的,因此更需要得到家长的关心和帮助。而良好的沟通将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架设起一道心与心相通、情与情交融的桥梁。它将有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更深厚的感情基础,帮助父母及时发现和了解孩子心理存在的问题,这不但对孩子的心身发育非常有利,同时也使父母能够成为与他们分享快乐、共同成长的朋友和知心人。可见,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影响和决定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家庭陷于沟通和交流的困境中呢?

首先,家庭教育理念中缺乏对沟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中,沟通教育的重要性往往被很多家长所忽视。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情况,认为只要身体好、学习成绩优秀,就是最成功的教育,因而忽视了亲子间沟通与交流在整个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少教育失败的家庭在查找原因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发现父母与孩子间因不经常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是导致出现一系列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因交流少、沟通少,还大大影响并制约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发挥,并使家庭教育陷入了被动和尴尬的境地。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把很大的精力和金钱都花在学习上。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惯性,使孩子与家长之间非常缺少时间进行沟通,因而就忽略了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关心。孩子想些什么,有什么困惑,需要什么帮助,家长们都很茫然。久而久之,父母与孩子间的距离越拉越远,从心灵深处产生的代沟和隔膜也越来越深。

其次,沟通方法不正确造成沟通障碍。很多时候沟通障碍是由于家长在沟通中不讲究方式、方法造成的。很多家长都没能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性格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来调整和把握沟通的方式、方法。有的家长喜欢用命令式的语言,不容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使沟通变成了发号施令;也有的家长喜欢说教式的沟通,总喜欢摆些大道理、讲些大理论,而这种枯燥乏味的说教,孩子们早就听的不耐烦了,这种沟通方法只会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丝毫起不到作用;还有的家长根本不顾及孩子接受能力的大小,完全只从家长的角度发表观点,从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再与家长进行交流;还有的父母总是用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衡量孩子的需要和感受,因此造成许多误解和偏差,从而导致亲子间的沟通无法顺利进行。

第三,父母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往往不注意沟通的语气和措辞,这让孩子总感觉到自己处于弱势,家长处于强势,因此不愿意同他们敞开心扉进行交流;也有的家长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甚至带着怨气跟孩子沟通,因此这让孩子除了产生害怕心理之外,根本达不到沟通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总是批评多于表扬,禁止多于提倡,指责多于鼓励,贬低多于欣赏,命令多于商量。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经常处于不被尊重和被动说教的地位,因此很容易对家长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严重影响了沟通的质量。

三、良好的沟通要讲究方式方法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对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会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可以把家长的期望和关爱充分地传递给孩子,并为孩子提供最佳的成长环境和愉快的生活空间。但是,与孩子沟通时间少、质量不高等问题正困扰着不少家庭。因此要想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家长们还需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从而使沟通变得轻松而和谐。

1.亲子间的沟通要保持平等关系。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平等。不少父母总喜欢自己高高在上,认为“我是家长,我说了算,孩子必须听我的”,从而忽视孩子的心灵感受,扼杀了孩子的话语权,使亲子间的沟通变成了“一言堂”。这种沟通方式不但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同时也使沟通变成了“走过场”的客套话,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在沟通中,家长应该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同样的高度上,像朋友一样和孩子去探讨,切忌把沟通变成指示和训话。同时,父母还应针对孩子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与孩子民主协商,平等对话;并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平等相待,要以理服人,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和对父母的信赖,最终实现有效沟通。

2.亲子间沟通要相互信任。

父母对孩子的信任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只有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沟通,才是最容易被接受的沟通,从而产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效果。

而父母要充分做到信任,就必须让孩子感觉到他们是被信任的。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肯定性的语言、欣赏的目光、奖励的措施等等,向孩子传达父母对他的信任和肯定,从而在沟通双方建立起信任的桥梁。由此,孩子才更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自觉自愿地接受父母的教导,从而使亲子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3.沟通交流要保持经常性。

家长要根据孩子无时无刻变化的情况,适当地安排交流与沟通的内容和时间。不要把交流当成是任务,像开会一样例行公事。其实,父母与孩子间的交流就是一种心灵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互动。父母通过交流更加了解孩子,而孩子也通过沟通更加体谅父母。因此,家长要把沟通当做像关心孩子吃饭、睡觉一样平常的事情去做,而不要搞突击性和临时性。

同时,沟通决不能只凭父母的心情,高兴时有沟通,不高兴时就等心情好了再沟通。毕竟,交流是为了更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发展变化,从而为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一个月沟通一次,甚至半年沟通一次的行为,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而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更要适时调整沟通的次数和时间,尤其在发现孩子有所变化时,就更要及时进行沟通和了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要把握沟通时语言使用的分寸,要多赞美、少批评。

亲子间的沟通,必须注意语言的使用,无论从词语的选择,还是语速和语调上,都应该把握分寸,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沟通的效果也将截然不同。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和剂。家长适当地对孩子给予肯定和赞赏,将会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且增加孩子对父母的好感,从而更加乐于同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

同时,对犯错误的孩子,也不要夸大处理,而应该心平气和地指出错误的原因以及今后应该如何改正。

5.家长要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进行沟通。

亲子沟通的必要性范文4

关键词:家园共育;提升教育水平

幼儿教育往往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整体成长,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提升幼儿教育水平是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家园共育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方法,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树立起共同的目标,在教育过程中同心同德,从不同方面给予幼儿积极向上的教育,确保幼儿接受到的是相同价值观指导下的教育。

一、优化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一)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谁比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研究证明,在学前阶段家庭对儿童发展的贡献大大高于幼儿教育机构,因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育的大环境,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一致、互补的关系,实现家园共育,是建设高质量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优化家园共育是提升幼儿教育水平的保障

要想全面提升幼儿教育水平,必须要将家园共育提到足够的高度,采取积极措施来对其进行优化,为幼儿教育水准的提高提供保障。家园双方应该树立起共同的价值追求,在新型教育观的指导下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将家园双方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使两方教育的不足都能得以弥补。家长与教师要努力消除隔阂,开展畅通无阻的沟通,双方都应发挥出自身功用来使家园共育得以优化,幼儿教育得到保障。

二、优化家园共育,提高教育水平的方法

(一)加强沟通交流,达成共识同携手

家园共育的首要条件就是园方与家长之间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关于幼儿的信息,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在建立沟通时,首先要注意沟通的频率,双方应该根据孩子不同时段的成长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沟通,避免沟通过少导致的教育滞后。其次要注意沟通的双向性,家园双方都需将自己掌握到的幼儿成长情况传递给对方,使双方对幼儿的了解更加全面,共同寻找最佳教育方法。第三,开展经常性的家园沟通也应有所侧重,从幼儿及家长的不同情况出发,采取个别化的沟通方式,如QQ、电话及信件、家访、填写家园联系手册、接送孩子时进行即时交流等。良性沟通的建立需要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成长足够用心,用高度的责任感来开展工作,作为幼儿家长必然能够感受到教师的良好态度和责任心,会更加积极地与教师配合,使家园沟通更加顺畅,为教育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学习宣传,提升教育能力

要进一步优化家园共育,就必须使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水平得到切实提高,具体做法包括:首先教师要加强《纲要》《指南》及其教育理论的学习,切实提升自身教育能力。其次幼儿园可通过家长学校或家教讲座的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育儿知识,切实解决家庭教育中面临的问题,提高家教水平。第三通过家园简报、家教栏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幼教新观念、新理论,家教好经验等知识。第四,可以以家教经验交流会的形式,借助教育经验丰富的家长的力量,在各种家长交流会中请他们现身说法,谈认识、谈家教经验,使教师和家长共同从中汲取营养,从而有选择性地应用于实际教育当中。另外,幼儿园还可以根据本园、本年级、本班家长中普遍存在的家教问题、难题开展专题讨论,调动家长的群体智慧,汇集家长的经验,提高认识,研究教育对策,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三)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家园共育活动

幼儿园经常组织家园共育活动能够使家长更加贴近幼儿园的教育,领会教育思想,为家庭教育提供方向。家园共育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第一是家长开放日,幼儿园可利用节假日或其它时间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来园观看或参加活动。让家长可以直观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直接看到幼儿在园表现及教师工作情况,增进对幼儿园工作的了解,增进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联系,有益于家园配合教育。第二是亲子活动。为了紧密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促进家园共育,增进幼儿与父母间的亲情及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的关系。幼儿园可以依托各种节假日、结合课题及主题活动开展的需要开展各种亲子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游园活动、亲子木偶制作、亲子图书制作、亲子科技制作、亲子贴画、亲子秀、亲子表演、亲子包水饺、家庭小分队等活动。第三开展家长助教活动。由于家长拥有不同的专业和特长,我们要充分挖掘资源开展家长助教活动。例如,有当交警家长,我们可以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开展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孩子如何正确过马路、了解一些交通安全标志及交通规则等。这种教学模式弥补了幼儿园教师专业的不足,同时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也取到了良好的作用。

结束语:

家园共育意义重大,幼儿园与家长都必须看到家园共育的积极作用,携起手来共同进行教育策略探寻,为了达成提升幼儿教育水平的目标而努力,力求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得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姚俊.家园共育,促进幼儿成长——家园有效沟通促进幼儿个体的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云南卷)[C],2010(09).

亲子沟通的必要性范文5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038―01

亲子关系作为中学生三大社会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及家庭教育学家的重视。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有效地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相互的认识和理解,使成长中的孩子习得基本知识、技能、行为及价值观,促使其成功地发展各种社会人际关系。而不良的亲子关系则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导致问题行为的出现,例如品行障碍、精神错乱、自杀及犯罪倾向等。因此,探究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对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全的心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父母方面

1. 尊重孩子人格。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应该是父母不仅爱子女,更应该尊重子女合理的要求,尊重其人格,满足其合理需要,这样子女才能真正爱父母,信任父母,尊重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相互间形成和谐的关系。对孩子指导而不支配、自由而不放纵,孩子更容易感到安全、有自信心。

2. 重视有效沟通。作为父母,自己要学会跟孩子沟通,还要引导孩子跟自己沟通,这也是父母的责任。亲子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助于父母观察子女的言行举止和情绪变化,分析他们的行为和内心活动,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愿望。

3. 讲清道理,制订明确的行为标准。制订明确的行为标准是培养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家长在制订行为标准时应尽量使标准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充分考虑它的适宜性,不能超越孩子的接受范围。

二、学生方面

1. 学习一些青春期的心理卫生知识,认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身体已基本发育成熟,但心理发育恰好是处在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思维的自我中心再度出现,常表现为过分的自我关注,不太关心别人,不善于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中学生把自己当作成人看待,而父母仍把子女当作小孩来管理,从而导致了亲子之间的冲突激化。为此,多了解一些自己在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助于中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减少亲子冲突。

2. 正确认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换位思考。亲子关系能让中学生体验到父母无私的爱和人间亲情,亲子关系是塑造和影响孩子个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中学生能够换位思考,孩子就更能够理解父母的苦心,能够理解父母的艰难。所以,不管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多么地难以接受,多么地不认同,作为子女,只要想想父母的出发点是为自己好,那么就更能理解父母,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3. 主动行动,促使父母改变不当做法。亲子之间发生冲突是正常现象,冲突本身未必不好,重要的是要敢于面对冲突,主动与双亲沟通,表现出妥善解决的诚意,说明双方产生意见的原因和背景。在冲突中,要注意避免人身攻击或不适当的言词和行为。

4. 培养尊敬长辈的美德。尊敬长辈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做一个善于倾听父母的教导,乐于和父母沟通,体谅父母和为父母设想的儿女是中学生应尽的责任,亲子关系的双方都有义务使家庭充满和谐、幸福、宁静的气氛。只要中学生能摆正态度,在实践中摸索和学会妥善处理冲突的技巧,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种和谐的亲子关系氛围,顺利渡过所谓的“亲子关系危机期”,使中学生走向成熟。

三、学校方面

1. 开设家长学校,优化家长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是双重的,既要“教W生”,又要“教家长”。家长学校主要应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能真正具有调动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性,还要向家长通报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措施,建立双方的反馈机制。

2.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加强对亲子关系形成的指导。学校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对家长及其学生进行咨询与指导。咨询与辅导的目的在于加强对亲子关系形成的指导,使亲子关系在形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障碍能及时得到处理,从而使亲子关系的发展始终具有一种健康的态势。

亲子沟通的必要性范文6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成长环境 厌学

离异家庭是一个越来越被大家所熟知的社会名词,其背后所隐藏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父母离异而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离异家庭子女,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这个群体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在青少年阶段,随着“成人感”的产生,少年要求摆脱父母的束缚,按自己的意志生活,而父母又不能理解子女的这种独立的需要,因此亲子关系紧张不协调,两代人之间常常缺乏交流和沟通,彼此抱怨、误解[1]。父母认为孩子越来越不听话,难以管教,而子女则把父母看成顽固、守旧,不愿再听父母的唠叨,渴望冲出家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两代人之间的情感冲突也时有发生,对青少年来说,不良的家庭气氛会影响其个性发展和人格塑造,同时会对学习产生障碍。因此,减少或消除两代人之间的隔阂,拉近两代人的心理差距是至关重要的。

一.亲子关系的含义

青少年期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其他各种人际关系相比,亲子关系有以下特性:一是抚养与被抚养的关系;二是生活在共同的空间,经济上关联密切,亲子关系在情感上尤其表现出亲密性;三是父母对子女常表现出无私而博大的爱,而子女对父母则由孩童的依赖转为对双亲的孝敬。

二.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亲子关系对子女来说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亲子关系是―个人出生后遇到的第一个微观的社会关系。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孩子总是受到父母有意无意的持久、反复的影响。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从幼年起就向孩子进行道德规范的教育,逐渐使其成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和自觉要求,父母也是孩子最早模仿的榜样,孩子都是努力追随着父母的言行举止。

家庭条件,包括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父母职业性质、文化水平、人格素养等都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生活道路。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家庭的整体气氛每时每刻都在感化和影响着孩子。这些影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积累,逐渐反映到他们的个性结构中,尤其是在青少年阶段,亲子关系对可塑性强、模仿力强的的少年来说,具有不可逆转的影响。

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使青少年对家庭产生深厚的感情和责任感,并能形成积极、独立的态度,富于创造性,平稳地度过“心理断乳期”,走向成人社会;而不良的亲子关系则会使父母和子女间矛盾激化,刺激青少年反抗行为增多,在社交、脑力劳动、学习等方面表现出困难,对青少年家庭观的形成成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造成一生的遗憾。

三.离异家庭环境中亲子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在现代社会中,夫妻离异、家庭解体已日益成为世界性问题。我国80年代以来,离婚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1.学习方面

离异家庭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完整家庭庭孩子,而且这种落后状态在7~13岁各个年龄阶段中都能显示出来。父母离异对子女来说是痛苦的,必须面对只能选择父母中D方的现状。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且客观环境也不利于孩子安心学习。

2.情绪情感方面

离异家庭子女的情绪情感发展也出现障碍,尤其是青少年阶段,情绪情感容易冲动,也是日趋丰富的时期。父母离异导致他们消极情绪占优势,他们有的为父母离婚感到羞耻,觉得低人一等而自卑心理严重;有的不愿同别人谈话而喜欢孤独;有的对成人怀有敌意,还有的则忧伤、烦闷、看破一切。同时,父母离异使子女丧失安全感,产生恐惧感。离异家庭中,男孩多具有明显的情绪不稳和倔强,而女孩则表现为更多的焦虑。

3.个性特征方面

离异家庭子女容易产生某些性格缺陷,比如自卑、孤僻、怯懦、粗暴等。破裂家庭的夫妻由于感情纠葛、不仅无力顾及孩子的精神世界,有时连孩子的生活都无暇顾及,常给孩子带来不能摆脱的情感负担,使孩子的心理上的积极因素被抑制,给孩子的心灵带来创伤!

离异家庭的孩子容易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甚至怨恨,并泛化到对其他人和社会的不信任感,易形成情感冷漠、孤独怪癖、我行我素的人格特征。尤其是处于“心理断乳期”的中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外界影响和教育使之转变,很容易成为犯罪行为的心理基础。据学者调查,我国违法犯法犯罪青少年大约有10-30%来自离异家庭[2]。

四.良好亲子关系沟通策略

离异家庭与完整家庭子女在各方面表现出的差异虽有―定的必然性,但并不绝对,其差异程度由许多方面因素所制约,而且离异家庭子女存在的问题如果采取相应的措施,也是可以弥补和矫正的。

(一)正确、诚恳的态度

代际沟通是消除两代人隔阂、促进亲子关系向和谐转化的一个良好途径。代际沟通是指两个世代之间在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念方面的认同,是为了缩小和消除年轻一代和老一代由于年龄经历、社会地位以及所受教育不同带来的各种差异达到彼此适应的一种认知行为。要达到代际之间相互沟通,首先必须采取正确的诚恳的态度。

1.相互尊重

在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角色是截然不同的。父母得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使子女有机会接受适当的教育,从而长大成人成才,而子女则正好处于接受教育的地位,客观上就存在了相互对立的可能性。有时,父母为了维护长辈的尊严还会摆出一副“真理化身”的模样,这对独立意识日趋强烈烈、自尊心很强的青少年来说是难以忍受的,无形中便有了心理隔阂,妨碍两代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所以,父母要与子女进行有效沟通,便要像朋友式地交流思想和情感,而达到这一效果的基础便是确立人格平等的观念。

2.相互信任

正因为在不少亲子关系中缺乏人格的平等,彼此间也就难以相互信任。父母与子女相互猜疑、疏远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在青春期,孩子渴望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拥有自己内心的一点秘密,而不少父母对此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他们以为孩子一旦有秘密瞒着自己,就一定是做了“见不得人的坏事,否则尽可以“光明正大”地去做。于是,有的父母会时不时地窥探子女上锁的抽屉,有的甚至强行翻阅子女的日记,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妨碍了代际间的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影响了亲子关系。对于青少年来说,信任是他们与父母之间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也是冲突的焦点。如果父母能给予子女充分的信任,子女反而会向着他们所期待的方面发展。

3.相互体谅

父母和子女在希望对方在某些方面接受自己意见的同时,必须准备在另一些方面接受对方的意见,如果双方都能移情地从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去体察其心理需要和个性特征,那么父母和子女之间就能取得相互谅解。为求得相互谅解,父母与子女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应该充分说明理由。应当毫无顾忌地坦诚交流,使对方有机会充分了解自己的看法。不要先认定对方“听不懂”、“头脑陈旧”或“思想幼稚”,只要肯以平静诚恳的态度表达出来,就容易达到彼此的理解。

(二)恰当的沟通方法

亲子之间具备了良好的心理态度,还要选择恰到好处的沟通方法以便自然地相互交流、彼此理解。

1.家庭共同活动

可以抽时间组织家庭成员共同参加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达到彼此沟通与理解。在合作中体会相互之间的关心和帮助,创造出温暖的家庭气氛;休假日共同外出郊游踏青,形成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一起观看电影,通过对影片的评论来了解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等等。通过家庭成员的共同活动,可以增进父母与子女的接触和了解,有利于彼此沟通。

2.交谈

尽管父母与子女间的交谈存在诸多心理障碍,尤其是两代人单独谈话更是如此。但是,只要彼此之间都具备了开放和平等的心理和良好的态度,能够像朋友那样坐下来交谈,克服不耐烦的情绪,平心静气地听完对方的倾诉,并作出相应的回报,交谈无疑仍不失为一种增进理解的好方法[3]。但是,在交谈中父母不要用高高在上的尊长的口吻,这种语气是交谈的D大碍,会引起子女的反感。既然已经决心坐下来坦诚交谈,就不要再用训斥的态度对待孩子。对子女身上的不足之处可以指出,当双方意见相左时,不要立即强求统一,可以先各自保留意见或选择一个“折中性”的观点。

3.父母主动接近孩子

对于父母来说,还可以主动地通过以下办法来获得子女的理解与信赖。这就是经常和孩子谈论自己的工作,很多子女都想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父母多谈谈自己上作的内容、责任感、成绩、挫折以及与同事的关系等,对对青少年是极有帮助的,既可使他们感觉到父母是把自己当大人看平等相处,又可令他们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如果有可能的话,父母甚至可以偶尔带子女一起去上班,让他能更了解自己的日常生活情况。

有些父母在事业上干得非常成功出色,但子女却并不认为他们是合格的父母。因,孩子更需要父母在家中与自己一起度过课余时间,他们渴望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对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来说,可能还会有很多烦恼或困惑等着父母与自己一起分担或探讨。所以,父母应该多与子女在一起,别频繁外出,也不要工作过度。

4.多发现子女的优点

对长大的孩子,切不可不经过了解就给予不公平的批评。青少年时期孩子的自尊心特别强烈,父母不应该说任何使孩子感到“丢面子”的事,尤其是和他的同伴在一起时更不能轻易批评他。有时父母对孩子的批评过度或不公正,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并导致子女对自己的敬而远之。父母应当多发现子女的优点,以表扬和鼓励来代替喋喋不休的嘱咐和批评。

总之,亲子之间的差距并没有构成不可逾越的鸿沟,并没有构成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父母和子女双方都能寻找机会交换意见和互相了解,并从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去设想,互相理解就就容易多了。

参考文献

[1]申继亮著.青春不困扰-心理与人生发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钱铭怡著.心理咨询与治疗[M].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3]刘守旗著.当代青少年心理行为透视[M].安微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