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流分析范例6篇

人际交流分析

人际交流分析范文1

提 要:商务英语体裁分析是商务英语应用和促进商务活动成功开展的重要内容,由于话语共同体包含了商务英语的主要特征,因此成为商务英语体裁分析的重要工具。本研究在话语共同体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商务话语共同体的概念。商务话语共同体主要包括交际目的、交流机制和特殊词汇的使用等环节。在分析这些环节的基础上,建构商务英语体裁分析模式,并以个案研究对其加以验证。

关键词:体裁分析;话语共同体;商务英语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11)06-0048-3

Genre Analysis of Business English Based on Discourse Community

Zhou Wenxua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business discourse community and the genre analysis mode of business English. This mode covers the analysis on communicative purposes, mechanisms of intercommunication and specific lexis which develops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business English in social context. It reviews and discusses the researches done so far and provides case analysis onbasis of this mode.

Key words:genre analysis; discourse community; business English

1 引言

体裁分析理论超越了对语篇语言特征的表层描述,力求揭示语篇建构的理据、实现交际目的的特殊方式和语篇建构的规范性。(秦秀白 1997)本文将话语共同体的概念引入到商务英语体裁分析中,通过话语共同体的概念来具体说明语言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的使用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商务英语的体裁分析方法。

2 体裁分析的主要视角

2.1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体裁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体裁分析方法包括7个要素:(1)阶段分析,文本是否履行了作者的社会目的,并在实现其目的的不同阶段体现不同的特点;(2)子句结构,使用不止一个子句,并通过第一个出现的子句来提示文章的开始;(3)动词的种类, 动词的使用描述出现的行为,并通过情态动词表明作者的责任和立场;(4)词汇,专业术语还是日常用语,是用来表达感情、态度或仅仅是描述;(5)名词词组,是否包含了大量的名词词组,尤其是科技文章;(6)环境情况,文本中出现的时间和地点等;(7)连贯性,句子间的连接和段落间的衔接等。(Hyland 2004:198-199)

Holborow认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体裁分析视角首要关心的是语域,即语篇应用在适当的语域。他将这种语篇和语域的关系具体化为三个明显的因素:(1)从语篇中分析场景;(2)从场景中预测语言;(3)根据不同语域\场景的变化来重写语篇。(Holborow 1991)

2.2 基于特殊目的的体裁分析

基于特殊目的的体裁分析是以Swales的语步分析法为主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认为应通过不同的交际目的来划分不同的文本体裁,文本的意义和语言的功能只有在相应的语境下才能发挥出来。语言在不同的语步中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时态、主题、动词的选择、结论和创新点等方面。他认为,体裁是一种交际事件,并且阐释话语共同体的概念,通过话语共同体中各个成员的特征来找到交际目的。(Swales 2001)

2.3 其他视角下的体裁分析

在体裁研究中,还出现了一些偏重于语境层面的分析。一些学者认为语境影响语篇体裁的形成,Freedman和Medway提出修辞被重新出现的语境所约束,语篇与社会语境相互影响,二者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语篇中交际目的的实现,除了语言之外,还有其他因素也影响语言交际目的的实现,交际目的的实现不仅仅依赖语言本身的使用,也依赖于语言之外的其他语境因素。(Freedman Medway 1994)

除了以上的体裁分析视角外,杜金榜(2008)还总结了Bahtia,Hasan以及Martin所提出的体裁分析方法,分别从语言、社会学、心理学、语篇结构、意识形态和语法等层面进行体裁分析。

3 商务话语共同体

Swales在其《体裁分析》一书中,对话语共同体的定义为“具有共同目标、相互交流机制、特殊文体和专用词汇作为成员而组成的团体”。他认为,话语共同体所特有的身份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共同体中的成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拥有这种身份,一旦成员无法与共同体中的身份一致,那么该成员就脱离了这一话语共同体。(Swales2001:22)商务话语是在商务语境下的一种社会行为,是人们在商业组织中通过说话进行沟通从而成功地完成工作,商务话语共同体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在商务活动中,商务英语的使用者都具有一个共同目标,即完成商务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相互交流,应用不同的体裁和语言建立或维系关系,同时使用一些独特的词汇确保信息传递准确,从而达到有效的沟通。因此,商务英语是构成商务话语共同体的基本语言媒介。从话语共同体的角度看,对商务英语体裁进行分析能更好地抓住商务英语体裁的基本特质,这也正是本研究的出发点。

Swales指出,话语共同体具有6种特征:(1)每一个话语共同体都具有一系列被广泛接受并认同的公开目标;(2)话语共同体的成员之间具有相互沟通的机制;(3)话语共同体运用成员之间的参与机制优先提供信息并作出反馈;(4)话语共同体使用多种类型的体裁来达到交际目的;(5)话语共同体中的成员使用某些特殊的词汇;(6)话语共同体中的成员“身份”需要通过一定程度的知识获得。(Swales 2001:24-27)

以Swales的研究结论为指导,并结合商务英语的自身属性,我们认为商务英语话语共同体具有以下特征:(1)商务英语的共同目标是完成商务活动,维系或建立良好的关系;(2)商务话语共同体中的成员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使用不同的交流方式,包括口头、书面和网络。口头包括会议、新闻会和口头报告等;书面包括信函、项目建议书和合同等;网络包括电子邮件和视频会议等;(3)商务话语共同体中有一些常用的固定体裁,这些体裁包括信函、报告、合同、备忘录、会议记录等,每种体裁都有自身的语言和结构特点;(4)每一种商务活动都有其自身的交流机制,商务话语共同体的成员都须掌握这种交流机制,这种交流机制也表明商务话语共同体中的成员身份,共同体中的成员即使没有参与某项商务活动,也能够了解并掌握该商务活动中的各个步骤;(5)交流的信息随目的不同而变化相应不同的体裁,如信函、合同和报告等;(6) 在商务话语共同体中,每一种商务活动都有自己的一些特殊词汇,这些特殊词汇在其所处共同体中具有特定的意义。

4 基于商务话语共同体的体裁分析方法及案例分析

4.1 分析方法

基于话语共同体的体裁分析主要以交际目的、交流机制和特定词汇三个方面为视角。商务语境中的交际目的是指商务篇章所达到的最终结果,如信函是提供信息、建立友好关系;合同是为了确保商贸活动的顺利进行。在不同的情境下,又分为不同的具体交际目的,如信函分为祝贺、理赔等;合同可分为销售、租赁等。通过对交际目的的分析来明确体裁类型和沟通方式,并分析语篇为实现交际目的而具有的语言和结构特点。

交流机制的分析包括个体所选择该种体裁的意义以及个体如何参与到这种沟通中来,读者和作者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背景才能具有这种交流机制,并获得商务话语共同体中的成员身份。通过交流机制的分析可以确定作者和读者的身份。

特殊词汇分析包括词汇在商务语篇中的意义和作用。这些特殊的词汇也是商务语篇区分其他领域语篇的一些个性特征。

4.2 案例分析

1)交际目的分析。写信人根据自己的期望阐述具体的交际目的,如卖方向买方发货,通过信函想提醒买方检查货物的完好性,以便进一步增加对方订货的兴趣。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卖方还会涉及很多细节,如日期等,为确保信息的准确性而采用书面信函这种沟通方式,作为记录也便于保存,是商务活动的证据。如“On or before May 5, 2010”,“Miami headquarters”这些确切的日期和地名体现了语言在传递信息时的完整、准确和简洁。如信函开头用We will表明卖方对买方的诚恳意愿。

在信函中间部分使用短语如:“billed C.O.D”说明发货细节; “take extreme precautions against damage”和“you should check”说明运输方式和注意事项。使用Although we...you...的结构表明卖方的诚恳态度。

在商务活动中,有成交意向的买卖双方为了说明交易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而签订合同,其普遍的交际目的是通过合同的订立,确保商务活动顺利地进行。其具体的交际目的是出卖人转移物品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合同中使用的语言通常正式保守,避免使用弹性较大的口语词、俚语、方言等。如不用begin而用commence,用purchase代替buy等。而在句式上要求能够准确严密地规约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如“shall be deemed”这种被动语态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客观、平实,“when”重句的使用进一步补充了主句需要满足的条件从而使内容严密完整。

2)交流机制分析。交流机制体现在对信息的传递上,如The posters will arrive by United Parcel, billed C.O.D. 句中的C.O.D.是商务活动常用的付款方式,是cash on delivery的缩写。在对意外情况处理的描述中,会提到,如“premium”和“policies”等内容。这里 “premium”是指被保险人参加保险时,根据其投保所订的保险费率。“Policies”是指保险单,是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签订的一种正式保险合同。只有掌握相关的商贸知识,才能识别信息的含义。在商务合同中,用“acceptant”和“offer”分别指承诺和要约,前者是指受要约人对要约内容同意,而后者指一方希望与另一方订立合同。这些须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才能够了解,因此读者与作者应是具有一定的商法知识的人。在这里,商务和法律知识是商务话语共同体所具有的一种身份,只有具有这种身份才能隶属于该共同体,否则难以达到有效的沟通或获得同等的利益。

3)特殊词汇使用。商务信函中常用:dear, sincere thanks, best wishes,yours truly等词汇表达礼貌,这些词汇充分体现信函本身的特点。如“we will be pleased to ship...”和“we will ship...”就语言传递信息来看,都是表达“我方将海运……”的意义,加上“be pleased to”虽然在含义上差别不大,却向对方传递了礼貌和体谅这样一种情感和语气。

在商务合同中常用“In case equipment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which are requested in the contract, are found missing, BUYER shall be able to request SELLER for replacement.”这里用in case体现了语言的缜密和逻辑性,既要包含各种不同的情况,又要排除各种例外的情形,合同的内容既要强调客观事实,又不涉及个人感情。商务合同中频繁使用一些英语古语词汇,如“hereto”,“hereinafter”,“whereby” 等,主要为了避免重复和防止当事人对条款产生歧义。

5 结束语

本文从话语共同体的视角,对商务英语体裁分析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包括交际目的、交流机制和特定词汇的商务英语体裁分析模式,并据此进行了案例分析。本研究把话语共同体引入到商务英语体裁分析中,希望借此能进一步拓宽商务英语体裁分析的视域。在本研究中,没有对商务英语体裁结构得以形成并沿用的社会文化因素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对商务英语体裁分析同样重要,这也是下一步值得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杜金榜. 论语篇分析的理论与方法[J]. 外语学刊, 2008(1).

秦秀白.体裁分析概说[J]. 外国语, 1997(4).

Freedman, A. & Medway, P. Introduction:New Views of Genre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A).InFreedman, A. &Medway,P.(eds.). Learning and Teaching Genre[C].Portsmouth, NH:Boynton/Cook, 1994.

Holborow, M. Linking Language and Situation:A Course for Advanced Learners[J]. ELT Journal, 1991 (45).

Hyland, Ken. Genre and Second Language Writing[M]. Chicago: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4.

Swales, J.M. 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011年第6期

总第163期外语学刊

人际交流分析范文2

一、教学策略

口语交际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听话、说话虽然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把听话、说话简单地等同于口语交际,它即不包括交际过程中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也不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说话人的言语以声波的形式传给听话人之后,听话人把这些信号进行转换,并从储存的语言信息库里找出相应的语词,按一定的结构法则排列起来,把声音信号变成语言句子,同时进行分析与综合,从而理解其意思。这个听话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言语知觉阶段、语法分析阶段、利用阶段。

凯恩斯等人曾用一个模式来说明听话的三个主要过程。

按照这个模式,说话人的声波即听觉信号经过语言知觉系统的分析后,成为知觉到的一连串讲话声音。这是第一个阶段。通过语法、句法的分析得到语言的含义,这是第二个阶段。句子的意思最后被贮存在记忆中,这是第三个阶段。听话心理过程显示,学生间的差异主要在第二阶段,即语法分析阶段。学生的词句和语法规则的积累直接影响其搜寻、加工的速度和准确性。

二、课程观念

听话和说话,其实是一种口头形式的作文,为书面语言的表达服务,不放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而发展课堂口语交际,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有一定实践意义和真实环境下进行师生、生生互动的交际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学会与人沟通。

说话是人们在大脑语言半球(左半球)前语言中枢的控制下,将自己的内部言语借助于词语,按一定句式快速转换为外部言语的过程。费罗姆金和麦克尼拉奇等人将说话的过程分为四个过程、七个阶段。

说话心理过程研究显示,学生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创造句法结构的过程,即第二至第五阶段。学生词句的积累量和熟悉程度决定其表达的速度和质量。口语交际教学主要通过课堂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不局限在“你说我答”的层面上。

三、课型结构

口头语言的一般特点是:词和句的发音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如果个别词或多音词的某个部分过长,或者句子发音有间歇或迟滞,都会使学生的倾听、理解出现困难,甚至引起误解。因此,在发前一个音时,后一个音在一定程度上必须是准备好的。在说出整个句子的时候,必须对整个句子的结构进行综合,才能用连贯的、恰当的词表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听话、说话教学主要以师问生答的方式进行,对话形式比较单一,互动层面也仅限在一问一答上。口语交际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活动,是学生通过倾听、表达和应对而发展的能力。它发生在课堂之上,既是师生间的对话,也是生生间的交流;既是单一的问答,又是群问群答;既是系统知识的理解,也是思维发展的平台。

四、教师角色

在听话、说话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形象是传授者和指导者,而在课堂口语交际中,教师的角色形象是参与者和引导者。话题的意义建构和交流都是由学生完成的,在学生群体的交流、讨论下,由对话题中心的延展,完成知识的迁移,并在交流的过程中,使思维得到拓展。

人际交流分析范文3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交流 冲突和障碍 跨文化训练

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在近几十年来人们之所以特别重视这一现象的研究,是因为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使得各国、各地区的人们得以频繁的交往。在新疆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特别是在维吾尔人和汉族人在交流过程中,会由于传统文化、民族风俗等差异而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和障碍,因此利用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借助对维吾尔传统文化的了解,可以化解交际中的种种矛盾和障碍。本文将从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社会交往等三类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列举并分析案例。

一、语言交际过程中的案例分析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又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

案例1:小李在阿克苏某地区支教时和一位当地男老师结识,经常在一起聊天。一次他们聊起了各自的父母,男老师委婉地说“????? ???????? ?????.”。小李想进一步问问男老师的父亲是什么时候去世的,他问道:“??????? ????? ???????”。这是这位男老师突然借故离开,并且面露不悦。

案例1分析:维吾尔族一般忌讳说“??????”,而是用“???? ??????”等30多种其它表达方法,“??????”这个词一般形容某个不受欢迎或者地位低下的人的死亡,用这个词来说这位男老师父亲的故去,是极其不敬的,不礼貌的表达方式。

案例2:小张在阿克苏地区支教,有一次和当地老师一起聊天,老师提到一个名叫阿里木小孩子,因为涉水而溺亡,这位老师为这个小男孩惋惜,小张顺便问道:“阿里木生前学习是不是特别好?”这位老师听后闭口不言,看样子不是很高兴。

案例2分析:小张的错误在于,他不该直呼死者的名字。在远古时代,即人们通过不说死者的名字谋求避免死者的灵魂返回到尘世,伤害称呼自己名字的人。现代意义上的这种忌讳(直呼死者名字),其原因是生者对死者的一种怀念和尊敬,而不是惧怕死人的灵魂干扰自己。人们提及死者的名字时,一般在前面加上“??????”(意为“受到宽恕的”,“受真主关爱的”)。

以上两个案例分析说明,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跨文化交际,既是语言的交流,也是文化的交流,语言交际中的语用规范和语篇结构非常重要,关乎到不同文化背景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二、非语言交际过程中的案例分析

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之非语言交际,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等等。“体态语”便是非语言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中将从这一角度分析以下案例:

案例3:小王支教时,一天到学生家长家做家访,学生的妈妈热情地招待小王,准备了很多甜点,香喷喷的奶茶,小王喝了3、4碗奶茶后,觉得自己吃饱了,喝不下了,所以当学生的妈妈再次给小王添茶时,小王再三拒绝,甚至把碗拿开,不让学生的妈妈倒水,这个时候气氛突然变得很尴尬。

案例3分析:在维吾尔的文化习俗中,不再核查,即用手盖住查完,示意主人不必再斟。如果用其它方式拒绝,会显得很不礼貌,不符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小王把碗拿开,这一简单的动作,使得当时的气氛突然变得尴尬不已。

以上案例分析说明,非语言交际手段十分丰富,但是,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与语言结合使用的,起着重复、加强、补充甚至替代或否定的作用,尤其是在体态语方面,它能反映出这个民族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思维方式,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内容,使民族特点更加鲜明。不同民族的体态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也不同,了解对方民族体态语的特点和内涵,能够让交流更加顺畅,也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

三、社会交往交际过程中的案例分析

人们的社会交往遵循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即是一个社会的习俗。人类社会的各种习俗是千百年中间逐渐形成的,有些习俗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但多数习俗已经无法弄清它是如何形成的。在人们的习俗中贯穿着这一民族的价值观念和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案例4:小陈在支教时做家访,学生阿里木的家长热情地招待了小陈,一屋人聊得很开心,这时听到了婴儿的哭声,原来是阿里木不满1岁的妹妹哭了,阿里木的妈妈赶快抱起婴儿,哄着不让哭闹,婴儿破涕为笑,小陈一边夸小婴儿乖巧听话,一边试图吻婴儿的脸蛋和小脚,这时阿里木的妈妈抱开了婴儿,并迅速放回婴儿摇篮。

案例4分析:在维吾尔人的育养禁忌中,他们最忌讳的是婴儿遭到“毒眼”、“毒舌”的伤害,所以,婴儿的父母和其他人避讳夸婴儿或者以爱慕的眼光注视婴儿。维吾尔族也忌讳亲吻不会说话的婴儿,尤其忌讳亲吻他们的嘴巴,否则以为婴儿会常流涎水。还有人认为若多亲婴儿的脚掌,婴儿将会习惯跟人。小陈正式因为不知道这些文化习俗,所以会发生交际上的障碍。

四、结语

跨文化理解力代表跨文化沟通能力的认知而向,它强调经由对自己与互动对方文化的理解,而改变对环境的个人感官的过程。在新疆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需要我们以跨文化交际的思维看待每个民族,以跨文化交际的敏感看待每个交际障碍和冲突,最终依靠跨文化交际能力解除,消除交际障碍和冲突,达成顺利、和谐的交流交际。

参考文献:

人际交流分析范文4

【关键词】 高中数学;社交能力;师生互动;双边评析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客观存在个体,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等特征.学生在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一方面需要通过自身独立自主的学习实践努力,另一方面需要与教师以及其他学生个体进行有效互动,深入沟通、真诚交流等交际活动,达到增进情感、提升潜能、获取信息、树立品质等目的.学生在此过程中,与教师以及其他个体之间的交际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众所周知,

在各个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主要还是通过双向的交流、讨论等活动方式,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融入其中,以此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语言表达和互助合作等方面的能力素养.高中生即将跨入社会,融入社会,需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更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应将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作为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本人现简要论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交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一、在探知新知要义过程中,师生互动交流,提高社交能力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融并进、共同发展的前进过程.双边互动性、双向交流性、多头沟通性,是教学活动的根本特性.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双向性,提供了师生之间、个体之间深刻交流、有效沟通的“条件”,同时,为提升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提供了丰富“载体”.新课程标准下,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新知教学活动,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交流才是现在教学的必需,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有效引导以及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等实现新知内涵要义的“体悟”,社会交往能力有效提升.

如在“利用指数函数单调性比大小”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该知识点的内涵要义,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方式,设计出如下教学过程:

师:当我们研究完一类函数的概念、图像及其性质之后,重要的还是能将其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去,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问题.

师:比较1.3-2.7与1.3-2.5的大小.

师:观察两个数的特点,有什么相同?

生:观察这两个数,底数相同,指数不同.

师:根据这个特点,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师:引导学生借助指数函数进行考虑.

生:讨论分析,认为可以采用构造函数的方法.

师生合作:我们可以把这两个数看作某个函数的函数值,运用其性质进行大小比较.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深入的交流、沟通,循序渐进,通过层层设置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知活动,变通会话交流形式,实现该知识点内容要义的有效掌握.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交流过程中,思维活动更加灵活,语言表达更加严密,思考分析更加条理,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在研析解题策略进程中,师生互动研析,提高社交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问题案例讲解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双边探究实践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有序引导和深刻指导下,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作探知、双边交流等交际活动,以及与教师就解题思路和方法等“焦点”进行研讨交流,从而实现交际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发挥研析解题过程的双边互动特性,将社会交往能力培养融入其中,组织学生开展生生之间的合作探析问题条件、小组研析解题思路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活动,在准确掌握解题思路、策略等“精髓”基础上,锻炼和提升高中生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条理分析能力.

问题:已知A(-2,-3),B(4,1),延长AB到P点,使AP的距离是PB距离的3倍,试求出点P的坐标.

学生学习小组探析问题条件后认为:“这是考查向量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的运用.”通过对问题题干的分析,结合小组的合作讨论可以得出:“由于点P为分点,所以我们可应用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求点P的坐标方法解答.”此时,教师根据学生小组研析所得解题思路,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进而引导学生:“在刚才解题思路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通过作图,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向量的定比分点看作是坐标公式的一个等量关系,利用解方程的思想解决.”学生此时进行再次研析问题条件和解题思路活动,开展解题活动.高中生在教师设置的“先探后导”的教学方法中,小组合作交流能力有效锻炼,思考分析沟通能力有效提升,同时,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效能显著提高.

三、在评析指点教学活动中,师生双边评价,提高社交能力

人际交流分析范文5

(1)目标需求与学习需求相结合的原则;

(2)学生、学校与社会需求兼顾的原则;

(3)大纲制定、教材选择及教学实施要体现各种需求的原则。徐新宇提出对商务英语的需求分析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即对将来工作环境的分析、对学生的分析、对商务英语语言的分析及对授课环境的分析等。自2009年以后有不少论文从需求分析的角度来分析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但主要是研究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阮绩智建议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应遵循目的导向原则、需求分析原则、科学系统原则以及发展原则。从研究现状来看,关于需要分析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章较多,但从需求分析理论的角度对新设本科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的很少。因此,本文拟从需求分析理论入手,通过走访用人单位调查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并根据社会需求分析的结果提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进建议。

二、社会需求分析的结果与讨论

(一)用人单位招聘广告分析作者通过走访人才市场、深入企业等方式收集到一些典型企业的招聘广告,笔者主要对广告中的英语能力要求,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和综合素质要求进行分析。

1.英语能力要求通过对企业招聘广告中的分析,笔者发现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主要包括英语水平整体要求和英语技能要求。对于英语水平整体要求,多数企业都要求英语良好,通过大学英语4级考试;也有不少企业要求英语流利,通过大学英语6级考试。在调查分析中还发现,尽管商务英语专业的本科生都会参加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的考试,学生基本上都能通过专业四级考试,而且也有不少学生通过专业八级考试,但是企业招聘广告中对专业四级和八级的要求很少。另外,在英语能力要求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项是口语及写作能力。可见,用人单位更加注重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2.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目前,越来越多的知名的外资企业、国有企业以及一些民营企业在招聘广告上都明确写道“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者优先”。这其实就是对员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种要求。在海外留学或工作过的人由于在不同文化背景过得到过锻炼,往往被用人单位认为可能外语能力会高一些,关键是他们的海外经历培养了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应该比没有这个经历的人在对外交往中思维更灵活,沟通交际能力更强。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更需要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这种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社会要求应当体现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提供英语能力的同时提高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掌握灵活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人际沟通的能力。

3.综合素质要求对于招聘广告中提到的“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积极热情”可将其视为工作态度,此外还提出了开拓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适应能力,以及在较强压力下工作的能力等要求,可以将上述要求归纳为综合素质要求。通过对招聘广告中对综合素质要求的调查显示工作态度是用人单位最关注的事项之一。对于工作态度的引导虽然很难设置成一门课程,但是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来体现和强化认真严谨的精神及学习态度,以便于学生在将来能将此种态度有效地延伸到工作岗位中。其次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用人单位比较注重的。在实际工作中这种通过语言协商讨论并达成共识的能力较为重要,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可以通过开设跨文化交际和商务沟通等课程中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用人单位访谈记录分析通过走访一些企业,与用人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将访谈记录整理分析后,得出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可以总结为如下三点:

1.能够有效地交流能够与客户尤其是外国客户有效交流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以及成功的基础。很多情况下,尽管做了充足的准备,但由于在传达产品信息或进行项目策划时没有做到有效的交流,或交际技能的欠缺而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一些用人单位指出在这种跨文化的商务交际中,为了避免造成误解,语言的恰当使用及对双方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是极其重要的,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不仅能够胜任与外国人的交流,还能够克服文化优越感和文化偏见,能够和来自异国文化背景的人互相达成妥协与理解,达到互惠双赢的结果。

2.能够熟练运用商务英语语言技能很多企业负责人在访谈的时候都强调英语口语在对外工作中的重要性,希望学校能加强学生在商务交际中口语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毕业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不能使用较地道的英语进行交流,即便再擅长交际策略及技巧,也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此外,在具有的商务交流中商务专业术语的正确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多积累。对商务英语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如下:熟悉各种体裁的商务文件(如合同、报告、信函、备忘录等),并能用准确的商务术语和恰当的语言进行撰写,能够快速阅读并找到特定信息。一些用人单位指出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普通英语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较好,但在商务背景下的英语语言技能就需要加强。

3.能够较全面且正确地掌握商务知识和商务操作流程具备一定的商务专业知识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与英语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区别。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学校和学生双方往往重视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对于商务知识有所忽略。一些企业招聘人员在访谈中提到对于像经济学、管理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这些商务知识在商务实践中使用很多,应加以重视,希望学校能系统开始这些课程。此外,一部分用人单位抱怨学生的实践经验太少,招聘的毕业生刚开始无法独立工作,必须培训3到6个月才能掌握商务操作流程,较耗费时间和资源。有的企业建议学校增加学生进企业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多到实际工作环境中去体验和学习。通过用人单位访谈记录和招聘广告的分析,可以得出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整体需求有以下几方面:(1)能够在商务背景下正确地运用英语的语言能力;(2)熟悉基本的商务知识;(3)熟练掌握商务操作技能;(4)擅于运用交际策略的能力;(5)熟悉国际商务文化,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及能力;(6)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进建议

通过前面的需求分析研究,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不但要具备以下能力:(1)外语应用与跨文化沟通能力即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沟通能力;(2)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即具有国际视野,能按国际惯例从事商务活动,处理各种关系的专业实践能力;了解国际商务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在外经、外贸、外事、管理、金融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3)综合素质与职业发展能力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工作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基本的第二外语应用能力。与普通英语相比,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中的需求分析尤为重要。有效合理的课程设置应该考虑到学习者和社会双方的需求,并以市场为导向。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学校培养的学生视为面向市场的“商品”,将用人单位视为“消费者”。消费者是否会选择商品取决于其自身的需要,因此,学校在设置课程之前要对用人单位的需求有明确的认识。此外,课程设计者如果对学生选择商务英语专业的动机及其主观需求有所了解,那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也会有相应的改进。

人际交流分析范文6

关键词:JF Can-do;评价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随着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语言交际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通过语言来认识世界、拓展视野,学习别国文化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2003年CEFR①正式公布后,国内语言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但截止到目前,日语教学研究领域对它的研究却一直停留在较低的水平。2009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参照CEFR公布了《国际交流基金日本语教育スタンダ`ド》(国际交流基金日语教育标准),提出了“JF Can-do”②的日语教学实践评价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该评价体系不仅对日语教学及日语语言学习进行了界定和统一,而且对日语语言教学的情景进行了系统描述与分析。它涉及了现实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形,分析了影响学习效果的各类因素,力求解决在日语教学及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成为当前日语语言教学与学习的统一参考标准。此外,“Can-do”评价体系还建议日语教育者可以参照此标准建立符合现实教学需要的具体评价方法,通过实际教学过程验证该体系的现实可行性。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笔者在长期从事日语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直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从单词、句型、语法的讲解入手,将课文篇章结构、中文译文作为主要讲解内容;此外结合日常生活场景,进行简单的听力、口语的场景再现。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完成作业,记忆单词,背诵语法,就能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然而,在对校际交流及社会实践的调查中发现,虽然很多学生通过了Nl、N2的考试,却很少有人能达到顺畅交流的程度。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不能顺畅表述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所表达的句子中存在大量语法错误,且常常使用大量汉语词汇。部分外籍教师反映,中国学生表达的日语,中国学生能完全明白,但是作为母语使用者的外籍教师却常常难以理解。基于以上情况,笔者一直试图探索其中的原因所在。

自CEFR正式颁布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③参照CEFR出版了《国际交流基金日本语教育标准》提出了“Can-do”的日语教学实践评价体系。它将日语教学评价体系划分为A1、A2、B1、B2、C1、C2六个等级,将语言能力和语言活动范畴划分为53个方面,这些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被称为“JFスタンダ`ドの木”的体系,该评价体系受到日语教育界的大力推崇。

结合国际交流基金“JF can-do”评价体系,笔者认为需要重新思考当前日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找到适合当前现状的教学理论和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这已经成为日语教育者面临的首要任务。

二、研究方法

笔者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日语课堂教学案例和教学效果,结合国际交流基金相关数据的分析验证得出结论。

三、“JF Can-do”与日语实践教学

基于对“Can-do”体系、日语学习者学习过程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理论上该体系与教学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能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积极影响。为验证其可行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验证。

(一)教学对象及教材

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基础日语口语教程》作为实验内容,以笔者教授的2015级《日语口语》课程作为实验对象。

(二)教学实践方法

由同一教师教授同一门课程,制定适用两个不同班级的两套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其中一套为传统的日语教学方案;另一套则是严格参照“Can-do”俗际凳┙萄У慕萄Х桨浮

(三)具体教学实践

教学方案对比:(见表1)

(四)教学实验结果

开始阶段,因为由教师系统讲解生词和语法,G1班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G2班则因为采用话题式教学,教师讲解内容较少,学生普遍反映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在完成课堂活动时感到顾此失彼,疲于应付。但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推进,G1班学生在学期中期进入疲劳期,课堂氛围相比前期表现沉闷。

G2班学生则随着课程得不断推进,逐渐适应以话题为中心自主学习的授课模式,积极主动性明显提高。在完成课堂展示时,表现活跃。同时由于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课外,搜集大量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进行补充,课堂效率明显提高。此后对两班采用同一套试题进行测试,成绩显示两班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证明,不同教学方法下造成最终的教学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

综上所述,在对该评价体系框架下的实践课教学方案的研究中,虽然在实际教学中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也没有对两班级学生个体差异性做调查,对不同班级学习环境、性格因素等也未进行调查,但两班级仍存在很多共性,因此获取的实验数据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四、结论

“Can-do”评价体系对日语教学从方法论上进行了系统描述与分析,并都逐步得到了验证,其中涉及了学习因素以及在教学中遇到的困境,是一个全面涵盖当前语言教学的参考标准。该体系在日语教学中逐渐得到应用,但它并非是一层不变的,它鼓励教育者参照标准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语言教学模式。

该论文通过实际教学实践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以期能给国内日语教学者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在研究过程中经常受到教学条件等因素困扰,但依旧会继续积极改善教学环境,加强教师间合作,找到更多“Can-do "评价体系与教学的契合点,进一步改进基础阶段日语教学方法。

注释:

① CEFR,指欧洲语言共同框架。全称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② 本文中简称为“Can-do”

③ 国际交流基金(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前身是1972年为了推进日本的国际文化交流事业,作为专门机关而设立的外务省管辖的特殊法人,2003年10月2日起变更为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The Japan Foundation)。日本国内设有本部和京都分部以及日语国际中心和关西国际中心两个附属机构,在国外19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海外事务所。

参考文献:

[1]国际交流基金会.JF日本Z教育スタンダ`ド2010利用者ガイドブック,2010.

[2]盐泽真秀.言Z能力の熟_度を表すCan-do述の分析一JF Can-do作成のためのガイドライン策定に向けて,国除交流基金日本捂教育纪要6号,2010,03.

[3]国际交流基金会.“日本语教授法シリ`ズ”《学をuする》.国际交流基金,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