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范例6篇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麻疹;小儿;家庭护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末春初为多见。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具有通过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力,一般较少发病。患过一次麻疹后即能获得自动免疫而不再得病。患者的口、鼻、眼部粘膜的排泄物都含病原体,出疹前后5d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给他人。现已推广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发病率显著降低。麻疹已被国际消灭疾病特别工作组(ITFDE)列入全球性可能消灭的8种传染病之一。

护理措施:①孩子得了麻疹如无并发症应在家中隔离。隔离时间为5d,有并发症者需延长至10d。由于麻疹病毒一旦离开人体很快就会丧失致病力,常开窗通风换气。病儿的衣服玩具等在室外晒1~2h时就可达到消毒目的。②卧床休息至疹子消退、症状消失。为了使病儿休息好,应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居室要安静、空气要新鲜湿润,经常要开窗通风,但要避免穿堂风,不要让冷风直接吹到病儿身上,要避免强烈光线刺激病儿的眼睛,窗户拉上窗帘,灯泡用灯罩罩住。给病儿穿衣盖被要适当,穿盖过多,捂得全身是汗,见风反而容易感冒着凉,而引起肺炎。③饮食护理: 鼓励患儿多喝水补充体液,以高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主,恢复饮食后以米汤、牛乳、果汁和果汁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鼓励患儿多饮水,利于清热解毒和透疹[3];除生冷油腻的食物外,不需"忌口"。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减轻心脏负担。④高热的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室内宜空气新鲜,居室要安静、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光线柔和、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患儿眼睛。室温不要太高,衣被不要太多,以免患儿大量出汗,容易造成脱水。通风2次/d(避免患儿直接吹风以防受凉),保持室温于18~22℃,湿度50%~60%。衣被穿盖适宜,忌捂汗,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被。监测体温,观察热型。高热患儿可用小量退热剂,忌用醇浴、冷敷,以免影响透疹,导致并发症。⑤注意病儿的皮肤、眼睛、口腔、鼻腔的清洁。做好病儿皮肤粘膜的清洁卫生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做到 及时评估透疹情况。保持床单整洁干燥与皮肤清洁,在保温情况下,每日用温水擦浴更衣1次(忌用肥皂),腹泻儿注意臀部清洁,勤剪指甲防抓伤皮肤继发感染。如透疹不畅,可用鲜芫荽煎水服用并抹身,以促进血循环和透疹,并防止烫伤。加强五官的护理。室内光线直柔和,眼部清洁,避免强光刺激,眼部因炎性分泌物而形成眼痂者,应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再滴入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1d数次,并加服鱼肝油预防干眼症,防止眼泪及呕吐物流入耳道。及时清除鼻痂、翻身拍背助痰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护理,多喂水,可用生理盐水或朵贝液含漱。⑥疫苗预防接种 为提高易感者免疫力,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可接种麻疹疫苗。接种后12d血中出现抗体,1个月达高峰,故易感儿接触患者后2d内接种有预防效果。对年幼、体弱的易感儿肌注人血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接触后5d内注射可免于发病,6d后注射可减轻症状,有效免疫期3~8w。⑦家庭护理 对患儿家长加强麻疹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其对麻疹的基本认识;对麻疹的传播途径知识进行重点讲解,要求患儿家长掌握必要的预防措施;讲解麻疹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措施,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对高热护理、皮肤五官和呼吸道护理等重点注意事项进行讲解,使患儿家属对医护操作理解和支持,指导麻疹患儿无并发症时可在家治疗护理。医务人员家庭访视1~2次/d,并进行上述护理指导。

参考文献:

[1] Ross DA.Recommendations for vitamin A supple-mentation[J]. J Nutr, 2002,132(9 Suppl):2902-2906.

[2] Leyine WC. Development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treat-ment guidelines, 1993. New methods, recommendations, and re-search priorities. STD Treatment Guidelines Project Team andConsultants[J].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upplement),2000,21(4):231.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麻疹;肺炎心衰;病情观察;护理

小儿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全身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及皮肤出现斑丘疹、麻疹粘膜斑,退疹后有糠麸样脱屑及棕素沉着为其主要特征。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肺炎并发心衰是导致麻疹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情观察及护理尤其重要,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我科自2013年3月~6月对26例小儿麻疹并心衰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2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在3个月~1岁,平均年龄为8个月,平均住院时间为5.3d。

1.2临床表现 均有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表现为气急、哭闹烦躁、面色苍白、发绀、四肢厥冷、心率加快、皮疹不能透发或突然隐退,肺部出现湿罗音。

1.3结果 经过积极的急救及护理,19例治愈出院,1例转院。

2 病情观察

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患儿小,病情重,病情变化快,一切细小的变化都需要护士细微的观察,尤其注意体温变化与皮疹、咳嗽、呼吸频率及节律之间的变化。如果患儿体温升高、皮疹增多或突然隐退、咳嗽加重,并出现气促,应高度怀疑肺炎并发症的发生,应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工作。若心率>170次/min,及时汇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强心治疗,必要时可采用利尿、扩血管治疗以减轻心脏负担。呼吸急促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1~2L/min,采用婴幼儿双侧鼻导管吸氧。吸氧过程中观察患儿缺氧症状有无改善、氧流量及鼻导管是否通畅,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准确记录尿量,尿量增多可做为心衰好转的一个有效指征。

2.2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尽量给予留置针穿刺,患儿头皮静脉细小、穿刺难度大,抢救期间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以保证顺利输入所需的药物和液体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量,以减轻心脏容量负荷。

2.3注意观察药物反应,特别是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用药前及推药时,观察心率和心律变化,密切观察用药后的毒性反应,最常见反应是心律失常,发现异常,及时报告。重复应用洋地黄类药物需间隔6h,避免钙剂与洋地黄类药物同时应用。

2.4观察患儿用药后的疗效 达到疗效指标是患儿安静、呼吸困难改善、心率减慢、尿量增加,从而判断心衰好转,详细记录。

3 护理

3.1严格隔离措施 发病期患儿住单独病房,对患儿应采取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d,有其他并发症者隔离至出疹后10d。护理患儿前后要洗手,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动作轻柔。患儿物品专人专用,用后消毒。减少人员流动,防止交叉感染,保持病房安静,尽量减少干扰及不必要的刺激,保持室温22℃~24℃,定时开窗通风,避免患儿直接吹风,避免强光刺激患儿的眼睛。

3.2对于麻疹患儿的发热,不超过39℃的,一般不必采用退热措施;对于体温过高的可给予物理降温,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温,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透发,加重病情。

3.3加强五官及皮肤的清洁 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出汗时要及时擦干,更换柔软清洁的棉制内衣,切忌紧衣厚被"捂汗发疹"。患儿在出疹期和疹退后常有皮肤瘙痒,应剪短指甲,防止抓伤;麻疹患儿眼部分泌物多,可用生理盐水清洗,3~4次/d;由于患儿鼻腔分泌物增多,易形成结痂影响呼吸,应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儿注意观察口腔粘膜有无霉菌的生长,做好口腔护理;若出现霉菌,应停止使用抗生素,给予3%苏打水饭后漱口;大小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及外阴清洁。

3.4饮食指导 麻疹患儿的饮食宜清淡,发热时应以流质及半流质为主,多喝温开水及热汤,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易于使皮疹发透及体内的毒素排出,热退后患儿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3.5加强家庭健康指导 由于患儿的病情重,直接危害的是心脏,家属紧张、焦虑,担心预后情况,护理人员应温和、热情、耐心地与家属交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患儿病情的有关知识及治疗,鼓励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做好陪护人员卫生宣教,避免过多人员探视。

4 讨论

通过对20例麻疹并心衰患儿的护理分析,护理人员不但要具有高度责任心,严肃、认真、仔细的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还要有应对突然病情变化的思想准备;能够有效控制体温,密切观察用药效果,保持呼吸道通畅,重视临床护理及心理护理,对于麻疹患儿做到认真仔细观察,早期发现心衰的症状及体征,尽早采取治疗措施挽救生命。这些措施的落实提高了麻疹肺炎心衰患儿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3

一、指导思想

消除麻疹工作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多部门密切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提高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及时处理暴发疫情等策略和措施,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二、目标

年全区麻疹发病率控制在5-10/100万以下。

三、工作指标

——­以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常规免疫全程接种率达到并维持在95%以上,儿童满8月龄、18月龄、6岁疫苗及时接种率达到并维持在90%以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15岁以下流动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托幼机构、学校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到100%,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补种率达到95%以上。

——­以区为单位,麻疹监测病例中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20/100万以上,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血清标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暴发疫情血清学确诊率和调查处理率均达到100%。

四、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提高并维持高水平麻疹疫苗接种率

1、切实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严格执行我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程序,8月龄儿童全部使用麻风联合疫苗,18月龄-24月龄儿童年5月1日后全部使用麻腮风联合疫苗,6岁儿童全部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1.5-5岁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常规免疫2剂次接种率要达到95%以上,6岁及以上儿童3剂次接种率要达到95%以上;各针次疫苗要按照接种程序及时接种,适龄儿童在8月龄和18月龄当月接种及时接种率要达到90%以上。要每月开展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及时发现低接种率和免疫空白地区,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免疫空白。各地要把常规免疫接种率作为消除麻疹工作考核的主要指标。

2、适时开展高质量的补充免疫活动。年,我区将结合自身麻疹发病强度、流行特征及麻疹疫苗接种情况,并充分考虑学龄儿童、流动人口及计划外出生儿童等人群麻疹防控工作需要,确定重点目标人群及时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应急免疫或强化免疫,切实有效地控制麻疹疫情。同时,将根据《市年麻疹疫情控制工作方案》要求,年秋季在全区范围对高中或大中专学生(含民办职业学校等)、流动人口等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各单位要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3、严格落实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与疫苗补种工作。要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做好每年9月集中开展的“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补种月”活动,切实保证在儿童中建立高水平免疫屏障。

4、加强分类指导,有的放矢做好疫情控制工作。在开展麻疹疫情和人群接种率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高危地区和目标人群,分类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疫情防控。以儿童发病为主的地区,要着力做好常规免疫工作,重点是采取措施加大流动人口、计划外出生儿童的搜索力度,以发现未免疫和未全程免疫的适龄儿童,并及时予以补种。以成人发病为主的区域,除了要继续保持当地适龄儿童高水平的免疫覆盖率之外,要将工作重点放到城乡结合部居住儿童、流动儿童和大中专学生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麻疹发病重点人群上来,加强成人麻疹疫苗接种工作,避免因外来麻疹病例的输入波及本地易感人群进而导致麻疹疫情的蔓延。

(二)加强麻疹监测,提高麻疹监测能力和水平

各级医疗机构和区疾控中心要严格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年版)》及全国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等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监测工作,提高监测灵敏性和特异性,同时及时做好麻疹疫情网络直报、个案调查、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等工作,确保各项监测指标保持在高水平;同时,自年6月起,各单位要对单例麻疹病例严格按照麻疹暴发疫情规范开展相应调查、处置工作。在开展病例调查的同时,不仅要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同时还要评估病例周围人群免疫状况,分析、确定可能发生暴发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寻找可能的危险因素和暴发原因,并对疫情向周边区域发生大规模扩散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三)加强麻疹疫情分析及疫情应急处置

区疾控中心要定期分析麻疹疫情,根据疫情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各单位要提高控制麻疹疫情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及时发现聚集性麻疹病例,快速做出以应急免疫为主的处置措施,将麻疹暴发规模控制在最小范围。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加大干预力度。

(四)控制医院感染,消除传播隐患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同时对麻疹病例要严格进行隔离治疗,并加强陪护人员的防护和管理。区疾控中心要会同区卫生监督所依法加大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以及现场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及早发现并消除隐患。

(五)强化宣传教育,化解风险

各单位要以预防接种宣传日为契机,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活动,使消除麻疹相关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有利于消除麻疹工作的舆论和社会氛围。同时要开展舆情监测和风险沟通,积极应对来自各方面的负面信息,及时解疑释惑,澄清事实。

五、督导检查与考核评估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 风疹;防控措施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不如麻疹,症状比麻疹轻,主要表现为低热(37℃或以上)、出疹、耳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和结膜炎,病程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病最高,3-5月份达高峰,夏秋季发病率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儿童发病为主。

1 传染性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通过空气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春季发病为主。风疹病人和健康带毒者具有传染性。风疹病人在出疹前一周和出疹后5天内都可传染别人。风疹病人以儿童为主,成人可能有过隐性感染,且抵抗力较强,不易患病。接种过风疹疫苗和得过风疹的人有免疫力,不会感染风疹。

2 传播方式

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方式。垂直传播,为先天性风疹的传播方式:接触传播。风疹患儿自粪便、尿中排出的病毒,可经手传播给患儿的护理者。

3 临床表现

3.1 潜伏期 14-21天。

3.2 前驱期 约1-2天,低热,头痛,全身不适、咳嗽、流涕、伴有结膜炎。

3.3 出疹期 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初见于面部,迅速向下蔓延,一日内布满躯干和四肢,但手掌和足底无疹。皮疹是细点状淡红色斑疹,面部,四肢皮疹较少,部分融合似麻疹。而躯干,背部皮疹密集又类似猩红斑。皮疹一般持续3天,故有人称皮疹“一日似麻疹,二日似猩红热,三日即退疹”。皮疹退后不留色素沉着。伴有全身低热,上呼吸道炎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颈淋巴结肿大明显。轻度鼻炎症状可持续5-6天。风疹病情比较轻,过程短,不会留下后遗症。

4 护理措施

4.1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态度和蔼,主动关心患儿,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讲解隔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防止疾病发生流行。

4.2 一般护理 进行呼吸道隔离,隔离至出疹出疹后5d。病室内要经常通风,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空气进行喷洒消毒,所用物品采用消毒剂或煮沸消毒,被服经常暴晒等。患儿后要用肥皂水冲洗干净。患儿应卧床休息,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加重病情。

4.3 皮肤护理 保持患儿眼、鼻、口腔及皮肤的清洁卫生。不让风直接吹或阳光照射患儿眼睛,可用淡盐水漱口衣服不要过多,勤换洗,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引起感染。皮肤瘙痒可用温水擦洗,局部涂炉甘石洗剂或生油涂拭。结膜炎用0.2%氯霉素滴眼液或10%醋酸磺胺滴眼数日。在清洗完鼻腔分泌物后,可涂石蜡油或金霉素软膏,以保护鼻黏膜。必要时可用适当的抗过敏药物,同时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有高热出汗时,及时擦身,换干净、柔软衣服。

4.4 对症护理 风疹患儿大部均为低热,对于大多数患儿均不需要特殊的降温处理。对发热者可用温水擦拭降温,多饮水。高热不退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眼部充血者,要避免光线刺激,可用眼药水滴眼。要注意口腔卫生,常用淡盐水含漱口。咳嗽者予以止咳药。

5 消毒隔离措施

5.1 启动传染病上级报告 对明确诊断的患者有专人在规定时限内报出丙类传染病报告卡,每日向上级疾控部门上报疫情;对高热和皮疹较重者,转上级医院传染病科住院隔离治疗。

5.2 实行预检分诊 设立专门诊室,有单独通道,由一名内科副主任医师专门诊治。

5.3 加强门诊、观察室、输液室、隔离病房等管理 室内地面、楼梯扶手、门把手、工作台面用含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时间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消毒4次/d;治疗、护理过程中使用的体温计、止血带用含1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时间30分钟;听诊器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后再使用;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例患者后,均应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6 健康教育措施

6.1 居室经常开窗通风,湿式清扫 对患者原居住宿舍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喷雾进行疫区终末消毒;学生宿舍、图书馆、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都做到预防性消毒处理。大学生可自愿应急接种风疹疫苗,接种率40%。

6.2 加强晨检 一旦有发热和出疹的症状,应立即至医院就诊,发现病情班主任应立即向校医疗保健所报告,并做好隔离措施。有病例的班级,应对其教室、寝室进行彻底地消毒。

6.3 寝室、教室要保持开窗通风,尽量到空气流通处活动。疾病流行期尽量减少寝室间窜门、聚会、聚餐等室内的聚集性活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 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擦干,不要共用毛巾。

6.4 注意均衡饮食、经常运动、充足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6.6 隔离检疫 患者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但本病症状轻微,隐性感染者多,故易被忽略,不易做到全部隔离。一般接触者可不进行检疫,但妊娠期、特别妊娠早期的妇女在风疹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接触风疹病人。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小儿麻疹;医院感染管理;预防;病症原理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且易并发肺炎,多发于儿童。麻疹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流鼻弟以及皮疹等,严重影响着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严重时,局部可呈爆发流行,随着我国人口基数及人口量的不断增加,麻醉的发病率也正逐年上升,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防治。本次研究对县人民医院2013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的37例儿童麻疹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结合自身实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小儿麻疹预防与医院感染管理的对策,现将研究结果与相应对策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儿童患者共37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2例,年龄在6个月~10岁,平均年龄(15.6±0.3)岁,病程0~2个月,平均病程(1.2±0.2),体温38.1~40.5℃,平均体温(38.6±1.3)℃,持续高温2~10d,平均持续高温(5.2±1.6)d。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儿童患者经临床检查后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关于麻醉的诊断标准。

1.2方法 采用的研究方法具有前瞻性特征,对收治的小儿麻疹病患采取空气及飞沫隔离相关措施,防治医院感染发生。

1.3统计学方法 对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P

2结果

患病的高发期主要集中在1~6月,共有麻疹患者20例,占总比例54%;27例患儿有门诊就诊史;13例患儿没有接种麻疹疫苗,占总数的35.1%,在治疗的过程中,3例儿童患者因暴露在医院的次数过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发热现象,10例患者出现喉炎病症,合并肺炎3例、EB病毒感染患者1例,分别占总数8.1%、2.7%。在实验室采用ELISA法对麻疹IgM抗体进行检测,在37例患者中有12例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25例患者为阴性。

3讨论

麻疹是一种对儿童健康危害极大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全球每年因麻疹丧命的儿童患者可高达800万[1],已将其列为计划消灭的传染病。随着计划免疫工程的开展,麻疹病蔓延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由于儿童缺乏免疫抗体,麻疹患者并发症情况依然不容小觑。

自麻疹病毒活以免在我国普种后,其麻疹发病率下降了95.0%,其并发症率也随之下降,但是,由于麻疹疫苗初种过早时,将会影响到母体胎传的麻疹免疫应答,而过晚又会增加儿童麻疹的发病率,丧失了麻疹疫苗的预防作用,因此,何时给予儿童进行有效的疫苗接种一直是一个争议性话题。有相关研究者从我国育龄女性年龄及儿童与母体所含血清麻疹抗体水平的情况出发,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小于7月的婴儿及其母体血清麻疹抗体水平均较低,因此,其建议可对年龄为6个月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初种,并于1年后进行麻醉疫苗复种,对于患有麻疹的育龄女性,则应给予常规接种减毒活疫苗,以此增强胎传抗体,从而有效降低儿童的麻疹发病率。实践证明,为儿童进行二次接种能显著降低儿童麻醉的发病率,因此,应及时的对易感儿童进行麻醉疫苗复种[2]。

在本次研究中,患病高发期麻疹患者有20例;27例患儿有门诊就诊史;13例患儿没有接种麻疹疫苗;3例儿童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现象。因此,针对麻疹病情,在医院感染的管理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做好麻疹预检分诊。在患者发病前的1~3w,暴露在医院的次数过多,受并发症危险的程度越大。所以要求在院内需要严格遵守预检分诊的制度,制定合理的就诊程序;②病例处置须规范。医院感染是发生并发症的主要诱因,避免医院感染对控制麻疹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旦发现有麻疹病例出现,应根据相关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立即进行空气和飞沫隔离,对于已治疗痊愈儿童患者所居住过的病房,应及时进行终末处理[3];③做好防护工作。医院内应当对医护人员进行免疫接种,在进行诊疗的过程中须做好呼吸道的防护措施,正确穿戴医用外科衣服及口罩,并在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后及时进行手部消毒。若发现医护人员出现麻疹相关症状或类似症状,则应及时进行临床诊断;④做好疫苗的接种工作。这一工作能够从根本上预防麻疹病情的发生,一般6~8个月的婴儿在母亲抗体的影响下,受麻疹侵袭的机率较小,所以发病率较低;⑤保护易感染群体。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或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应尽可能的与麻疹儿童患者接触,对于感染的儿童患者,则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在整个小儿麻疹工作中,尤其要重视小月龄婴儿麻疹的预防工作,加强家属对麻醉的认知,以此配合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加强医务人员对患者的防护工作及感染管理的强度,做好疫苗的接种,有利于预防小儿麻疹感染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费琰,朱勇根.106例婴儿麻疹临床特征[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3,40(5):358-359.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 麻疹 强化免疫 免疫接种 流行病学特征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6-0035-04

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MV)强化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 SIA)指在统一时间里进行麻疹免疫接种,以迅速有效地阻断麻疹病毒传播。根据卫生部《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和上海市卫生局相关要求,嘉定区于2010年9月开展针对8月龄~14岁人群的大规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大规模强化免疫实施后,2011年嘉定区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但2012年麻疹疫情出现反弹。现将嘉定区大规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麻疹发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麻疹病例流行病学信息均有2名及以上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调查,人口学资料来源于公安系统。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信息来源于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2 统计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有关数据采用Excel 2007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上海市嘉定区2009年麻疹发病率为8.01/10万(69例),2010年嘉定区麻疹发病率为1.71/10万(15例),当年9月大规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无麻疹病例报告。2011年麻疹疫情下降明显,发病率为0.34/10万(5例),2012年麻疹疫情出现反弹,发病率再次上升到3.42/10万(49例)。大规模强化免疫后,所有病例均为散发,无暴发疫情。

2.2 病例监测

2011年嘉定区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19例,确诊病例5例,均为实验室诊断。2012年共接报疑似麻疹病例75例,经流行病学调查核实疑似病例实际为71例,确诊49例(临床诊断1例,实验室诊断48例)。

2.2.1 时间分布

2011年5例有季节性特征,分布是4、6、8月各1例,5月2例。2012年3月以后,病例上升明显,3-7月份病例相对集中,3-7月麻疹发病占总病例数的81.63%(图1)。

2.2.2 地区分布

2011年5例分别为马陆镇2例,安亭镇、江桥镇、新成路街道各1例。2012年全区12个街道/镇均有麻疹确诊病例,发病前3位的镇(街道)为流动人口较多的江桥镇(13例)、安亭镇(9例)和马陆镇(8例)。

2.2.3 人群分布

2011年麻疹确诊病例均为女性,其中本市户籍2例,外地户籍3例。2012年49例确诊病例中,男性31例,女性18例;本市户籍15例,外地户籍34例。2011年和2012年确诊的54例麻疹病例以

2.2.4 医院暴露史及就诊史

2011年5例麻疹确诊病例中2例发病前7~21 d内有医院暴露史。2012年麻疹病例潜伏期内有外出史者6例;病例发病前7~21 d内有医院暴露史比例较高,占38.78%(19/49);其中1名患者有3家医院暴露史,4名患者发病前有2家医院暴露史,另外14名患者发病前7~21 d曾有1家医院暴露史。特别在疫情早期,4月15日之前发病的18例病例中,12例有潜伏期内医院暴露史。

2.3 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信息

上海市嘉定区2001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始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对象主要是“民工子弟学校”学生、0~6岁非常住户口儿童。强化免疫活动以查漏补种为主要形式,注重实效,主要减少“零”剂次儿童数,消除可能存在的免疫空白。2009-2012年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均在95.00%以上。2010年大规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共接种118 816人次,报告接种率为94.45%(118 816/12 5794)。自2008年起为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麻疹发病率,嘉定区扩大了麻疹疫苗接种范围,对辖区内重点人群开展麻疹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对象包括外来务工人员、1970年以后出生的医护人员、教师及漏种的外来儿童等。2012年开始以各镇/街道前一年常住人口的2%作为成人麻疹疫苗接种指标,并将麻疹疫情防控和麻疹接种纳入镇/街道的年度考核指标。2009-2012年共为成人接种麻疹类疫苗68 995剂次(表1, 2)。

3 讨论

开展MV SIAs已被不少国家和地区证明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上海市嘉定区2001年开始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2010年大规模麻疹强化免疫后仅1年疫情回升较快,与MV强化免疫除能降低目标儿童麻疹发病率外,还能够减少非目标人群暴露于传染源的机会,从而降低全人群的发病率,甚至能阻断麻疹病毒传播[1]的报道不符。2010年大规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1年后,麻疹疫情再次高发,时间分布与石国政等的报道[2]一致;地区上所有镇/街道都有病例报告,但病例分布相对集中;年龄呈现“两头多,中间少”的双移位特征,病例中潜伏期有医院暴露史的比例较高。消除麻疹除要做好包括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和应急免疫接种外,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高病例监测敏感性

《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明确到2012年,全国麻疹发病率应控制在

3.2 加强传染源管理

控制传染源是控制麻疹流行的重要途径,特别应注意医疗场所的接触传染,由于麻疹患者未出疹前主要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即使很有经验的医师也难以作出诊断。而麻疹在出疹前就有很强的传染性,在未作出诊断前,医务人员往往未对其进行隔离,易感者接触后很容易患病。上海市嘉定区2011-2012年麻疹病例潜伏期内有医院暴露史的比例为38.89%,2012年疫情前期高达66.67%,说明麻疹流行期间传染源并未得到严格及时的管理。2012年病例中此次发病最多去过3家医院,先后就诊7次,平均就诊医院1.96家,就诊次数为3.12次。患者在此期间很有可能传染给其他易感者。西非、南非、美国等也有报道在消除麻疹后期由于输入性病例在医院引起的麻疹暴发[3-4]。

加强对传染源的及时发现和管理,减少暴露,是阻断麻疹传播的重要措施。一是各级医疗机构在麻疹高发季节需要对有呼吸道症状、发热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排查和分流,防止医源性感染[5]。二是通过健康教育,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接触到传染源。

3.3 小月龄和成人病例的免疫问题

2011年和2012年确诊的54例麻疹病例以

3.4 保护未及时免疫和免疫失败儿童

上海市嘉定区2011-2012年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覆盖年龄麻疹病例7例。3例8~11月龄儿童因患病未能接种;1~14岁儿童中1例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未接种麻疹疫苗,2例1岁儿童已接种麻疹风疹疫苗,另1例13岁学生接种4剂次麻疹类疫苗后发病。有研究表明,在初次接种MV后有5.00%~15.00%的接种者不产生接种反应[10]。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对于患病未及时免疫和免疫失败儿童唯有通过减少医院暴露、患者接触等才能使其免于感染。

参考文献

[1] Maria C, Jose C, Vanda A. Predictors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a measles epidemic in the city of Sao Paulo in 1997[J]. Pan AmJ Public Health, 2000, 7(6): 359-365.

[2] 石国政. 嘉定区麻疹疫情变迁和人群免疫水平现状研究[M]. 上海: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008: 17.

[3] Akramuzzaman SM, Cutts FT, Hossain MJ, et al. Measles vaccine effectiveness and risk factors for measles in Dhaka, Bangladesh[J].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02, 80(10): 776-782.

[4] Marshall TM, Hlatswayo D, Schoub B. Nosocomial outbreaks-A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elimination of measles?[J]. J Infect Dis, 2003, 187 (Suppl 1): S97-101.

[5] 卫生部.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S]. 北京: 2005.

[6] 熊传龙, 陈超, 税铁军, 等. 德惠市0~3岁儿童麻疹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计划免疫, 2006, 12(5): 350-352.

[7] 朱鑫, 谢清梅, 任蕴慧, 等. 一起医院内暴露导致的麻疹爆发疫情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08, 14(5): 398-402.

[8] 林献丹, 程慧健, 王希江, 等. 温州市麻疹流行因素调查分析[J]. 中国计划免疫, 2005, 11(6): 476-478.

[9] 雷水贤. 54例麻疹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C]//2007年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暨浙江省感染病学、肝病学学术年会论汇编. 杭州: 浙江省医学会, 2007: 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