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计划范例6篇

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计划

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大规模强化接种;浓缩;要点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043-01

近年来,每年国家、省政府都要安排一些大规模的免疫规划疫苗强化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有时候由于工作量大、时间紧,前期的工作布置准备不充分,调查摸底范围广,人数多,参与人员对计划免疫不懂,对工作要求不理解,就会使得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质量不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我在近年的工作中总结了一些心得,希望能与大家共享。

1 制定工作计划流程,简单明了,一目了然

如2010年的麻疹强化接种工作,针对8月龄至4周岁组儿童5000多人,接到任务后我把工作分为调查摸底-》人员安排-》场地安排-》接种前物资准备-》接种实施六个步骤实施,一步步进行,确保有序开展。

2 编写工作实施要点(把工作重点浓缩在一张A4纸上)

责任医生有其工作要求和操作步骤,各校老师有请他们协助的工作要求和操作步骤,登记人员有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接种人员有他们的分工和注意事项。

例如:2011年4月的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责任医生工作要点:

请各社区及村责任医生协助本次麻疹查漏补种需做好的一些工作。

2.1 目的: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消除麻疹

2.2 接种对象:8~17月大的儿童经调查未打过1针麻疹疫苗的,18月~13周岁(初一)经调查未打2针麻疹疫苗的(包括免疫史不详)都要再打一针麻风疫苗(预防麻疹、风疹两种疾病)。

2.3 时间安排:2011年4月11日~20日到海门卫生院(南新椒街168号)预防接种科带以前的接种证或接种通知单。

2.4 具体工作步骤安排如下:①其实本次麻疹查漏补种的工作主要针对的是流动儿童及转学的学生(本地儿童基本都打过两针了)。

②给所在辖区幼儿园发一份请其协助做好本次麻疹查漏补种工作的资料和一些通知单(本地人的可少发,流动儿童多的幼儿园多发一些通知单)。

③根据下发的资料打电话或家访核实儿童是否未打过麻疹或只打过一次麻疹(18个月以上要再打一次)。

④发给家长一张通知单,通知其在4月11日-20日到海门卫生院(南新椒街168号)预防接种科带以前的接种证或接种通知单补种。

⑤符合条件的儿童登记在“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接种登记表”上,要留电话,4月19日-20日要再打电话确认一次其有无打针。

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接种登记表”在4月20日完成后请上交,在这之前卫生局可能下去督查时要看的。

3 召开会议,请社区、村责任医生和学校、幼儿园老师以及相关人员参加

在会场上把工作的意义及工作要求讲一下,把工作要点及各种相关表格通知单每人发一份,然后针对工作要点详细解答问题,使每一个人都明确职责,保证工作质量。

4确定工作场地和登记场所,合理接种流程

2010年麻疹强化免疫的10天其间平均每天有500名儿童要到我院接种,再加上有5天与我院的日常接种日相冲突,为了给儿童家长有一个舒适的环境,避免拥挤,我们准备了备用场所。1楼大厅登记,接种日3楼日常接种,麻疹强化放在2楼备用场所接种,不是接种日统一放在3楼接种。麻疹强化登记工作要求细致少差错,每个儿童都要登记姓名、出生日期、家长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等,相当繁琐,即使有接种证,抄也抄到手酸。我按登记要求把电脑中数据导出来,分年龄组按照出生日期先后把符合要求的儿童名单打印成5本2005.2006.2007.2008.2009,按年龄分成四组登记(家长按年龄组排队)。然后备一些空白表格,原来在我卫生院打针的报出出生日期、姓名即可在打印的登记本上找到,不用再询问其他资料,把接种日期登记上去即可,未在我院打过针的再登记在空白表格上,这样就省去了很多时间。

5 其他相关工作的配套

因为强化接种这10天登记、接种人员流动会有些多,每个人培训过后也不会全部记住工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我专门编写登记人员工作要点和接种人员分工要求和注意事项(也是浓缩在一张A4纸上),每次发一张纸,讲解过后让他们按纸上操作,减少工作差错,提高效率。

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麻疹;计划免疫;监测分析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易引起暴发流行。麻疹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继天花、脊髓灰质炎之后第3个待消灭的传染病[1]。为遏制麻疹疫情上升的势头,确保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根据卫生部《2006年~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总体要求,为了解珠海市斗门区麻疹疫情情况,对2005年~2009年麻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麻疹监测数据来自全区麻疹监测系统上报的麻疹疫情年报表、查漏补种报告和免疫接种报告。

1.2 检测方法: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m抗体[2-3]。

1.3 病例定义:采用标准麻疹定义和统一分类标准开展麻疹监测工作,将麻疹分为4类:疑似病例、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排除病例[4]。

2 结果

2.1 病例报告:2005年~2009年全区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60例,确诊病例108例,实验室诊断99例,临床诊断9例,其中区外流动人口82例,占确诊总病例数75.93%,本区病例26例,占确诊总病例数的24.07%。本地确诊病例年平均发病率1.59/10万,流动人口确诊病例年平均发病率5.00/10万。麻疹确诊病例占报告疑似病例的67.50%,见表1。

表1 2005年~2009年珠海市斗门区麻疹病例报告情况统计年份 疑似麻疹 确诊麻疹 本地确诊病例 流动人口确诊病例

病例数 例数 病例数 发病率(/10万) 病例数 发病率(/10万)

2005 41 31 6 1.88 25 7.84

2006 10 6 1 0.31 5 1.55

2007 59 37 2 0.63 35 10.78

2008 42 32 17 5.04 15 4.45

2009 8 2 0 0.00 2 0.59

合计 160 108 26 1.59 82 5.00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地区分布2005年~2009年在斗门区共有麻疹确诊病例108例,其中井岸镇66例、白蕉镇19例、乾务镇13例、斗门镇4例、莲洲镇4例,地址不详2例。

2.2.2 年龄分布及免疫史:见表2。

表2 2005-2009年斗门区麻疹病例年龄及免疫情况 (例)

年龄 病例数 免疫史 未免疫 1次 2次 不详

≤14岁 53 17 7 5 17

15~20岁 14 5 0 0 19

21~30岁 32 6 0 1 11

31~35岁 8 0 0 1 7

>35岁 1 0 0 0 1

合计 108 28 7 7 66

2.2.3 时间分布:2005年~2009年中每年均有病例发生,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7~8月份(61例),占确诊病例的56.48%。

2.2.4 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麻疹疫情能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及时上报,对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能及时进行采样检测,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正常,敏感性较高。

3 讨论

3.1 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强,无免疫史的大年龄组人群不断累积,全区麻疹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2008年斗门区麻疹发病呈现明显的回升趋势,其中流动人口病例占了较大的比例(2005年为80.65%,2006年为83.33%,2007年为94.59%,2008年为46.88%),20岁以下病例67例,比例为62.04%,未免疫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占大多数(87.04)[5-6]。为加强免疫,斗门区在2005年、2006年对适龄儿童进行全区性查漏补种工作,2005年查出983人,补种824人,接种率83.83%;2006年共查出1 426人,补种1 398人,接种率98.04%。2007年~2008年斗门区的麻疹病例呈快速增长趋势,分析原因为外来流动人员增加,这部分人群的麻疹免疫史多数为不详或无免疫史[7-8]。随着珠海市经济发展及斗门区工业园区企业的落户投产,外来流动人员不断增加,麻疹免疫空白人群也随之增加,加上外来人员的流动性大,管理上缺乏有效的长效机制。为进一步控制麻疹疫情,确保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根据《广东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2009年3~4月在全区范围内对8月龄~14周岁儿童(含外来适龄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9]。通过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宣传发动和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使接种率达到97.70%(在校学生58 165人,实际接种57 081人,接种率为98.14%;散居儿童13 646人,实际接种13 078人,接种率为95.84%)。

3.2 防控体会:平战结合,突出抓好麻疹疫情监测和疫苗接种工作,减少免疫空白对象积累。3.2.1 加强麻疹监测和疫情预测预警,对网络直报系统麻疹疫情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对报告病例迅速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进行实验室诊断,隔离治疗患者,及时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减少免疫空白对象。

3.2.2 加强麻疹疫苗接种工作。①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利用预防接种日和其它公众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向公众普及麻疹预防控制知识和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使公众了解麻疹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鼓励其自觉接种疫苗;②严格执行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10]。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将托幼机构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纳入预防控制传染病管理内容;③做好流动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儿童和边远贫困地区儿童的管理力度,制订相应的对策,采取多种预防接种服务形式,提高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④定期开展预防接种查漏补种工作,减少免疫空白对象的积累。

参考文献:

[1] 顾全忠.舟山市1998年~2007年麻疹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7):877.

[2] 李春华.承德市某区2002年~2006年麻疹监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5):458.

[3] 韩辅廉,邱德山.潍坊市2002年~2005年麻疹监测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7,23(19):1727.

[4] 马永旭,赵则超,陈建秀.单县2004年~2007年麻疹监测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9,25(8):843.

[5] 马永胜,杨贵芳.云南省迪庆州2005年~2007年麻疹监测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9,35(1):45.

[6] 陈彦彩.濮阳县1999年~2006年麻疹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0):3954.

[7] 杨红梅,沈 红,陈红霞.十堰市1996年~2005年麻疹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24.

[8] 翁毓秋,俸卫东,蓝建国.柳州市2003年~2005年麻疹监测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4):1083.

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计划范文3

消灭麻疹的目标从何而来?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典型症状为发热、皮疹和卡他症状(流涕、结膜炎和咳嗽)。通常麻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经过10天左右的病程后患者可以康复,现阶段我国麻疹的病死率不超过1%。

在所有传染病中,麻疹的传染性可能是最强的。在缺乏疫苗的时代,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罹患麻疹,当时的麻疹发病率几乎等于出生率!使用麻疹疫苗之后,麻疹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麻疹疫苗接种情况差异很大,麻疹仍在部分地区和人群中不断发生。在公共卫生领域,人类完成了消灭天花的壮举,之后又基本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状态,下一个目标就是消除麻疹。

2005年,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动下,我国确定了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将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我国近10年来的麻疹发病率在40/100万~100/100万之间,距离消除麻疹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为此,我国制定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在此计划中依次提出4项免疫预防策略,分别是:①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工作;②严格执行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③做好特殊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④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麻疹强免只不过是补救措施

在国家的几项策略中,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工作是重中之重,并强调要确保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率达到95%同时还指出第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的目的,是对未接种儿童和初免失败儿童再一次提供接种的机会。按照专业观点,如果能够保证麻疹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到95%,即可控制麻疹的传播。这意味着,首先要做好免疫预防策略中的第l条,其次在入托入学时做好查验预防接种证(对没有接种2剂次麻疹疫苗者再进行补种),再辅之以加强对流动人口及社会底层人口的接种和补种,经过这3道关卡就可以基本保证儿童麻疹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到95%。

可以看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执行只是消除麻疹的策略之一,其标准是对规定年龄组人群不论是否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是患过麻疹,都接种1剂麻疹疫苗。从全球范围来看,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通常是在常规工作薄弱、人群接种率普遍低下,造成麻疹暴发流行时的一种非常规的疫情控制手段。因此,强化免疫并不是对其他3条免疫预防策略的锦上添花,而是对上述3条策略都没有被良好执行的补救措施。

周而复始的强免源于基础工作不到位

强化免疫是一刀切式的公共卫生策略。在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的预防接种工作基础薄弱,人群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率普遍不高且缺乏书面接种记录证明。对人群进行书面接种记录验证后再对无接种史者进行接种在操作上反而显得繁琐,无论有无接种史都接种1剂麻疹疫苗有利于简化接种流程和迅速提高该人群的麻疹免疫力。因此,麻疹强免只是在特定背景条件下的一种公共卫生行动,且只应该用一次,之后应该靠常规接种工作保持人群的免疫力。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预防接种工作越来越规范,儿童的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率(统计接种剂次时,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均计算在肉)也维持在较高水平。更重要的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接种麻疹疫苗必须在预防接种证上留有书面记录。儿童在入托入学时均要查验预防接种证,没有按规定接种满2剂麻疹疫苗者(排除因禁忌症未种的情况)无法入托和入学。

麻疹强免的做法,则是不考虑接种率水平高低,不考虑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执行好坏,不考虑接种证上是否有明确的麻疹疫苗接种记录,将所有儿童视为未种状态,导致大多数已种儿童被少数未种儿童所累而多接种1剂麻疹疫苗。

许多国家(包括我们国家)在WHO“2012年消除麻疹”口号的建议下,周而复始地进行麻疹强化免疫。广东省2009年刚做完8月龄至14岁人群强化免疫,2010年就被卫生部要求再做8月龄~4岁人群,这意味着有将近3个年龄组儿童连续被强免。我国从2004~2009年有27个省开展麻疹强化免疫。累计强免1.86亿人。许多地区是今年做完强免,明年太平一年。后年疫情叉反弹,大后年再强免。这种现象只能说明一点:最基础的麻疹疫苗常规接种工作没做好,只有通过强化免疫进行补救。

安全的疫苗为俺遭遇舆论质疑?

疫苗也是药品,是药品就会有不良反应。疫苗用于健康人群,其安全性通常要高于普通化学药品,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通常只是局部肿痛和轻微发热,严重反应非常罕见。麻疹疫苗的不良反应中83%为发热、局部反应,以及头晕不适等症状,17%被描述为异常反应,但这个异常反应多数也只是轻微的皮疹。

但是这次的麻疹强免涉及近9000万儿童,要求在10天内完成对该人群的接种,并且接种率达到95%。这意味着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群体性接种,与2009年的甲流疫苗接种量相当(后者是在几个月内完成的,单位时间接种人次远低于本次麻疹强免)。

在10天内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接种行动,肯定会巧合上数千甚至数万人所自然会发生的某些其他病症,虽然可能与疫苗无关,但以人们的思维特性,再加上公众对于预防接种的高度关注,新闻媒体以及公众会立刻将这种许多人在接种麻疹疫苗后生病与强免行动联系起来,哪怕这完全有可能是错误的。

虽然卫生部在多次宣传中反复强调这次麻疹强化免疫遵循“知情、同意、自愿、免费”原则,并要求各地决不能以入托入学为条件“强制免疫”,但是卫生部又要求以县为单位的接种率达到95%,于是,一方面对外宣传“自愿”,一方面接种工作人员又不得不按指标完成任务。其结果就是,接种工作人员想方设法动员家长进行接种,提高接种率。这种上下不一的接种行为,对于家长和媒体来说。产生疑虑在所难免。

儿童真是麻疹发动机吗?

卫生部有一个观点:儿童是麻疹的发动机,减少了儿童发病可以降低全人群发病。确实也有一些麻疹强免后次年全人群发病降低的现象支持这种观点,但这种现象并非只有麻疹强免一个原因可以解释。有两个可能的原因:一是麻疹强免通常是在疫情高发之后执行,此时易感人群都已患过病,即使不强化免疫,次年的发病率仍可能是大幅度下降的;二是麻疹的流行通常存在周期性,强免后碰巧遇到周期性低谷也是可能的。

例如上海原计划在2010年开展春节后

和秋季开学后的麻疹强化免疫,主要是对常规接种漏种者的查漏补种。而卫生部认为上海一直以来是查漏补种,不符合真正的强化免疫执行标准,因此要求上海按标准开展8月龄~14岁的强化免疫,并以天津强免成功的例子来说服上海。因为天津在2008年麻疹高发后做了8月龄~14岁强化免疫,2009年发病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据此卫生部认为上海也应该进行强化免疫。但事实胜于雄辩,进入2010年,天津的麻疹疫情再次高发,而且这次疫情中8月龄以下和14岁以上的病例超过70%。

8月龄以下病人增多的原因复杂,一个重要原因是婴儿生病后去医院往返途中及就诊过程的感染,已经有很多文献证实“发病前有医院就诊史”是婴儿麻疹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以我国目前的生活和医疗条件,尚无法改变婴儿在就诊过程中感染麻疹的问题。14岁以上病人增多的主要原因是这部分人在20世纪70~90年代没有接种疫苗或是接种效果不好导致免疫力低下(更年长的人群反而因有麻疹自然感染而获得稳定的免疫力)。上述两类麻疹病人是目前的麻疹疫苗常规接种程序无法覆盖的人群,会在我国麻疹发病率中占很大比例。而本次麻疹强化免疫既不针对14岁以上人群,也无法消除婴儿发病的高危因素。对降低总发病率的贡献很有限。

真正的问题是大量投入却无法消除麻疹

本次规模巨大的公共卫生行动,仅是疫苗采购的费用和接种补贴这两项直接投入就超过了4亿元,各种直接间接投入的总额应该不会低于10亿元。现在讨论强免的效果为时尚早,其效果至少要到来年才能检验,但以下分析有助于预测强免的未来效果。

一、麻疹病人的年龄分布。卫生部透露2009年全国报告麻疹病例5.2万例,2010年又比2009年同期病例数下降了25%。但卫生部没有告诉我们的是:2010年麻疹病人中50%是8月龄以下和14岁以上的病人,上海已经至少连续6年呈现这样的麻疹病人年龄两头翘现象。这意味着我国的麻疹总体疫情以8月龄以下和14岁以上病人为主,而这次麻疹强化免疫对象却只是8月龄~4岁(部分地区为8月龄~14岁)儿童,这是抓小放大。

二、没有增加真正漏种儿童补种的机会。一些未种儿童的家长可能会因为社会性宣传动员而前来接种麻疹疫苗,但是在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较高水平下强调强化免疫的种率必须达到95%,预防接种的工作人员不得不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接种占大多数的已种儿童,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现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未种儿童并给他们补种。通俗点说,就是吃过的再吃一顿,没吃的还饿着。这些未种儿童作为易感人群,在一次又一次的强化免疫中被遗忘,成为将来麻疹爆发流行的定时炸弹。一旦定时炸弹爆炸,专家们就会理所当然认为需要又一轮强化免疫,于是一轮又一轮的麻疹强化免疫周而复始。

三、是否能将发病率降到1/100万?即使麻疹强化免疫确实有用,按照2009年的发病率和2010年的年龄组分布趋势,乐观的估计也只能将麻疹发病率降低到10/100万,距离1/100万的消除麻疹标准还有数量级的差距。

回到查漏补种和常规接种

真正科学消除麻疹策略仍是《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中提到的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及其他2项工作。

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 麻疹;脊灰;乙脑;抗体水平;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8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96-01

为全面贯彻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保证疫苗的有效接种,巩固无脊灰成果、消除麻疹、降低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及时掌握我区儿童预防接种免疫效果,为制定免疫规划工作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渭城区疾控中心组织专业人员于2013年7月1日至12日对我辖区0-6周岁儿童开展麻疹、脊灰、乙脑疫苗抗体水平监测。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0-6周岁儿童。

1.2 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遵循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对每名儿童采末梢血20微升,加到预先盛有180微升样品稀释液的离心管中,在2个工作日内将样品冷藏运送到区疾控中心。

1.3 实验材料 麻疹、脊灰、乙脑疫苗IgG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由江苏冠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麻疹试剂批号:20130601、效期:20140617;脊灰试剂批号:20130401、效期:20140418;乙脑试剂批号:20130601、效期:20140612。

1.4 试验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根据反应色别判断阴、阳性结果。

2 结 果

本次共检测400名儿童,采集合格血清标本400份,其中麻疹抗体阳性人数380人,阴性20人;脊髓灰质炎抗体阳性人数381人,阴性19人;乙脑抗体阳性人数377人,阴性23人,麻疹、脊灰、乙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95.25%、94.25%,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抗体保护水平。

3 讨论与建议

3.1 麻疹、脊灰、乙脑疫苗抗体水平是评价健康人群免疫屏障的客观指标,麻疹、脊灰、乙脑减毒活疫苗都有很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后免疫成功率高。本次监测结果表明,我区麻疹、脊灰、乙脑抗体阳性率较高,分析主要原因有:

3.1.1 我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免疫规划服务体系和疫苗供应冷链管理体系,通过持续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使计划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有效地保护了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

3.1.2 近几年由于不断地开展麻疹、脊灰疫苗的强化免疫和常规免疫查漏补种等工作,儿童体内产生免疫记忆反应使抗体水平升高的结果。

3.2 检测中发现有20、19及23名儿童分别对麻疹、脊灰、乙脑疫苗均未产生保护性抗体,分析主要原因有:

3.2.1 有些儿童免疫功能不健全,存在个体差异,导致未产生保护性抗体。

3.2.2 有些儿童在检测前刚刚接种了麻疹、脊灰、乙脑疫苗,机体还未到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时间。

3.2.3 也可能与疫苗的特异性等因素有关。

因此开展麻疹、脊灰、乙脑疫苗抗体水平检测有助于发现免疫薄弱区和免疫不成功的儿童,为消除免疫空白人群,制定免疫规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3 通过开展麻疹、脊灰、乙脑疫苗抗体水平检测,对未产生保护性抗体的儿童进行免费补种,巩固和提高接种率和接种质量,使健康人群形成稳固的免疫保障。

3.4 加强疫苗储运和冷链监测,确保疫苗的接种效价。

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R181.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b)-103-02

为掌握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和调整麻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现将2000~2006年麻疹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麻疹发病资料来源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本地和暂住人口资料来源于深圳宝安区统计局。

1.2 诊断标准

依据国家技术监督局《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2-1995)[1]。

1.3 病例标本采集与检测

麻疹IgM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由松岗人民医院临床确诊后,立刻采集病人静脉血1.5~2.0 ml,24 h内送松岗人民医院检验科麻疹实验室检测。

1.4 分析方法

采用中国麻疹监测系统软件、Word软件、相对危险度RR、Excel 2000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情况

深圳市松岗街道总人口数约34万,其中本地人口不足2万。外来暂住人口占绝大多数,2000~2006年共发生麻疹病例89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8.71/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暂住人口发病率是本地人口的16.2倍,见表1。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年龄分布发病年龄最小的22日龄,最大的46岁,病例年龄分布呈双峰性,8个月~7岁和>18岁的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6.81%和20.87%。见表2。

2.2.2 性别分布896例麻疹中,男性533例,占59.49%;女性363例,占40.51% ,男女之比为1∶0.7。见表3。

2.2.3 地区分布896例麻疹中,常住人口病例52例,占总病例数的5.80%;暂住人口病例844例,占总病例数的94.20%。暂住人口发病数明显多于本地人口病例,暂住人口基数大也是引起麻疹发病率高的因素之一(RR=0.79)。

2.2.4 季节分布 各月均有麻疹病例报告,其中4~8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5.29%。见表4。

2.2.5 职业分布896例麻疹中,散居儿童占623例,占总病例数69.53%;工厂劳务工187例,占总病例数的20.87%;小于8月龄儿童86例,占总病例数的9.60%。

2.3 免疫史

根据国家卫生部免疫规划司计划内疫苗麻疹疫苗免疫程序要求,896例病例中,未达初免月龄有86例,占9.60%;接种麻疹疫苗仍发病的有121例,占13.50%;未接种麻疹疫苗的有308例,占34.38%;免疫史不详的有381例,占42.52%。见表5。

3 讨论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麻疹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外来暂住人口的病例数明显增加,年平均发病率为48.71/10万,和卫生部的《2006~2012年中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中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的要求相差甚远[2]。要在短短5年间将麻疹发病率从48.71/10万下降到<1/100万,任务非常艰巨,要认真分析我街道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找出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和策略。因此,加强散居儿童接种率和扩大工厂劳务工麻疹接种范围,是控制该地区麻疹上升的根本措施。

8月龄~18岁的这部分人群麻疹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9.53%,可能与以下两个方面有关:①该年龄段人群在幼儿园或学校群居生活,被感染和相互感染的机会增加;②松岗街道大多数是外来人口,可能由于家长工作原因、地方环境熟悉情况、交通工具方便情况、接种门诊多少等因素,家长来不及或忘记给儿童接种麻疹疫苗。针对以上可能情况,提出以下建议:①提高≥8月龄婴儿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要严格按照《预防接种规范》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做好适龄儿童的发现、报告、登记等查漏补种工作。②提高第二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率。第二剂次接种目的是对未接种儿童和初免失败儿童再提供一次接种的机会,适时进行麻疹疫苗第二剂次接种有利于提高儿童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③建立和完善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每年通过对幼儿园和小学新生进行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可以及时为漏种儿童补种麻疹疫苗,将有效预防幼儿园和学校麻疹疫情的发生。

>18岁的麻疹病例有187例,占总病例数的20.87%,位居麻疹发病的第2位。松岗街道有30多万外来劳务工,本地区医疗服务质量、麻疹接种情况、麻疹免疫成功率和抗体水平的差异,都有可能使这部分人群未能获得良好的免疫服务,也有可能是由于冷链及接种技术等原因导致免疫失败。人口的高度密集和流动性也促进了麻疹感染者及易感者的接触,导致近来成人麻疹发病呈明显增多趋势[3]。工厂劳务工的疾病预防知识贫乏,也是造成麻疹在这些人群中发病较多的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开展针对流入人口(劳务工)的入厂前体检并同时接种麻疹疫苗,提高卫生防护知识,增强疾病防护意识等,是减少我街道成人麻疹高发的有力措施。

<8月龄婴儿麻疹发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60%,提示<8月龄婴儿体内麻疹抗体可能在胎传过程中过早消失,如果育龄妇女的免疫力是通过人工自动免疫获得,则麻疹抗体水平较低[4],其遗传给胎儿的麻疹抗体水平也较低,当有麻疹疫情流行时,由于没有足够的抗体水平,<8月龄婴儿也因暴露而发病。因此,有些专家提出要将麻疹疫苗初次免疫提前到6月龄,但由于6~7月龄接种麻疹免疫失败率较高(25%~35%)[5],这样会增加这些儿童初种前暴露的风险。建议国家对育龄妇女免费接种一剂麻疹疫苗,确保母体血清麻疹抗体滴度足够高,高滴度的麻疹血清抗体可以让这部分婴儿有足够能力阻断麻疹病毒的感染。

[参考文献]

[1]国家技术监督管理局.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S].GB15983-19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2006~2012年消除麻疹行动计划[Z].2006-11-10.

[3]胡家瑜,张金芳,陶黎纳,等.上海市2001~2004年麻疹爆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6):473-475.

[4]Badamac.Role of school in the Tiansmission of Measles in Rurul Senegal Implications for Measles Contol in Deneloping Countries[J]. Am J Epi

demiol, 1999,149(4):295-301.

[5]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6-58.

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 疫苗;接种;学生;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 (2007)09-0825-02

阿克苏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北缘,总面积13.2万km2 ,全地区总人口214万,其中少数民族155万,占总人口的75.5%,是一个以维吾尔族 为主体、38个民族聚居的地区,以维吾尔语和汉语为主要交流语言。 农村以村为接种点,县城的预防 接种工作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的预防保健科(室)完成。为了解阿克 苏地区2006年入托入学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一类疫苗)的接种状况,根据2006年6月 颁发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教育厅儿童预防接种证管理方案》要求,对阿克苏地区 2006年入托入学新生进行查验预防接种证。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1],对阿克苏地区所有2006年9月新入学的小学生和新入托 的 儿童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在2006年8月向全地区布置此项工作,要求学校和托幼机构 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向学 生及家长宣传预防接种的意义和有关知识;将查验预防接种证纳入新生入学入托的报名程序 ,在报名须知中明确告知查验预防接种证的要求和国家免疫规划要求接种的疫苗种类,要 求没有预防接种证或未按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疫苗的儿童应到居住地的接种单位补办或补种, 报到时须将预防接种证交到就读的学校、幼儿园。学校必须如实填写查验情况并登记造册, 同时将补种(补证)通知单交给儿童监护人,督促监护人带儿童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种 ,逐级上报学校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将汇总结果于 2006年10月20日前上报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共调查学校136所,小学新生29 805名,其中维吾尔族学生21 874名,汉族学生7 634名 ,其 他民族学生297名;城镇学生9 418名,农村学生20 387名;常住学生28 149名,流动学 生1 656名。调查 幼托机构27个,新入托儿童3 590人,其中维吾尔族1 659人,汉族1 779人,其他少数 民 族152人;城镇儿童2 560人,农村儿童1 030人;常住儿童2 969人,流动儿童621人。

2 结果

2.1 预防接种卡证持有情况 调查的29 805名小学新生中,有预防接 种证的27 363人,建证率为91.81%;有预防接种卡的27 512人,建卡率为92.31%。调查的3590名新入托儿童中,有预防接种证的3 260人,建证率为90.81%;有预防接种卡的3 229 名,建卡率为89.94%。

2.2 一类疫苗的查漏补种情况 根据查验预防接种证的情况,小学新生 共进行查漏补种9 060人次,其中补种乙肝疫苗(HepB )2 019人,补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 )2 692人,补种麻疹疫苗(MV)2 483人,补种百白破三联菌苗(DPT)1 866人;新入托的 儿童进行查漏补种1 804人次,补种乙肝疫苗392人,补服脊髓灰质炎疫苗350人,补种麻疹 疫苗767人,补种白百破三联菌苗295人。见表1,2。

3 讨论

调查阿克苏地区8县1市中,有6县1市遵照国家《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教育厅儿童预防接种证管理方案》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在规定时 限内完成了2006年新入学的小学生和新入托儿童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工作,并及时进行了查 漏补种。小学新生预防接种证的持证率为91.81%,新入托儿童预防接种证的持证率为90.8 1%,与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及卫生部下发的《关于做好 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后国 内其他省份调查的结果[2-3]接近。而在《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颁布之 前,自治区其他地区报道的小学新生预防接种证的持有率仅为17.92%[4],内地其他 一些省份的预防接种证持有率也不到60%[5-8]。虽然《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 例》的颁布,使查验新入学入托儿童的预防接种证工作被提升到了法律法规的高度,为儿童 免疫规划 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但阿克苏地区仍然有部分县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预防接 种证的查验工作。接种证是查验入学入托儿童是否需要补种一类疫苗的主要依据[9-10 ],只靠卫生部门来完成是很难实现的。与教育部门通力合作,取得教育部门最大的支持 与配合,是做好入学入托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基础。

另外,预防接种证也是儿童入学入托时是否需要补种一类疫苗的主要判断依据。入托入学儿 童的预防接种工作一直是免疫规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如2003年新疆小学新生麻疹疫 苗的复种率仅为51.4%[11]。如果在儿童入学入托时严格执行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 ,将能够及时发现未按国家免疫规划程序要求完成各种疫苗全程免疫接种的儿童,并为 他们提供补种相关疫苗的机会,提高儿童的全程免疫覆盖率,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建立起有效 的免疫屏障,预防相关疾病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爆发和流行,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

4 参考文献

[1] 曾光.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 994:57-58.

[2] 卢淑芳,刘淑贞,徐峰.张家口市城乡小学新生预防接种现状调查.中国计划免疫,2006 ,12(4):328.

[3] 金秋良,葛玉蕾,魏庆军,等.昆山市2005年入托入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调查.上 海预防医学,2007,19(1): 8-9.

[4] 卢力新,刘忠,阿力木江,等.洛蒲县小学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卡)情况分析.中 国计划免疫,2006,12(4):293-295.

[5] 盛利,左树岩,童亦兵,等.贵州省儿童接种卡证建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 学校卫生,2006,27(6):504-505.

[6] 余文周,左树岩,唐继海,等.安徽省2002年小学新生预防接种状况调查.中国计划 免疫,2003,9(4):233-236.

[7] 盛利,Lisa Alee,左树岩,等.豫鲁皖三省小学新生预防接种状况评估.中国计划免 疫,2003,9(5):300-302.

[8] 宋彩红.平顶山市卫东区儿童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结果分析.河南预防医学,2002, 13 (5):295.

[9] 周长清.查漏补种在巩固和提高免疫接种率中的作用.中国计划免疫,2000,6(1):232 .

[10]孙美平,曾阳,刘爱华,等.北京市

[11]热孜万,刘全民.新疆2004年学龄儿童麻疹强化免疫结果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2006,27(6):54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