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范例6篇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重构

作者简介:曾骊(1975-)女,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四轮驱动教学做合一的改革实践”(编号:yb2010132)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9-0062-03

一、重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紧迫性

近几年高职生自卑、抑郁、狂躁、封闭等心理问题突出,每年都有高职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发生,且有上升的趋势。现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合力,很难建构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推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健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迫在眉睫。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高职院校肩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重要工作目标。高素质人才既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重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高职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协调发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当前,中国正在进行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变革,全社会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更复杂,更艰巨,更繁重。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行为养成,心理健康等多层面全方面展开,日常思想教育中,需要遵循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讲座、辅导和咨询,并为有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

(三)高职生全面成长需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高职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期望值较高的特殊群体,是人才成熟的关键时期,成长的欲望和自我定位都高于自身发展的任何阶段,但心理总体呈现一个不成熟、不断变化的状况。高职生在成长中渴望成熟,但对成熟又有恐惧,恐惧复杂的社会,恐惧突然直面社会的压力。这一阶段产生心理不良反应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早发现问题,早做出决策,树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统化和多角度观念,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辅导、咨询和治疗,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建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工程,而且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教育范畴,应该有其独立的工作体系。心理健康教育是复杂的,高职院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重构工作体系。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贴近社会、贴近高职、贴近学生,以育人为中心,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着力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培养,协调各种心理因素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协调而健康的发展。

(二)工作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面:

1.进行心理学知识普及,这是基础性内容。当前高职生心理学知识依然缺乏,更不要说常规的心理训练。掌握心理学知识对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学会心理保健的方法,自觉调节控制情绪,促进高职生心理素质优化具有重要作用。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着力于帮助全体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有选择地开设“大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识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课程,让高职生正确定位自己,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心理调剂能力,改进心理适应能力,打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基。

2.进行心理调节能力的教育,这是重点内容。这里可分为三步进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工作。首先是学习心理教育,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原理及方法,以“帮导”的形式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适应、学习能力、考试心理等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科学方法的掌握学习,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其次,进行生活心理教育,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心理的指导,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习惯,教会学生正确做人做事,善于生存,乐于关心,勇于负责,敢于交往,提高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最后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心理教育。为学生在兴趣与就业选择、前景与就业分析、适应与就业测试等方面提供服务,提高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创业现状,根据自己特长兴趣进行正确择业创业的能力。

3.进行健全的心理品质教育,这是关键内容。首先,进行高职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帮助高职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常识和技巧,了解人格类型及自身个性特点,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全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形成诚恳、宽容、开朗、正直、勇敢、独立、平等、谦虚、爱心且富有责任感的良好人格。其次,进行高职生调节调控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娱纳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能够优化自己的情绪情感,能够调控自己的心理状态,增强心理承受力,能够适应自我,适应社会各种变化。还要进行高职生良好心态的培养,在你追我赶的学习中,在激烈竞争的生活中,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始终坚持“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心态,保持自信、乐观、奋进和向上的蓬勃之气、浩然之气。

(三)工作途径

1.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除了常规的开设心理学课,把心理卫生健康教育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之中外,还要与其他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紧密结合,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一个由学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全新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面上的普遍性,又要注意全体的专题性,还要注意个别的特殊性。

2.优化高职生心理环境。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利用校园文化的先进性、多样性、特色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熏陶、引导和教育,具体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宣传文化、道德文化和心理文化等文化形态。物态文化包括学校的基建设施的合理布局和仪器设备的良好设置等;制度文化则是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体制、机制等;活动文化则是多种实践活动和社团、文体活动中表现出的特色文化,如青年志愿者活动、假期社会实践、社团文化节、科普节、书画展、辩论赛、座谈会、报告会等都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感;道德文化是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会判断、学会选择正确的言行;宣传文化是指利用校刊、板报、广播和橱窗和网络等媒介,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文化是师生思想深层次的体现,是构筑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总和,在潜移默化学生心理品质中起优化作用。这些文化相辅相成,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为高职生成长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宽松理解的环境。

3.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主要负责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规则、部署、实施和督查,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咨询、答疑,通过心理搜集、心理热线电话、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主动搜寻、筛选、发现心理有障碍或有潜在障碍的学生,分门别类地提出可行的教育与预防措施,运用心理咨询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成因和正面引导,使学生得到心理调节。对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学生,要及时依法请专业医疗机构诊断治疗。尤其是新生要结合始业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档案,实行追踪观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做到测评在前,咨询在前,答疑在前,将学生在成长发展不同阶段产生的或将面临的各种疑惑、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除了学校之

外,高职生的心理问题很多是由于社会和家庭因素诱发的,因此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从社会方面来说,高职院校要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给予高职生更多的尊重、理解、关爱和疏导,帮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学校”里以弹性的心态对待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加宽容地对待各种大大小小的挫折。从家庭来看,高职生是从家庭出来又要回归家庭,家人的教育有时更让学生信赖,为人父母对子女健康成长和完善人格形成是有重要意义和负主要责任的。家长要配合学校,从根本上教育和引导高职生过正常有益积极的生活,帮助他们选择校园活动,走入社会生活,乐于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高职院校也要主动与家长和社会进行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中去,突破校园界限,提高全社会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队伍建设

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是其关键要素。可以通过专、兼、聘等各种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一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负责学生心理健康常识普及教育、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开设心理互助热线等;二是学生工作人员,包括学工部(学生处)、团委、辅导员、班主任和思政老师,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三是优秀学生骨干,让他们协助老师承担心理信息员、心理保健员和心理咨询员的角色,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协会。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应该及时汇报学生工作部门寻求帮助,调动学生自我评价、自我选择等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三、健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机制

(一)组织上加强领导。高职院校党政要把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学生、教学等主管、分管校领导和相关部、处、系负责人为成员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指导思想及主要任务、工作目标、教育内容和具体措施,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导和检查评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给。

(二)对象上面向全体。重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知识和素质为出发点的,而不仅仅局限少数有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要侧重帮助全体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对有心理问题、障碍和可能发生危机的学生进行测试、干预和治疗。

(三)资金上加大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健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学校工作诸多方面,必须予以人、财、物和工作场所的全面保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编制的落实,专项经费的配备,办公场所和设备的建设,机构的健全,管理的到位,确保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师资上重视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增强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要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师资培训工作计划,有部署地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培训班和研讨会,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好的学校进行学习和交流。

(五)理论上加强研究。除了用心理学等科学理论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外,还要结合实际,以历史的、发展的和辨证的观点,仔细分析多学科视角下高职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挖掘高职生思想和心理中积极向上的因素,探寻正面引导的方法,提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胡剑红.高职院校职业心理指导网络教学构建策略探讨[J].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范文2

一、煤矿企业职工教育的现况

(一)煤矿职工学校教育对象素质与心理上的差异

煤矿职工教育的对象是比较复杂的,原因是煤矿职工来源广泛。它包括了:退伍军人、技校生、大学生、有的地方还使用了一些农民工、轮旷工。这些员工的特点有:1.他们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如果把这些人员放到一起培训,效果非常差。原因是:有些人接受能力强,有些人接受能力差。比如:大学生接受新知识比较快而农民工或轮旷工接受新知识比较慢,甚至有些煤矿企业还有一些不识字的职工。2.对煤矿上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不相同。比如:退伍军人和农民工岗位适应能力就比大学生和技校生要差的多。原因是:大学生和技校生学过煤矿专业知识,退伍军人和农民工没有学习过专业知识。3.心里素质不相同。退伍军人和农民工心里素质要好于大学生和技校生。原因是:大学生和技校生社会阅历少,接受失败与挫折相对退伍军人和农民工没有那么多。总之,不管是那种层次的煤矿职工,在心里健康方面都会出现心里健康问题。因此,心里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二)煤矿职工学校教育内容及课程发展

煤矿职业教育涵盖了:煤矿职业卫生教育、煤矿各种规程和法律教育、煤矿生产技术教育等。职业教育的对象:企业新工人、转岗工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监管人员、特殊作业人员、从事井下现场施工接触粉尘、有害气体及与危害人体健康的场所的工作人员等。

煤矿职业教育相比一般职业教育责任要重大的多。原因是大多数煤矿职工在地下几百米深的矿井中工作,那里环境恶略、劳动强度大,身体素质差的职工就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另外,由于所处的工作环境以及所从事的生产作业活动具有很强的特殊性,面临着比其他阶层大得多的生存和生活压力,容易产生挫折感,形成压抑、烦闷、消极厌世的心理。为此,我个人认为煤矿职工教育内容应该涵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是促进安全生产的需要,也是以人为本的时展的需要。

二、煤矿企业职工学校未来发展

(一) 煤矿职工学校教育的作用

煤炭系统职业教育是为了加强煤矿工人技术素质,也是时代需要。我国自从加入WTO之后,经济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技术人才。在此形势下,针对我国煤炭高速发展急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同时我国各类煤炭院校培养严重不足以及煤矿技术人才严重流失,造成煤矿企业里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通风、安全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缺乏。煤炭系统职业教育学校加强了对煤矿技术工人的培养。

(二)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是煤矿职工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煤炭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内容有:1.煤炭职业教育实行由行业和企业共同或单独举办的办学体制。提倡多种形式联合办学;2.根据煤炭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规模、条件、效益等情况,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为出发点,积极稳妥地对部分部属学校进行撤并调整,有计划、分步骤地直接交给有关省局或矿务局管理;3.为了充分发挥煤矿教育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企业内各类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各煤炭企业要实行企业教育综合改革;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三、煤矿职工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概念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宣言中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因此,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二) 心理健康的标准

可以归纳出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①对现实的有效知觉;②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③自我调控能力;④与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⑤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⑥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三)煤矿职工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煤矿职工易产生的心理健康疾病有很多,比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焦虑症

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焦虑症的表现是: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力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作过度反应,难以做决定。煤矿职工患焦虑症的原因有:①经济压力影响;②工作上为升迁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③父母和妻子对自己过高的期望;④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⑤事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⑥对身体的轻微不适过分关注,在发生挫折与失败时过分自责等。

例如一:某矿掘进队职工黄某,因为儿子开始迷恋网络而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几经教育而更加逆反,作为父亲的他上班再也安不下心来。结果在工作面推车的过程中,因其精力不集中,把车撞倒前面推车工腿上,造成腿部骨折。

例如二:某煤矿绞车司机张某,在提升操作时,因情绪不佳,对信号判断不清而错误操作,致使同事被跑车撞伤。后据了解,出事前的几天,张某与家人发生了纠纷。也许就是因为家庭纠纷而产生的焦虑与烦躁心理,才酿成如此事故。

2.抑郁症

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其表现:一是情绪消极、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以上表现存在于煤矿职工中,抑郁症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

案例一:张某因在某矿采煤队工作,在找对象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挫折,最终没能找到对象。所以工作上情绪消极,下班后经常酗酒,并常与领导、同事产生矛盾。最后,患上严重胃病导致不能正常工作,使自己的生活陷入困境。

案例二:某矿职工刘某,因与妻子经常吵架,夫妻关系不和谐。工作中体力上的超支、家庭中精神上的折磨,导致该职工一时想不开在井下上吊自杀。

四、如何解决煤矿职工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要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对那些患有心理疾病的职工给以感情支持和鼓励;以坚定而温和的态度激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行动起来,从生活中体验到成功与人际交往的乐趣,改变已习惯的自贬性的思维方式和不适当的成败归因模式,引导他们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发展对自己、对未来的更为积极的看法。对员工进行心理知识方面的专题讲座,还可以利用局域网、广播、电视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职工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职工从多角度、多渠道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鼓励职工遇到心理问题时积极寻求帮助,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另外,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投入:建立心理咨询研究中心;要注意解决好员工各种福利和保险,解决员工在为企业做贡献和退休后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在中国,某些地方的煤炭企业已经开始对职工进行了心里健康教育的辅导了。

比如:“四川煤炭产业集团达竹公司小河嘴煤矿组织矿区医务人员利用周三安全学习、班前会等时机走进生产区队,为全矿一线员工作《应对高温环境,提升心理素质,快乐高效工作》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在企业内部网络平台上专门开辟了心理热线、心语课堂、心理咨询热线、心理门诊等栏目”。他们的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治愈或缓解了煤矿职工的心理疾病,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范文3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重构

一、重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紧迫性

近几年高职生自卑、抑郁、狂躁、封闭等心理问题突出,每年都有高职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发生,且有上升的趋势。现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合力,很难建构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推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健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迫在眉睫。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高职院校肩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重要工作目标。高素质人才既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重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高职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协调发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当前,中国正在进行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变革,全社会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更复杂,更艰巨,更繁重。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行为养成,心理健康等多层面全方面展开,日常思想教育中,需要遵循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讲座、辅导和咨询,并为有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

(三)高职生全面成长需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高职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期望值较高的特殊群体,是人才成熟的关键时期,成长的欲望和自我定位都高于自身发展的任何阶段,但心理总体呈现一个不成熟、不断变化的状况。高职生在成长中渴望成熟,但对成熟又有恐惧,恐惧复杂的社会,恐惧突然直面社会的压力。这一阶段产生心理不良反应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早发现问题,早做出决策,树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统化和多角度观念,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辅导、咨询和治疗,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建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工程,而且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教育范畴,应该有其独立的工作体系。心理健康教育是复杂的,高职院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重构工作体系。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贴近社会、贴近高职、贴近学生,以育人为中心,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着力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培养,协调各种心理因素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协调而健康的发展。

(二)工作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面:

1.进行心理学知识普及,这是基础性内容。当前高职生心理学知识依然缺乏,更不要说常规的心理训练。掌握心理学知识对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学会心理保健的方法,自觉调节控制情绪,促进高职生心理素质优化具有重要作用。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着力于帮助全体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有选择地开设“大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识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课程,让高职生正确定位自己,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心理调剂能力,改进心理适应能力,打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基。

2.进行心理调节能力的教育,这是重点内容。这里可分为三步进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工作。首先是学习心理教育,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原理及方法,以“帮导”的形式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适应、学习能力、考试心理等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科学方法的掌握学习,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其次,进行生活心理教育,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心理的指导,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习惯,教会学生正确做人做事,善于生存,乐于关心,勇于负责,敢于交往,提高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最后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心理教育。为学生在兴趣与就业选择、前景与就业分析、适应与就业测试等方面提供服务,提高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创业现状,根据自己特长兴趣进行正确择业创业的能力。

3.进行健全的心理品质教育,这是关键内容。首先,进行高职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帮助高职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常识和技巧,了解人格类型及自身个性特点,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全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形成诚恳、宽容、开朗、正直、勇敢、独立、平等、谦虚、爱心且富有责任感的良好人格。其次,进行高职生调节调控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娱纳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能够优化自己的情绪情感,能够调控自己的心理状态,增强心理承受力,能够适应自我,适应社会各种变化。还要进行高职生良好心态的培养,在你追我赶的学习中,在激烈竞争的生活中,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始终坚持“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心态,保持自信、乐观、奋进和向上的蓬勃之气、浩然之气。

(三)工作途径

1.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除了常规的开设心理学课,把心理卫生健康教育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之中外,还要与其他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紧密结合,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一个由学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全新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面上的普遍性,又要注意全体的专题性,还要注意个别的特殊性。

2.优化高职生心理环境。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利用校园文化的先进性、多样性、特色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熏陶、引导和教育,具体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宣传文化、道德文化和心理文化等文化形态。物态文化包括学校的基建设施的合理布局和仪器设备的良好设置等;制度文化则是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体制、机制等;活动文化则是多种实践活动和社团、文体活动中表现出的特色文化,如青年志愿者活动、假期社会实践、社团文化节、科普节、书画展、辩论赛、座谈会、报告会等都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感;道德文化是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会判断、学会选择正确的言行;宣传文化是指利用校刊、板报、广播和橱窗和网络等媒介,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文化是师生思想深层次的体现,是构筑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总和,在潜移默化学生心理品质中起优化作用。这些文化相辅相成,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为高职生成长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宽松理解的环境。

3.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主要负责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规则、部署、实施和督查,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咨询、答疑,通过心理搜集、心理热线电话、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主动搜寻、筛选、发现心理有障碍或有潜在障碍的学生,分门别类地提出可行的教育与预防措施,运用心理咨询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成因和正面引导,使学生得到心理调节。对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学生,要及时依法请专业医疗机构诊断治疗。尤其是新生要结合始业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档案,实行追踪观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做到测评在前,咨询在前,答疑在前,将学生在成长发展不同阶段产生的或将面临的各种疑惑、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除了学校之

外,高职生的心理问题很多是由于社会和家庭因素诱发的,因此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从社会方面来说,高职院校要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给予高职生更多的尊重、理解、关爱和疏导,帮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学校”里以弹性的心态对待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加宽容地对待各种大大小小的挫折。从家庭来看,高职生是从家庭出来又要回归家庭,家人的教育有时更让学生信赖,为人父母对子女健康成长和完善人格形成是有重要意义和负主要责任的。家长要配合学校,从根本上教育和引导高职生过正常有益积极的生活,帮助他们选择校园活动,走入社会生活,乐于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高职院校也要主动与家长和社会进行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中去,突破校园界限,提高全社会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队伍建设

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是其关键要素。可以通过专、兼、聘等各种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一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负责学生心理健康常识普及教育、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开设心理互助热线等;二是学生工作人员,包括学工部(学生处)、团委、辅导员、班主任和思政老师,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三是优秀学生骨干,让他们协助老师承担心理信息员、心理保健员和心理咨询员的角色,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协会。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应该及时汇报学生工作部门寻求帮助,调动学生自我评价、自我选择等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三、健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机制

(一)组织上加强领导。高职院校党政要把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学生、教学等主管、分管校领导和相关部、处、系负责人为成员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指导思想及主要任务、工作目标、教育内容和具体措施,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导和检查评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给。

(二)对象上面向全体。重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知识和素质为出发点的,而不仅仅局限少数有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要侧重帮助全体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对有心理问题、障碍和可能发生危机的学生进行测试、干预和治疗。

(三)资金上加大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健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学校工作诸多方面,必须予以人、财、物和工作场所的全面保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编制的落实,专项经费的配备,办公场所和设备的建设,机构的健全,管理的到位,确保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范文4

一、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成长、生活及就业等方面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知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大部分是因升学考试失败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由于社会上存在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偏见和歧视,往往使职业院校学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对自身能力缺乏自信,久而久之,便产生了自卑心理。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自信,得过且过,由于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较差,加上基础知识薄弱,到了职业院校以后,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不知从何学起,学习焦虑感强,产生厌学情绪。

(三)情绪和情感方面的问题。

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情绪存在明显的两极性,易兴奋冲动或愤怒悲观。承受挫折能力弱,面对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偏见以及就业竞争压力,易产生厌世情绪,来自弱势群体家庭,应试教育阶段的学习没有成功,觉得受人冷落,易对社会,对身边的人和事不感兴趣,态度冷漠。

(四)个性方面的问题。

自卑心理重,自我意识片面,不论是学习成绩欠佳,还是因为家境不好,无奈而选择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易因为社会舆论对职业院校的偏见导致内心失衡,自认“低人一等”,出现标新立异,狭隘偏执、孤僻懦弱等消极表现。

(五)逆反心理方面的问题。

在职业院校,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过多或过早接触社会阴暗的一面,内心深处不由自主的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对学习和校纪校规有着严重的逆反消极心理,对老师的批评教育置之不理,我行我素,生活上自暴自弃、得过且过。

(六)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职业院校学生自进入校门起,所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全新的环境,内心渴望与人交往,但主动性不强,缺乏基本的交往知识,不同程度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对他人的缺点也难以容忍,经常容易引发人际冲突。

(七)情绪控制方面的问题。

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职业院校的学生情感丰富,情绪富于变化,控制能力较低,容易感情用事,遇事不能明辨是非,缺乏冷静,快乐时常兴奋过头,挫折时常抑郁消沉。

(八)个性发展方面的问题。

一少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属于这种类型,这部分学生由于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对所学的专业技能冷淡,精神无所寄托,其行为由紧张、压抑转向标新立异,盲目追求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奇装异服,嘴叼香烟,寻求刺激,蛮横任性,目空一切,争强好斗。

此外,职业院校学生审美心理、性心理、择业就业心理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高度重视和正确对待,将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甚至会影响校园和社会的和谐。

二、职业院校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明确学生培养目标,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职业院校必须围绕以人为本,厚德精技的培养目标,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为社会各行业培养学有专长、品德优良的实用技能人才。而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根据职业院校学生心理行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如在人际关系、择业就业等方面,教育学生尊敬师长、和睦相处、脚踏实地、乐观向上,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等等。与此同时,要完善职业院校教育评价制度,更新教育观念,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全面,不能只看重分数不看重道德品质,只看重学生的技能不看重良好个性的培养,努力创造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始终。

职业院校学生优良心理素质的形成,并非是学生工作人员或者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等某些部门的工作,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教学管理的每个环节和过程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抓好新生入学教育。职业院校学生入学时年龄大都在18岁左右,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和稳定,对职业教育存在陌生感,对新的学习环境仍有待熟悉,迫切需要正确引导。其中,教学系引导学生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帮助他们端正入学动机,消除学习焦虑心理;学生管理和保卫部门教育学生增强安全和法制意识,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就业指导部门协助学生设计好人生职业规划;心理咨询室要通过心理健康讲座、集体咨询、发放心理健康资料等形式并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人文关怀;2.德育工作队伍唱主角。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生处、保卫处、团委、思想政治课老师、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主角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3.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润物细无声”。除了政治课这一重要的教育载体,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也是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园地,如语文课中培养学生尊老爱幼、正直善良的情操;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意识;而技能实操课中,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精神。

(三)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靠某一方的力量就可以支撑的,它需要构建一个心理健康的工作网络,以确保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实施。

1.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骨干作用。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是职业院校日常管理最重要的队伍,也是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引导者,他们的一言一行、看待问题的观点、处理事情的方法等都会给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对职业院校的辅导员、班主任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心理素质过硬、关爱学生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2.加强心理咨询工作机构建设。职业院校要重视心理咨询室建设,通过心理咨询室在全校系统地开展调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趣味活动,采用集体或者个别的形式,运用电话、短信、网络信箱等手段,进行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尽早发现问题,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网络,确保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实践过程中,心理健康工作必须有一整套并且较为完善的辅助队伍,那就是:宿舍心理气象员——班级心理委员——各系心理咨询组——校心理咨询中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覆盖到了学校的每间宿舍、每间教室、每一个同学,既加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又可预防个别恶性心理健康事件于未然;4.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学生的成长是在一定的宏观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最便利的场所,家庭是学生良好品德和个性的关键,社会环境则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相互补充、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起为技校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社会环境的责任。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范文5

一、应新时期要求,积极把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只侧重一些较大的如政治观问题、价值观问题、道德观问题、人生观问题等等,因此也造成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实际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建筑企业职工的这种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职工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有所下降。然而作为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始终担当着桥梁纽带作用的工会组织,有责任更有必要及时对我们的职工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这样能够有效减少职工对组织的报怨,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同时会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改善组织气氛,降低员工的缺勤率和离职率。实践证明,以心理疏导的方式通过对职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的分析,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体现人本管理,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表现,符合新时期的要求。

二、当前建筑行业职工主要面临的心理问题分析

众所周知,一个人在心情愉悦的环境下工作的效率要远远高于心情不好或心理不健康时的工作效率,如何更好的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刻不容缓。当前,我们建筑企业职工心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因素有竞争、工作、婚恋、家庭及生活等方面,如果在不加以科学引导,不仅会影响个人心态,同时也会对企业发展产生阻碍作用。目前施工企业职工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竞争压力给员工带来心理问题。当前,建筑企业年轻人的比例居多,要想出类拔萃,不仅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同时还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久而久之自然对身心承受力造成重压,积之成疾,聚之成患。

2、工作压力给员工带来心理问题。在施工企业中,工作紧张的现象非常突出,时间久了容易造成工作人员身心疲惫紧张、情绪暴躁,在这种状态下工作势必影响到工程的进度。

3、婚恋问题给职工带来的心理问题。异地恋或两地分居带来的家庭生活压力是职工心中的沉重压力,建筑企业职工长年在野外施工,青年职工找对象比较困难,大龄未婚青年比率较高。

4、家庭问题给职工带来的心理问题。长居一线职工由于与伴侣长期分居,不少夫妻往往因感情淡化而导致感情破裂,最终走上离异之路。家庭的种种困扰使得员工心理受到极大的冲击,多数员工因无法承受而直接导致心理不健康。

5、生活压力给员工带来心理问题。当今社会,房价、物价的不断上涨,给员工尤其是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引起了一系的消极反应,比如沮丧,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下降等反应。

以上这些问题往往是影响员工心理健康和情绪的最重要因素。那么如何调节并减轻这种情绪我认为是我们的企业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三、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缓解职工的心理压力

工会组织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执行者之一,首先他要积极探索职工存在的心理上的不平衡,如何利用现存载体,开展有效活动,舒缓职工心理压力,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展开:

1、建立心理健康引导体系。科学的引导,是心理健康的一把万能钥匙。职工心理问题的形成,往往是因为心里的有一把锁无法打开,有些人可以通过自身缓解从而打开这把锁,有的人却由于心理的局限和束缚锁的越来越紧。心理健康引导体系的作用就是能够及时根据职工的心理状况加以适当的心理疏导,以减少心理焦虑的发生。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支部、工会、共青团等组织作用,采用灵活多变的沟通方式,关注一线困难职工,认真深入的调查研究,及时与他们交流和谈心,让他们充分的信任组织、依赖组织、满意组织,透过引导和沟通将内心萌芽的矛盾及时化解。

2、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鼓励职工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创建职工书屋,建立足球场、篮球场等活动场所,工程间隙适当举办如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拔河等适合多人参加的体育活动以及唱歌、游泳等娱乐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有助于职工的身体健康,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员工心理健康的层次和水平。使员工在工作之余得到放松,打发闲余时间,缓解精神压力。同时,坚持每年组织员工健康体检、开展节假日慰问等活动,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爱和重视,从而得到自我满足,促进心理健康。

3、继续加强贯彻劳动保障制度。如果员工由于工期紧、任务重,长时间无法得到正常的休假,那他们的精神就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极不利于健康心理的成长。因此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鼓励一切休假制度,贯彻好劳动保障制度,合理安排员工休息,让大家有必要和充分的休息时间,与家人团聚,放松身心;或者有条件的话,制定探亲制度,每个季度安排其家属到驻地探视一次,我想这样不仅能够使他们更加安心工作,同时对于企业的和谐发展会起到更快的推动作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员工旅游、先进短期疗养等,都可以有效缓解员工精神压力,促进其健康心理的成长。

4、通过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减轻工作压力。当今时代,是知识的时代,面对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于现代企业员工都是无形的挑战。那么,面对知识缺乏就会被企业所淘汰的危机和压力,使员工缓解压力和减少不安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主动去了解员工知识需要、掌握技术状况,并且设法提升每一个员工自身的能力。工会组织通过提供培训等途径提升员工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能力提高了,员工的自信心自然会增强,成就感自然会增加,工作压力就会降低,工作效率相对提高。

5、通过开展鹊桥联谊活动,解决大龄职工的婚恋问题。由于建筑企业职工长年在野外施工的性质和特点,男职工相对较多,平时接触女职工机会较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大龄青年职工找对象比较困难,因此工会组织可以与当地各大企沟通联系,积极开展鹊桥联谊活动,为本单位大龄青年员工创造机会,解决婚恋问题,稳定情绪,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也有效的缓解精神压力。

四、关于加强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要想进一步加强职工心理健康教育,使职工在工作上生活上长期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我认为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1、切实关心职工利益,充分了解职工的心理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加以合理满足,让职工感受到企业对职工的关心和爱护,这样职工就会从心理上认可企业、亲近企业,从思想上放松自己,从而避免工作心理压力的形成。

2、增强员工荣誉感,坚持业绩用人,对于那些学历低但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企业应破格提拔,同时赋予他们更多的工作职责,让他们获得职业上的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职工的企业荣誉感和协作配合精神。

3、坚持以疏导法、群众参与法、民主法,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教育员工把注意力转移到生产经营上来。让员工与企业同成长、共命运。

4、坚持以鲜活生动的方式记录下一线职工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对项目部的好人好事,先进人物及时进行报道宣传。激发职工们对企业的关注热情,调动了大家工作积极性。

5、培养员工健康有益的爱好。爱好是陶冶情操的良好途径,有利于调节人的情绪,使人的精神处于一种自我满足的状态。如培养员工冷静思维可以组织一些音乐、棋艺、绘画等活动,可以组织开展球类、舞蹈等有助于宣泄心中闷气的活动。所以,培养员工健康有益的生活爱好是十分必要的。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范文6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293-02

2006年以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有几百所高职院校立项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跨区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一系列改革。国家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旨在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教育环境资源,培养高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高职学生适岗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就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高职学生学习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的巨大变化,也使高职学生的心理遭遇了强烈的撞击。高职学生或多或少出现了各类不适应问题。

一、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心育现状分析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地位的大幅提高,职业教育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广泛的重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新增百所骨干高职建设院校的建设方案中,明显体现出心理素质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素质中的核心地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显著提高,重视程度明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不断拓展。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各职业院校都加强了管理高职学生在生产、服务中的身心自我保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加注重生活化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过程中,高职学生和所有同龄人一样,有理想,有抱负,充满青春激情,他们思维活跃,勤于思考,不墨守成规,承担责任。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在专业技术与技能上,上手快,后劲足。在自身定位上,立足基层又不拘于基层,适应性强,不甘落后,勤奋进取。帮助高职学生提前实现角色转化,缩短社会的见习期,为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在高职学生素质提高的同时,部分高职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学习环境变化,学生缺乏安全感。离开一贯熟悉的校园学习环境,有些学生内心很不安。对校外顶岗实习产生抵触和敌对情绪。嫌脏怕累,不愿意到企业进行生产劳动。部分高职学生价值取向有偏差,他们期望值比较高,眼高手低。要求工作环境好,工作轻松而且待遇高一点,不愿意做基层工作,不愿意去艰苦的岗位,不愿意加班。有些学生“理论不行,技能不会,还不肯学”。心理承受能力差,没有归属感。

角色转变慢,不能适应岗位要求。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既是学徒又当工人,服从企业的一切管理与安排,个人角色有很大的变化。有些高职学生组织纪律性较差,逃避困难,不敢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惑和挫折。在企业实习过程中,高职学生要迅速转变为对产品质量有严格要求的责任主体,意味着学生既“工”,又要“学”。部分高职学生无法把握好“工”和“学”两者的平衡关系,产生紧张、恐惧和逃避的不适应心理。在企业实习期间,缺乏责任心和组织纪律性,有不打招呼就离职,群体离职的现象,不能全身心地融入企业环境,踏踏实实地学习。

人际沟通能力较弱。学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后,高职学生已有的人际关系网扩大了,高职学生必须适应企业、社会陌生的环境,与实习企业人员处好关系,与项目组的同学沟通协调。具有团队精神,才能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但是,有些高职学生在人际沟通方面明显欠缺,较强的自卑心理以及青春期可能产生的闭锁、羞怯、敏感、冲动心理,影响了高职学生主动交往,有些过分关注自我,自我为中心,自命不凡,没有知心朋友,缺乏技能与技巧,由此而引起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与此同时,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建设上,“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在学校办学评估指标中,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多。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评机制有所创新,但是评价体系急需健全。

二、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我院是国家百所骨干高职建

设院校之一,连续被中国教育报、腾讯网等媒体评点为2007年“全国综合实力十强高职院”,2008“回响中国”中国教育年度总评榜——“国家知名高职院校十大就业典范”,2009年中国十大最具特色高职院,2011年十大创新高职院校。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其前身之一的渤海船舶工业学校。1995年心理健康课就列入教学计划,为全校新生必修课,编写讲义、出版教材,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编写心理健康小报《心桥》,1998、1999年两课老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较有成效开展了“心语”心理咨询工作室活动。2005年之后,我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课堂成为工作的常态,积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体系。

1.能力本位,构建主体性心育课程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必修课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新一轮专业课程改革。能力本位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理念转变,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重点在于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增强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从心育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育资源等方面,来研究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方式。突出职教特色,把行业心理教育纳入心理健康教学重点,创设心理健康教学情境、进行心理健康项目能力训练、开放学生心理素质评价方式。从岗位能力出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提高学生认知社会、洞察事物的能力,根据社会需求,训练高职学生的坚忍不拔的意志,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健康发展的能力,养成学生勤劳敬业、自我发展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成长能力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校企合作,丰富高职心育内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高职学生到企业实习半年到一年,分散在不同企业的不同岗位,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心理表现也不尽相同。通过对高职学生在人际交往、人格发展等方面的日常行为探讨,加强高职学生责任、毅力、耐心、独立能力等心理健康品质训练,强化意志品质的训练。从高职学生群体生活中熟悉的相关事件或行为问题入手,通过加强高职学生的生命教育,强化爱的能力训练;重视高职学生幸福素质教育,强化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训练。从案例的现象或启示中,导入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参照企业职工的职业心理素质要求,结合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际心理健康水平调查数据,从高职学生生理、心理、社会的自我认识入手,强化认知能力。从各专业开展的工作任务分析入手,突出应用性,设立心理素质研练场地,对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就业面试心理分析,创业心理分析等强化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训练。重新整合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和内容,在实践中探索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规律。

同时,把不同职业的专业心理内容纳入心理健康教学之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的讲述、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结合高职学生心理实测与自测,引导高职学生进行自我认识与体验,发挥高职学生自身的心理优势,引导促进高职学生心理成长。

3.精细管理,优化高职心育过程

校企合作成立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研究、指导、评估、咨询和服务。灵活地整合教材和师资,在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团队基础上,聘任企业兼职辅导员,并对之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教育、潜能开发、危机干预等内容的定期培训,培养专业过硬、业务精良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在实践教学、实习期间,利用电话、短信、qq等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及时了解高职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的情况,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人文关怀,提升学生的心理优势,解决学生顶岗实习中遇到的心理困惑,让高职学生在企业工作岗位上保持着对学校的归属感。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结合企业实践工作过程,高职学生走向实际职业岗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对开放的社会大教育环境。势必要求职业学校做精细管理,避免或杜绝疏漏。在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的同时,增强高职学生自助助人的能力,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推进高职学生心理成长,科学化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

4.客观考评,探索心育评价体系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评

估督导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实践科学探索的过程。取决于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与质量,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有导向作用。根据省市有关部门的要求,注重实际,既要量化考核,又要以定性方式对一些内容进行评价。探索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原则、方法、实施途径、模式、工作体系、运行机制与工作评价,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督导评估之中,科学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管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参考文献:

[1]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eb/ol].豆丁网.http://docin.com/p-538697604.html.

[2]龙凤明.浅析我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中职生心理现状及心理教育的探索[eb/ol],http://rgzz.sdedu.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