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的作文范例6篇

热爱生命的作文

热爱生命的作文范文1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的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的确,像这位伟大的作家所说的,生命的意义是在与付出和给予,而不是接受和争取。但是我们也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这也是我们在一生当中必须做到的。比如说,一只蚊子,一只苍蝇的生命非常的短暂,可是当我们用手企图拍死它们的时候,它们却飞走了。我觉得,它们很热爱生命,虽然它们的生命很短暂,但它没有不想活着的心理思想,而是珍惜生命。我们好好想想,一只苍蝇,一只蚊子都能那样热爱生命,那我们人呢? 在学校,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走廊上,几位同学横冲直撞,根本不去顾及身边的同学;栏杆前,有同学踮起脚尖,甚至爬上栏杆,好奇地向下张望;楼梯上,一位同学不是走下楼,而是坐在扶手上滑了下去…… 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就像有一只小兔子一样嘭嘭直跳。这些同学有没有想过这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在走廊上飞奔的同学一旦相撞,往往鼻青脸肿、头破血流;栏杆上的同学一旦掉了下去,后果是可悲的;从扶手上往下滑,只要稍不注意,就会跌落,导致骨折、脑震荡……人的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一旦发生什么意外,会留下永远的伤痕;健全身体一旦失去,将永远无法挽回。 在这里,我要提醒那些人,热爱生命吧,生命如时间,一转眼就没了,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热爱生活和学习!

热爱生命的作文范文2

记得有一次,我和表妹一起出去玩,在那红色砖墙缝里生长着一株紫色的花,为什么它不需要谁来浇水,却也能顽强地生长,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朵小花热爱自己的生命,虽然它的生命很短暂,但是它已经把生命的价值体现出来了,它不让生命白白的流失。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光彩有力。

一粒种子,可以从压着它的石块,顽强的向上茁壮成长,它是那么的热爱生命。

为什么这些花草树木不需要谁来施肥,不需要谁来浇水,也不需要谁来灌溉,也能顽强的向上生长呢?就是因为它们都很热爱自己的生命,我们也应该像它们一样热爱自己的生命,热爱这美好的生活。

热爱生命的作文范文3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

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

热爱生命的作文范文4

2022精选关于《热爱生命》读后感范文   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参考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必修课。读后感与其看做是种作业还不如看做是一次对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栏目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读后感资料,希望大家在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热爱生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最著名的短篇小说,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的某些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有着震撼人心魄的力量!

  《热爱生命》是美国著名的杰克·伦敦写的。讲了两个人背着金子走。两个个人过河时,一个人脚崴了,可是走在前面的比尔,连头都不会地走了。后来两个人就分开了。

  在后面的人刚开始吃着没有营养的浆果生活着。走着走着他看见几只松鸡,他就抓松鸡吃,后来他看见一个小水坑,他就在小水坑里抓小鱼,最后小鱼从石头缝里钻到了一个大水池里,他只有放弃了。他一路上靠吃灯芯草生活,有时能吃到小鹿,松鸡和

  小鱼。路上还常常遭到野兽的攻击,还和病狼决斗过。在他最绝望怕爬着爬着的时候,他看见前面有一条大船,他就像大船爬去。爬着爬着他看见一堆死人骨头,仔细一看是比尔的骨头。旁边还有哟大块金子。这让他哈哈大笑,因为比而为了金子而丧失了生命。而他却抛弃了金子不惜一切保住了生命。最后他过上了好日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别人有困难是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不要像比尔。有了朋友就有了财富。财富不是一生的朋友,而朋友却是一生的财富,所以我们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2022精选关于《热爱生命》读后感范文   荒芜的土地上,风雪夹杂着绝望的气息迎面而来,远处的狼嗥,眼前的骸骨,都在警示着危险的存在……

  这就是杰克·伦敦在《热爱生命》中所刻画的危险之地。作为一名有着浓郁的北方气息的作家,杰克·伦敦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命的诠释和辩证。而在《热爱生命》中,杰克·伦敦更是在残酷的境遇中,凸显了生命的珍贵和伟大。

  主人公作为一个淘金者,怀着梦想来到了荒原。但在恶劣的环境和同伴的抛弃下,梦想早已失去了意义,唯一的选择只有一个——求生。

  于是主角开始孤军奋战——为生存而战。但他的对手——死亡却一步步向他逼近着,恨不得立刻掐灭那生命之火:枪、猎刀早在行程中丢失,野兽的威胁,逐渐成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风雪中,食物早已耗光,他只能靠运气吃路边沼泽的鲦鱼;更可怕的是,自己双腿早已血肉模糊,独行的恐惧使他时刻神智不清绝望在他身边虎视眈眈,生命的火光也越来越微弱。

  但他不愿意死,不愿意生命之火熄灭在这茫茫荒原中。对生命的追求支持着他不断前进,想倒下时,他忍着疲倦向前爬行;面对腥臭难忍的沼泽水,他坦然与生存共饮。即使身后一直有着一匹对自己垂涎三尺的野狼,即使同伴的骸骨是多么地触目惊心,他硬是支持下来,凶死野狼,喝了狼血,终于从荒野中走了出来,留下了一曲震憾人心的生命赞歌。

  生命,看似好脆弱,但它小小的火焰中却饱含着让人克服一切,击败一切的力量,正是这力量,主角才能在这个世界不断繁衍,创造美好的未来。

  书中一个画面让我一直记忆犹新,面对着同伴死去后留下的一袋金子,主角却选择了丢弃它。是啊,虽然这袋金子可能价值不菲,但对于生存来说,它只是一堆烂石头。同时,我不禁想起前些日子为破产而自杀的一些商人,他们的确失去了金钱,失去了荣华富贵的生活,但那生命难道只值区区几十、几百万?没有生命,其他财富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无论何时,都不要让你的生命之火熄灭。《热爱生命》会告诉你,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

  2022精选关于《热爱生命》读后感范文

  汪国真的诗作,强调意象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对安抚痴迷者的心灵起过很大的作用。

  《热爱生命》,可以说是汪国真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四个肯定的回答表达出为何要热爱生命的哲理。四个段落,看似相似,却各有其趣。四个段落分别以"成功"、"爱情"、"奋斗历程"和"未来"为意象进行分析和回答。这四个意象可以说是包括汪国真、席慕容在内的一些清新哲理派诗人惯用的几个意象,不晦涩,不故弄玄虚,不生僻难解,可以说是完全区别于朦胧诗的特点,也是汪国真的诗歌取得成功之原因所在。

  中国的诗歌,从最早开始,就大多承载着歌唱功能的,但是朦胧诗却背弃了这个主要功能。尽管朦胧诗在八十年代受到读者的极大关注和追捧,但它毕竟是残缺的、先天不足的。我个人虽然非常欣赏朦胧诗,但对这一缺陷却深感遗憾。

  朦胧诗多半孤傲,这帮助诗歌成功,也促使它衰败。相反,汪国真的诗歌背弃孤傲,甚至在韵律的营造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的诗歌基本上都是可以直接拿来谱曲歌唱的,热衷于流行音乐的年青人,自然也较容易接受这种诗歌形式了。

  在意境上,汪国真似乎不如朦胧派。汪国真惯用"爱情"、"成功"等意象,他的大量作品都采用了这些基本意象,这也许是汪国真本人的偏好,也可能是为了迎合意识形态的一种妥协吧。

  其实,汪国真的诗歌不是单纯的说教,他说"既然已经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他没有呼喊口号非要你去这么做,而是娓娓吟唱建议你去这么做,对九十年代的诗歌读者来说,这是非常明智的一种教化手段。

热爱生命的作文范文5

关于《热爱生命》读后感热门范文   米歇尔·埃康·蒙田是法国重要的思想家和散文家,他1533年出生于佩里戈尔,从小进入教会学校学习,熟谙拉丁语和希腊语,还学习过法律和哲学。1554年起,他先后在法院任职多年,然后归隐田园,潜心研究和思考。他曾在欧洲长时间旅行,成为“罗马公民”,受到教皇格列戈里十三世的接见,并且两次当选波尔多市市长。

  《热爱生命》是蒙田的代表作之一。它篇幅短小,寥寥数语,却道出了生命的真谛。文章开头是:“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这是一个简洁的、引人入胜的开头。紧接着道出了作者所关注的词语———“度日”。他赋予它以双重含义: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度日”无异于“消磨光阴”,打发时光。而“风和日丽”的时候,则要“慢慢赏玩、领略”这“美好的时光”。这一奇异的对比深深吸引了读者的注意。接下来,作者详细解说了这两种生活态度。一是所谓“哲人”的颓废习气,二是“我”的积极的人生观。“哲人”和“我”生活方式不同,根本原因在于对生命的看法不同。在“哲人”看来,生命是“苦事”,是“贱物”。“哲人”不尊重生命,所以活得毫无乐趣,百无聊赖,生命在无谓的损耗中悄然而去。相反,“我”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它“受到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我”对生命心怀感谢,热爱生命,所以“我”不会虚度时光,而是活得认真而洒脱,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作者引用了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格言:“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作者对这句话没有作任何评论,但是他的意图却一目了然。随便打发时光的人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哲人”,而是真正的“糊涂人”。真正的希望不在于来世,不在于任何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在于生命本身。

  蒙田在文章结尾写道:“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蒙田的《热爱生命》就像一首庄严的歌曲,歌颂生命的美与爱,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关于《热爱生命》读后感热门范文   第一段主要诠释的成功。成功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在有金钱、有地位才能代表成功的今日,诗人明明白白告诉我们,有了目标,就去奋斗,这个风雨兼程的过程才算是成功。我们人人应当去体验去追求这个过程,仅有一如既往的坚持这个过程,才会有好的结果。

  第二段主要说的是感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的吐露真诚。敢爱敢恨,做真实的自我,这也正贴合此刻的倡导。

  第三段是讲得奋斗。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不要瞻前顾后,仅有去奋斗去努力就好了。“吃苦”在我们一些大城市里已经是稀缺资源了,真是因为少了这个资源,才使得此刻的孩子们不愿去奋斗,因为不用奋斗也有吃有喝,但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第四段谈了未来。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这个与此刻的步调是一致的,我们看到各种媒体、朋友圈里不都是在传播过好当下吗?确实是这样,仅有我们脚踏实地的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才是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这首诗,我此刻读起来,感觉简单易懂,是一首鸡汤励志的诗歌,各个年龄段都适合阅读,并且读完,使得自我热血沸腾,年轻人读完会有一种我就应当这样做的感觉,年长的人读完会感觉继续这样做,我还很年轻。

  可能人到中年,才能深感生命的可贵,期望用各种方式珍视生命。可能人到中年,才能体会对生命的敬畏,期望抓住一切完美的瞬间。余生不足,以汪国真的这首《热爱生命》共勉。

关于《热爱生命》读后感热门范文   《热爱生命》的作者是美国人杰克·伦敦。他一生写了150多篇短篇小说、19篇长篇小说。《热爱生命》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热爱生命》主要写了两个淘金者,在加拿大北部地区淘到了金子,走在了回家的路上。但这时,我们的故事便开始了——一个淘金者,甩下了另一个淘金者独自离去,而那个被甩掉的人没有粮食,仅有毯子、水罐、火柴,一杆没有子弹的枪,并且还扭伤了脚。这位淘金者明白有一个地方有食物与子弹,于是他便在头脑中构成了一个印象——我明白哪里有食物。可是,不幸的是,他需要走好几天的路程,此刻他身上没有一点能够吃的东西。于是他就“觅食”,找到了一种异常苦辣而又难吃的小浆果——尽管不好吃,但他必须吃。可是情景一天比一天糟糕,他连浆果也找不到了。于是他只能去挖一些草与草根来充饥。功夫不负有心人,之后,他有时会抓到几条小鱼(仅有他的小指头那么大!),还有一次竟然找到了一窝刚出壳的小鸡——他不分青红皂白就像蛇一样把小鸡塞在了嘴里。就这样,他走出了山谷,可是外面的荒原更加危险——狼群,还有熊(可是它们都没有见过人)——有一次,他还与一头熊正面相对(可是那只熊最终被被他的勇气吓跑了)。他有时会碰上一堆枯骨——那是狼吃剩的驯鹿骨头——他也会拿起一根来疯狂的嚼,嚼不动就用石头砸碎……他千辛万苦地来到了海边,最终被一艘科学考察船上的船员救起,带了回去……

热爱生命的作文范文6

摘要:热情是巴金的特质,也是《爱情三部曲》的标签。虽然题为爱情,爱情的主题却很淡;事实上“所写的主要是人,是性格”①。特殊时代的需要,催生了一个个像巴金一样热血、充满信仰的青年。映射在作品中,他们代替作者诅咒黑暗,呼吁光明,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本文通过分析,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试图一一分析三部曲里各种不同的病态表现方式及其原因,并与作者的特质联系起来,以更好地了解作品和作者。

关键词:《爱情三部曲》;病态;革命家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2

一.时代风云

20世纪30年代,作为时代的节点,此时已经退潮。青年人开始觉醒,他们重新认识国情,树立信仰,踏上救赎民族乃至救赎自己的道路。对革命者实行残酷的屠杀活动,逮捕革命党人,摧毁革命团体,解散革命组织。无数热血沸腾的青年人,一下无法适应这种巨大的转变。有的从政治转向了书本,试图撇开政治上不愉快的记忆,埋头书本;有一部分选择出国留学,例如巴金。他们学习西方文化,研究西方理论,希望在中西合璧中寻找到一条新的救国之路。此时无政府主义,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等相继出现在中华大地。1923年冬,在《黑夜行舟》一诗中,巴金表达了他寻觅革命道路的迫切又惘然的心情:

天幕了,

在这渺渺的河中,

我们的小舟究竟归向何处?

远远的红灯呵,

请挨近一些罢!

巴金也曾在《序跋集》里,真实地描绘了这样的图画:“小孩子在哭,中年的主妇在跟卖西瓜的高声论价,一个女性的带病的声音在乞讨残饭,一个老年人在咳嗽吐痰。”像巴金一样的热血青年在“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之间,痛苦地徘徊着。巴金很好地抓住了这个挥之不去的时代因素,深刻地解剖着这个时期的心理特质,创作出了一个个鲜活的早期革命家形象,为中国文学史上人物画廊再添了光辉。

二.形态各异的病态革命家形象

(一)陈真式爱恨交织的矛盾人生

陈真是《爱情三部曲》第一本《雾》里悲情的人物。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然而富裕的旧家庭和专制王国一样黑暗,许多许多的人在那里受苦,挣扎。“有的人甚至没有享受到青春幸福。他又看见那些人怎样地专制,横行,倾轧。我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儿童时代起我就有爱,有恨了。”②像巴金一样,陈真看透了这类旧家庭的黑暗,带着由爱生发的极大的恨,在16岁那年离开了这个旧家庭,投入到社会运动中。他把对家的仇恨化作无休止的工作。过度的劳累,导致了严重的肺病。一方面,身体上的羸弱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适;另一方面来自于精神上。他渴望成功,渴望用行动践行心中的信仰。但是,在黑暗的恐怖年代,疯狂的统治,让革命者们惶恐不安;资产阶级本身的弱点,不能与人民群众结合,必然导致理想的无法开展。久而久之,被一种无形的东西包裹着,无法超脱。投射在他的心里,便是一种带有偏激病态色彩性格的形成。他瘦削,刚毅,意志坚强,信仰战斗主义,对周如水的土还主义彻底否定,“与其在乡下一年平静、安稳的日子,还不如在都市过一天活动的生活。”为了所谓的“活动的生活”,他没日没夜地工作,抛弃了健康,放弃了青春、健康和生命。“因为我活着的时间不久了,所以不得不加劲地工作。”巴金写他行动的目的,是为了信仰的指示,却始终未能说这是一种怎样的信仰。陈真就是在一种自己都分不清这是的信仰下理想地生活、工作,甚至坦然地面对死亡。“我生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一件奢侈品。我希望将来把我的短促的生命交还给创造者的时候,我可以坦然说‘我并不曾浪费地过着我这一生,’”。

陈真是热情的,理想的。可是过分的热情,扼杀了理性,在无法言说和超脱的自我世界沉沦。“时常梦想着一个殉道者的死,然而,却死在车轮下面,做了一个不值得的牺牲。”

(二)吴仁民式的狂躁不安者

吴仁民的形象,贯穿在整个《爱情三部曲》中,在《雾》里已经初见端倪。他“年纪比陈真的大一些,身材略高,有一张圆脸和一个结实的身子,气魄大,又有热情,但容易使人觉得他有些轻浮”。发展到《雨》里,这种“轻浮”的性格却愈演愈烈,甚至产生一种病态的色彩。《雨》里,瑶珠死了,从此少了一个关心他的人,加上不断制作的恐怖氛围,他的性格渐渐发生变化。他狂躁不安、歇斯底里:

“好寂寞,这个城市就像是一个大沙漠”“我需要的是热闹,激动。我不要这闷得死人的沉寂,我宁愿要那热烈的争辩……你想想看,全身的血都冲到脸上来,那颗心热得跳个不停住,一直要跳出口腔……这寂寞,这闷得死人的寂寞!”

他孤高冷傲,自以为是,不断地和朋友们闹意见,毫不留情地批判李剑虹的理论说教。亚丹说他“你太兴奋了,而且你太热情了………革命是不能够速成的,所以我们必须忍耐!”与陈真的状态相似,他对革命的对象、前途、方法是不清楚的。他在妻子去世后找不到听众;加上陈真的死给他带来的打击,直接让他内心产生一种幻灭和虚无感,性情变得病态和怪异也就不足为怪了。他又是《爱情三部曲》中唯一一个自始至终都有女性伴随的人物。与妻子瑶珠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在爱人逝去,自己又得了肺病,工作、运动都陷入低潮的时期,他与熊智君重逢并很快进入热恋。借此他“可以暂时在女性的温暖的怀里睡一些时候,休养这疲惫的身体来预备新的斗争”,他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消极又堂皇的理由。他仅仅将爱情看成解救自己,逃脱困境的避风港。他自己都常常跟智君说“究竟是你救我还是我救你……我现在得到你,我又有勇气,又有力量来奋斗了”。在爱情上,他是不纯粹的,爱情无非是他调解心中郁闷的一种手段和方式而已。

(三)敏的“轮值”

与前两部不同,《电》更多地展现了革命者与革命活动。有以李佩珠为代表的新女性成长的光辉,有爱恨纠葛,也有领导工人活动的热火朝天。更为突出的是,作品把握到资产阶级革命家在成长的初期,为革命作出的牺牲的脉络。例如敏。敏在《雷》里,曾经被朋友用生命掩护得以保住性命。在《电》里,他发展了革命的一面,始终如一个孤独而幽冷的魂灵。战友的牺牲、敌人疯狂的迫害,都逼迫着他的神经,使之脆弱敏感,终至失去长期战斗的斗志,内心只渴望着“轮值”,以求得早日解脱。“我不预备活到那个时候,我只希望早一天得到一个机会把生命献出去” “那么时候时候才轮到我来交出生命呢?”“我的血每日每夜都在叫。我知道这是那些朋友的血。他们在召唤我……我不能再做一个吝啬的人”。他觉得“等待比任何折磨都更可怕,很早就等着我的轮值。我要找一个痛快的就会把生命交出去”。在高志远和明等牺牲之后,他的愤怒和忧郁达到了极点,不顾一切地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他忘了一切地冲出去……他的眼睛里就只有那辆汽车,别的一切都看不见。……他疯狂似地把袋里的东西拿出来在汽车前面的地上一掷”。他终于实现了他的轮值的愿望。然而牺牲的行动,并没有带来预料的结局。旅长没有死反而趁机敲诈,姨太太每个人都添了新首饰,工会又给毁掉,人人面临着危险,吴仁民不得不回到老家避难。敏的“轮值”牺牲,从深层意义上说,是一种对革命前途丧失希望,飞蛾扑火式的悲观主义。这悲观情绪伴随着他革命事业的始终,渗透到生活,使他被蒙蔽了双眼,只看到革命的低潮,和敌对势力暂时的强悍,而没能用更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思维,树立乐观、坚定的革命意志。革命没有一帆风顺,注定要流血牺牲,但这流血和牺牲,必须建立在有意义的基础上。敏这种自杀式的恐怖主义活动,并未给革命带来实际的价值,只能属于独来独往的个人反抗,是一种不成熟的、病态色彩的心理折射。

三.热情与恐怖主义

(一)过度的热情

巴金是一个热情的人,他笔下的青年莫不如此。这些革命青年四处寻找革命的药方,他们接受了无政府主义,似乎找到了一条可行的路,那就是牺牲自我。这种过度的热情,“毁了别的东西,也毁了自己”。不论事《雾》里陈真式的爱恨交织,还是《雨》里吴仁民的狂躁不安歇斯底里,还是《电》里敏的“轮值”牺牲。这些年轻的生命,在时代的大洪流来到之前,都怀着无比巨大的热情,随时准备牺牲自己。他们又何尝不是巴金自己的写照呢?作为五四一路走来的启蒙者,他把自己与生俱来的封建残余一笔抹杀,在新思潮的冲击下,接受了新的信仰,他也时刻提醒着自己“我不怕……我有信仰”③。巴金说:每天每夜热情在我的身体内燃烧起来,好像一根鞭子在抽我的心,眼前是无数惨痛的图画,大多数人的受苦和我自己的受苦,它们使我的手颤动。我不停地写着。

正是这股热情,支撑了巴金的信仰,使他在痛苦的边缘,从来不绝望。这反映在作品中,就是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爱情三部曲》中这些病态的、不成熟的革命者,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对革命事业怀着无比的热情,在用着自己认为能做到最大的努力,去为这这事业添砖加瓦。陈真是热情的,“我的热情毁了我。你们不会了解,当热情在我的身体内燃烧起来的时候,我是怎样地过着日子!那时候我只渴望着工作……连生命也不会顾到!那时候只有工作才能够满足我。我这个人就像一座雪下的火山,热情一旦燃烧起来就融化了雪……我永远给热情蒙蔽了眼睛……”吴仁民“只要世界不毁灭,人类不灭亡,革命总会到来”。敏说“我的血没日没夜都在叫。我知道这是那些朋友的血。他们在唤我。我亲眼看着好像朋友慷慨地交出了生命。他们为了信仰没有丝毫的犹豫。我不能够再做一个吝啬的人”。热情成全了这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物,也成全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地位。

(二)恐怖主义的激流涌动

巴金早年受俄国民粹派为代表的欧美恐怖主义的影响甚大。虽然从理论上意识到恐怖主义的危害,还是难以掩饰对它的敬意。在他看来,造成恐怖主义根源在于制度,在于黑暗的反动统治,恐怖主义者是丝毫没有责任的。另外,恐怖主义者的自我牺牲精神也深深地打动着他,于是用一种净化后的情感,扬弃恐怖主义本身的荒唐和危害,只看到行动者自我牺牲精神的崇高和伟大。他曾经这样评价俄国的恐怖主义者:“俄国虚无党人的暗杀史实世界革命史中最动人的最光荣的一页……都是极高尚的纯洁的青年,他们富于自己牺牲的精神……他们不顾危险,视死如归……”④

这种恐怖主义的情愫深深地影响着巴金的思维,并延伸到作品中来:《灭亡》中杜大心,《死去的太阳》中王学礼,以及本文涉及的《爱情三部曲》等。陈真突如其来的死,带给其他同志更多的是悲伤和怀念。“陈真是一个好同志,像他那样能干的实在不多!”“我不能够忘记陈真,”敏最后一次的活动室去暗杀军阀旅长:“他忘了一切地冲出去……他甚至没有看清车里的人的人脸……他疯狂地把袋里的东西拿出来在汽车前面的地上一掷。”而且他笃定自己“胜利了”。虽然他的冒险行为,曾给工会带来更大的混乱,并引起李佩珠、方亚丹等人的反对,可是当他死后,他们立刻又原谅了他。这恰恰契合了巴金本人对恐怖主义的态度。

注解

①巴金:《爱情是三部曲总序》,收入《巴金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第15页。

②总注:本篇论文均引自《巴金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