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技术论文范例6篇

岩土工程技术论文

岩土工程技术论文范文1

关键词:岩土锚固发展问题

一、概述

岩土锚固是通过埋设在地层中的锚杆(索)(以下统称锚杆),将结构物与地层紧紧地联锁在一起,依赖锚杆与周围地层的抗剪强度传递结构物的拉力或使地层自身得到加固,从而增强被加固岩土体的强度,改善岩土体的应力状态,以保持结构物和岩土体的稳定性,以达到预防和治理此类地质灾害的目的。

二、岩土锚固工程技术的发展历史

1.岩土锚固工程技术在国外的发展历史概况

岩土锚固技术在与岩土有关的工程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872年,英国在北威尔士露天页岩矿首次使用了锚杆支护。此后,美国从1910年开始在阿伯施莱辛的弗里登斯煤矿使用,20世纪40-50年代以后,锚杆在美国矿井下的成功应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广泛推广,90年代煤矿锚杆支护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德国在1912年开始在谢列兹矿的井下巷道采用锚杆支护,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改变了崇尚自己发明的U型钢支护,而转向推广应用锚杆支护技术,且锚杆技术在千米深井中得到应用。法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锚杆使用量占2/3,80年代后,煤巷锚杆比例大幅提高。日本于1950年引进锚杆支护技术,20世纪70年代煤矿和隧道中使用锚杆的比例已经达到4.5:3。澳大利亚从英国、法国等引进锚杆技术后,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锚杆支护技术的改进使锚杆支护技术提高了一个档次,并引起英国等国家的再学习,重新推动了锚杆支护技术的发展。目前在澳大利亚的煤矿巷道中基本上采用了锚杆支护技术。

2.岩土锚固工程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历史概况

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锚杆支护技术,至70年代前期还处于探索阶段,直至1978年才开始重点推广,至80年代向英国学习锚杆支护技术后推广到煤巷支护,90年代又向澳大利亚学习和引进成套先进的锚杆支护技术,目前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一些矿区的锚杆支护巷道比例达到90%以上,有些矿井甚至达到了100%,取得了较好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三、锚固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1.锚固机理的认识亟待提高

锚固技术的关键首先是对锚固机理的认识。它包括两部分,即锚固对岩土体的加固作用和单根锚杆本身的受力问题。尽管现在有许多对锚固作用的解释,但这些解释多半是表面的和牵强的,或者只适用于一些特殊条件。因此,目前的技术标准主要是经验性的,设计和施工中还有许多盲目性;应该说,这是妨碍锚固技术向科学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锚固技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锚固理论的研究应充分强调与实践相结合

锚固技术和其他岩土工程技术一样,不仅施工设计,而且施工过程对施工效果也有重要影响。因此,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显得特别重要。但是,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几乎空白。这也是一项要求通过对锚固理论的深入认识去解决的关键问题。

3.应充分保证施工质量

锚固工程是一项隐蔽工程。在施工质量上一方面设计工程事故问题,另一方面当出现问题时甚至还难以分清是质量问题还是设计问题。因此,保证施工质量是发挥锚杆支护功能、提高锚固技术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除人为因素之外,保证施工质量主要有两条途径,即配套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和机械化施工手段,以及科学的验收规程和相应的试验方法和要求。但目前对施工质量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

4.加强监测反馈技术的发挥

岩土工程一方面在施工前有许多未知因素;另一方面,岩土材料破坏过程具有渐进性特点。因此,监测一方面可以确定这种“黑箱”或“灰箱”的内在状况;另一方面,即使岩土工程发展到较先进的水平,要预测后续情况仍不可缺少必要的检测手段。目前,尽管监测工作已有所进展,但其所起的反馈作用和指导作用却较难发挥。主要原因是由于施工和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偏低,对监测的认识不足,且缺少正确的指导方法,这是使今后的锚固技术更加科学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韩立军等.岩土加固技术.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岩土工程技术论文范文2

TDR技术其实是在雷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首先,雷达的工作原理是由无线电发射机来发射能量脉冲,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来测定该脉冲能量在被测对象上反射的回波时间来定位的。与雷达相似,TDR系统的工作原理也是这样的,因此常被理解为一种闭合回路的雷达。主要是由信号发生器激发出以电磁波的行驶在同轴传输线以及测试探头中传播的电脉冲,如果在传播的途中遇到抗阻不连续面时,势必会发生反射现象,反射波形被数据采集器进行采集,最后再通过反射波形分析得到介电常数、电导率反射系数等等信息与数据。TDR主要由电源、数据采集器、信号发生器、同轴传输线与路由器以及测试需要的探头等基本部件构成。TDR系统中的信号发生器所产生的电池脉冲,就是在同轴传输线中进行传播的,其传播符合麦克斯程。

2.TDR测试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主要应用

2.1土体含水量测试

2.1.1含水量测试的理论

对于岩土工程中的土体含水量测试,TDR测试技术主要是通过分析反射波形的方式来确定被测土体的介电常数的情况来确定。通常情况下,水的介电常数为81,而相对于土体颗粒的介电常数而言要大得多,因此,我们常常通过判断土体的含水量来确定土体的介电常数,这样一来就使得介电常数的测试成为了获得含水量的有效工具。在这方面,使用最为广泛的土体介电常数与含水量的经验公式为Topp,具体公式情况如下:苓=4.3x10-6Ka3-5.5x10-4Ka2+2.92x10-2Ka-5.3x10-2这其中苓代表的就是土体体积积水量,Ka就是介电常数,这样的经验公式就是在土体介电常数与土体体积含水量之间建立起来的一定联系。而就近几年来使用的规范的公式主要是来自美国purdue大学研究提出,如下面公式所示,该方式主要也是以土体介电常数为基础,主要体现的就是介电常数与质量含水量以及土体干密度之间的联系。

2.1.2含水量的测试方法

但随着进一步不断的研究,我们发现了电磁波在相对更高含水量的粘土或者污染土等高电导率中传播的时候,会因部分电导损失而导致电磁波的严重衰减现象,造成探头末端的反射消失,最终导致难以确认波在探头中的时间而无法计算介电常数。通常来说,测试土体含水量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利用土体介电常数测试含水量也称两步法,以及根据介电常数与电导率来测试土体含水量的一步法。土本身的介电特征与土体的电磁场的极化性质密切相关,而且极化类型的产生还与外加电场的频率有很大的关系,因此,TDR测试仪运行在频率范围内会发生电子位移极化、离子极化等等现象。所以在利用TDR测试技术是应充分考虑各个影响因素。

2.2地下水土污染勘察

2.2.1采用TDR测试技术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工业生产与化工产品事业几乎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而伴随而来的还有非水相流体、重金属离子等含有严重污染物的对土壤与地下水造成破坏的污染等问题,此类型的污染区域较大、离散性较高、迁移深度也比较强,因此这也成为当前急需治理的问题。对于前面提到的污染情况,一般的治理方式就是采取现场钻孔取样带回化学分析的方式,从而来确定污染的分布区域与污染程度。虽然这种方法比较准确、可靠,但花费的时间太长,取样困难,因此TDR技术准确、快速、经济等优点已被用在治理污染场地上了。

2.2.2TDR测试技术的具体应用

针对水下的水土污染测试来讲,一般主要对离子型的污染土和NAPLs污染土进行电学性质上的研究,与前面提到过的原理相同。主要也是通过测定介电常数与电导率来获得土介质的孔隙率,利用这种方式就能很好的测试离子型的污染物勘察,还能保证其准确度与快捷性。另外,针对NAPLs污染土的污染物测试得出,在一定含水量的状态下,NAPLs污染土体积的含量逐渐增加时,介电常数是有变化的,但电导率几乎是不变的;而当NAPLs污染土体积一定时,介电常数与电导率会随着体积含水量和NAPLs污染土体积的比例增大而增加。这两种方式都是验证TDR技术用于地下水污染勘察发挥的主要作用。

3.结语

岩土工程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不断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都在不断涌现,许多工程项目在建设中都会涉及到岩土工程,因此,对于岩土工程及相关技术的研究才显得很有必要。本文将分析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并且进一步探讨岩土工程技术的创新方法和实践。

一、岩土工程技术概述

我国有60多年的岩土工程技术发展历程,现代城市发展的越来越快,海底隧道、跨海大桥、高速铁路等工程技术要求高的项目不断涌现,都给岩土工程的发展带来了强大动力。岩土工程主要通过理论分析、室外试验、工程实践来完成。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这些环节都提供了便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能够研发出各种各样的工程新材料和新设备,还为岩土分析提供了计算机分析能力和室外测试能力的基础。随着世界各国相继意识到岩土工程和自然环境之间平衡协调之间的关系,在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时也更倾向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研究方向,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将会让岩土工程技术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宽广。

岩土工程是将土力学、基础工程学、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几门学科融合在一起,运用各种勘探测试对岩土进行综合整治和改造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岩体和土体,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操作性能。岩体在地质变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复杂结构和应力场环境,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岩体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岩石和土的强度特性、变形特性、渗透特性都是通过试验测定的。岩土工程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在复杂的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下,人类活动能够确保岩体和土体不会因为强度过小而产生变形等问题,从而让岩体在发生局部或者整体失稳的状况下,与岩体紧密结合的建筑物不会因为岩体的破坏失去工程能力或者正常运营的条件。

二、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特点

1. 隐藏性

岩石施工首先存在较强的隐秘性,这和大部分岩土都隐藏在地下不易发觉的地方有关。基于这个特征岩土在施工时采用的各种桩基以及地下连续墙往往都隐藏在地下,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工序与流程也大部分是在地下完成。施工结束后施工成果也无法在地面看到,所有的全貌都隐藏在地底,这些都是岩土施工隐藏性的直观体现。

2. 复杂性

岩土施工是一项复杂程度极高的工种。这不仅取决于施工过程会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当时的气候环境以及天气、所采用的施工工艺以及设备等,这也在于岩土施工是一项工种庞杂,同时涉及到的施工人员十分密集的工程,在施工展开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也十分复杂。此外,施工工艺的选择也非常多样,即使是同一种桩型与同一种施工技法,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所选用的施工工艺也会有所差异。

3. 严格性

岩土施工的要求十分严格,这不仅是因为考虑到岩土施工的复杂性,这也源于岩土施工存在较大的难度,所以每一个工艺与施工环节都要落实到位。例如对于灌注桩的选用,除了要严格控制桩身结构与材质的强度,对于灌注桩所允许的偏差也有很具体的要求。

三、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和实践

1. 物探技术

物探法是岩土工程中最常施工的技术手段,主要是以电磁理论与电学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岩土勘探技术。借助物探法能够很便捷的获取相关地质信息,尤其对于较为复杂的地质条件以及研究过程可以提供很多实用的帮助。工程物探法还能够很有效的收集野外的地质样本,并且借助具体仪器的分析来获知此处岩土的相关特性,继而为岩土工程的展开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2. 钻探和坑探

钻探和坑探是一种更为直接的岩土勘探模式,能够更直观的了解特定的地理环境以及岩土性质。钻探一般是在地层类型以及勘探要求基本确立后,通过获取不同深度的岩土样本,然后借助相关仪器展开对于岩土性质的全面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坑探则是一种更深入的勘探模式,通常是在钻探无法发挥实际效用时会考虑采取坑探。但坑探耗费的资源量很大,对于财力、物力的消耗也很多,因此,大部分情况下都会首先考虑钻探。

3. 原位测试

原位测试一般分为两种:静力触探和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是通过将金属探头用准静力均匀径直压入需要勘探的岩土中,通过探头反馈回的阻力来获取岩土性质的一种原位测试模式。动力触探则是在将金属探头贯入土体后,通过测量需要的锤击数来获取基岩的相关物理学性质及指标的一种原位勘探模式。两种方法都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都能够为岩土工程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持。

4. GPS定位测量技术

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岩土工程中也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对于一些地形十分复杂的山地,在传统模式难于勘探的前提下可以借助GPS定位技术来进行岩土性质的勘探。勘探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在准确获知勘探项目的各项基本信息后对于勘探中需要用到的采集设备、仪器以及相关的通讯工具与交通工具等都有做好准备,这些都是勘探工作能顺利展开的保障。此外,对于采集时间的确立也很重要,这些都会很直观的影响到勘探的成效。

结 语:岩土工程及相关技术不仅在各类工程项目中应用的十分广泛,展开对于岩土技术的研究与创新,这对于推动我国工程建设的稳固发展将会很有帮助。今后的岩土工程技术中会不断融入各项高新技术,会让岩土工程技术融合更多先进而实用的高新科技,并且让其更好的辅助工程项目建设的良好展开。

参考文献:

[1] 刘豫. 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3(12)

[2] 陈为华,王炳振. PCC桩在软土地基加固工程中的施工技术[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23)

[3] 刘汉龙. 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01)

[4]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所[J].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14(02)

[5] 黄世辉. 分析当前岩土工程技术的创新及应用[J]. 经营管理者. 2014(17)

岩土工程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岩土工程;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F8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335-01

随着我国地质行业的发展,在传统的水工地质工作中做出创新改革,使得地质工作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充分体现出来。在岩土工程学科领域中,水工地质和岩土工程理论体系的形成,主要是从原有相对分散的水文地质和工程理论中结合发展和延伸出来的。随着我国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相关技术理论知识体系越来越成熟和完善,在岩土工程施工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1]。在水工环地质工作中主要涉及到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三个方面,岩土工程则是主要对岩土和地质进行勘探。两者在岩土施工领域中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两门相关相同类的专业和学科。

1.当代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的概述

1.1 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水工环地质工作主要运用商业性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形式,这种新型的工作方式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有效的将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很好的解决了传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给我国经济带来了较好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化的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针对我国较干旱地区,解决了供水问题,另外在一些特殊的工程项目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目前的水工环地质发展状况分析,在未来的地质工作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水文地质理论

19世纪五十年代达西定律的建立标志着水文地质理论的形成,我国水文地质理论起步较晚,上世纪使用的水文地质教材大都来自前苏联,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才开始有我国自己的水文地质教材。我国水文地质理论从科学技术找水理论到地下水开采再到生态环境水文地质中[2]。当代水文地质理论的应用全面进入到科学管理、科学调配、科学利用的水文地质理论中,形成了水文系统和生态环境、技术量化和以人为本的良性循环的协调发展的系统。

1.3 工程地质理论

工程地质理论首先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由前苏联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学科。然而我国的工程地质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形成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复杂地质工程建设的需求,工程地质理论在水利工程、铁路工程、电力工程、隧道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工程勘探中发挥出前所未有的作用。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我国工程地质理论和实践水平已经走进世界先进的行列中。

1.4 环境地质理论

环境地质理论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工程建设步伐加快,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扩大,环境地质的工作任务转变为制定和治理地质灾害规划、措施,开展环境地质调查。

2.岩土工程理论体系的概述

岩土工程理论体系主要分为四次浪潮。岩土工程从人类开始穴居后就形成了岩土工程的第一次浪潮。19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建设地铁,标志着岩土工程的第二次浪潮的来临。随之1925年,太沙基的土力学名著开始发表后,标志着岩土工程的第三次浪潮。29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标志着岩土工程的第四次浪潮的到来。我国的岩土工程自改革开放以来,岩土工程和工程地质环境、水文地质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地质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和发展,形成一门具有边缘性的独立学科[3]。

3.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其一,水文地质理论体系的应用和发展。我国水文地质理论的核心为找水打井应用技术,为农业、国防建设以及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了巨大的贡献。水文地质理论体系发展进程要比应用技术快,我国相关研究者不断的对其理论体系进行改善和创新,使得水文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地震、地热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渗透,成为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其理论体系在应用方面也有较大的创新,例如相关地质专家在对洞庭湖区的构造沉降等项目的综合研究中,就充分利用到水文地质理论和技术。这一工程项目的成功,开创了生态环境水文研究的新途径和新领域。水文地质理论体系的应用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中,随着《现代水文地质学》的问世,使得水文地质理论向现代化生态水文地质理论转变[4]。水文地质理论运用在农业中,有效的改善了农作物缺水的问题,另外还对生态农学、土囊学等领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二,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理论体系的应用和发展。我国工程地质理论最早运用在环境地质当中。随着我国工程地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当代的工程地质强大的动力来源于科学技术工作者在复杂环境地质的条件下,解决了众多地址问题,从而使得当代的工程地质学科内容多样化,主要有土体结构力学、地质灾害环境学、城市环境工学、土体水文环境地质学等。工程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学理论广泛运用于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中,为国家土地规划、城乡一体化等各类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另外为地质灾害带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的急救抢险以及灾后重建设等项目提供了理论和技术的支持。例如在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三峡水坝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4.岩土工程理论体系的运用和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岩土工程逐渐融入到土木工程中的各个领域。岩土工程具有一定的边缘性的独立学科,是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将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中的原理、方法、手段等运用到工程建设的多个项目环节中。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岩土工程又与其他类学科相互渗透,通过互补、综合应用,成为了当今的岩土工程。随着我国相关研究工作者的长期探索,对岩土工程进行不断的改善和创新,制定出岩土工程制度和相关标准。我国岩土工程应用理论逐渐步入到法规技术标准中,随之成立了相应的建筑工程技术质量审查机构,并制定出相应的施工图纸审查标准和方法。扩展了岩土行业有关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我国岩土工程随之进入到第四次浪潮中。在第四浪潮中,岩土工程正朝着改造大自然、环境、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例如,我国三峡工程的建设,不仅改善了长江流域的洪灾现象,还为我国提供了巨大的电能。另外我国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运、青藏铁路、城际高速铁路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都运用到岩土工程理论体系,将我国当代的岩土工程技术充分的发挥出来。随着岩土工程理论体系不断的成熟,知识领域不断的扩充,我国当代的岩土工程内容还包括环境岩土工程、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防治技术、城市环境岩土工程监测技术和方法、风险评估等方面。

5.总结

水工环地质及岩土工程理论体系都是从地质学科理论中分离出来的,这两个理论知识体系的特点和目标相互统一,通过对环境和自然以及水文地质等进行改造,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合理的运用水文环地质和岩土工程理论体系,能够有效的确保建设施工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建设施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润秋.面向21世纪工程地质的发展[J].岩土工程,2010,12(05):23-24.

[2] 孙蓉琳.当代水文地质学发展趋势与对策[J].水文地质工程,2011,12(03):15-16.

[3] 高洪烈.对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取向的讨论[J].中国煤田地质,2011,24(02):26-27.

岩土工程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岩土工程;监理;方法

0.引言

岩土工程监理是随着建设工程监理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但是,在我国,长期以来,岩土工程监理,尤其是建筑工程岩土工程监理一直从属于建筑工程监理,无论是监理理论还是监理实践、无论是管理机构设置还是监理单位管理归属、监理人员配置,都属于建筑工程管理范围,偏重于地上(包括部分基础工程)结构工程的监理,而对于地基处理、桩基础、复合地基、基坑支护降水等涉及岩土工程的监理,往往重视不够,一般是借用地上建筑工程监理的方法和模式,监理人员配置基本没有专门具备注册岩土工程师资格的专业人员,多由土建监理工程师代办或聘用一些有部分岩土工程施工、管理经历的人员承担岩土工程监理业务。岩土工程专门监理基本没有开展,可以说岩土工程监理尚未获得全面、深入的发展。造成岩土工程监理水平良荞不齐,监理方法和程序模糊,技术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不统一,监理工作深度和力度不够,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随着现代化工程建设和城市建设向多元化、密集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岩土工程重要程度、技术难度和工程造价,在整个建筑中所占权重不断增大,因此我们必须保证岩土工程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取得质量、工期和投资的好、快、省。

1.岩土工程专项监理工作的特点

岩土工程师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主要对象通常是地面以下的部分,主要是地基基础、边坡与滑坡的治理等以及地下工程,并且为地面以上部分的工程结构服务;岩土工程监理的重点也是地面以下的部分,最终目的是为保证整个工程的正确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1.1隐蔽性

由于岩土工程监理的工程对象主要是地面以下的部分,处于隐蔽状态,不如地面以上部分一目了然,质量的监督、监控要求高、难度大,特别是覆盖以后,就难以直接观察和检查。因此岩土工程监理要严密细致,方法要得当。

1.2复杂性

由于岩土体,特别是土体是非均质的,特殊性岩土专门的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方法,工程类型繁多,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多种多样、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承担监理的岩土工程监理工程师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灵活有效的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要求高智能型的人才承担岩土工程监理工作,特别是复杂的岩土工程条件的工程更需要如此。

1.3风险性

由于岩土体特别是土体是非均质,尤其是在复杂条件下,场地自然条件多变,有时会严重影响岩土工程评价和监理的精度,从而使岩土工程监理具有极大的风险性。这就要求岩土工程监理工程师要采取适当的先进技术进行监控,对复杂量大的岩土工程项目应有科学的周密的验证和监控,尽可能杜绝发生事故.

2. 岩土工程专项监理技术的实施

岩土工程监理属于建设工程管理的范畴,那么我们所要研究的专项监理的技术方法是建立在建设工程监理的理论基础之上的,首先就要以建设工程监理的总体要求为主,建立科学的监理组织机构。在这个前提下,运用建设工程监理的理论和方法,探究岩土工程的专项监理方法与优化措施。

2.1监理机构的组织设置

在现有建筑工程监理单位中,设立专门岩土工程监理分公司或组建岩土工程技术服务部门,与建筑监理横向相配套。具体项目上派出与岩土工程需要相对应的专业人员和其他监理人员共同组成监理部,在岩土工程实施阶段,以岩土工程专业监理人员为主在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的领导下工作,在到达上部结构实施阶段,适当进行专业监理人员调整。这样既保证对岩土工程的有效监理,又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有效衔接和顺利进行。

2.2岩土工程监理技术方法的实施

岩土工程监理工作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影响重大,其监理重点应实现和加强对岩土工程的质量控制,以控制各环节的工作质量,保证资料真实,分析合理,结论准确,为设计提供依据。首先,应注重岩土工程的勘察和调查,了解工程场地周围建筑物的已有岩土工程资料及区域岩土工程资料,了解是否存在区域性不良地质现象,了解拟建工程项目的规模和重要程度,为审查勘察纲要和勘察工作量布置方案提供依据;第二,对现场工作予以重点监理,主要控制钻探深度、地层判定与划分、编录、取样、原位测试工作,保证真实客观性;第三,跟踪控制室内实验和资料整理分析,保证合理性;第四,审核结论和建议等。

2.3岩土工程监理的优化措施

(1)加快立法步伐,完善法规体系。当前岩土工程监理的技术和行政法规均不健全,岩土工程监理的地位不明确。必须加快立法工作,制订岩土工程各个阶段、各项内容的技术法规,和与之相配套的行政法规,使监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和依法监理。

(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监理水平。目前岩土工程监理从业人员较少,水平普遍不高。今后应开展高层次和多层次的监理培训,拓宽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特别是在专业人员中加强管理知识、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培养出更多综合型、复合型的监理人员,以适应监理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

(3)拓宽监理内容及范围。为了充分发挥岩土工程监理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投资和社会效益,完善监理体系。必须尽快突破单纯搞岩土工程施工质量监理的格局,实现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全面监理,质量、工期、投资三控制监理。此外,还必须突破部分工程实行岩土工程监理的局面,尽快实现全部岩土工程都必须监理的目标。

(4)加强监理信息采集和处理方法研究。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使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落后的信息采集方法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使信息采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和信息处理系统化、综合化是目前岩土工程监理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5)努力实现岩土工程监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加强岩土工程监理理论的研究,不断完善和充实监理的理论体系。加强横向、纵向经验交流,相关学科渗透和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不断完善岩土工程监理的手段、方法和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监理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主要是地面以下的部分,并且为地面以上部分的工程结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监测、施工监理等。本文通过对岩土工程专项监理的特点和专项监理技术实施的深入分析,旨在提高我国岩土工程监理水平,推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东彦.岩土工程现状及前景的研究[J].门窗.2015(02).

岩土工程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 :岩土;勘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工程岩土勘察主要任务

任何建筑物都有着自己别具一格的形状特征以及建筑物构造时的型式,首先要对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现状分析,建筑物的尺寸预计埋置的深度等不尽相同,因此建筑工程地基勘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地质形态如对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埋藏深度的确定。通过地基的勘察反馈资料获得不良地质现象的原因, 不良地质的存在类型分布的范围,以及不良地质的危害程度等等。岩土参数要确定主要是那些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难于进行室、内外试验的岩土层,颗粒土、残积土和风化岩等,其岩土设计参数难于确定。提出整治的具体措施获取标明坐标和地形的建筑物的平面构图。

地震多发区域的土地的类型, 应该对整个建筑场地的类别详细划分等级,对于抗震设防的烈度要求高于七度的时候,对饱和的地震液化要测定和计算出液化的指数,以便完成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的整体评价工作 及划分土地的类型进行地震效应评价。做好地下水埋藏状况的查明工作若建筑基坑的降水设计没有完全的查明水位变化的时候, 必须从地基的勘察工作人手 ,对环境水和土鉴定得出地下水对建筑材料尤其建筑所用金属材料的腐蚀性,掌握整个建筑物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地下水的动态以及化学成分等情况 最后做出具体的整治措施。

通过对建筑地基的勘察工作,做好深基坑开挖前所需要的各种技术参数的准备, 目的是使建筑物深基坑的开挖提供计算以及支护时候所需技术参数的调查 ,更好为深基坑的开挖对周边工程影响的论证和评价,对于工程的承载力以及变形时的参数计算,提出地基建筑基础设施以及施工过程的注意事项,及对不良地质问题的处理建议可行性方法。岩土工程勘察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工期和合理投资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 因此,重视岩土工程勘察。 把握技术分析中的每一环节,对于提高岩土工程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岩土施工技术中的普遍特点

1.具有不确定性

岩土的性质随着施工过程中,岩土性质的变化不是人为能够全面了解的, 因此,这造成了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不确定性特点具体原因主要是岩土工程施工前期勘察和报告的数据寥寥无几,部分的数据不能反映场地的性能参数具体的概括 其次,施工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岩土所处的环境条件 ,引发某些岩土性能的改变最后, 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导致性能改变的岩土又会反馈到环境中去, 造成施工环境在局部的改变,甚至会严重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 施工技术中的不确定性是岩土工程中无法避免的现象 ,严重情况需要改变工法 应对这种情况的手段是,通过现场监测和原位测试得到的场地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逆分析,再根据逆分析的数据对原方案进行合理修改并运用到施工中 对这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确定性对施工带来的负面影响。

2 具有区域性

部分岩土性质及性能参数与所在场地的地理环境有关, 会随着所处区域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上的改变。由此可见不同区域的岩土其工程设计参数抗剪强度标准和压缩性标准工程处理目的以及施工的方法都会存在差异, 因此不同区域岩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会发生变化。

3具有隐蔽性

岩土工程其施工是在岩土中实施的,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如桩基地基处理锚杆以及地下连接墙等的施工,另外,施工后的工程运行环境也具有隐蔽性,这种隐蔽性往往造成了工程中的问题不易被察觉,即便察觉后也比较难修复,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范围来考证。对于这种情况,只能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成后进行各种专项检测, 以保证工程中的问题能及时被发现,便于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4工具有依赖性

岩土施工工程技术不是单一学科 ,它不仅需要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 ,而且还依赖于其他相关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这是因为岩土工程是综合性的工程 ,施工中的许多环节需要其它学科配合处理 若没有其他技术的支持, 那么就无法保证岩土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例如,岩土施工工程的静压桩技术就依靠了液压学科技术的高度配合,真空预压法是以真空泵技术和射流泵技术为基础理论,岩土工程中的质量检验步骤就充分运用了超声波技术,这样岩土施工工程的质量检验有了新保证,因此毫无疑问地说岩土施工工程需要其它各学科的原理的大力协作并且提供技术支持,这样才能使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

5有前导性

施工中的实践性能大于理论性能,施工中对施工效果先评价,再对其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这就是岩土工程施工中的前导性,比如,岩土工程施工的扩底桩、夯实水泥土、夯扩桩以及复合地基等技术的运用和发展,都是经过实践后,具有良好效果而实际应用在施工中,但其理论的发展却比较缓慢。

三 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研究

1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

我国在基地处理方面的某些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如地基处理中的真空预压法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还有自力更生研发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地基处理技术,例如钢渣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 二灰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 以及渣上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等,这些技术在部分区域已经成为地基处理中的主要方式,随着这些技术的应用, 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污染并改善了环境,而且经分析处理效果达到预期, 国内地基处理技术的地基桩土应力比值显得更为合理效果。钢筋混凝土为基础的梳桩复合地基技术是介于复合地基和桩基之间的一种新型的地基形式 ,研发成功解决了建筑物沉降问题,这种地基它使桩和岩土一起来承受来自上部的结构载荷,从而可充分发挥桩间上的承载作用。

2施工中的边坡加固技术的研究

08 年代以后,岩土锚固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特别在深基坑支护以及边坡稳定等电力、水利一系列重大工程中得到广泛运用,尤其,这项技术中的机具 设备以及材料都由我国自主生产, 自行研发。软土锚固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也就是软土基坑周边岩土位移的方法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的总结,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软土中预应力值变化和锚杆蠕变变形之间的作用规律,二次灌浆技术的应用使得软土中锚杆的承载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 岩土工程施工中的基础工程技术研究

施工时应用了沉管灌注桩技术,该技术造价低兼,得到了广泛好评;静压以及预钻孔技术宜用其他桩型的场合以及场地宽阔或城市近郊的工程中,得到了大量应用 ,提升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尤其性能稳定可靠 ,对环境无明显破坏作用; 后压浆桩技术的开发,桩基的承载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改善了桩周土性以及桩端土性 ,并明显控制桩基的沉降量。

4 未来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近几年的发展, 我国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 ,正在大力研发绿色施工方案,从国外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现在正在进行研究和改进牡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在现有技术进行熟练化的转化,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和拓展因此,应当抓住机遇,积累经验,不断创新,赶上时代的步伐;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 人类迫切扩展生存空间,向海洋进发修建海底隧道开发底下空间以及跨海大桥趋势已成为主轴,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更会广泛运用 因此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和研发迫在眉睫。

结语:本文通过岩土勘察任务施工技术特点施工处理技术等方面,论述岩土施工中应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同时说明要充分考虑实践性的作用。最后 ,对我国的岩土工程技术自身全面的基础上, 必须和世界接轨不断创新积累和研发才能更好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1雷奇.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科技创新导报,2009

2 崔旭.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科技与生命2010

3李贵福.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特点及应用 城市建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