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应急预案范例6篇

传染病应急预案

传染病应急预案范文1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鼠疫、肺炭疽、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

二、暴发疫情分级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分级标准,依据呼吸道传染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V级)四个级别。

1、特别重大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Ⅰ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

(1)肺鼠疫、肺炭疽在全市内发生并有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发生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或国内尚未发现的呼吸道传染病

2在本市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者发现国内已消灭的呼吸道传染病重新流行。

(4)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2、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Ⅱ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

(1)在全市范围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发生流行,1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

(4)乙、丙类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5)国内尚未发现的呼吸道传染病在本市发生或者传入,尚未造成扩散。

(6)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7)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8)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3、较大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Ⅲ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

(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1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

(2)发生腺鼠疫流行,在全市范围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

(3)1周内乙、丙类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4)在全市范围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5)本市首次出现的乙类、丙类和非法定传染病,并造成较大影响的。

(6)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4、一般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Ⅳ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

(1)腺鼠疫在全市范围内发生,1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

(2)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周内,同一学校、

幼儿园、自然村、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3)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4)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5)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6)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7)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8)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9)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10)发现本市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市近5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

(11)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12)2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

(13)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

(一)监测

1、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或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要及时上报医院相关部门。医院要立即组织本院专家组进行会诊,对疑似病例立即电话报市疾控中心,并进行网络直报,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向卫生局报告。严禁各医疗单位网络直报人员直接进行网络直报。疾控中心在日常疫情监测中,要每日主动浏览和分析网络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数据,分析是否有同一时间、空间或特定职业的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生。疾控中心要在呼吸道高发季节每周深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主动搜索,并将结果及时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市疾控中心选择监测点,开展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工作,按照流感样病例的定义,及时上报流感样病例有关信息。

3、暴发疫情监测:疾控中心每日浏览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早发现疫情苗头和隐患并及时处理。

(二)报告

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1)责任报告单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

(2)责任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和个体开业医生。

2、报告时限和程序

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疾控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接到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应当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疫情事态进展情况。

3、报告内容

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进程。报告内容包括事件性质、波及范围、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事态评估、控制措施等。

四、预案启动

特别重大(Ⅰ级)和重大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II级)发生后,我市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与指挥下,组织协调开展疫情应急处理工作。较大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Ⅲ级)发生后,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并对疫情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人隔离救治、密切接触者观察、样品采集、环境消毒等措施。

一般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Ⅳ级)发生后,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并对疫情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现场处理工作。当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时,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预案的规定,参照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或调整本预案的各项控制措施。对发生在学校等重点区域或省、市重要活动期间的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可相应提高报告和反应级别,确保呼吸道传染病疫情迅速、有效控制,维护社会稳定。卫生局启动应急预案后,在处理疫情时若遇到困难,应立即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邀请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对疫情处理进行技术指导。

五、应急反应

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应急处理应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进行,力争以有效措施控制疫情发展。

1、卫生行政部门

(1)组织协调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疫情的调查与处理工作。

(2)组织传染病疫情处置专家组对呼吸道传染病疫情进行评估,提出启动应急处理的级别。

(3)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应急疫苗接种、预防性服药等应急控制措施。

(4)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全市或者重点区域的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督导和检查。

(5)组织开展呼吸道突发传染病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培训工作。

(6)针对事件性质,有针对性的开展卫生知识宣教,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7)组织专家对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处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疫情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情况、病人救治情况、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价等。

2、医疗机构

(1)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者确诊。加强发热门诊和流感样病例监测工作,完善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周报制度。

(2)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4)规范做好传染病病人的报告工作。

(5)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

3、疾控中心

(1)做好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的信息收集、报告与分析工作。

(2)疾控中心人员到达疫情现场后,尽快制订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按照计划和方案对发病情况、病例分布特点等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查明传播链。

(3)按照有关技术规范采集足量标本,送检验室检测,查找致病因子。配合卫生监督等有关部门开展饮用水、食品等检测。

(4)市疾控中心负责对辖区有关单位人员的技术培训。

(5)利用广播、影视、报纸、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

4、卫生监督机构

(1)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应急处理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

(2)围绕暴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需要,开展环境卫生、学校卫生等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3)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调查处理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处置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六、应急反应的终止和后期评估

传染病暴发疫情应急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隐患或者相关危险因素得以消除,或者末例传染病病例治愈或有效隔离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传染病暴发疫情结束后,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对暴发疫情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疫情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情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传染病应急预案范文2

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XX景区传染病疫情,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景区传染病疫情的危害,确保游客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的生活秩序,维护景区和社会稳定,建立XX景区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依靠科学、依法防治、高度敏感、果断处置”的指导思想,坚持“管理处领导,各部门配合,分级响应”的处置原则,全面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严格控制传染源,迅速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发病人数,积极救治病人,迅速控制疫情,防止疫情扩散。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文件。

三、疫情报告

1.疫情责任报告人

景区的所有员工为疫情的责任报告人;景区内居民等其他人员为疫情的义务报告人。景区一旦发生传染病疑似疫情

和疫情时,责任报告人应立即报告市疾控中心。

2.报告程序(见图1)

发生传染病疫情或疑似传染病疫情

县文旅委

县政府

县疾控中心

经疾控中心核实诊断

县卫生局

…………….

县卫生执法监督所

立即报

核实后

通报

图1

四、疫情分级及响应

Ⅲ级:景区发生1

例或散发的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例时,立即报市疾控中心。县疾控中心接报后,迅速派专业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处理,必要时县疾控中心通知县卫生执法监督所参与现场处理。

Ⅱ级:景区有多例相同症状的传染病病例发生时,县疾控中心在接报后除迅速采取三级响应的措施外,应立即上报县卫生局,并通报县卫生执法监督所。县疾控中心接报后应立即派专业人员指导处理,县卫生执法监督所参与现场处理。县卫生、旅游行政部门应到现场组织领导疫情处理。

Ⅰ级:景区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或发生甲类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县疾控中心在接报后除迅速采取二级响应的措施外,县疾控中心应迅速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调查处理,并立即通报县卫生执法监督所参与现场处理,并将初步调查结果迅速报县卫生局。县卫生、旅游行政部门应到现场组织领导疫情处理。

五、处置程序

一旦发生疑似疫情和疫情时,应立即启动景区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按规定报告疫情并做好以下工作:

1、立即隔离病人及密切接触者(隔离期限见附件)。

2、及时护送病人到指定的医院进行治疗;医务室应询问病史、做好记录。

3、认真落实卫生部门提出的卫生管理、隔离、消毒等措施,协助疾控中心完成疫情调查、应急接种等工作。

4、疫情期间,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5、要稳定游客情绪,做好游客的思想工作,维持正常的游览秩序。

6、不得擅自向社会公布疫情。

六、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景区管理处将其纳入目标责任管理,并根据本预案,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修改和完善本景区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并组织培训和演练。

(二)明确责任,加强协作

各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加强协作。

(三)加强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指导和督导

积极邀请卫生部门加强对景区传染病疫情应急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检查督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景区传染病疫情

应急处理工作落到实处。

附件一:

名词解释

1、传染病散发:指某病在某地区常年的发病情况,可能是由于人群对其病的免疫水平较高,隐性感染较高或不易传播所致。

2、传染病暴发:指在短时期内,突然出现很多同类疾病的人。

3、传染病流行:是指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常年的发病率水平。

附件二:

序号

病名

病人隔离期

接触虫观察期

1

霍乱

症状消失,停药后连续3

次粪便培养阴性

检疫5

天,并连续送粪便培养3

次,若阴性可解除隔离

2

细菌性痢疾

症状消失,连续

2

次粪便培养阴性

医学观察7

3

甲型肝炎

发病日起3

医学观察45

4

乙型肝炎

急性病人至肝功正常,HbsAg

阴转

医学观察45

5

伤寒

体温正常后15

天,或粪便培养2

次阴性

医学观察15

6

副伤寒

体温正常后15

天,或粪便增减次阴性

医学观察15

7

麻疹

出疹后5

医学观察21

8

百日咳

发病后40

医学观察15

9

白喉

症状消失后鼻咽部分泌物细菌培养连续2

次阴性

医学观察7

1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症状消失后3

天,但不少于发病后

1

医学观察7

11

流行性乙型脑炎

隔离到体温正常

不检疫猩红热

发病后6

医学观察7

12

肺结核

初发

继发

完成化疗疗程后,痰菌检查连续2次阴性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肿大完全消退,约3

医学观察18

13

风疹

出疹后5

不检疫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症状消失

不检疫

14

流行性感冒

退热后2

医学观察3

天,流行时单位集体检疫

15

感染性腹泻

症状消失后

医学观察7

16

水痘

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但不得少于发病后14

传染病应急预案范文3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为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纳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

长:

副组长:

员:各班主任

2、职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2)利用健康教育课

,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县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2、教职工生病被诊断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时主动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3、各班主任坚持做好晨午检记录和学生因病缺勤的病因追查记录,健全常见传染病监控信息表册,做到发现疫情能快速、准确的向学校领导组报告。

4、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接到疫情报告后,要在第一时间报告中心主管领导。

四、应急处理预案

一旦学校发现传染性疾病后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1、我校学生或教职工一旦出现非典、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及时组建处理病情的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成员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立即通知传染病医院,需转医院治疗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老师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如果是本校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戴防护口罩、手套,由医生初步检查后,是传染病立即转市传染病医院并通知其家属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

3、在校内发现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马上打“120”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4、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6、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现传染病人,立即上报。

7、如传染病烈性感染,请示县教育局和县防疫部门,决定是否实行全校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做到:①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一切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教育局的处理意见。如校领导已隔离,由副校长或教导主任等组成临时班子,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待疫情解除后,校领导开始工作。

传染病应急预案范文4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漠中胡杨旅游风景区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控制传染病疫情的扩散,确保游客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文件的要求,特制定2021 年旅游景区传染病及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依靠科学、依法防治、高度敏感、果断处置”的指导思想,坚持 “分管领导主要负责,各部门配合,分级响应”的处置原则,建立健全应对旅游景点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旅游景点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处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全面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提高快速 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严格控制传染源,迅速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发病人数,积极救治病人,迅速控制疫情,防止疫情扩散,保障人民群 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旅游景区过程中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组织领导

(一) 成立漠中胡杨旅游风景区传染病及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李军

副组长:闫挺

组成员:李晓娟、王龙、茹世泉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临时游客服务中心旁水泥房,负责应急处置日常工作。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部门及职责(综合协调组、传染病疫情处置组、医疗救护组)。

1、综合协调组:

1)、负责执行和实施景区传染病及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按照领导小组指令,协调、调度、处置旅游景点传染病及疫情总体防控工作;

2)、负责与上级有关部门,景区传染病及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络;

3)、负责各景点交通道口、出入人员等疫情监测和控制处理。

2、传染病疫情处置组

1)、指挥调度预防控制机动队,进行疫情处理,防止疫情传播;

2)、负责疫情监测、体温台账、报告等,做好对密切接触者的观察指导和对一般接触者随访;

3)、负责对各景点的预防性消毒工作监督,督促、指导预防控制工作;

3、医疗救治组

1)、负责组织专家对可疑、疑似、临床诊断病例进行会诊并确诊;

2)、负责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例进行妥善隔离、治疗工作。

3)、不能排除为重大疫情的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应立即请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不能排除可疑的,报请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专家进行调查。 四、疫情责任报告人及报告程序、制度

1、疫情责任报告人:景区救护中心医务工作人员为疫情的责任报告第一责任人;景区内居民等其他人员为疫情的义务报告人。

2、景区一旦发生传染病疑似疫情时的报告程序: 旅游景区中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景区领导小组报告,景区救护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对患者进行核实,在隔离治疗室进行观察; 确诊为传染病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甲类(乙类按甲类管理的传染 病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2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并进行电话通知。乙类、丙类、其他规定的传染病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并进行电话通知,将疫情具体情况及时上报。

3、景区救护中心人员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患者离开景区医务室后,要及时对隔离室进行彻底终末消毒。做好住宿的餐厅的消毒防疫工作。

4、综合协调组要做好游客的安抚、宣传工作。并监督旅游经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消毒防疫措施;同时向团队告知并需经过地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通报有关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防疫措施。

5、景区领导接到疫情确诊报告后,做好疫情上报工作,迅速向应急 处置领导小组报告,便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协调相关地区和部门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6、景区发生较大传染病疫情时,除向上级各职能部门报告外,还应向阿拉善盟疾控中心报告。

五、疫情分级及响应

III 级:景区发生1例或散发的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例时,立即报医疗救治组、传染病疫情处置组,其接报后,迅速派专业人员进行救治、调查核实处理,必要时通知卫生执法监督所参与现场处理。

Ⅱ级:景区有多例相同症状的传染病病例发生时,医疗救治组、传染 病疫情处置组,在接报后除迅速采取三级响应的措施外,应立即上报 综合协调组,并通报卫生执法监督所,卫生执法监督所接报后应立即 派专业人员指导处理,卫生执法监督所参与现场处理。综合协调组应 到现场组织领导疫情处理。

Ⅰ级:景区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或发生甲类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例时,综合协调组、医疗救治组、传染病疫情处置组,在接报后除迅速 采取二级响应的措施外,并应迅速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调查处理,并立即通报卫生执法监督所参与现场处理,并将初步调查结果迅速报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到现场组织领导疫情处理。

六、处置程序

一旦发生疑似疫情和疫情时,应立即启动,按规定报告疫情并做好以下工作:

1、立即隔离病人及密切接触者。

2、及时护送病人到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医务室应询问病史、做好记录。

3、认真落实卫生部门提出的卫生管理、隔离、消毒等措施,协助疾控中心完成疫情调查、应急接种等工作。

4、疫情期间,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5、如有滞留游客,必须要稳定游客情绪,做好游客的思想工作,维持正常的游览秩序。

6、不得擅自向社会公布疫情。

七、保障措施

(一)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将其纳入目标责任管理,并根据本预案,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修改和完善本景区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二) 明确责任,加强协作

各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加强协作。

八、工作要求

加强景区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指导和督导,积极邀请相关部门加强对景区传染病疫情应急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检查督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景区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工作落到实处。在景区传染病及疫情防控工作中,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必须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因擅自脱岗、玩忽职守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责任。

额济纳旗疾控中心电话:

额济纳旗卫生健康委员会:

传染病应急预案范文5

1.1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本区内的突发性传染病疫情的危害,提高政府应对突发性传染病疫情的能力,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我区的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资源整合。

1.3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市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及部门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其它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市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预案。

1.4基本情况

区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整体西枕黄浦江,北接浦东新区,东临东海,南靠杭州湾,境内地势低平,河道纵横,气候温和,滩涂繁多,历史上曾是出血热、血吸虫、霍乱等传染病的高发区。区又处于亚洲候鸟迁徙路线中,极易发生禽流感疫情。

随着浦东机场与洋山深水港的建设,将成为长三角乃至亚洲的物流枢纽;是继浦东之后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热点;成为外来流动人口、物资汇集地,这些是造成突发传染病疫情的不确定因素,将对的传染病防治带来挑战。

近三年来,本区共发生传染病疫情19起,且逐年以50%的速度递增,传染病的危害不容忽视。特别是已多年不见的麻疹、霍乱重新显现,成为本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新的焦点。2003年康桥地区发生的动物禽流感疫情,对当地的经济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视,我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长足进步,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传染病监测、预防与控制体系。但是,由于以前的卫生基础比较薄弱,人们的卫生防疫需求不断提高,新的传染病疫情威胁不断出现,我区的传染病防制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因此,加强突发性传染病疫情的防治体系建设,提高本区处置突发性传染病疫情的能力,是一个十分迫切而有必要的工作。

1.5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区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突发传染病疫情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病疫情。根据疫情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等因素,将突发传染病疫情划分为四级,即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大突发传染病疫情。

2组织机构和职责

2.1组织体系

2.1.1组织领导。本区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管理工作由市区卫生局党委统一领导。市区卫生局是本区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管理的行政领导机构和责任主管。

2.1.2领导机构。成立区卫生局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简称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卫生局局长兼任,副组长由各副局长兼任,其中一位分管副局长为常务副组长。

应急领导小组的职责是:

(1)及时向区应急办报告本区突发传染病疫情的信息及有关情况,组织实施一般、较大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2)组织协调有关应急物资储备、应急专业队伍建设和应急演练等工作;

(3)指导镇、园区、相关单位传染病疫情应急管理工作(检查、督促、考核、评比等)。

2.1.3办事机构。设立区卫生局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局应急办),设在局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管理工作,对“测、报、防、抗、救、援”六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局办公室主任兼任局应急办主任,专设一名常务(专职)副主任。

局应急办职责:

(1)负责收集、分析和报告有关突发传染病疫情的重大情况和信息;

(2)根据领导要求,做好处置一般、较大突发传染病疫情的相关工作;

(3)负责预案管理工作,组织编制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4)负责应急专业队伍建设,应急演练和宣传培训等工作,协调相关应急物资储备;

(5)向有关部门报送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相关情况;

(6)必要时安排24小时应急值守;

(7)组织、管理本区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

2.1.4工作机构。局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作为专业应急工作机构,承担各自的相关工作,负责制定应急预案,并在突发传染病疫情发生时,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承担相应的应对工作,需要时由应急领导小组请示区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并报区应急办,启动区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指挥部。

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管理责任单位,均要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及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2.1.5专家机构。区卫生局建立区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该专家机构是本领域内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技术、管理和法律专家组成的人才库。平时为领导小组提供应急管理决策咨询和工作建议;在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时,参与应急处置工作。根据上报和收集掌握的情况,对突发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和事态评估,判断危机事件的类型,并根据危害范围和程度进行分级,研究并提出应对处置措施,为应急指挥提供决策咨询。

区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1)参与传染病疫情基础应急预案的拟定和修订工作;

(2)对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提出建议;

(3)对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4)为公众提供有关防护和技术咨询。

2.2组织体系框架

各突发传染病疫情相关应急职能部门、相关单位要按照“统一指挥、分类管理、分级负责、资源共享、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开展突发传染病疫情应对工作。

2.3应急联动机制

2.3.1区应急联动中心受理全区范围内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报警;负责组织联动单位对突发传染病疫情进行先期处置。

2.3.2联动单位职责卫生、食品药品监督、农委、公安等部门以及各镇人民政府和区域行政主管机构(统称为联动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联动先期处置工作。

各镇政府负责指挥、处理辖区内的突发传染病疫情并实施属地管理,并负责督促各部门按职责实施传染病防治措施。

各级各类卫生部门负责具体指导、处理辖区内的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其中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挥和协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提出和采取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做好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医疗机构做好病人收治及医疗救援工作;区医疗救护站负责病人的转运工作。

区公安、建委、经委、教育局、水务部门、交通部门、爱卫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负责做好管辖范围及本行业的传染病防制工作,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落实传染病疫情的防制措施,防制疫情的扩散。

3监测与预警

3.1信息监测

建立全区的传染病监测网络,监控可能突发传染病疫情的相关信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区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充分利用传染病报告网络信息和传染病监测系统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及早发现可能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先兆信息。

3.2信息报告

3.2.1迅速报告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附近的医疗机构报告。

一旦掌握和发现突发传染病疫情信息,有关单位和所在社区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根据其性质和威胁程度,立即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区卫生局应急办,区卫生局应急办报告区应急联动中心及区应急办。同时,有关单位和所在社区将有关信息报告所在地镇政府、园区管委会。

3.2.2严格报告制度。突发传染病疫情发生后,各镇、园区、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要按照相关预案和报告制度的规定,在组织应急处置工作的同时,及时掌握和汇总相关信息,一旦发生突发传染病疫情,必须在接报后立即向区卫生局应急办报告。区卫生局应急办在30分钟内向区应急办口头报告,1小时内书面报告。报市主管部门的突发传染病疫情,应先行向区应急办报告。特别重大或特殊时,必须立即报告。

3.2.3信息通报。区应急联动中心、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做好相关信息的相互通报。

3.3预警

3.3.1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传染病疫情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本区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般(IV级)、较重(III级)、严重(II级)和特别严重(I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蓝色等级(IV级):预计将要发生一般(IV级)以上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黄色等级(III级):预计将要发生较大(III级)以上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橙色等级(II级):预计将要发生重大(II级)以上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红色等级(I级):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I级)以上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3.3.2预警级别研判与。预警级别首先由主要承担突发传染病疫情处置的专项指挥部和相关职能部门,依照各自制定的预案所确定的预警等级提出预警建议,并报区应急办处置、。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4.1.1响应等级分级。

根据特点,并按突发传染病疫情可控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处置要求,建立四个响应等级,即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四个响应等级,应对一般、较大、重大、特大突发传染病疫情。

4.1.2响应程序

各类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职能部门,应当明确信息处理、抢救援助、医疗救护、疾病控制、现场监控、社会动员等基本响应程序,明确相关机构、责任人、应急联系方式、组织协调、队伍行动、物资调用等要求,并按响应等级和处置要求启动预案。

4.1.3决定响应等级

发生一般突发传染病疫情,由主要承担处置任务的镇、责任单位、区应急联动中心,决定响应等级并组织实施,同时应按有关规定上报和通报情况;发生较大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响应等级,由主要承担处置任务的镇、责任单位、区应急联动中心,依照有关决定和预案提出建议,报区应急办批准后组织实施;发生重、特大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响应等级,由区应急办报市应急委批准后组织实施。

4.2先期处置

4.2.1区应急联动中心通过组织、指挥、调度、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采取必要的措施,对突发传染病疫情进行先期处置,并确定事件等级,上报现场动态信息。

4.2.2突发传染病疫情发生单位和所在社区有进行先期处置的第一责任,要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相关单位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置。

4.2.3事发地所在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突发传染病疫情发生后,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控制事态并向上级报告。

4.2.4先期处置指挥,由区应急联动中心负责,必要时,可按照《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处置暂行办法》及《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组织联动单位采取现场应急措施:

(1)封闭、封锁现场;

(2)交通管制;

(3)强行隔离、强行带离现场;

(4)报请区政府同意后,征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

(5)清除障碍物;

(6)其他必要的应急措施。

4.3扩大响应与应急处置

4.3.1扩大响应的确定

一旦发生先期处置仍不能控制的应急情况,尤其是出现跨区域、大面积和可能发展为严重危害的态势时,区应急联动中心等报请或由区应急办直接启动区总体预案并迅速上报市应急办,扩大响应范围、提高响应等级,区应急处置指挥部进入运作状态,统一指挥调度全区性的应急管理资源,实施应急处置行动。

4.3.2区应急指挥部进入运作状态后,在先期处置的基础上,迅速研判形势,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指令。接转指挥关系,履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职能,指令,指挥、调度协调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实施应急处置。

4.3.3应急处置措施

有关职能部门、镇、园区和有关单位应当根据区应急处置指挥部的指令,立即调动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确保应急处置行动的有效进行。

4.3.4现场组织指挥

根据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级和事态发展情况,由区政府、区有关职能部门、镇、园区依照相关预案的规定负责开设应急处置现场指挥部,区应急联动中心予以协助和配合,现场指挥部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订救援的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

4.3.5相关单位职责

参与突发传染病疫情处置的各相关委办局,应立即调动有关人员和处置队伍赶赴现场,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照专项预案分工和事件要求,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与突发传染病疫情有关的各单位和部门,应主动向现场指挥部和参与事件处置的相关部门提供与应急处置有关的基础资料,尽全力为实施应急处置、开展救援等工作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发生涉外突发传染病疫情时,区政府外事办等相关部门应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和职责分工,派人参与现场指挥部工作,并负责承办相关事项。

4.4指挥体系

4.4.1指挥部开设

区应急指挥部根据区领导的决定,在相关指挥场所或适当部位开设。

4.4.2指挥部运作

区应急处置指挥部处于启动状态时,相关单位人员根据应急指挥部部署和工作需要,迅速赶赴指挥部。

4.4.3现场指挥部

现场指挥部要设在突发传染病疫情现场周边的适当位置,要保证情况掌握及时,信息通信顺畅,指挥迅速不间断。要部署相应警力,建立专门工作标识,保证现场指挥部正常工作秩序。

4.5信息共享和处理

4.5.1现场指挥部配置手机、手提电脑等通信设备,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进行通信联络。

4.5.2应急处置期间,传染病疫情发生的单位和发生地的基层组织,镇、园区和有关部门、专业技术机构应根据需要实行值班制度并每日向区卫生局应急办报告。

4.5.3现场信息采集。现场信息包括人员发病情况、发展趋势及控制情况、现场医救情况等。现场信息由现场指挥部采集,及时向区应急办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

4.5.4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中有外籍或者港澳台人员的或者可能影响境外的,由区应急办按有关规定上报市应急办。

4.6新闻及媒体管理

4.6.1新闻报道的原则。新闻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准确及时”的原则。区内各级各类媒体,要广泛宣传经有关部门核实后的突发传染病疫情情况及应急处置情况;广泛宣传区政府组织干部群众积极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的情况;广泛宣传在处理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中表现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

4.6.2实行突发传染病疫情新闻制度。突发传染病疫情发生后,区应急指挥部制订新闻报道方案。除按照有关规定需要保密的信息外,突发传染病疫情的信息由区应急办及时通过区政府新闻办公室统一向社会公布。

4.6.3新闻报道工作在新闻中心(或新闻办)组织下进行。各级各类媒体记者赴突发传染病疫情事发地采访报道,由区新闻主管部门统一协调,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4.7应急结束

4.7.1突发传染病疫情处置工作已基本完成,应急处置工作即告结束。

4.7.2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承担事件处置工作的各相关职能部门和现场指挥部,需将应急处置工作的总结报告按照事件等级上报区应急办。

4.7.3一般及较大突发传染病疫情由区应急办宣布应急结束。重大、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由市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宣布应急结束。

5后期处置

5.1善后工作

5.1.1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和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5.1.2区民政局、有关部门和镇、园区应及时调查统计事件影响范围和损害程度。

5.2社会救助

5.2.1提倡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赠资金和物资。

5.2.2红十字会、慈善基金会等公益性社会团体和组织应开展经常性的募捐活动,加强与国际红十字会等有关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5.2.3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应急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5.3调查和总结

5.3.1突发传染病疫情处置完毕后,卫生主管部门会同事发地单位和部门,应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规定,对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向区政府报告。区、镇、园区和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调查,并按要求提供有关情况。

5.3.2对责任事故,应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5.3.3对应急工作进行总结,找出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找出预防、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环节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管理水平和相应能力,修订应急预案,逐步完善应急机制。

6应急保障

区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工作需要。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6.1.1用公网进行通信。

6.1.2卫生局应急办负责突发传染病疫情信息的综合汇总、分析、处理,并编写年度突况报告。

6.2队伍保障

6.2.1应急队伍的组建。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的疾病预防、临床救治、专家指导、卫生监督应急处置专业队伍,由相关的职能部门负责组建和管理。

6.2.2应急队伍的培训

各类应急队伍要合理部署和配置,配备先进的各类应急装备、器材和通信、交通工具,制订各类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并积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演练。

6.2.3应急队伍调动

一般突发传染病疫情发生时,由各应急处置职能部门按照预案调动自己的应急队伍进行处置。

较大突发传染病疫情发生时,由区应急办统一协调,调动应急队伍。

重大以上突发传染病疫情,按照专业队伍为主体,群众性队伍为辅助的原则,由市应急办统一协调,区应急办协助执行。

6.3交通与治安保障

区公安分局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治安保障。突发事件发生地的镇及居委会和村委会要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群防群治治安保障工作。

6.4物资与资金保障

6.4.1相关职能部门、镇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做好传染病防治物资储备工作。必要时,可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及时动员和征用社会物资。

6.4.2用于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管理工作机构日常运作和保障,信息化建设等所需经费,通过区、镇政府财政与各有关单位的预算予以落实。全区性特大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经费,按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区财政设立专项预备费,各镇、园区也必须有一定的预备费。

6.5人员防护保障

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应急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消毒隔离防护设施,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宣传教育

加强对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公布有关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报告电话等。

镇、园区要加强本地区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辅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提供业务指导和帮助。

区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在校学生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7.2培训

7.2.1干部培训

将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管理教育培训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内容。以突发传染病疫情预防、应急指挥、综合协调等作为重要内容,增加干部学员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的知识和能力。

7.2.2专业人员和市民培训

明确专业人员应急管理上岗前和常规性培训。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市民知识培训。

7.3演习

7.3.1区卫生局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根据预案,定期组织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应急演习,明确演习的队伍、内容、范围、场所、频次、组织、评估和总结。

7.3.2镇、园区应当积极组织本区域演练,通过应急演习,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决策、协调机制和处置的程序,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完善应急预案。

8监督检查与奖惩

8.1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各部门应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定期检查本部门应急人员、设施、装备等资源的落实情况,并制定相应奖惩方案。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加强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的卫生监督工作。

8.2对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的日常管理、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质量,列入区政府对各镇、园区及有关委、办、局的公共目标考核内容,进行年度考核,对考核结果优秀的单位予以适当奖励。对考核存在问题的单位,书面反馈给责任人,限期整改,直至追究责任。

9附则

9.1专项预案目录

涉及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的疾病预防、临床救治、急救转运、卫生监督等卫生专业职能部门,分别制定各自的应急预案。

9.2预案管理

9.2.1应急预案公布

应急预案经过政府评审通过后,由区卫生局局长签署。

9.2.2应急预案修订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机构调整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以及应急处置过程中和各类应急演习中发现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各相关单位适时对各类应急预案进行修订,报区应急管理委员会备案。

9.3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市区卫生局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制定并负责解释。

传染病应急预案范文6

根据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特点,制订应急计划、预案和流程,完善应急制度及应急门诊和病区的建设。建立应急护理梯队,充分保障传染病突发事件时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措施组建一支人力充足、反应迅速、技术精良的应急护理队伍,是确保应急救护任务圆满完成的关键。

1.1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和应急梯队

应急领导小组由院长挂帅亲自抓,由分管医疗的副院长协助具体抓,领导小组成员为政宣、医疗、护理、院感、总务、设备维修等部门负责人,医务科、护理部和院感科负责应急治疗护理和隔离消毒及防护工作,护理部负责应急护理工作。护理部成立应急护理第一、二、三梯队,由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熟练掌握抢救知识和技能,独立工作能力强,善于沟通交流,身体素质好,作风过硬及居住在医院或距医院较近的护理人员组成。

1.2制定应急纪律制度

一旦发现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应急梯队人员及全院工作人员进入备战状态,终止休假和正常休息,无条件服从医院调遣。护理部建立应急病区护士长及应急梯队成员通讯录和联系网,要求应急队员在应急状态时保持24h信息畅通,一旦接到通知,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指定的地点。

2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突发传染病知识和护理技能培训

2.1确定目标

通过培训演练提高护理人员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的应急护理队伍,使应急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2培训内容及方法

2.2.1突发传染病处理能力的培养

首先,理论学习,由护理部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应急管理和相关应急组织体系及应急联动机制,重点学习卫生部及省地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突发传染病应急护理工作流程,隔离防护知识,特殊治疗护理,针对性的急救知识和技术并进行护理理论操作考试,使应急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其次,突发传染病应急门诊和应急病区的工作程序,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导医、分诊、咨询及就诊病人突发传染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按病情轻重缓急将病人大致分类,对重病人就诊实行先就诊后缴费和办理住院手续;应急病区对诊断明确的重症住院病人,及时请示院领导,请求上级医院技术支持,远程会诊和专家指导,确保诊疗护理质量;对轻病人集中管理,同时做好病人及周围人群的健康教育,稳定正常社会秩序,使人们树立坚定信念正确应对传染病疫情。再次,护理抢救知识和技能训练,护理部平时注重对护士抢救技能(心肺复苏术、导尿术、吸氧术、静脉留置针技术、气管切开护理技术、心电监护仪和呼吸机使用)的系统化培训、强化和考核力度,并根据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技术考核时常出现的问题、操作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抢救器械使用中故障的发现与排除法等组编缺陷题库,人为设置“缺陷”让护理人员先行识别缺陷操作,明白正确的操作方法,然后对照标准进一步规范,使大家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寻错,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自觉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纠错补漏加深记忆,以提高护士的急救技术及观察病情能力和抢救配合能力。

2.2.2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演练

由于突发传染病很少发生,而且多种多样,护理部每年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抢救技术作为护士“三基”考试内容。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各应急小组成员按应急预案进行反复情景模拟演练,高标准严要求参加省市组织的应急演练,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意识。通过演练不仅仅使应急梯队成员掌握应急预案内容,重要的是检验应急计划、预案和流程是否全面、科学、合理,并且根据演练结果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可以全面了解应急梯队成员的应急救护能力,随时调整训练计划、预案和流程,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

3突发传染病的应急护理管理

3.1快速反应,启动紧急预案

院总值班领导执行突发传染病报告程序,每当有突发传染病预报,应急小组成员处于待命状态,一旦接到通知,立即启动紧急预案,整体应急系统开始运行,参与应急救治的各级人员迅速到岗,明确任务和职责,组织和指派相关人员迅速进行突发传染病的评估,以便作出下一步的安排。应急护理小组长接到通知,马上召集应急护理梯队成员开放应急门诊和应急病区,为随时能够接诊和收治病人开辟绿色通道。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病情判断能力的分诊护士到应急门诊接待就诊病人,维持就诊秩序,根据病情轻重缓急进行简单查看病情,快速准确的分类,迅速安置病人。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流程为:应急梯队处于待命状态;应急门诊、应急病区启动,导医、分诊、预检分流、转送和收治病人;医疗护理服务、隔离消毒防护、心理支持等健康管理。

3.2人力资源调配,护理技术支持

2006年我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期间,病人数量尤其是重危病人数量突然增加,又要设立专门的应急门诊和应急病区,因此护理人员数量远远达不到应该配备的要求,护理部想方设法将“办公室”搬到应急病区,主任每天固定时间到应急病区召开简短会议,部署工作并了解应急工作的动向,两位副主任深入病房,着重了解重危病人抢救和基础护理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临床上各种困难,指导重危病人治疗护理,随时修正各种护理计划和工作流程。并抽出院感科和信息科的部分护理人员作为应急第二梯队支援临床一线工作,满足应急需要,发挥自己的工作优势,确保护理质量。同时通知本年度新聘用护士提前上岗不仅可协助带教做力所能及的护理工作,又可抓住应急病区作为第一课堂的时机,使她们见到了平时见不到的危重病人,学到了平时学不到的危重病人护理知识和抢救技术;经受了锻炼,磨炼了意志,重要的是保证了护士与危重病人的配备比例,顺利完成了45例乙脑病人的救治和护理任务。2008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应急病区的手足口病住院患儿曾达到20余例,针对治疗中静脉穿刺困难的问题,为了确保治疗质量,减轻患儿痛苦和家长担忧,护理部专门调集临床各科室动静脉穿刺技术优秀的护理人员组成应急技术支持小分队,随时为血管穿刺难度大的患儿进行采血和治疗,经过3个月的奋战,圆满完成了139例患儿的护理任务,受到患儿家长的赞扬,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社会效益。

3.3综合医疗资源,配足应急物质

护理部及时准备紧急抢救,短时间组建应急病区和门诊所需的大量物资和设备,整合全院所有的资源,保证应急救护的需要。护理部要求应急病区护士长做好突发传染病抢救物资和隔离防护用品的贮备,注意抢救器材的保养与维修,使抢救器械处于备用状态,并与总务科、器械科随时保持联系,以保证应急抢救的物资供应。要求应急病区明确专人管理应急贮备物资,规定应急贮备物资一律不得挪用和外借。应急病区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医疗仪器、药品、通讯、电源和气源等在位完好情况,确保物资能及时供应。

4对策

4.1应急梯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应该根据应急需要不断完善

专科医院护理部在应对突发传染病的管理中,也暴露了许多弱点和不足,在人员的培养、抢救设施的完善、抢救器械的使用、重危病人护理和抢救技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由于专业所限,近年来我院招聘的护理人员中,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加之平时重危病人偏少,ICU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护理人员对抢救器械的使用和抢救技术容易产生生疏感。因此,护理部对护理人员的培训难度和广度加大,这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进行系统化培训,通过考试和竞赛提高操作技能,确保应急时的熟练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应充分考虑传染病专科医院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角色。

4.2应急病区的建设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不仅仅是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需要,便于应急病人的管理,有效利用医院仅有的医疗资源,确保重危病人的及时救治,更重要的是防止了与普通传染病人的交叉感染,消除病人之间的顾虑,且使应急病区护理人员更快更好地适应应急工作和环境,确保了应急护理工作质量,最大限度挽救病人生命。

4.3专业化的护理服务是保证应急救治质量的关键

护理部应注重专业护士的培养,并调集人力资源,采用由专业护士负责培训指导的多专业合作的工作模式,实施重点病人重点管理,解决临床护理中出现的各种专业难题。

4.4加大应急计划预案流程的学习和演练

在突发传染病救护中,护理人员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突如其来的大批重危病人,而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恐惧生疏感,不仅影响工作节奏,甚至出现难以应付的局面。因此,护理部应将应急演练纳入每年的护理工作计划中,加大应急预案的演练力度,要求全员参加,真实情景模拟,演练形式多样,包括理论考试、紧急集合、穿脱防护衣、隔离技术、抢救技术、抢救器械的使用等,不断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护理急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