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价值范例

股市价值

股市价值范文1

摘要: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属性和人文价值,而初中生的历史基础知识相对有限,无法全面掌握历史教学内容。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历史故事,将古今中外的人物事迹、历史事件和典故作为教学素材,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实践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情感价值观。为了改善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借助历史故事,挖掘其中蕴含的价值,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搭建学生和历史人物沟通的桥梁,使学生通过感受历史故事,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

一、历史故事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价值

(一)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课在一定程度上有些枯燥乏味,尤其是大量的事件和复杂的时间线更是让学生的历史学习产生较大的困难。初中历史教师采用历史故事教学法[1],以历史故事为契机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索历史人物事迹、历史事件真相的主动性,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二)有利于初中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初中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但是感性思维较强,在日常生活中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正是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初中生容易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学习、接受知识[2]。因此,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直观的方式主动学习历史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具象化,借助历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并内化历史知识,强化知识记忆效果。

(三)帮助学生培养家国情怀

初中正是学生树立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教师的正确引导至关重要。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强化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意义重大[3]。学生可以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了解人类文明演变的过程,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在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加入历史故事元素,可以让学生更详细地了解历史人物的伟大事迹,感受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将历史人物具备的优秀品质内化到自身,凭借优秀的精神品质不断鞭策自己成长,为国家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4]。学生能在这些历史故事中了解到先贤坚强不屈的精神,领悟到以人为鉴的人生态度。

二、历史故事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措施

(一)做好课程导入,帮助学生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初中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强,而有趣味性的故事内容则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学生会被历史故事感染,在短时间内建立和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提升探索历史的兴趣。对此,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角度出发选择适合的历史故事,利用这些素材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利用历史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5]。在此过程中,历史教师需要挑选新颖、有趣的历史故事,把握好历史故事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根据历史故事提出教学问题,借此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教师可以将历史故事作为新课导入的素材,做好历史教学的第一步[6]。例如,在讲解“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课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让学生观察油画内容。然后,教师介绍油画的背景知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纪念这一伟大时刻邀请董希文先生画了这幅画。之后,教师可以详细介绍开国大典的情况,包括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使用54门礼炮齐鸣28响,举国欢腾。介绍完开国大典的详细情况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设置54门礼炮和齐鸣28响,引导学生查询资料并相互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发表看法后,教师要给出具体解释:54门礼炮象征的是五四运动,齐鸣28响是纪念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英勇奋斗28年,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提高问题的难度,鼓励学生从意义和价值的角度理解在开国大典上重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因,在这些问题的层面上开启新课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本课教学内容的欲望,为教学奠定良好开端。此外,采用历史故事作为新课导入素材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每一节历史课程中势必会存在重难点,而且这些知识往往比较抽象,仅凭学生自身的理解或者是教师单方面的理论知识指导是很难取得最佳效果的。对此,教师就可以借助历史故事教学法的优势,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7],帮助学生进一步突破历史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将知识内化于自身的知识体系中。例如,教师在讲授“秦统一中国”相关知识点时,可以借助历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秦国统一中国的背景及措施等内容,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理解秦国可以统一中国的原因。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立木为信”的故事,将这个故事作为本节课的课前导入素材,借助历史故事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商鞅这个重要人物,并且利用历史故事引入商鞅变法的内容,确保学生可以深入思考,明确商鞅变法对秦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根据历史故事营造的教学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可顺势导入新课程——商鞅变法。教师利用“立木为信”这个故事作为引子为学生讲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能够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可见,利用历史故事的教学方式能够将知识形象化、立体化,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运用多元化表达方式,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虽然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开展初中历史教学,但是部分教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还是习惯采用叙述历史知识的方式。初中历史教学内容较多,但是历史课时却往往安排得不多,教师需要在较短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此时讲述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将讲述法和历史故事结合起来就是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展历史知识教学。这种方式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但是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教师讲好历史故事,通过历史故事简化教学内容。教师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就会产生“反效果”,即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为了讲好历史故事,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教师需要坚持精准简练的原则讲好历史故事[8],为了提升故事的趣味性,可以适当润色历史故事,但是不能添加未经证实的信息,涉及核心历史概念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误导学生。例如,“鸦片战争”这一课中,因为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其中一条就是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教师在讲述这一点时需要让学生了解涉及割让香港岛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明确香港岛的割让范围,避免学生产生误解。当时《南京条约》中涉及的“香港岛”,与如今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不能画等号。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就违背了历史的真实性原则,给学生传递了错误信息。其二,教师可以选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历史讲谈节目,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例如,在讲解“西汉建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央视《百家讲坛》节目的相关视频片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当时社会背景的理解。除了讲述法,教师还可以运用谈话法开展历史教学。谈话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有利于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方案[9],帮助学生建立个性化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率。在选用谈话法之前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并且在历史故事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解答问题和小组探讨时深层次感知历史。此外,教师还需要利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融入历史故事,体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并且通过解答问题建立自身知识体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10],确保使用的谈话方式符合学生接受能力水平,避免出现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的情况。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旦发现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鼓励,培养学生自信心。

(三)运用历史故事连接教学知识内容

初中历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需要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制订教学计划,了解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就需要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工作,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将每个知识点有机衔接在一起[11]。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教师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确保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点和即将开展的教学活动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较为完整、成熟的知识体系。从现实效果来看,历史故事是衔接历史知识的有效手段,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积极作用,将前后期的历史事件完美衔接在一起[12]。例如,在讲解“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讲解历史故事的方式将夏、商、西周等几个朝代的建立和灭亡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引出牧野之战,然后借助“武王伐纣”的故事,帮助学生理清商朝灭亡、西周建立的知识脉络。教师通过两个小故事就可以清晰地阐述朝代更迭的相关知识点,并且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前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但是,想要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效果,还需要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尽可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模式,肯定学生的价值。对此,教师可以定期召开“专题故事会”,让学生在会上相互交流和讨论收集到的历史故事,同时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营造竞争氛围,提升学生探索历史的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入历史故事可以全面改善初中历史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历史学习效果,进一步贯彻现代化人才培养策略的具体要求,为国家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作者:张斐然

历史故事对初中历史教学的价值篇2

在初中阶段,有些学生不具备健全的人格思想,普遍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这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较大困难。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味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不仅缺乏学习兴趣,也无法把握历史故事背后的人文哲理。在此基础上,将历史故事与初中历史教学相融合,既可通过体现历史故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来唤醒学生的历史学习欲望,又可在一定意义上发挥课堂导入与课堂延伸的作用,最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全面提升。

一、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适用性原则。历史故事产生于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当代初中生所处年代相差较远,因此,若教师盲目引入与课堂教学无关或不符合学生认知的历史故事,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不能达到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兴趣的目的。所以,教师应深入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历史故事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并实现历史故事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例如,针对五四运动的教学,教师可以以学生熟知的历史人物李大钊为依托导入历史故事,通过向学生讲述李大钊先生的英雄事迹增加学生对于五四运动的理解和感悟,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2.趣味性原则。将历史故事融入初中历史教学最大的作用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因此,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时应兼顾趣味性与互动性原则,尽可能以历史故事为依托营造融洽的历史教学氛围,进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产品为依托导入历史故事,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改革开放前后我国轻工业发展情况,使学生加深对于改革开放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此外,教师还可要求学生自主搜集与改革开放有关的数据,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利用历史故事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在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兴趣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师可基于历史故事串联旧知识与新知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望,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针对秦统一中国相关内容的教学,教师可通过详解秦国面临的社会环境与政治环境来增进学生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围绕商鞅变法播放有关秦国的影视作品,在发挥多媒体教学价值的基础上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最终推动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2.利用历史故事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不同历史事件的理解。因此,教师可基于历史故事引领学生清楚了解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降低学生的理论学习难度,进而达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时,学生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此时,教师可借助一些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特点的历史故事来构建课堂。这样,不仅可强化学生对于历史故事相关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还能在还原真实历史场景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历史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前提来搭建课堂教学体系。因此,教师可在导入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需求的历史故事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学质量的同步提升。

作者:吴祚明 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五中芙蓉分校

历史故事对初中历史教学的价值篇3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与深化发展,教师要为初中生提供有质量、有趣味、有体验与有效果的教学资源。良好的教学资源能够提升历史教学的人性化、趣味化、参与化与实效化,为初中生的信息收集、知识解读以及才干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命成长环境。历史教学需要初中生强大的生命活力与能动作用的共同支持,因而以趣味性与故事性见长的历史故事就成为教师激活初中生认知的人文诱因,为历史教学提供强大的主体支持。

一、历史故事的特点

历史故事是历史教学的兴奋剂,能够为初中生带来无穷的快乐。历史故事也是历史教学的增效剂,能够极大地提升初中生的认知效果与探究广度。

(一)历史故事具有突出的故事性

历史故事以历史事件为核心内容,讲述着一个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所见、所想与所做,往往出现一些异于常人的举措,或青史留名、万众敬仰,或千夫所指、遗臭万年,因而能够为初中生提供具有一定历史背景的故事内容。初中生具有非常强的猎奇心理与求知热情,因而对历史故事具有浓厚的认知兴趣与探究意识,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师提供的历史故事活动中。

(二)历史故事具有突出的趣味性

历史故事以历史事件为素材基础,能够通过较完整的故事内容为初中生提供一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思想意识、行为目的等信息,因而能够为初中生提供不同于现代社会中的故事内容,自然就会展现出一定的趣味性。趣味性是引导初中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以及自觉悦纳的生命动力,能够使初中生在提升认知能力与生命状态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认知效果。

(三)历史故事具有突出的情境性

历史故事源于历史事件,自然会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事件形势以及社会态势,而且,能够青史留名的历史事件都具有较高影响力与知名度。因此,历史故事都是源于历史上的大事件,是时代色彩、社会影响、历史烙印、生命考量以及利害诉求,因而具有非常高的情境性。情境性是历史故事的本质属性,能够使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也能够给予初中生更好的认知体验与主观想象。

(四)历史故事具有突出的情节性

历史故事是一个与历史事件息息相关的故事内容,自然会具有故事的起源、发展、高潮、结局与影响等基本情节元素,因而能够为初中生提供一个有始有终、有爱有恨的故事过程。历史故事源于历史大事件,自然也会具有复杂的社会背景、曲折的故事情节以及深刻的人性考量,能够为初中生带来很多看点。历史故事的情节性能够直接反映出历史人物的思想意识与主观考量,能够将历史人物心中的诸多思考非常直接地反映出来,因而能够有效丰满人物形象。(五)历史故事具有突出的思想性历史故事源于重大历史事件,自然能够表现出重要人物在历史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取舍考量、思想意识、道德修养、政治觉悟以及灵魂情操,或卖国求荣、贪生怕死,或挺身而出、视死如归,从而表现出强烈的思想性、是非性。历史故事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并广为传播,其思想性就是历史故事的存在价值与传播价值。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发历史故事的思想性,使其成为良好的教学资源。

(六)历史故事具有突出的教育性

历史故事的思想性是其教育性的物质基础,只有历史故事具有良好的思想性,才会真正具备一定的教育性,才会对初中生的思想意识、道德理念、政治觉悟产生积极有益的正面影响,达到思想教育与德育培养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开发历史故事的教育性,为初中生输送更多、更好的社会正能量,帮助初中生积累足够的心灵滋养,实现初中生的快乐认知、健康成长。

二、历史故事应用于历史教学的途径

历史故事的六大特点是其进入历史教学的有力保障,能够成为历史教学中的教学资源,为初中生带来良好的认知体验,非常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认知效果。

(一)借助历史故事优化教学内容

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初中生牢记历史、接受教育,因此,教师可以将历史故事作为教学内容出现在初中生面前,成为初中生的探究对象与悦纳内容。历史故事具有突出的故事性、情节性、思想性与教育性,因而能够代替教材内容对初中生施加良好的历史教育,帮助初中生积累历史知识,牢记重大历史事件。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王扫六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教材内容,将“秦王”一举兼并六国、统一华夏民族的英雄壮举编辑成一个历史故事,可以叫做“大秦帝国建成记”。为了将故事内容构建得合情合理,教师可以从“商鞅变法”开始讲起,展示“商鞅变法”是建立“大秦帝国”的经济基础;然后,教师讲述“近交远攻、逐个兼并”的外交措施与军事谋略,以此成为建立“大秦帝国”的军事基础与外交基础;最后,教师讲授“大秦帝国”建立后的巩固政策,如中央集权、郡县制度、统一文字与度量衡、“焚书坑儒”等。因此,初中生能够在故事中听得津津有味,认知效果自然也会更好。

(二)借助历史故事优化教学资源

历史故事不仅可以成为历史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也能够以教学资源的辅助身份进入历史课堂,为初中生带来不一样的认知体验。历史教材在内容上较简单,不利于初中生形成良好的认知体验,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资源进行过程优化。因此,历史故事可以担此重任,将某一个历史事件进行有效丰满。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的教学中,“唐朝”对外友好交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唐朝与日本”“唐朝与新罗”“唐朝与天竺”。初中生最熟悉的是唐朝与天竺的友好交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玄奘西游”,而唐朝与新罗的友好交往活动又较少,因此,初中生需要多了解一些“唐朝与日本”的信息。教师可以将“鉴真六次东渡”这一历史故事作为教学资源融入历史教学,促进了日本在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方面的快速发展,以此帮助初中生进行知识积累与视野拓宽。

(三)借助历史故事优化教学活动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经常实施案例教学,引领初中生开展集体讨论活动,对案例进行合作探究与深度剖析。因此,教师可以将历史故事作为师生合作、信息交流的探究对象,然后再以历史故事为案例进行课堂讨论,立足历史故事这一良好的信息基础,开展更深刻、高效、优质的课堂讨论活动。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鸦片战争”前期清朝人吸食鸦片作为历史故事进行讲述。在历史故事中,教师要为初中生提供大量关于鸦片对人体的危害的详细信息,如形体消瘦、两腮无肉、枯干弱小、萎靡不振、四肢无力等,帮助初中生了解毒品的危害,间接进行防毒品教育活动。然后,教师再简述一下禁烟运动、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为初中生提供充足的案例。最后,教师再进行案例分析,总结英国殖民者的罪恶勾当、险恶用心以及清政府的软弱无能。

(四)借助历史故事优化教学关系

历史故事具有非常高的趣味性、情境性与故事性,因而能够为初中生带来非常好的倾听或观看体验。因此,教师在讲述或播放一个历史故事的信息传播过程,也是团结初中生群体的人心汇集过程,非常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借助历史故事优化教学效果

股市价值范文2

关键词:古代文学研究;文化传承;价值重建

从事大学语文研究与教学工作十余年,常有朋友问及:古代文学研究什么?笔者费力解释一番后,对方似懂非懂地接着抛出第二个问题:研究这些东西有什么用?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从事古代文学研究者普遍需要直面的一个尴尬问题,深层暴露出的是人们对古代文学研究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质疑。早在十几年前,古代文学研究者自身就提出被“边缘化”的问题,直到今天仍然不时提及,但一直没有改观,相反愈发显现。不可否认,古代文学研究遭到了社会前所未有的冷漠。造成这种境地的原因,暂且不论人们价值取向的偏失,古代文学研究者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的严重缺失无疑是最根本的原因。

一、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当下现状与价值缺失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深入及大学学科分类的细化,古代文学研究者逐渐偏离学术研究应有的意义而迷失方向。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是为生活而研究。把古代文学研究作为谋生的一种职业和手段。于外迎合市场的需求,打造一身“专门之学”,且不问此种学问的质量和意义,索取高昂的出场费,像明星一样到处走穴,以达到谋利的目的。于内根据单位的考核指标,穷力申报课题,大量制造著作、论文,以做到人人称羡的“科研致富”。因此二十余年的科研成果,比过去八十年的总和还要多。“著作等身”已经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真正“走心”的并不多。二是为经济目的而研究,搞所谓服务于经济的项目。古代文学研究者常被邀请去为一些“文化产业”项目出谋划策,充当门面,说一些考论不详的言论,甚至不惜误导消费者,出现多地争抢历史名人的社会怪象。三是为研究而研究。有人认为纯学术研究才是学术健康发展的正途,背离社会,淡化现实人生,日益陷入书斋之学,拘束于狭小的圈子里,自说自话,自娱自乐。一些导师指导学生论文,找一些生僻的作家作品,动辄填补学术空白,全然不顾这些无人问津的题目是学术界不懈于做,还是集体忽略的文献珍品。这样的研究无非是古代文学知识的不断堆积,没有温度,没有灵魂,缺乏生活的气息;或者附庸风雅,好像圈外人越看不懂,就说明研究越高深,故意将一些简单的问题用捉摸不透的语言复杂化,来制造神秘迷惑读者。我们从古代文学的研究实践中,看不到研究者“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以及他们“独善”“兼济”的美好理想追求,感受到的是学术与社会的背离,学问与人格的分离,是知识分子在当代物质生活中道德沦丧与道德失范的状况,其最终被社会所抛弃的命运是必然的。

二、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历史使命与价值担当

古代文学研究者二十余年的觉醒不能仅仅停留在呼吁声中,已经到了切实改变研究态度,承担起历史、文化赋予的社会责任,重新确立引领风气的社会角色的时候。我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各种社会思潮纷纭激荡,面对人们日趋多元、活跃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古代文学研究者立足本国优秀文化,涵养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价值重建、思想改造的文化使命责无旁贷。具体而言,亟待做好两个层面的工作。首先是传承文化。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经历五千年历史风雨未曾间断的文明,之所以没有间断,而且始终影响着历史,是因为它是人类数千年知识智慧与思想结晶的积累。古代文学研究者以中国典籍和文化为研究对象,承传、诠释和丰富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与其对中华民族的巨大文化贡献密不可分。面对诸侯混战局面下的礼崩乐坏,沉淀一千余年建立起来的礼乐文明岌岌可危。孔子言:“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b上天要承传人类文明,就得让我活着,非我莫属。这种慷慨激昂的表达,显示出孔子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孔子以一己之力肩负起弘道的重任,编订“六经”,确立以“六经”为核心的经典体系和文化传统,影响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历史。焚书坑儒是中华文明历史上的一次大破坏,大浩劫。汉初为恢复文化传统,一批耆老、旧儒通过口耳传授延续文脉,中华文明才得以存亡接续,在汉代的意识形态重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东汉学者郑玄一生追随孔子足迹,遍注群经,著述之多罕有其匹。古今不少学者都视其为纯粹的学者,而对经典诠释中所寄寓的理想追求却视而不见。试想一下,被世人视作盗贼的黄巾军,路遇郑玄,万人下拜。郑玄死后,郡守以下官员及受业弟子缞绖奔丧者达数千人,这是一个布衣儒生所能承载的吗?后世历代学者如孔颖达、朱熹、郝经、顾炎武、章太炎等等皆是如此,他们或者重注经典,或者建立新的经典体系,或者开一代学术风气之先,无不是在直面现实中回应时代文化难题。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最大时代文化命题是,经过近百年的西方文化冲击,自我文化批判,而导致的传统文化长期断裂后出现的价值真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系当下人生做出新的诠释就显得尤为重要。何谓优秀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弘扬,就成为古代文学研究者深思与践行的方向。时下各地出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开设的国学启蒙馆,中小学课本中不断增加的传统文化内容,各高等院校纷纷涌现的国学研究院、研究所,以及国家层面针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顶层设计等现象,都反映出国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求以及时下主流文化精神的发展方向。又不得不承认,传统文化的长期割裂已然形成的与人心之间的距离感,需要古代文学研究者架设好连接二者的桥梁,做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大众化的工作。用批评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带有普世价值的文化精神,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总之要跳出狭隘的学科圈子,看到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之间的意义联系,充分体现其当代意义。其次,古代文学研究者要担负起文化重建的社会责任。披沙拣金,文化传承,是古代文学研究者的本职工作,是最基本的社会责任,而文化重建则属于较高层次的价值追求。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大多以道自任,以天下为己任,往往具有强烈的济世情怀。他们坚持把立德、立功、立言作为成就自我的方向指引,将“修齐治平”作为实现价值的终极目标,在他们的理想图景中始终蕴含着家国情怀和天下观念,体现出一种“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大思想和胸怀。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文化思想革命浪潮来临,都有一批新型知识群体的出现,主动回应时代的呼唤,积极参与到主流文化的建构当中,一次又一次地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对历史和未来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春秋战国之际,诸侯纷争,礼崩乐坏,诸子百家都表现出“以道自任”的精神,老子围绕“道”的课题作《道德经》,孔子发出“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叹,墨子誓言“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③“三教九流”面对天下无序的社会现状,纷纷提出各自的学术主张,不仅为大一统国家的意识形态建构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而且为后世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一直到两宋,建立在百家争鸣基础上形成的主流意识形态显示出特有的稳定性,维系中国社会约八百年的平稳运行。然而自中唐始,这种稳定性被打破,日益壮大的佛、道两家开始介入核心价值系统,文化冲突由此爆发,并最终酿成了宋儒的道学运动。以“道学”命名,非常鲜明地说明宋儒以“承传圣道”为使命的特殊性质。他们为“圣道不行”“圣学不传”而深感忧虑,并言“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淑诸人,以传诸后;无真儒,天下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d。“道不行”,其后果是“无善治”,社会秩序陷入混乱;而“学不传”,则导致的是“人欲肆而天理灭”,是价值观缺失以后的人性放任。面对这种文化自觉引发的恐惧,宋儒群体振作起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周敦颐主张“文以载道”,将“道”的问题作为“文”的指向。程颢致力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以兴起斯文为己任,辨异端,辟邪说,使圣人之道焕然复明于世”e。张载则发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警世之语。f他们以群体的力量,立足儒学,吸纳佛道,建立起全新的儒学体系,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直接影响到元明以降的思想史与意识形态。第三次思想革命浪潮兴起于伴随坚船利炮西方文化大量侵入的中国近代。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都在思考着拯救民族危亡的良策,其中知识分子群体认为中国积弱的源头,来自于赖以生存的文化,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将这场思想变革推向高潮。有意思的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文化运动中,参与者既是学者,又是战士,他们一方面坚守学术阵地,一方面又倡导文化革命,表现出极强的文化重建意识。如陈独秀、鲁迅、胡适、郭沫若、闻一多等,他们无一不是以“铁肩担道义”的精神,活跃在文学与传统文化的研究领域。这场文化思想革命已过去百余年,但并没有停歇,相反正走向高潮和成熟。只不过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罢了。“五四”学人面对的是除弊救亡、改造社会的任务,今人面对的是学习西方文化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迷失、精神空虚,具体表现为道德的沦丧、价值观的扭曲和信仰的缺失。由文化发展滞后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健康、和谐、平稳发展。历史证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解决人类生存危机,使人类社会沿着健康方向发展的基本素质。古代文学研究者有责任守护好这片文化沃土,不断地从中吸收与当代价值相适应的精神滋养,涵养和培育新的核心价值观,做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理论化、体系化工作,充分发挥其提升人们精神境界、重塑当代价值观、建构新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功能。同时,按照中国文化发展内在的规律,广泛吸纳国外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反哺完善新文化建设,为新的思想文化形态的早日到来贡献力量。只有这样,古代文学研究才能无愧于伟大的时代,才能在人类历史文化的演进过程中留下我们的身影。

三、余论

股市价值范文3

【关键词】幼儿教育;古典诗词;传统文化

古典诗词彰显着中华民族与众不同的非凡气质和审美体验,是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资源。幼儿教师要深刻认识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引导幼儿真切感受古典诗词的优美韵律、别致意境与语言技巧,提高他们的遣词造句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陶冶幼儿性情,塑造价值导向。

一、古典诗词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依据

在幼儿教育中渗透和开展古典诗词教育,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使命。古典诗词蕴含着厚重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丰富的思想教育元素,是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价值教育的宝贵资源。当前,幼儿课程工作者已从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筛选出了一批契合幼儿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的经典作品,完成了内容准备事宜,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教学方式的选取。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惯性,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讲述诗词内容,丰富幼儿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

二、古典诗词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第一,陶冶幼儿的人文情操。古典诗词是中国文明长卷中的绝妙华章,以精致的语言和精妙的构思体现着高深的意旨和悠扬的境界。教师组织幼儿朗诵和默写古典诗词,品味诗词的优美语言和独特意境,体会诗文蕴含的人生智慧与丰富哲理,可以加强幼儿的语言组织和鉴赏能力,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和旨趣情操。例如,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学习曹操名篇《观沧海》,感受那种寓情于景、气吞山河的磅礴志向,体会诗人的宽广胸襟和远大抱负,可以促使幼儿勤学励志、昂扬进取。第二,增强幼儿的爱国情怀。幼儿从小习读古典诗词,感受其中浓郁的爱国情怀与救亡意识,就会逐渐在知行合一的学习认知和耳濡目染的成长环境中成为爱国主义传统的坚定践行者。例如,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岳飞的《满江红•写怀》,了解岳飞精忠报国的壮烈故事,就能促使幼儿真切体会那种“靖康耻,犹未雪”的山河之痛与亡国之感,牢牢确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第三,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古典诗词文句精短,内涵丰富,上迄先秦,下至近代,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其间有不少《咏鹅》、《春晓》这样脍炙人口的传世名篇需要熟记在心。教师根据诗词主旨营造恰当意境,有目的地指导幼儿学习诗词名篇,必然会极大地拓展幼儿的知识层面,充实他们的语文功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古典诗词融入幼儿教育的有效路径

第一,精选诗词篇目。教师要在现有诗词篇目中认真择选,精心把握诗词旨趣和学习难度,确保诗词内容和幼儿基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契合。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时令节气选择一些应景诗词进行教学,春日可选孟浩然《春晓》、杜甫《春夜喜雨》,夏日可选杨万里《小池》、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秋日可选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冬日可选柳宗元《江雪》、郑燮《山中雪后》。幼儿深刻体会春夏秋冬的意境,就能对诗文情境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强化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第二,改革教学模式。教师要综合采用情境教学和互动讨论方式,融情造境,双向交流,以逼真妥当的意境感染和教育幼儿。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母亲节纪念活动,带领幼儿学习孟郊《游子吟》,深刻体会那份至深无言的伟大母爱。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深情朗诵《游子吟》诗文,感受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深夜织衣的无限深情和期待孩子一切平安的质朴心愿,产生关爱家人、感恩母亲的真挚情感。接下来,教师就诗文主旨做简要概述后,组织幼儿围绕“母爱”展开主题讨论,阐述实际生活中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经过这样情真意切的教学互动,幼儿能够深刻认识到母亲的伟大和感恩的必要。第三,创新学习方式。教师要注意创新幼儿的学习方式,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推动幼儿体味学习古典诗词的乐趣和意义。例如,古诗名篇《春晓》读来朗朗上口,于平淡无奇间别有天地。教师可以根据该诗行文特点,先向幼儿介绍创作背景和诗人旨趣,接着播放相关的配乐朗诵录音,引导幼儿按照录音的节奏、音调和旋律进行个人朗读、分组朗读或集体朗读,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如,背诵是学习古典诗词的重要内容,但机械化的背诵方式枯燥呆板,缺乏对幼儿成长的关注,会削弱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唱古诗”,以音乐伴唱的方式提高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喜爱热情和学习粘性。

四、结语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明中一道瑰伟绝伦的文化景观,从绚丽多姿的国风到美仑美奂的唐诗宋词元曲,充分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底蕴,是新时代构筑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的重要资源。尽管幼儿学习的古典诗词比较简单,许多只有寥寥数语,但都也体现着对民族的忠诚、对生活的热爱、对百姓的忧思。正是因为古典诗词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和价值导向,至今依旧散发出无穷的魅力与时代的光芒,成为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黎鲲,周丽妤.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融入幼儿教育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44).

股市价值范文4

一、诵读比赛的开展

除了教师诵读以及学生诵读的开展之外,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小型的以班级为单位的诵读比赛。学生在比赛中要想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在比赛之前必定会对相应的诗歌或者是词曲背景进行了解,只有了解到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在创作中注入的情感,在诵读比赛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带着感情诵读。从准备环节到正式表演这一过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其实已经完成了一个对传统文化自学的过程。

二、从引导手段入手

(一)让趣味诗篇作先行者

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不能不加选择地一股脑灌输给学生,最初的诗歌鉴赏,课外诗词的引入,应以简易的、趣味性强的诗篇为主,以了解知识为辅,以培养兴趣为主。学生一般会对闺怨诗、离别诗、思乡诗、爱情诗等比较感兴趣,对一些政治色彩较浓的诗词兴趣不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诗词着手,培养兴趣,以易带难。例如教授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文艺论文《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纯理论的东西学生学起来当然觉得索然寡味,若能引入一些简易有趣的诗歌作为这篇文章的辅助阐释材料的话,趣味性便会大大增强。在讲“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时,对应文章中崔颢《长干曲》中的船家女形象,教师可以引入乐府诗《上邪》中那个对爱矢志不渝的女子形象。“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样的诗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相信不用教师提醒,学生自会有兴趣整理并背诵它。对类似诗词的引入,非但不会影响课堂内容的学习,反而能使课堂变得生趣盎然。

(二)刻意淡化应试性

从应试性来讲,学习古诗词最直接可见的效果就是高考中的诗歌鉴赏题,而我们的学生现在学习的动力也是为了做那两道题。但这样的动机并不能使他们从根本上喜欢并真正领悟诗词所蕴涵的意思。学生不得不考试,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大多学生对考试有种天然的叛逆、反感(不管它有没有明确显现出来),所以,我们如果一味强调学习古诗词的应试性,结果肯定会适得其反。我们应该让学生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来感受中国古典文化。作为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鉴赏诗词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高考,甚至不是为了掌握更多的诗词,它只是为了一种感受,一种用心感悟之后得来的感受。我们只需要走进诗词,与千百年前的那个灵魂接触,在诗中找到自己,并为之而感动,这对诗词鉴赏来说就够了。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我国的传统文化来说,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文字的形式传承至今。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换言之,即提高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的自主性与自主能力,促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传统文化。结合传统文化的传承形式,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学生一旦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便会自觉地去发掘知识。

(四)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利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出了多元化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除了教材之外,利用多媒体资源选择多种呈现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积极性,如某些诗歌朗诵,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制作精细并配以柔美音乐的Flash进行具体讲授。

(五)交流活动的开展

股市价值范文5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病险水库基数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少数水库建设时期较早,受到建设条件缺陷与后期维护投入力度不足的影响,导致该类水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背景下,本文以同乐病险水库为例,对其除险加固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施工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规模日益增大,大大提升了水资源使用效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少数水库因长期运行,频繁发生安全事故,再加上部分水库由于建设初期阶段质量没有满足有关标准要求,加快了其老化速度,加剧了危险程度。在此情况下,必须不断增强水库除险加固力度,以确保水库的安全、稳定运行。

1水库概况

同乐水库位于小江上游南河中游左岸破石沟支流,地处开县临江镇同乐村,其所在县城的西北部位,始建于1956年冬季,与县城之间的距离为38km,水库范围内包含一二级公路,交通较为便利,总库容104.4万方,主要作用在于灌溉,并且还具备场镇供水与防洪等综合功能,是一座小(一)型水库。但由于其运行期限较长,必须进行有效的除险加固措施。该水库加固对象主要为主坝、副坝及溢洪道等。

2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技术

2.1机械挖土工程施工技术

(1)施工准备:根据项目施工图纸在施工场地中进行放样、边线与起讫点开挖作业,并将标杆插在弯道的顶端,以确保标志的清晰、明显。(2)场地清理作业:在开挖作业结束之后,需要全面清理开挖作业范围内存在的树桩、杂草等,对于工程监理人员指定的物品,也需要将其清理出施工场地,之后采取人机配合的方式,将地表杂草、植被等全部清理干净。对于边坡上的树根与植被,也必须全部挖除。(3)挖装、运输:该工程采用开挖与装车同步进行的方式,对于无法直接装车的开挖土,将其临时堆放在处,然后及时装车远离施工场地,严禁在边坡的边上进行堆放。(4)修整边坡:在进行挖土施工时,通常会形成边坡轮廓,此时需要留置不小于20cm厚度的边坡保护土层,之后通过人工方式对其进行开挖施工。

2.2填土施工技术

(1)土料的开采与运输作业:在工程计划的土料场,利用液压反铲挖掘机开采水库堤坝土料,然后利用自卸车将其运往施工现场。(2)测量放样作业:在正式开始填筑施工时,需进行必要的测量放样作业,之后还需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施工场地试验情况,确定实际填筑厚度以及每一层松铺厚度等。为了保证边坡压实度满足项目需求,需使得每一层边坡填筑高度超过项目设计高度50cm。在填筑作业结束之后,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3)土料的摊铺与碾压作业:确保土料与渠道自身全宽呈现平行状态,并且依据自上而下、水平与分层填筑原则进行渠轴线方向土料的摊铺作业。之后将开采的土料运输至堤面,均匀卸料之后,依据项目松铺厚度要求,利用推土机进行集料的摊铺作业,最后用压路机进行碾压操作,确保其密实性。(4)质量检查:依据项目规定参数要求进行填土层施工,监理人员在其结束之后对其进行相关检查,确保合格之后进行上一层铺筑作业。

2.3坝体复合土工膜防渗技术

该水库工程坝体土工膜为复合土工膜,其铺设施工从坝脚死水位上部位置处开始,逐渐由低向高施工。防渗土工木在该水库上游坝面铺设,在正式开始土工膜铺设施工之前,需先在坝脚处已经验收合格的基槽内进行C15砼锚固墙的浇筑施工,在实际浇筑过程中,需要做好埋件的预埋作业。当砼浇筑强度达到70%之后,还需将土工膜铺设在基槽内部,然后用压板固定。在进行该水库坝体复合土工膜防渗作业时,需同时进行铺设、回填与压土作业,其中,对于回填铺土施工,必须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并且还要将实际铺土厚度控制在25cm。在铺土施工结束之后,人工用木板拍实。除此之外,在进行邻近土工膜的拼接作业时,应当采用现场黏结工艺进行,但需将搭接长度控制在30cm。在进行土工膜的铺设作业时,车辆、机具严禁在未覆土的膜上行走,作业人员也严禁穿硬底皮鞋、带钉的鞋在上行走,严禁在土工膜敲打石料,严禁所有可能会引发土工膜材料被破坏的施工作业。

2.4坝基帷幕灌浆技术

该水库项目帷幕灌浆采用回转式钻机造孔,在进行钻孔作业时,需严格遵循分序加密的原则。对于该水库布孔与孔径等方面存在的偏差,必须满足施工图纸与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同时,在进行钻进作业时,如果遭遇裂隙与断层等特殊地层,需将具体作业过程详细记录下来。如果钻孔作业需要在钢筋砼中进行,应采用预留孔工艺进行。在进行孔壁冲洗操作时,应通过风水合作冲洗工艺进行,在冲洗裂隙时,应通过压力水进行,回水澄清10min后结束冲洗操作。在进行冲洗作业时,需保证冲洗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该水库项目的压水试验应采用单点法与自上而下分段方式进行,帷幕灌浆试验孔数需为总孔数的1/10。在进行先导孔压水试验时,需逐段进行,自试验压力为1MPa,对于其稳定标准,需确保其满足项目设计要求。在确定灌浆操作次序时,必须严格遵循分序加密原则。如果灌浆与灌浆孔基岩段间的长度小于6m,应采用全孔一次灌浆工艺。如果长度超过6m,应采用自上而下的、分段灌浆方式进行,但需保证灌浆段长度为5~6m,然后采用循环式灌浆工艺进行相关操作。除此之外,该水库项目灌浆压力采用一次升压工艺进行,但需满足工程设计需求。灌浆深度由稀到浓变化,浆液变化必须满足项目有关规范需求。灌浆结束标准需满足项目相关施工规范需求,封孔作业采用压力灌浆封孔工艺进行。在灌浆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冒浆、串浆等情况,需按照有关施工规范,采取适宜的处理措施,然后将措施与处理结果一起上报给项目监理单位。

2.5反滤、排水体施工技术

(1)在正式开始铺筑施工之前,必须做好场地排水、样桩布设等准备工作。(2)对于不同粒径组的反滤料层厚,必须确保其满足项目设计要求。(3)通过分析项目设计结构层需求,从底部逐渐向上,逐层进行铺设作业,以保证层次的清晰,避免混杂问题的出现。(4)在分段铺筑过程中,需保证接缝层次的清除,避免层间错位与短缺等问题的存在。(5)在进行陡峭度大于1∶1反滤层作业时,采用挡板支护铺筑。(6)对于已经铺设完成的反滤层工段,严禁人车通行,并且还要及时铺筑上层堤料。

2.6草皮护坡

在进行草皮的种植作业时,需依据纵横线明确种植区范围内的株距、行距,确保草坡种植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每20m一段,每段分行从上至下种植,每行安排10人种植。在每段草皮种植作业完成之后,必须及时洒水养护,。在洒水养护过程中,严禁直接用水冲洒,要雾状喷水。此外,在初期阶段,要定期洒水,但不可过量,并且还要注意打药防治病虫害。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落实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措施,可确保水库的正常运行,促进其使用功能的充分发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良好发展,但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作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依据水库实际险情,明确适宜的施工方案,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以实现除险、防渗、加固目的,确保水库安全、有效运行。

作者:陈本义 单位:重庆市开县临江镇水务服务站

参考文献

[1]王艳.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工建筑施工技术问题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45-48.

股市价值范文6

关键词:EVA;城市商业银行;价值评估

一、引言

本文以J银行为实证样本,主要选取了其上市以来(2016年上市)的公开年报数据,研究基于EVA的J银行企业价值评估。截至2018年年末,J银行的总资产超1.9万亿元,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130亿元,同比增长率达两位数。在2018年度全球1000强的银行排名中(英国《银行家》杂志),顺利跻身全球百强银行,而在国内排名则达到了17位。作为新兴城商行的代表,研究J银行运用EVA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在商业银行实际管理中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基于EVA的商业银行价值评估模型构建

(一)EVA的概念与基础模型。EVA是企业经济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的简称。其基础模型用企业调整以后的NOPAT(NetOperatingProfitAfterTax,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TC×WACC(债务资本和股东权益资本的成本之和)。用公式表示为:EVA=NOPAT-TC×WACC(1)

(二)EVA计算过程中的调整事项。EVA衡量的是经济利润,是对财务报表上的会计利润的调整。1.通常NOPAT的调整事项包括:营业外收支;贷款损失准备;坏账准备;递延所得税。调整后的NOPAT计算公式为:NOPAT(调整后)=税后利润+贷款损失准备(当年计提的金额)+坏账准备(当年计提金额)-税后营业外收支净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2.总资本的调整总资本以公司账面价值的形式,表示股权投资者和债权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经营的投资总和。总资本的计算公式为:TC=股权资本+债权资本=股东权益+贷款损失准备(年末余额)+坏账准备(年末余额)-税后营业外收支净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的调整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的测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股东个人的投资风险偏好和整个金融市场的整体风险收益水平。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的公式表示为:WACC=Rf+β(Rm-Rf)(2)

三、J银行价值评估维度分析

截至2019年9月月末,J银行资产总额已突破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31%。本文拟从资本结构、风险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四个维度分析J银行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三季度末期间的财务状况,从而相对客观、精准地评价J银行整体价值。

(一)维度一:资本结构本文主要选取了四个指标:总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作为J银行的资本结构评价指标。J银行2016年上市以来,资本充足率均为两位数,且逐年上升趋势,远远高于行业最低要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上市以来也一直高于监管要求,这表明J银行的资本结构较优。

(二)维度二:风险管理能力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是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选取四个重点监管指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率;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率,来综合判断J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同时选取流动性比率作为J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J银行上市以来,各项风险管理指标均优于外部监管要求,整体而言J银行风险抵补潜力较大,风险管理能力较强,。

(三)维度三:盈利能力本文选取四个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基本每股收益;净利差;净息差,来综合评判J银行的盈利能力。其中对于上市银行来说相对重要的盈利能力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和基本每股收益。J银行自上市以来,净资产收益率均为两位数,虽然有小幅下降,但是这与金融市场近几年利差逐步缩窄是同频的,其净利差、净息差近三年逐步下降也可见一斑,但是J银行上市后基本每股收益稳步增加,整体而言J银行盈利能力较为稳定。

(四)维度四:发展能力本文选取了四个指标:各项存款增长率;各项贷款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来综合评判J银行的发展能力。J银行上市以来,各项存款、各项贷款、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呈上升趋势,截至2019年9月月末,J银行的各项存款总额、各项贷款总额均超过了1万亿元,整体而言,J银行上市以来资产、负债规模增长势头较为强劲。J银行净利润增长率也远超营业收入增长率,且净利润增长率均达两位数,可见J银行发展能力较好,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四、J银行基于EVA价值评估情况

(一)计算J银行NOPAT值。(见表1)数据来源:根据J银行年度报表整理所得

(二)计算J银行的TC值。(见表2)

(三)计算J银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WACC)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简称CAPM),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的公式表示为公式(2)。1.无风险收益率Rf。本文拟选取J银行上市以来央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当作无风险收益率测算。2.风险溢价。本文将选取J银行上市以来期间我国的GDP增长率作为J银行的市场风险。3.β系数。β系数反映商业银行预期股票收益率受同期证券市场影响的风险系数。4.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的计算根据上述J银行的:无风险收益率(Rf);风险溢价(Rm-Rf);β系数,按照上述公式(2)计算,得出J银行上市以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的值(见表3)。

(四)计算J银行上市以来EVA通过计算,J银行上市以来EVA均为正值,且近三年均为上升趋势(见表4)。

(五)计算J银行。2018年末企业内在价值根据企业内在价值计算公式,可以得出,2018年年末,J银行企业内在价值,V=TC0+=96956306+20799952+23492127=141248385千元=1412亿元2018年年末,J银行共115.4445亿股股票,按照J银行内在价值1412亿元计算,J银行每股价值为12.23元。通过在证券网站上查询J银行的历史股价可以发现,J银行2018年最后一个工作日的开盘价5.9元/股,收盘价5.97元/股。然而根据J银行的内在价值计算的每股价值应为12.23元,这说明2018年年末J银行的价值在股票市场中被低估。当然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较多不完善的机制,存在较多投机性,另一方面本文计算的J银行内在价值也存在较多前提假设,且根据J银行的年度报表数据估算出一个企业的内在价值,难以反映财务报表以外的其他因素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

五、研究启示

本文基于商业银行实际经营情况的分析,构建了EVA价值评估模型,评估J银行的企业价值,在分析过程中主要得出了如下的结论:EVA价值评估模型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揭示出商业银行的企业价值。在综合考虑银行财务状况、营收能力和外部经营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能够使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关注商业银行的长期收益,有利于通过E-VA的价值评估结果,引导管理层和员工做出更有利的举措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在实务操作中EVA价值评估模型目前是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绩效考核普遍采用的模型,E-VA价值评估模型充分考虑了企业资本债务和权益的构成结构。当然本文仅以某一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存在一定局限性。总而言之,分析商业银行EVA价值评估模型对于丰富和完善EVA理论,指导商业银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开展自身价值提升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参考文献:

[1]吴飞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转型探析———基于价值创造的视角[J].金融纵横,2018(06):58-66.

[2]葛和平,毛毅翀.基于EVA的城市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研究———以北京银行为例[J].会计之友,2019(10):73-78.

[3]秦洁.基于EVA视角的上市商业银行价值评估方法研究———以招商银行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19.

[4]余蛟.我国商业银行EVA绩效影响因素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17(08):83-85.

股市价值范文7

一、联邦组建之前:以志愿者组织推进为特点的成人职业教育的萌芽时期

加拿大成人职业教育可以说伴随整个加拿大国家的发展史,其最早的成人职业教育活动可以追溯到17世纪早期法国移民者的入侵。1605年,在波特罗亚尔(PortRoyale)社区建立的“L’ordredebontemps”被认为是最早的成人学习组织,成员们以此为平台,相互款待和教学相长,共同度过漫长的冬天。[1]经过长期的演化,在随后的1668年,由拉瓦尔(Laval)和塔隆(Talon)携手在魁北克(Quebec)殖民地建立了行业学校,提供诸如农业、木匠业、房顶维修业等多种实践岗位的学徒工教育活动。[2]17世纪末期,卡荣(Charon)在蒙特利尔(Montreal)也同样创办了一个类似的学校。[3]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资金和资源的支持,行业学校仅仅是昙花一现。直至19世纪,成人职业教育才重新萌生。一些初始的教育活动往往由城市中的慈善团体来提供,以养成城市中的劳动者,主要包括通识教育、公民教育以及文化教育。而最早面向大众开展的成人职业教育活动始于19世纪20年代从英国引入的机械工人协会(mechanics’institutes)。第一个开展成人教育活动的机械工人协会于1831年在哈利法克斯市(Halifax)成立,随后,圣约翰机械工人协会(SaintJohnMechanics’Institute)也于1839年在省宪章的支持下建立。截至1880年,在安大略省(Ontario)已经有100多个机械工人协会。[4]然而,这种机械工人协会毕竟是一个移植的产物,由于与加拿大社会经济背景的不相容,最终因没有得到相关的支持,风靡一时的成人职业教育也就中途夭折了。加拿大成人职业教育早期活动的另一种模式是由相关团体举办的夜间课程。于1851年成立的蒙特利尔基督教青年协会(MontrealYMCA)为其成员提供相应领域的夜校课程,到1855年,多伦多以及安大略和魁北克省的其他很多城市的社区团体也都相继举办过夜间课程。[5]然而,这种提供夜间课程性质的成人职业教育活动同样没有走向真正的成功。行业协会的学徒工教育、机械工人协会的大众职业教育、基督教青年协会的夜间课程构成加拿大早期成人职业教育的三个亮点,体现志愿者组织参与成人职业教育活动的热情,促成加拿大成人职业教育的早期萌芽。虽然由于缺乏系统的、官方的资金、资源的支持而丧生于幼稚时期,但却揭开了加拿大成人职业教育的序幕。

二、联邦组建———一战前夕:以政府支持逐步参与为特点的成人职业教育的建立时期

随着1867年加拿大联邦的组建,该地区越来越需要系统的劳动力支撑以促进其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性国家而不断发展。在成人职业教育方面,一方面,由于各方力量的支持,志愿者组织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各级政府逐步加入到这一行列,并付出相当努力。在联邦组建初期,志愿者组织依旧是支撑成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角色,众多的基督教青年协会纷纷成立,为其成员提供夜间课程。于1872年合并组建的艺术和手工业委员会(CouncilofArtsandManufacturers)在魁北克省创建第一个系统的夜校。在1899年以加拿大读书营协会(CanadianReadingCampAssociation)的名誉创建的边疆学院(FrontierCollege)为国家偏远发展中地区的成人基础与职业教育做出了大量工作。[6]与此同时,加拿大省政府开始逐步介入成人职业教育这一领域。1878年包括关税法在内的国家政策(NationalPolicy)的引入为加拿大各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机,它也直接促使作为培训劳动力实用性手段的技术与职业教育(technical/voca-tionaleducation)的产生。这种实用性手段的意识是在威廉•麦克当娜(WilliamMacdonald)、詹姆斯•罗伯逊(JamesRobertson),约翰•西思(JohnSeath)等领导者的共同努力下提出来的。[7]迈克当娜是一个实业家和慈善家,由他资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每一个省份中的学校都成立了手工业培训课程。为应付日益增加的成人职业教育的需求,联邦政府于1910年在詹姆斯罗宾逊(JamesRobertson)的主张下建立了工业培训与技术教育王室委员会(RoyalCom-missiononIndustrialTrainingandTechnicalEduca-tion)。

随后,委员会于1913年报告,要求联邦政府资助各省的成人职业教育,包括促进成人学校的建立。作为1906-1919年间安大略省富有影响力的一个超级教育督导,西思当时将职业教育引入到安大略省学校系统,并最终影响到其他省份。在20世纪早期,安大略省的汉密尔顿(1909)和多伦多(1915)两地分别建立了提供夜间课程的成人技术中学。魁北克省也于1907年在蒙特利尔建立了包含夜校部在内的技术学校。[8]其他的一些省份也逐渐通过建立一个省级的组织来指导面向日校和夜校学生的职业课程。截止到1914年,很多省份都承诺通过协同努力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联邦政府也积极响应来自农业部要求资助农业教育的需求。于1913年通过的《农业教育法》(TheAgricultureInstructionAct)要求在未来的10年内下拨1000万加元来促进本国农业的发展。[9]尽管由于各省不同的农业体制导致了法案协调的困难,但是农业扩展工作确实走向伊始。这一法案作为联邦政府第一次支持各省教育活动的主要尝试尤为重要,在加拿大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单薄的民间团体的力量很难促进成人职业教育的系统发展,联邦政府的组建为加拿大成人职业教育的建立输入新鲜的血液。无论联邦政府在宏观决策和法律上的努力,还是省政府在成人职业教育机构建立的推动中,都昭示着政府逐步参与成人职业教育事业的趋势,并最终促进成人职业教育在加拿大历史上的产生。不过随着1914年一战的爆发,由于政府的注意力被迫发生转移,以上发展成人职业教育的努力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三、一战开始———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联邦和省政府协同推进为特点的成人职业教育的曲折发展时期

由于相继经历一战、经济大滑坡以及二战的严重影响,这一时期对加拿大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时期,进而也影响到成人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过从另外一个侧面,一战的经历却以超乎想象的方式对加拿大提出了应付工业化时代的要求而进行劳动力培训的强烈需求。为积极响应这一需求,联邦政府在1919年通过了《技术教育法》(TechnicalEducationAct),法案承诺在接下来10年的时间为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1000万加元的资助。[10]具体资助方式以联邦和省各承担50%的比例进行,以扩充和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造就更多的技术劳动力。由于各省的情况不同,其所采取的授课方式也是多元的。[11]新斯科舍省(NovaScotia)拥有夜校和日校课程;新不伦瑞克省(NewBrunswick)通过雇佣流动的教师来为渔民、农民及商人在实践领域提供短期的弹性课程;魁北克省重视工业岗位的培训;阿尔伯塔(Alberta)也发展了日校和夜校课程;也有部分省份先后完善了各自的学徒制培训课程。在联邦和省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成人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迅猛。在整个20年代的10年间,提供夜校课程的自治市、区的数量从97增加到192个,而夜校的学生从51827增加到了73877个。日校学生从207增加到1447个。[12]然而,好景不长。爆发于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蔓延整个30年代,严重影响到工业的发展,同样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不容乐观。于1931年由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教育法》(VocationalEdu-cationAct)原本计划进一步发展加拿大的职业教育,但是由于经济的萧条导致各级政府税收的削减,这一法案最终没有进入实施。虽然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但为实现对部分急需职业岗位尤其是资源领域单位雇员的培训,国会依旧于1937年通过了《失业与农业资助法》(UnemploymentandAgricultureAssistanceAct)。#p#分页标题#e#

它在各省匹配资助的基础上对诸如农业、林业、矿业等行业提供劳动力培训。但是,很快二战又爆发了,法案同样没有得到充分的实施。1935年在多伦多大学皮特(PeterSandiford)教授发起的一项全国成人教育调查(1934-1935)的基础上,加拿大成人教育协会(CanadianAssocia-tionforAdultEducation,CAAE)组建成立。[13]调查不仅揭示了各省开展的各种成人职业教育活动,同时还披露了农村地区严重缺乏教育资源支撑的现象,因此建议成立一个国家的实体来协调志愿者机构开展成人职业教育的活动。虽然加拿大成人教育协会成立之初是作为一个面向志愿者组织的实体和信息中心。然而,随着二战的来临以及第一任主任Corbett的积极的领导,协会很快从一个协调机构变为一个计划处,尤其是在公民教育领域。协会在举办诸如公民论坛和无线电论坛等杰出的无线电课程方面已经具有工具性的特征。同样从另外一个侧面,1939年爆发的二战再次揭示了加拿大作为一个工业化战时国家对技术工人需求供应的严重不足。为应付战争对技术工人的需要,联邦内阁委员会于1940年9月11日通过《战时紧急培训计划》(WarEmergencyTrain-ingProgram)(1940-1946)。在计划框架的支撑以及各省的合作下,加拿大充分利用联邦政府提供的资金通过日校、夜校、学徒制以及岗位培训等多种形式为工业和军事服务领域培训了数以千计的男女娴熟和半娴熟的工人。战时培训计划只是应付战争的临时需要,从长远战略出发,为确保加拿大劳动力在和平工业时代的合理培训,国会于1942年通过《职业培训协调法》(VocationalTrainingCoordinationAct),尽管很多条款直到二战后才得到广泛实施。唯一一个在战时开始实施的条款是于1944年和各省签订的学徒制培训,它为各省进行广泛的培训而制定各自权威的学徒制法规提供政策支持。培训的开支由联邦和省政府平均承担。

这一条款促进了学徒工的迅速增长,人数从1944年的412人增长到1962年的21879人。[14]而于1958年的《红色印章计划》(RedSealProgram)则促成特定行业内学徒工在省与省之间的流动。与此同时,在《职业培训协调法》中,关于转业军人培训的计划也在联邦政府与省政府之间达成协议,联邦政府承担所有的资金投入。在1945-1948年的3年间,超过12.5万的退役军人都接受到了各种各样的职业培训。[15]该法的其他协议条款也较大地促进了国家职业教育机构以及包含职业部的中等学校数量的增长。同时于1950年还在联邦和省政府的协定的基础上通过了提供职业课程的条款。20世纪50年代是加拿大繁荣的时期,在《职业培训协调法》支持的基础上,职业教育事业也得以顺利推进。处于不寻常时期的加拿大在联邦层面先后经历《技术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失业与农业资助法》、《战时紧急培训计划》、《职业培训协调法》等法案的政策以及相应的资金支持,并在各省具体培训形式及相应匹配资助的基础上,没有让曾经崭露头角的成人职业教育堕胎流产,也没有被一次次严峻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压倒,而是在挤压的缝隙中得以曲折成长,度过了加拿大成人职业教育发展史上最为艰难的时期。

四、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期:以公立社区学院为主体的成人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时期

当历史的车轮移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西方世界的教育事业受到两大重要事件的冲击。一是1957年苏联卫星的发射成功;另一个是50年代后期经济发展的衰退造成的失业人员的大量增加。这同样也拷问着加拿大的教育事业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实践。为应付50年代末期来自国内外的严峻挑战,加拿大联邦政府于1960年通过《技术与职业教育培训资助法》(TechnicalandVocationalTrainingAssistanceAct),以促进联邦政府在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内的各项活动。法案主要面向三种群体的培训,分别为:计划完成课程面向就业的在校青年学生;希望接受岗前技术培训者;打算接受面向某一行业的培训或再培训者(Glendenning,1964)。[16]该法案包含各种形式的由联邦和省政府共同分担成本的培训计划,如技术培训、行业和岗位培训、校企合作培训、失业培训、残疾人培训、投资培训、学徒工培训以及其他相应课程培训,其中联邦政府承担75%的资金成本。[17]此法案促成史上前所未有的成人职业教育的活动的广泛开展。在10年的时间里,联邦政府在培训计划和基础建设中投入了几乎10亿加元的资金。各省也几乎投入了同样的成本。基础建设的成果是显然的:从1961年到1967年整个国家建立了655所职业中等学校。同时,法案也是40余所技术协会以及相关行业学院建立的主要促成因素,技术协会和行业学院的建立乃是所谓社区学院运动(communitycollegemovement)的揭幕,它改变了加拿大中等后职业教育的面貌。[18]由于联邦、省及领区政府的共同合作,加拿大成人职业教育的效果日趋明显。而《技术与职业教育和培训法》最大的成果就是促成公立社区学院(publicCommunityCollege)的成立。在20世纪60年代前夕,各种专门学校、学院和协会已经在各省得到发展,它们提供大学所没有承担的技术与职业教育课程。

社区学院的发展清晰地表明并不是所有的成人教育发生的普通大学系统内。迈克罗彻(Mackeracher)指出,“社区学院最初的目的就是为成人学习者提供二次学习的机会,并为当地社区培养劳动力”。[19]1965年,加拿大成人教育协会(CAAE)收到凯洛格基金会(KelloggFoundation)的资助,以研究社区学院和成人职业教育关系[20]。这一研究直接促成加拿大社区学院协会(TheAssociationofCanadianCommunityCollege,ACCC)于1970年的建立,社区学院旨在为全国100多所社区学院提供信息沟通。虽然有联邦政府的统一资助和社区学院协会的协调沟通,但加拿大各省和领区毕竟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背景,这也直接导致社区学院发展的多种类型。加拿大百科全书将全国的社区学院概括为四种基本模式:单元、多元、三元以及萨斯喀彻温模式。[21]魁北克省采用单元的模式,因为该省的社区学院是衔接中学和大学的桥梁。而在安大略、曼尼托巴以及大西洋四省可以发现双元的模式,其中一种就是向大学转接。而三元制模式则存在于阿尔伯塔以及英属哥伦比亚省,在这里大多数社区学院都提供大学前两年的课程,同时还有职前学习的1~3年的课程。而斯喀彻温模式则具有较大的独特性,其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学院,来自诸如政府部门、大学、图书馆以及合作运动等机构的混合式的成人教育活动组成所谓的社区学院。20世纪60年代10年间,社区学院的数量在各省和领区得到迅速增长。尽管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政府财政的紧缩,社区学院增长的速度有所减缓,但是此时社区学院已经成为成人职业教育的主要机构。无论是由早期的行业协会演化而来的,还是直接建立起来的,它们都以社区学院的角色在加拿大成人职业教育的实践中扮演着核心主体的作用,构成了加拿大成人职业教育展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分页标题#e#

五、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联邦政府资助转移引发成人职业教育私立与公立机构的协调发展时期

虽然,长期以来,各级政府意识到经济的健康发展与教育成就之间的紧密关系,教育是一个值得的投入,并如实付诸行动。然而,早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联邦政府开始关注教育的成本水平,企图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在社区学院的资助上,而是其他私立机构。于1967年通过的一部联邦新法案《成人岗位培训法》(AdultOccupationalTrainingAct)则表明了这一思想的转变。法案颁布初期,由于一时之间难以协调,各省也面临严重的财政负担,进展实施缓慢。直至1982年《国家培训法》(NationalTrainingAct)的颁布,加拿大成人职业教育领域面临一次历史上的转型发展时期。从此,联邦政府的主要资助对象开始从其所控制的广大的省政府和教育供给机构转向了实施培训的商业、劳动组织等非教育机构。随后,加拿大于1985年《加拿大就业战略》(CanadianJobStrategy,CJS)。该战略表明国家已经意识到从国外移民到加拿大的高技能劳动者正在枯竭,试图通过对包括成人失业者、青年、妇女、残疾人以及少数民族等群体的培训来推进国家劳动力的增长及其教育水平的提高。[22]新的就业战略也同样指出,要削减对公立社区学院的直接资助,转而更多地面向对私立机构和志愿者组织的资助。在1989年的《劳动力开发战略》(LaborForceDevelopmentStrategy)中,对私立学院资助的支持再次得到重申,并计划在接下来的4~5年的时间进一步增加对私立培训机构的资助,以便确保培训满足现实劳动力市场的直接需求。[23]联邦政府资助政策的转移直接促成众多私立培训机构和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

股市价值范文8

关键词:视认特性;公路标志牌;加固施工

传统公路标志牌加固施工技术必然存在很大程度的局限性。在进行公路标志牌加固施工技术设计中,还必须充分考虑驾驶员视认特性,避免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1]。以驾驶员视认特性作为标志牌设计的重要考量依据,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新型公路标志牌加固施工技术,致力于通过公路标志牌加固施工技术,提高公路标志牌加固施工的安全系数,以达到确保公路标志牌加固施工质量的目的,进而为有关部门提供更加科学、客观、准确的数据和鉴定结论,更好的为公路标志牌加固施工提供助力。

1计算表征视认特性参数

在考虑驾驶员视认特性的前提下,要求必须对表征视认特性的参数进行有效计算[2]。表征视认特性参数的具体计算过程为:首先,从一个施工区标志出现在视线中的那一刻起,进行AOI定义,直至从视线中消失,以此类推,形成动态的AOI;其次,利用ASLResultsPlus软件寻找落在该兴趣区的注视点,并自动对表征视认特性参数进行计算,约定停留在标志牌上的时间不少于0.1秒的视点即形成一个注视;最后,通过ASLResultsPlus软件计算得出具体的表征视认特性参数,作为公路标志牌加固施工最后一步加设钢管的设定参数。

2公路标志牌受力数值模拟

在此次公路标志牌加固施工中,采用有限元法对施工数值进行模拟。利用有限元法将公路标志牌加固施工数值模拟分成两部分,一是对施工过程数据模拟,二是对公路标志牌加固数据模拟。应用有限元方法对施工过程数值模拟分析的过程中荷载的释放与施加是通过相关系数来控制的,基于此,可推导出每个施工阶段中荷载增量加载过程的有限元分析表达式,如公式(1)所示。(1)上述公式中,A表示刚度矩阵;α表示施工步增量加载次数;δ表示开挖边界荷载释放系数;κ表示等效结点力;η表示荷载增量步的节点位移增量;p指的是荷载增量步增量荷载的等效结点力[3]。

3加固施工技术

3.1加设钢管。按照标准施工技术要求,设计考虑驾驶员视认特性的公路标志牌加固施工流程。第一步,在公路标志牌加固施工时,必须根据施工位置,将公路标志结构平面上构件合理分配,以由远到近的原则进行加固施工。使用校准设备对待拼接的钢管实施校准处理,做起顶支墩,采用万能杆件沿桥轴线拼装[8]。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每个施工步骤荷载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出现公路标志牌与地面接触处垂直偏差的现象,对连接部分结构带来较为不利的影响,降低公路标志牌加固施工的稳定。本文通过计算公路标志牌加固施工垂直度的方式,为校正公路标志牌加固施工的垂直度提供基础数据。首先,应确定公路标志牌加固施工中的基础垂直偏差范围,依照其垂直偏差规律,计算公路标志牌加固施工垂直度。设公路标志牌加固施工垂直度为L,则其计算公式,如公式(2)所示。在公式(2)中:i是公路标志牌与地面接触处垂直偏差取值范围,通常以1个单位为标准;n是公路标志牌垂直偏差中的分层数量;h是公路标志牌加固施工中公路标志牌的竖向刚度;是公路标志牌加固施工中公路标志牌的轴向刚度。在此基础上,用130t汽车吊机拼装节间钢管,一经发现不满足检测要求的施工区域,应在最快时间做出反应,避免对后期施工造成连续影响。第二步,在完成校正垂直度后,对钢管进行焊接。利用基础板钢筋(两根,直径不小于25mm)焊接成接地网;采用φ12钢筋分别与上下两层地梁主筋进行跨接,跨接长度为其直径的6倍以上(注:100mm)。钻孔终孔后下入直缝焊管,工作管与外壁之间用水泥浆进行固井;终孔后提供准确的孔底坐标,位移偏差不大于2.5m;套管接口处进行焊接,加焊加强筋,保证密封性;工作管及护壁管的选择及安装必须满足质量要求。第三步,待公路标志牌加固架设完成后,确保钢管与标志牌连接部分可有效衔接,进而保证了整体公路标志牌加固施工的稳定性。

3.2加密槽铝。考虑到槽铝规格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加密槽铝间距的方式,实现公路标志牌加固。本文设定增加3个槽铝,规格为70×20×5mm,加固公路标志牌。再将横向钢管用抱箍固定在滑动铝槽上,斜钢管固定在横梁上,直接在钢管底部和标志牌上加固,进行精准对位,直至连接施工架设完成。以此,完成考虑驾驶员视认特性的公路标志牌加固施工技术的研究。

4实例分析

4.1实验准备。为构建实验,实验对象选取某正在加固施工的公路标志牌,并对整体标志牌参数进行设计。其中包括:高度为7.5m,宽度为25cm厚度为15cm,上檐为黑灰色方古树脂立体造型。实验区域内岩层倾向为156°-186°,实验区域内无断层,岩体出现泥化现象,各岩层见结合较差,岩体整体几乎不受力。将传统方法设置为对照组,与本文方法做对比,进行实验。依照公路标志牌加固施工要求,规范施工流程。在保证不受到外部环境干扰的条件下,使用本文设计的施工技术对公路标志牌进行加固施工,设计5个监测点。实验分为两部分,首先记录监测点的稳定承载力,再记录施工过程中是否出现阻碍驾驶员视认特性的行为,定义该组为实验组。再使用传统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记录稳定承载力以及是否出现阻碍驾驶员视认特性的行为,定义该组为对照组。将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进而判断两种施工技术的施工质量。

4.2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根据上述设计的实验步骤,采集10组实验数据,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通过表1可知,设计技术未出现阻碍驾驶员视认特性行为,而对照组出现1-3次。而后,将两种施工技术下的加固施工稳定承载力进行对比,施工稳定承载力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表2可得出如下的结论:本文设计的施工技术施工稳定承载力最高为887.514Mpa,实验对照组为414.378Mpa。通过实验结果证明,所设计的施工技术其各项功能均可以满足施工总体要求,可以广泛应用于公路标志牌加固施工方面。

5结论